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1-4部分:总则、风险评价、稻田效果评价、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18434129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27.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1-4部分:总则、风险评价、稻田效果评价、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1-4部分:总则、风险评价、稻田效果评价、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1-4部分:总则、风险评价、稻田效果评价、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1-4部分:总则、风险评价、稻田效果评价、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1-4部分:总则、风险评价、稻田效果评价、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CCSB36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B36T XXX-XXXX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1部分:总则XXXX -XX-XX 发布XXXX -XX-XX 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目 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评价原则25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目标 36工作程序37前期调查58风险评价与等级划分59分类管理与风险管控方案610项目实施711验收8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

2、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俞莹、周利军、张鸿燕、郭乃嘉、陈燕、张秋梅、武琳、林小兵、王惠明、林 大松、黄欠如、刘晖、刘宇新、何波、毛文峰、钟国民、金伟、符明金。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1部分:总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目标、工作程序、前期调查、风险等 级划分、分类管理与安全利用方案、实施与验收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金属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与风险管控。本文件适用的耕地为水田、旱地和水浇地,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

3、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5009. 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重金属的测定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NY/T 3343耕地污染治理效果评价准则3术语和定义3. 1 重金属 heavy metal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来讲密度大于4.5gc?的金属)或类金属。本文所规定的是镉、汞、铅、 铭和神。3. 2 目标区域 target region指耕地土壤中重金属

4、含量超过GB 15618中筛选值或管控值的区域,本文件规定目标区域为耕地类 别划分为安全利用区、严格管控区、农产品超标的优先保护区。3. 3 重金属有效性 heavy meta I avai Iabi I ity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土壤中重金属能够被作物吸收累积的属性。3.4 区域背景值 regional background value在不受外源物质影响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分。本 文件规定的区域背景值是指目标区域内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勘测取样等方式获取的目标元素本底值。3. 5 重金属输入量 input of heavy meta I采用数据收集与实物

5、分析等手段,详细调查或计算目标区域内耕地土壤重金属输入的总量,输入一 般方式包括大气干湿沉降、畜禽粪便、化学肥料与农药和灌溉水等。3. 6 重金属输出量 output of heavy meta I采用实物采样与分析测试的手段,计算目标区域内由耕地土壤中输出重金属的总量,输出方式一般 包括农产品收获、秸秆移除、灌溉排水和挥发等。3. 7 风险分类分级 r i sk classification采用一系列科学方法,划分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本文件规定的风险分级包括无风险(I级)、 低风险(II级)、中风险(I级)、中高风险(IV级)和高风险(V级)五个级别3. 8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

6、 risk control of heavy metal poI Iution in farmland soi I采用相应方法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或者降低农产品可食用部位重金属的累积能力,从而降低农 产品重金属污染风险,或者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降低污染风险的方式方法。4. 9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safe utilization of pol Iuted farmland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安全利用方法,降低因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农产品超标风险,实现农产 品的达标生产。5. 10 土壤重金属钝化 soi I heavy metal passivation向目标区域土壤中施入投入品,如土壤调理

7、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或生物性质,降低重金属在土壤 中的有效性,从而缓解作物的吸收。6. 11 作物重金属生理阻控 Physiologica I control of heavy meta Is i n crops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利用重金属的离子拮抗、生理特性,调节重金属在作物体内的吸收和转运过程 等,从而降低农产品可食用部位重金属超标风险。7. 12 农艺调控措施 agronomic regulation measures通过采取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措施,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与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8. 13 种植结构调整 planting structure adjustment改变原有的种

8、植作物种类的方式,实现农产品达标9. 14 严格管控技术 str ict control technology采用安全利用技术难以实现某农产品可食用部位达到GB2762规定的要求,种植重金属低积累的非 食用作物,以实现严格管控类耕地的安全利用。10. 15 重金属超累积植物 heavy-metaI hyperaccumulator能够超量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运移到地上部的植物11. 16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safety uti I ization rate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是指实现安全利用的耕地面积占行政区内受污染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12. 17 效果评估 effect eva I uat i

9、on通过查阅台账、现场核实、采样检测等方法,综合评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或 耕地是否达到安全利用的过程4评价原则12.1 学性原则以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以下简称“普查”)、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 查”)以及农业环境例行监测等数据(以下简称“例行监测”)为基础,综合考虑重金属污染程度、类型、 范围和成因,确定科学有效、经济可行的安全利用技术,并制定实施方案。12.2 行性原则安全利用(风险管控)方案应因地制宜、经济可行、农业生产可承受。12.3 全性原则技术方案中相关技术的实施应避免对实施人员、周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要防治对耕地土壤结构与 生产力产生破坏,

