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寿命表分析

上传人:陆** 文档编号:18442363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7.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7章寿命表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17章寿命表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17章寿命表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第17章寿命表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章寿命表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17 章 寿命表分析 17.1 寿命表的概念长期以来,期望寿命与粗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粗 死亡率因受人群性别、年龄构成的影响,不能直接用于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比较;而经标 准化后的死亡率虽可消除这些影响,却又与当地的实际水平不符。寿命表科学地运用人群 的性别、年龄别死亡率计算出期望寿命,后者可直接用于不同国家及地区间人群健康水平 之比较。WHO定期公布各国及地区的期望寿命。17.1.1 寿命表的定义寿命表(life table)亦称生命表、死亡率表(m ortality table),是根据特定人群的年龄别死 亡率编制出的一种统计表,用以说明在特定人群年龄组死亡

2、率条件下的生命过程或死亡过 程。编制寿命表的思路:以某地于某年元月1日出生的10万人为基数(虚拟的一代人), 按该地该年各年龄段的死亡概率逐段递减,直至其生存人数为 0,以完成其全部生命过程; 然后用各年龄段的生存人数按特定的程序和公式列表算出所有年龄段起点时的期望寿命。 其中以 0 岁为起点的年龄段之期望寿命反映该地该年人口的综合健康状况,并非一般认识 上的寿命涵义。寿命表最初应用于保险事业,作寿命的概率分析。后应用于人口统计学和公共卫生学 的研究,为评价人群的综合健康状况提供了科学指标,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20 世纪中 期以来,由于医学统计学家进行医学随访研究,寿命表的应用面更加拓宽,并

3、成为医学领 域的重要研究手段。17.1.2 寿命表的种类根据研究类型的不同,寿命表可分为定群寿命表和现时寿命表。定群寿命表(cohort/generation life table)又称队列寿命表,是某一特定人群的寿命表, 该寿命表记录从第一个人出生到最后一个人死亡的全部过程。编制定群寿命表需要观察完 一个人群的全部生命过程,不仅随访人数需要很多,而且时间跨度很长,社会变革可能会 很大,资料收集困难也大。因此这种研究对评价人口期望寿命的意义不大,一般只具有历 史的价值。我国卫生统计学者袁贻瑾于1935年根据广东中山县李氏家族13651849年家 谱中记录的死亡资料编制的家族寿命表是我国最早的队

4、列寿命表。现在几乎没有人采用该 法编制人群寿命表。但其原理和方法经改进后应用于周期较短的各种事件,如医学研究中 手术后病人生存情况,各种慢性病累计发病情况,避孕药具效果评价及胎儿生长状况等。现时寿命表(current/period life table)反映一定时期某地区实际人口的死亡经历,是从 某横断面来研究该时期人口的实际死亡和生存的经历。现时寿命表的期望寿命是假定同时 出生的一批婴儿一生遵循该时期该地区的年龄别死亡率而死亡,所能存活的平均年数。现 时寿命表的最大优点是不同地区或时期的寿命表指标可以直接比较,不受人口性别、年龄 构成的影响。当前常用的期望寿命基本上是根据现时寿命表估计的。可

5、见,现时寿命表是 研究人群死亡过程的一种有用的工具。根据年龄分组的粗细,寿命表可分成完全寿命表和简略寿命表。完全寿命表(complete life table)是以0岁为起点直至生命的极限,其年龄区间是 X,X+1),即每岁一个年龄组。编制完全寿命表时,观察人数要足够多,因为完全寿命表中 年龄分组细,各年龄组死亡率又低,观察人数太少,容易出现年龄组死亡率不够稳定的现 象,且完全寿命表的编制需要每岁一组的人口资料和死亡登记资料,这在登记工作不健全 或非普查年往往难以获得。简略寿命表(abridged life table)是以0岁为起点直至生命的极限,其年龄区间是 X,X+n)。多数情况下年龄的

