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6年物理二模考试探究实验典型题集锦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8406278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2.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海2016年物理二模考试探究实验典型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2016年物理二模考试探究实验典型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2016年物理二模考试探究实验典型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上海2016年物理二模考试探究实验典型题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2016年物理二模考试探究实验典型题集锦(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上海2016年初中物理二模考试专题(一)探究实验题说明:本专题集锦了 2016年上海初中二模考试中物理学科各区题目中的探究实验题, 包含力学、电学、热学、光学等范围,有评分标准,题目齐全(各区均有),编排美观,价 值较大,供教师与初三的同学学习研究,对今年的中考练习具有指导意义。1. (崇明)某小组在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实验序号12345R/Q1020305060I/A0.30.30.30.30.3U/V3691518P/W0.91.82.74.55.4表二:实验序号678910R/Q1020305060I/A0.60.30.20.120

2、.1U/V66666P/W3.61.81.20.720.6(1) 该小组同学在实验时采用的科学方法 (14);(2) 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知:当通过电阻的 (15)相同时,电阻消耗的电功 率与电阻成正比;(3) 分析表二中的数据可知:(;(4) 进一步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可知: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其实由(17)决定;(5) 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2. (奉贤)根据“浸入水中的硬币会沉在容器底部而浸入水中的木块会漂浮在水面上” 的现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猜想物体浸入液体后静止时的位置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液体 的密度有关。于是他们在实验室找到高度相同但密度不同的圆柱体A、B

3、、C、D、E、F (已 知papbpcp水d%PEPF )进行实验。当各圆柱体在足够深的水中静止时,实验现象 如图 18 (a)、(b)、(c)、(d)、(e)和(f)所示。(1) 分析比较图18中(13)的实验现象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高度相同的圆柱体的密度大 于水的密度时,圆柱体静止在容器底部。(2)(I)分析比较图18中(d)或(e)或(f)的实验现象和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皿时,圆柱体漂浮在水面上。(II)分析比较图18中(d)和(。)和(f)的实验现象和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结论 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高度相同的圆柱体,(15),其露出水面的高度越大。(3)

4、他们将容器中的水换成酒精和盐水重新实验,验证了猜想。在此过程中他们发 现漂浮在不同液面上的圆柱体露出液面的高度也不同,于是他们将记录在表格中的实验数据 作进一步的分析。序号圆柱体的密度p圆柱体(千克/米3)液体的密度p液 (千克/米3)圆柱体露出液面的高度h(厘米)14000.8 X10312.021.0 X10314.431.3 X10316.645000.8 X1039.051.0 X10312.061.3 X10314.876500.8 X1034.581.0 X1038.491.3 X10312.0(I) 进一步分析表格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一:(16);(II) 进一步分析表格中数据可得

5、出的结论二:(17)。(4) 根据第(3)题中得出的结论,可以推测当圆柱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比为_(18) 时,圆柱体露出液面的高度为零。3. (黄埔)某小组同学研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那些因素有关,他们把同 一物体分别放在焦距为f1和f2的凸透镜前(f1f2),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进行了多次试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的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u和相距v,测出 像的高度,记录在表一、二中。表透肇傣距月集二;透镜该距为实验件号0粒厘米)f厘米)实彖厚号厘米)(匣米)(厘米112.03&0615.00.024215.022 59718.036.01231&Q824.0

6、24.06427.01153918.0353丘。12 021048.016. &(13) 根据实验序号3或8中的数据可判断:物体的高度为9厘米。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的高度h随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10)。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1)中物距u、像的高度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 步结论是:同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u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的高度越高。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6、7或8中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物体高度和像的高度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12)。 实验序号10中空缺的数据为:(W。4. (嘉定、宝山)在“探究导体电阻