10、应确保产量不受明显影响。12.4 持续性一是要保持或提高耕地质量;二是经济和技术可接受;三是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农户可接受。5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目标5.1 安全利用类目标(1)产量目标:项目实施后水稻产量不低于当年当季优先保护类耕地产量的90(2)质量目标:项目实施后,稻谷中重金属含量达标率不低于90%。(3)安全目标: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投入品中重金属含量均应低于GB15618中pH5.5时筛选 值。5.2 严格管控类目标。严格管控类耕地目标为严禁种植可食用农作物,管控面积完成率100%o6工作程序耕地重金属污染安全利用(或风险管控)工作程序包括前期调查、风险评价与等级划分、分类管理 与安

11、全利用(或风险管控)方案、项目实施与验收,见图1总则区域概况资料污染物输入与输出污染状况资料目标区域与范围资; 料I 收,委 一 风险: 评价I 与等; 级划I分!优先保 护类防 控措施安全利 用类防 控措施严格管 控类防 控措施分类 管理 与风 险管 控7前期调查7.1 资料收集7.1.1 区域概况资料基础图件:主要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以下简称“类别划分”)成果及其图件;区域地质背景:主要为成土母质中重金属含量资料和图件;区域气候与气象资料;区域土壤类型及其基本特性;社会经济现状。7.1.2 污染物资料一是收集目标区域内涉重企业的有关资料,包括区域内工矿企业类型、分布及排污情况;二

12、是农业 生产有关资料,包括农业灌溉水质量、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处置情况;三是 固体废弃物堆存及处理处置情况等;如若无法收集到,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实测。重金属污染物输入源需要特别关注工矿企业排污、大气干湿沉降、畜禽粪便与有机肥施用、灌溉水 输入等。重金属污染物输出源需要特别关注农产品收获、秸秆移除、灌溉水排放等。7.1.3 土壤与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收集目标区域土壤与作物重金属历史数据,其来源除普查、详查、例行监测外,可以包括第三方检 测数据和有关科研数据。7.2 确定目标区域与范围目标区域与范围应以类别划分成果中安全利用区和严格管控区为基础,可根据第三方检测数据、有 关科研数

13、据以及现有资料显示,在类别划分成果中优先保护类耕地.8风险评价与等级划分8.1 污染源分析与判定针对目标区域,通过已收集资料的分析,确定污染源情况,若污染源未切断,应切断后再实施。8.2 点位风险评价评价目标区域内调查点位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划分点位重金属风险等级。等级划分主因素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辅助因素为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风险。8.3 目标区域风险评价8. 3.1根据地统计学原理,根据点位分析评价结果,划分目标单元区域内耕地土壤重金属风险等级, 为重金属污染耕地分类管理提供依据。8. 3.2针对重金属的地质高背景区,应研究制定地质高背景区的安全利用阈值,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类 别划分。9分类管理

14、与风险管控方案8.1 分类管理基于类别划分成果以及风险等级对耕地制定针对性的安全利用(或风险管控)方案,采取经济合理 的技术措施,确保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8.1.1 优先保护类优先保护类主要为I级风险的耕地,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严控新建 可能带来重金属污染输入的企业;对于已建的企业,应定期开展监测并采取措施,防止对耕地造成污染。 加强监测灌溉水、农业投入品、土壤和农产品等,及时掌握土壤和农产品质量状况,确保农产品质量安 全。8.1.2 安全利用类安全利用类包括II级、In级、IV级风险的耕地,这类耕地土壤重金属己对农产品安全构成一定的危 害,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安全利用

15、(或风险管控与修复)措施实现农产品达标生产。重点关注水田和菜地, 控制污染输入与迁移、监测土壤重金属动态,综合整治周边污染等。II级风险耕地:以农艺调控措施为主,建议采用低积累作物品种,石灰调酸、水分管理等措施,具 体根据耕地周边环境合理选择。HI级风险耕地:以土壤钝化、生理阻控等措施为主,建议采用低积累作物品种,具体根据耕地周边 环境合理选择。IV级风险耕地:采用土壤钝化、生理阻控和农艺调控联合技术措施,建议采用低积累作物品种,具 体根据耕地周边环境合理选择。8.1.3 严格管控类耕地严格管控类耕地包含V级风险的耕地。这类耕地土壤重金属应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一般的修复治 理难以保障农产品的安

