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1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351861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1(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11应用翻译的性质和特点应用翻译(pragmatictranslation),又称实用翻译(practicaltranslation或appliedtranslation),是指一种实用性文本的翻译。方梦之先生曾明确指出:“法国翻译理论家JeanDelisle在她所著翻译的阐释一书中有pragmatictranslation一说,作为翻译方法可译为语用翻译;就翻译客体而言,则是实用翻译。她对实用翻译的定义是:以传达信息为根本目的,运用语用学的原则来翻译实用性文本。它特别区别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方梦之M,2003:前言)所以我们可以说,应用翻译是一种以

2、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与文学欣赏的文学翻译。就内容来看,它几乎囊括了除文学翻译以外的所有作品,“包括人们日常接触和实际应用的各类文字,涉及对外宣传、社会生活、生产领域、经营活动等方方面面”。而就文本体裁而言,它“包括政府文件、告示、科技论文、新闻报道、法律文书、商贸信函、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广告、技术文本、科普读物、旅游指南等各类文本”(方梦之J),2003),甚至还包括各种通俗读物。从文体特征来看,“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是这类文本的主要特点”(ib

3、id)。信息性是指突出传递真实世界的客观信息和现象,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它往往重内容而轻形式,为突出信息传递的效果不惜改变原文形式;诱导性是指此类文本大多带有公共宣传晶(publicity)的性质,功能上突出译文效果和读者反应,注重译文的可读性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意在唤起读者去体验去行动,因而往往出于现实的甚至功利的目的,在原文与译文的功能上,它更倾向于译文而不是原文;匿名性则是指这类文本大多缺少个性,大有“官样文章”、“安民告示”一类文本的特征,作者的身份往往处于一种“匿名”(anonymous)的地位。在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上,一般不太顾及原文形式,大多按译文固有的格式和规范行文布局、选词用

4、字,原文的作用仅仅只是“提供信息”(offerofinformation),译者在提取原文信息时,一般不会考虑原作者是谁。从审美价值来看,应用翻译讲究“客观真实”而不是“艺术创造”,注重表达“言之有物”而不是“华而不实”,行文用字提倡“准确地道”和“通俗流畅”,遵循的是一种读者“喜闻乐见”而又能“雅俗共赏”的审美标准。它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给人以艺术上的鉴赏品味甚至情感的陶冶和升华,不追求那种对文学形象的审美体验和共鸣,它偏重实用性和交际目的,功能上就像商品广告,带有十足的功利性色彩,目的就是要吸引读者,最大限度地获取推销商品的预期效果。,从翻译策略来看,应用翻译大多数文本的策略导向基本以“归化”

5、为主流,以的语读者为中心(TLreader-centered),这是它大大不同于文学翻译的地方。应该说,文学创作“求异”的本质决定了文学翻译的目的就是彰显不同的艺术原创风格和异语文化色彩,提倡文化的多元发展,但应用翻译绝非亦然。它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它的文本形式相对固定,大多有约定俗成的“通用文体规范”(generalstyleconventions-Nord,2001:55,62)。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翻译目的不是“求异”,而是恰恰相反,尽最大可能地去“求同”,以尽量减少信息交流的障碍,有效实现译文预期达到,的功能和目的,因而翻译策略的主流“归化”多于“异化”。从总的趋势上看,汉、英语都有应用文

6、体,各自的文本体裁似乎也无太大差异,都有科技说明文、政治议论文、经贸应用文、旅游描写文、广告宣传文等各种类似的体裁。但是,由于汉、英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各自文本的“语域”(regmter)、“风格”(genre)、“体式”(cenor)等规范(Nord,2001:52)却往往不尽一致。哪怕同是“呼唤型,文本,各自的语篇组合和行文风格也会大相径庭(详见下文)o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保证应用翻译的效果,翻译时应注重文本功能的传递和读者的理解,而不是斤斤于原文的字比句次之间,不然难以达到应用文体的翻译要求及其译文在的语环境中所要求汰到的功能和目的。12应用翻译的主流策略导向应用翻译体裁大多注重信息传

