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规律课堂PPT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365594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PPT 页数:245 大小:16.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规律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5页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规律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5页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规律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5页
资源描述: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规律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及规律课堂PPT(2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模块二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23我们如何认识世界?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知觉!4认知与认知发展n认知:人的全部认识过程及其品质的总称。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方面。n认知发展:指人一生中认识活动的变化。在学前心理学中,具体指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5动一动 第六感n每队队员选一个搭档。n每队搭档面对面站立,相距约1米,相互伸胳膊摸到对方的手后,把手收回。n在随后的游戏中,大家要始终保持沉默。n所有队员紧闭双眼,旋转三圈,然后面对自认为搭档应该站立的位置,伸手摸搭档的手6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学前儿童的感知觉第二节

2、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第五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第四节 感知觉发展的规律7n一、感知觉的概念一、感知觉的概念n(一)感知觉的概念(一)感知觉的概念n(二)感知觉的关系(二)感知觉的关系n(三)感觉的意义(三)感觉的意义n二、感知觉的分类二、感知觉的分类n三、感知觉的发展趋势三、感知觉的发展趋势8(一)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9n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

3、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属性的反映。n n我们认识每种事物时,首先认识的是事物的颜色、声音、湿度、硬度、气味、味道等个别属性,这些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反映到人脑中,使人脑获得了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我们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感觉。n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还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如人体的运动、干渴、饥饿、疼痛等内部信息。感觉感觉 10n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其实质是说明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性的反映。其实质是说明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是什么”这个这个问题。问题。n例如,例如,我们漫步

4、在花园看到这是我们漫步在花园看到这是“白杨树白杨树”,那是,那是“玫瑰花玫瑰花”;来到操;来到操场,又看到这是场,又看到这是“篮球架篮球架”,那是,那是“跷跷板跷跷板”;这里有球、毽子等,这;这里有球、毽子等,这些都属于知觉。些都属于知觉。n任何客观事物,其个别属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属性有机结任何客观事物,其个别属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能仅仅处于合起来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能仅仅处于感觉的水平,还要将事物的多种属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全面、深入的认感觉的水平,还要将事物的多种属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5、全面、深入的认识,如对人的认识,除了对他的外貌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行认识外,还识,如对人的认识,除了对他的外貌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进行认识外,还要与其他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对外貌的整体认识,这就是要与其他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对外貌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知觉。知知 觉觉11(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知觉区别 个别属性的反映 整体属性的反映 低级阶段 高级阶段联系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121.感知觉感知觉是各种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各种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n 感觉和知觉都属于认知活动的低级形式。n新生儿已

6、经具备人类的基本感觉和知觉。例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并且新生儿已经有了对身体位置和机体状态变化的感觉等等。n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以后才相继出现记忆过程及与记忆相联系的表象,再进一步发展为最简单的思维以及最初的想象。(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3n感觉和知觉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感觉和知觉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n“感觉剥夺感觉剥夺”实验实验n感觉剥夺实验中,人在感觉完全隔绝的情况下,注意、记忆、思维、言语能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障碍,甚至还产生了幻觉与强迫症状,使正常的心理活动受到了破坏。n由此可见,感觉和知觉

7、对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保证人与外界环境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4n2.感知觉是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岁以前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n n婴儿在言语形成之前,主要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并获得感性认识。n皮亚杰把儿童从出生到两岁称为认知发展的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还没获得客体恒常性。n在人生头一年,婴儿是依靠视觉、听觉、肤觉等和外界接触的。两岁以前,也是依靠从感官得来的信息,对周围世界做出反应。15n 3.感知觉在幼儿(感知觉在幼儿(2岁以后)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岁以后)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导地位n幼儿早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

8、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n3岁后,幼儿的思维虽然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其思维是紧紧依靠知觉形象的。比如,同样数量的一堆珠子,如果集中堆在一起,幼儿会认为较少,而如果把珠子分散开来,幼儿就会认为较多。这就是因为思维受直接知觉所左右。16n幼儿的记忆记忆,也直接依赖于知觉的具体材料。对直接感知的、形象的材料,幼儿记忆的效果比对抽象的语词好得多。n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常受知觉的影响。n幼儿常有“破涕为笑”的表现。17(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外部刺激-自主选择(二)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二)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图形配对测验(三)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

9、发展(三)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四)从整体与部分的分离向两者统一的方向发展(四)从整体与部分的分离向两者统一的方向发展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趋势二、幼儿感知觉发展的趋势18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一)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人类接受环境信息主要靠视觉与听觉,它们所接受的信息占人的全部感觉信息的98%左右。其中视觉占80%以上191.根据知觉过程中谁起主导作用分为:根据知觉过程中谁起主导作用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肤知觉等2.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分

10、为: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分为:物体知觉: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自己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二)知觉的种类(二)知觉的种类203.根据知觉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分为根据知觉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分为:正确的知觉正确的知觉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歪曲的知觉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歪曲的知觉21n一、感觉一、感觉n感觉要点:感觉要点:n感觉是脑的机能,大脑、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是感觉感觉是脑的机能,大脑、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是感觉的生物基础。的生物基础。n感觉是客观的,它以

11、客观事物为对象,但带有主观色彩。感觉是客观的,它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但带有主观色彩。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n感觉是对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觉是对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的反映;n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22 请你描述葡萄请你描述葡萄 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样的?23客观事物客观事物属性属性形状、形状、颜色颜色大小大小滋味滋味气味气味质地质地重量重量温度温度感官感官眼眼舌舌鼻鼻皮肤皮肤脑脑视觉视觉味觉味觉嗅嗅觉觉肤觉肤觉知觉知觉24二、感觉的意义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的开始感觉是认识的开端,也是一切较高级

