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41754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50.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631字)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2、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3、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物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节目呢?2、有没有看过春节联欢

2、晚会啊?什么时候有?对,在每年的大年夜,和爸爸妈妈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等待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啊!想不想再回顾一下那时的情景?多媒体播放新年即将来临,全场倒计时的场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0点钟声敲响,猴年第一天开始了!)也就是说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板书:半夜12时 0时3、新年的第一天,你做了什么事情觉得很有意义,到现在还记得的?跟大家讲讲,好吗?4、过渡:可能有些同学那天过得不是特别有意义,或者已经忘记了,想在明年春节的时候给自己计划一下吗?你可以把最想干的两三件事情写下来。二、自主探究(一)教学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1、学生填写时间安排表

3、。2、全班交流:(1)哪位同学想来介绍?一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讲边拨钟,师口述:从0时起一天开始了。师:一整天结束了吗?(把时针拨到0时)旧的一天结束的同时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从这位同学拨钟的过程中,你发现时针在钟面上走了几圈?一共有几小时?(板书:两圈 24个小时)(2)谁也想来介绍一下?请学生把安排表放到实物投影上说一说。3、两位同学写的时间怎么不一样呢?随机揭题: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像上午7时,下午3时(板书)等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板贴:普通计时法),另外一种叫24时计时法(板贴:24时计时法),它们都是记录一整天中某个时刻的方法。4、改写:这是普通计时法,你能用24时计时

4、法把它改写一下吗?这24时计时法,谁会改写成普通计时法?5、让我们从屏幕上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计时的?多媒体演示,师讲述:半夜12时 中午12时 半夜12时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6、比较两种计时法的异同。现在你能从图上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了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生交流师板书:普通计时法有时间词,24时计时法没有时间词;从普通计时法换到24时计时法,第一圈,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第二圈,时针所指的时刻还要分别加上12小时;从24时计时法换到普通计时法,第二圈时时针所指时刻减去12小时。板书成

5、: 第二圈12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有时间词 12 没有时间词半夜12时 0时(24时)(二)师生对口令过渡:下面我们来个对口令,我说一个时刻,你能判断它用的是哪种计时法并把它转化成另一种计时法吗?题目:上午9时 凌晨3时 晚上9时 14时 7时 半夜12时 下午5时 22时三、运用拓展1、我们的手表上都有时针和分针,可是这些钟面上却少了时针,你能根据下面这些时刻给钟面画上时针吗?7:00 下午1:00 21:00 24:002、 在我们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24时计时法?师:对,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瞧多媒体随机出示A、电子表B、图书馆借书时间表、肯德基营业时间、节目预告3

6、、看来,生活中我们离不开24时计时法,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境说说钟面上的时间吗?(可以用24时计时法,也可以用普通计时法。)4、现在的人们离不开钟表,可是很早以前并没有钟表,那时的人们又是怎样计时的呢?让我们跟随电脑博士回到古代去看一看吧!(多媒体出示)师介绍: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利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这是日晷,由 “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上刻有24个等分的刻度,晷针垂直在晷盘中央。当太阳照着晷针,针影随太阳的运转而移动,刻度盘上指示出刻度来,便知道了时间,但它只能在晴朗的白天应用,阴雨天和夜间就不行了。因此,人们又发明了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这

7、就是铜壶滴漏,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而且应用也很普遍。再后来,人们发明了钟表,计时就越来越准确了,也就有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想知道其它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到网上或书上去查一查。四、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问题吗?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3033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做一做”1、2题,完成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观察、体验,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

8、秒,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学准备】:带秒针的实物钟表(或钟表模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大家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吗?每年的晚会都有中央的一个场景: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主持人和现场的观众都会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新年到!谁知道,刚才我们倒数的5、4、3、2、1,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秒)以前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秒。2、板书课题:秒

9、二、探究新知(一)了解学情1、关于“秒”这位新朋友,你有什么了解吗?谁能说一说。2、看来,同学们对“秒”并不陌生,但也不够熟悉。下面,我们一起重新来认识“秒”,真正地和它交一回朋友。(二)认识“秒”1、出示钟表,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那根针是用来表示秒的?强调:钟面上有三根针,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2、提问:“秒针”怎样计时的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强调: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板书)提问:秒针走3小格是几秒呢?8小格呢?34小格呢?3、提问:钟面上除了小格,还有大格。秒针走1小格是1秒,那么,秒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强调:1大格里有5小格,秒针走5小格就是5秒。

10、所以,秒针走1大格是5秒。(板书)提问:秒针走2大格是多长时间?5大格呢?9大格呢?4、提问: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强调:钟面上1圈有60个小格,秒针走1圈就是走60个小格。所以,秒针走1圈就是60秒。(板书)(三)感受1秒1、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那么,1秒究竟是多长时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2、体验1秒钟(1)闭上眼睛仔细听钟表的“滴答”声。指出: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2)学生跟老师做拍手练习。指出:每拍一次手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3)

