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育儿问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8354150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常见育儿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常见育儿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常见育儿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常见育儿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育儿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小孩不按时休息怎么办?我两岁的儿子每天睡觉总是不按时。夜晚要11 点才肯睡。而早晨到7点半以后才能起床。 中午当大人要休息时,他总是在床上玩到2 点。影响得我们也没精力工作。请问,我们怎样 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孩子的作息习惯一旦形成后,较难一下子改变过来。首先应分析孩子形成这种习惯的原因, 如有的孩子无节制地看电视或进行其他感兴趣的活动,神经较兴奋,就不易入睡要让孩子早 点睡,首先应去除这类刺激,禁止孩子看电视过晚,更不能打闹,让孩子在晚间心境平和, 这样较易入睡。其次可采取“强行调节”的方法,如让孩子在早上适当比平时早起一点,晚间 或中午就较容易入睡。2 孩子太霸道怎么办 ?我1周零10

2、个月的宝宝在=特别霸道,别人不能碰她的玩具喜欢把别的小朋友推开,怎么一回 事啊?第一,不予理睬。如果婉言相劝仍然无效,父母不妨对孩子来个不理不睬,在不会使孩子太 难堪的情形下,坚决采取这个行动。第二,引发孩子良好的行为。从行为治疗的观点来看, 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为不好,父母则要设法引发他另一方面的良好行为。当孩子的良好行为 出现时,则要鼓励他,称赞他,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当霸道的孩子 表现出礼让温和的行为时,要不失时机地给予他奖赏和鼓励。第三,设法使孩子发泄过剩的 精力。平时要多让孩子从事体力方面的活动,并给予适当的辅导,使孩子过盛的精力得以发 泄,同时还可藉图书、音乐熏陶

3、孩子的性情,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第四,让孩子饲养小 动物。孩子在喂食、抚摸小动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起爱怜弱小之心,霸道之气会逐渐减少。 第五,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霸道的孩子认为霸道是一种获得满足的方式,这样的 孩子在孤单的环境里霸道行为显得更为强烈,因此,不妨多带孩子参加孩子间的社交活动, 如生日聚会等,让孩子在欢愉的氛围中产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欲望。常新成3 哄宝宝吃饭就像打仗 ,每次为了他好好吃饭都弄得自己筋 疲力尽,怎么办?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让2岁多的宝宝吃饭真难,有时得追着,甚至是 “求”他吃一 口。孩子不吃的时候,通常大人会逼着孩子一定要吃,甚至不惜用条件交换,于是“

4、吃”变成 了孩子和大人交换条件的“筹码”。2 岁的孩子,开始对食物的色彩、味道、形状、温度等有了喜欢或不喜欢的自我主张,对 于食物本身的喜好也不断地改变, 这正是他们自主意识的开始。但很多父母对于孩子饮食 习惯的改变常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甚至不知道有时自己的饮食模式及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孩 子。父母对于孩子吃得少或几顿不吃的焦 虑,主要是担心孩子营养不够,长得不如别的小孩 高大。事实上,每个孩子未来的高矮胖瘦,除了与营养有关外,与遗传有很大关系。另外, 每个小孩的生长速度也存在个体差异。如果长期存在吃饭难则要具体分析。 为避免孩子吃 饭困难,建议家长注意以下几点:1) 家人以身作则,让孩子了解吃东

5、西和用餐礼仪的重要性。也许某段时间内,孩子的表现 不符合成人的要求,但只要持之以 恒,孩子自然会接受这些良好的行为模式。2) 良好的就餐和饮食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在孩子还不会走路时就固定餐桌、餐位, 愉快进 餐,长期坚持就会形成行为定势。3) 饭前避免剧烈运动,饭前运动剧 烈,容易肚子疼。4) 安静进餐,不要边吃饭边玩,或者 边看电视边吃饭。5) 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吃,说明孩子确实不饿,不要勉强,饿一两顿不会把孩子饿 坏,而勉 强地逼迫孩子吃却会使孩子厌食。 所以,尽量不要以强迫的手段让孩子进食, 而应该以鼓 励或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感到吃饭 是一种享受。6) 用餐前尽量不要让幼儿吃零食,尤其是甜点心