12、较复杂的感觉是认识的开端,也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 心理现象的基础。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感觉提供了机体内 外环境的信息;痛觉=报警系统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25 贝克斯顿(Boxton)在美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研究,募集了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参加实验的人。志愿者每天躺在床上睡觉,并有的酬劳。他们可以自己决定何时退出实验。感觉剥夺实验观察窗空气调节装置扬声器记录生理数据的导线护目镜耳机麦克风手铐26感觉剥夺实验实验结果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始后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没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实验过程睡觉厌倦、不安制造刺激出现幻觉唱歌吹口哨自言自语

13、27感觉剥夺实验n在感觉剥夺实验中,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在感觉剥夺实验中,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号。n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n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n思维迟钝;思维迟钝;n暗示性增高;暗示性增高;n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n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

14、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28依信息的来源不同,可把感觉分为:感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肤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动觉、机体觉三、感觉的种类29感觉的种类30实验实验1 1: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眼镜,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眼镜,使被试通过眼镜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的,同使被试通过眼镜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的,同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告诉他是直的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告诉他是直的,而当研究人员问:,而当研究人员问:“木棍是什么形状的?木棍是什么形状的?

15、”结结果有果有90%90%的人都认为:的人都认为:“木棍是弯的木棍是弯的”首页31四、视觉n(一)视觉的基本特性(一)视觉的基本特性n视觉刺激是形成人类认识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人类在进化中得到的、超越接触感觉的距离感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光主要来自直射以及照射在物体上反射回来的日光,它作用于双眼。n视觉是个体辨别外界物体的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视觉是个体辨别外界物体的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外界光源辐射或物体反射的光线作用于眼睛的视网膜,引起感觉细胞的兴奋,然后经视交叉、外侧膝状体投射至大脑皮层的视区(主要在枕叶)而引起视觉。n锥状细胞:昼视和颜色知觉(色觉)的感受器。分辨颜色

16、和物体的细节。n杆状细胞:暗视、夜视感受器。对光极度敏感,但不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细节。321.视觉的形成视觉的形成人眼视觉很奇妙人眼视觉很奇妙,但我们可以简单点理解成但我们可以简单点理解成“看看”这个动作这个动作!而看这个动作的完成而看这个动作的完成,需要有三大要需要有三大要素:素:第一是光线;首先要有光线第一是光线;首先要有光线,我们的眼睛才能看到我们的眼睛才能看到东西;东西;第二是眼睛;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是必须的;第二是眼睛;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是必须的;第三是大脑;视觉功能最终是有大脑来支配并完成第三是大脑;视觉功能最终是有大脑来支配并完成的;的;简化成示意图:自然光刺激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玻

17、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交叉大脑视皮层 其中,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为人眼内的四大屈光介质,视网膜到视皮层的整个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就是视路.33n一般而言,在日光条件下,黄绿色显得最亮。在公路边工作的人都穿黄背心。n在夜晚或者暗光情况下,蓝色或者蓝绿色看上去最亮。34(三)婴儿视觉的发展n1.对光的察觉n2.视觉的集中n新生儿视焦距是8英尺处(20.3cm);n新生儿能察觉移动的客体;n两周后,新生儿开始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视某一客体;n视觉集中的距离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n3个月的婴儿可以注视47米处的客体;n6个月则可以注视飞鸟、飞机这些远距离的客体。3536 1.视敏度视敏度

18、视敏度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视敏度是指眼睛精确地辨别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物体的形状或,也就是发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上的最小差别的能力,体积上的最小差别的能力,俗称俗称“视力视力”。视力主要依靠眼睛内晶状体的变化来调节。新生儿晶状体不能变形20cm 2个月,晶状体调节功能基本成熟问题思考:有人认为,小孩的视力要比成人好,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37n视觉灵敏度的发展视觉灵敏度的发展n出生后1天的新生儿具有大约相当于成人20150的视力,即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见视力正常成人在150英尺处看见的东西。n1个月左右视力是相当于成人的个月左右视力是相当于成人的0.3

19、左右;左右;n3个月左右是个月左右是0.5左右;左右;n5-6个月是个月是1.0左右,左右,n1岁左右,基本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岁左右,基本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n到到10岁左右才发展到岁左右才发展到1.5n生后6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n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视觉敏度在不断发展。婴儿的视觉383940婴幼儿的视觉偏好 婴儿生下来就比较喜欢看人脸。在出生婴儿生下来就比较喜欢看人脸。在出生1010小时的婴儿对正小时的婴儿对正常人脸注视的时间明显比常人脸注视的时间明显比“五官错位五官错位”的人脸的图片时间要长。的人脸的图片时间要长。41n幼小的婴儿看靶心图或棋盘图等复杂刺激的时间比看简单的形和三角

20、形等单调刺激物的时间要长些。42n结果表明,从出生几天到6个月的婴儿都对有图案的圆盘注视的时间更长。43如何知道儿童的视力情况呢?44n(1)突然地将手或其他物品放在孩子眼前,如不引起眨眼反射,是不正常表现。n(2)孩子对眼前出现的小玩具,没有追随或去抓拿的表现,是不正常表现。n(3)一只眼被遮挡时,孩子没有用手去拨开遮挡物,也不哭闹,表明该眼视力极差。n(4)看东西时歪头,医学上称为“代偿头位”。表明两眼视力不平衡。如果将孩子的一只眼睛盖起来,“代偿头位”减轻或消失,证明歪头是因视力缺陷引起;如果遮住一只眼睛后,头位不改善,则是“斜颈”而非视力问题。45n (5)看东西时,眼靠得过近,画画或

