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填报方法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376917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2.9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填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填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填报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填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企业三率调查表填报方法(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煤炭企业煤炭企业“三率三率”调查表填报方法调查表填报方法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三率”调查与评价培训调查与评价培训2012.10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到底是多少?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到底是多少?什么是煤炭资源回采率?什么是煤炭资源回采率?长期以来,煤炭工业资源回采率考核指标有三种:长期以来,煤炭工业资源回采率考核指标有三种:(1 1)矿井回采率矿井回采率:是指一个煤矿从开始生产到闭坑全过程采出的煤炭资源总量:是指一个煤矿从开始生产到闭坑全过程采出的煤炭资源总量与矿井煤炭资源储量之比。这个数据关系到一个煤矿从开采到结束全过程,要与矿井煤炭资源储量之比。这个数据关系到一个煤矿从开采到结束

2、全过程,要在矿井报废后才能准确计算出来,某一阶段(年)难以计算。在矿井报废后才能准确计算出来,某一阶段(年)难以计算。(2 2)采区回采率采区回采率:是指考核期内一个采区的采出煤量与采区动用储量之比,采:是指考核期内一个采区的采出煤量与采区动用储量之比,采 区采出煤量包括采区内所有工作面采出煤量与掘进煤量之和,采区动用储量是区采出煤量包括采区内所有工作面采出煤量与掘进煤量之和,采区动用储量是指采出煤量与损失煤量之和。指采出煤量与损失煤量之和。原煤炭部(原煤炭部(9898)5 5号令采用该数据考核煤炭资源回号令采用该数据考核煤炭资源回采率,并规定:厚煤层采率,并规定:厚煤层75%75%,中厚煤层

3、,中厚煤层80%80%;簿煤层;簿煤层85%85%。(3 3)工作面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率:是指采煤工作面采出煤量与动用储量之比。这个数据局是指采煤工作面采出煤量与动用储量之比。这个数据局限性较大,难以反映出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回采率情况。限性较大,难以反映出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回采率情况。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到底是多少?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到底是多少?几篇报道:几篇报道:20052005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会对全国煤矿资源回采率做了一次普查。年,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会对全国煤矿资源回采率做了一次普查。结果是:结果是:20042004年,全国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年,全国煤矿平均采区回采率为6464,

4、平均矿井回采率为平均矿井回采率为4646(其中:大型煤矿矿井回采率(其中:大型煤矿矿井回采率4848,中型煤矿,中型煤矿4343,小型煤矿,小型煤矿4141)。)。2007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称:称:中国煤炭平均回采率为中国煤炭平均回采率为3030,不足世界先进,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水平的一半。美、澳、加等先进国家,资源回采率能达到美、澳、加等先进国家,资源回采率能达到8080左右。左右。据据20072007年美国能源信息署、美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年美国能源信息署、美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美国井工煤矿平美国井工煤矿平均开采回采率(与我国统计的采区回采率类似)为

5、均开采回采率(与我国统计的采区回采率类似)为6666;按图纸测算,全美按图纸测算,全美国平均矿井回采率为国平均矿井回采率为4040-48-48之间。之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2009(20092010)2010)称:称:中国煤炭资源中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低,浪费严重回采率低,浪费严重。得出结论:得出结论: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低于规定要求,高于报道数据。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低于规定要求,高于报道数据。近几年煤炭资源整合后情况如何?需要重新调查,得出明确结论。近几年煤炭资源整合后情况如何?需要重新调查,得出明确结论。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到底是多少?我国煤

6、炭资源回采率到底是多少?内容:包括内容:包括6 6大部分大部分1、煤矿企业基本情况、煤矿企业基本情况;2、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资源储量、产量单位均为万吨)资源储量、产量单位均为万吨)3、选煤情况(产量均为万吨,灰分、硫分、产率、入选率均为、选煤情况(产量均为万吨,灰分、硫分、产率、入选率均为%,发热量为发热量为MJ/kg);4、煤矿经济指标、煤矿经济指标;5、共伴生矿产、尾矿资源利用情况、共伴生矿产、尾矿资源利用情况;6、新技术新工艺情况、新技术新工艺情况。煤炭企业煤炭企业“三率三率”调查表调查表一一、煤矿企业基本情况、煤矿企业基本情况 二、二、煤矿煤炭资

7、源储量及开采情况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三、选煤情况三、选煤情况四、煤矿经济指标四、煤矿经济指标五、共伴生矿产、尾矿资源利用情况五、共伴生矿产、尾矿资源利用情况六、新技术新工艺情况六、新技术新工艺情况讲解提纲讲解提纲一、煤矿企业基本情况一、煤矿企业基本情况 指指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露天、地所载明的露天、地下开采、露天地下开采、露天地下联合开采下联合开采 指指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所载所载明的采矿权人明的采矿权人指指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矿山名称所载明矿山名称指指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所载明的所载明的2323位或位或1313位编号位编号按按关于调整部分矿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8、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标准的通知(国土(国土资发资发20042004208208号)号)规定填写规定填写 矿山所在地的矿山所在地的县级行政区域县级行政区域代码代码 按按经济类型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分类与代码(GB/T12402-GB/T12402-20002000)填写)填写 指煤矿指煤矿开始筹开始筹建时间建时间 指煤矿建成指煤矿建成投产时间投产时间 指煤矿指煤矿20112011年末起至计年末起至计划开采完毕划开采完毕时间时间 释释1-1、采矿许可证实例、采矿许可证实例从菜单中选择从菜单中选择大、中、小型,大、中、小型,并非具体数据并非具体数据释释1-2、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级别、矿山生产建设

