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方案

上传人:孙哥 文档编号:18417110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7.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方案(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方案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教学设计第一章、农业资源概括一、农业资源的看法与特点1、农业资源的看法 农业资源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包含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2、农业资源的种类1)、自然资源:(1)看法:指农业生产及其有关领域中能够利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 ( 大气、土 壤、水等 ) ,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队列的那些自然条件。(2)分类(略)2)、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变成社会经济财产的动力源泉。(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2)农业科技生产力3、农业资源的特点1) 、地区性和节律性(时空散布差别和时间、天气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2)

2、 、多用性和有限性3)、整体性和层次性4)、稳固性和变化性二、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必需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计的物质基础。1、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 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经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改良现有生产条件来推动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提升,其作用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A、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源泉和主要推动力。B、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C、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还可以部分消化乡村节余劳 动力。2、农业资源利用的基来源理农业资源利用波及到的原理是多方面的, 但主假如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 理为基础。农业生产有两个特点: 一是受自

3、然资源、 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是 一个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A、生态系统与生态均衡B、人口经济原理与利润递减律C、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三、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内容与方法1、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其研究的基本目标, 是要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以提升农 业综合生产力而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农业资源的利用、 配置和管理上,既要从微观下手,又要从宏观掌握全局。 依照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采纳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有计划的 合理开发利用 农业资源,使农业综合生产力获取稳步提升, 并在开发利用中确实贯彻国家有关 保护珍惜动植物质源、保护生态

4、环境的基本法例、政策。在高速发展农业,提升 农产品总量,知足人们物质需求日趋增添的条件下,成立起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使农业生产能连续、稳固、健康的发展。2、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内容A、农业资源概括B、农业资源各论C、农业资源管理3、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方法A、从整体到部分的系统剖析法B、综合剖析法C、最优化法4、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1)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意义A、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B、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解决人口增添与人均资源不停减少这一矛盾的门路 之一C、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保护资源、改良生态环境的需求2)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目标、原则和对策举措(1)目标:采纳最初进的技

5、术进行开发利用,减少浪费提升效益(2)原则: 1、依照人口、资源均衡的原则,控制人口增添并推行节俭化的经营2、依照资源整体性原则,实现综合利用以获得最正确经济效益3、保持生态均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适当、适当开发利用4 、就地取材、合理布局的原则,充散发挥资源优势5 、保护自然资源,改良生态环境的原则(3)增强农业资源开发的对策A、一致领导,科学规划,做到有步骤、有要点、有机划的展开,防止盲 目性和焦躁性B、农业资源的开发在近期应以深度开发为主,广度开发为辅;在中长久,要坚持二者并举。C、农业资源开发要坚持集中成片,先易后难,开发一片,收效一片。D、进一步完美农业资源的先关法例,以法律形式增强农

6、业资源保护和促进 农业资源开发, 做到利用开发有法可依, 方能保证农业资源开发的常常性和长 久性。29 / 43第二章、农业天气资源及其利用一、农业天气资源的特点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一)、农业天气资源的看法与特点1、农业天气资源的看法:是指一个地区的天气条件对农业生成所供应的各样天然物质和能量, 及对农业 生产发展的潜力。详细是指:生长久的长短、无霜冻期日数、热量和降雨量的 多少;光照时数、太阳辐射强度和光质状况; 以及影响这些资源有效利用的农业 气象灾祸状况。2、农业天气资源的特点:(1)、无穷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2)、颠簸性和相对稳固性(3)、地区差别性和相像性(4)、相互依存性和

7、可改造性(二)、我国的农业天气条件与农业生产1、农业天气特点与农业生产我国天气大陆性强, 气温年较差大; 天气种类的多样性也是我国农业天气的 特点;另一个特点是一些重要天气因素的年际变化大, 农业气象灾祸多, 给农业 生产带来的损失较大。2、地形天气与农业生产我国地形复杂,山地天气种类拥有多样性,农业生产可就地取材多种经营, 可使农业生产拥有“立体农业”的特点。3、天气条件与植被、土壤农业植被的散布受天气的限制, 跟着热量条件的改变而出现不一样的种类, 土壤的肥力也受水分和热量的影响, 以致土壤南酸北碱, 有机质含量随降水增添而 增添。4、农业天气地区性与农业生产我国农林牧各业散布的状况都有显

8、然的地区性, 水分是构成这些地区性差别 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农业天气条件的评论与农业天气区划(一)农业天气资源的评论1、农业天气资源评论的目的和任务1) 、目的:经过对农业天气因素的详细剖析, 认识期数目、质量实时空变化状况, 掌握它们之间组合的变化规律, 揭露农业天气资源的特点, 剖析判定它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及其有利和不利的方面, 进而认识和依照客观规律, 以发掘农业天气资 源的潜力,为发展农业生产供应必需的科学依照。2) 、任务:(1)为依照生态规律布局农业生产,成立生态农业,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动 向均衡而进行的农业天气剖析;(2)为各地农、林、牧、鱼的合理配置及作物件种、栽种制度的选择而

9、进行 农业天气剖析;(3)为抗灾保产进行的农业天气剖析(4)为采纳科学的种植、耕种、农机作业进行的农业天气剖析(5)为有效的引种、扩播进行的农业天气剖析( 二 ) 、评论的内容和指标:1、光能资源2、热量资源3、水分条件4、光、热、水资源的有效性(三)、我国农业天气资源的评论1、农业天气区划1)规划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目的:为实现农业地区化、 专业化、现代化而拟订的农业区划和规划供应农 业天气的依照。任务:发挥农业天气资源优势,防止和战胜不利条件,以及就地取材,合理 调整大农业构造2)区划系统第一级区农业天气大区第二级区农业天气带第三级区农业天气区三、我国农业天气资源的散布规律与特点(一)我国农