6、、巧克力、冰激凌等,使孩子空着肚子等待 吃饭,饥肠辘辘渴望吃饭。 父母也要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幼儿营养的知识,以轻松与理解 的态度,培养宝宝正常发展过程中的饮食行为习惯。在配合身心发展的状况下,提供营养丰 富而且色香味都诱人的可口饭菜,使孩子的营养摄取达到均衡,并喜欢自己安静进餐,养成 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4 宝宝 6 个月了,朋友建议我每天给他讲故事,可是我去了很多书店都不知道该买什么?这一时期的孩子智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最愿意用手做工具,开始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如 怎样得到够不着的玩具。能通过接触、摇晃、品尝和观察来记住物体。如有物体突然从视线 中消失,开始会积极地寻找。在此之前,他会认为是物

7、体消失了。如果孩子能执着地寻找被 藏起来的东西,说明他已懂得物质的不灭性。同时也说明孩子对已见过而现在不在眼前的东 西有了记忆。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是这时期开发宝宝智力的好方法。 如何在游戏中增长宝宝的智力呢?可以通过以下游戏来进行:1、提高记忆力的游戏:藏猫猫、找玩具、手中藏物2、培养动手能力的游戏(10 个月后再玩):涂鸦、盖瓶盖、搭积木、玩套环、套杯等3、促进手眼配合的游戏:撕纸、捡豆豆、扔东西4、培养认知能力的游戏:照镜子、认身体、认动物、辨大小、敲敲打打、辨颜色另外,6 个月宝宝的大运动方面表现为独坐自如,还可以扶双手站立一会儿;精细动作方面表 现为宝宝可以用拇指

8、和其他手指配和抓起玩具,双手拿到玩具后可以对敲,并故意扔玩具。5 怎样才能改掉宝宝 4 岁多还吮被子的习惯?小年龄儿童喜欢某种东西(特别是柔软的东西)是很常见的,这是一种心理安全的需要。抱 着一只手绒玩具、抓住一条手巾或被角、甚至摸着一定的T恤衫.1)千万不要紧张,这是儿童常有的行为,等他生活经验丰富一些了、活动的内容多样化了, 他会自动放弃的。2)不要批评、不要取笑,因为他只是做了他喜欢的“事”,他并不“坏”。3)在睡觉时,可以给他讲讲故事、拍拍他。看到他的手摸着被角,就轻轻地移开,不要说什 么,用一个制止的眼神就可以了。4)会有反复,这不要紧,慢慢就会改正了。5)把睡眠的环境重新布置一下,

9、床换个位置,改换一下旧情景。6)把被换一床,也可能有用。7)睡前不要让他太兴奋,最好一上床就有睡意6 宝宝睡觉老是惊醒 ,怎么办?婴儿睡觉容易惊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受惊吓,会随着孩子的长 大,一般半岁左右,就会慢慢改善的。7 面对孩子的 “破坏”你会怎样?刚给孩子买了个电动小汽车,可没两天却发现已经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了。甚至你会看见孩 子把镜子打破了,却努力地用胶水粘,面对孩子的“破坏”你会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经常有意无意地去破坏手中的玩具,特别是那些按照他 们的方式专门为孩子的成长年龄而准备的玩具,总是被孩子们破坏得更严重.布娃娃被咬烂了 鼻子,小帆

10、船的帆与船身分了家,塑料小鹿的角剩下了一只真上不胜枚举。幼儿的这种 破坏性行为,可分为“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两类。无意破坏的行为主要出现在年龄小的孩 子身上。如递给孩子一件新玩具,他刚接过去,就把手一松, “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摔坏了。 这个时期的幼儿由于反应协调机能还是很弱,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他们说“破坏行为”主要 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对于幼儿的无意破坏,主要是通过一些生理和心理训练来解决。如用 不易摔坏的木制玩具教幼儿分别做单手、双手抓握动作,训练上肢肌肉的力量;用玩具琴让 幼儿弹拨,用铅笔、蜡笔等让幼儿划、画、涂、写,训练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用塑 料杯、碗盛水,让幼儿捧着慢慢行

11、走,要求水不洒出来,以训练注意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实验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的无意破坏行为会大大减少。孩子想破坏玩具只是因 为他想知道这些漂亮好玩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做成的。换句话说,他其实就是想了解玩具里面 到底有什么?玩具本身对他已经没吸引力了,所以有时候他就像面对一个讨厌的人一样使劲 砸碎玩具,然后再研究隐藏在里面的让他感到神秘的东西。孩子的这种破坏行为,正是其智 力一步步发展的结果。对于孩子破坏玩具的行为,父母应理解。关心。并支持孩子的这种好 奇心,鼓励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给孩子买一些能够拆装的玩具,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 关于玩具原理的问题。对大一点的孩子,可给他准备一把小钳子

