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360316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解读(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型!三! CNll2034/T实验技术与管理Expe,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第 29 卷第 5 期 2012 年 5 月 V01.29No.5Man 2012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向晓东,张榜生,刘晓云(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81摘要:为促进大学生科技刨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 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的长效管理机制。该长效机制通过学院和学校相关职能 部门的协同管理,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 规划、资源调配和经费保障。实 施结果表明:长效机制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

2、词:大学生科技创新;长效机制;协同管理中图分类号:G31l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956(z01205001902Establishnlent of pern 尬 nent o 昭 anization system fOrstudentsscience and techn0109y innovationXjang Xiaodong,Zhang Bangsheng,Liu Xiaoyun(SchooJ of Resources and Envjronmental Engineering,Wuhan Univcrsj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

3、008l,ChinaAbstr 越 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8development ofthe science and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ivities of the 5tudents in the univers“y,a permane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ystcm is established. This organlzation system can be used to formulate plans,distribute resources,and obtain fund

4、s under the cooperation manage ment of the schools and the management divisions of the universit y. It is shown that the scj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the students can be improved by this new organlzation system effcctivel y.ley wor 出:studen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permanent organi

5、zationsystem;c00peration manage-ment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 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为目 标、以学生个体学习兴趣为 导向、以创新型科技课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 教师指导村j结合为方式的科研实践活动。当前,全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但 是,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足不平衡的。 大学 生科技创新的参与度、成果质量和可持续性已成为当前普遍关心的问题1“。人们 已经认识到,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发 展的重要保证2。然而,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协同组织 管理体系。为

6、 此,本文将结合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 大学生科技创新 活动的实践与成效,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建设。收稿日期:2011一 08-22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日资助(2009176作者简介:向晓东(1958一男,四川宜汉,博上,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管 学院教学 副院长,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技术.Emil;drxxd 1 典型模式对比分析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质量工程的一个 重要内容。构建大学生科 技创新管理模式对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具 有 莺要的意义。于是,高校在探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

7、力 培养模式。较典型的创新实践模式主要有以下 3种。 1.1导师引 领模式该模式足依托于实验室、特别是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专业导师引领下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阳。这种创新活动研究水平起点高,创新成果往往也较突出。 1.2 多平台模式多平台模式是由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科研立项、 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科 技创新基金、科技竞赛、学院 与企业共建的产学研基地等构建科技创新大平台 4。 多平台模式的学生参与面广,有利于营造科技创新的 氛围鸭】。万方数据 实验技术与管理 1.3 创新基地模式 导师制模式的学生参与度较小,而多平台模式参 与面广,但较分散,不便于统一管理。相比之下,创新 基地模式更有利于规范

8、化管理卟,故而成为高校最常 用的科技创新模式 c7-9。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 程。为更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 展,需要学校和学院的相关管理部门协同配合,使教学 和科研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因此,建立一个 相对优化的组织管理长效机制至关重要。2长效机制建设与成效2.1长效机制建设为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 在学生中营造具有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武汉科技大学自 2007 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建设,形成了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组织管理体系,其构架如图l所示。大学生谍外科技创新孽地(饭级鹿章制度划矗i摊到燮垒H竺-际耐校

9、瑚委H威聚腱示I项月征集专家评审二=学E动璇III队甜建纤赞持资源梢魁。_一过群管理成果柱:总图 l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构建图规章制度的完善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长效 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保证,为此, 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 和学院联合制定了“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创 新基 地章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实施办法”、“面 向全校创新实验管理办法”,“学 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奖励条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指导老师工作量 计算及 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创新基地的运作程序是:学院根据创新计划征集创新项目,由教务处审批立项, 确定大学生科技创新的 活动经费。然后学院召开动

10、员会,张榜公布刨新项目 和导 师。学生自由选题,每个项目组建 1个 35人的 创新团队。每个团队必须提交项目 任务书,提出预期 目标,考核目标以成果的形式体现,如论文、专利、软件 著作权 等。过程管理是创新基地的工作重点,主要包 括定期检查、经验交流、结题评审。 项目完成后,由学 院推荐,经教务处、学工处和校团委根据成果的类型和 质量,择优 申报省级大学生科研成果,或组织学生参加 国家、省级科学竞赛。基于创新基地的大学生科技仓 0新长效机制的主管 单位是教务处,学工处、校 团委和各学院是协同管理单 位。主管单位和协同管理单位团结合作,有效解决大学 生科技刨新实践中的 3 个关键问题:(1组织规

11、划。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种类很 多,如大学生课外科研成果、“挑战 杯”大学生创业计划 和数学、电子、化学竞赛等。各类项目或竞赛的时间和 参赛途 径不同,于是,管理者应根据时间节点制定统一 的工作计划,组建不同的学生创新团队, 实现统一规 划、合理安排、有的放矢,讲求实效。(2资源调配。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正常 的教学是有冲突的。教学资源 不足是高校人才培养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由于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 学 院分别掌控着一定的软、硬件资源,所以,通过协同 管理,能合理调配可利用的人力、 物力资源,实现大学 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管理。(3经费投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经费