6、分组是:第1组是从01岁(各组不包括上限,下同),第2 组是15岁,以后各组年龄组距一般为5岁(亦可取10岁),最后一个年龄组视实际情 况而定,常为 80 岁及以上(或85 岁、90 岁及以上等)。高年龄组的合并应以显示出高年 龄组的死亡高峰,且合并组的死亡数不超过前一年龄组者为宜。简略寿命表中年龄分组少, 每个年龄组人口数较多,年龄组死亡率相对比较稳定。因此,简略寿命表在卫生统计中较 为常用。根据反映的地域范围的差别,可分为全国寿命表和地区寿命表;按性别不同,可分为 男性寿命表和女性寿命表,等等。对特定人群或职业人群编制寿命表通常可采用截缩的形式,称为截缩寿命表(truncated life

7、 table),系指起始年龄分组未从0岁开始的寿命表。如海员寿命表、驾驶员寿命表、交 警寿命表、教师寿命表等。依具体情况又可以分为截缩完全寿命表和截缩简略寿命表两种。为适应某些具体工作的要求,国外学者John J. Hsieh于1990年提出了连续型寿命表 (continuous life table)的观点。该观点认为不论完全寿命表还是简略寿命表均属于离散型寿 命表(discrete life table),都不能计算任意年龄点(如40.6岁)的期望寿命和死亡概率,而连 续型寿命表有两个突出的优点:除了传统现时寿命表的指标外,连续型寿命表的构建 可以估计诸如死亡密度函数、风险函数以及广义的和

8、条件的期望寿命等指标;可以计 算研究范围内任何年龄点和区间的寿命表指标及函数。 17.2 现时寿命表中的主要指标及其意义寿命表虽有完全与简略之分,但其编制的原理、方法、步骤和主要指标是一致的。本 节介绍最常用的现时简略寿命表的编制原理与方法。17.2.1 寿命表中主要指标及其涵义一般寿命表表头共10 栏,各指标的符号表示及其涵义见表17.1。寿命表中的年龄X是指刚满年龄(exact age),又称临界年龄。完全寿命表的年龄分组 是1岁一组,分别表示为:0,1,2,3, 。简略寿命表中一般是每5岁一个组, 但由于婴儿死亡率对寿命表影响较大,故将05岁分为两组, 01作为第1组, 15作为 第2组

9、,以后是每5岁一个组。习惯上,寿命表中的年龄区间包含下限,但不包含上限。表17.1 寿命表中主要指标的符号及其涵义栏号名称符号涵义(1)年龄组XX 为刚满年龄(2)年龄别人口数nPX为X至X+n岁期间的平均人口数(3)年龄别死亡人数nDX为X至X+n岁期间的实际死亡人数(4)年龄别死亡率nmX为X至X+n岁期间的人口死亡率(5)年龄别死亡概率nqX同时出生的一代人,X岁时尚存者在今后n年内死亡的概率(6)生存人数lX同时出生的一代人,X岁时的存活人数,亦称尚存人数(7)死亡人数ndX同时出生的一代人,X岁时尚存者在今后n年内的理论死亡人数(8)生存人年数nLX同时出生的一代人,X岁时尚存者在今

10、后n年内生存的人年数(9)生存总人年数TX同时出生的一代人,X岁时尚存者今后将生存的总人年数(10)期望寿命eX同时出生的一代人,X岁时尚存者今后将生存的平均年数寿命表中年龄别人口数和年龄别死亡数是编制寿命表的基本数据。年龄别人口数用 nPX表示,年龄别死亡数用nDX表示。这里,右下标X和左下标n表示年龄区间X,X+n), 这是一个左闭右开的区间,即该区间包含XX+n岁(包括X岁,但不包括X+n岁),下同。 例如5P30表示3035岁(不包括35岁)年龄组的人口数,4D1表示15岁(不包括5岁)年龄 组的死亡人数。当n=1时,左下标常省略。即D表示为DX。年龄别死亡率mX说明某年龄组人口在一年

11、内的平均死亡率,系根据各年龄组的平均 nX人口数PX及相应的死亡数DX计算的,即:n Xn XDm = F X(171)n X PnX可靠、准确的年龄别人口数和死亡数,或年龄别死亡率是编制寿命表的关键。 由于婴儿的出生、死亡数的高低对寿命表指标影响很大,因而在编制某地区寿命表时 应对人口数、死亡数的基本资料,尤其是婴儿出生数、死亡数等进行认真核查。寿命表中第(1)栏年龄分组是人为指定的,第(2)栏年龄别人口数和第(3)栏年龄别死亡数是实际观察值,第(4)栏是由第(2)、(3)栏计算得到。寿命表中其他指标均为估计值。17.2.2 寿命表中各项指标间的关系(1) 年龄组死亡概率(age-speci