7、递的效果和读者的反映,文本的“信息,和“呼唤,功能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强,大多可归属于纽马克界定的“信息型”和“呼唤型”这两大类文本,如政治经济文件、科技商贸资料以及广告旅游、公共宣传一类的体裁,基本都有固定的文本格式和套路,“文本个性”相对而言不及文学体裁突出,不少原文文本在翻译中只是“提供信息”,作者在文本中的身份也常常处于一种“匿名,的地位。传递文本信息、感化受众是其主要功能,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和读者效应是这类文本翻译的“核心”(详见本书第二章)。因此,对于这一类文本,大多可根据其自身的交际功能来决定翻译目的及其相应的策略,译者没有必要(也很少有可能)为此去煞费苦心另辟蹊径(除非译者另

8、有意图)。由于应用翻译文本体裁所特有的“信息”和“呼唤”功能,提供信息和感化受众是这类文本的主要目的,因而“归化”性翻译策略论往往成为这类文本翻译的主导,除了常见的文化上的“归化,现象外,应用翻译主要表现在“功能性,归化和“行业性,归化这两个方面。4应用翻译功能论往往成为这类文本翻译的主导,除了常见的文化上的“归化,现象外,应用翻译主要表现在“功能性,归化和“行业性,归化这两个方面。12,1“功能性”归化在原文的语言形式影响甚至不适合准确有效地表达文本功能的情况下,就应该对原文的形式和结构作适当“归化,性处理,在行文用字和篇章结构上采用利于译文功能表达的形式,使译文能准确、清楚、真实、有效地传

9、递文本预期的功能。另外,在原文功能与译文功能相冲突的情况下,应该用“归化”的手段对原文功能予以转换,突出表达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和目的。1211突出“功能对等”像汉语道德经一类的通俗读物,如同圣经一样,其文本功能旨在“传播思想,教化民众”,按纽马克的界定,属于“信息型文本”。老子的道德经代表了中华古典哲学思想的精华,一直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把它译成外文的目的十分明显,就是向西方读者介绍这种独特的哲学思想。因此,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和读者效应是这类文本功能的“核心”。按奈达的说法,即信息内容是主要的,语言形式是次要的,翻译策略应以反映“深层结构,的“功能对等”为主,而不是反映“表层结

10、构”的“形式对应”,求得“译文文本的读者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这就意味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用一种“共同语言,(colllJnonla吧u明e),即“一种文化水平低的读者能看懂,而文化水平高的读者也能接受的语言,因而是多数读者的一种共同语言,(Nida,1993)。因此,在正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应该突出表达文本的交际意图和译文在译语环境中的交际功能,适当采用“归化”性手段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做到“雅俗共赏”,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这方面,不妨看看道德经中一段同一内容两种近似的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译文:例1“持而盈之,不若其以。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玉满堂

11、,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RE。1IRE1)Fillacup(Oitsbrimandiliseasilyspilled;TemperaswordtOitshardestand“iseasilybroken;Amassthegreatesttreasureand“山easilystolen;Claimcreditandhonorandyoueasilyfall;RetireonceyourpurposeisachievedthisisnaturalLyPeterMerel2)ToholduntilfullisnotasgoodasstoppingAno

12、versharpenedswordcannotlastlongAroomfilledwithgoldandjewelscannotbeprotectedBoastingOfwealthandvirtuebringsyourdemiseAfterfinishingthework,withdrawThisistheWayOfHeavenbyCharlesMuller原文虽是古文,却十分口语化,充满告诫警醒的语气。而上述两则译文都采用了一种“通译”(interpretation)的手法,对原文形式和用词作了适当改动。二者用词虽有出入,但口吻都与原文一致,信息准确真实,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相信译文

13、读者受到的教益不会与汉语读者不同。再如,对于应用文体中的“科技资料、使用说明书、产品介绍”这一类“信息”功能明显的文本,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巨大差异,不论在句型结构还是行文用字上都会有所不同,因而翻译时不可能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结构上的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不妨采用纽马克“交际翻译”的手法(见本书第二章),注重原文的交际功能和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让译文读者获取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的效果”(纽马克,1982:39)。这实际上与奈达所追求的翻译效果如出一辙,反映了“信息型”文本翻译策略上“功能对等”(Nida)的基本趋势。例如下面一段科技翻译:例2Inthisbooklhavegivenspec