10、业天气资源现状我国光能资源丰富,水利资源方面,大多半地区降水量存在季节分派不均, 年际变化较大的特点。(二)我国农业天气资源的散布规律和特点1、东部季风农业天气大区(1)、季风活跃,构成了我国季节性农业生产特点(2)、光、温、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3)、水热同季,适于扩大高产作物种植(4)、农业天气种类多样,适合发展名优特农产品生产(5)、天气复杂农业气象灾祸屡次2、西北干旱农业天气大区(1)、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2)、降水少,变率大,季节分派不均 ( 3 )、积温有效性高(4)、风能资源丰富,沙化严重3、青藏高原农业天气大区(1)、太阳总辐射能多(2)、年均匀气温低,暖季温良,

11、最热月均匀气温不高,积温少(3)、基本没有绝对无霜期( 4)、水湿状况差别悬殊(5)、农业利用独具特点四、农业气象灾祸(一)、干旱1、干旱的发生及其危害干旱时植物体内水分亏缺,正常生理活动遇到伤害,严重时造成作物死亡2、干旱发生的规律我国干旱发生的频率,一般由南向北增添,连续4 5 年的特大干旱都发生在北方,华北的干旱常常与淮河以北或东北,西北的干旱连片出现,所以,华北 在必定程度能反应全国干旱的状况。3、干旱发生的季节和地区一般来说,华北、东北和西北常有春旱,有时出现春夏连旱,从全国范围来 看,春夏天节旱区移到长江流域,南至南岭以北地区,秋冬天则移至华南沿海, 冬春天节再由华南扩大到西南地区

12、,这是我国干旱散布的一般规律。4、预防干旱的举措(1)、种草种树,改良旱区农业生态环境(2)、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3)、依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布局(4)、鼎力节俭用水,推行节水和减少蒸发的新技术(5)、踊跃倡导有机旱作农业,采纳有效的 抗旱保墒技术等(二)、雨涝:某个期间雨水过多或许强度过大,农田排水系统不良而造成的 水灾:涝灾和渍害1、雨涝的发生及其危害2、雨涝形成的原由3、雨涝发生的季节和地区4、雨涝的防守举措(1)兴修水利,提升防洪能力(2)植树造林,调理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3)合理栽种和轮作( 4)做好水涝灾祸报告(三)、低温灾祸1、霜冻(1)、霜冻的成因:(2)

13、、影响霜冻形成的因素:地形、地势和土壤条件(3)、霜冻对作物的危害:(4)、霜冻的防守举措:熏烟法、浇灌法、覆盖法和农业技术2、春天阴雨低温3、秋天南方晚稻的“寒露风”(四)、冰雹1、冰雹的危害及成因2、冰雹的地区实时间散布3、冰雹的防守举措(五)、台风1、台风的危害2、台风路径及登岸的时空散布3、台风的防守举措(六)、干热风1、干热风的形成及其危害2、干热风的防治举措五、农业天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一)农业天气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农业中除栽种业外的其余部门,如林、牧、渔对天气资源的利用很不充分, 表现出农业内部对天气资源利用的不均衡性, 在栽种业内部, 对农业天气的剖析 和研究,常

14、常比较重申光、热资源的利用,而对其余天气因子有所忽视2、农业天气资源利用中,很多地方未按天气规律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农业生 产举措上违反天气管理的现象比较广泛。3、一些地区在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规划上未能科学剖析当地农业天气资源的特 征,充散发挥当地农业天气资源优势4、在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中,重视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保护和改良农业天气资 源则重视不够5、防守天气灾祸方面的工作比较单薄,防守天气能力还比较低。(二)农业天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正确认识和评论农业天气资源是合理开发天气资源的前提2、就地取材,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合理利用农业天气资源的根来源则3、调理、控制和改进农田小天气是科学利用农业

15、天气资源的有效手段4、提升复种指数,发掘品种资源随和候资源潜力,是合理利用能与天气资源的 有利举措5、努力提升对不利天气条件的抵抗能力, 是合理利用农业天气资源的重要内容 不行忽视6、保护和改良天气环境,是常常性的战略任务。第三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土地资源的看法和功能(一)、土地资源的看法和特点1、土地资源的看法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目古人们大多认为广义的土地资源看法应包含两 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土地资源是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 二是土地资源与人类生 产生活动亲密有关。2、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资源的自然特点:A、原始性和有限性B、土地地点的固定性C、土地资源随时间而变化(2 )

16、、土地资源的经济特点:A、土地酬劳的递减性,B、经济供应的稀缺性,C、土地资源经济利用的地区性,D、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连续性,E、土地利用形式更改的困难性( 3)、土地资源的社会特征(二)、土地资源的基本功能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 位土地资源拥有以下基本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净化功能二、土地资源分类与评论(一)、土地资源的分类1、定义:就是依据特定的目的,依照必定的标准,依照概括共同性,差别差别 性的原则,将土地区分红性质同样的部分或类型。2、分类系统:( 1)、按特定的自然属性作为主要标记,形成特定自然种类系统( 2)、按土地利用现状区分,形成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3)、按土地质

17、量或生产力水平区分,形成土地评论分类系统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赐教材 P62-65 )(二)、土地资源的评论1、看法:土地资源评论是人们对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合程度或价值大小的评定,实质上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评估判定。2、土地资源评论的种类:因为土地资源评论的目的、指标、方法、过程等方面的差别,土地资源评论的区 分也不同样。(1)、依据土地资源评论的目的和内容,土地资源评论一般可分 为单项评论与综合评论两种;( 2 )、依据土地评论成就,也能够分为定性评论、定量自然评论、经济评论。3、土地资源评论的原则:( 1)、适合性原则: 从生产需要出发, 依照特定的用途和目的全面权衡土地资源 自己