12、fic probability of dying)和年龄组死亡率(age-specific death rate)寿命表中的年龄组死亡概率用nqX表示,说明X岁尚存者在今后n年内死亡的可能性, 其计算公式为:dq = n X(17.2)n X lX年龄组死亡率nmX和年龄组死亡概率nqX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当年龄组划分 较细时,两指标近似呈线性关系:2 - n - mqX 二n_J(17.3)n X 2 + n mnX当年龄组分得较粗时,可用下式计算:q =1 - en ”mX(17.4)nX简略寿命表的编制方法很多,所不同的是由”mX调整为”qX的方法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各年龄组死亡

13、率计算的分母都是与分子相应的平均人数或年中人数, 但 0 岁组除外。 0 岁组婴儿死亡率是以出生人数作分母,若死亡水平和出生人数稳定,婴 儿死亡率与婴儿死亡概率等值,故一般以婴儿死亡率直接作为0岁组死亡概率q,最后一 组死亡率qw=1o当无具体婴儿死亡率q0时,可采用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修正公式(17.5)估计(蒋 庆琅(Chang C.L)on m(17.5)q =nX” X 1 + (1- a ) n mn Xn X该算式的特点是各年龄组采用了修正数aX,它表示XX+n年龄组内,每个死者在n年内 nX的年平均存活时间。a/直可根据各国或地区死亡资料来确定,但其中a0值的变化最大,n

14、X0a0值的大小随婴儿死亡率的高低而改变,a0值不易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婴儿死亡率 的大小与a0值的对应规则,见表17.2o表17.2 根据婴儿死亡率确定a0婴儿死亡率(o)a0的数值200.09200.15400.23600.30(2) 尚存人数(number surviving )与死亡人数(number dying)X岁尚存人数l表示在同时出生的一代人中活满X岁的人数,且可将l与l的比值XX 0视为同时出生的一代人到X岁时的生存概率。死亡人数ndX即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按死亡概率nqX计算,死于某年龄组的人数。假定 l0 为同时出生的人数,则:d =1 q(17.6)n X X n X

15、已知X岁时尚存人数为lX及X岁期间的死亡人数dX,则X+n岁的尚存人数为:Xn Xl 二 l - d(17.7)X + nX n X(3) 生存人年数(person-years lived)及生存总人年数(total number of person-years lived) X岁时尚存者在今后n年内的生存人年数LX,又称寿命表人口数,是生存曲线lX下n XXX(X+n)的面积。年龄组很小时,该面积近似梯形面积。因此,除婴儿组和最后一组外, 生存人年数可以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即:(17.8)(17.9)(17.10)(17.11)nL = - (l +1)n X 2 X X + n婴儿组的生存

16、人年数L0可根据0岁组死亡者的平均存活年数a0按下式计算:L = l + a -d或 L = a -1 + (1 - a )l1 0 1 0 0 1 0 0 0 0 1 最后一组:L lL = m生存总人年数(厶)为X岁生存者今后尚能生存的总人年数,即:T仝LXn XX(4) 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X岁时期望寿命eX表示X岁尚存者今后预期的平均存活年数或岁数,其公式为:T e =卡(17.12)XlX期望寿命又称预期寿命。0岁组的期望寿命e0通常简称为人口平均寿命。值得注意的是生存曲线并非线性,当年龄分组较粗时,上述建立在线性关系基础上的 指标准确性就相对较差了。有学者提出

17、更为精确的修正方法来计算寿命表指标,比较著名 的如Reed-Merrell(1939)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在计算上较复杂,而且其结果在年龄分组较细 时与传统方法相差甚微。寿命表的编制是建立在年龄别死亡率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当年龄别死亡率的某一部 分有所升高或降低,寿命表各项指标亦将随之改变。 17.3 现时简略寿命表居民简略寿命表一般按年度编制,也可以按时期编制。例如,世界卫生组织 (WHO) 每年报告一次按国别、性别分组的期望寿命,同时,每5 年再汇总一次。由于男性寿命与 女性寿命有着许多内在特征上的差异,所以寿命表不论年龄分组的粗细、地域范围的大小, 通常均应按男女人口分性别编制。此外,还应