14、ialprominencetOthelawsthatgoverngravity,becauseitisgravitythatshapesthelarge-scalestructure山theuniverse,eventhoughitistheweakestOftheOwcategoriesOforces未必见gravity就是“引力”、见large-scale就是“大规模、大尺度”,具体意义须视上下文而定,不可照字面硬译,否则会曲解原义,信息失真。文中提到了“四种力”,那么,根据常识,物质世界中迄今已知的力只有“重力”(gravitationalforce)、“电磁力”(electromagn

15、etic)rce)、“强力”(strongforce)和“弱力”(weakforce),且大多具有“引力”特性。根据此上下文,明显是指其中的“重力”。另外,“large-scale与structureOftheunivers连用,恐怕不能简单地译为“大尺度9规模”,何况“大尺度欣规模宇宙”这一说法实在太牵强。其实,它是针对英语中另一表达“phenomena01)extremelysmallscales(微观宇宙)而言的,与之相对当然就是“宏观宇宙”或“宇宙的宏观结构”之意。所以,对于原文的字面意义,一定要深究其内涵,弄清上下文意义,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求得与原文功能上的对等:在这本书中我特别强

16、调了重力定律,因为宇宙的宏观结构完全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尽管重力是迄今人类已知的四种力中力度最小的。(吴群,2002)再如企业简介的汉译英,由于此类英语文本功能的核心大多重在传递信息,加上汉、英语文本各自在“通用体裁规范”上存在着差异,倘若动笔之前不看对象一味按汉语的行文方式突出汉语的“移情”(appellative)功能(汉语惯用大量的华丽之词来渲染气氛诱导读者),往往导致英语读者不知所云甚至产生反感,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信息”不明,何来“移情”?在二者难以两全的情况下,为使译文符合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brief),应该突出译文的信息功能,使译文信息准确看得清楚读得明白。例

17、如:例3几年来,公司实行“高薪、严管、高效”的管理办法,发扬“敬业、拼搏、执着、奉献”的企业精神,努力发挥外向型企业的龙头作用,相继引进了三个外资项目,初步形成了集团化经营新格局。这一段文字可谓“八股”,逻辑因果关系也不合理:“实行”、“发扬”、“发挥”就导致了“引进”和“形成”?结构上也头重脚轻。汉语商业广告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在国内已司空见惯并已形成趋势,“移情”功能(或曰“呼唤”功能:vocative-马克)呈压倒优势。其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为读者树立一个强大而可靠的形象,以博取消费者的信赖,这些做法能够被汉语读者理解(尽管大多认为有些言过其实)。但在英译文中若如此张扬,效果不会很理想。英

18、语商业广告强调客户至上,宣扬的是消费者利益而不是企业的形象如何高大,重在用事实说服广告受众,大多为实打实的客观介绍, “信息”功能突出。因此,对于汉语惯用的“移情”方式,翻译时应适当在功能上予以归化,突出译文在新的语境中拟应发挥的功能,抽象概括全文大意译出实质性广告内容即可:Asaleadingenterpriseinaglobal-marketorientation,wehaveinrecentyearsestablishedsucceively3jointventures,allwellmanagedwithgreatefficiency,thustakingshapealargeente

19、rprisegroup何谓“严管、高效”?“allwellmanagedwithgreatefficiency可一言以蔽之(独立主格结构作方式状语)。“高薪”实在不必提,与世界标准相比,中国不可轻言“高工资”。全文译得十分简洁,准确表达了原文实际意义,突出了主题信息,其他非主流信息则删去不译(汉语黑体部分),避免了累赘,保持了译文的简洁流畅。译文形式虽与原文有较大出入,却获得了与原文对等的功能效果。1212“异功能”翻译法翻译实践告诉我们,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不是绝对的,原文与译文也有功能不一致的情况,特别是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语言文化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种“不可通约性”(incomnle

20、ns。r3bility),加上各自读者对文本的期待也会不一样,因而汉语某类文本的功能不一定能在英语相应的文本中得到充分展示,有时因特殊需要,译文与原文的功能也会有所不同,这与各自的“通用文体规范”和习惯俗成有关。例如,汉语擅长情感抒发,主客一体,哪怕是应用型文本(如公共宣传晶)也常有大段的四言八句和评述性话语(commentaryremarks),导致汉语表达人文色彩浓郁,“移情”“外向型”企业曾被译为“exlon,。门entedenterph5e”,但现在大多数权威专家认5global-nnrket-orientedenterpr如”更准确更合时代要求。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9(appellat