9、规模级别释释1-3、行政区代码、行政区代码并非邮并非邮政编码政编码注意:注意:从菜单从菜单中选择县级行中选择县级行政代码,跨越政代码,跨越多个行政区划多个行政区划的均应填写。的均应填写。释释1-4、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GB/T12402-2000注意:注意:从下拉菜从下拉菜单中选取单中选取经济类型经济类型名称而非名称而非代码。代码。二、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二、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表表1-2-1 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依据依据设计设计或或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方案方案确定的采煤方法填写确定的采煤方法填写 填写实际采用的主要采煤填写实际采用的主

10、要采煤方法,有几种填几种。方法,有几种填几种。以批准的设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用方案为准。填填2011年的煤炭年的煤炭产量产量(原煤产量原煤产量)指采矿许可证范围内,通过地指采矿许可证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查明的资源储量,(历质手段查明的资源储量,(历年因补充勘探、生产勘探、采年因补充勘探、生产勘探、采勘对比和重算等增减的储量)勘对比和重算等增减的储量)填填2011年底保年底保有资源储量有资源储量 是指经批准的设计全矿各种永是指经批准的设计全矿各种永久性煤柱损失的所有资源储量久性煤柱损失的所有资源储量(一般属合理损失)(一般属合理损失)是设计永久煤柱中的一部分,是设计永久煤柱

11、中的一部分,水体、铁路和建筑物下压覆不水体、铁路和建筑物下压覆不可开采的资源储量。可开采的资源储量。截止截止2011年底年底全矿井实际采全矿井实际采出量之和出量之和 填写截止填写截止20112011年底全矿井已动年底全矿井已动用部分资源储量之和,包括累用部分资源储量之和,包括累计采出量和累计损失量两部分。计采出量和累计损失量两部分。截止截止2011年年底全矿井实际底全矿井实际损失量之和损失量之和 是指截止是指截止20112011年底由于不正确年底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或浪费、破开采引起的损失(或浪费、破坏)量之和坏)量之和 。填设计或开发填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利用方案设计的矿井回采率的矿

12、井回采率 填写实际全矿填写实际全矿井平均回采率井平均回采率 经批准的地质报告或储量核实经批准的地质报告或储量核实报告所确定的资源储量的煤层报告所确定的资源储量的煤层层数之和。层数之和。填写依据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填写依据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确定的开采利用的煤层层设计确定的开采利用的煤层层数之和。数之和。填写实际已经填写实际已经开采的煤层层开采的煤层层数数 之和之和截止截止2011年底年底的产量之和的产量之和 按照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DZ/T 0215-2002)的要求填)的要求填写,分为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写,分为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构

13、造和极复杂构造。复杂构造和极复杂构造。按照按照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总则(GB/T 13908-2002GB/T 13908-2002)和)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DZ/T 0215-2002)确定的固)确定的固体矿产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类型体矿产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类型划分及工作要求填写。划分及工作要求填写。释释2-1、设计或实际采煤方法、设计或实际采煤方法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设计采煤方法:设计采煤方法:依据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采煤方法填写;依据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采煤方法填写;实际采煤方法:实际采煤方法:填写实际采用的

14、主要采煤方法,有几种填几种。填写实际采用的主要采煤方法,有几种填几种。填写依据:填写依据:“三率三率”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调查与评价实施方案-附录附录3 3 附录附录3 采矿方法及代码采矿方法及代码注意:注意:填写具填写具体采煤体采煤方法而方法而非代码。非代码。统一称统一称采煤方法采煤方法为宜为宜释释2-1、设计或核定生产能力、设计或核定生产能力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设计生产能力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设计生产能力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核定生产能力以各省煤炭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最近期核定的核定生产能力以各省煤炭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最近期核定的批复为准(每五年核定一次

15、);批复为准(每五年核定一次);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设计生产能力与核定生产能力不一致的,不能填写核定生产能力,应设计生产能力与核定生产能力不一致的,不能填写核定生产能力,应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填写。(建议将核定生产能力单列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填写。(建议将核定生产能力单列或去掉)或去掉)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只填写设计的只填写设计的“三下三下”永久煤柱压煤量;永久煤柱压煤量;目的是用于掌握全国目的是用于掌握全国“三下三下”压煤情况。压煤情况。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有些矿山填写该栏时,易将有些矿山填写该栏时,易将“三下三下”呆滞煤量呆滞煤量也列入也列入“三下三下”

16、永永久煤柱损失。久煤柱损失。呆滞煤量:呆滞煤量: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及生产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及生产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原因会造成不可采或暂不可采的煤量,它多为永久煤柱中的可采部分、因会造成不可采或暂不可采的煤量,它多为永久煤柱中的可采部分、采区中的一些临时煤柱、边角煤、以及回采困难的底煤等。采区中的一些临时煤柱、边角煤、以及回采困难的底煤等。释释2-2、“三下三下”压煤量压煤量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填写原煤炭部填写原煤炭部19831983年要求建立储量管理和损失量表、年要求建立储量管理和损失量表、图纸、台帐(以下简称图纸、台帐(以下简称“建表建表”)以来,截至)以来,截至2