18、按男女人口合计数编制具有综合性的人口寿 命表,以满足寿命表在应用上的不同需要。17.3.1 寿命表的编制(1) 原始资料编制简略寿命表要有分性别、年龄组的平均人口数P及死亡人数D,或者分性别、n x n x年龄组的死亡率nmx。这些资料来自人口及死亡统计,常常有一定误差,其中0岁组的人 口数采用的是出生数,婴儿死亡率又常用于代替0岁组的死亡概率,所以年龄组死亡率特 别是婴儿死亡率是否准确,对寿命表指标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因而对人口数及死亡数等基 本资料特别是0岁组的资料应进行认真核查和校正。例17.1 已知某省部分地区19901992年的年龄组平均人口数和实际平均死亡人数, 见表17.3第(2)

19、、 (3)栏。试编制简略寿命表。(2) 编制步骤与方法 按关系式m= D / P求该时期各年龄组平均死亡率,见表17.3第(4)栏。n x n x n x 按式(17.3)求年龄组死亡概率,为确保足够的计算精度,一般取6位小数。 0岁组 死亡概率用婴儿死亡率代替,最后一组死亡率qo=1.000000o本例中,q0 = 3989 = 0.022518 4 % .01901 = 0.0075750 177148 q4 12 + 4% m 2 + 4 % 0.001901412 + 5X5 m52 + 5 X 0-000590= ” 5 % 0.000590 = 0.002946其余类推,见表17.

20、3 第(5)栏。表17.3 某省部分地区19901992年男性简略寿命表年龄组平均实际死亡年龄组死亡尚存死亡生存生存期望(岁)人口数人数死亡率概率人数人数人年数总人年数寿命XnPXnDXnmXnqXlXndXnLXTXeX(1)(2)(6)(7)(8)(9)(10)0177148*39890.022518100000225298086707432870.74178396414900.0019010.00757597748740389512697624271.3758992705310.0005900.00294697008286484325658673067.90109175212840.00

21、03100.00154996722150483235610240563.091510240545020.0004900.00244796572236482270561917058.1920124825912110.0009700.00483896336466480515513690053.3225117631713060.0011100.00553595870531478023465638548.5730102999614110.0013700.00682795339651475068417836243.833598847821450.0021700.010791946881022470885

22、370329439.114075676625280.0033410.016567936661552464450323240934.514561768827920.0045200.022347921142058455425276795930.055054815539030.0071200.034977900563150442405231253425.685549711458660.0118000.057309869064980422080187012921.526040508080290.0198210.094426819267736390290144804917.686531774792850

23、.0292210.1361587419010102345695105775914.2670213330108900.0510480.226353640881450728417371206411.117512359992060.0744830.31395449581155662089904278918.63806666575910.1138680.44318034015150751323882189016.44852535155500 2189261 000000189401894086513865134 57*出生数按式(17.7)及式(17.6)计算各年龄尚存人数l及各年龄组死亡人数d ,令

24、xnxl =100000。0l = l1l5=l q = 100000 x 0.022518 = 2252, 00=97748 x 0.007575 = 740,14 1-d = 100000 - 2252 = 9774800=l - d = 97748 - 740 = 97008 1 4 1本例中, d04 d1 = l1 4 q 其余类推,见表17.3 第(6)、(7)栏。 求各年龄组生存人年数 nLx。按式(17.9)计算0岁组出生人年数,本例婴儿死亡率为0.022518,按表17.2取a=0.15, 所以,L0 = l1 + 0.15d0 = 97748 + 0.15x2252 = 9

