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本”对话感悟语言的魅力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8457924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与“文本”对话感悟语言的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与“文本”对话感悟语言的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与“文本”对话感悟语言的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文本”对话感悟语言的魅力(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与“文本”对话,感悟语言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的确,在今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形式的对话已成为教学常态,彰显出 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使学习变得轻松、活泼,体现了学生的 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活跃,可是,深入思考 其“对话”的形式与内容,却常常让人心生疑惑:作为学习的主彳一一学生,你读 懂课文了吗?你真正感悟到语言的魅力了吗?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决不可以停留在为“对话”而“对话”的肤浅理 解上。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

2、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 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小学语文课文编排严谨,无论从语言内容、还是情感 价值观方面,确实能对小学生起到引领学习,夯实基础,启发思想的重要作用, 所以,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与形式,立足文本是 根本。就文本与形式的关系而言,文本是主干,形式是枝叶,任何教学形式都应 是为解读文本服务的。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必须紧紧围绕“文本”,方能回归语 文教学本色,引领学生读懂课文,感悟语言的魅力。一、课前教师与“文本”深入对话,为“文本”教学定位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起始于教师与“文本”的深入对话。语文是以语言的 学习掌握为主要任务的。语

3、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让学 生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否则,就会使语文课缺失了语文味。接触到 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是一位读者,解读文本是第一要务。在这个与文本对话的 过程中,了解写作背景,揣摩作者情感,分析表达方法是必要的,但这一切,都 是为更好地教学“语言”服务的。比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因为小说主 要表现的是旧社会旧农村的衰败现实,所以原文整体语言基调是沉重忧郁的。小 说中的一抹亮色集中体现在教材中节选的这部分以回忆插叙形式出现的文段中。 回忆中的“故乡”越美,现实中的“故乡”的灰暗更令人伤感;回忆中的少年闰土越 是聪明能干,现实中的成年闰

4、土的辛苦麻木更令人痛心。这样的理解,只有教师 从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中方能体会。带着这样的深度理解,再来品味课文的语言, 无论是对少年闰土的肖像描写,还是动作、语言描写,皆栩栩如生,体现了我” 对少年闰土的怀念与喜爱之情,这样的回忆弥足珍贵。观察仔细,情感真挚,描 写具体方能凸显人物形象。经过课前与“文本”对话,课堂教学即可定位于“了解 背景,体会情感,学习语言,感悟写法”。课前教师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其实就是对文本重点、难点、亮点、要点等 做到深入领会和精准把握,从而提炼出教学主题的过程。这样的对话,让教师“心 中有数”,课堂教学自然可做到“胸有成竹”。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积累感悟

5、语言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叩问文本,品味语言,与文本展开充分对话,学 生方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在这个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不能 繁琐分析,只有引导学生亲历亲为,整体感悟,潜心探究,对课文进行联想与沟 通,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积累感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可通与文本的多 次对话逐步提升自己的认识。孔明借箭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 义,采用的是半文半白的文学语言,学生若不借助注释,或对前后章节的内容 并不了解,就会给课堂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学生课前预习亦是与“文本”对话的 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做到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

6、堂上,可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梳理出阅读主线:孔明为什么借箭?向谁借箭?怎样借 箭?结果怎么样?学生围绕这条主线,潜心读书,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做出 旁批,仔细探究。接着,学生结合个人理解,讨论交流,分析不同人物形象的特 点,如诸葛亮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曹操多疑谨慎等。 文章的语言风格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但经过反复阅读,体会,学生能 够感悟到名著语言的凝练、准确,塑造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应是多方面的。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学生阅读课 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 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在教学过程 中,适时地采取随堂练笔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这 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形式,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语言积累运用水平。如 教学凡卡一课,凡卡最终的命运会是怎样呢?学生们陷入深深地思考,他们 拿起笔,开始续写凡卡。这样的练笔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触动,学生深刻地感 受到凡卡悲惨命运的根源,并懂得在那样黑暗的社会里,凡卡注定摆脱不了悲惨 的命运,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对话,让课堂充满活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方能感受 语言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