16、全利用,建议选择培肥式休耕或退耕还林还草或者种植一些能源类、非食用农作 物。8.2 安全利用(或风险管控)技术方案编制9. 2.1 一般要求根据目标单元土壤污染状况、理化性质、农作物超标情况、耕地种植状况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状 况等情况下,编制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方案中采取的技术应当优先采取在本地区已验证过的有效技 术,所有技术均应不影响农业生产、不降低土壤生产功能为前提。方案编制单位应对技术方案质量负责,同时对项目实施具有技术指导的义务。9.2.2提出安全利用(或风险管控)目标根据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目标,评估目标区域内已实现安全利用耕地面积,合理提出安全利用区 稻谷达标目标。9. 2.3

17、技术措施比选根据安全利用(或风险管控)目标,结合土壤现状、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当地可承受力等因素,从技 术成熟度、技术效果、技术成本、实施周期及工程适用性等方面对可选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适用本 区域的技术或技术模式。必要时,可对有关技术进行小规模试验示范,相应的试验示范结果纳入方案。9. 2.4项目设计与实施根据技术比选结果,设计具体安全利用(或风险管控)技术,明确实施程序、内容、产品及有关参 数,列出工作清单和进度安排。实施方案还应包括效果评价方案和应急方案,防止施工过程中的二次污 染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9. 2.5预算和效益分析根据国家和地方财务、预算规定,按照工作量和实际情况逐项编制项目预

18、算,提出资金使用计划和 筹措方案。分析相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9. 2.6可行性分析从技术、资金、政策、环境、管理和农民参与等方面分析项目实施的风险,论证其可行性。9. 2.7方案论证与评审方案编制后,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论证,原则上专家不少于5人,其中省级专家不少于2人, 财务专家1人。经论证通过和依法备案,方可实施。10项目实施10.1 一般要求项目实施可采用招投标第三方实施,也可由政府自行实施。实施过程中应以实施方案为总纲,做好 监督,严禁偷工减料,根据实施过程,开展台账建设。项目实施单位严禁施用未经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登记的产品和其他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农业投入 品;且施用重金属含量

19、须满足GB15618中规定的pH5. 5下筛选值,以防止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新的 污染。10.2 监测和监理监测与监理不能和实施单位有相关联,其营业执照应拥有从事农业环境类、重金属污染防治等相关 服务范围,也可为效果评估单位。根据实施方案中确定的采样与监测方案,由项目组织方、实施方、监 测方(效果评估方)共同参与,采集土壤、农产品、灌溉水等样品。采集后的样品应由监测或监理单位 流转,交由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机构测试,并出具独立的采样与检测报告。10.3 效果评估效果评估单位由组织单位单独委托,严禁与实施方有关联的单位承担。项目实施后,效果评估单位 根据检测报告,结合项目实施台帐,独立进行耕地土壤

20、环境重金属污染安全利用(或风险管控)效果评 估,并编制独立的效果评估报告。11验收由项目组织单位组织专家对实施方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实施范围、物资、资金以及实施效果等 方面。验收专家组需至少含有一位财务类专家。对于不符合验收条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区域,组织方有 权要求其第二年继续实施。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CCSBS6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B36T XXX-XXXX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2部分:风险评价XXXX -XX-XX 实施XXXX -XX-XX 发布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目 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评价原则15工作程序26资料收集与分析37点位风险

21、评价48目标单元风险评价49风险评价报告编制7附录1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乃嘉、张鸿燕、周利军、陈燕、张秋梅、武琳、王惠明、俞莹、林大松、黄 欠如、刘晖、刘宇新、罗军元、万长艳、陈国钧、张小生、王军、王建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2部分:风险评价12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工作

22、程序、点位风险评价、 目标区域风险评价和评价报告编制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风险类型和等级划分以及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 等工作。本文件规定耕地为水田、旱地和水浇地,园地、牧草地等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可参照执行。1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5009. 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

23、品中重金属的测定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NY/T 398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DB36T XXX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1部分:总则14术语和定义14. 1农产品协同调查点位评价区域内农产品和表层土壤一一对应的调查点位。14.2协同风险评价对评价区域内农产品协同调查点位重金属数据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15评价原则15.1 科学性原则评价过程采用的数据应以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以下简称“普查”)、农用地土壤污染 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和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以下简称“类 别划分”)资料为基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4、,可补充第三方检测数据。15.2 动态调整原则对于类别划分判定的安全利用区和严格管控区,统筹考虑风险区域周边环境状况,结合当前科技水 平,科学评价耕地污染风险。15.3 保守性原则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以及农产品达标生产为目标,对于优先保护类耕地,如果有明显证据表明存 在农产品超标现象,应进一步补充调查并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16工作程序耕地重金属污染安全利用(风险管控)工作程序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点位评价、治理单元评价和 评价报告编制四个阶段,见图1。风险评价安全利优先保控类防用类防护类防管控风险评价报告编制单元 风险I资; 料I收!集I环境资料目标单元控措施重点污染源资料土壤及农产品资料