25、8086。按式(17.10)计算最后一组即85岁以上生存人年数,即:L = l85= 18940 = 8651385(+) m 0.21892685(+)按式(17.8)计算其余各组生存人年数。本例中,4L144 =-(l1 +15) = - (97748 + 97008) = 3895122 1 5 25L5=-(l 5 +110)= - (97008 + 96722) = 4843252 5 10 2其余类推,见表17.3 中第(8)栏。 按式(17.11)由高年龄组向低年龄组累计求各年龄尚存者的生存总人年数 Tx 。本例中,T= L= 8651385(+)85(+)T = T + L =

26、 86513 +132388 = 2189018085 5 80T = T + L = 218901 + 208990 = 4278917580 5 75其余类推,见表17.3 第(9)栏。 最后按式(17.12)计算各年龄组尚存者的期望寿命。本例e = T /1 = 7074328/100000 = 70.74(岁) 00 0e = T /1 = 6976242/97748 = 71.37(岁)11 1其余类推,见表17.3 第(10)栏。17.3.2 寿命表的分析寿命表指标主要有 1X 、ndX、nqX、eX 等,这些指标并不是实际值,而是根据各年龄组 死亡率得到的虚拟的综合评价指标,均可

27、用于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尤其e0值已成为国内外 评价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居民健康水平的最好单项指标。这些指标还可以衍生出一些新的 指标,以便进一步分析。(1)寿命表尚存人数 1 ,反映一定年龄别死亡概率条件下一代人的生存过程,一般X用普通线图表示(图 17.1)。分析时要注意曲线的高度和曲度,尤其是头部曲度的变化。各 年龄组死亡率低,曲线高;婴儿死亡率低,曲线的头部曲度小。曲线肩部的形态,亦可直 观反映生存状况。若肩部较“坦阔”,曲率变化较缓慢(曲线下面积较大),则表示人群生存 状况较好;反之,若肩部较“瘦削”,曲率变化较快(曲线下面积较小),则说明人群生存状 况较差。尚 存 人 数1X (万)图

28、 17.1 某省部分地区 19901992 年男性尚存人数 (万人 )曲线不同年龄组尚存人数的比值称生存比(survival ratio, 1X+n/1X),可以从另一角度说明该年龄组死亡率的高低。尚存人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若人群健康水平提高,婴幼儿期、 儿童青少年期及中年期人口死亡率下降,则同时出生的一代人尚存半数年龄向后移。(2) 寿命表死亡人数ndX,反映在一定年龄组死亡概率条件下一代人的死亡过程。一 般用直方图表示,横坐标为年龄,纵坐标为平均每岁的死亡人数,见图17.2。该直方图呈“U”型,一个峰在婴幼儿段,一个峰在老年段,分析时要注意直方图的高峰位置与高度。 婴幼儿段高峰的降低,老年

29、段高峰位置的后移,则相应死亡曲线下降,说明人群健康状况 较好。图 17.2 某省部分地区 19901992 年男性寿命表死亡人数 ndX 值死亡人数(3) 寿命表死亡概率“qX,取决于各年龄组死亡率,一般用半对数线图表示,横坐标 为年龄,用算术尺度,纵坐标为死亡概率,用对数尺度。死亡概率曲线一般呈“V”型, 婴幼儿组及老年组死亡率高, 1014 岁组最低(图 17.3)。分析时要注意曲线的高度和曲度, 健康水平较高的地区,死亡概率曲线较低,尤以婴幼儿段明显。图 17.3 某省部分地区 19901992 年男性死亡概率 nqX(4) 期望寿命eX,是评价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是X岁后的年龄别死

30、亡概率的 综合反映。0岁组的期望寿命e0则表示虚拟的一代人一生可活的平均年数,该数值的高低, 受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影响,可概括一定时期某人群的健康水平。期望寿命一般用普通线图表示(图 17.4),比较分析时要注意曲线头部、高度、坡度以 及尾部的延伸状态。曲线头部的曲度反映了婴幼儿死亡率的高低;曲线的高度除受婴幼儿 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其他各年龄组死亡率大小的影响;曲线的坡度则反映了平均每岁的 寿命损失;曲线尾部一般会因长寿人群的存在而呈现向右侧平缓延伸的现象。 17.4 现时寿命表的扩展利用现时寿命表的编制原理,可以将该方法应用到很多领域。例如,利用去死因寿命 表,研究去除某死因后人群期望寿命的

