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访古》说课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8367843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内蒙访古》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内蒙访古》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内蒙访古》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内蒙访古》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访古》说课(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内蒙访古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为新版高一教材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概括重点,提取精要。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一、借助课文有关语句,概括内容要点;二、把握课文的内在联系,提高概括能力。“概括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恰当的概括来自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只有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概括能力。本文是一篇访古游记,波及内容多,文化底蕴丰盛:有地理、有历史、有人物、有古迹遗物,有文献资料;叙述方式有记叙描写、有分析议论、安顿有序、毫无杂乱之感。看似各自独立的两局部,却又“形联“神系,浑然一体。“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在文章中一直表现得

2、十分鲜明,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好文章,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理清文章记游线索的根底上,能用简洁的语言对文章的内容、思想进行概括。在理解文章根本内容根底上,能对一些关键段落在内在结构进行思考、分析,理解赵长城和“胡服骑射(防御外族入侵和学习外民族长处)的关系,理解汉城堡和昭君墓所反映的两种民族政策以及作者对此的不同态度。(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演绎、归纳、类比、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3)哲学目标帮忙学生树立运用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从不同方面(或记叙的内容

3、,阐明的观点,叙述的思想感情)进地概括。(2)总体把握课文的特点,体会本文文采兼备,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二、说教法本文篇幅较长,内容有一定的深度,有限的课时,很难做到“讲深讲透,又有效概括要点的训练,因此,教学过程中,关于本文的教学重点(包括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让学生有一个总体了解,通过预习,概括两局部各自不同的内容要求,加以分析归纳,从而划出不同层次(可参照课后练习二进行)。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找出关键性语句,重点放在第一节的分析,应让学生体会本文“形联“神系的特点。“神系即本文紧紧围绕中心,使各局部密不可分。应让学生明白,本文无论写赵长城,颂武灵王,还是写汉城堡,强调和平往来,或是写青冢,

4、颂昭君精神,都不是无端。发思古之幽,隋,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和分析民族关系的历史,认识历史上发生的众多民族纷争,都是统治阶级之间矛盾冲冲突的产物,而各族人民从来都有友好相处的愿望,友好往来从采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三、说学法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指导学习时,应从实际出发,灵活使用课后练习一、二、三题。先课前预习,逐段口头概括,再把几段合起来概括,并讨论不同概括孰优孰劣,答案可以灵活掌握。体会各层次之间的不同逻辑关系。如第一节写阴山南麓的自然环境,从经济地理、政治地理和军事地理等不同角度表明为何成为民族纷争(风浪最大的地方)的焦点。第自然段四个复句构成的句群的逻辑关系,

5、以到达总体把握的目标。教学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注意本文文采兼备,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散文家的笔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文化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四、说教学程序1、复习旧知,介绍本单元及本文的学习重点,介绍“概括的两方面意思,概括要点训练的根底、前提和办法。2、导入新课介绍作者,通过“孟姜女哭长城和“昭君和亲的历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体会作者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看法、态度。3、课堂活动(1)检查预习,轮流交换对课文进行逐段口头概括,再讨论比拟各自的优劣,引导完成课后练习二。(2)引导体会本文艺术上的特色。以“一段最古的长城为例,体会第等段散文家的笔调体会描写

6、、拟人、比喻、引用文献资料的作用,富有文采的形象的表现力;第等段的考据,使文章有说服力。既有文采,又有考据,观点明确,论据充沛,论证有力而又文采兼备。(3)引导分析写赵长城和“胡服骑射的段落,体会文章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问题,作者的写法,比照议论,抒情赞颂及作者所要叙述的思想感情,理解筑赵长城是为了防御外族入侵,“胡服骑射是学习外民族的优点,及两者都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做法。4概括总结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充沛的讨论,肯定优点,指正失误,给出课后练习的标准答案,引导比照优劣,同时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5知识运用,能力稳固结合练习册相关练习,指导运用第一节的分析办法,学习第二节“在大青山下,应注意汉城堡和昭君墓所反映的两种民族政策及作者对此所持的不同态度。6能力迁移布置学生选择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史观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写出一篇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