18、的条件和特征,确定其对农、林、牧和渔业生成的适合种类及其适合程度。(2)、综合性原则:(3)、比较的原则:4、土地资源评论的方法系统:(1)、评论层次:国家级,省级,县级,乡级(2)、评论单元:A、以土地种类单元作为评论单元,B、以土壤分类单位作为评论单元,C、以土地利用种类单元为评论单元,D、以生产地段或地块作为评论单元,E、以行政区划单位作为评论单元( 3)、评论程序A、早期准备阶段:确定目标一采集资料一制定计划B、检查研究阶段:土地用途的检查研究、土地特点的检查研究C、比配阶段:将土地特征、质量与利用上的要求进行比较,判断二者的是 否适合D、土地适应性分类阶段:将各种土地和各地块的利用方

19、式进行详细分派、 规划E、提出成就阶段:整理资料、绘制图标、撰写报告(4)评论因素与评论指标确定土地资源评论因素、选用评论指标是土地资源评论的核心和首要工作。土地资源评论指标确实定与评论目的和要求有关。 土地资源评论指标是区分土地资源质量高低的标准, 也是区分土地资源所供应利用条件好坏或限制性程度的 量度。评论因素与评论指标确实定应复合以下要求:A、突出要点、有所重视B、正确反响土壤肥力的差别C、选择稳固的不易改变的因素D、不一样的土地利用种类选择不一样的评论因素和指标E、各评论指标在采纳相对指标时区分的数目级应一致( 5 )土地资源的评论方法:A、直接法:经过试验认识土地资源的质量对某种用途

20、的影响大小,进而确 定其适合性和适合程度。B、间接法:对影响土地资源生产力的各样性质做出诊疗,一次推论土地资 源的质量。包含分类法和数值法。三、土地资源的开发与整顿(一)、土地资源的开发1、土地资源开发的看法:人类经过必定的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升土地利用深度, 以知足对土地不停增添的需要。 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 土地利用范围的扩大,另一方面是指土地利用深度的开发 2、土地资源开发的原则:( 1)、就地取材原则,( 2)、综合开发原则,(3)、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联合的原则3、土地资源开发的种类:(1)、宜农荒地的开发,( 2)、闲散地开发,(3)、农业低利用率

21、土地开发,(4)、沿海滩涂的开发,(5)、城市新区的开发,(6)、城市土地的再开发4、土地资源开发的规划:( 1)、勘察与检查,(2)、确定开发目标,(3)、土地资源开发的构造与布局,(4)、开发序次与开发速度,( 5)、选定开发方式(二)、土地资源整顿1 、土地资源整顿的看法:土地资源的整顿是指采纳有针对性的举措对土地退化 现象的除去与预防。 土地整顿的目的是要除去土地不良性状, 恢复优秀性状, 进 而提升土地的利用能力。2、土地退化的看法:即土地利用条件变坏,以致土地生产能力的衰减,以致 完好丧失。可分为: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荒弃地等。3、退化土地的整顿:A、水土流失土地的

22、整顿举措有:工程举措、生物举措和耕种举措。B、沙漠化土地的整顿:工程举措、生物举措和农牧生产举措C、盐碱化土地的治理:水利改进举措;农业与生物改进举措;化学改进举措;D、污染土地的整顿:除去和控制土地污染源;防治土地污染的举措;E、荒弃地的复垦与治理:采矿土地复垦;废石场的复垦;尾矿池复垦四、我领土地资源概括(一)、我领土地资源的现状与特点1、土地绝对数目大,人均相对数目少2、土地种类复杂多样,山地多,平川少,耕地比重小3、土地资源散布不均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别大4、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难利用的土地多,(二)、我领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2、利用构造不妥,经营单调3、

23、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4、土地经营水平低,生产力不高5、土地利用缺乏科学的、一致的规划,乱占耕地现象严重(三)、我领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就地取材,用生态的看法、发展的目光确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2、推行开源与节流并重的目标,走节俭高效连续农业的发展道路3、增添农业投资,提升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扩充土地承载力4、防备土地退化,提升土地资源质量5、成立全领土地数据库,健全土地资源展望预告工作五、我国的耕地资源(一)、我国耕地资源概略1、我国耕地的面积、主要种类及其散布2、我国耕地的特点:( 1)、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 2)、耕地散布不均衡,( 3)、耕地质量不高,增产潜

24、力大,( 4)、耕地土壤种类多样,( 5)、人为影响深刻(二)、我国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我国中低产土壤主要的阻碍种类:坡耕地型;盐碱化型;干旱缺水型;脊薄 型;风沙土;潜育型稻田;土壤污染型;土壤缺素型2、我国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1)、耕地面积不停减少,(2)、未能充分利用光、温、水和劳力资源,提升复种指数另有潜力(3)、中低产田和旱作农业面积大,(4)、耕地污染严重3、保护耕地资源的对策:(1)、成立健全和果断履行保护耕地的法律系统,增强管理,(2)、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垦和复垦耕地,(3)、在有限的耕地上推行集约化经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4)、把改造中低产田作为要点来抓,充分发掘