17、0112011年底年底的全矿井已动用储量之和。的全矿井已动用储量之和。累计矿井动用储量累计矿井动用储量=累计采出量累计采出量+累计损失量。累计损失量。释释2-3、累计矿井动用储量、累计矿井动用储量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填填“建表建表”以来,截至以来,截至20112011年底全矿井实际采出量年底全矿井实际采出量之和(含巷道掘进、维修煤量)。之和(含巷道掘进、维修煤量)。释释2-4、累计矿井采出量、累计矿井采出量释释2-5、累计矿井损失量、累计矿井损失量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填写填写“建表建表”以来,截至以来,截至20112011年底,全矿井实际损失量之和,包年底,全矿井实际损失量之和,包括:括:合

18、理损失合理损失和和不合理损失不合理损失。累计矿井采出量累计矿井采出量/累计矿井动用储量累计矿井动用储量 或或 累计矿井损失量累计矿井损失量/累计矿累计矿井动用储量井动用储量得出得出累计矿井回采率累计矿井回采率或或累计矿井损失率累计矿井损失率,目的是了解,目的是了解“建表建表”以来矿山企业资源消耗总体情况和开发利用水平。以来矿山企业资源消耗总体情况和开发利用水平。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是指截止是指截止20112011年底全矿井累计损失量中的一部分,是年底全矿井累计损失量中的一部分,是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或浪费、破坏)量之和。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或浪费、破坏)量之和。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

19、问题 不能如实填报不能如实填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不愿承担责任,。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不愿承担责任,易出现有的不填,有的少填,有的填易出现有的不填,有的少填,有的填0 0等现象。等现象。释释2-6、累计不合理损失量、累计不合理损失量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填写矿井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矿井回采率;填写矿井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矿井回采率;填写依据:填写依据:依据原煤炭工业部(依据原煤炭工业部(8282)煤生字第)煤生字第031031号文号文关于合理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若干规定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以下简称031031号号文)第文)第2.42.4条:设计和生产技

20、术部门在新矿井、新水平、条:设计和生产技术部门在新矿井、新水平、新采区、工作面设计文件中,要具体提出矿井、采区、工新采区、工作面设计文件中,要具体提出矿井、采区、工作面设计回采率指标。作面设计回采率指标。释释2-7、设计矿井回采率、设计矿井回采率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填写实际全矿井平均回采率;填写实际全矿井平均回采率;目的是了解总体开发利用水平。目的是了解总体开发利用水平。释释2-8、实际矿井回采率、实际矿井回采率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按照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DZ/T 0215-2002)的要求填写,)的要求填写,分为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

21、杂构造和极复杂构造分为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构造和极复杂构造。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 易按早期易按早期地质勘查报告地质勘查报告中评价的构造复杂程度填写中评价的构造复杂程度填写。新建矿井应按最后一次新建矿井应按最后一次地质勘查报告地质勘查报告中确定的构造复杂程度中确定的构造复杂程度填写;填写;生产矿井应按最近一次修编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矿井应按最近一次修编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矿井地质矿井地质报告报告中确定的构造复杂程度填写。中确定的构造复杂程度填写。释释2-9、构造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D.1.1 D.1.1 简单构造:简单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

22、少受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的影响。主要包括:岩浆的影响。主要包括:a)产状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伏;b)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c)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D.1.2 D.1.2 中等构造:中等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岩浆岩的一定影响。主要包括:受岩浆岩的一定影响。主要包括:a)产状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b)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及倒转;c)急倾斜或倒转的单斜、向斜和

23、背斜;或为形态简单的褶皱,伴有稀少断层。D.1.3 D.1.3 复杂构造:复杂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主要包括:的严重影响。主要包括:a)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b)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c)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D.1.4 D.1.4 极复杂构造:极复杂构造: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主要包括:坏。主要包括:a)紧密褶皱、断层密集;b)形态复杂特殊的

24、褶皱,断层发育;c)断层发育,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附录附录D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按照按照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GB/T 13908-2002)和)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DZ/T 0215-2002)确定的)确定的固体矿产开采固体矿产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类型技术条件勘查类型(应为煤炭地质勘查类型)(应为煤炭地质勘查类型)划分划分及工作要求填写。及工作要求填写。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 易按早期易按早期地质勘查报告地质勘查

25、报告中评价的地质勘探类型填写中评价的地质勘探类型填写。新建矿井应按最后一次新建矿井应按最后一次地质勘查报告地质勘查报告中确定的地质勘探类型中确定的地质勘探类型填写;填写;生产矿井应按最近一次修编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矿井应按最近一次修编且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矿井地质矿井地质报告报告中确定的勘探类型填写。中确定的勘探类型填写。释释2-10、勘探类型(勘查类型)、勘探类型(勘查类型)根据对煤矿床的地质研究和以往勘查经验的总结,按照影响煤矿床勘查难易根据对煤矿床的地质研究和以往勘查经验的总结,按照影响煤矿床勘查难易的主要地质因素,对矿床进行分类,这种分类称为的主要地质因素,对矿床进行分类,这种分

26、类称为煤矿床勘查类型。煤矿床勘查类型。影响煤矿床勘查难易程度的诸因素中,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的稳定程影响煤矿床勘查难易程度的诸因素中,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的稳定程度为两个主要因素,因而作为度为两个主要因素,因而作为煤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煤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根据根据构造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类别类别);根);根据据煤(矿)层稳定程度煤(矿)层稳定程度分为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四种类型(四种类型(型型别别),二者结合确定勘查类型(),二者结合确定勘查类型

27、(几类几型几类几型),当二者不一致时取复杂程度或),当二者不一致时取复杂程度或不稳定程度较高的作为勘查工程布置的基本线距(用于确定资源储量划分时不稳定程度较高的作为勘查工程布置的基本线距(用于确定资源储量划分时的地质查明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的地质查明程度: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煤矿床勘查类型划分内容煤矿床勘查类型划分内容表表1-2-2 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续)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情况(续)指该矿区所指该矿区所采煤层的具采煤层的具体编号体编号 按按中国煤炭分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类国家

