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东省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课件1新人教版新人教级上册语文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364339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广东省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课件1新人教版新人教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广东省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课件1新人教版新人教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广东省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课件1新人教版新人教级上册语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最新广东省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课件1新人教版新人教级上册语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广东省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课件1新人教版新人教级上册语文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诫 子 书丞相祠堂何处寻?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长使英雄泪满襟.猜猜他猜猜他是谁?是谁?诸葛亮(诸葛亮(181181234234),复姓),复姓诸葛诸葛名亮,名亮,字字孔明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95)1515岁时随叔

2、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卧龙先生生。西晋陈寿。西晋陈寿三国志三国志有有诸葛亮传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诸葛亮集传世。传世。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战奠

3、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并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古今第一贤相”。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

4、后代的教育问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诫子书。他在。他在诫子书诫子书中告诫儿子,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务求“接世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5、,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岁。诫子书诫子书中关于道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背景简介背景简介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隆中对策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舌战群儒 七擒孟获七擒孟获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空城计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挥泪斩马谡w典故、故事典故、故事称颂他的诗句:称颂他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

6、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陆游书愤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杜甫蜀相蜀相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八阵图代表作:代表作:前前出师表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后出师表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解解 题题 诫子书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是三国时期著名

7、政治家诸葛亮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岁儿子诸葛瞻诸葛瞻的一封家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书。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书中。书中。夫(夫(f)淡泊(淡泊(dn)()(b)淫淫(y yn n)慢慢 遂(遂(su)庐(庐(l)读准字音,熟读成诵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夫(夫(ff)/君子之行君子之行,静静/以修身以修身,俭俭/以养德;非淡泊(以养德;非淡泊(dn bdn b)/无以无以明志明志,非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夫无以致远。夫/学学/须静须静也,才也,才/须学也。非学须学也。非学/无

8、以广才,非无以广才,非志志/无以成学。淫(无以成学。淫(ynyn)慢)慢/则不能则不能/励精,险躁励精,险躁/则不能则不能/治性。年治性。年/与时驰,与时驰,意意/与日去,遂(与日去,遂(susu)/成枯落,多成枯落,多/不不接世,悲守接世,悲守/穷庐穷庐(l),将,将/复何及!复何及!放声朗读夫夫(f)君子君子之之行行,静静 以以修身修身,俭俭以以养德养德。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以以屏除杂念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来修养身心,修养身心,以以节俭节俭来来培养品德。培养品德。品德高尚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品行品行修养身心修养身心节俭节俭培养品德培养品德非非淡泊淡泊

9、无以无以 明志明志,非,非宁静宁静无以无以 致远致远。不是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是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不是身心宁静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标。身心宁静身心宁静夫(夫(f)学须)学须静静也,也,才才须学也。须学也。非学无以非学无以广才广才,非志无以,非志无以成学成学。成就学业成就学业不努力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努力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明确,不明确志向就没办法成就学业。志向就没办法成就学业。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要想有才学必须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通过学习。静心专一静心专一才学才学淫慢淫慢则不能则不能励精励精,险躁险躁则不能则不能治性治性

10、。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与时驰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意与日去,遂遂成成枯落枯落,多不接世多不接世,悲守,悲守穷庐穷庐,将复何及将复何及!于是,就于是,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于是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凋落,月而消失,于是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译文: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以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屏除杂

11、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宁静专一来来修养身心,修养身心,以以节俭节俭来来培养品德。培养品德。不是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是身心不是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宁静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不努力学专一,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不努力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没办法,不明确志向就没办法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于是就像枯枝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

12、消失,于是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败叶那样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恨又怎么来得及呢?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心论点)是哪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以养德。”问题研究问题研究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志当存高远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非淡泊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无以致远。问题研究问题研

13、究这一句,是对这一句,是对“静静”的价值的阐发,的价值的阐发,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达成志向。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静”字。字。“俭以养俭以养德德”与与“静静”有何关系?有何关系?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质享受而分

14、神劳力。“俭以养德俭以养德”是建立在是建立在“静静”的基础上的美德。的基础上的美德。4、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事实均可)吗?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A.就学习就学习(治学)和做人(修身)治学)和做人(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调一个“静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结于“躁躁”字,把静、

15、躁加以对比,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增强了论述的效果。薛谭学薛谭学讴讴u于于秦青,未秦青,未穷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遂辞归。秦青秦青弗止弗止,饯于郊衢饯于郊衢q,抚节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悲歌,声振林木,响遏遏行行云。薛谭乃云。薛谭乃谢谢求求反反,终身不敢言归。,终身不敢言归。(1)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2)于:向;于:向;(3)穷:尽,完;)穷:尽,完;(4)遂辞归:于)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辞:告辞是就告辞回家;辞:告辞(5)弗止:没有劝阻;)弗止:没有劝阻;(6)饯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用酒

