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自考简答题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8374320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训诂学自考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训诂学自考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训诂学自考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训诂学自考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自考简答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简答题 1、训诂学的任务? 训诂学的 任务?答:(1)释古今之异言 用 当代的话去解释 古代词语。 (2)通方俗之殊语用通语 释方言。(3)道物之貌以告 人也 说明事物的形 貌让人了解。 2、 今天训诂学的任务? 答:第一,加强对训诂史和 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 训诂学自身建设与发展;第 二,总结训诂实践的经验, 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 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 撰等。4 、解释文句的具体内容? 答: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 疏通句义、阐明 语法这些内 容。5、训诂学的原则? 答;(1)历史的(2)唯 物的(3) 辩证的(4)现实的。 6、谓与谓之的区别? 答:谓:使用这个术语谓的 时候

2、,被解释词放在前面。 它往往用来表示以一般释特 殊或以具体释抽象。“谓”相 当于“指的是”或“说的是”。 谓之: “谓之” 和“曰”“为” 的作用、一样,可以任用其 一。相当于现代的叫或叫做 使用这些术语的时候,被解 释的词在后面。除一般释义 外,它还特别用来分辨同义 词和近义词。谓之和谓的前 后次序相反。7 、读为、读曰和读若、读 如的区别?答: 读为读曰:这个术语表 示用本字说明假借字。读若 读如:这个术语多用来拟声 注音。区别在于:前者是用 本字破解假借字;后者一般 是用于注音。8 、今古经学的产生与分 歧? 答: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 隶书书写的,当时称为 “今 文” 。到了汉武帝末年,

3、 鲁 恭王引荐王府而孔子住宅, 在夹壁中发现了一些用战国 时代字体写的经书,和原来 存世的今文经学有些不同, 于是就有人去研究它,这就 称为古文经学。随后就形成 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的 对峙。今文经学派重在微言 大义,古文 经学派重在章句 训诂;今文经派认定孔丘之 后才有经,古文经派主张六 经在孔丘前便存在。今古文 经学的差别开始时主要是经 学书写字体的不同。今文用 的是汉代通用的隶书,古文 写的是战国文字;今文经书 在行文中多用本字,古文经 书则多用假借字。9 、常见的训诂方法有哪 些?答:(1)以形索义 形训。 (2)因声求义声训。(3) 据文正义。(4)析词审议。 (5)辨体明义。10

4、、为什么训释古书要以说 文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 参考古文字?答:说文是东汉许慎写 的一本字典,是通过对字形 的分析来反映字词的本意, 由于许慎掌握了较为全面的 材料和较为科学的方法,他 对自已的考察大部分比较可 靠,在我们训释古籍字词意 思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资 料, 所以训释古书要以说 文为依据。说文分 析字形是以小篆为主的,小 篆虽属 于古文字,但是在形 体上距离汉字的造字之初的 形态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 仅仅依靠说文还不能完 全正确地考求出字的本义, 因此考出字义需要参考古文 字。12、笔意与笔势的区别? 答:(1)在汉字的古文字时 期,字型的具象性很强,通 过考察古文字的字形,往往 就可

5、以发现它所代表的意 思,这就是笔意。(2)到了 今文字时期,汉字的形体大 大抽象化,笔画形态往往只 是运笔的走势,从中很难考 求出造字者的意图,所以字 形字义之间的联系就脱节 了。13、说明音和义的关系? 答:音义关系的偶然性。 是人为的非自然的,某一语 义要求用什么语音形式来负 载,一开始就具有偶然性。音义关系的约定性。音义 之间不存在必然联 系,但存 在着与现实的联系,这种联 系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成员 共同约定。 音义关系的回 授性。由于社会的约定,本 无必然联系的音义关系便对 自身所处 的语言系统产生 反作用,使语言发展接受其 已有的音义关系的影响制 约,即早起的音义关系对后 起的音义关