21、写字时,鼻子贴近纸面,看电视时要求尽量靠近电视机,看远处时,皱着眉头或眯缝眼睛,多为视力不正常。n (6)孩子有畏光现象,在阳光下常常把视力差的一只眼睛闭上,多是弱眼。n (7)斜视(斜眼),多是视力功能不好。n (8)活动范围常常自我限制,动作缓慢,往往是由于视功能不好,在估计周围景物的距离、高低、深浅上有困难。n (9)生下即出现“黑眼珠”(角膜)过大,超过一般孩子,且常有“夜哭”,烦躁不安,可能是危害较大的致盲症先天性青光眼。4647n环境中,幼儿视力减退往往也受到下列条件的影响:n (1)光线照明不足。室内采光系数不够,桌子摆放位置不对或幼儿长时间在光线不好的地方看书、学习,都会影响幼

22、儿视力的发展。n (2)幼儿坐姿不良。桌椅高度不适宜,读写姿势及习惯不好,眼睛和书、纸的距离过近。n (3)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近距离视力活动时间过长,不注意及时休息。48如何预防幼儿近视?制作教具.幼儿园的文字图画.幼儿园桌椅其他.492.婴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n颜色视觉是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也叫做辨色能力。n人眼在视网膜上有3种分别只含有红、绿、蓝不同感光色素的视锥细胞,它们分别对产生红、绿、蓝色的光波敏感。红、绿、蓝三色被称为三原色。其他颜色感觉均由红、绿、蓝3种感光色素混合,并将信息传到脑中枢整合而成。n颜色视觉与颜色的3种特性有关,即颜色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n颜色的色

23、调(而不是明度)是婴儿辨别颜色的主要因素。婴儿像成人一样更偏爱纯正的颜色。50n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辨色能力。称辨色能力。颜色视觉的发展近似色513岁岁不能认清蓝绿红黄等基本色不能认清蓝绿红黄等基本色4岁岁认识一些混合色认识一些混合色5岁岁辨别更多混合色,对混合色的辨别辨别更多混合色,对混合色的辨别存在个别差异。存在个别差异。如何培养幼儿的颜色视觉?如何培养幼儿的颜色视觉?525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春天来了,要组织幼儿观察花的颜色,教春天来了,要组织幼儿观察花的颜色,教师应如何根据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特点分别师应如何根据幼儿颜色视觉

24、的发展特点分别给小、中、大班的幼儿提出不同的任务?给小、中、大班的幼儿提出不同的任务?545岁幼儿能调出需要的颜色,准确说出各色的名称。55颜色视觉:明显的年龄特征颜色视觉:明显的年龄特征第三个月开始区分红绿两种光刺激,但不稳定,到第四个月比较稳定。3岁能分辨蓝、红、黄、绿基本色,但很难命名4岁能够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5岁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能够运用各种颜色调出所需的颜色。6岁前的中国儿童喜欢亮度大的红、黄等色,性别差异不大。7-8岁是转折期56n色盲色盲n 色盲是颜色视觉的异常现象。n人体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红绿色弱4种。n全色盲,对颜色完全不能辨别,只能分

25、辨物体的形状和明暗,感觉红色黑暗,蓝色明亮。全色盲还有3种特征:n(1)视力低下,只及正常人的l15左右;n(2)只有在暗处的机能,没有在明处的机能,白天眼球睁不大;n(3)眼球颤动。n全色弱,也称红绿蓝黄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对任何颜色都能全部辨清,若颜色浅而不饱和,则分不清,视力不减退。57色觉缺陷和色盲n男性:男性:6色弱,色弱,2色盲色盲n女性:女性:0.4%,0.03%n色盲不自知:经验补偿色盲不自知:经验补偿58色盲检查图59色盲检查图6061n在总人口中,有接近8%的男性和少于1%的女性为红一绿色盲者。n在许多现代化城市的交通信号中,“红灯”实际由红光和黄光组成,“绿灯”为蓝光和

26、绿光组成,所以,红一绿色盲者驾车时识别交通信号并不困难。62视觉后像视觉后像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留一个短暂时间,随后逐渐不立即消失,而是保留一个短暂时间,随后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就叫后像。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就叫后像。视觉现象63n由于光刺激的品质及其背景的不同,由于光刺激的品质及其背景的不同,所产生的后象,又有两种形式:正后所产生的后象,又有两种形式:正后象和负后象。象和负后象。64n正后象正后象是视分析器所保持的映象与效应刺激物具有是视分析器所保持的映象与效应刺激物具有同一同一的性的性质。质。

27、n例如,夜深的时候,用你的眼睛注视亮着的灯。当注视一会例如,夜深的时候,用你的眼睛注视亮着的灯。当注视一会的时候,关掉电源。我们可以在黑暗的背景上似乎同一明度的时候,关掉电源。我们可以在黑暗的背景上似乎同一明度和色调的灯的光亮。和色调的灯的光亮。n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每一个前后镜头之间都存在前面镜头的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每一个前后镜头之间都存在前面镜头的视觉痕迹,因而所看到影象是完全连贯而且是活动的。察觉视觉痕迹,因而所看到影象是完全连贯而且是活动的。察觉不出放映的各个镜头之间的间隔。不出放映的各个镜头之间的间隔。n负后象负后象是视分析所保持的映象的品质向着有有效刺激物的对是视分析所保持的映象的品