25、点位风险评价风险等级初步划分风险等级辅助调整严格管风险控措施控措施措施17资料收集与分析1. .1评价区域环境资料1.1.1 1基础图件包括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类型图、水文图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图等。1.1.2 2区域地质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成土母质等地质资料1.1.3 3区域水文与水化学背景目标区域水系和河流分布、灌溉水渠分布等水文特征,分析灌溉水及底泥的pH、重金属含量等。1.1.4 4区域气候与气象特征包括目标区域内近3年的年降雨量、主导风向和风速等。1.1.5 5区域土壤类型及其基本特性包括土壤类型分布;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量磷、速效N、P、K和机械组

26、成等土壤基 本理化指标。1.1.6 1.6区域农业生产布局包括目标区域内不同季节种植结构、主要农作物品种与分布、主要农业生产资料来源以及主要化肥 与有机肥成分等。1.1.7 7社会经济现状包括行政区划、人口、农村劳动力状况、工业布局、农田水利和农村能源结构情况,以及当地人均 收入水平等。2. .2重点污染源资料17. 2.1重点工矿企业污染情况主要包括涉重工矿企业通过大气、水等途径,对耕地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重点工矿企业污染源筛 选原则及其影响方法参照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相关要求确定。18. 2.2肥料与农药可以采用已经公开的数据进行计算。19. 2.3大气干湿沉降采用目标区

27、域内已经公布的大气质量数据,计算大气重金属干湿沉降通量。17. 2.4其他来源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对其他可能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判断其对耕地土壤的影响。17.3目标区域土壤及农产品资料17. 3.1历史资料收集与分析(1)收集目标区域内近3年来的土壤与农作物重金属含量数据。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全国土壤污染 状况调查、普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详查,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例行监测,生态环境、 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粮食储备等部门的相关调查,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相关调查或监测。应对收集到的 数据进行整理归纳。(2)分析目标区域的耕地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时空分布、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风险,对 有重金

28、属污染风险的区域应进一步进行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17. 3.2补充调查(1)布点原则参照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技术规定对数据不足区域进行调查布点。布点应遵循以下原则:a) 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程度越高,布点密度越大;b)根据大样本理论,每个目标单元内最少布设30个采样点;小区域内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变 异越大,布点密度增加;调查点位数量的确定,可根据地理单元的数量调整;c)根据污染成因进行优化布点,如大气源成因按照主导风向布点,灌溉水成因按照水流方向布点; 布点按照NY/T 398相关规定,在选定的调查区域内或附近布设调查点位。(2)采样原则土壤及农作物的采样应遵循以下原则:a)采集土

29、壤与农作物一一对应的样品,即协同采样;b)按照作物类型采样,对于水稻产区,按照1:1的原则采集早稻与晚稻样品;对于蔬菜产区,按 照蔬菜类型(叶菜类和瓜果类),按照1:1:1的原则在春季、夏季与秋冬季采样;c)尽可能采集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的水稻与蔬菜品种或品系;若单季情况,采集本季度典型农作 物即可。(3)检测指标土壤包括基本理化指标(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以及土壤重金属镉、汞、铅、神和铭);农 产品包括重金属镉、汞、铅、碑和格。也可根据已有数据,对单独分析目标污染物。(4)检测方法土壤重金属参考GB 15618规定的方法;农产品重金属参考GB 2762规定的方法。17.4划分目标单元以耕

30、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中单元为目标单元。18点位风险评价18.1 点位单因子指数评价对点位土壤中镉、汞、铅、碑和珞五项重金属进行单因子指数单因子指数(尸力评价。计算公式(1) 如下:Pi= CiCs(1)式中:处一评价区域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指数;G评价单元内土壤中重金属i的实测浓度均值,mg/kg;所土壤重金属的限量值,本文件中采用GB15618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筛选值。18.2 点位综合评价以最大的单因子指数(P)作为点位综合评价结果,计算公式(2)如下:P=LmaX QPi)(2)式中: 尸一评价点位土壤重金属的最大污染指数; Zv评价点位土壤中重金属f的污染指数。18.3 点位风险等