21、ive)功能突出;而英语则讲究逻辑理性,客主分离,应用型文本大多不允许过多的主观性抒发,重在文本信息的准确传递。因此,莱斯(Reiss)认为,翻译应该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brief),在“原语文本情景”(sourcetext-situation)与“的语文本情景”(targettext-situation)有差别的情况下,译者应根据翻译要求,优先考虑译文读者的需要。例如,在“信息”与“移情”功能难以两全的情况下,“的语文本的信息功能要优先于移情功能”(1nthetargettext,theinformationwillhavepriorityovertheappella

22、tive-promotivefunction一Nord,2001:63),以使译文信息准确,并符合读者的期待。因此,在功能性“归化”的过程中,当源语文本功能因文化和5时空差异(culturalandortemtxraldistance)不太适合于译文文本时,不妨考虑采用诺德提倡的“异功能工具翻译”法(heterofunctionalinstrumentaltranslation),使译文“取得近似源语文本的功能效果”(ibid:50-51)。例如:例4金鹰是观众的,金鹰的节目也是观众的。旦丝是港台明星云集、劲墨il壁的明星演唱会,兰iil坠直壁兰鱼叁剧型耻韭逝述坐鱼经典音乐会,基叁翌旦支虬扯坐

23、l零距离贴身狂欢的明星面对面,只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快乐”-盐工生巳丛堡垒丛l查迄二扯湛植全型谜放,激情将炽热燃烧。庆典举办者们竭尽煽情之能事,用夸张的语言(加下划线处)把文章写得极富煽动性,营造了一种大喜大庆的氛围,迎合了汉语读者期盼的心情。但若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煽情的语言很难在英语中产生类似的效果,这是因为,按英语广告的“通用文体惯例”,这种大量堆砌空洞的语言不但起不到煽情的作用,反而会因表达华而不实令读者生厌,达不到原文所期待的功能。因此,与其应用翻译功能论原功能失效,不如顺应译文习惯改变功能,用适合译文读者习惯或者说他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具体而言,就是要化虚为实,只要将实实在

24、在的活动内容(原文黑体部分)告之读者,他们自然会领略其中的热闹场面和喜庆的气氛。这样,就能唤起读者心中的向往和共鸣,恰当地发挥此类文本的交际功能:AllitsprogramsandactivitiesOfGoldenEagle飞、VArtFestivalaredesignedforyourmerrinessandhappiness,whichisthepermanentthemepermeatingina11itsperformancessuchaSSuperStarVocalConcert,ClassicMusicConcert,and“FaceToFaceWithSuperStarshis

25、arestivalfilledwithagreate叫oyment!译文从原文极力渲染的语言表达中抽象概括,选取了一些实质性内容(原文黑体部分),突出传递金鹰节的活动信息,言简意赅。再加上You-form的语气,同样很好地将原文的情感和氛围表达了出来。“呼唤型”文本本身就要求采用一种You-form(纽马克,1982:21)的形式,用在此处顺理成章,更有利于实现文本的预期功能。这方面,不妨再看一则旅游景介汉译英:例5庐山的奇峰峻岭,怪石异洞,深峡幽谷,飞瀑流泉,古树名木,与雄浑长江,碧波鄱阳湖浑然一体,组合成一幅瑰丽多姿的自然图景。千百年来,无数的先贤逸士,文人墨客,辉子道侣,富豪政客,纷至沓

26、来,投身于这座奇秀大山的怀抱,在这幅美妙的自然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充分地展现着他们对美的意蕴的追求,把那巧夺天工的亭台楼阁,宏大壮观的梅院寺观,精巧奇妙的祠塔桥榭,风格迥异的中外别墅,镶嵌在这奇山秀水当中,与自然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景观交相辉映,互为表里,构架形成了一道独具魅力的亮丽风景线。襟江带湖的优越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组合成以庐山山体为主,呈环状向四周辐射的风景名胜区。在这座完整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内,散布着远古文化遗迹20余处。中古文化遗迹600余处,景点474处,现存摩崖石刻900余处,碑刻300多块,它们以瀑泉、山石、气象、植物、地质、江湖、人文、别