16、食送行;)饯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用酒食送行;(7)抚节:打着节拍:)抚节:打着节拍:(8)遏:阻止;)遏:阻止;(9)谢;古义:认错,道歉;今义:感谢谢;古义:认错,道歉;今义:感谢(10)反:通)反:通假字,通假字,通“返返”,返回。,返回。译文: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

17、,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薛谭学讴,自足而归,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躁”的最好的例证。的最好的例证。5、文本作者抓住一个、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静”字,围绕学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无以致远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无以成学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8、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将复何及!问题研究问题研究6、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主旨是劝勉儿子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夫,最忌怠惰险躁。证明论点:证明论点:告诫儿子:告诫儿子:提出论点:提出论点:探究文章的结构探究文章的结构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治学(静):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无以成学(正)。C、修身:

19、(躁):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躁则不能治性(反)。D、惜时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提出论点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劝戒惜时,有所为【名句赏析名句赏析】(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逻辑学中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

20、谆教诲与无限期望。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淡泊淡泊”、“宁静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不为”正是正是为了将来为了将来“有所为有所为”。“淡泊淡泊”、“宁静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可以就可以“致远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的事业-更加有所为。更加有所为。“淡泊淡泊”与与“宁静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明志”与与“致远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

21、誓言,是积极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淡泊淡泊”与与“宁静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老子。这就是老子道德经道德经中所倡导的,中所倡导的,“无无为为”的结果是的结果是“无不为无不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贯穿诸葛亮一生,成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且贯穿诸葛亮一生,成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二)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22、以成学(二)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广才 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要的。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要的。古今中外的天才宁有种乎?非也。人非生而知古今中外的天才宁有种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之,而是学而知之。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诫儿子诫儿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广才”的话语既是很普通的谆谆的话语既是很普通的谆谆告诫,也是亘古未变的哲理。告诫,也是亘古未变的哲理。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学习,并要注意

23、学习方法:要学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静静”、“志志”,不,不能能“淫慢淫慢”、“险躁险躁”,并用,并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去”时光的无情流逝和时光的无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守穷庐”的人生无奈与悲叹警醒儿子。的人生无奈与悲叹警醒儿子。非志无以成学非志无以成学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北宋(北宋苏轼)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们不是行走于苏轼)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们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随波逐流。他们的人生注定将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平庸的世,而是随

24、波逐流。他们的人生注定将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穷庐悲守穷庐”。“志不强者智不达。志不强者智不达。”(战国(战国墨翟)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墨翟)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东晋时期的葛洪就说: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东晋时期的葛洪就说:“学之广在于不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倦,不倦在于固志。”没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没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学中去的。入到治学中去的。“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礼记儒行儒行)人是靠肉体生)人是靠肉体生存于世的,更是靠

25、精神支撑生存于世的。肉体上倘若出了问题疾病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撑生存于世的。肉体上倘若出了问题疾病是可以用汤药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问题疾病却是很难治愈的。是可以用汤药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问题疾病却是很难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思想上的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思想上的绝望。思想上的绝望比任何难以治愈的顽疾都要可怕千万倍。绝望。思想上的绝望比任何难以治愈的顽疾都要可怕千万倍。“人无志,非人也。人无志,非人也。”(三国(三国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人若无志,则与动物何异?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无味。

26、没人若无志,则与动物何异?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无味。没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虚、灵魂缥缈的一副躯壳,即使苟活于世,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虚、灵魂缥缈的一副躯壳,即使苟活于世,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非澹泊无以明志,()。夫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淫慢则不能励精,()。年与时弛,(),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自然成诵老师寄语心中记老师寄语心中记 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

27、们早立大志,静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大才!诸葛连弩欧欧阳阳八阵图 修修两两岁岁丧丧父,父,笃笃而而成成才。才。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背诵默写这篇文章。背诵默写这篇文章。1、本文的名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本文的名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提出论本文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提出论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诸葛亮写信的用意是:劝勉

28、儿子勤学励诸葛亮写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志,须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4、从哪几方面论述:学习、做人从哪几方面论述:学习、做人 对比对比论证论证 5、文中道出了哪几层关系?学与静、学与文中道出了哪几层关系?学与静、学与才、学与志才、学与志6、诸葛亮的治学之道是:夫学须静也,才诸葛亮的治学之道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7、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1)要淡泊宁静(要淡泊宁静(2)要有志)要有志(3)要惜时)要惜时 8、文中人物理想人才必备的三个条

29、件是:文中人物理想人才必备的三个条件是:志、学、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志是成才志、学、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志是成才的前提基础,品德修养是成才的保障。的前提基础,品德修养是成才的保障。9、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才须学也。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广才 10、道出志与学的关系:非志无以成学、道出志与学的关系:非志无以成学11、宁静才能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宁静才能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12、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才悲叹浪费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的变老,才悲叹浪费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的句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句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3、志当存高远的名句是非澹泊无以明志,、志当存高远的名句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语是澹泊明志,宁静致非宁静无以致远。成语是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