11、学生跟老师数数。指出:每数一个数字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4)眨眼睛。指出:每眨一次眼睛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5)学生观察老师走路。指出:老师每走一步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1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用1秒,眨一次眼睛用1秒,走一步路也是用1秒。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吗?谁愿意说一说?(1秒很短暂)3、认识秒的价值谈话:短短的1秒,滴答一下就过去了,似乎是很短暂的。但是,1秒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猎豹捕食的时候,最快时速可达130千米,每秒36米;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个家庭用3个月;光每秒大约跑30万公里了解了这些,你们有什

12、么想法吗?(想不到1秒可以做这么多事;1秒钟也很有用,我们要珍惜时间)强调:同学们,短短的1秒钟是那么有价值,因此,时间很宝贵,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4、联系生活(1)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儿用到过秒,或者见过与秒有个的事情或东西吗?强调:发射火箭倒计时10、9、8;过马路的红绿灯;开运动会赛跑等,秒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认识秒表(教科书第3页下边秒表图)(四)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设问: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经过了多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呢?2、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钟面。3、提问:秒针走一圈经过了多长时间?(60秒)

13、分钟有什么变化?(走了1小格,就是1分钟。)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板书)三、巩固练习1、谈话:同学们,学习的价值在于应用。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秒”这位新朋友,并探索出了“一分=60秒”。你能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的练习吗?愿意挑战一下自己吗?2、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提问:1分钟能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做一做,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如写汉字、写数字、摸脉搏、跳绳、走路等)汇报:1分钟大约可以写20个汉字,写4060个数字,脉搏跳动70次左右,跳绳120下左右,走

14、路100米左右3、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体验15秒)(1)教科书主题图中的三项活动,逐一完成。(汇报:深呼吸58次,扔纸飞机15次左右,由1写到1520左右)(2)另选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汇报。四、课堂小结1、提问: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提问35人)2、教师概述: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有了秒,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五、布置作业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来完成今天的作业吧。1、当堂作业:练习一第1、2

15、题,填在课本上。2、课外作业:练习一第3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3177字)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时常在学生的身边环绕,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

16、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单元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单元教学难点: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单元教学关键: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

17、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发现并掌握平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年历卡、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56786493008332554+2867+23600482972165228二、导入新课1、故事导题故事发生在3月15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2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你就清楚了

18、。(板书课题)3年、月、日是表示时间的单位,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呢?(时分秒)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应用。(1)课件展示书上提供的各个情景,让学生说说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然后让学生进行有效回忆:“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可以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介绍吗”?(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年、月、日?(报纸上、日记里、食品和药品标签上的保质期。)(3)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一说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2、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小组合作,根据问题合作探

19、究: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哪几个月31天?哪几个月30天?二月有多少天?师说明: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1天的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3探究记忆,大月、小月天数的方法。师提问:你觉得大月、小月的天数对我们有用吗?怎样才能很快的记住大月、小月的天数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从数一月份的地方数起。让学生朗读

20、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完成做一做。4梳理知识,基础练习。(1)抢答:大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哪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你出生在哪个月?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老师出生在11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2)小游戏(判断大小月)游戏规则:大月举右手,小月举左手。3月、9月、2月5、认识平年和闰年。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学生出题“考”老师。由学生根据年历卡说出年份,老师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2月有多少天?(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师说明:其实,闰年和平年

21、的年份也是有规律的。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做一做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提问:你能按规律再写几个闰年吗?每几年里有一个闰年?师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一般”说明还有特殊的情况。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1605 1840 1902 1944 19552100 1976 1987 1994 24006、学会计算全年天数。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问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三、巩固新知,应用提高。1、填空。(1)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22、)日。(2)6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3)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月和()月。2、判断。(1)每年都是365天。(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3)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4)因为1900是4的倍数,所以1900年是闰年。3、找规律。1月,3月,5月,7月,8月,( ),( )。4、小强今年12岁,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5、故事揭谜:是平年。2月根本就没有29日这一天,所以边境通行证是伪造的。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827字)教材分析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

23、容排列与组合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进一步系统、深入的学习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及更为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有关排列组合的问题,并能够进行较简单的搭配,但是缺乏有序的思考,无法进行“不重不漏”的搭配。根据教

24、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认识到,纯粹的排列与组合知识,是高度抽象与概括的知识,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实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具体形象逐步过度到抽象概括,让学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简单的计算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发、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组合的方法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