12、、小螺刀等工具,让他们自 己拆装。如果对孩子破坏玩具的行为批评、怒斥,会冷却孩子的好奇心,扑灭孩子的求知欲,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能力。8 如何培养宝宝乐观开朗的性格?1)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 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 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 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 观的朋友。

13、9 宝宝们究竟为什么会发火?做父母的肯定有这样的经验:为了一点点小事情或者根本不为什么,小家伙就大哭大闹,不 可开交,直到全家人仰马翻,精疲力竭而止。各位家长们在遇到宝宝发脾气时会脾气大是源 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发脾气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婴幼儿随着生 理、心理的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的认识,不可能像 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再做出行动的决定,都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 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因此,当宝宝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时候,很自 然的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比如摔东西或是拉妈妈的头发。但是这样的行为只能是偶尔出现

14、 的情况,并不能作为宝宝惯有的一种习惯。2 岁、7 岁、青春期前这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脾气大 两周岁左右的宝宝普遍存在一个心理成长过程,其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不顺 心的事就发脾气、摔玩具,和小朋友闹别扭就挥起小拳头。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是 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个反抗期,是几乎所有的宝宝在两周岁左右都会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 只是有些宝宝表现的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已。随着宝宝的成长,受挫的次数增多,当到了五六岁左右时宝宝胡乱发脾气的现象会逐 渐得到改善。俗话说“七八岁讨狗嫌”,在宝宝长到七八岁时,爸爸妈妈又会发现这坏脾气抬 头了。其实孩子七八岁的时候是好奇心最强的阶段,他喜欢拆闹钟,近乎偏执

15、地刨根问底, 只是源于他内心强烈的求知欲。青春期前的孩子,女孩在 1012 岁左右,男孩在 1415 岁 左右,情绪波动也很大,往往会表现出易怒、抑郁、焦虑。缺少爱的孩子脾气也大.宝宝的成长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父母是宝宝的第一老师, 爸爸妈妈的性格较暴躁、易怒,经常发生家庭战争,这些会给宝宝的心灵上造成伤害,也会 使宝宝因为没有榜样作用而感到苦恼,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在遇到困难、处理 问题时采用简单暴力的方法。在情感上感到饥饿的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都比较弱。明明 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却不知怎么表达。有的孩子为了引起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 会故意做出一些表现异常现象,像咬

16、人、打人、撒谎、哭闹等行为。有攻击力倾向的宝宝并 不一定都是个性强悍的,反而是因为内心比较脆弱,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罢了。如何应对宝宝的小牛脾气 安抚情绪后再对症下“药” 面对宝宝的小牛脾气,爸爸妈妈首先要尽量理解他们,然后再了解孩子的想法,着手 分析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对症下“药”。孩子发脾气时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 爸爸妈妈应该先安抚孩子的心灵,让他(她)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找出发脾气的原 因。把事情的本质找出来,然后再耐心地教他怎么做,分析不对的地方。在宝宝的情绪得到 了安慰后讲道理,比一遇到问题就说教,效果要好得多。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一、移情教育。所谓的移情教育就是设身处地

17、地为别人着想。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 要做好典范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让宝宝体验小朋友拿到最小苹果时的心情。 移情教育能让宝宝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变得更友好,更谦让。二、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认为在一种行为之后马上给予奖赏强化,这种行为就会 增强。当孩子关心别人做出谦让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认同宝宝的表现。采取多赞 扬的方法,让他体验其中的快乐。三、消退法。消退法是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 发生。当爸爸妈妈发现宝宝脾气暴躁时,要多和幼儿园的老师沟通,以便找出宝宝叛逆举动 的原因,尽早消除。对宝宝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提出批评,并可以采取措施,教育宝宝学会如 何

18、处理矛盾的方法。10 如何让宝宝更加聪明?想要养育一个聪明的宝宝,就要为他打造一个发达的大脑。我们要挖掘婴幼儿的潜能, 就要了解大脑的发育过程: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决定了一切。大脑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怀孕到婴儿出生。这个阶段我们称为大脑长数量的阶段。当婴儿出生时,大脑已经有大约100180亿个脑 细胞,接近成人。也就是说婴儿从怀孕到出生,大脑细胞的数量就已经长好了。第二个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大脑就进入了长质量的时期,脑细胞的体积和其他很多东西 还会长起来。出生之后,由神经细胞连接的“突触”开始形成,突触在三个月的时候数量达到高峰,到三 个月时灰质脂肪沉积完成,6个月DNA含量停止