12、不 足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 题。采取教务处、学工 处、校团委和学院协同集资模式,有利于学校、社会、企 业 多渠道的经费筹措,使活动经费有保障。2.2 成效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建设,我院 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呈逐年上升 趋势,如图 2所示。自 2007年起,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年年在全校排名 第一。 在 2010 年,学生发表科研论文 28 篇,半数以上 为核心期刊,2 篇 EI 收录。相当于平均 6名学生就有 1篇科技论文发表。272f 册 8200920j0年份图2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成果统计图示3 结束语大学生科技刨新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科学素养,培养效果需

13、 要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 (下转第 24页万方数据实验技术与管理种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难题,需要职能部门管理者的 耐心和决心。我校在这方 面已成功建立了大型仪器没 备共享的良好运行机制,并健全了相应的配套制度,基 本 实现了设备的网上查询和网上预约功能,部分大型 仪器没备实现共享。3.4宣传环保文化,建设安全环保健康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蘑要基地,高校除了向学生传授 实验室安全环保知识外,还应把 “环保、安全、健康”作 为高等学校的一种核心价值,让学生带着“环保、安全、 健 康”的意识走向社会。把这种理念融人广大学生的 心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实验室的 各项工作之中,足我 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学校

14、环保工作的管理文 化和指导思 想。以宣传环保文化、建设环保校园为宗 旨的各项活动的开展,就显得更加意义重 大。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足有效的教育手段,借助学生会及社团 开展实验室安全专 题活动,可以将安全工作与学生工 作有机结合起来7。在实践中,我们与学生社团组 织 联合举办了“地球一小时 ”、“世界环境日”主题文化宣 传活动,普及环保常识,强化 安全观念。同时,借助网络资源,创办了电子刊物环保与技术安全,通过先进 实 验窒展示、安全环保常识介绍,以及对国内外一些高 校相关的安全事故进行报道、 案例分析等,传播安全环 保知识,构建一个融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安全文化网络 平台, 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

15、得到熏陶 f8。3.5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扩大实验室开放范围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工作效 率,学校以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管理体制为主体,逐步加大本科教学支验室全 面开放程 度,建成符合开放要求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 各实验中心在课外、假日向学生开放, 鼓励学生自行安 排实验、自由选做实验、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学生兴 趣,组织课外 科技活动小组,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 新能力。同时,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 施,包括:改 革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基础实践训练,强化综合能力训 练,启发创新思维;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技能、 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能力; 改革实 践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个

16、性化实践教学管理机制。4 结束语作为研究型大学,其实验室建设层次的高低、管理 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探讨新形势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紧密 围绕教学科研任务建设完善学术支撑体系,对于 高校实验室的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 高,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参考文献(References1黄佳木,彭小芹,刘天模,等.依托学科基地建设实验平台.培养材料 专业创新人 才口.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13 l 5.李淑春加强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41173一 l 75.李焕春,郝选明.基于实验室认可制度下的高校实验窜建设J实验室

17、研究与 探索.2009,28(8:1 65166,175.4陈夺魁,张有福,孙会忠,等.浅析教学型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 报.2009(30:136137.5吕厚均,扬瑞军,汪成,等对高校太犁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4:81-82.刘丽琴陈永清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 理,2011,28(2:208210.7闻星火赵庆双,郭英姿,等高校应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者J安验窄研究 与探索。2009,28(llt 187190.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口.实验 技术与管理,2011,28(3

18、:185187.9高明松研究型大学实验室建蹬与管理的探讨J.实验事研究与探 索,2007,26(7;122一123.127.(上接第20页的数量和质量来体现。创新成果实现的关键是指导教师,而推进大学生科技创 新活动的开展的重要保障是 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实践表明,通过学 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协同管理,充分利用教学科研资源和平台,将会更有效地促 进大学生科技创新 活动的开展。参考文献(References】邵世志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时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111 7981.2谢存虎构建大学佳科技创新管理保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 业,2011(9;474

19、8.3f伞大学生科技创新高端引领勺实践范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3235.段德君,付军,金安江.学院大学生科技刨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初探J.高等农 业教育.2010(11:80一 81.5 俞松坤.。多平台互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J.职业技术教 育,2008,29(5:8081.6 吴明全,田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 业,2010(35:178180.7 花向红.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屯与实践J.实验室 研究与探索,2010,29(10:70一 73.8 尹仕,肖看,刘志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

20、与管 理,2008,25(4:2831.9 姜生元大学牛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i殳与运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444s,10 向晓东,张惠灵,段宁.理1=科大学生佛同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中目校外 教育,2008(6:260.万方数据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作者:向晓东 , 张榜生 , 刘晓云 , Xiang Xiaodong, Zhang Bangsheng, Liu Xiaoyun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81刊名:实验技术与管理英文干刊名: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年,卷(期:2012,2

21、9(5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10条1. 邵世志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外文期干 2010(112. 谢春虎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保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期干论文-教育与 职业 2011(093. 王伞大学生科技创新高端引领与实践范例 期干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104. 段德君;付军;金安江 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初探 期干论 文-高等农业教育 2010(115. 俞松坤 多平台互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 期干论文-职业 技术教育 2008(056. 吴明全;田懿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期干论文-教育与职业 2010(357. 花向红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期干论 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108. 尹仕;肖看;刘志强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 期干论文-实验技 术与管理 2008(049. 姜生元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 期干论文-中国高等教育2007(1810. 向晓东;张惠灵;段宁 理工科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 外文期刊 2008(06引证文献(1条1. 叶树铃 . 毛锡锋 .肖文华 团队合作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探索 期刊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4本文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