28、质向着有有效刺激物的对立面(补色)立面(补色)转化。转化。n例如,注视灰色背景上的例如,注视灰色背景上的黄色黄色三形或四边形一定时以后,再三形或四边形一定时以后,再把目光转到一张白纸上,那么在这张白纸上似乎可以看到把目光转到一张白纸上,那么在这张白纸上似乎可以看到蓝蓝色色的三角形或四边形,即的三角形或四边形,即黄色感觉向其补色感觉(蓝)方面黄色感觉向其补色感觉(蓝)方面转化转化。这就是负后象。这就是负后象。65 盯着灯泡看30秒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任何白色的区域,你看到了什么变化?返回首页66 凝视左边的十字约30秒,再看右边的十字,你看到了什么变化?67686970

29、n盯住女孩鼻头的红绿蓝三小点30s-60sn迅速移动目光到天花板或者白色墙面71五、听觉72听觉n听觉的适宜刺激物是听觉的适宜刺激物是16至至20000赫兹的声波赫兹的声波n超声波、次声波超声波、次声波n听力一旦受损,将不可恢复。声音对听力的损害取决于音量的大小,以及人暴露于声音中的时间长度。n如果一个人每天处于85分贝以上声音中,就可能出现永久性听力丧失。如果一个人处于120分贝以上的声音中,只需很短时间就可能出现瞬时性部分听力丧失;如果一个人暴露在150分贝噪声的喷气式飞机附近,只需片刻就可以引起永久性耳聋。n“随身听的立体声耳机也会带来同样的危险,因为许多耳机可以达到115分贝或更高。例

30、如,一个站在你旁边的人戴着耳机听音乐,如果你可以听到他的耳你可以听到他的耳机中传出的声音机中传出的声音,这种音量就可能达到了115分贝,它正在伤害戴耳机者的听力。73听 觉贾森(Ja$on,K)于1983年用高效超声显像设备观察到震颤传音刺激可引起胎儿眨眼反应,被称为“听觉眨眼反射(APR)”,这是目前在产前诊断中应用超声波检测胎儿正常发育的指标之一。胎儿有听觉吗?胎教音乐科学吗?74n胎儿对不同声音的反应胎儿对不同声音的反应n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胎儿听觉感受器在67个月时已基本成熟,对声音有所反应。n比如大的声音刺激,像汽车的喇叭声等,会引起胎儿的运动反应。“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人民医院等

31、单位协作研究发现,胎儿可以听到传人子宫内的音乐声波,而且对传人宫内的舒缓轻柔的音乐与强节奏迪斯科音乐,有完全不同的反应。舒缓的音乐对胎儿更有安抚作用,胎儿能听着舒缓音乐安静入睡。而强节奏的突发中、低频打击乐的声音对胎儿有引发惊吓反射的作用。”n为孕妇创造好的声音环境,多听安静舒缓的音乐,避免过多的噪音刺激,将有利于胎儿听觉的发展。75(二)听觉的发展1、胎儿的听觉:、胎儿的听觉:听觉感受器在67个月时已基本成熟,感官至脑中枢的神经通路除丘脑皮质外,均在9个月以前完成髓鞘化。2、新生儿的听觉、新生儿的听觉 新生儿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高低、新生儿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

32、品质和持续时间,新生儿喜欢听柔和的、强弱、品质和持续时间,新生儿喜欢听柔和的、高音调的声音。高音调的声音。3、婴幼儿的听觉、婴幼儿的听觉 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听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听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12121313岁以前岁以前,儿童的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成年以后,听力儿童的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成年以后,听力逐渐有所降低。逐渐有所降低。76n新生儿已经出现了听觉上的偏好:新生儿已经出现了听觉上的偏好:n新生儿更喜欢听妈妈的声音n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n爱听高音调的声音77n婴幼儿听觉的发展婴幼儿听觉的发展n婴儿出生后3个

33、月内,听觉的发展主要是皮层下脑干各级听觉中枢的反射性听觉反应。n3个月后,由于外周和中枢各级听觉系统迅速发育,有意义的听觉活动逐渐发展。n6个月的婴儿能够敏感地识别母亲的声音。n7个月以后,婴儿听觉的发展主要与语言的发展联系起来。n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学习语言、接触音乐环境和接受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婴幼儿的听觉迅速发展起来。78n 1视听协调发展视听协调发展n婴儿的视觉和听觉在出生后迅速发展,而且婴儿早期即表现出视一听协同活动。n婴儿在听到声音时会将头转向声源,这意味着婴儿调整头部位置使双眼平行地对着声源。婴儿仍然倾向于对声音进行视觉定向。当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婴儿则倾

34、向于注视声音刺激来源的方向。n只要声音、图像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就更长。这一点似乎证明,婴儿已经达到能够区分视、听刺激是否协调一致的水平。n4 7个月的婴儿对说话声音与面部口唇运动相一致的人面孔注视时间比声、像运动不一致的注视时间更长。79n 2.语音感知语音感知n婴幼儿对人类的语声非常敏感,作为影响婴幼儿听觉系统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的声音对婴儿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n研究表明,人类的口头言语的某些特点对婴儿起着独特的作用。婴儿对人的语声的可变频率和它的复杂结构似乎非常偏爱。80n例如,同样一段文章由两个人读,婴儿有不同的反应,而同一个人用生硬的、愤怒的语调,或者用愉快的