25、耕地增产能力,(5)、提升复种指数,(6)、发展适当规模经营。第四章、农业水资源利用一、水资源概括(一)水资源的看法:1、广义:世界上的全部水体都是人类的可贵财产,都属于水资源2、狭义:在一准期间内能被开发利用的那些水体中逐年能够获取恢复增补的水 量,主要包含江河湖泊中的淡水、土壤和浅层地下水等。(二)、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1、总量:X 109 km3 :咸水 97 %;淡水 3 %(X 107 km3)2 、淡水: 为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极地和高峰,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江河湖泊等地面水为%(X 105 km3)3、人类易于利用的淡水占所有淡水的 20%左右,直接利用的河湖淡水占%。(三)、水资源

26、的特征1 、循环性,2、量的有限性和质的不行代替性3、散布的不均匀性,4、多用性。(四)、水资源的功能 水是人类生计的三大基本因素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五)、水资源利用的形式和种类1、农业用水, 2、工业用水, 3、生活用水, 4、动力用水, 5、航运用水二、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一)、我国水资源的数目我国可利用开发的多年均匀水资源总量为 28124 亿立方米,主要可分为降 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种形式。(二)、我国水资源的质量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天然河川水的质量是比较好的, 可是,跟着社会经济发展 和人口增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快速增添, 以致我国好多河流、 湖泊、水 库

27、、地下水都有不一样程度的污染。(三)、我国水资源的时空散布1 、时间散布:( 1 )年际变化( 2 )季节变化2、空间散布:依照年降水和年径流的多少,全国可区分为五个径流带:丰水带、 多水带、过分带、少水带、缺水带。(四)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2、水资源地区散布极不均匀3、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旱涝灾祸屡次三、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供需展望(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五个水资源存在不均衡的特点, 南方与北方不均衡, 南方多水地区利用程度 较低,北方少水地区利用程度较高(二)、农业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1、用水量过大,水资源浪费严重2、地下水超采惹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3、浇灌工程老化,浇

28、灌面积降落4、农业用水管理不善(三)、我国水资源供需展望1、我国不一样发展阶段需水状况2、水资源供需展望(四)、水资源的合理节俭利用1、农业水资源的合理与节俭利用(1)、调整农业构造与作物布局(2)、扩大可利用水源(3)、减少输水损失: 1、灌区更新改造, 2、渠道防渗, 3、管道输水(4)、提升注水技术水平: 1、改进传统注水技术, 2、采纳先进注水技术: 滴 灌、喷灌、微喷灌、渗灌(5)、推行节水农业举措: 1、蓄水保墒耕种技术, 2、田面覆盖保水技术, 3、 节水浇灌制度2、工业节水举措(1)、调整工业构造(2)、调整工业布局(3)、提升水的复用率( 4)、海水利用(5)、更新设施,改革

29、工艺3、生活节水门路(1)、增强用水管理(2)、增强供水管网的维修和节水型用具的研制与推行(3)、增强污水办理与回收利用五、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一)、水资源管理概括1、水资源管理的含义:就是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手段,对水资 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组织、协调、监察与调动等工作。2、水资源管理与水利管理的关系二者有好多同样的内容, 但水资源管理又有好多新的发展, 并超越水利管理 的内涵。(二)、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内容1、目标:(1)、形成能够高效率利用水的节水型社会( 2)、建设稳固、靠谱的城乡供水系统(3)、成立综合性防洪安全保障制度(4)、增强水环境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建成国家水环境监

30、测网2、内容:波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防治水害等各个方面活动的管理。(三)、水资源管理系统1、规划管理,2、开发管理,3、用水管理,4、水环境管理(四)、水资源保护 为防备水资源不适合的利用而造成水源污染或损坏水源,采纳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举措, 对水资源推行踊跃保护和科学管理的做法, 称为水资源 保护。第五章 农业生物质源的利用一、生物质源的看法和分类: 1、看法:生物质源指能为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供应原料、食品及其余效益 的生物总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包含动物、植物、微生物等。2、分类:(1)植物质源:丛林资源、草场资源、水生植物质源和种植资源等(2)动物质源:丛林动物、草原

31、动物、水生动物及家禽牲畜(3)微生物质源:对物质循环、能量转变起重要作 用。包含栽种业、畜牧业、水家产等二、栽种业资源的构造、散布特点及利用(一)、栽种业资源概略 1、栽种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计的最基本的家产部门,栽种业生产一般是指粮、 棉、油、糖、麻、烟、茶、桑、果、菜、药、杂类作物等。2、栽种业的构造: 我国栽种业有三大类作物构成:(1)、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及其余杂粮(2)、经济作物:棉花、油料作物、麻类作物、糖类作物、烟草、桑、茶、果等 ( 3)、其余作物:蔬菜、饲料和绿肥等。我国栽种业生产的构造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体、 环绕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和 其余作物三大门类进行安

32、排, 要点在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比率合理安排, 各种作 物之间相互依靠、相互限制、不行切割。目前,我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余作 物之间的比列保持 8 :1:1 的关系。(二)、栽种业生产的特点 1、人多耕地少,继承和弘扬了精工细作的优秀传统, 2、地区辽阔,农作物种类众多,品种资源丰富,3、有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轮作制度(1)南方水旱轮作(2)北方棉、麦换茬轮作和麦田的间、套、复种耕种制。(三)栽种业的地区散布特点1、粮食作物的散布特点:( 1 )水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占栽种业面积的近 1/3 。主要分为 6 个华南双季稻耕种带;华中单双季稻耕种带(全国最大) ;华北单 季稻稻作带;东