6、系产生回授用。音义关系的延展性。主要 是从语音系统的对应关系着 眼的;音义关系的延展性反 映于音义系统的对应性。 音义关系的类聚性。音义相 近的字往往能聚合成群。 音义关系的多元性。某一音 素或音位所允许的联系的意 义不是单一的,而某一意义 单位也允许由不同的语音形 式负载。14 、因声求义的条件与轨 道? 答:在已经约定俗称的语言 系统中,音义关系的回授性 便促使特定的声音与特定的 意义发生了关系,表达特征 相类似的符号,语音可能相 同或相近,从而为 因声求义 创造了条件和前提,因此了 解汉语语言系统的沿革,注 重辨析字音中声韵调三种要 素并研究其不同历史时期的 分合异同整理古书中有关训 诂

7、实践的资料等是因声求义 的必要条件。因声求义的轨 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 源。15、通假与与同源的区别? 答:同字声音都相同或相近, 字的形体不同异,通假字两 个字的意义没有任何联系, 同源字的数字意义相同。16、如何析词审议? 答:析词审议是分析词的结 构关系以审意义。分清词 与词组。汉语中的一些双音 节的合成词是由一些双音节 的语言单位发展而来的,一 旦短语凝结一些 词意思则 发生变化。分清单纯词与 合成词。古代汉语是以单音 节词为主但也存在一定数量 的双音节的单纯词,在考察 词义时,不能把双音节词看 成合成词。 分清合成词的 含义与偏义。合成词的两个 语素,他们之间有含义偏义 两种关系

8、。含义的合成词, 两个词素意义相辅相成,如 宾 客、欣喜,弘大之类;偏 义的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 相反或相对,而偏用其中一 个词素意义,另一个词素意 义只作陪衬,如寒暑、成败、 缓急等。分清词素结合的 固定与自由。 分清词素组 合的结构方式。其他(缩 略、用典、转化、连类而及)。17、连绵词的形式特点? 答:连绵词形体不固定(是 单纯词)。音节组合往往可 以交并、倒易,具有双声或 叠韵的关系。连绵词是两 个音及一个语素连缀成义, 不能分开。18、有人把连绵词说成连语, 如何看待?(上下同义,不 可分训) 答:这要正确对待,既然上 下同义,就不是一般的连绵 词,因为山下同义,顾名思 义是指上下各

9、有相通之义。 其实连绵词是上下凝结成一 体的,不能拆开来分析其山 下义。18、义界的原则? 答:义界是下定义的,自然 应该以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属 性为基本原则。具体地说, 就是必须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 概念的内涵或外延。19、义界的局限?答:定义难以下的精确。 采取义界方式释义,文字 往往冗长,不是所有场合都 能适用。20 简要说明互训这种训诂 方式?(定义原则、局限、 根据)答:互训是义训的一种, 互训实质上是实际语言的比 较训释,即用同义词相互训 释。更具体的说,互训就是 指意义和用法相同或相近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词相互 解释。互训是以古书中训 释词和被训释词在词义上

10、的 基本共同点为根据的。互 训的类型。从时代上着眼, 互训有同时的,也有异时的。 从体例上看,互训是甲乙两 词互相直接训释,又叫直训。 还有甲乙两词用丙来训释, 叫做同训。再有甲用乙来训 释,乙用丙来训释,甲乙丙 三次递相为训,又叫递训或 转训。从类属上看有以共同 释别名的,比如“李”果也。这也叫类训。互训的局限。 用同义词相互训释,只能说 明同义词的相同方面,不能 说明不同方 面,这样释义是 不准确的。互训虽用同义词 相互训释,但一般人的解释 原则是用较为常见的熟悉的 词来解释不常见的不熟悉的 词,但我们往往难找到一些 不常见词的常见同义词,所 以互训有时还难理解。21、义届的原则、实质、局

11、 限?答:原则:义界是下定义的, 自然应该以能够揭示事物本 质属性为基本原则。具体地 说,就是必须确切而简要的 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 一个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实 质:义界是义训的一种,黄 侃说“凡以一句解一字之义 者,即谓之义界” 。陆宗达 加以发挥说“”用一句或几句 话来阐明词义的界限,对词 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作出阐 述或定义,这种方法叫做义 界局限:定义难以下的精 确。 采取义界方式释义, 文字往往冗长,不是所有场 合都能适用。22、推因的原则及途径? 答:黄侃说: “凡字不 但求 其义训,且推求其字义得声 之由来,谓之推因” 。推因 的原则便是根据词的声音线 索探求词义的由来。推因的

