黑鲷育苗技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845953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黑鲷育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黑鲷育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黑鲷育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黑鲷育苗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鲷育苗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OU作者:栾凯 来源:河北渔业 2016年第3期栾凯(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天津 300457)摘要:研究了黑鲷苗种培育的适宜环境、饵料选择、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一套繁育流程。 在300 m3育苗水体中,最终培育出3 cm黑鲪鱼苗53.9万尾,成活率30.7%。关键词:黑鲷;苗种培育;饵料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 Bas il ewsky),俗称黑加吉,属鲈形目、鲷科、鲷属。广泛分 布于日本、朝鲜及我国沿海。黑鲷为暖温性浅海底层鱼类。是一种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黑鲷喜栖息在沙泥底或多岩礁的海区,主要栖息水深约50 m的沿岸春、夏栖息岸边,秋冬 水温降低则移栖较深水处,一般不作

2、远距离洄游。黑鲷生长温度最低为4 C,最高为35.5 C, 适温范围为1228 C,黑鲷是一种对盐度变化适应能力很强的鱼类。将蓄养在海水中的黑鲷 逐渐淡化移至淡水中或向淡水中逐步添加海水,直至恢复为海水,均可继续生活。黑鲷食谱十 分广泛,以软体动物蛤类、小鱼虾类为主食,也大量吞食沙蚕、小蟹等底栖动物,在养殖条件 下则大量吞食兰蛤和小型虾虎鱼类,同时也侵吞个体较小或正在蜕壳的对虾。人工投饵一般为 杂鱼虾、贝类及部分商品饵料。正是由于黑鲷所具有的广盐、广温、杂食性、生长快等特点, 一直被作为良好的海水养殖对象。我市正处于海水养殖转型阶段,黑鲷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的 开发,将为我市海水池塘养殖、工厂化

3、养殖、网箱养殖提供很好的技术储备。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养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力度的加大,海洋牧场建设工作得到了 很好的发展。由于黑鲷具有较强的趋礁性,成为良好的生态修复增殖品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有资料显示,在我国山东、江苏、浙江等地,黑鲷的放流回捕率达到8,渔业资源及 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市在资源增殖的过程中,在 增殖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资源的同时,对海洋牧场建设区域,也应加大黑鲷等处于生态顶 层鱼类的放流力度,更好地丰富生物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因此,需要加强黑鲷苗种繁育的 技术研究开发,适应现代资源养护工作形势的需要。同时为配合我市人工鱼礁

4、的建设,需要放流趋礁性鱼类,对礁区的资源进行补充。黑鲷作 为新增品种,为了满足放流工作的需要,需要对其繁育技术进行深入研究。1条件与方法1.1育苗设备6 mX5 mX1 m育苗池10个,卤虫孵化桶4个,罗茨鼓风机,沙滤罐,配水池。1.2饵料鱼苗培育阶段,主要使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卤虫、鱼苗用配合饵料。1.3受精卵孵化将受精卵放入20 m3(6 mX5 mX0.7 m)的育苗池孵化,布卵密度约3万枚/m3,微充气, 水温1820 C,2 d后开始破膜,孵化率超过80%。黑鲷的受精卵是浮性卵,呈无色透明的圆球形,卵径0.91.2 mm,具有1个油球。在18 C 的水温下,受精卵经过1.5 h进入

5、双细胞期;2 h进入4细胞期;3 h细进入8胞期;4 h形成 高囊胚;7 h形成低囊胚;12 h后处于原肠期,原肠下包至卵黄1/2处,此后胚环、胚盾出现。 20 h后发育成肌节胚,此时胚体成型轮廓清晰,围绕卵黄约1/2,出现10对肌节,并逐渐增多。 胚体中部可观察到神经管,头部明显分化,视泡、耳囊相继出现并不断发育。40 h后出现心跳, 发育进入心跳期。此时胚体头部的结构更加复杂,晶体开始出现,耳石渐渐清晰,围心腔形成, 胚体围绕卵黄约4/5,出现轻微的颤动。48 h后仔鱼开始孵化相继破膜,初孵仔鱼全长约 1.8 2 mm (见表 1 )。M 1 lil 11 11 li H 111 31 的

