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说明文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8373202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内说明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内说明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内说明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课内说明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说明文(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7 年中考课内说明文练习及答案(一)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到 1192年间。桥长 265米,由 11个半圆形的石 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 米到 216 米。桥宽约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 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 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 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 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

2、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在游记 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主它 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 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在那里,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战,终于彻 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1、概括选文的说明中心2、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卢沟桥的结构如此坚固?请你根据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相关知识 对此做出解释。

3、4、给选文第一段文字分层,并概括层意(二)一种叫自养。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o绿色开花植物都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每一个根毛就是一 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 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在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 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 000 亿个二氧化碳分子。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也许 有人怀疑,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的确,汽水厂就是得用压力

4、把二氧化碳压在水里,再加 上些果汁香料之类,制成清凉可口的汽水的。然而植物不能靠喝汽水过日子,它们需要的是 含有高能的食物。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中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 组成的小颗粒,一个叶肉细胞里,一般含 20 至 100 个。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叶绿 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有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同时放出废气氧,由气孔排出。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看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一 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小部分经 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

5、生命活动之用。1、概括选文的说明中心2、选文第二第四段共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3、根据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别概括出“根系”、“茎”、“叶子”、“叶绿体”的作用。4、就选文最后一段文字来看,构成食物的二个要素分别是什么?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三)另一种叫异养。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一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 植物来生活。例如,野兔靠吃草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狼一旦碰到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老虎 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不用多久,尸体就分解得精光,变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所以兔、狼、虎、细菌,归根结底都是靠

6、植物来生活。人,每天除了要吃进一定量的水和盐以外,还要吃淀粉、蛋白质、脂肪。我们皮肤上不 会长出叶绿素,当然是属于异养型。吃荤也好,吃素也好,反正都是靠植物而生活。不过分 是靠劳动获得食物的,能够用各种方式改造植物,使它更好地为人服务。很久以前,人就就 懂得了农业,办起了绿色工厂,让庄稼来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食物。人们把其中营养丰富的 部分如种子、果实、块根、块茎等拿来做粮食;剩下的秸杆、糠麸也是有机物质,就再拿来 办加工厂:养猪、养牛、养鸡。那些不好吃的东西经过猪、牛、鸡的消化吸收和转化,就变 成了猪肉、牛奶、鸡蛋等高级食物。1、概括选文的说明中心2、选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7、课文在说明食物来源时,为什么先说“自养”后说“异养”?4、依据对选文第四段内容的理解,谈谈人与其它动物获取食物的途径有何不同?(四)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 雨天气的预兆。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 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 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 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

8、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 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 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 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越 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 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 变得更厚,太阳

9、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新的云 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 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 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 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1、概括选文的说明中心2、选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选文运用了哪二种怎样的说明顺序4、选文二三段在说明时各有哪些侧重(五)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

10、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 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 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 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 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 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 晴,太阳对面的去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 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

11、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 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 语。1、概括选文的说明中心2、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选文大量引用了民间谚语,这些引用有何作用?4、分别概括了选文所写的几种光彩现象出现的位置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六)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 栽几从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的墙壁,太单调了, 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的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 到美的享受

1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 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 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 的照片。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 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 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却 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1、概括选文的说明中心2、第一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第二段文

13、字中说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具有高度的图案美,这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特 征是否矛盾,为什么?4、依据对选文第三段内容的理解,说说为什么苏州园林大多漆广漆?(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样,右边也 怎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 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 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 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

14、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 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 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 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 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 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15、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 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可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 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 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 见得深了。可是墙壁隔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 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 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概括选文的说明中心2、选文第一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6、?3、选文的第三段没有从正面写苏州园林是如何修剪树木的,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你 认为苏州园林该如何修剪树木?4、选文第四段加点的“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为什么如此就可 以增加景致的深度吗?5、苏州园林里假山堆叠的艺术性体现在哪里?6、第三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7、苏州园林是如何增加景致深度的?8、二段中加点的“艺术”和“技术”不能颠倒的原因是什么?(八)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 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 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

17、错过。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园林在 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 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 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 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1、概括选文的说明中心2、选文第二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选文第一段画线句有何作用?4、