12、途径便是:从实际语言材料 中找出信而有征(可靠而又 证据)的线索来,进而探求 其本源。再运用大量的文献 作为佐证。23、简单介绍并评价从“声训 右文说到音近义通说 ”的发 展?答:汉代的声训是一种训 诂实践还没有上升到一种理 论汉代就有用音同音近来解 释字义的声训。宋代王子 韶提出了右文说。右文说就 是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取 名右文,是就大部分声符在 右而言。如倚、崎、埼都从 奇声,同含偏义。又如秾、 浓都从农声,醲、同含厚义。 右文说从形声字的声符与 字义的关系着眼,通过字族 来研究汉字,揭示汉字孳乳 变异的某些特征,为古代汉 语言文字的研究指示了新途 径随着右文说的发展,清 代产生了音近义

13、通说。音近 义通说把范围扩大到异形的 字;异形字要音近,义就可 通。也可以说,音近义通说 把右文说向前推进了一步。 音近义通说由王念孙等开其 端,逐渐形成学术体系。音 近义通说打破了文字的隔 阂,充分阐述了汉字的本身 的基本原则,对于我们了解 汉语、汉字规律起了很大的 推动作用,但它过分夸大了 其原则,对我们的理解汉语 汉字的意思造成了一些误 导。24、反训现象有何具体例说?答:事物本身包含好坏两 面内容,表示某一事物总体 的词也就包含好坏两种相反 意义,可用于好的方面,也 可以用于坏的方面,于是就 产生美恶同辞的情况。动 作行为的实事者和受事者相 对而又相依存,表示某一动 作行为的词由于在实

14、现动作 行为的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 而有正反两义,于是又是产 生“施受同辞”的情况词所 表示的概念自身具有程度的 相对性,随着意义的引申而 产生了反义。词义引申向 对立面转化而产生反义。25、如何看待词义的历史范 畴?答:词义有历史性,是历 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运用而逐渐演变。它 一方面继承、充实、深化, 一方面扩大缩小、转移。 无论是继承、充实、深化现 象,还是扩大、缩小、转移 现象,总的方向是由低级向 高级,有粗疏到精细。如果 它代表的客观事物已经不存 在,自然也不被使用,只存 在于特定的历史文献中了。26、什么叫词义引申?试分 析词义引申的系统性? 答:所谓词义引申指一个词

15、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 义。词义的引申是系统的, 大致归纳分理性、形 比、礼 俗等。理性引申又分为因 果的引申 时空的引申反正的引申虚实的引申。27、什么叫理性引申?分为 哪些类型?答:理性引申指词义之间因 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二发 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 理性引申分为:因果的引 申时空的引申反正的引 申虚实的引 申。28、什么是词义褒贬的的社 会因素?答:由于社会及文化的变化, 造成词义褒贬变化的外在原 因或用词主体的感情原因。 具体包括四个方面:政治 观点的进步;艺术思想的 变化;科学的发达;学 术思想的变化。29、什么是词义褒贬的语言 因素? 答:由于语言内部本身的原 因,造成词义褒

16、贬变化的内 在原因或用词主体指导思想 的原因。常见的因素有: 词义的变化;上下文的感 染;修辞手法的影响。30、方言 的全称以及他 是怎样形成的? 答: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 方言周秦时代政府搜集 了一部分方言材料,大部分 遗失了,其中杨雄整理保存 一部分。杨雄利用已有的 材料结合自己 调查写成了 方言一书。31、方俗词语难释的原因? 答:可以作为引证的材料 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的字 书、词典可查;记录当时 口语的文字往往有多种写 法,而且抄写的人和刻印的 人文化水平较低,错 别字不 少;中古、近古双音结构 的语言单位占多数,但是有 没有固定的下来,某一语言 单位是词还是词组,有时会 使人捉摸不

17、定;有时合成词 的两个词素的次序不固定, 有时出现不规则的缩语,都 使人难以确定词义。有些 少数民族的借词,还没有称 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需要 从少数民族语的古代文献中 去找对音的词。32、黄侃所列青年必读的 25 种书目?答:经学十五书,即十三 经加大戴礼记、国语; 史学四书为史记汉 书、资治通鉴、通典; 子部二书,庄子、荀 子;集部二书,为文选文心雕龙;还有小学二 书,为说文广韵。33、黄侃从训诂角度举出现 存完 全切用的十种根柢书。 答:即: 尔雅小尔雅方 言说文释名广雅 玉篇广韵集韵类 篇。34、黄侃的十种根柢书的前 六种如何分类?答:可分为四类尔雅 解释群经之义,无此则不 能明一切训