7、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在常温下 按图15所示电路,将横截面积、长度不同的铝丝接入电路的MN两点间,利用电流表和电 压表测量后计算出阻值,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长度/ 冰)横截而积$ (亳米勺巾阻R(欧)实验序号长度/(X)横截而积$(瘩米殴10.10.:0.02840.:0. 20. 01420.20.-0.0140.20. 20.02830.450. 30.04260.30. 20.042表-铝统表-铝统分析比较表一中的相关数据可得出的定性结论是:常温下,铝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 不同时,它们的电阻 (选填“相同”或“不同”)。分析比较 (选填“表一”或“表二”)的相

8、关数据可得出的定量结论是:常 温下,横截面积相同的铝丝,其电阻与长度成 比(选填“正”或“反”)。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1与 5)、(2与4)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铝丝长度与 横截面积的 相同,电阻相同。(b)分析比较(1与5)、(2与4)和(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他们继续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无法得到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 系。为了进一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需选用 相同的不同金属丝接入电 路继续实验。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厘米)160.

9、0020.001.00245.0022.501.50333.7527.002.40427.5033.003.60525.0037.504.50622.5045.006.005. (静安、青浦)小华同学利用焦距/为15厘米的 凸透镜、一个高度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 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实验中,所测得的 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像高h分别记录在表一中。 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的初步规律后, 又做了进一步研究。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物距、像距v的 变化情况及成像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9)。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数据中像距v与物距的比值及像高与

10、物高的比值,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10)。 小华同学在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提出了一个猜想:当物体处 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可能会成等大的实像”。(a)在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后,你是否同意小华的猜想,并简述理由(11)。(b)为了验证该猜想,小华准备再添加些器材继续进行实验。在下列所提供的器材中, 你认为最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是 (12)。(选填序号)A.若干个高度不同的发光体B.若干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C.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光屏D.若干个长度不同的光具座6. (闵行)在客流量较大的区域,部分面食店为了减少顾客的就餐等待时间,会把面食 的温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某

11、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热水与冷水混合后的温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将 不同质量、不同温度的水在绝热容器中进行混合,并测出混合后的温度。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表。实验序号热水的质量m1 (克)热水的温度t1 (C)冷水的质量 m2 (克)冷水的温度t2 (C)混合后的温度t (C)1106010103523060101047.533080302452440601010505404520030640602004074075200508409040205594060402040(1)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4的数据可知:当热水的温度小冷水的温度r2与冷水的质量m 2保持不变时,混合后的温度邛随热水的质量m1的增大而 (

12、11)。(2)分析实验序号1 (或3或8或9)的数据可以得出:当热水的质量m1等于冷水的质量m2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小 冷水的温度t2满足关系式 (12)。(3)某同学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当热水的质量me冷水的质量m 2、冷水温度t2保持不变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成正比。请您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7. (普陀)为研究沿光滑斜面向上拉重物所需的拉力F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 组同学利用图15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多次改变斜面长度L和高度*,每一次用弹簧表一表二表三次hLF次fiL次hLF数(米(米)件)数米保)(牛)数米)*)(牛)0.050.

13、500.140.100一5。0.270.100.250.42O.lt)1.000.10.201.000.2g0.200.5030.202.000.16O.SO1.500.2gO.SO0.750.4测力计拉动重为1牛的物体从斜面底端缓慢拉伸至顶端,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 中。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的初步结论是:沿光滑斜面提升同一重物时,当斜面长度L相同,拉力F与高度*成(10)。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4与7(或3、5与8,或6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的 初步结论是:沿光滑斜面提升同一重物时,(11)。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

14、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亶冬。(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工3)。8. (松江)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用相同 的酒精灯对一定质量的水进行加热,并测出水升高的温度和相应的加热时间,实验结果如表 一所示。然后他们改变水的质量继续进行探究,水升高的温度和相应的加热时间结果如表二、 表三所示。(设水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实验序号升高温度(C)加热时间(分钟)1512102315表一 100克水表二200克水表三 500克水实验序号升高温度(C)加热时间(分钟)】的实验序号升高温度(C)加热时间