27、墅建筑为类型错落在景区内与长江、鄱阳湖相依、相融、相映,形成了它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使人们在与自然的亲和中,随深邃的人文而进入一个崇高的心灵之壤,去认识庐山真面目。庐山简介通观全文,上下段内容有多处重复,且不少语言表达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纯粹出于汉语行文需要,渲染气氛感染渎者,若全盘译出,势必造成译文行文堆砌、语义重复、逻辑紊乱。其实,从有效传递信息的角度看,原文中黑体字部分就已基本代表了它要表达的实际内容:第一段为全文总括;第二段为第一段内容的扩充。翻译时不妨将它们有机地整合,按英语的逻辑层次和习惯将原文内容合而为一,使语义更为浓缩,感染力更强,试译如下:MtLushaninBriefEn

28、hancedoythevastwatersOftheYangtzeRiverandthePoyangLake,MtLushanboastsO旭beautifulnaturalanorama2ledwithpeaks,rocks,caves,valleys,waterfalls,woods,etchdistinguishesitselfwithmanyhistoricremains恤bymenO1ettersOrmarksinChinesehistoryOnthebaseq厂i(snaturallandscapesandg印色raphic应用翻译功能论wondershsnaturalandcul

29、turalcharmsarerepresentedbymorethan600culturalrelics,474scenicspots,900inscriptionsOnrockycliffs,300tabletinscriptionsdswell口sitsarchitecturesbothinChinesetraditionalandwestemstylesdottedJnthemountainsscenicareas这是典型的篇章改写手法。译文结构逻辑严谨,搭配错落有致(斜体部分)而不杂乱,三句话(见斜线标出部分)基本囊括了原文两大段所有的信息内容(文中的评述性话语几乎全部删去未译),做到

30、了重点突出,内外有别。若再加内容恐怕反倒画蛇添足,读者不妨一试。“异功能翻译”法在严复的翻译实践中也有过表现。他翻译的天演论,其文本实际是一种“信息型”功能的社科哲学读本,严复为了实现他特定的翻译目的,人为地在文本中设置了一些戏剧性场景,以增强吸引力迎合当时士大夫的口味。例如,他将原文很平白的一句“hmaybesafelyassumedthat,twothousandyearsago,beforeCaesar,setfootinSouthernBritain,thewholecountry-sidevisiblefromthewindowsOftheroominwhichlwrite,”翻译为

31、“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帝恺彻未到此时,此间有何景物。”,一下就把读者引入一戏剧性场景之中,将原文“信息型”功能巧妙转换成一种“呼唤型”功能,极大地唤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了天演论在中国读者中的广泛流传。但值得指出的是,这是一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特定的读者层和特定的翻译目的而采取的独特的翻泽策略,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毕竟受其历史的局限性,实际上并不符合“信息型”文本准确真实传递原文信息的翻译要求。他的这种“反其道而用之”的手法毕竟不能代表翻译的主流,可谓翻译之“绝版”,因而在当今应用文体“信息型”文本的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翻

32、译中不宜提倡。“异功能翻译”法实际反映了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的主旨,即“为的语目的和的语环境中的的语受众,产生的语背景中的文本”(Vermeer:tOproduceatextinatargetsettingforatargetpurposeandtargetaddresseesintargetcircumstances-Nord,2001:12),这一手法注重的是译文预期功能而不是原文的功能,这也是它不同于奈达“功能对等”的地方。例如,诺德就曾建议,在将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坪成儿童读本时,原文本功能因时过境迁而“讽刺”(satirical)不再,“娱乐性”(amusing)

33、便成为译文的主导功能(诺德,2001:6263)。这就是一种“异功能”归化方式,将源语文本功能按译语的要求和期待“归化”为适合的语环境的交际功能,这样更利于原文内容和思想在的语读者中间的传播,何乐而不为?12,2“行业性”归化由于应用翻译体裁多样,各自文本的“语域”、“体裁”等“文体通用规范”往往不尽一致,并有其特定的使用场合、文本形式和交际方式以及对特有对象所使用的特有体式。因此,在不同类文本的翻译中要特别注意各自文本的书面格式和“交际规约”(COllllnunicativeconventions),使表达符合译文的文体规范,利于译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例如,作为“信息型文本”中最具代表性的科