18、诂。小尔雅广 雅、属之。说文-解 释文字之原,无此则不能得 一切文字之由来。方言 解释时地不同之语,无 此则不能通异时异地之语 言。释名-解释文字得 音之原,无此则不知声音相 贯通之理。35、试论说文解字的释 义体例?答:说文解字的解说 以篆文为主体,下面用 “某 也”的格式来释义。反说“某 也、某也”,都是讲字义的, 反说“象某、从某”都是讲字 形的,而字义与字形又是统 一的。比如 “束, 缚也从口 木。 ” 缚是解释束的意义的 “从口木” 是说明字的 形体 构造的 (把一堆木 头缠绕 起来就叫做 束) 。其中 有不少子 的解说必须承篆 文来 连读才能领会它的意 义。比如“诂”字:诂 训,故

19、 言也。从言,古 声。 注 音用读若读如 说文 解 说字例如有 古文或籀文,就 把古 文、 籀文不同小篆的 形 体列在下面。36、简述说文四大家及 其著作。答:清代研究说文的成就 较大的是段玉裁的说文解 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 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 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 训定声,其中段玉裁的成就 最大,代表了清代的最高成 就。37、先秦时的训诂有哪些形 式?答:首先语文作者借字义 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 治主张。其次语文作者借 字形的解释来阐明哲理和政 治主张。再其次是辨析同 义词(包括近义 词)和解释 古书字义。诸子(荀子、 墨子)关于 “名” 理论的提 出,也有训诂学的价值。38、唐代训

20、诂学保守的表 现? 答:唐代“疏不破注” 强调学 有宗主,对于旧注可以有引 申生发,但不能另立新说, 只能墨守旧说。39、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的 特点?有什么可取之处? 答:他们善于阐明义理, 以朱熹为例。敢于创发新 义,以欧阳修、刘畅王安石 为例。音义关系有一定认 识,以王子韶 “右文说” 为 例。对语法现象有进一步 了解,能利用金石学的成就 为训诂别开生面。他们最大 的问题就是往往缺乏求实精 神。40、王念孙的释大答: 资本主义萌芽及西学 东渐。资本主义萌芽倒是清 代学术学术发展的原因,西 洋科学的发达对清代的汉学 有间接地影响。 清代研究 汉学师承。江永的弟子有戴 震,戴震的弟子有段玉裁、

21、 孔广森、王念孙,而王引之 则于王念孙是父子关系。俞 樾是私塾王氏弟子的,俞樾 的弟子有章炳麟、章炳麟的 弟子有黄侃。这样一脉相传 有利于把优良的东西继承下 来。 清儒有优良的学风。 清儒学风优秀,实事求是, 鼓励创发新见。与当时的 政治形势和经济条件有密切 联系。41、清代训诂学复兴的表 现?答;清代学者为群书所做 的注疏多的难以举例,其中 较著名的有惠栋的周易 述、陈焕的诗毛氏传疏、 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 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王先 谦的荀子集解。清代通 释语义的训诂专注,数量也 远远超越前代,而且体例也 比前代完备。如邵晋涵的尔 雅正义、洪亮吉的比雅、 王念孙的释大。清代也 有不少专门研究

22、方言和少数 民族语言的著作,如杭世骏 的续方言。42、清代训诂质量上更有显 著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 面?答: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善于由音求义。采用了 综合比较的方法。有一定 的实事求是精神。43、清代通释语义的体例训 诂专注特点?答:有注释前代训诂专注 的。如邵晋涵的尔雅正义。有仿效尔雅编撰的。 如洪亮吉的比雅,朱骏声 的说雅。有集古代传书 会成一编的,如阮元的经 籍篡诂。有考订群书,成 一家言的,如王念孙的读 书杂志。有关同音义、探 求词语源流的,如王念孙的 释大有专释虚词的。如王念孙的经传释词等。47、清代训诂学家朴素的历 史观念体现在哪里? 答:清代很多训诂学家都知 道时有古今,地有南北