25、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就成为了本节课要突破的教学难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1529字)谈话引入师:我们班有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的同学吗?师: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平时谁来照顾你们呢?生活费从哪里来呢?师:有一位亮亮同学,他的父母也到城市里去打工了,家里只有他和奶奶,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跟亮亮的生活有关。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谈话,拉近了所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顺利掌握新知。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1)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左边的情境图):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边看图边阅

26、读图上的文字信息,初步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作用和贡献。师(课件出示教材21页右边的情境图):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仔细观察后将图中的数学信息一一列举出来,并解读每条信息的含义。(2)尝试解决问题。师(课件出示问题):谁能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完整地叙述一遍?请学生将已知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看看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好之后列出算式,算出结果。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这个问题。(3)集体交流。师: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吧。生将列出的算式呈现出来,并将自己的想法向全班汇报。预设生:我是这样想的,要求八月节余了多少元,首先得求出八月收入了多少元,

27、即800185,再从总收入里面减去花掉的钱,列综合算式为800185745。师:还有其他不同的解题方法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先用父母寄回的800元减去八月花去的钱,再加上奶奶的补助,即可求出这个月节余多少钱,列综合算式为800745185。(4)明确运算顺序。师:这两个综合算式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点呢?预设生:这两个算式都没有小括号,只有加减法,所以计算的时候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的。师:在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即可。设计意图:在学生列出加减混合的算式之后,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水到渠成之功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2、解决问题:九月节余2

28、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1)出示题目,独立思考。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求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钱,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哪个信息已知?哪个信息未知?(2)尝试理解,集体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图示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课件出示教材上的示意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全体学生照样子画一画,明确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3)独立列式解决问题。请学生根据刚刚的分析和理解,尝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强调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小括号的用法。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1652字)一、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

29、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2、教材分析:“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3、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30、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二、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三、学法: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四、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

31、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

32、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习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

33、义,达到融会贯通。(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1769字)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的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拓展研究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分析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教学重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小组讨

34、论等学习形式来强化对周长的理解,让难点在不经意中获得突破。三、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做数学、玩数学的活动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现探究过程。具体做到两个拓宽:拓宽周长概念的外延,拓宽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尽力把绣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争、去辩,在悟中得法。教学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长概念+通过指和描理解周长概念十通过测量计算三角形和一般四边形的周长巩固周长概念并铺垫测量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不规则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师生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1.体验中引出周长。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

35、场跑步一圈(板书一圈、边线)、让学生比划路线,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边线、贴平面图,让学生用粉笔画跑步的路线,强调起点、终点、操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评析: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赋予周长这一知识点以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撑,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也很容易进入角色。此外,本节课把周长描述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简明易懂,充分体现了周长这一数学问题的现实性。2.操作中理解周长。(1)指导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指出课本封面的周长。(电脑显示给予确认)(2)让学生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多媒体随后显示)评析:采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材料作为研究素材

36、,增强学习的亲切感。通过指、描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长,而多媒体的效果使周长是什么更加清晰明朗。3.测量计算中深化对周长的认识。(1)(多媒体显示老鼠和兔子分别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坪跑步一圈)提问:谁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们各自的周长呢?(板书:测量计算)评析:多媒体的动态显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的数学问题很快变成学生自觉探索的问题。(2)在作业纸上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再组织小组汇报。(强调:所有边长的总和)评析:通过练习获得测量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为探索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奠定基础。(3)测量更多边形的周长,总结强调周长即一周边线的总长度

37、。4.引导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1)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长方形,要求测量计算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2)巩固练习。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米,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由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强调:计算的应是有关图形一周的总长度。评析:通过这一变式练习,使周长即一周的总长度得以巩固,进一步强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3)测量并计算周长。(出示下面的图形)5.合作解决问题。测量计算出硬币和树叶的周长。评析:对周长的理解不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规则平面图形中,避免了学生生搬硬套,产生思维定势。把周长拓展到不规则平面图形中,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学三

38、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2114字)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因数末尾有0乘法的简便算法,能进行简算2运用知识的迁移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运用观察、比较、讨论、归纳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在计算中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简算教学难点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计算的算理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笔算: 3604 26003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师:我们在第五册学过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同时进行口算练习2口算:950 1330

39、 2320 2330 2438601940 4210 1305 1742501160 2240 1208 3602订正时,学生讲述简算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个因数末尾有0,可以先乘0前面的数,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如:3602看做36乘以2,得72,在后面加一个0就是720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5:36024(1)板书算式观察:例5和复习题比较,有什么异同?不同点:另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相同点:一个因数末尾都有0板书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2)激发欲望,尝试练习我们已学会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不能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中呢?大家试试看教师巡

