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主题4 第14课 中庸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8419238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语选读》主题4 第14课 中庸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语选读》主题4 第14课 中庸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语选读》主题4 第14课 中庸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论语选读》主题4 第14课 中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选读》主题4 第14课 中庸(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ZHU T色第十四课中度之道X第十五课敬鬼神而远之中庸之道第十四课:大趴在2 5妙年与,孔子去善怛公醐礼,者判了一个歪町的吨。孔子问守:用人,为什四不把瓦球以正”守屈人说,宠是有座;2靠5 无X吭歪籍成上、爆标要求:一半水就正过采了,法遍了兴至反F倾倒了L孔孑由也大为盛云,柜匕了中序二道: 1.背诵11. 1,13. Z3.13. 24.17. 13章 :他说L君孑中庸4A&中藏君孑之中胄者之,君孑而时4 ?一 !、三二雨者也M人、直掌握-鲜”、与1捐、/和、同”、:二无忌坦也 贮在文中的含义家牌名理学冢朱熙.绝w回节.中用:忒汪注匚驾k匾不题,无过不跆目庸、再朝H子的社全理槌和人牛理相 :二

2、常也尸中-武是不妾澜淳,不妾走极尚,不妾工及,也不妾过头.中耕是去 A 个蛭、*,矛越甘a 出虏土*曲址二 +*-e钉*是尸纵也不奈m不愿洛户畔岛不亦m L箕学基础中慰之逍的精神 :也不富生失o.pt是升了官不专插跋直,丢了自不任三下四+发亍史W为吉不匚,昼 实康:了穷不葬人空志正,4就是既不让天下无仍我,我也不找天下人1既不好寄莺远.也K自昙、浸展要艰-圭孚=1,可是不生不汽、入三入耳踱*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和高“中房之逍是牌彖拒W主最岳爸您标隹,是人主史也庄:真诉: m天就让我门样过学习 深智苴;:孔子三.匚M玄遑季罗一芸2人史w曰可珞:颛孙师 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期陈国阳城(今河

3、南登封)人。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 子教育成为“显士”。孔子死后,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子张之儒列 儒家八派之首。他好学深思,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在忠、信的思想上深受孔子教育影响,把孔子关于忠、 信的教导写在大带上,以示永远不忘,并在实践中收到明显效果。他鄙视品德修养低下者,认为缺乏道德, 行为不坚强,信仰不坚的人有了不为多,没有不为少。他随孔子周游列国,曾被困于陈、蔡。他提出,士 应该看见危险便肯豁出生命,看见所得便考虑是否该得,祭祀时考虑是否严肃认真,居丧时则应悲痛哀伤。 他与人交往注重宽宏豁达,他喜欢同比自己贤能的人交朋友,主张“尊贤容众”。他在与朋友相

4、处过程中 能做到不计较过去的恩怨,就是眼前受到别人的攻击、欺侮也不计较,故被称为“古之善交者”。他又办 事勇武,在孔门弟子中是忠信的楷模,后人称其有“亚圣之德”。他生活上不拘小节,不讲究外观礼仪, 不追求衣冠整洁美观;随和从俗,与墨家相近,在观点上与墨家有相通之处。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 即 以其配祀孔子。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为“陈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封“宛邱侯”; 度宗咸淳三年(1267)尊为“陈公”,并升为“十哲”之一,从祀孔子。儒学讲求的中庸之道,主张在矛盾对立的两极中做出优化选择,追求人与人,或人与事之间的“和”一一谐调。中庸之道追求的“中”的确切位置,

5、是优化选择决定的,坐落在过头和不及之间的“无 过无不及”的“临界位置”。过头和不及是事物的两种极端化倾向,或者说两种错误倾向,孔子认为都不 足取。孔子主张凡事有度,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于中道。孔子鄙视那种善恶不分、含糊苟且、两头讨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折中主义者。总之,中庸之道是一种反对走极端,主张在异见、对立之间寻求 协调统一,找出对各方统筹兼顾,具有宽大包容性和广泛满意度的黄金中道,体现了和平理性、稳步渐进、 损失最小、收效最大,以实现谐调为目的的优化决策路线。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11.16)子曰:“君子之