28、标准(GB/T 5751-2009)填写)填写 是指煤层是指煤层的平均厚的平均厚度,单位度,单位为米为米 是指煤层是指煤层的平均倾的平均倾角,单位角,单位为度为度按照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规范(DZ/T 0215-2002DZ/T 0215-2002)的要求填写,分为稳定煤的要求填写,分为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煤层、极不稳定煤层。指把杂质从煤中分离出来指把杂质从煤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工业用煤的难易程以达到工业用煤的难易程度,分为极易选煤、易选度,分为极易选煤、易选煤、中等可选煤、难选煤、煤、中等可选煤、难选煤、极难选煤极难选煤。截止

29、截止2011年底设计年底设计可开采利可开采利用的保有用的保有资源储量资源储量 是指各是指各煤层所煤层所对应的对应的具体采具体采煤方法煤方法 以批准以批准的设计的设计或开发或开发利用方利用方案为准案为准 以批准以批准的设计的设计或开发或开发利用方利用方案为准案为准 根据实际数据先测算工作根据实际数据先测算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回采率面损失率,工作面回采率1 1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损失率。即实测的采区各煤层损失即实测的采区各煤层损失量之和,当影响上下其他量之和,当影响上下其他煤层时,应当加上其损失煤层时,应当加上其损失(浪费、破坏)的资源储(浪费、破坏)的资源储量。量。即采区损失量的一部分,即采区损

30、失量的一部分,是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是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量之和,当影响上下损失量之和,当影响上下其他煤层时,应当加上其其他煤层时,应当加上其损失(浪费、破坏)的资损失(浪费、破坏)的资源储量。源储量。即实测的采区各煤层采出量即实测的采区各煤层采出量与掘进煤量之和与掘进煤量之和 根据实际根据实际数据先测数据先测算采区损算采区损失率,采失率,采区回采率区回采率1采采区损失率。区损失率。指全矿指全矿井已开井已开采的采采的采出量加出量加上掘进上掘进煤量、煤量、巷道维巷道维修煤量。修煤量。指各采区损失总和加上永指各采区损失总和加上永久性煤柱摊销资源储量、久性煤柱摊销资源储量、报损储量和地质及水文地

31、报损储量和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质损失。根据实际根据实际数据先测数据先测算工作损算工作损失率,矿失率,矿井回采率井回采率1矿矿井损失率井损失率。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指该矿区所采煤层的具体编号。指该矿区所采煤层的具体编号。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 容易出现早期煤层编号容易出现早期煤层编号。由于历史原因和煤炭地质勘查阶段的不同,。由于历史原因和煤炭地质勘查阶段的不同,同一煤田或矿区出现不同的煤层命名方式或编号,应按照最近一次矿井地质同一煤田或矿区出现不同的煤层命名方式或编号,应按照最近一次矿井地质报告或储量核实报告批文中确定的煤层编号填写。报告或储量核实报告批文中确定的煤层编号填写。对于由上级主管部

32、分审批的并规定的煤层名称及编号,应该按照批准对于由上级主管部分审批的并规定的煤层名称及编号,应该按照批准的煤层编号填写。的煤层编号填写。如:河南省平顶山矿区,早期出现如:河南省平顶山矿区,早期出现A A、B B、C C、D D、E E、F F、G G等编号,现在等编号,现在普遍采用甲、乙、丙、丁、戊、己、庚等编号。目前开采的戊普遍采用甲、乙、丙、丁、戊、己、庚等编号。目前开采的戊8 8、戊、戊9-109-10、己、己16-1716-17、庚、庚2020均如此,河南省均如此,河南省20082008年已经下文,统一了河南省所有煤层编号。年已经下文,统一了河南省所有煤层编号。释释2-11、煤层号、煤

33、层号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按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T 5751-2009GB/T 5751-2009)填写。)填写。填写依据填写依据 释释2-12、煤的牌号、煤的牌号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按照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DZ/T 0215-20020215-2002)的要求填写,分为稳定煤层、较稳)的要求填写,分为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填写依据填写依据 依据最新审批的勘探报告或生产矿井地质报依据最新审批的勘探报告或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中确定的煤层稳定性类型填写。告中确定的煤层稳定性类

34、型填写。注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注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释释2-13、煤层稳定性、煤层稳定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附录附录D(定性评价)(定性评价)D.2.1 D.2.1 稳定煤层: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类单一,煤质变化很小。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煤类单一,煤质变化很小。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D.2.2 D.2.2 较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

35、简单至 复杂;有两个煤类,煤质变化中等。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复杂;有两个煤类,煤质变化中等。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及煤质变化不大。可采范围内厚度及煤质变化不大。D.2.3 D.2.3 不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煤类,煤质变化大。包括: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煤类,煤质变化大。包括:a a)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b b)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煤

36、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c c)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D.2.4 D.2.4 极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分布零星,或为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分布零星,或为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的复煤层;煤质变化很大,且无明显规律。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的复煤层;煤质变化很大,且无明显规律。矿井地质规程矿井地质规程(84)煤生字第)煤生字第607号号评价煤层稳定性的

