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369222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911.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徽省歙县中学地理组 许从志高 三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第一节 生物与地理环境一、生物圈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三、植物的分布与环境厚约20千米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200米核心部分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一)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转换化学元素发生迁移: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藏分解CO2、水、无机盐等光合作用植物环境动物微生物同化作用尸体、残落物等CO2、水、无机盐等改造三大圈层原始大气CH4、H2、NH3、H2O 、HCN 等现代大气O2、N2 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细菌分解氮化合物水圈

2、生物新陈代谢 吸取O2等营养物质排出、分解出CO2、N、K、P等元素风化产物(成土母质)土壤岩石风化作用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二)热量: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光照: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a.喜光植物(马尾松)b.喜阴植物(冷杉)水分:限制生物分布;影响植物个体形态植物的分布与环境影响植物分布的条件(气候)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指示土壤酸碱度:铁芒萁 酸性土壤 碱蓬 盐碱性土壤指示土壤水分:骆驼刺 干旱环境 芦苇 水湿环境第二节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二、生态系统的机制和功能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三、生态平衡1、概念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物质能量生产者:主要指利用光能的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

3、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含 有媒质的空间初级消费者:食植动物次级消费者:第一级肉食动物2、组成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生产者生产者分解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能量流动单向流动能量沿食物链(网)各营养 级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逐级递减能量在流动时逐级降低,形 成金字塔形营养级关系能流渠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顺着食物链(网)流动的流动特点环境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物质循环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概念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4、与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即系统中生产、消费和分解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生态系统总是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推动着自身的变化和发展生态平衡特点人为因素植被和食物链被破坏;环境被污染等人类活动破坏原因自然因素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海啸、台风、水旱灾害流行病等自然灾害一、地理环境二、陆地自然带三、自然带分布规律第四节 自然带第三节 土壤(略)地理环境整体性地理环境区域差异自然带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组成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区域分布差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热量水分气候生物水文土壤占有一定宽度陆地自然带(以北半球为例)热

5、带 雨 林 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 带草 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 寒 带 针 叶 林 带冰 原 带苔 原 带北回归线赤道北极圈山地高度纬度地带性(高、低纬地区)经度地带性(中纬地区)纬度热量经度水分自然带分布规律水平垂直非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特征海陆地形概念各自然带大体与纬线平行地延伸成条带状成因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共同作用概念 各自然带大体与经线平行地延伸成条带状成因 以水分条件为主,与热量共同作用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延伸方向:与经线大体平行,南北方向延伸更替方向:自大陆沿海向内陆作东西向更替分布规律延伸

6、方向:与纬线大体平行,东西方向延伸更替方向:沿经线作南北向更替概念 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成垂直变化成因 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分布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纬度、山的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高度(米)垂直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草甸林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珠穆朗玛峰(南坡)250039004500480055008848概念 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性分布成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引起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a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如南美的巴塔哥尼亚荒漠)b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的范围受到约束(如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c地理自然现象的斑状分布(如荒漠带中斑块状分布的绿洲)d分布规律的表现非地带性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