40、视,并出示不同竖式(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3)师:这几种竖式计算结果都是一样的,哪种方法更简便?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第三种方法更好因为先去乘0前面的数,将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就简便了教师板书规范竖式2教学例6:26530(1)观察:与例5比较,有什么不同?(例5是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而例6是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2)类推练习我们已经掌握了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算,而这道题是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看谁能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教师巡视时,如果发现以下写法:可写在小投影片上,让同学讨论并取得共识: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时,先用0前面的数去乘第一个因

41、数,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一个0,这样计算比较简便(3)反馈练习:35024 7360 186503教学例 7:45020(1)观察思考:例7与例5、例6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2)这样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请同学们阅读例7并完成计算引导学生交流,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3)反馈练习:23040 15060三、课堂总结师生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写竖式时,先把什么数对齐?把哪些数相乘?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怎样添0?四、随堂练习1下面的计算简便吗?计算不简便的,怎样算才简便?2根据 2422528,

42、6913897,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吗?2224 136924022 69001324220 690130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比较简便?五、布置作业124022 3880 28020 305302(1)28的50倍是多少?(2)65个120是多少?板书设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1815字)一、教材(一)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

43、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二、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

44、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二)

45、探究新知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减少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后比较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画之前,让学生思考: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再通过比较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第二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

46、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三)练习提高巩固练习,是本节课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习,习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设计时注重一题多用,希望能的发挥习题的作用。第一题练习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再通过展示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认识。第二题练习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第

47、三题练习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形象具体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习能锻炼学生的数感。第四题的练习是一道提高练习,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需要学生更有序的进行思考。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1510字)设计说明: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与以前学习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难点是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简便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以旧知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旧知有效迁移。在教学例6时,引导学生

48、借助笔算乘法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与以前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一样的,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进行有效迁移。2.加强比较,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本节课在展示交流的环节中注重突出两种方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虽然两种方法竖式的写法不同,但结果相同。同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二种方法的算理,加深对简便算法的理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旧知,促进迁移1.出示口算题并计算。3034002506300022.引导学生观察口算题,说说发现了什么。(其中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另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3.学生交流口算方法并总结:第一

49、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67页例6。(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结合实际生活给学生渗透“每套280元”是单价)(2)明确怎样列式“求一共花了多少钱”。(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式为2803)2.探究解题方法。(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生独立试做,师巡视)方法一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在积的个位上写0,这个0起占位作

50、用。方法二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方法二对不对?为什么?(方法二是对的。因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可以用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所以笔算时也可以用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3.引导学生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的异同点。不同点:方法一是按照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用多位数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

51、几个0,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4.引导学生讨论用方法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1869字)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第一层次从熟悉教室或类似的环境中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层次,通过折纸的活动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材要求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再组织交流进一步明确各自特征。第三层次,把这两种图形特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相互间的

52、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目标预设: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能力。重点、难点:感知并初步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的推导和归纳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学生对抽象的图形认识往往空洞不感兴趣,

53、课堂上“无意注意”占有一定的优势。根据这一特点,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想到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引导他们观察直观的图形及动态演示、操作,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设计思路: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解题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欣赏图片。师:老师拍了很多生活中的图片,你们愿意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找出有关的数学知识吗?2揭题师: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

54、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学生兴趣浓厚,思维也随之活跃。)二、探索新知1长方形的特征猜想。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了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分组交流说一说)验证。谈话: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学生说,电脑演示)通过验证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确实相等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课件演示,验证长方形对边是否相等。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亦能更轻松,自主地获取知

55、识。)小结:我们把相对的边叫做对边,相邻的两条边叫做邻边。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2正方形的特征。师: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大胆猜想,认真验证得出了长方形的特征。你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正方形的特征吗?(1)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2)汇报。(学生掌握的不止是知识,还有获得知识的方法,这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本领,小组学习探讨,解决新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师: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填写实验报告表)4教学长、宽及边长。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我们把它们称为边长。5比较:

56、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与宽等长,或长方形的宽延伸到与长等长。)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1205字)教学目标1、使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让学生理解两次比较中表示单位“1”

57、的量是不同的,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真精神,在这堂课上咱比一比看谁棒!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哪个量是单位“1”的量: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同学们喜欢吃青菜吗?那咱到农民伯伯的大棚里看一看,(课件出示情景图。)(1)仔细默读这段情景。(2)谁能大声读一遍。2、你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4、导入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

58、探究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5、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表示题里的数学信息与问题?6、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开始动手做。7、试着自己解决问题。8、做完之后,想一想然后在组内交流:(1、)你是选择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2、)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分别以谁为单位“1”的量?9、全班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三、自主探究,思辨交流。1、讲解分享:大家讲的真好!小精灵也有自己的想法,你们愿意分享吗?我们来仔细的分享一下:分析与解答分享:五、全课总结,提升认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六、布置作业。练习三16页的3、4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1655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什么是平移以及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增强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