23、,语 言是发展变化的,它随着时 间的不同而不同。如段玉裁 的广雅疏证序说: “有古 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 音;有古义,有今义。 ”正因 为清代学者由此认识,他们 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才有 了可能。48、清代训诂学家因声求义 体现在哪里?答:古代训诂学家对音义关 系的原理的认识是模糊的, 对声训从未作过理论的说 明。一些人拘于文字的形体, 更是隔绝了音义的联系。清 代训诂学家开始揭示音义关 系的原理。段玉裁说: “学者 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 音以得其义”。王念孙说:“窃 以为训诂之旨,本于声音。 故有声同字异,声近义同; 虽或类聚群分,实亦同条共 贯。 ”这都是由音求义原理的 的确切的说

24、明。由于重视了 古音,改变了长期来重形不 重音的观点,训诂学便被推 到新的历史阶段。49、清代训诂学家具有一定 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怎样 体现出来的?答:许多训诂学家不盲从旧 说,也不妄立新说。破就说 也好,立新说也好, 都强调 有充分的根据。戴震提出过 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 这也是求实精神的一种表 现,足为我们借鉴。今天我 们可以给义理、考据、词章 作具体的解释:义理是指指 导思想;考据指名物制度的 考核与校编、辨伪、辑佚工 作,亦即资料的搜集与鉴别; 词章指语法、修辞、逻辑, 即领会古人的遣词造句和行 文布局。这些恰好跟元明的 空疏成了对照。50、用自己的话结合实际具 体说训诂学的建

25、设与发展的 主要任务? 答:用今天话来说,训诂学 的任务,一是实现自身的建 设与发展,二是指导训诂工 作,提高训诂工作水平。要 完成这两项任务必须具体做 到:第一,在科学的语言理 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文字、 音韵、词汇、语法、修辞、 校刊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分 析古代书面语言里的具体情 况,研究和继承前人的训诂 成果、经验和方法;第二不 断学习和吸取国外语言学的 先进理论和有关的研究成 果;第三,建立中国训诂学 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方 法论;第四,建设一支高水 平的训诂学工作者的队伍; 第五,做好训诂学的普及工 作。目前尤其重要的是建设 训诂学工作者的队伍。51、清代(乾嘉)学派应肯 定并可以

26、借鉴的优点? 答:能比较充分地占有资 料。能比较注意古今差别。 能较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和 语言内部的系统性。能重 视有声语言与概念的直接关 系。52、举例说明古书中忌讳法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忌国讳。对皇帝的名 字避讳。远在周代初期,周 公旦不敢称他的哥哥武王发 的名字,便称“某”;秦始皇 名政,以正月为端月。汉光 武帝名秀,秀才就改为茂才。 为避唐高祖李渊讳,用渊的 地方都改为深或泉。避家 讳。古时,对于亲属长辈也 要避讳。唐代李贺因父名进 肃,导致李贺没有去应考进 士。到了后来,朋友之间 也不叫名,只称字,以示尊 敬。过去的浑名、浑号也 跟忌讳有关。比如呼保义(宋 江)、智多星(吴用)

27、等。 人民对所厌恶的事的忌讳。比如广东一些商人忌讳说 “蚀”,就把猪舌说成猪利, 牛舌说成牛利。52. 李善注的特点? 答:是以词语的出处和典故 的来源的考证为主。53. 词义的理性引申是指什 么?它有那些小类? 答:它是指词义之间因本民 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 系,从而产生了引申义。词 义的理性引申可分为四小 类:因果引申;(1)(2)时 空引申;( 3)反正引申;( 4) 虚实引申。54. 训诂的实践形式。解释 语义的专著音义兼注的专 著形音义合解的专著注 释书其他简单述说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两者 的区别。读为(读曰)用本 字说明假借字、同假字,有 时用来注音;读若。(读如) 多用