33、北早熟稻;西北干燥区稻作带;西南高原稻作带( 2 )小麦:几乎遍 布全国,栽种面积仅次于水稻。主要有 8 个产区:黄淮平原麦区;北部麦区;西北麦区;东北麦区;长江中 下游麦区;长江上游麦区;华南麦区;西藏高原麦区。( 3 )玉米:第三大粮食作物。主要有 6 个区:北方春玉米;黄淮海套复夏玉米;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南 方丘陵玉米区;西北浇灌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此中,前三区为主产区,后 三区为副产区。(4)甘薯:东北春薯区;北方春、夏薯区;南方夏薯区;华南秋薯区(5)高粱:春播早熟高粱区;春播晚熟高粱区;春夏兼播高粱区和南方高粱区(6)谷子:东北平原区;华北平原区;内蒙古高原区和黄土高原区。2

34、、大田经济作物散布特点:(1)棉花:主要经济作物,五大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西北 棉区;北部特早棉区(2)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胡麻、向日葵等(3)糖类:甘蔗 ( 华南蔗区、西南蔗区和华中蔗区 ) ;和甜菜 ( 东北、华北、西北 和黄淮海甜菜区 )。(4)烟草:黄淮烟区、西南烟区、华南烟区、华中烟区、东北烟区和西北烟区。3、茶、果类经济作物的散布特点:(1)茶叶:我国是茶树原产地,浙江、湖南、安徽好四川是我国四大产茶 省;华南、西南、江南和江北茶区。(2)果树:4、绿肥、蔬菜及热带作物三、栽种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栽种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水

35、平易商品率不高, 2、主要经济作物的布局还需要进一步伐整,(1)经济作物自己布局不合理(2)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矛盾突出(3)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栽种习惯限制3、栽种业生产抵抗自然灾祸德 能力低,低产田和旱作农业面积大,4、部分地区农田生态均衡遇到损坏,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二)、栽种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还有潜力可挖(三)、合理开发利用栽种业资源的举措: 1、稳固粮食作物面积,合理安排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率, 2、不停改良栽种业的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其优势的发挥,3、鼎力展开农田水利建设,踊跃发展农田浇灌,4、发展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5、推行运用新的科学研究成就,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四、草地

36、资源的利用 (一)、草地资源的特点与种类草地是指草类好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包含天然草地好人工种植草 地。草地既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基地,也是稳固地球环境的重要条件。 1、草地资源的特点:是一种生物质源,拥有可重生性,有以下基本特点:(1)、草地资源散布范围广 ( 占陆地面积 %,农业用地的 2 倍) ,(2)、草地资源的地区性差别,(3)、草地资源数目的有限性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柔弱性,(4)、草地生产力在时间次序上的不稳固性2、草地资源的基本功能:(1)、生产功能,(2)、防备功能,(3)、环境功能3、草地资源的种类: (1)、草原草地,(2)、草山与草坡,( 3)、滩涂草地,(4)、农

37、田草地 (二)、草地资源的散布1、东北草原区, 2、蒙宁甘草原区,3、新疆草原区,4、青藏草原区,5、南方的草山(三)草地资源的利用 1、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草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商品率相对较低,(2)、草地载畜量过高,利用管理不妥, ( 3)、盲目开垦草地,惹草拟地生态系统失衡,(4)、基本草木场建设投入不足,发展迟缓 2、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门路: (1)、搞好草地资源的检查和综合规划, (2)、采纳科学的放牧利用制度:放牧时间、放牧次数、放牧场轮换和季节放 牧场的区分;确定适合的载蓄量,实现草畜综合均衡;合理利用割草场(3)、增强草地的改进建设,改良生产条件:增添投

38、入,鼎力发展人工草地; 发展草地水利建设,展开灭鼠防虫的保护政策。五、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看法水产资源:拥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水产生物质源 ( 鱼、虾、贝、藻 等动植物 ) 和非生物质源 ( 生物水产资源栖息、生长、生殖的生态环境条件 ) 。 (二)、水产资源的种类及特点1、水产资源的种类:依照水产生物质源生活水域的性质不一样:(1)内地水域水产资源:江河湖泊、水库、塘堰、鱼池中天然好人工养殖的 各样水产生物。(2)大海水产资源:大海动物和植物。2、水产资源的特点:(1)、水产资源的整体性,(2)、水产资源的多样性,(3)、资源数目的有限性与可重生性,(4)、资源散布的地区性

39、(三)、我国水产资源的地区散布1、大海水产资源和浅海滩涂资源的散布:(1)、渤海海疆,(2)、黄海海疆,(3)、东海海疆,(4)、南海海疆2、内地水产资源的散布:(1)、淡水资源状况,(2)、淡水资源散布:长江中下游、华南、北方、东北、云贵、蒙新、青藏区(四)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水产资源利用的原则:(1)、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相联合(2)、捕捞与养殖相联合,以养为主,(3)、全面规划与就地取材相联合,(4)、渔具、渔法和资源状况相适应,(5)、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联合,( 6)、生产与流通相联合2、水产资源利用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沿岸和近海的过分捕捞有增无减, 捕捞生产构造长久失调

40、, 部分地区渔业 生态失衡。(2)、外海水产资源利用彷徨不前,进展迟缓。( 3)、浅海滩涂水产资源利用面积不广, 养殖种类少、单产低,产品构造不合理(4)、内地池塘养鱼广泛苗种不足、饲料缺乏、种类比率不协调。(5)、大中型湖泊的开发利用进度迟缓3、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 )、整体对策:贯彻“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就地取材、各有重视”的目标;生产 构造上贯彻“高产、优良、高效”的精神。(2)、不一样种类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3)、不一样家产部门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第六章肥料资源的利用一、肥料资源及其构成肥料资源可概分为非生物性肥料资源和生物性肥料资源两大类,1、生物性肥料资