31、级和类别划分根据最大的单因子指数(0 ,按照表1划分点位风险等级和点位类别。表1点位风险等级判定和类别划分风险等级划分依据点位风险等级点位类别土壤重金属指数 (P)IPl无风险优先保护类II1P2低风险安全利用类III2P3中风险IV3PV5中高风险VP5高风险严格管控类19目标单元风险评价根据点位风险等级,初步判定目标单元风险等级,结合农产品超标率,判定目标单元风险等级。19.1 初步判定方法(1)当目标单元内所有点位风险等级一致时,点位风险等级即为目标单元风险等级。(2)当目标单元内某一类点位风险等级占比达到80%及以上,其他点位同一风险等级(除高风险 等级外)不连续分布,该类点位风险等级

32、即为目标单元风险等级。如存在2个及以上同一风险等级连续 分布,则按照地物边界,兼顾土壤类型,拆分出连续的点位作为对应的目标单元,并以连续点位的风险 等级作为拆分的目标单元等级。(3)当目标单元内存在(除高风险等级外)多种风险等级的点位,不符合上述1)和2)的要求, 出于谨慎的原则,将点位风险等级最高的级别作为该目标单元等级。(4)当目标单元内存在高风险点位,根据地物边界,确定合理较小的区域作为高风险目标单元。19.2 辅助判定初步划定的安全利用类in、Iv级风险等级,根据目标区域内采集过的食用农产品样品数据,辅助判 定目标区域风险等级。判定依据见表2。(1)近2年内,未采集过食用农产品样品的目

33、标区域,初步划定的风险等级即作为最终等级;(2)近2年内,采集过食用农产品的目标区域,可根据表2进行辅助判定。表2农产品安全评价结果辅助判定初步判定 结果判定依据(目标区域农产品超标情况)综合判定后风险等级目标区域内农产品点 位3个及以上目标单元内农产品样品 点位小于3个III/1V67%的点位未超标均未超标风险程度降低一级上述条件都不满足的其他情形不调整20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20. 1基本要求a)应根据目标单元风险情况,结合农产品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及周边污染源等因素,提出具有针 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与对策:b)预估风险管控措施与对策的实施效果,初步估算各措施的投资概算,并分析其技术和经济可行

34、性;c)根据目标区域内耕地土壤有关资料不断完善,以及耕地土壤环境状况的变化,重新开展风险评 价,并及时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对转为其他用途的耕地、新增受污染耕地或者已完成风险管控与修复的 耕地,要重新开展风险评价并及时调整风险类型和等级。一般建议2年内更新1次风险等级。20.2重金属风险管控措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等级与污染风险管控措施对应表见表3。表3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等级与污染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等级风险类别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措施I优先保护类防止新增污染源,设立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施用有机肥等,提升土壤环境 容量。II安全利用类采用农艺调控措施为主,建议采用低积累作物品种,石灰调酸、水分管理

35、等措施,具体根据耕地类别合理选择。III采用土壤钝化、生理阻控等措施,建议采用低积累作物品种,具体根据耕 地类别合理选择。IV采用土壤钝化、生理阻控,辅以农艺措施等联合技术,建议采用低积累作 物品种,具体根据耕地类别合理选择。V严格管控类采用治理修复模式,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和风险等级;或选择退耕还林还 草或者种植一些能源类、非食用农作物。20.3不确定性分析应分析造成耕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包括有关资料和数据充分度、评价 指标及其参数取值的适宜度等多个方面。分析评估过程中遇到的限制条件、欠缺信息等,及其对评估结 论的影响。21风险评价报告编制21.1 编制要求在完成全部评

36、价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分析风险评价过程和结论,客观评价治理单元内耕地土壤重金 属污染风险情况及其管控措施与对策,编制评价报告。21.2 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区域概况、编制依据、资料收集与分析、点位风险评价、治理单元风险评价、污 染防治与风险管控措施、不确定性分析、附件等。报告编制大纲可参考附录。21.3 结论与建议评价结论应明确评价区域内重金属可能的来源以及污染风险类型和等级,根据风险评价结论,提出 耕地土壤重金属风险管控的措施建议或方案。附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报告编制大纲1区域概况1.1 区域自然和社会概况1.2 耕地类型、面积及分布情况1.3 污染源分布情况2编制依据包括国

37、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规范和文件等。3资料收集与分析3.1 评价区域环境资料3.2 重点污染源资料3.3 土壤和农产品资料3.4 目标单元类别划分情况3.5 风险评价4.1 点位风险评价指标计算4.2 点位风险评价与分级4.3 单元风险评价5.1 确定目标单元5.2 单元风险评价类型和等级5.3 防治与风险管控措施5.4 不确定性分析6评价结论7附件(包括支撑风险评价的相关图件及表格等)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CCSHS6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B36T XXX-XXXX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3部分: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治理修复)技术指南XXXX -XX-XX 实施XXXX