31、改变,说明该死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利用截缩寿 命表研究职业危害对寿命的影响;利用模型寿命表推断实际水平的寿命表等。17.4.1 去死因寿命表(1) 去死因寿命表的意义 研究某种死因对居民生命的影响常用死因别死亡率、年龄组死因别死亡率及标准化死因别死亡率等指标,但这些指标均不具有综合意义。近年来,常用去死因寿命表 (cause eliminated life table)分析某种或某类死因对期望寿命等指标的影响。去死因寿命表基本思想 是:如果消除了某种死因,则原死于该死因的人就不会因此而死亡,原死于该死因的人数 也从相应的总死亡人数中扣除,这样期望寿命就会有所延长。显然,如果消除了对生命威 胁大

32、的死因,寿命就会延长更多。去死因寿命表的基本假设是:各种死因对人的影响既独立又可累加,即各死因别死亡 率之和为总死亡率。该方法用以研究各类死因对居民生命影响的优点在于:以个别死因 损耗预期寿命的年数和生存人数表示损害程度,概念清楚,且平均期望寿命的损失量等指 标可以综合说明某类死因对人群生命的影响程度;去死因寿命表指标既能说明某类死因 对全人口的综合作用,又能表达对某年龄组人口的作用。去死因寿命表指标同样不受人 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便于相互比较。(2) 去死因寿命表的编制方法 去死因寿命表的结构、指标及原理与相应的全死因寿命表基本相仿。为了区别在有关 符号的右上角加“i”表示某死因,加“-i”表

33、示去某死因。具体编制步骤见例17.2。例17.2 某省部分地区19901992年男性去肿瘤寿命表的编制(表17.4)。 根据各年龄组死亡人数 D 及肿瘤死亡人数 Di 求得去肿瘤后所剩余的死亡人n X n X数比例r-i,nX本例,见表 17.4 第(4)列。D Di p Diri = nX n X = 1 XnXDDn Xn X(17.13)其余类推。D Diri = _000D03989 -143989= 0.996490D Diri = 4_T4_T4 1D411490 441490= 0.970470根据全死因寿命表(表17.3)中的死亡概率nqX求生存概率pX=1-qx,再按式(17

34、.14)求去肿瘤死亡后的生存概率npx-i opi = ( p )nrXi(17.14)n x n x本例,pi =(p )r0i = 0.9774820.996490 = 0.97756000pi = ( p ) 4r1i = 0.9924250.970470 = 0.9926484 14 1其余类推。用式(17.15)计算去死因寿命表的尚存人数l-i oxl-i = l-i - p-i(1715)X + nX n X本例,l -i = l -i - p -i = 100000 X 0.977560 = 977561 0 0l = l - p = 97756 x 0.992648 = 970

35、3751 4 1其余类推。此外,去死因寿命表的死亡人数ndX-i可以用式(17.16)计算,死亡概率nqX-i的计算可以 参照式(17.17)。di = li li(17.16)n X XX + nq-i = 1 - p7 或q-i =(17.17)n Xn Xn Xl-iX表17.4 某省部分地区19901992年男性夫肿瘤死因寿命表年龄(岁)X(1)死亡人数DnX(2)肿瘤死亡人数Di nX(3)去肿瘤后死 亡人数比例r-inX(4)全死因寿命 表生存概率_pnX(5)去肿瘤死因寿命表p-i nX(6)l-i X(7)L-i nX(8)T-i X(9)e-i X(10)03989140.9

36、964900.9774820.97756010000097758748532674.8511490440.9704700.9924250.99264897756389586738756875.575531350.9340870.9970540.99724897037484519699798272.1210284440.8450700.9984510.99869196770483535651346367.3115502660.8685260.9975530.99787496644482704602992962.392012111690.8604460.9951620.99583696438481

37、187554722457.522513062610.8001530.9944650.99556996037479119506603852.753014114340.6924170.9931730.99526895611476924458691947.973521458960.5822840.9892090.99370295159474294410999543.1940252811830.5320410.9834330.99115194559470704363570138.4545279214430.4831660.9776530.98914093723466068316499733.77503