41、源:拥有重生性,如作物秸秆、绿肥、粪肥等2、非生物性肥料资源:典型的耗竭性,如矿物加工肥料 (磷肥、钾肥等 )和合成 ( 合成氨等 )(一 ) 、有机肥料的构成及数目1、有机肥:泛指能用作肥料的各样有机物质,或许指能够供应给植物有机营养的肥料。广 义的有机肥不单包含农家肥,还包含绿肥、菌肥好生物制剂(生长调理剂、酶制剂等) 。2、有机肥料的构成:(1) 、动物排泄物类有机肥,(2) 、植物残体类有机肥:主要指绿肥、作物秸秆、油籽残渣等。(3) 、加工办理类有机肥:堆肥、沤肥、沼气肥、腐殖酸类肥料3、有机肥料资源数目:我国有机肥供应的养重量是逐年提升的, 但在肥料总量中的比率缺显然降落, 特别是

42、氮、 磷养分降落更大,这是因为我国肥料总量需求不停增添,而化学肥料增添快度快。4、有机肥料资源特点:(1) 、资源丰富,种类多,数目和体积较大,植物性有机肥拥有重生性。(2) 、可就地或就近积制和施用,积制技术简单易行,成本低,(3) 、养分全面且较均衡,养分浓度低,主要为缓效肥,只好知足稳而低的农业生产水平需要,(4) 、富含有机质,含有微生物和各样酶类,长久大批施用能改进土壤构造, 提升肥力水平, 其作用大于化学肥料。(5) 、对作物产品的质量有优秀的作用。(二 ) 、化学肥料的种类、产量及用量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点:(1) 、看法:化肥是经过必定的工艺流程发生化学反响获取的, 主要含有

43、一种或很多栽种物一 定营养元素的工业品。(2) 、种类 : 按所含养分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微量肥料。 按肥效快慢可分为:速效肥、缓释肥。 按化学反响可分为:酸性肥、碱性肥和中性肥。 依照养分种类多少:单元化学肥料和多元化学肥料 依照营养作用:直接化学肥料和间接化学肥料 按植物需要量:主要养分化肥;次要养分化肥;微量养分化肥;稀土元素肥料和有利元素肥料 按形态可分为固体化肥、液态化肥和悬浮化肥。(3 )、化学肥料的特点:养分含量高、肥效快,原料丰富,产量大,成本较低, 节俭运输花费和劳动力,简单储藏, 拥有多种功能,有些化肥既供应养分,又提升作物的抗性, 可采纳多种方式施用,能实时校订植物养

44、分缺乏和知足植物高强度需肥。 大多半化肥不含有机碳,长久、大批、单调施肥会使土壤产生酸、板、瘦现象,对土壤肥 力和作物产量、品种带来副效应。2、世界化肥的生产和施用( 1)不一样地区化学肥料的生产和耗费:( 2)世界用肥大国的肥料耗费量及比率( 3)世界肥料需求量展望3、中国化肥的生产和施用(三)、世界肥料资源1、氮肥资源2、磷肥资源3、钾肥资源二、我国肥料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门路(一)我国肥料资源的利用现状1、有机肥的利用现状:发展迟缓,鼎力发展有机肥潜力大,主要原由:( 1)有机肥面广、量多、价廉、成效好,是改土培肥的物质基础( 2)有机肥在协调氮磷钾养分均衡中起重要作用( 3)有机肥中的

45、有机质作为土壤改进剂、化学增效剂方面拥有突出作用( 4)有机肥中含有锌、铁、锰等微量元素2、化肥的利用现状:(1)、氮肥资源:主要以煤好焦炭为能源,占60%以上;天然气约占 18% ;轻质原油占 9%( 2)、磷肥资源:资源丰富;散布广,但不均衡;成矿地质年月长久;矿石品位低;以碳酸盐矿为主( 3) 、钾肥资源:相当困穷、(二)、我国化肥品种构造的调整及肥料资源的开发1、氮肥:尿素、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液铵2、磷肥:普钙和钙镁磷肥、重过磷酸钙、磷铵、硝酸磷肥3、钾肥: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其余含钾肥料4、氮磷钾复合肥5、其余肥料(三)、我国有机肥资源的开发利用门路1、直接还田2

46、、作动物饲料间接还田3、无害化办理后还田4、有机肥料商品化(四)、我国优势肥用植物质源的开发1、优势肥用植物种类及资源潜力:富含某种养分且生物学产量高、散布广、生产潜力大的 种植好野生植物。主要包含:(1)、富氮型:豆科植物、红萍、油籽残渣等(2)、富钾型:空心莲子草、藻类和蕨类(3)、富硅型:水稻(4)、富硼型:蒲公英、大戟属和罂粟等(5)、高腐殖化型:有利于提升有机质,绿肥红萍、高粱杆、水稻杆、小麦杆、玉米杆等(6)、综合型:如水稻、红萍等。2、利用现状:(1)、富氮型植物,(2)、生物钾肥,(3)、野生植物,(4)、秸秆还田3、开发远景:(1)、开发优势肥用植物质源的战略意义。(2)、优

47、势肥用植物质源开发利用的原则:以肥为主,一物多用。营养作物,优良高产。方式多样,经济高效,生态 优化,连续发展。(3)、扩大肥用植物质源的有效门路: 高效率优势肥用植物系统的建立 有计划恢复和扩大栽种豆科绿肥和放养水生绿肥 提升复种指数,提升秸秆还田量 连续挑选和繁育优势肥用野生植物质源(4)增强优化资源利用方式研究稻草中硅素有效性研究 加工提取技术研究 优良商品肥研究三、肥料区划及肥料资源的管理(一)我国化肥区划的目的、意义及原则1、化肥区划的目的、意义:依据不一样地区的土壤种类和养分状况、 作物布局、 目前化肥施用水平易历年化肥施用结 果,进行剖析研究, 以不一样地区的化肥的肥效规律为主,