37、主、辅指标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指把杂质从煤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工业用煤的难易程度,分为极易指把杂质从煤中分离出来以达到工业用煤的难易程度,分为极易选煤、易选煤、中等可选煤、难选煤、极难选煤,填报时根据实际情况选煤、易选煤、中等可选煤、难选煤、极难选煤,填报时根据实际情况从下拉菜单中选择。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填写方法填写方法 下拉菜单选取。下拉菜单选取。释释2-14、可选性级别、可选性级别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应分不同厚度煤层填写。应分不同厚度煤层填写。填写依据填写依据 有设计工作面回采率的,按设计填写。没有的,

38、按原煤炭部(有设计工作面回采率的,按设计填写。没有的,按原煤炭部(8282)煤)煤生字第生字第031031号(以下简称号(以下简称031031号)号)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若干规定若干规定或或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GB 50215-2005)5.2.65.2.6条或条或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 50399-2006GB 50399-2006)5.1.75.1.7条规定填写。条规定填写。薄煤层不应小于 97%;中厚煤层不应小于 95%;厚煤层不应小于 93%。释释2-15、设计工

39、作面回采率、设计工作面回采率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应分不同厚度煤层填写。以批准的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为准,应分不同厚度煤层填写。填写依据填写依据 有设计采区回采率的,按设计填写。没有的,按原煤炭部有设计采区回采率的,按设计填写。没有的,按原煤炭部(1998)(1998)第第5 5号令号令生产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以下简称5 5号令)或号令)或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范(GB50215-2005GB50215-2005)或)或规定填写。规定填写。原煤炭部原煤炭部5 5号令第号令第9 9条:条:(1

40、1)设计能力)设计能力9 9万吨万吨/年以上的矿井年以上的矿井薄煤层不低于薄煤层不低于85%85%;中厚煤层不低于中厚煤层不低于80%80%;厚煤层不低于;厚煤层不低于75%75%;水力采煤不低于;水力采煤不低于70%70%。(2 2)设计能力)设计能力9 9万万吨吨/年以下年以下3 3万吨万吨/年以上的矿井,不低于年以上的矿井,不低于65%65%;(;(3 3)设计能力小于)设计能力小于3 3万吨万吨/年的矿井,年的矿井,不低于不低于50%50%。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GB50215-2005)和)和煤炭工业小型矿井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设计规范

41、(GB 50399-2006GB 50399-2006)2.1.42.1.4条规定,矿井采区回采率应符合以下规定;条规定,矿井采区回采率应符合以下规定;厚煤层不应小于厚煤层不应小于7575;中厚煤层不应小于;中厚煤层不应小于8080;薄煤层不应小于;薄煤层不应小于8585。释释2-16、设计采区回采率、设计采区回采率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根据实际数据先测算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回采率根据实际数据先测算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回采率1 1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损失率。填写依据填写依据 根据原煤炭部(根据原煤炭部(8383)煤生字第)煤生字第12751275号号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以下

42、简称(以下简称12751275号)或号)或031031号填写。号填写。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损失量工作面损失量/(工作面采出量(工作面采出量+工作面损失量)工作面损失量)或或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动用储量(工作面动用储量-改正后的统计产量)改正后的统计产量)/工作面动用储量工作面动用储量 (说明:采用垛式、仓房式无法测算采出量和损失量时采用)(说明:采用垛式、仓房式无法测算采出量和损失量时采用)工作面采出量工作面采出量Q Q回回=s sh hd-Rd-R 式中:式中:S-S-工作面实际采出面积;工作面实际采出面积;h-h-平均实际采高;平均实际采高;d-d

43、-煤的容重;煤的容重;R-R-工作面内实际发生的落工作面内实际发生的落煤损失。煤损失。落煤损失量落煤损失量a=sa=s*h h*d d 式中:式中:s-s-落落(浮浮)煤面积;煤面积;h-h-落落(浮浮)煤厚度;煤厚度;d-d-落落(浮浮)煤容重,一般取煤容重,一般取0.90.9。释释2-17、(实际)工作面回采率、(实际)工作面回采率采出量采出量=统计产量灰分改正量水分改正量矸石改正量统计产量灰分改正量水分改正量矸石改正量式中式中 用统计产量代替实测产量改正计算公式用统计产量代替实测产量改正计算公式(031号文号文 第第14条条 或或1275号文附录二)号文附录二)煤样水分原煤实测全水分统计

44、产量水分改正量1001001煤样水分矸石灰分煤样灰分原煤实际灰分统计产量灰分改正量矸石改正量=统计产量原煤实际含矸率说明:说明:此公式仅限于无法实测或丈量的各种特殊采煤方此公式仅限于无法实测或丈量的各种特殊采煤方法(水采、垛式、仓房式等)的实际采出量。法(水采、垛式、仓房式等)的实际采出量。工作面损失量的构成:工作面损失量的构成:(1275或或031号文)号文)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即实测的采区各煤层损失量之和,当影响上下其他煤层时,应当加即实测的采区各煤层损失量之和,当影响上下其他煤层时,应当加上其损失(浪费、破坏)的资源储量上其损失(浪费、破坏)的资源储量。填写依据填写依据 根据原煤炭部根据

45、原煤炭部12751275号规定中第号规定中第3333条,或条,或031031号文中第二章号文中第二章2.32.3条条2 2款款的规定填写。包括合理损失(设计损失)和不合理损失。的规定填写。包括合理损失(设计损失)和不合理损失。释释2-18、采区损失量、采区损失量采区损失量计算公式:采区损失量计算公式:损失量均采用测算数据,其计算公式为:损失量均采用测算数据,其计算公式为:Q损损=s h d 式中:式中:Q-Q-损失量;损失量;s-s-实际损失面积;实际损失面积;h-h-平均损失厚度;平均损失厚度;d-d-煤的容重。煤的容重。采区损失量的构成:采区损失量的构成:(1275或或031号文)号文)填