35、、柔和的语调读,婴儿的反应也会有变化。4个月的婴儿即显示出对成人的“儿语”注意倾听,并显得非常愉快,而对成人间的对话则无此反应。而且在成人语调改为低频和改变速度时,婴儿就不那么被吸引。婴儿的积极的反应刺激使母亲更愿意与婴儿进行交流和“对话”,使婴儿在与母亲的交流中学习语言,掌握母语。81n到了幼儿阶段,儿童对言语的听觉能力继续发展,对语言的听觉的敏感性和分辨能力都在不断发展,但言语是非常复杂的,幼儿有时仅仅感知到词的声音,还不一定能辨别语音。n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语听觉明显地发展起来,幼儿中期儿童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的各种语音。82n音乐感知音乐感

36、知n穆格(Moog,1976)对婴儿音乐感知能力婴儿音乐感知能力进行纵向研究发现:n04个月的婴儿,对高频率的乐音和噪音敏感且感到安全,妇女和儿童的声音可以使婴儿镇静下来,但男人的声音却不行。婴儿开始微笑(6一10周)后,摇篮曲对婴儿就非常有效。n从4个月开始,婴儿开始积极地“倾听”音乐,并且伴有身体的反复运动,但运动和音乐还不同步、不协调。n半岁以后,在欢快的、优美的音乐声中表现出一定的与音乐不同步但有一定的节奏感的身体的动作。n18个月时有10的婴儿已能协调身体运动与音乐节奏之间的关。n24个月时婴儿已能静下来认真倾听音乐,而且出现合着音乐节拍的“舞蹈”或身体运动。83n婴儿对音乐的喜好表

37、现得也非常明显,尤其是曲调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容易引起婴儿积极的情绪反应。n婴幼儿早期的音乐训练可以提高儿最对音乐的敏感性,对成人后的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84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n(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n(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n重听现象:幼儿对别人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通过观察对方的口形和体态语,猜出对方的意思,而失去了良好的治疗时机。n(3)注意耳部的清洁与保健)注意耳部的清洁与保健85 小羽是大班的小朋

38、友,平时活泼好动,显得非常聪明伶俐。然而却有一个让老师、家长头疼的毛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声音反应迟钝,经常听错老师的话。进行听觉辨别力训练,培养儿童倾听的习惯和乐于进行听觉辨别力训练,培养儿童倾听的习惯和乐于收听音响的动机。提高儿童准确辨别相近的声收听音响的动机。提高儿童准确辨别相近的声音、语音的能力。丰富儿童听觉的经验、提高音、语音的能力。丰富儿童听觉的经验、提高听觉的敏感性。听觉的敏感性。在孩子的房间中藏些发声物品,让儿童辨别声源方在孩子的房间中藏些发声物品,让儿童辨别声源方向并将物品找出来;还可以让儿童听声音找图向并将物品找出来;还可以让儿童听声音找图片。片。凡是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声音

39、皆可有选择地录下来,凡是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声音皆可有选择地录下来,让儿童听音辨别。如:钟表声、乐器声、交通让儿童听音辨别。如:钟表声、乐器声、交通工具声、人的说话声工具声、人的说话声儿童倾听的声音多了儿童倾听的声音多了,自然也会提高对声音的反应速度。,自然也会提高对声音的反应速度。让儿童分辨相近音的大小、快慢、长短的区别;识让儿童分辨相近音的大小、快慢、长短的区别;识别相似语音,如:眼睛别相似语音,如:眼睛/眼镜,眼镜,k/g等等。在语等等。在语音识别过程中,要注意儿童视、听、动的结合音识别过程中,要注意儿童视、听、动的结合,如:让儿童观察发音的部位、声音的产生等,如:让儿童观察发音的部位、声音

40、的产生等。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保育保教措施:保育保教措施:86六、肤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称为肤觉。包括触压觉、温度觉、痛觉。87肤觉n触压觉、温度觉、痛觉n额头、眼皮、舌尖、指尖最敏感88皮肤饥饿理论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类和其它所有的热血动物都具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类和其它所有的热血动物都具有一种天生的特殊需求,即接触和抚摸。科学家们有一种天生的特殊需求,即接触和抚摸。科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称这种现象为“皮肤饥饿皮肤饥饿”,这是一种情感上的需,这是一种情感上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无法用饮食能得到满足的。求,这种需求是无法用饮食能得到满足的。婴幼儿对这种情感上的需求更为强烈,如果长期从婴幼

41、儿对这种情感上的需求更为强烈,如果长期从感觉上得不到这种满足,将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感觉上得不到这种满足,将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智力衰退和行为异常等。不良、智力衰退和行为异常等。89实践证明,孩子们的这实践证明,孩子们的这种天然的感情需要,若种天然的感情需要,若能够从感觉上给予适当能够从感觉上给予适当的满足,他们就会与父的满足,他们就会与父母的感情更加深厚,而母的感情更加深厚,而且会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且会使他们心理上产生良好的刺激,大脑的兴良好的刺激,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会变得十分协奋和抑制会变得十分协调,因而能良好地促进调,因而能良好地促进大脑的发育、智商的提大脑的发育、智商的提高和心态的正

42、常。高和心态的正常。90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哈洛和他的同事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实验者在“铁丝母猴”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按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刚开始,婴猴多围着“铁丝母猴”,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婴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43、。9192启示: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93n(一一)触觉的发生触觉的发生n有研究表明,儿童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反应(陈帼眉1989)。n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认为,胎儿在第49天时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朱智贤,1989)。n对人工流产胎儿的研究发现,2个月的胎儿即可对细发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胎龄45个月时,触及胎儿的上唇或舌头,就会产生嘴的开闭活动,好像是在吸吮。用胎儿镜进行研究还