38、90320150.4837300.9650230.98292592705459566269892829.1155586628600.5124450.9426910.97021091122448822223936224.5860802935770.5544900.9055740.94648788407430209179054020.2565928534910.6240170.8638420.91271283676400122136033116.26701089032730.6994490.7736470.8356837637235048996020912.5775920619870.784163

39、0.6860460.744174638232782966097219.5580759110410.8628640.5568200.603374474951903823314246.988555503990.9281080.0000000.000000286581410421410424.92已知各年龄组尚存人数,可以参照式(17.8)(17.11)求去死因寿命表的生存人数nLX-i 及生存总人年数数 TX-i。L- = 1 -i + 0.15d - = 97756 + 0.15 x 14 = 977580 1 0L- i = 4 x (1 - i +1 -i )/2 = 4 x (97756

40、+ 97037)/2 = 3895864 115其余类推。L-i= 1 -i / m- = 28658 /(5550 - 399)/25351 = 14104285(+)8585(+)T -i = L-i= 1410428585(+)T -i = T-i + L-i = 141042 +190383 = 3314258085 5 75其余类推。最后参照式(17.12)求去死因后各年龄组尚存人数的平均期望寿命eX-ioe- = T- /1- = 7485332/100000 = 74.85 岁其余类推。利用表 17.3 和表 17.4 两张寿命表绘制全死因期望寿命和去肿瘤死因的期望寿命随年 龄变

41、化的线图(图 17.5)。由图17.5 可见,实线和虚线的纵向距离(即因肿瘤的绝对损失寿命) 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同时计算某省部分地区19901992 年男性由于肿瘤减少寿命的 百分比(表 17.5)。由表 17.5 可见,因肿瘤死亡而减少的平均寿命为74.85-70.74=4.11 岁, 各年龄组减少寿命百分比说明寿命损耗在各年龄组内的情况,如在0 岁期能控制好肿瘤, 人群寿命可增加5.81%,从减少寿命的百分比来看,减少寿命最多的是5574 岁,说明肿 瘤对这一年龄段的影响最大。图17.5某省部分地区19901992年男性全死因期望寿命与去肿瘤死因期望寿命表17.5 某省部分地区199

42、01992年男性因肿瘤而减少的寿命(岁)年龄 X (岁)eX-ieXeX-i- eX因肿瘤减少寿命的比例(%)(2)(3)(5)=(4)/(3)074.8570年龄(岁)4.115.81175.5771.374.205.89572.1267.904.226.211067.3163.094.226.691562.3958.194.207.222057.5253.324.207.882552.7548.574.188.613047.9743.834.149.453543.1939.114.0810.434038.4534.513.9411.424533.7730.053.7212.385029.1

43、125.683.4313.365524.5821.523.0614.226020.2517.682.5714.546516.2614.262.0014.037012.5711.111.4613.14759.558.630.9210.66806.986.440.548.3917.4.2 截缩简略寿命表所谓截缩寿命表(truncated life table)是指寿命表的起始年龄组不是0岁组。对于特定的 职业人群,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开始从事该职业的年龄,设定寿命表的起始年龄组,利用截 缩简略寿命表计算期望寿命,通常尚需与普通人群期望寿命相比较以说明该职业对寿命的 影响。截缩简略寿命表的编制原理与现时

44、寿命表相同。表 17.6 是中国海员与普通居民截缩简略寿命表,可以看出海员各年龄组的平均期望寿 命均略低于普通居民。表17.6 中国海员(19791983)与普通居民(1981)截缩简略寿命表年龄(岁)qv海lX员居民devqvlXdev魁XXn Xn魁XXn x150.00147810000014857.890.00313010000031358.39200.0024759985224752.970.0041999968741953.57250.0033309960533248.090.0043419926843148.78300.0034689927334443.250.005282988

45、3752243.98350.0077949892977138.390.0073859831572639.20400.01110598158109033.670.01054497589102934.48450.01779397068172729.020.01763596560170329.81500.03597095341343024.490.02959694857280725.30550.04978791911457620.310.05207092050479320.99600.08777587335766616.230.09052187257789316.99650.135177796691