46、写要求:填写要求:即采区损失量的一部分,是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量之和,当影响上下其他煤层时,应当即采区损失量的一部分,是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量之和,当影响上下其他煤层时,应当加上其损失(浪费、破坏)的资源储量。加上其损失(浪费、破坏)的资源储量。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 不按实际情况填报。容易出现不合理损失栏不填或填不按实际情况填报。容易出现不合理损失栏不填或填0 0,少填或错填。,少填或错填。不合理损失不合理损失指由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当影响上下其他煤层时,应当将其加入损失量;如有指由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当影响上下其他煤层时,应当将其加入损失量;如有呆滞煤量、挂账煤、老区残存储量

47、;所谓不经济可采储量、无法正规开采的储量和擅自核销报损呆滞煤量、挂账煤、老区残存储量;所谓不经济可采储量、无法正规开采的储量和擅自核销报损的储量等,应当将其加入损失量的储量等,应当将其加入损失量 。注意:注意:挂账煤挂账煤是一些矿山将采厚弃薄、采易丢难等不合理损失的煤量挂在账面上。企业仍然是一些矿山将采厚弃薄、采易丢难等不合理损失的煤量挂在账面上。企业仍然将其计入保有可采储量,并参与服务年限计算,因此造成保有储量和剩余服务年限不真实。规程将其计入保有可采储量,并参与服务年限计算,因此造成保有储量和剩余服务年限不真实。规程明确规定挂账煤为不合理损失,应该参与损失率计算。明确规定挂账煤为不合理损失

48、,应该参与损失率计算。释释2-19、采区不合理损失、采区不合理损失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即实测的采区各煤层采出量与掘进煤量之和(即实测的采区各煤层采出量与掘进煤量之和(Q Q区区=Q=Q面面+掘掘)。)。填写依据填写依据 依据依据031031号文第号文第6 6条第条第3 3款:计算回采率,款:计算回采率,采出煤量应按实测数据采出煤量应按实测数据。无法实测采出量,应严格按照无法实测采出量,应严格按照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第第2828条规定,条规定,将统计产量进行水分、灰分和矸石改正。将统计产量进行水分、灰分和矸石改正。储量、回采率必须以地测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储量、回采率必须以地

49、测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不能用统计的原煤产量代替实测的采出量。由于产量含矸石、水分、不能用统计的原煤产量代替实测的采出量。由于产量含矸石、水分、杂物等,所以产量会大于采出量。杂物等,所以产量会大于采出量。释释2-20、采区采出量、采区采出量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根据实际数据先测算采区损失率,根据实际数据先测算采区损失率,采区回采率采区回采率1 1采区损失率。采区损失率。原煤炭部(原煤炭部(9898)5 5号令第八条:号令第八条:煤炭资源回采率主要考核采区回采率。煤炭资源回采率主要考核采区回采率。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 采区损失率(采区损失率(%)=采区损失量采区损失量/(采区采出量(采区采出量+

50、采区损失量)采区损失量)或或采区损失率(采区损失率(%)=(采区动用储量(采区动用储量-采区改正后的统计产量)采区改正后的统计产量)/采区动用储量采区动用储量 (说明:采用垛式、仓房式无法测算采出量和损失量时采用)(说明:采用垛式、仓房式无法测算采出量和损失量时采用)依据依据12751275号文第号文第3939条:复采的损失率计算,凡已参加损失率计算的块段,又进行复采回收的,当期可不条:复采的损失率计算,凡已参加损失率计算的块段,又进行复采回收的,当期可不再计算,以免重复。但在计算采区或全矿井再计算,以免重复。但在计算采区或全矿井“从开始到报告期末累计从开始到报告期末累计或或”到结束到结束”的

51、损失率时,须从采的损失率时,须从采区或全矿井的损失量累计数中扣除后再进行计算,是加权平均值;区或全矿井的损失量累计数中扣除后再进行计算,是加权平均值;由于重复计算,导致回采率出现由于重复计算,导致回采率出现110%110%、120%120%情况。情况。实际填报中,易出现把工作面回采率填报成采区回采率,采区回采率和工作面回采率为同一个数据。实际填报中,易出现把工作面回采率填报成采区回采率,采区回采率和工作面回采率为同一个数据。释释2-21、采区回采率、采区回采率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指全矿井已开采的采出量加上掘进煤量、巷道维修煤量。指全矿井已开采的采出量加上掘进煤量、巷道维修煤量。释释2-22、全

52、矿井采出量、全矿井采出量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指各采区损失总和加上永久性煤柱摊销资源储量、报损储量和地质及指各采区损失总和加上永久性煤柱摊销资源储量、报损储量和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水文地质损失。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不按规定逐年摊销永久煤柱。不按规定逐年摊销永久煤柱。释释2-23、全矿井损失量、全矿井损失量 全矿井损失量的构成:全矿井损失量的构成:(1275或或031号文)号文)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根据实际数据先测算工作损失率,矿井回采率根据实际数据先测算工作损失率,矿井回采率1 1矿井损失率。矿井损失率。填写依据:填写依据:原煤炭部原煤炭部12751275号第号第3838条或条或031