44、发现,如果用一根小棍触碰胎儿的手心,他的手会握紧手指,碰他的脚板则会引起脚趾动或膝、髋屈曲。n总之,国内外有关实验报告均表明胎儿在45个月时已初步建立了触觉反应。(一)婴幼儿触觉的发展 94n新生儿已有明显的触觉反应,新生儿依靠面部的触觉,能感觉到奶头接触到面颊,于是开始发出吸吮反射。n同样,新生儿通过手的触觉,感觉到有东西在手掌里,于是把东西紧紧地抓住。n在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尿布湿了,新生儿哭闹,这也是触觉发展的表现。95(一)婴幼儿触觉的发展 n触觉在婴幼儿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特别是对于两岁前的儿童,因为婴儿往往是依靠触觉认识世界和了解事物的性质,也依靠触觉实现与母亲身体的

45、接触,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n触觉和视觉、听觉等的协调活动来达到对事物探究的目的。n触觉也是父母与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途径。96n口腔的触觉口腔的触觉 手的触觉手的触觉思考:“动口不动手”的教育方式好不好?97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1、口腔触觉、口腔触觉 婴儿早期已经有了口腔触觉的探索活动,口腔触觉有了辨别力。而且能够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1岁前-口腔1岁后-手主要的触觉器官982、手的触觉、手的触觉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大约5个月左右,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手的触觉探索,以抓住东西为标志。出现

46、眼手协调动作,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7个月左右,儿童积极主动地探索活动。991.让孩子用手触摸各类玩具感受物体特性,让孩子用手触摸各类玩具感受物体特性,运用孩子手与玩具接触进行的。如软、硬、光滑、粗糙、冷、热、大、小、粗、细等。以游戏“奇妙的口袋”为例,将各类玩具放入一布袋内,请孩子闭着眼,用手伸进布袋摸一件玩具,凭手的感觉说出玩具名称、特性。2.充分利用孩子的触觉感官充分利用孩子的触觉感官全身各部分的皮肤,调动全身各部分的皮肤,调动一切可能的玩具资源来发展孩子的触觉。一切可能的玩具资源来发展孩子的触觉。如:赤脚分别走在沙地、水泥地、石子地、泥巴地上,光着身子浸泡在不同水温的

47、水里;与父亲的胡子进行皮肤接触;分别睡在席梦思、板床、棕榈床上;戴各种不同质地的帽子等。这里,每一样自然物都可成为孩子的玩具,在与孩子的皮肤、身体接触时,提高孩子的皮肤感觉性。如何提高幼儿的触觉如何提高幼儿的触觉100游戏n猜猜他是谁1013.温度觉温度觉新生儿的温度觉比较敏锐,且对冷的刺激更敏感。由于婴幼儿缺乏对温度的认知,成人要对其加以保护。102(四)痛觉的发展思考:为什么有的婴幼儿思考:为什么有的婴幼儿在打针时没有哭闹的表在打针时没有哭闹的表现,或者哭闹并不是很现,或者哭闹并不是很严重,但是有的同龄的严重,但是有的同龄的儿童却哭闹的很厉害?儿童却哭闹的很厉害?103痛觉新生儿的痛觉感受

48、性是很低的。儿童的痛觉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高。紧张、恐惧、伤心、焦虑、烦躁等都可以构成痛的情绪成分,它影响对痛感觉的耐受性。104味觉的发生发展生来就有,酸、甜、苦、咸生来就有,酸、甜、苦、咸味觉感受器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从4个月开始已能受到足够的味觉刺激,出生时味觉已发育的相当完好了,并在其防御机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05味觉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味觉是由溶于水的化学物质通过味蕾产生的感觉。食物的温度在2030度时,味觉敏感性最高。106婴幼儿味觉的发展 n 味觉是个体辨别物体味道的感知觉。物质溶解于水或唾液中,作用于13腔内舌的边缘、根部以及腭、咽和喉

49、头粘膜的味觉感受器味蕾,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引起味觉。人的基本味觉大致可分为4种:酸、甜、苦、咸。其他味道都由这四种混合而成。味觉器官在胚胎期内已经形成。107n研究证实:研究证实:n13一15周的胎儿味觉已初步发育成熟,能发挥作用;n胚胎3个月时,味觉感受器是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的;n6个月时形成,出生时已发育得相当完好。n新生儿的味觉十分敏感,因为它具有保护生命的价值。n不同的味觉刺激会引起不同的味觉反应。n新生儿“偏好”甜味。不同的研究得出相似的结果,出生2-3天的婴儿对15的蔗糖溶液的吸吮时间明显加长,吸吮停顿的时间和次数明显减少。108n一项有趣的研究结果显示,对出生2-5天的婴儿分

50、别给以5、10、15的蔗糖溶液,结果发现,给以15的溶液的一组婴儿吸吮时间最长、吸吮速度明显放慢,吸吮间隔最短,似乎他们在品尝和享用这份糖水。n婴儿食物偏好与他们的营养需要有关:给3个8个月婴儿在吃母乳同时加辅助食品,每餐向被试婴儿提供包括肉类、蔬菜、谷物、水果和两种奶的10种食物拼盘,由他们随意择食。开始时他们尝试吃任何一种食品,随后就选择他们所喜欢的。不同的婴儿的选择虽然不同,但他们所选择的是适合于他们所需要的;其中一个患软骨病的孩子竞选择鱼肝油,直到满足了身体需要为止。109n德国的普莱尔曾经在19世纪末发现:n当把甜、酸和苦味的物质置于新生儿的舌面上时,他们分别作出不同的表情。n甜甜刺