6、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4.10)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突破词句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民鲜久矣鲜:.(2) 师也过,商也不及过:.(3) 无适也适:.(4) 义之与比比:.(5) 不得中行而与之 与: .答案:(1)缺少(2)过头(3)亲厚(4 )靠在一起(5)交往2. 翻译下面的句子。(1)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译文:(2) 然则师愈与?译文:(3)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译文:答案:(1)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高到极点了吧!(2 )那么颛孙师强一些吗?(3)狂放的人积极向上,狷介的人不肯做坏事。要义

7、探究3. 如何理解文中的“过犹不及”?点拨:“不及”是没有达到“中”,其根源在于太拘谨和保守;而“过”则是超过了 “中”,其原因在于太放纵和激进。两者尽管趋向相反,但都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因而都是偏离中道而走向极端的失“中”现象。4. 中庸之道是不是圆滑的处世方法?点拨:中庸之道是儒家的处世原则,主要特点是折中、适当、不走极端。讲中庸,不是搞平均,不是 放弃原则调和矛盾。在孔子时代,它既不同意保守,又反对激进,提倡用“仁”“义”来稳定社会,这就 是极为明确的主张和原则。“圆滑”是没有任何原则,人云亦云,不讲是非,只讲迎合一方。有无“原则” 是二者的根本区别。5. 狷狂者是讲求中庸之道的人吗?为

8、什么?点拨:不是。因为狂者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狷者性情偏急而为人正直,不流于世俗。真正的中庸是 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德行、作风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对立面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 这样才合乎中庸。有子曰: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突破词句6. 翻译下面的句子。礼之用,和为贵。译文: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答案:(1)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2) 只知和谐为贵而一味求和,不以礼仪加以节制,那也就行不通了。(3) 君子和谐而不同一,小人同一而不和谐。要义探究7. 如何理解孔

9、子的“礼之用,和为贵”的观点?点拨:礼要达到的目的是和谐。“和为贵”之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至于 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和为贵”的标准就是“礼”,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原则、立场。坚持原则,和而不同,才能求得双赢。8. “和”与“同”有什么区别?君子和小人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点拨:“和”指对立中的统一。“同”指无差别的同一。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独立思考,而不能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他们通过交流,能够“求同存异”, 达到和谐的效果。但小人表面上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其内心却不 能与别人保

10、持融洽友好的关系。“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突破词句9. 翻译下面的句子。(1)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译文:(2) 乡原,德之贼也。译文:答案:(1)不如一乡中的好人喜欢他,一乡中的坏人厌恶他。(2)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要义探究10. 孔子为什么说被一乡的人喜欢或厌恶都不行呢?点拨: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个 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 真正

11、的好人。11. 孔子针对子贡提出的“乡人皆好之,何如”这一问题,提出的对人进行正确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这有何现实意义?点拨:对一个人进行正确的评价,其实并不容易。但在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 恶为依据,而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绝不是唯一 的依据。群众的评价叫舆论;舆论不一定是是非善恶的标准,因为群众可能受政治家的煽动,或受商人的 诱惑,更何况群众也分好坏人呢。孔子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有重要意义,它告诉我们不能跟着舆论跑,要兼听,不 要偏听;它告诉我们民意是政治,不是真理,群众说了算,绝不能滥用。12. 为什么孔子对

12、“乡原”之人嫉之如贼?点拨:“乡原”之人,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与坏人同流合污、阿世媚俗;“乡原”之人,表里 不一、四面讨好、自私伪善;“乡原”之人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貌似中庸,实则毫无原则,违背了中 庸之道,偏离了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315题.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 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17.24)突破词句1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君子亦有恶乎恶:.(2)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讪:.(3) 恶果敢而窒者窒:.(4) 恶讦以为直者讦:

13、.答案:(1)憎恶 (2)毁谤(3 )阻塞不通(4)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错14. 翻译下面的句子。(1)恶称人之恶者。译文:(2) 恶勇而无礼者。译文:(3) 恶不孙以为勇者。译文:答案:(1)憎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憎恶勇敢却没有礼义的人。(3) 憎恶把不知谦退当作勇敢的人。要义探究15. 孔子和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点拨: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指出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与不及。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子贡“恶”人混淆虚伪与仁德,假托“中庸之道”。一、基础巩固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乡原,德之贼也C.赐也