38、 -XX-XX 发布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目 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安全利用目标25安全利用技术选择原则26安全利用技术选择27复合污染区域48技术方案编制49项目实施与过程管理410编制总结报告5附表一6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武琳、林小兵、周利军、郭乃嘉、张鸿燕、王惠明、俞莹、陈燕

39、、张秋梅、黄 欠如、罗军元、万长艳、刘宇新、刘晖、陈国钧、刘艳琴、陈伟明、冷伟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3部分: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治理修复)技术指南22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安全利用区受重金属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与风险管控的技术实施流程、目标、技术选 择、稻田安全利用技术、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实施与效果评估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金属镉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的筛选与应用,其他重金属元素铅、汞、铭污染稻田 可以参照使用,不适用于放射性重金属污染以及础污染稻田的安全利用。2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

40、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NY/T石灰质改良酸性土壤技术规范DB36T XXX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1部分:总则DB36T XXX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2部分:风险评价24术语和定义24.1 复合污染两种及以上重金属含量超过GB 15618中规定的筛选值。本文件中复合污染不包括含种类污染。24.2 调酸型投入品以含有钙或镁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碱性物质为主的物质。包括生石灰、熟石灰、石

41、灰石、 生物源石灰等。24.3 吸附型投入品在土壤中对重金属主要以吸附作用为主的物质。24.4 微肥调控措施通过根施或叶面喷施含Si、Zn、B等一种或者几种中微量元素,以调控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 移。微肥种类根据土壤丰缺度,合理选择。江西省稻田Zn、B和Si丰缺度见附表。24.5 农艺调控措施利用农艺措施减少污染物从土壤向水稻可食用部分转移,从而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实现受污染耕地 安全利用。农艺调控措施包括石灰调酸、优化施肥、水分调控等。24.6 钝化措施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阻控作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25安全利用目标25.1 产量目标:实施安全利用(治理修复)后,水

42、稻产量不低于当年当季优先保护类耕地产量的90%25.2 质量目标:实施安全利用(治理修复)后,稻谷中重金属镉含量达标率不低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 用率。25.3 二次污染防控目标:实施安全利用(治理修复)过程中,所有投入品中重金属含量均应低于GB15618 中pH5. 5时26安全利用技术选择原则26.1 依据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 风险评价中安全利用区重金属镉污染耕地风险等级(II、 IIh IV),选择相应的安全利用技术,并加强对土壤污染风险的管控。当目标安全利用区内风险等级发 生变化时,需及时调整相应的安全利用技术。26.2 根据目标区域.内风险等级,结合土壤pH,确定以下安全利用技术措施

43、应用原则。26. 2. 1 级镉风险稻田安全利用技术上宜以农艺措施为主。26. 2. 2【II级镉风险稻田安全利用技术上宜以土壤钝化措施为主,视稻谷超标情况,可以辅以农艺调控 措施。27. 2. 3 IV级镉风险稻田安全利用技术宜以土壤钝化、微肥调控以及农艺调控联合措施。27单一镉风险安全利用技术选择 27.1技术原理根据土壤PH以及全镉含量,通过适当调节土壤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方式,降低土壤镉活性;采 用微肥调控和(或)种植低累积水稻品种,抑制水稻对镉的转移和吸收,实现安全利用。28. 2目标区域土壤pH5. 5的安全利用区目标区域内耕地土壤PHW5. 5的点位占区域总点位数量80%及以上

44、时,根据土壤pH,采用农调酸类 措施,具体施用量见表1。表1目标区域pH5. 5时石灰最低投入量风险等级pH4.54.5pH5.05.0pH5.5II150120100III200180150IV250220180备注:其他调酸型产品投入量=石灰投入量 (产品pH10);石灰第一年施用量在200kg亩上 时,第二年应减量施用。27. 2. 1 Il级(低)风险区域II级(低)风险区域,且土壤pH5.5区域,采用石灰调酸为主的农艺措施。生石灰施用时间不低 于水稻移栽前15天。若目标区域内50%的点位(总点位数不少于5个)稻谷超标时,宜对表1内石灰投入量提升一个PH 等级。27. 2. 2川级(中