51、激诱发出“满意”的表情,并经常由于吸吮动作导致伴有浅浅的似微笑的面容。n酸酸刺激诱发嘴唇撅起,并伴有纵鼻和眨眼。n苦苦味刺激则诱发厌恶和拒绝表情,并伴有吐出和像要呕吐的动作。n这些不同的昧觉表情被解释为是由脑的低级、原始部位所组成的,研究认为。婴儿味觉的发生带有原始性质。n人类味觉系统在婴儿和儿童期最发达,以后就逐渐衰退,这与味觉在人类种系演化进程中的趋势是一致的。110 正常 甜味 酸味 苦味111n嗅觉的发展嗅觉的发展n 嗅觉即辨别物体气味的感觉,物体的气味作用于鼻腔上鼻道嗅粘膜上的嗅觉感受器嗅细胞,刺激作用不经过丘脑直接传人脑内的嗅球。嗅球是脑结构在进化中较低级的部分,与大脑内皮层边缘系

52、统相连,故嗅觉与人的情绪密切相连。n良好的或恶臭的气味容易引起人相应的满意或厌恶情绪。人对气味的辨别一般是通过4种嗅觉来实现的,即香(芬芳)、酸、焦气味(焦糖味)和腐臭。n嗅觉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感觉,许多动物借助于嗅觉来维持生命的传宗接代。人的嗅觉也是种系发展中很古老的功能之一,在进化早期也曾具有重要的保护生存、防御危险的价值,但随着文明的发展,其作用日渐减弱,只和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的过程相关。112嗅觉的发展新生儿已能区分好几种气味。新生儿对气味的空间定位也相当敏感,他们回避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的次数要多于朝向这种气味的次数。灵敏的嗅觉有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可以保护婴儿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同时早

53、期发达的嗅觉还可以指导儿童了解周围的人和东西。嗅觉的发展相当稳定,一个人在6岁-94岁之间嗅觉保持了相送高的一致性,很少有嗅觉下降的证据。113n嗅觉器官在胎儿30天即在胎儿头部发生,称作鼻基板。n7周时嗅上皮即已固定在鼻腔上部。n6个月胎儿鼻孔拓通,嗅细胞开始接受刺激,嗅觉结构在78个月形成。n在新生儿出生后1天内,用棉球蘸氨、薄荷和醋酸等散发气味的溶液接近婴儿鼻孔,婴儿会发生呼吸变化、全身运动、踢腿等反应。n对不同的嗅觉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比较明显的是对不良嗅刺激产生躲避行为,对香蕉、香精等好闻的气味作出正性表情,对臭鱼味、腐败味作出拒绝表情。114n有些研究系统地测察了母乳喂养婴儿和人工

54、喂养婴儿对母亲、父亲和陌生人的嗅觉认知。n给新出生12一18天的婴儿闻前一天晚上放在成人腋下的纱布衬垫,照片记录婴儿的反应。结果发现,只有母乳喂养的婴儿显示偏好母亲的气味,他们既对父亲无偏好反应,又对人工喂养婴儿的母亲无偏好反应。n因此,嗅觉信息可以让婴儿通过嗅觉来认识自己的母亲,帮助婴儿与母亲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115平衡感觉静觉是由人体做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116运动感觉运动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117机体觉n机体觉又称内脏感觉内脏感觉,是对机体饥、渴、痛、温等状态的感觉。其感受器位于脏器壁上。它们将内脏的活动及

55、变化信息传入中枢。n当人体各内部器官工作正常时,各种感觉便融合形成所谓人的自我感觉。n一般情况下,内部感受器的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即被外部感受器的冲动掩蔽了,没有能够在言语系统中得以反映。n只有当内部器官受到特别强烈的刺激,内部感受器发放的冲动很强,机体觉才变得鲜明,处于优势。118n智障儿童:n他们感官的感受性普遍较差;感知速度慢,范围窄,容量较小;感知分化较弱,主动选择性差;感知恒常性,整体性差,感知水平和质量 都低于健全儿童;在感知动作协调方面也比健全儿童差;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发展较落后。119n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儿童,他们对感官刺激的反应或是过敏或是冷漠。n具体表现有:n视觉方面视觉方面:

56、害怕与人目光接触,却过分留意窗帘、灯、手电筒及其光线 转移等;n听觉方面听觉方面: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却喜欢自己制造声音,如拍 桌子、晃椅子,有的对耳语或某些其他声音过分敏感;n触觉方面触觉方面:对痛 觉、寒冷、烫凉等表现,或者敏感或极迟钝,有些还会出现严重自伤,如 咬手指(甚至咬破)、吃手指等;n嗅觉方面嗅觉方面:特别注意物体的气味,不 断去嗅东西,吃饭时还会先闻后舔,最后吞吃;n动觉方面动觉方面:喜欢无意义 地走动,转手或不停地拍手等;n感知现实能力差。120n这些感知觉障碍严重地阻碍着特殊儿童的发展,因此,通过感知觉训练提高特殊儿童的感知能力,在特殊儿童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n因为儿童感知

57、能力的发展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发展了特殊儿童的感知能力才能为其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而认知能力的发展又为特殊儿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n电影:星星的孩子、海洋天堂 121第三节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122物体知觉物体知觉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运动知觉 第三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n1、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划分: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摸知觉n2、按对象的性质划分:分为物体知觉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社会知觉。123(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认识。空间知