28、来拟声注音。55. 说明今、古文经学派的产 生和分歧。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隶 书写的,当时称为今文经或 今文经学。在汉武帝时, 人们从孔子墙壁里发现了用 六国的古文写的经书,这种 经书就叫古文经。这两种 经书只是字体不同,后来形 成了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 派。今文经派认定孔丘之 后才有经,古文经派主张六 经在孔丘前便存在。56. 什么是笔意,区分笔意与 笔势对以形索义有什么影 响?笔意是能反映字的本义的 形体,随着字形的演变,不 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就叫 笔势。运用以形索义原则 须以笔意为据,若硬以笔势 索义, 就难免穿凿附会,导 致谬误。57. 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 关系。音义关系的偶然性。

29、 音义关系的约定性。 音义 关系的回授性。 音义关系 的延展性。音义关系的类 聚性。音义关系的多元性。58. 因声求义的条件与轨道 是什么? 根据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和 约定性,一些特征相类似的 事物,语音可能相同或相近, 比如 “少、秒、小” 杪、渺、 等音同音近的字,都有微小 的意义。因声求义的重要 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 语源。59. 怎样析词审义?分清词与词组。分清单 纯词与合成词。分清合成 词的合义与偏义。 分清词 素结合的固定与自由。分 清词素组合的结构方式。60. 简述连绵词的特征。一个语素两个音节,是单 纯词。形体不固定。如“望 洋”又写作 “望羊、望阳”等。 连绵词只能两个字结

30、合起 来求解,不能拆开来求解。61. 什么叫互训? 互训的实质即 “用同义词 相互训释”。互训的根据。 互训是以训释词和被训释词 在词义上的基本共同点为依 据的。互训的类型。即直 训、同训、遂训、类训。 互训的局限性,只能表现解 释词和被解释词的共同点, 不能分辨二者的不同点。 互训的发展。62. 互训的类型有哪些? 互训是甲乙两词互相直接 训释。又叫直训。甲乙两 词用丙来训释,叫同训。 甲用乙来训释,乙用丙来训 释,甲、乙、丙三词递相为 训,又叫递训或转训。从 类属上着眼,有以共名释别(指出某一事物所属的种 类)叫类训。63. 义界的实质、原则义界 的实质是什么?它的局限性 是什么? 凡以一

31、句解一字之义者, 即谓之义界。原则是确切 而简要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 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 外延。局限性:首先,定 义难以下得精确;其次,文字 往往冗长。65. 什么是理性的引申?它 分哪几类?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 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 而产生引申意义。可归纳 为:a.因果的引申。b.时空的 引申。c.反正的引申。d.虚 实的引申。66. 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的社会因素是什么?政治观点的进步。艺术 思想的变化。科学的发达。 社会文化道德观念的变 化。67. 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的语言因素是什么?词义 的变迁。上下文的感染。 修辞手法的影响。68. 介绍方言的全称、 作者、成书的经过

32、。周秦 时代每年秋天都派人作轻车 到各地采集方言,回来加以 整理。杨雄很喜爱方言, 曾利用外地人在首都的机 会,广泛进行调查访问, 积 累了可观的材料,历时二十 七年,写成了九千字的方 言。70. 方俗词义难释的原因是 什么?可以作为引证的材料很缺 乏,几乎没有合适的字节、 词典可查。记录当时口语 的文字往往有多种写法,而 且抄写的人和刻印的人文化 水平较低,错别字多。中 古、近古辅音词占多数,但 是又没有固定下来,某一语 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不容 易区分,有时合成词的两个 词素的次序不固定,有时出 现不规则的略缩语,都使人 难以确定词义。有些来自 少数民族的译音词,不容易 准确的对译。71.

33、 汉语的外来词包括哪两 种? 一种是来自在国内各兄弟民 族的,另一种是来自国外的。72. 黄侃说青年必读25 种书, 是哪 25 种? 经学十五书,即十三经加大 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 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通典; 子部二书: 庄 子荀子;集部二书:文 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 说文广韵。73. 黄侃又专从训诂角度依 段玉裁说举 “现在完全切用 十种根柢书”,是什么?它们 又可分类哪四类?即尔雅小尔雅方 言说文释名广雅 玉篇广韵集韵类 篇。a.尔雅解释群 经之义,是训诂的根本,能 明一切训诂。说文 B. 解 释文字之原,掌握文字之由 来。C.方言解释问题不 同之语言。D.释名解释 文字得音之原,掌握