19、增加,到12个月,少突神经胶质细胞达到 成人的 70%, 3 岁的时候小脑发育基本成熟, 34 岁神经髓鞘化基本完成。神经网络的形成 神经纤维的髓鞘像电线的绝缘层,可以使神经元准确传递信息,速度非常快,分工明确, 效率也更高。那么刚出生的时候,神经纤维髓鞘形成非常少,神经纤维也非常短,非常少, 到 34 周岁的时候,才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的过程。神经元表面积的 6080%被突触占领,神经元如果没有突触作连接,就没有价值,数量 再多也没有意义。在出生时突触的数量只有50万亿个,到3个月时达到高峰,大概是在10000 万亿个,是3 岁时的十倍。怎么做,才能让宝宝更聪明 在怀孕的过程中,可能因为营养或

20、者其他的原因,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有的婴儿只有100 亿个脑细胞,有的则可能有150亿个脑细胞,差异性非常大。脑细胞越多越好,这是发展智 力的物质基础。所以孕妈妈应该注意补充营养,合理胎教,给宝宝多种良好的刺激,以促进 宝宝的脑细胞数量增值。03 岁的经验对神经网络发育的影响非常重大,对突触的刺激及高频率的使用,都有利 于智力发展。出生三个月时,突触的数量非常多,为什么最后只有 500 万亿个存在下来呢? 因为缺乏使用!要运用一些方法使突触活动起来,那么那个突触就能生存下来。如果运用得 不够或者使用得不够,突触数量就会比较少。第二大原因:宝宝成长的环境。 大部分的家长都知道给宝宝吃鱼肝油、配方奶

21、粉,这些效果肯定是好的。但是不要忽略环 境的作用,实际上,环境的作用远胜于营养,它比营养更关键。大脑的发展过程需要外界信息的大量输入才能完成,外界信息的输入直接促进大脑的发 展。输入就发展,不输入就不发展。缺少哪方面的输入,就必然在哪方面得不到发展,长大 后这方面会不如别人。11 孩子就是不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怎么办?家长们常常抱怨:教育孩子特别累。最让人头疼的,是孩子与人交往的问题。见到一位熟人, 总要家长提醒了,才会打个招呼,分别时,也要家长提醒了,才会说声再见,根本没有以前 的孩子那么懂事、合群,不用怎么教,嘴就“甜”得不行。还有些孩子,他们入园、入学后, 难以适应群体生活。别的小朋

22、友都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呼朋引伴地玩儿。可他们却孤零零地 一个人,不知怎么才能进入这个群体。或者,已经结交了一些玩伴,却由于交往方式的失误, 不是与其他人打架、争吵,就是畏缩、惧怕,最终被这个群体所抛弃。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如果不及时辅导,会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 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泼气息。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做事非常 认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钻进“牛角尖”。而这些,都对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中的发展不利。其实,孩子之所以不擅长与人交往,原因并非是由于孩子内向,溯本求原,其原因恰恰 是因为家长。初为人父母,家长们缺少教子经验,往往有种不知所措之感,会表现得过于

23、严 肃,力求让孩子尽快进步。在这种压力下,孩子的表现,已是种畸形的表现。孩子每天惊恐 于自己如何做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性格自然会趋于内向,不擅言谈。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过度,事事代为安排,也是孩子不擅交往的重要原因之一。 您是否也做过类似的事:当孩子刚刚具备独立活动能力的时候,您的眼睛一刻不停地关注着 他,随时准备着,把他喜欢的玩具递到他手里,随时准备着把他抱起来。其实,就在这一过 程中,孩子已失去了自由自在的感受,无法自由、充分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种限制,体现 在社会交往方面,就形成了被动的局面。孩子生病时,家长更是事无巨细,紧张得什么都预先为孩子想到。往往是孩子想到的事 情,没等他开

24、口,就已经为他送到手边、嘴边,根本无须出口请求。在这种呵护下,孩子自 然不愿与人交流。然而,当他走进园校和社会时,却已没有了这种呵护的环境,此时,再学 习与人沟通,也就显得晚了些。同时,孩子在与人沟通和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得很调皮,此 时,家长却又过于紧张。就像一个小笑话所说的那样:孩子对爸爸的女同事说,阿姨,你长 得真丑。家长马上让孩子道歉,孩子想了想,说,其实,细看阿姨还是蛮漂亮的。家长马上 生气地纠正:我让你道歉,可是并没有让你说谎。家长的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做法,会让孩 子感到在社会交往中无所适从。家长的另一种代劳方式,则更加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带孩子出门时,遇到熟人, 家长往往会抢