58、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以及深度知觉等。以及深度知觉等。124空间知觉n距离知觉n单眼视觉线索n双眼视觉线索n方位知觉n视觉的方向定位n听觉的方向定位125n形状知觉形状知觉n幼儿的形状知觉幼儿的形状知觉n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认有先有后,顺序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认有先有后,顺序是怎样的呢?是怎样的呢?n顺序是:顺序是:126幼儿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n幼儿初期:幼儿初期: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n幼儿中期:幼儿中期: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掌握圆形、正方

59、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和梯形;长方形、半圆形和梯形;n幼儿晚期:幼儿晚期:能正确辨认各种几何图形(包括菱能正确辨认各种几何图形(包括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可以掌握基本图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可以掌握基本图形名称。形名称。当视觉和触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形感知当视觉和触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形感知的效果较好。的效果较好。127当视觉和触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形感知的效果较好。128大小知觉n大小知觉大小知觉大小知觉靠大小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的协同视觉、触摸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实现的,活动实现的,视知觉起主导作用。视知觉起主导作用。129大小知觉发展大小知觉发展130幼儿方位

60、知觉的发展趋势:幼儿初期(幼儿初期(3 3岁左右):能辨别上下岁左右):能辨别上下幼儿中期(幼儿中期(4 4岁左右):能辨别前后岁左右):能辨别前后幼儿晚期(幼儿晚期(5 5岁左右):以自身为中心辨岁左右):以自身为中心辨 别左右;别左右;7 7岁以后岁以后 能以他人为中心能以他人为中心 辨别左右。辨别左右。思考:根据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我们在幼儿园组织活动和教学时应当注意什么?131方位知觉发展方位知觉发展132请举请举右手右手跟我排队我们我们做操做操1 1、幼儿园老师帮助幼儿认识、幼儿园老师帮助幼儿认识方位时,要和实物对应起来方位时,要和实物对应起来2 2、幼儿园老师排练体操、舞、幼儿

61、园老师排练体操、舞蹈动作时要做蹈动作时要做“镜面示范镜面示范”133 从心理活动看,人们运用视觉线索和前庭感觉信息时存在着个体差异。尤其当两类信息不一致时,有的人更多地依赖于内耳前庭感觉的信息,而有的人则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环境的视觉线索。可以通过棒框仪测量。测验是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BCA 首页返回方向知觉与性格方向知觉与性格134方向知觉与性格BCA 场独立性(B)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独来独往,对社会交往不感兴趣,生活上不太注意别人的意见,不轻易动感情,喜欢从事与人少有交往的职业。场

62、依存性强(C)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寻求社会支助,喜欢社会交往,重视他人的意见,容易接受团体的建议,好动感情,喜欢从事与热闹打交道的工作。首页返回135距离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发发展:展:n吉布森的吉布森的“视觉悬崖视觉悬崖”。n 距离距离 知觉实验知觉实验136视觉悬崖实验 人类在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出深度知觉的能力。实验者设计了一个台子,左右半边有高度的落差,在台子上铺一层透明玻璃,让婴儿在上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时,即使他手摸得到前方的透明玻璃,仍然不敢再向前爬过去,证明人类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深度有了警觉心,这种能力具有帮助物种生存的作用。137138139140思考

63、儿童的图画说明儿童深度知觉发展的什么特点?如何促进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将幼儿带到大自然或现实生活情景中有目的地观察,使他们亲自体验到物体的实际大小与远近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结合动作练习自测。141(2)时间知觉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142时间知觉的发展时间知觉的发展n皮亚杰实验问题:皮亚杰实验问题:究竟哪个蜗牛先停下?n实验结果:实验结果:4.5-5岁:还不能区分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5-6.5岁开始把时间次序与空间次序分开,但是不完全。7-8.5能把时间和空间区分开来。143时间知觉144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运

64、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知觉。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成条件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成条件,将运动知觉分成,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导运动诱导运动和和自主运动自主运动。145真动现象: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似动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运动的现象。自主运动自主运动:在暗室中注视一个亮点注视一段时间在暗室中

65、注视一个亮点注视一段时间后,光点会古怪的动起来。这是由于缺乏参照后,光点会古怪的动起来。这是由于缺乏参照物。物。诱导运动诱导运动:由于周围其他物体运动,使本来静止的物:由于周围其他物体运动,使本来静止的物体看上去在运动。体看上去在运动。首页146运动知觉147似动动景运动动景运动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的现象运动后效运动后效大多数运动都会产生朝相反方向的运动后效。典型情况是,当我们注视一会儿瀑布后,将视线移到傍边的悬崖上,悬崖看起来在向上运动。148似动现象动景运动又叫现象,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

66、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的现象。返回首页149150151152153n对别人的知觉对别人的知觉n自我知觉自我知觉n人际关系知觉人际关系知觉常见的人际知觉偏差社会知觉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 负面效应154社会知觉的偏差n(1)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指与陌生人初次见面,给自己留下的印。指与陌生人初次见面,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由于鲜明、深刻而牢固,会形成一种固定的看法,影象,由于鲜明、深刻而牢固,会形成一种固定的看法,影响甚至决定着今后的交往关系。响甚至决定着今后的交往关系。“先入为主先入为主”。n(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在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是指在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对其余品质和特征的知觉。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对其余品质和特征的知觉。n(3)刻板效应。刻板效应。是指对社会上的各类人所特有的固定的是指对社会上的各类人所特有的固定的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n(4)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印象深。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和影响强烈。以致改变或影响原有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