18、结合选文内容解释选文中加黑词语5、画线句中的“败笔”指什么?(九)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 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 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 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 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 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19、。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 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 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 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 在农事

20、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 期比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 1962 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 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1、概括选文的说明中心2、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3、选文第二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5、选文第一段既概括又形象地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有

21、何作用?(十)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 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 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的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 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0,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

22、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 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 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 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 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 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 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

23、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的平均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 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 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 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 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 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 山区物候观测

24、是必要的。 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1、概括选文的说明中心2、依据对选文第 6 段内容的理解,概括出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3、选文第 5 段中画线句中的“后者”和“前者”分别指代什么?4、研究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时要注意哪些特殊情况?5、选文第 3 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参考答案:(一)1、说明卢沟桥的特点及其特殊的历史价值。2、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卢沟桥的高度技术成就和艺术价值,表明卢沟桥 早已闻名世界。3、因为卢沟桥有11个石拱,这样就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同时 11个石拱也 增加了桥洞

25、过水量,可以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另外每二个石拱间又有石砌桥墩相联,把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所以它的结构很坚固。4、一层:说明卢沟桥历史悠久二层: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三层:说明卢沟桥形势优美1、说明绿色植物获取食物的方式和途径自养。2、打比方,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科学道理容易理解。3、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 茎:运输根系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 叶子: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吸入二氧化碳 叶绿体:吸收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有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废气 氧4、构在躯体、供应能量。5、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一个叶肉细胞里,一般含20至 100 个一 般

26、表明是通常情况,不包含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三)1、说明所有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获取食物的方法和途径异养2、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食物循环再生的过程,从而表明所有动物 和大部分微生物都属于异养一类。3、因为“自养”是“异养”的基础,没有“自养”生物,“异养”生物便不会存在。4、虽然从本看上说,人也属“异养”型,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创造发展了农业和畜 牧业,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改造动植物品种,更多的是用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而不完 全直接取之于自然,这是人与动物获取食物的不同之处。(四)1、说明云的形态、变化以及和天气的关系2、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条理更清晰,有易了读

27、者了解所说明的内容3、空间顺序:同高到低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4、二段侧重说明云的形态,三段侧重说明云的变化五)1、说明云上的光彩现象与天所变化的关系2、作比较的说明法,能把事物说得更清楚,让读者容易区分二者的异同3、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给文章增添了趣味性晕: 卷层云上华: 高积云边缘 能转为阴雨虹: 太阳对面的云幕上4、天气会变坏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霞: 天边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天气晴朗六)1、从角落的布置、门和窗的雕琢、油漆彩绘的调配等细部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2、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

28、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3、不矛盾,图案美是指苏州园林里的具体事物门和窗的特点,而图画美是说园林的整 体设计意图,二者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所以说不矛盾。4、因为那是不刺眼的颜色,这种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可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另外到开花时节,可以更衬托出花的明艳照眼。(七)1、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几个角度 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图画美的特征2、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从而突出了 它讲究图画美的特点3、依据树木自然生长特点进行修剪,讲究自然之趣,不着人工雕琢的痕迹。4、“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

29、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 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子 时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使游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感觉,这样就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在加上透过漏窗往往可以看见远处的景色,若隐若现, 就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了无限的意境。5、体现在能使游览者在攀登时,忘却身在城市,只觉身在山间。6、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树木的修剪也着眼画意。7、通过用有各式镂空图案的墙壁和两边无所依傍的廊子造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的效果来增加深度;在适当的地方装上一面大镜子来增加深度。8、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

30、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 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所以不能颠倒。(八)1、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讲究图画美的总特征2、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设计可以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画线句表明作者所研究、概括、评价的范围和基础,使下面“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 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一句更有说服力。4、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了苏州园林继承了古代园林的艺 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曲范性。5、指园林设计上的缺陷。(九)1、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31、及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2、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 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3、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注意到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 关系。4、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5、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人对物候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十)1、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及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2、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 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3、后者指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前者指 1741 到 1750 年十年的平均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4、研究纬度因素时要注意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研究高下差 异因素时要注意逆温层的存在5、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会对物候产生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