48、 进行分区划片,提出各种地区氮磷 钾肥料适合的种类、数目好似率。2、化肥区划的主要依照:(1)、农田土壤种类及养分状况,(2)、化肥肥效反响规律,(3)、土壤肥力均衡所需的化肥数目,(4)、栽种业散布3、化肥区划的分区原则和命名方法(1)分区原则:化肥用量;氮磷钾比率及肥效的相对一致性;土壤种类好速效养分含量的 相对一致性, 尽可能同土地利用方向和栽种规划相协调; 尽量照料行政区划的完好性; 尽量 保持全国规划与地方规划的连接。(2)命名方法: 一级区:地名 +主要土类 +氮肥用量 +磷钾肥肥效相联合的命名法。氮肥量为每亩均匀施氮量 (高;中;低;以下) ;磷钾肥肥效(高效区 8kg 以上;中

49、效区 4-8kg ;低效区 4kg 以下)。 二级区:地名地貌 +作物布局 +化肥需求特点的命名法4、中国化肥区区分区( 8 个一级区, 31 个二级区)(二)化肥质检系统的成立1、我国的化肥质检构造:全国好省级化肥质检中心2、化学质检的内容:中国化肥质量标准分三级:国家标准,如GB149-59 ,表示国家 149 号标准,1959年公布;部颁标准:HG化工;NY农业等;公司标准1)、有效养分含量; ( 2 )、产品外观;( 3 )、游离酸含量; ( 4 )、水分;( 5 )、杂质(三)施肥综合技术服务系统的成立1、基本看法:介绍施肥技术系统或农化服务, 是农业科技部门和人员运用现代农业科学理

50、论和先进测 试手段为农业生产单位或田户供应施肥指导和服务的一种技术系统, 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也是化肥工业生产, 商业供销和农业施用 3 方面连结起来的纽带。 介绍施肥技术包含土壤测试、肥效实验和施肥量介绍三个方面。2、施肥综合技术服务系统的特点:(1)、化肥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三个环节亲密联合(2)、肥料产品与施肥技术亲密联合(3)、肥料效应的宏观控制与详细指导亲密联合3、施肥综合技术服务技术系统的成立:(1)概略:施肥综合服务技术系统指由肥料生产者销售施肥技术指导溶为一体的高效益施肥服务系统。(2 )成立施肥综合技术服务的条件:需要一个肥料生产、产品标准、 测试规范、 监测

51、指销售和施用系统联合的协调组织需要有计划地逐渐部署化肥 二次加工与农化服务基地需要逐渐成立和拟订各样产品开发 与农化服务的技术政策。标以及开拓示范、推行与服务的有效 方式和门路。(3)施肥综合技术服务系统的实行分区成立 施肥综合服务网络,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服务中心对全县土壤 肥力好作物产量的变化进行剖析研究掌握市场信息。宏观控 制和展望肥料需求依据土壤和作物发展专用型复混肥料第七章 废物质源的农业利用一、废物质源概括1、废物的看法 废物:包含工业废物和生活废物,一般指人类在某些生产、加工、流通、花费及生活过 程中,提取所需要的组分后弃之不用的节余物质。对化学来说,无废物而言,有的不过未经利用的原

52、料;或许称“放错了地点的资源”2、废物的产生:因为人们在讨取和利用自然资源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限于实质需要和技 术水平, 总要将期中一部分作为废物抛弃; 另一方面是因为各样产品自己有其使用寿命, 过一按限时,就会成为废物。(1)、生产性排放:生产活动造成,如三废(2)、生活性排放:人类代谢废物,如粪便、垃圾和污水等3、废物的分类:废物可分为:(1)废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主假如含农药和化肥组分的农业排注水、畜禽粪尿废水、 鱼塘排水等;生活废水包含卫生间粪尿、沐浴、洗衣和炊事废水等。(2)废气:工业废气占主要;农业废气主假如有机肥料和饲料发酵过程产生的沼气,以及畜 禽场的通风排气;生活废气则源于

53、居民生活、饮食业燃煤、燃油、燃气产生的油烟粉尘。(3)废渣(固体荒弃物) :废矿石、粉煤灰、各样废渣等;农业固体荒弃物有作物秸秆、畜 禽粪便、沼气渣等。(4)废热:工业废热主假如电力、 冶金等行业生产过程向大气和水体排出含热气体和温水; 生活废热主假如民用焚烧热力装置(锅炉等)排放的废热。4、废物的特征(1)客观性:(2)资源性:拥有可转变成实用资源的特征。(3)价值性:废物经过开发利用,是人类资源和财产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4)污染性:废物浓度和总量超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或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或废物没有被开发转变成资源加以利用,就会损坏生态均衡,产生危害。(5)重生性:把废物转变成

54、资源的主要依照。(6)多用性:(7)整体性: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限制的一致整体;物质和能量在人与环境之间不停 流动。二、废物农用资源化的原理(一)废物质源化的依照: 成为资源的物质一定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利用价值,二是有达到目的的技术。因业X源、利/用 与管方案、此,只需找到适合的技术,废物也能够成为资源。(二)废物农用资源化含义1、废物农用资源化,又称为废物质源的农业利用,是指将拥有农用价值的生产性废物和生 活性废物作为一种农用资源开发,投入到农业生产系统中。2、废物的农业利用对于协调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促进地区可连续发展拥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1 )它能缓解经济增添与资源欠缺