34、声义贯 通之理。74、关于尔雅内容关于 及其分类? 按内容分十九类即:释诂第 一,释言第二,释训第三, 释亲第四,释宫第五,释器 第六,释乐第七,释天第八, 释地第九,释丘第十,释山 第十一, 释水第十二,释草 第十三,释木第十四,释虫 第十五,释鱼第十六,释鸟 第十七,释兽第十八,释畜 第十九。75. 方言的价值和影响? 它保存了两汉相当 丰富 的口语词汇,为我们研究汉 代方言通语的异同,探讨古 音的变化,都提供了宝贵的 材料。它还可以使我们从 它所收集的词汇里侧面了解 当时的某些社会现实,也能 让我们知道在今天的口语中 还有不少古代词汇成分。 扬雄实事求是地调查人民大 众语言的精神和研究古

35、今语 言现象的进步方法,对我们 也有启示。76. 清代研究说文解清代 研究字的四大家是谁? 即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杜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 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77. “传”“笺”“正义”“疏”“音 义之学”各是什么?“传”是对经书的解释。 正义即解释经文,又对前人 的注释加以解释,与“疏”相 同。笺是郑玄对诗经 的解释。音义即解释注解 又解释义音。78. 先秦的训诂有哪些形 式?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 哲理或政治主张。借字形 的解释来阐明哲理或政治主 张。辨析同义词和解释古 书字义。79. 两汉的训诂在训诂学史 上的地位是怎样的? 保存下来了大量的随文释 义的注解书,尔

36、雅出现了, 成为训释词义专书之祖。方言出现了,成为比较 方言学的先驱。说文解 字的问节成 为我国文字学 的奠基之作。释名出 现了,开了语源学的先河。80. 唐代训诂保守的表现是 什么? 唐代的“疏不破注”,训诂学 趋于保守,没有新发展比如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都是 沿习前朝的旧意,没有什么 新观点,这一套“正义”强调 学有宗主,对于旧注可以有 引申生发,但不能另立新说。81. 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的 的特点是什么? 善于阐明义理敢于创发 新义对音义关系有一定认 识,如王子韶的 “右文说”, 对语法现象有进一步了解。 能利用金石学的成就进行 训诂。缺乏求实精神,主 观想象多。82. 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

37、是 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及西学东 渐。清代讲究“汉学师 承”。清儒有优良的学风。83. 清代通释语义的训诂专 著的特点是什么? 数量多,体例完备。有注释 前代训诂专著的,如邵晋涵 的尔雅正义 ;有仿效尔 雅编撰的,如朱骏声的说 雅有集古代传注汇成一编 的,如阮元的经籍籑诂; 有考订群书,成一家言的, 如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有 贯通音义、探求语源的;有专 释虚词、研究语法的等。84. 清代训诂学在质量上更 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在哪 里?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 史观念。善于因音求义。 采用了比例比较的方法。 有实事求是的精神。85. 清代训诂学具有朴 素 的历史 观念是如何体现 的?很多训诂家都知道时有古

38、 今,地有南北,语言是发展 变化的。段玉裁说:“有古形, 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 义,有今义。86. 清代善于由音求义表现 在哪?清以前的训诂学家对音义关 系认识是模糊的,对声训从 未作过理论说明,有些人还 拘于文字的形体,更是隔绝 了音义的联系。清代训诂学 家提示音义关系的原理。段 玉载说:“学者之考字,因形 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 “。 王念孙说:“训诂之旨,本于 声音”。87. 清代学者的实事求 是 的精神表现在哪里? 他们不盲从旧说,也不妄立 新说。破旧说也好,立新说 也好,都强调有充分的根据 戴震提出过义理、考据、词 章三者合一,义理指指导思 想;考据指名物制度的考核 与校勘、辨伪、工作,词章 指讲究语法、修辞、逻辑等, 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88. 训诂学今后的任务是什 么? 一是实现自身的建设与发 展。二是指导训诂工作,提 高训诂工作水平。89. 乾嘉学派值得肯定 和 借鉴的的是哪些?能比较充分地占有资料。能比较注意古今差别。 能较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和语 言内部的系统性。能重视 有声语言与概念的直接关 系。90. 什么是丛书? 丛书是总聚众书而汇刻成一 大部的书。分为综合性丛书 与专科性丛书两大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