45、)风险区域HI级(中)风险区域,且土壤pH5.5区域,采用调酸类土壤调理剂钝化措施为主。土壤调理剂施 用量以W级石灰投入量PH当量计算,施用时间不低于水稻移栽前7天。若目标区域内50%的点位(总点位数不少于5个)稻谷超标时,宜对表1内石灰投入量提升一个PH 等级。27. 2. 3 IV级(中高)风险区域IV级(中高)风险区域,且土壤pH5.5区域,采用调酸类土壤调理剂钝化、微肥调控与农艺调控 相结合的措施。土壤调理剂施用量以IV级石灰投入量PH当量计算,施用时间以及质量要求参照6. 2. 2。 微肥调控投入品种类和施用时期依据土壤丰缺度确定,叶面喷施微肥则需要依据产品而定。若目标区域内50%的

46、点位(总点位数不少于5个)稻谷超标时,宜对表1内投入量提升一个PH等 级。措施上采用土壤调理剂钝化、微肥调控与农艺调控相结合的方法。投入品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 用方法同上。27. 3目标区域5. 5pH6. 5安全利用区域目标区域内耕地土壤5. 56. 5安全利用区目标区域内耕地土壤pH6. 5的点位占区域总点位数量80%及以上的安全利用区域。27.4.1 Il级(低)风险区域宜采用农艺调控措施和(或)辅以低积累品种种植措施。27. 4. 2川级(中)风险区域宜采用吸附型投入品的钝化措施,可以辅以微肥调控措施。吸附型投入品的种类和投入量根据本地 试验示范验证结果确定。投入品、微肥调控施用要求

47、和时间见6. 2. 3。27.4.3 IV级(中高)风险区域宜采用吸附型为主的钝化、微肥调控和农艺调控联合措施。吸附型投入品的种类和投入量根据本地 试验示范验证结果确定。投入品、微肥调控施用要求和时间见6. 2. 3。28复合污染区域28.1 以镉为主的铅复合污染风险区域,参考镉污染风险等级相应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实施,28.2 以镉为主的汞复合污染风险区域,参考镉污染风险等级相应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实施。不宜进行 长时间的淹水灌溉,可采用孕穗期和抽穗期浅水灌溉,同时,可辅以施用适量的氧化物类土壤调理剂, 避免稻米总汞超标和甲基汞的风险。28.3 针对镉污染为主的铭复合污染风险区域,参考镉污染风险

48、等级相应的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实施。29技术方案编制参照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风险评价编制。30项目实施与过程管理30. 1项目实施可由第三实施,鼓励乡镇自行组织实施。第三方实施时,应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要求。乡镇自行实施, 应做好培训,保障方案的顺利落地。第三实施的项目可由效果评估单位代政府监管,也可以由政府机构代为监管。乡镇自行实施的应由 第三方代为监管。30.3 安全利用效果评估依据DBXX. 202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治理修复)第4部分:稻田效果评价,由第三效果评估单 位开展安全利用效果评估工作。30.4 编制总结报告依据项目实施过程,结合效果评估报告,编制项目总结报告。附表一江西

49、省稻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评价标准(mgkgT)有效态极低施用方式及用量低施用方式及用量Zn0.30根施,35kg亩0.31-0.50叶面喷施,l3kg亩B0.25根施,0.30. 5kg亩0.25-0.50叶面喷施,0.20.4kg 庙Fe2.50根施,46kg亩2.604.50叶面喷施,24kg 亩Mo0.10根施,0.20.3kg 庙0.100.15叶面喷施,0.10.2kg 亩备注:1.上述元素有效态检测方法参照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鲁如坤,中国农业科技出 版社,2000)2.丰缺度以上表中临界值为判断依据。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CCSB36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B36T X

50、XX-XXXX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4部分治理修复效果评价Restoration and safe utilization of polluted paddy fieldsPart 4 : Effect evaluation for paddy fieldXXXX -XX-XX 实施XXXX -XX-XX 发布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目 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评价原则25评价内容26评价指标27评价条件28达标结果判定39评价程序3附录 A (资料性)现场踏勘与样品采集记录表格式7附录 B (资料性)修复效果评价报告编写提纲9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

51、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利军、陈燕、林小兵、王惠明、郭乃嘉、张鸿燕、张秋梅、武琳、黄欠如、 刘晖、罗军元、万长艳、陈国钧、陈亚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风险管控)第4部分:治理修复效果评价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受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治理修复)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方法与范围、指标、程序、 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种植耕地受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治理修复)

52、效果评价,包括农艺调控、土壤调理、 植物修复等以稻米重金属达标或土壤重金属减量为目标的修复措施。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5009. 2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7136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53、18877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2105 土壤质量总汞、总神、总铅的测定GB/T 23739 土壤质量有效态铅和镉的测定原子吸收法GB/T 39229肥料和土壤调理剂碑、镉、铭、铅、汞含量的测定GB/T 33469耕地质量等级GB 38400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NY/T 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8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NY/T 3343耕地污染治理效果评价准则3术语和定义NY/T 3343-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受污染耕地 poI luted farmland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