14、亦有恶乎D.恶不孙以为勇者解析:选C A项,“知”通“智”;B项,“原”通“愿”;D项,“孙”通“逊”。2.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至(达到极点)矣乎然则师愈(严重)与.B. 过犹(如同)不及 无适(亲厚)也,无莫也.C. 义之与比(靠在一起)小大由(遵从)之.D. 乡原,德之贼(破坏者)也 恶居下流而讪(毁谤)上者.解析:选A A项,愈:强,胜过。3. 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 恶不孙以为勇者B.不以礼节之.C.恶果敢而窒者D.君子和而不同.解析:选C A项,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B项,礼节:(古)两个词,礼仪节制/(今)表示尊敬、祝颂、哀

15、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C项,古今同义;D项,不同:(古)不等同,不混同/(今)不一样。4. 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 乡原,德之贼也其不善者恶之.B. 知和而和君子和而不同.C. 师与商也孰贤狷者有所不为也.D. 君子之于天下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解析:选D 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B项,连词,于是,就/连词,却;C项,为句中语气助 词,表停顿/为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D项,介词,对,对于。5. 选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A.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B. 义之与比C. 为国以礼D. 敏于事而慎于言解析:选A例

16、句和A句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6.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认为做事要把握好度,要恰到好处。B. 孔子认为君子与别人相处,不比亲疏,只比道义。C. 礼和德不同,不是个人修养。礼的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处理差别,建立“和”的秩序。D. 果敢却固执不通,勇敢而不知谦退,违背“中庸”的处事原则,所以孔子和子贡憎恶这样的人。解析:选B “不比亲疏,只比道义”错,应是“既不亲近哪个,也不疏远哪个,只和义在一起”。二、论语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8题。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

17、语集解)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 不可行也。”(孔子论语)7 .前两则材料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解析:前两则共同的关键词是“和”“同”,主要关键词有“君子”“小人”“和”“不和”等,联 系论语中要求背诵的语段,再结合语段的思想内容,即可得出答案。答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8. 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从中得到的启发。解析:前两则材料教人如何做到“和而不同”,这是与小人的“同而不和”相对比后得出的结论。第 三则材料强调“礼”的作用,这种“和”不是无原则

18、的“和”,里面包含着“中庸”思想。答案:与人交往时要做到“和而不同”,既不盲目附和,又能兼容不同意见,要保持一种和谐友善 的关系,但不必苟同于对方。为和而和是无原则的调和,要以礼为原则寻求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910题。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4.10)9. 请写出两个体现孔子中庸之道的成语。答案:不偏不倚不瘟不火不即不离10. 结合这两则文字,说说“民鲜久矣”的原因。答案:统治者考虑自身利益时过于张扬,未能在自身利益与民众利益之间寻求出一种平衡关系,因为 统治者缺乏“中庸”这一至德很

19、久了,老百姓很久没感受到它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廉耻清顾炎武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 .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 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 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 .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

20、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 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 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 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 .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 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

21、止欲将。”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 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 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 .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注之推:即颜之推,北齐文学家。小宛: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是一首父母离 世后劝告兄弟小心避祸的诗歌。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至于悖礼犯义悖:违背B.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 微:衰弱C. 弃礼义,捐廉耻 捐:放弃D. 三约止欲将约止:差不多 解析:选D约止:

22、克制。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不耻则无所不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鸡鸣不已于风雨徘徊于斗牛之间 C.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 悉以金马还之 秦亦不以城予赵 解析:选A A项,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B项,均为介词,在。C项,均表停顿语 气,不译。D项,均为介词,把。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廉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无耻是不廉洁的根源,尤其是士大夫的无耻,那就是一种国耻。B. 颜之推对齐国的士大夫教育孩子的方法持否定态度,那是他认为孩子们要有出息就不该去做官。C. 不顾廉耻,历代

23、都有。朝廷通过教化,让士人养成知廉耻的优良的节操,天下就有了美好的风俗。D. 后汉书中所记的张奂是个廉洁的人,他把羌人送的马匹和金子悉数退还,使威望教化得到了发 扬。解析:选B颜之推不是反对孩子做官,而是不愿意让孩子凭借一些小技艺向权势者献媚而做官。1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 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解析: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到了这种地步,那么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没有一样不 会到来;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道理呢? ”文中的虚 词“则”“亦”“况”等,以及“无所”