15、(分钟)42.51755810102、3或4、55 6 或Z7、8、9 中9 相关实15:验数据,匚15b得出的初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水,(12)成正比。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中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不等的水, 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2、5或3、6中的相关实验数据,可得:当水 的(14)时,吸收的热量相等。 为了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小张认为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请在表四中填入拟进行实 验的数据,以完善他们的探究实验。表四 (15)实验序号升高温度(C)加热时间(分钟)4(16)/5(17)/6(18

16、)/9. (徐汇)某小组同学研究用水平拉力F匀速拉动物体时力的大小和 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将不同的物块分别放置在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并用 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块,如图15所示。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 表一、表二、表三中。图15!?jO实验序号质量(克)拉力(牛)13001.524002.035002.5实验序号质量(克)拉力(牛)43002.154002.865003.5实验序号质量(克)拉力(牛)73000.984001.295001.5表一木块在木板上运动表二木块在橡胶板上运动表三钢块在木板上运动 根据该小组的实验设计,可以判断他们是在研究用水平拉力F匀速拉动物体时力大小与9的关系。

17、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 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10)。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1)实验序号质量(克)拉力(牛)103000.9114001.2125001.5(见表四)和表三进行比较。表四铸铁放在纸板 另一小组同学也进行了实验,拿出其中的一组实验数据 小徐认为:用水平拉力F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的质量相同, 拉力大小也相同,与其他因素无关。小佳认为:用水平拉力F 匀速拉动物体时,物体的质量相同,拉力大小不一定相同。你 认为(12)(选填“小徐”或“小佳”

18、)的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 ( 13)。10. (杨浦)31.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圆柱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台秤示数的变化情况。如图19所示他们将体积为10分米3的圆柱体A浸入液体中,逐步 改变其浸入液体的体积,读出相应的台秤示数F,将V浸和F记录在表 一中。然后,他们变换液体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 研究F和V浸的关系,他们计算了相邻两次实验中V浸及F的变化量/ 浸和AF,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两列中(已知P1p2)图19表一(液体密度Q)表二(液体密度Q ,)实验序号V浸(分米3)F(牛)V浸(分米3)F(牛)实验序号V浸(分米3)F(牛)V浸(分米3)F(牛)1022

19、10.8702211.28123.22122.83223.621.69224.422.410426.84425.2552632.41152833.612831.66828.4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或712中F与孔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浸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9)。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和712中F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圆柱体浸入不同种液体的过程中,LW。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或712中腴与/浸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11)。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AF和/浸的数据及

20、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W;(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AF和*=的数据的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浸LW;11. (闸北)某同学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合力的大小与二个分力大小、合力的 方向与二个分力方向之间的关系。于是,他利用橡皮筋、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实验研究。橡皮 筋的原长为AB,在F=4牛的拉力作用下橡皮筋从AB伸长到AC,如图14(a)所示;换用二 个弹簧测力计,同时作用在橡皮筋的B点,保持二个弹簧测力计用力的方向不变(与拉力F 的方向相同),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和F2,这时,也能使橡皮筋伸长同样的长度(BD=BC), 如图14(d)所示;保持二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不

21、变,三次改变拉力的大小使橡皮筋伸长 同样的长度,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一中。接着,使F1和F2沿相反方向同时拉橡皮筋的B 点,三次改变拉力的大小使橡皮筋伸长同样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与前面实验相同),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二中。(a)(b)实验序号拉力f (牛)拉力F2 (牛)拉力F (牛)(F1+F2)(牛)131442224431344图14表表二:实验序号拉力F1 (牛)拉力F2 (牛)拉力F (牛)(F1-F2)(牛)151442624437344 实验前,将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11) 根据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比较F和F1、F2的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归纳得出:同一直 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