6、K那HI址!|i 齟-i 脚 a if1.4鱼苗培育1.4. 1仔鱼开口开口阶段成活情况见表2,初孵仔鱼破膜23 d后开口,此时卵黄已基本 消失,仅剩一油球。开口阶段是幼鱼培育的死亡高峰期,这一阶段仔鱼从吸收卵黄营养逐渐转 变为主动摄食饵料,在生理和营养摄取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刚刚开口的仔鱼身体各运 动器官发育还不完全,活动能力较差,如果不能提供充足适口的饵料,将引起大批死亡。由于 刚开口的黑鲷仔鱼的口裂较小,捕食能力弱,结合本地轮虫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使用成 熟的挂卵轮虫和个体较小的轮虫作为开口饵料。仔鱼破膜后一天,投放挂卵轮虫,密度10个 /mL,并同时投入小球藻(30万/mL)

7、。仔鱼开口后,继续投喂小轮虫,密度5个/mL,使轮虫总 密度超过15个/mL,并继续补充藻液,每天一次。开口后除投喂轮虫外,使用少量脱脂蛋黄作 为补充。开口 35 d后,度过开口阶段,此时仔鱼上下颌基本发育完善,不再对轮虫个体有 特殊要求。2口垢囲应适憎况氐/尾密度 方屆*12 .后数是:Ji尾TjS 01g 72. AZ9. 6L 5to. a口 Ar40. ?Z. fl27. 51. 4342. S3. LLfl&, 9414,j步31.31, $叭hil175.7109,11.1陆11.4.2 日常管理育苗用水需经过沙滤,pH值7 28.0,盐度25%。30%。,溶氧大于5 mg/L,水

8、温 1826 Co初孵仔鱼开口以前(3 d内),保持微充气,不换水或少量加水。水温保持在1920 C。 开口摄食后,每天换水20%。破膜7、8天后(全长约4 mm)吸污一次,清除开口阶段的死鱼和 过剩的残饵,此后开始流水培育,流水量30%50%,并逐渐加大,每23 d吸污一次。吸污 前减小充气量或停气30 min,待残饵和粪便下沉后操作。3周后流水量达到100%,每天吸污1 次。4周后流水量100%200% (见表3),破膜后三周提供24 h光照,此后提供12 h光照, 五周后自然光照周期。Ml2汁0叙呗S*诫剛琳加1炭ISiit1.4.3饵料投喂初孵仔鱼依靠卵黄提供营养。水温1920 C条件

9、下,初产仔鱼23 d后 开口,此时全长约3 mm。仔鱼开口后投喂轮虫,水体中轮虫密度保持在1015个。2周后,仔 鱼全长达到7 mm。开始适量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密度0.51个/mL,并尝试少量投喂配合饵料 (每日2次)。3周后,仔鱼全长达到10 mm,即将进入稚鱼阶段,开始被鳞。饵料以轮虫(10个 /mL)、卤虫无节幼体(23个/mL)为主,并投喂配合饵料(每日2次)。此时应加大流水量,并 注意吸污。4周后,鱼苗全长超过15 mm,此时鱼苗发育进入稚鱼后期,大部分鱼苗体色变深, 主要在水体下层活动。开始投喂鲜活卤虫,减少或停止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此后饵料以卤虫和 配合饵料为主(见表4)。在水温2

10、026 C的条件下,初孵仔鱼生长到30 mm大约需要50 d。R恥USS 卄?计第科10-15 Mnsm 1 m w1.4.4分池与筛选在饵料充足、水质适宜的条件下,因鱼苗密度过大和个体规格差异而引 起自相残杀是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分池与筛选是减少自残,促进生长,保证鱼苗成活率的 有效手段。鱼苗全长超过10 mm后,自残现象开始明显。由于自残时大鱼无法完全吞食小鱼而 同归于尽,造成自残死亡率有时超过40%。当仔鱼培育3周后,全长超过10 mm时,进行分池,使密度降低到7 000尾/m3以下。仔 鱼培育5周后,部分鱼苗被鳞基本完全,再分池一次,使密度降低到3 000尾/m3以下。经过 35天的

11、培育,鱼苗大小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分池同时进行一次筛选,把不同规格的鱼苗分开后 培育,各池第一次分苗情况见表5。1.4.5疾病防治疾病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管理,做到定期镜检,及时发现。育苗期间, 应保证水质清洁,创造良好的水环境,定期化验,及时处理。日常操作中,定时、定量换水, 注意吸污,及时清除水中的残饵、粪便及死苗等污物。保证饵料充足,适时分池,降低鱼苗密 度,提高鱼苗体质,增强抗病力。定期泼洒抗生素和药浴,特别是布池和分池后,预防疾病发 生。2结果与讨论各日龄生长情况见表6,经过44 d苗种培育,在300 m3水体中,孵化仔鱼约175.7万尾, 最终培育全长3 cm以上的黑鲪幼鱼53.9万尾,单位水体出苗1 797尾,成活率30.7%。(收稿日期:2015-11-0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