55、的矛盾(2 )它能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均衡。(三)废物农用资源化的理论基础1、物质循环理论废物数目和种类大大增加且集中,缺乏有效的转变门路,这类不均衡的物质运动形式是造 成环境污染的根来源因,他忽视了废物的转变,使环境与资源之间出现不协调。2、物元剖析理论:主要研究事物的可变化性,研究事物变化的条件、门路和规律,探究使事物转变的方法。物元理论对废物农用资源化拥有很强的指导意义。3、最优控制理论:废物的重复利用存在最正确点,重复利用率过低,不单造成过多的污染损失,也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利用率过高,要增添技术成本,废物的回收经济成本也不理想。(四)废物农用资源化的门路1、工厂型资源化:将废物经过必

56、定的生产工艺流程转变成产品,再服务于农业的门路。2、庭院型资源化:将废物经过必定的食品链加环所成立的废物多层次综合利用门路,最典型的是食用菌生产和沼气化。3、农田型资源化: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对排入环境的废物进行净化和利用。三、废物农用的工厂化技术(一)工厂化的主要废物原料1、粉煤灰:含有铝、硅等微量元素,可作为肥料资源。2、污泥:富含有机质,可做有机肥。需进行稳固化和无害化办理。31 / 43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方案3、垃圾:肥料、饲料、营养土,需分拣和无害化办理。4、禽畜粪便:富含氮磷钾和有机质,可做肥料5、高浓度有机废水:做成肥料和饲料,如啤酒废水、酒精废水等。(二)工厂化的一般模式

57、绿色增效模块, 第一模块将废物变成原料并进行安全判定; 第二模块是对原料进行化 学改性、食品链加环等提升产品效价以增添产品附带值。(三)工厂化的可行性剖析:对废物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剖析, 评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一种决议先期工作。1、可行性剖析的程序:(1)市场研究与市场展望,(2)人材、技术、信息、经济等资源条件的检查研究剖析,(3)按废物转变条件,制定多种可行方案,(4)对各方案进行技术剖析和综合评估,(5)编写可行性剖析报告,以供决议。2、简化的事例(略)四、废物农用的庭院化技术在庭院生态系统中, 依据食品链加环原理, 将废物进行多层分级利用, 使整个庭院成为一 种无肥料输出的生

58、态工程系统。 目前对农业有机荒弃物开发利用较为成熟的有沼气发酵技术、食用 菌技术、微生物蛋白生产技术等。(一)沼气发酵技术1、沼气发酵的原理沼气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 利用微生物将淀粉。 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降解为可溶性糖、 氮化物,同时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的分解过程。共分两个阶段:一是酸性发酵阶段,主要产 生有机酸;二是甲烷发酵阶段,甲烷菌把有机酸分解,同时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等。2、主要影响因素:(1)温度:最适温度为 30-35(2)pH:最适pH为(3 )碳氮比:植物秸秆是主要碳源,人畜粪即是氮源。C/N太高,微生物氮源不足,铵盐浓度低;过低,铵盐积累,pH 高升。( 4 )投配率:每天增添

59、料液占沼气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比。( 5 )有害物质3、沼气池管理:建池;投料;保温;发酵起动;搅拌;出料。4、沼气发酵的意义:沼气发酵除直接供应燃料、肥料与饲料外,还可获得多方面的效益。(二)食用菌种植技术1、培养料的堆制:将粪肥和秸秆堆制发酵成粪草培养料。2、接种; 3、覆土; 4 、管理(三)微生物蛋白生产技术3)、1、生产菌种的准备; 2、发酵液准备: ( 1)、发酵基质的预办理, (2)、配制发酵液, 发酵液灭菌; 3 、发酵罐培养; 4、菌体收获; 5、菌体干燥,制成 SCP 成品(四)腐生养殖技术1、蚯蚓养殖2、蜗牛养殖3、蝇蛆养殖五、废物农用的自净化技术(一)废水农灌技术:保证水质

60、切合国家农用浇注水质标准1、废水农灌方法分类:喷灌,垄沟灌,淹灌。2、灌区地点的选择:往常选在废水排放源周边,使排灌两便,又节俭投资。3、灌区面积确实定:农作物生长久内单位面积农田所需要的浇灌量,取决于自然条件和农 业条件,即土壤性质、气象条件等和农作物对水肥的需求。4、浇灌渠系设计:干渠、支渠、半渠、农渠和毛渠。(二)废水养殖技术1、利用废水放养水生生物:(1)挺水植物:芦苇、水葱、菖蒲;(2)飘荡植物:凤眼莲水葫芦、绿萍、(3)浮叶植物:水浮莲(4)沉水植物:茨藻、金鱼藻。2、利用废水养殖鱼类和家禽:(三)废热利用技术利用工厂余热作为周边住宅冬天取暖47 / 43第八章 农业资源的地区开发一 概括(一)农业资源地区开发的看法是一个以土地资源综合开发整顿为主要对象, 以增强农业物质技术基础, 形成新增有效 固定财产和粮油棉肉等主要农产品新增生产力为主要目标的开发性生产活动, 其实是对地区内各样 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二)农业资源地区开发的性质1、农业资源地区开发种类:(1)、从开发层次和深度上,可分为:未被利用的;利用不充分的;利用不合理的;综合利用资源开发。(2 )、从形态构造上,可分为:单项农业资源开发,复合农业资源开发,和综合地区农业资源开发。( 3)从开发的目的要求, 农业资源的地区开发分为改变生态环境的开发、资源产品的开发、 提升生产潜力的开发和综合开发。2、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