54、过GB 15618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且影响所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耕地。 3.2耕地安全利用 safe use of cultivated land为改善受污染耕地土壤环境质量,降低农产品的食用安全风险,采取的源头控制、农艺调控、土壤 改良、植物修复等措施,不包括种植结构调整措施。4评价原则评价全过程应遵循NY/T 3343规定的科学性、独立性、公正性原则。5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应与实施方案或经主管部门书面同意调整的实施范围一致。6评价内容6.1 依据实施方案内容,对技术措施到位率进行判定。6.2 通过目标区域内糙米中目标污染物或土壤有机质、土壤中目标污染物有效态含量的变化情况,对 比评价指标

55、来反映安全利用(治理修复)措施对污染稻田的效果。6.3 根据安全利用(治理修复)措施种类分单元进行评价,综合各单元评价结果得出目标区域内耕地 污染土壤修复的总体评价结论。7评价指标7.1刚性约束指标7.1.1 糙米目标污染物点位达标率目标区域内采集水稻样品中糙米目标污染物含量都符合GB 2762规定的比例。7.1.2 稻谷产量评价区域内水稻产量减产幅度WlO机7.1.3 二次污染安全利用(治理修复)措施不应对耕地造成二次污染。使用的投入品(土壤调理剂、石灰、中微量 元素肥等)镉、汞、铅、碑、格5种重金属含量不超过GB 15618中最低筛选值。7.2弹性约束指标7. 2. 1投入品施用量当安全利

56、用(治理修复)措施单类投入品一次性施用量2200kg亩时,须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7.2.2 土壤有机质含量评价该投入品施用区域,与施用前相比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幅度wo%,且土壤目标污染物有 效态含量降低幅度230% (评价样本不少于5个)。8评价条件8.1单类投入品一次性施用量V200kg亩时,实施后同时满足第7. 1章三个刚性约束指标,则可以开 展后续评价;否则,评价终止。8. 2单类投入品一次性施用量22OOkg亩时,实施后同时满足第7.1章三个刚性约束指标和7. 2章弹 性约束指标,则可以开展后续评价;否则,评价终止。9评价结果判定9.1.1 判定方法根据公示(1)确定每季稻谷达标率

57、,每季稻谷达标率290%,再根据公示(2)计算出综合达标 率。Y PiXSPi=Z(1)Si式中:Pi第i季稻谷达标率PJ目标污染物j的稻谷点位达标率S目标污染物j的水稻种植面积Si第i季水稻种植的总面积SPtXSiP珠=A(2)S式中:P球目标区域综合达标率R一第i季稻谷达标率Si第i季水稻种植的总面积S目标区域内水稻种植总面积9.1.2 判定结果根据稻谷综合达标率判定达标情况,综合达标率符合实施方案(或合同)要求,则判定为达标。 不符合要求,判定为不达标。10评价程序稻田安全利用(治理修复)评价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评价方案制定、采样与检测分析、效果 等级评价、评价报告编制4个阶段。一一

58、与二级标准内容、流程图不一致10.1 评价方案制定在审阅安全利用(治理修笈)实施方案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评价对象;结合现场踏勘结果, 明确评价单元和点位布设方案,确定样品采集与检测方法、评价内容,在安全利用(治理修复)实施前 制定评价方案(见图1)。10.2 评价范围判定通过野外现场踏杳,农户访谈,资料审阅(资料搜集按照NY/T 3343的相关规定执行)等,判定评 价范围是否与实施方案规定的实施范围完全一致。评价方案制定一评价对象确定评价单元划分采样布点方案图1稻田耕地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总体流程10.3 投入品二次污染评价评价单位或监理单位、业主单位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安全利用(治理修复)措施实

59、施过程中采集所使 用的每一批次投入品,包括土壤调理剂、石灰、叶面阻控剂等,检测PH和镉、汞、珅、铅、格5种重 金属(肥料重金属含量应按照GB/T 39229进行测定,水溶肥应按照NY 1110进行测定),并按6. 1. 3 的方法进行评价。10.4 水稻产量评价在评价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稻田进行水稻测产,同时在周边优先保护区具有代表性同品种稻田测 产,或通过农户调查摸清评价区域的近3年水稻产量。再按6.1. 2的方法进行评价。10.5 土壤质量评价评价单位或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在评价单元内随机采集投入品施用前(水稻种植前)及施用后(水 稻收获时后)耕层土壤混合样5个以上(具体方法按照NY/T 395的规定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