53、031号第号第3.43.4条。条。释释2-24、矿井回采率、矿井回采率矿井损失率(矿井损失率(%)=全矿井损失量全矿井损失量/(全矿井采出量(全矿井采出量+全矿井损失量)全矿井损失量)或或矿井损失率(矿井损失率(%)=(全矿井动用储量(全矿井动用储量-全矿井改正后的统计产量)全矿井改正后的统计产量)/全矿井动用储量全矿井动用储量 (说明:采用垛式、仓房式等无法测算采出量和损失量时采用)(说明:采用垛式、仓房式等无法测算采出量和损失量时采用)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把采区回采率填报成矿井回采率,采区回采率和矿井把采区回采率填报成矿井回采率,采区回采率和矿井回采率为同一个数据。回采率为同一个数

54、据。三、选煤情况三、选煤情况选煤厂概况选煤厂概况矿山企矿山企业所建业所建立的选立的选煤厂个煤厂个数数设计确设计确定的洗定的洗煤厂年煤厂年度入选度入选原煤量原煤量选煤厂选煤厂年入选年入选原煤平原煤平均灰分均灰分(Ad)选煤厂选煤厂入选原入选原煤平均煤平均硫分硫分(St,d)选煤厂选煤厂入选原入选原煤平均煤平均发热量发热量(Qgr,d)指矿山指矿山在某一在某一年度内年度内所生产所生产的原煤的原煤产量产量指选煤指选煤厂实际厂实际生产中生产中年度入年度入选原煤选原煤量量指选煤厂指选煤厂入选原煤入选原煤量与原煤量与原煤产量的百产量的百分比分比指选煤厂选指选煤厂选得的炼焦精得的炼焦精煤量与入选煤量与入选原

55、煤量的百原煤量的百分比分比指选煤厂选指选煤厂选得的精煤量得的精煤量与入选原煤与入选原煤量的百分比量的百分比选煤厂选煤产品选煤厂选煤产品指对原煤进指对原煤进行洗选后获行洗选后获得的产品,得的产品,如精煤、煤如精煤、煤泥、煤矸石泥、煤矸石等。等。指某一指某一选煤产选煤产品所含品所含平均灰平均灰分。分。指某一指某一选煤产选煤产品所含品所含平均硫平均硫分。分。指某一指某一选煤产选煤产品中所品中所含的平含的平均发热均发热量。量。指指20112011年各选年各选煤产品煤产品的总产的总产量。量。释释3-1、单位基准、单位基准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填写煤的工业分析指标,如灰分、硫分、发热量等。填写煤的工业分析指

56、标,如灰分、硫分、发热量等。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不考虑基准随意填一个数据的情况。应注意煤的工业分析基准:同一指标,因为易出现不考虑基准随意填一个数据的情况。应注意煤的工业分析基准:同一指标,因为基准不同,数据不同。基准不同,数据不同。如发热量可分为:高位发热量如发热量可分为:高位发热量(Q Qgrgr)、低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QnetQnet )、弹筒发热量、弹筒发热量(Q Qb b)等,基等,基准有干燥基准有干燥基(d)、收到基、收到基(ar)、恒湿无灰基、恒湿无灰基(daf)等。硫分可分为:全硫等。硫分可分为:全硫(t)、有机硫有机硫(o)、无、无机硫机硫(ino)等。等。

57、弹筒发热量:弹筒发热量:将将1g1g煤样放至热量计的弹筒内,充入煤样放至热量计的弹筒内,充入253-304253-304万万PaPa压力的氧气,然后点火使压力的氧气,然后点火使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弹筒周围的水温升高,依据水温变化计算出煤的发热量。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弹筒周围的水温升高,依据水温变化计算出煤的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弹筒发热量减去硫酸、硝酸生成热校正后得到的发热量;弹筒发热量减去硫酸、硝酸生成热校正后得到的发热量;煤的低位发热量:煤的低位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吸收热后得到的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吸收热后得到的发热量。释释3-2、单位

58、换算、单位换算 1 Kcal=4186.8 J 关于发热量不同基准之间的换算公式可参考关于发热量不同基准之间的换算公式可参考煤的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3-2003)dafadadadaradaradadgrarnetHAMHMMMHQQ100)(10023100100)206(,四、煤矿经济指标四、煤矿经济指标指矿山企指矿山企业对外销业对外销售的矿产售的矿产品名称,品名称,如原煤、如原煤、精煤、煤精煤、煤泥等产品泥等产品的名称。的名称。指指20112011年初尚年初尚存在仓存在仓库中而库中而暂未售暂未售出的产出的产品数量。品数量。指指20112011年年实际销售实际销

59、售的由本企的由本企业生产业生产(包包括以往年括以往年度和本年度和本年度生产度生产)的的产品实物产品实物数量。数量。指指煤炭企业煤炭企业20112011年由于年由于生产需要或生产需要或其它情况所其它情况所产生的内部产生的内部消耗的本企消耗的本企业生产(包业生产(包括以往年度括以往年度和本年度生和本年度生产)的产品产)的产品实物数量。实物数量。指指20112011年底末年底末尚存在尚存在仓库中仓库中而暂未而暂未售出的售出的产品数产品数量。量。指指20112011年销售年销售该产品该产品的交易的交易平均价平均价格。格。指企业指企业20112011年年销售产销售产品所取品所取得的收得的收入。入。释释4

60、-1、填写时间、填写时间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填写煤炭企业截止填写煤炭企业截止20112011年底的数据。年底的数据。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时间因素。释释4-2、年销售量、年销售量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填写煤炭企业填写煤炭企业20112011年实际销售的、由本企业生产(包括以往年度和本年实际销售的、由本企业生产(包括以往年度和本年度生产)的产品实物数量。年度生产)的产品实物数量。详细释义:详细释义:销售量统计应以销售实现为原则。销售实现的标志有两个:销售量统计应以销售实现为原则。销售实现的标志有两个:(1 1)产产品所有权已转移;(品所有权已转移;(2 2)收到货款