24、“其有”等句式结构特点,是断句的重要依据。答案: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 不亡者乎1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译文:(2 )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译文:答案:(1)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诡计耍奸巧的人,耻对他们是无用的。(2 )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吗?参考译文: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如果到了这种地步, 那么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没有一样不会到来;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

25、,那么天下 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道理呢?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 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能以无耻为可耻,就能免于羞耻了。”又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 诡计耍奸巧的人,耻对他们是无用的。”这样说的原因,是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 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放弃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在风雨中有警世的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 清醒者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

26、子,年已十 七岁,颇能写点文章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服侍公卿 大人,到处受到宠爱。我当时低头不答。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 做到卿相,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做。”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 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 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须教军民知道 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当人

27、有了耻,从大处讲就能进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尉 缭子说:“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习俗,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而姜太公对答武王时则说: “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勇力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后汉书上 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 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的面前,以酒洒地道: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 群那样,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把它们放进我的口袋。把金和马全 部退还。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怨恨

28、,直到 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唉!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吗?四、语言表达16. 9月28日,国际孔子文化节在曲阜开幕,海内外嘉宾3 0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请你为此次活 动拟写一个主题词。答案:(示例一)走近孔子弘扬文化(示例二)同根一脉共建和谐17. (2017 天津高考)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 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 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

29、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 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解析:先从所给语段中找出一级信息“一带一路”;再找出二级信息“推动的更是文明互通”; 最后在规定的字数内将标题拟写出来即可。答案:“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过犹不及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贪官纷纷落马,腐败分子惴惴不安,党风、政风、学风为之一改,气 象焕然一新。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领导人,走向了极端。比如党政机关,每年春节之前,慰问退休老干 部、老职工,派人送去一部分年货。现在,年货没有了,问候也没有了。有些学校,每年教师节召开茶话 会,也邀请退休老教师参加。现在,茶话会没有了,慰问信也没有了,瓜子

30、糖果也没有了。美其名曰不能 变相发福利,要坚决维护中央的决定。多么堂皇的理由!在新形势下,某些官员明哲保身、处事低调。把低调当作当官的首选准则,这种风潮不断蔓延,甚至 泛滥成灾。据某媒体报道,某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上任一年了,不开会、不出发、不搞基建、不露面,是 典型的“不作为,。这倒告别了腐败,但是却滑入了另一片泥潭。低调是一种处事态度,一方面表现为谦 虚谨慎、不张扬,而另一方面,低调,也预示着将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想法、真实的能力隐藏起来,不为 人所知。显然在公职人员中,我们提倡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但是我们决不能让这种不正常的工作态度演 化成一种“病”,并且是一种传染病,官场“低调病”成风,必

31、会严重影响政府办事效率,阻碍国家发展。子曰:“过犹不及。”低调过分,就是消极怠工,就是走极端。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与不求进取、平庸无为全然相反的,有些人偏偏喜欢将不思进取、怠慢工作的灰色工作心态解释为低调,“无过即功”的想法让大多数官员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原来 聪明的头脑,在“低调病”的侵蚀下扭曲了人生观、价值观,费尽心思去考虑怎样说才能更显谦下,怎样 做才能上不冒犯领导,下不得罪群众。这种人表面上下通畅,实则已经病入膏肓。在日常工作办事中,人们总会认为高调为人处世是一种显摆,对于没有能力的低调者,则是同情。何 不换个角度想一想,本身无能却要高调处事的人,也并不那么可憎,因为他们的言

32、行都是显露的,只不过 是求胜心切。倒是心想高调却刻意低调说话做事的人,有点可怕和可恶,因为他们总是把言行隐藏着,这 样的官员往往能名利双收:明里能获得美德的赞誉,暗里又能捞到实在的好处。适当低调,是谦虚;过分低调,就是走向极端啊。点评正如孔子所说“过犹不及”,凡事总得有个度,把握好这个尺寸我们才有机会将自己的才能 发挥到极致。百喻经里“愚人食盐”的故事令人发笑,更让人深思:过量的盐不但不能带来美味,反 而令人反胃。由此让人想到,世界上很多事情也都有一个“度”,不及或太过都不好,只有懂得“过犹不 及”的道理,方能事理通畅,达到一种较好的效果。遵循“过犹不及”的原则做事,人生就少一些失意与 遗憾,多一些快乐与诗意,国家的发展就少一些冒进,前进的步子就更加稳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