25、先一步催促孩子:“这是小王阿姨,快向王阿姨问好。”“这是张叔叔,问张叔 叔好。”这种情形多了,孩子会感到难堪并产生依赖心理,认为一切都有家长安排,自己当 然也就无需思考,像吊线木偶一样无法真正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教育孩子,无论是社交教育还是其他教育形式,都需要家长,找到一种与孩子相匹配的 方式。初为家长,就像一个刚学会开车的人,心情紧张,不知怎么来配合车的运动态式,对 待车的态度,往往不是过于紧张就是过于放松,弄得车也会受到伤害,而驾车的人也很累。 所以,有经验的司机,往往会顺应车的运动,温和地驾车。教育孩子和驾车是两回事,但在精神上,两者却是相通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与人 交往或其他方面

26、时,需态度温和,在精神上与孩子相通,在形式上,也需与孩子的性格、爱 好等相配合。12 六个多月的宝宝,如何进行早教?宝宝的早期教育包括身体的发育、良好人格和习惯的养成、健康情绪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五个月的宝宝在身体发育方面可以培养坐的能力,还要练习用拇指和其它手指配合抓玩具。 在语言方面要多和孩子说话、交流,这样有助于日后语言功能的发展。在认知方面要给宝宝 看一些颜色鲜艳、图画简单的图片,但只能一个个的看,要反复的看,这样可以加深记忆。 培养宝宝适应环境的能力,多带宝宝出去玩玩,让他接触一些陌生的人,这样可以为以后不 认生打好基础。13宝宝走路早真的会罗圈腿吗?宝宝在10 个月就能自己站起来

27、了,大概 11个月就开始自己走路,最近婆婆发现她的腿有点 弯,宝宝比较瘦弱,个子也比同龄人高一些,有点缺钙,是和走路有关系?还是自身比较软 呢?孩子是不是“罗圈腿”,家长是可以初步判定的。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两腿靠拢 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假如有间隙,就应引起正视,带孩子去病院检查, 以便尽早发现宝宝下肢发育的题目。假如按上面的方法,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宝宝家庭教 育间的间隙超过10 厘米,很可能就是罗圈腿了,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就诊,在治疗原发病的 同时,进行骨科矫正治疗。造成宝宝罗圈腿的原因良多,如软骨营养障碍等,但以维生素D缺乏性

28、佝偻病为多, 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佝偻病患儿长母婴知识到 1 岁左右,学站学走路时,腿部难以负荷身体的重量,就会导致下肢朝外侧弯曲而形成罗圈 腿。以科学的养育方法预防小儿罗圈腿的发生。公道喂养,多去户外流动。因为幼儿处于身 体发育阶段,腿部气力常不能过度承受身体重量,轻易引起腿的变形,因此不要过早、过久 地站立和学步,少用学步车。不要过早穿较硬的皮鞋,由于婴幼儿腿部气力较弱,学行走时 穿硬质的鞋,会影响下肢正常发育。值得留意的是,有些正常情况轻易被误以为罗圈腿。6 个月以内的婴儿两下肢的胫骨(膝 关节以下的长骨)朝外侧宝宝疾病防治弯曲是正常生理现象,6个月

29、到1岁时就会逐渐变直。 一些家长用少妇法试图让孩子腿变直是分歧错误的,由于这样不但不能矫正腿形,还可能影 响孩子髋关节的正常发育。此外, 2 岁宝宝有时会有轻度膝外翻或膝内翻也正常,大多能在 生长过程中自行纠正,无需担心.14 宝宝太“自私”怎么办我家宝宝刚过两岁,最近总是护着自己的东西,玩具、吃的都不能给其他小朋友,可他确见 别人的就想要,有时还伸手去抢,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怎么劝也不起作用耐心地教导她就是了,她再长大点,自然就好了.至于自私谈不上,这么小的孩子,无非是人 的本性而已,谁愿意让别人拿自己的东西呢.所以你不用担心,宝宝这样属于正常现象她再长 大点,自然就好了.属于 2 周岁叛逆期的孩子,必须得先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满足自己的意 愿将来才能更好的生活. 在家的时候,多跟宝宝玩,跟他一起玩玩具的时候,让他把玩具拿 给你,并跟他说“谢谢,宝宝真棒”多夸奖孩子,慢慢地,他会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他的玩具 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