46、076912.530.11935279358947113.42700.26284068899181099.070.27935869887174279.87750.40584650790206136.370.37926652460198967.28800.73933330177223113.990.54932632564178835.2017.4.3 其他应用利用寿命表的原理还可以研究人处于某种特定状态的过程,如婚姻寿命表、受教育状 况寿命表、健康期望寿命表等。健康期望寿命(healthy expectancies)是将期望寿命分成良好健康状况和较差健康状况 两种情况,同时考虑年龄组死亡率与年龄

47、组患病率,以良好健康状况下的期望寿命来反映 人群健康状况。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World Health Report 2002:我国健康期望寿 命为63.2岁,而美、英、法依次为67.6岁、69.6岁、71.3岁,日本高达73.6岁,印度51.4岁, 埃及56.7岁。Sanders于1964年首次提出健康期望寿命的概念,Sullivan于1971年首次提出 编制健康期望寿命表的方法。后者称Sullivan方法,由于其简便易行,目前应用广泛。健康期望寿命可细分为无残疾期望寿命(disability-free life expectancy,DFLE)、反映不 依赖于他人进行日常生活的活力期望寿命

48、(active life expectancy,ALE)、反映自我感觉健康 的健康生活期望寿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等。寿命表的讨论通常以一般人群为对象,但也可将其原理加以扩展,应用于其他特殊人 群。例如,在生殖健康研究中,随访一群孕妇,调查其妊娠结局(死胎、死产或活产),进而用定群(队列)寿命表方法计算不同孕月的死胎(死产)或活产概率,以及妊娠未结束者的预 期妊娠月数;在生长发育研究中,调查一群女性青少年,了解其月经初潮年龄;在慢性病 临床研究中,通过随访观察结局,用队列寿命表方法分析病人在确诊(或手术、出院)后不 同时期的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期;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用

49、寿命表结合年龄别生育率可以研究 人口的再生产过程,推算未来人口数量、构成、变动等。寿命表指标是反映某一定时期居民健康状况最好的单项指标之一。寿命表中各项指标 都是根据年龄组死亡率计算出来的,可以说明人群的死亡水平,而且消除了人群年龄构成 的影响,因此具有更好的可比性。特别是出生时的平均期望寿命,既能综合反映各个年龄 组的死亡率水平,又直接从正面说明人群的健康水平,是评价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卫生状 况,反映人口健康素质的主要指标之一。表 17.7列出了部分国家不同时期人口期望寿命的 变化,由表可见,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期望寿命均 延长。表17.7部分国家不同时期人口

50、期望寿命(e。值)国家17251750180018501900195020002004中国417172日本618182埃及426668印度27396162法国26334246677980美国5051564348687778英国3237364048697779注:表中数据为男女合并计算值 17.5 寿命表的正确应用(1) 准确无误的年龄别人口数及死亡数是编制寿命表的必备资料。其中,出生数与婴 儿死亡数的准确性,对寿命表的编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婴儿的出生和死亡登记有 遗漏,则往往会人为地低估婴儿死亡率,并导致期望寿命的虚报(一般为虚高)。此外,老 年人口的死亡率的高低,对于平均寿命也有相应的

51、影响。(2) 正确区分期望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有报道称某科研单位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 龄为 53岁,低于全国男子平均寿命近20岁,从而得出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结论。显然, 这类报道混淆了期望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的概念。寿命表中的期望寿命是通过某地某年全 部人口(包括生存者和死亡者在内)计算的,不同人群的期望寿命可以直接比较。而平均死 亡年龄是仅仅根据死亡者的实际年龄计算的。一般情况下,两地的平均死亡年龄不能直接 比较。当然期望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更是不可相比较的。(3)寿命表指标虽消除了年龄构成的影响,可以直接应用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同 一地区不同时期间的比较;但由于寿命表指标本身具有统计分析带来的不确定性,故这种 比较亦需考虑统计推断的因素。在人口数较少或流动人口过多、过快的情况下编制寿命表 时,尤应注意。(4) ex只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一个方面,活力期望寿命、健康生活期望寿命等的提 高更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5) 用去死因寿命表可计算因某病死亡人数对期望寿命的影响大小,以反映该病的危 害程度。但考虑到疾病、医疗条件在不同地区间、时区间的差别,对所得结果之分析应十 分谨慎,切不可贸然作出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