61、或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即在产品已发)收到货款或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即在产品已发出,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得到了收取货款的凭证的情况下,可作为销售实出,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得到了收取货款的凭证的情况下,可作为销售实现,进入销售量统计。现,进入销售量统计。五、共伴生矿产、尾矿资源利用情况五、共伴生矿产、尾矿资源利用情况 是指与是指与煤系煤系地层中地层中与煤与煤共伴生的矿共伴生的矿产,如硫铁产,如硫铁矿、铝土矿、矿、铝土矿、铁矿、油页铁矿、油页岩、耐火粘岩、耐火粘土、高岭土土、高岭土等;煤层中等;煤层中含有煤层气、含有煤层气、锗、镓、铟、锗、镓、铟、钒等稀有分钒等稀有分散元素。散元素。固体矿固体矿产单位产单位

62、为为万吨万吨,液体、液体、气体矿气体矿产单位产单位为为万立万立方米方米 指采矿许可指采矿许可证范围内,证范围内,通过地质手通过地质手段查明的资段查明的资源储量(历源储量(历年因补充勘年因补充勘探、生产勘探、生产勘探、采勘对探、采勘对比和重算等比和重算等增减的储量)增减的储量)填写填写20112011年底年底保有保有资源资源储量储量 截止截止20112011年底年底实际实际采出采出量之量之和和 指指20112011年年已利用的已利用的数量,已数量,已利用是指利用是指矿山已将矿山已将共伴生矿共伴生矿产资源产资源自自用用或者或者对对外销售外销售。截止截止20112011年底年底实际实际已利已利用量用

63、量之和之和 指截止指截止20112011年年底累计底累计利用量利用量与累计与累计采出量采出量的百分的百分比。比。指矿山指矿山企业企业20112011年年利用共利用共伴生矿伴生矿产所取产所取得的经得的经济效益。济效益。煤炭资源采选煤炭资源采选过程中产生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弃物,如煤矸石、矿井煤矸石、矿井水、乏风等废水、乏风等废弃物的名称,弃物的名称,同上同上 填写矿山填写矿山20112011年排年排放废弃物放废弃物的数量的数量 截止截止20112011年底已排年底已排放废弃物放废弃物的总量的总量 指矿山企指矿山企业利用矿业利用矿山废弃物山废弃物的方式的方式 指矿山指矿山20112011年实

64、年实际利用的际利用的矿山废弃矿山废弃物的数量物的数量 截止截止20112011年年底实际底实际已利用已利用量之和量之和 指截止指截止20112011年底累计利年底累计利用量与累计用量与累计排放量的百排放量的百分比。分比。指指20112011年年利用废弃利用废弃物所取得物所取得的经济效的经济效益。益。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是指是指煤系(地层)煤系(地层)中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如硫铁矿、铝土矿、铁矿、油页岩、耐火粘土、中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如硫铁矿、铝土矿、铁矿、油页岩、耐火粘土、高岭土等;煤层中含有煤层气、锗、镓、铟、钒等稀有分散元素。高岭土等;煤层中含有煤层气、锗、镓、铟、钒等稀有分散元素。易出现的

65、问题:易出现的问题:仅对含煤地层而言,非含煤地层中的矿产除外。如石炭系含煤地层中的菱铁矿,二叠系仅对含煤地层而言,非含煤地层中的矿产除外。如石炭系含煤地层中的菱铁矿,二叠系含煤地层中的铝土矿等。含煤地层中的铝土矿等。含煤地层含煤地层(含煤岩系、含煤建造、煤系):是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沉积(含煤岩系、含煤建造、煤系):是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系。岩系。共生矿产:共生矿产:同一矿区同一矿区(或矿床或矿床)内,存在两种或多种分别都达到工业指标的要求,并具有内,存在两种或多种分别都达到工业指标的要求,并具有小型以上规模小型以上规模(含小型含小型)的矿产,即为共生矿产。的矿产

66、,即为共生矿产。伴生矿产:伴生矿产:主矿体主矿体(矿层、矿脉矿层、矿脉)中,伴生其他有用矿物、组分、元素,但未中,伴生其他有用矿物、组分、元素,但未“达标达标”或或未未“成型成型”,技术经济上不具有单独开采价值,须与主要矿产综合开采、回收利用的矿产。,技术经济上不具有单独开采价值,须与主要矿产综合开采、回收利用的矿产。释释5-1、共伴生矿产、共伴生矿产 填写要求:填写要求:指矿山企业利用矿山废弃物的方式指矿山企业利用矿山废弃物的方式 。易出现的问题:易出现的问题:共伴生矿产中的煤层气是直接从煤层中抽出的气体,那么井下抽放的瓦斯共伴生矿产中的煤层气是直接从煤层中抽出的气体,那么井下抽放的瓦斯应列入煤层气中;而乏风是指因通风而稀释后的瓦斯,所以应列入废弃物之中。应列入煤层气中;而乏风是指因通风而稀释后的瓦斯,所以应列入废弃物之中。煤矿瓦斯有的矿山对高瓦斯浓度直接利用(如发电、供热等),有的矿未煤矿瓦斯有的矿山对高瓦斯浓度直接利用(如发电、供热等),有的矿未加以利用而直接排空。也有的企业对低浓度瓦斯(加以利用而直接排空。也有的企业对低浓度瓦斯(4%4%以下)和乏风进行氧化制以下)和乏风进行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