22、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合力方向为。 根据表二中的实验数据,比较F和F1、F2的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归纳得出:(14)。 实验过程中应用的科学方法为(15)。12. (长宁、金山)25.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做了0温度计 如下实验:他们在如图16所示的两只完全相同的白色小瓶内分别装入50枭=-克的水和50克的煤油,实验时,将两只小瓶都放在太阳下暴晒,并利用 A 温度计测量液体升高的温度,用计时器测量加热的时间,并将实验数据f 图 16 整理、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设两只小瓶晒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IJ表一:50克水表二:50克煤油表三:50克水实验序号升高的温度(C)加热时间(分)实验

23、序号升高的温度(C)加热时间(分)实验序号升高的温度(C)加热时间(分)115625113522107410126103315861513915442098201412205525101025151525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或6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9)。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吸收的热量不同。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液 体,)11)(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

24、得出的结论是:(12 )。 另一小组的同学将图16的小瓶表面涂成黑色,在瓶内装入50克的水进行实验,得到 如表三所示的数据。通过分析表一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13)。答案与评分标准:1. (崇明)(5分)(14)控制变量法;(15)电流;(16)当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17)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18)P=I2R 或 P=U2/R2. (奉贤)(13)(a)或(b)或(c)(14)当浸入水中高度相同的圆柱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15)圆柱体的密度越小(16)结论一:当高度相同的圆柱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的比值相同时,圆柱体露出液 面的

25、高度相同(17)结论二:当高度相同的圆柱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的比值越大时,圆柱体露出液 面的高度越小(18)13. (黄埔)(9)6(10)同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当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时,物距越大,像的高度越 高。(11)2与6或3与7或5与9(12)同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小于等于像距v时,物体高度小于等于像 的高度(13)24. (嘉定、宝山)(13)不同 (14)表二 (15)正 (16)比值(17)常温下,铝丝长度与横截面积的比值不同时,电阻不同。(18)长度与横截面积的比值5. (静安、青浦)(9)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u减小,像距v变大,像变大(10)像距v与物距u的比值

26、等于像高与物高的比值(11)同意,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大于2倍焦距成缩小的像,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 成放大的像,那么就有可能在2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像。6. (闵行)(11)升高;(12)t=(t1+ t2)/2;(13)不正确。分析实验序号5、6、7的数据可知当热水的质量m冷水的质量m 2 保持不变且冷水的温度t2=0C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 1成正比。(或分析实验序 号8、9的数据可知当热水的质量m1、冷水的质量m2、冷水温度t2保持不变时,混合后的温 度t与热水的温度t1不成正比。)(答案合理即可)7. (普陀) 1、4与7 (或2与5)正比 高度h相同时,拉力F与斜面长度L成反

27、比。 (a)沿光滑斜面提升同一重物时,斜面长度L与高度h比值一定,拉力F 一定。(b)沿光滑斜面提升同一重物时,斜面长度L与高度h比值越大,拉力F越大。8. (松江)(12)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13)1、5、7 (或 2、8,或 3、9);(14 )质量与升高温度的乘积相等;(15)100克酒精;(答案合理均可)(16)、(17)、(18) 5、10、15。(答案合理均可)1 分(其余每空1分)9. (徐汇)(9)物体质量、物体材料、水平面材料(10)物体材料相同时,拉力与物体(物块)的质量成正比(11)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同一物体(物块),接触面的材料不同,拉力的大小不同。(12)小徐;

28、(13)物体和水平面材料都在变,不能得出拉力与质量无关的结论。10. (杨浦) /浸越大,F越大 匕浸相相同,液体密度越大,F越大。 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过程松F 与AV浸成正比。 在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过程松F 与AV浸的比值相同;在圆柱体浸入不同种液体过程机F 与AV浸的比值不同,且液体密度越大,比值越大。11. (闸北)(11)调零(12)二力之和(13)与二力方向相同(14)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之差,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本格2分)(15) 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本格2分)12. (长宁、金山) 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2与6或4与7; (a)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的比值是一个定值;(b)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吸 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的比值不同。 物体表面颜色较深暗的,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说明:每格1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