34、技翻译,虽然直接表达原文信息是这类文本翻译的第一要旨,但同样不可忽视行文用字的规范性,译出来的文字要让人看得清楚读得明白,符合科技行业的交际规约和读者习惯。倘若译文一味“求信”,时不时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字眼和外行、生硬的表达,其效果是不堪卒读。因此,在信息准确的前提下,应该在语言层面上对译文作适当“归化”性处理,避免那些生硬蹩脚的语言表达,确保科技信息传递的准确和读者的理解,有效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例如:应用翻译功能论例1TheMALEVispropelledbynon-contact,long-statorlinearmotor,whichisinstalledintheguideway,a

35、ndfunctionslikearotatingelectricmotorwiththestatorcutopenandstretchedoutbelowtheguideway原译:磁浮列车由非接触的长定子的线性电机驱动,线性电机装在导轨内,作用类似一个定子切开后展开来装在导轨下方的旋转式电动机。译文信息表达似乎没有错误,但作为科技用语,太多日常表达,会使译文缺乏科技内涵和规范性。例如,对带有“的”字的科技术语汉语大多采用“式”、“性”、“态”、“形”、“型”等形式(或根本不用“的”):“bitefitting(卡套式接头)、“stiffpiston(刚性活塞)、“dvnamicflip-fl

36、op(动态触发器)、“Ubolt(U形螺栓)等等。而且,根据汉语的习惯,名词后常用“式”,动词、形容词后常用“性”、“态”等。因此,“非接触的长定子的线性电机”最好改为“非接触式长定子线性电机”。另外,“旋转式电动机”也不如“旋转电机”来得顷口:改译:磁浮列车由非接触式长定子线性电机驱动,线性电机装在导轨内,作用类似于一个定子切开后展开来铺于导轨下方的旋转电机。例2我,f:)的支付条件是以保兑的、不可撤消的、以我公司为受益人的、允许分装和转船、见票即付的信用证支付。该信用证应于装期前一个月到达我方,并在规定的装期后21天内在中国议付。这是外贸信函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文字,如何译?倘若从未第一章应

37、用翻译概论接触过这类文本,恐怕对文中黑体部分的翻译会不得要领。要准确表达原文信息,就必须熟悉这一类行话和套语,使译文符合外贸业务的交际规约,任何外行或者奇怪的字眼都会带来业务上的麻烦甚至经济损失。因此,在翻译这一类经贸公文时,译文行文用字必须注意行业规范,对原文中的一些术语和关键词句作符合行业要求的“归化”处理:Ourusualterms山paymentare时confirmed,irrevocableLCJnOUrOvor,payableagainstdraftatsight,reachlngusonemonthaheadOfshipment,remainingvalidfor刀egotia

38、tioninChinaforafurther2ldaysaftertheprescribedtimeOfshipmentandallowingtransshipmentandpartialshipment译文的行文用字与;日常表达有着多么大的区别(见斜体部分)!这些专门术语在日常用语中的意义竟会是那么简单:“被确认的”、“赞成”、“谈判”、“部分装运”!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英语商函中,即使有些汉语中极其普通的日常表达,在英语中却早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语:例3上述价格为成本加运费加保险拉哥斯净价。这一句几乎全是价格术语,但关键却在“为”字的表达上。按常规,与其较为对应的英语应该是“be”动词。意

39、义固然不错,用来却不合报盘常式,英语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是:TheabovepricesareunderstoodfO0eOnCIFL吧Os应用翻译功能论或:nJsunderstoodthattheabovepricesdrebasedOnCIFLagos,net行业性“归化”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公文类文本的翻译了。公文文体有其特有的专门用语和尺牍规约,有其特定的使用场合和文本格式,有些译文仅仅做到信息无误是不够的,还须使译文符合交际规约和尺牍格式,例如下面一则证书的翻译:例4发明创造科技之星奖为表彰在科学技术法发明创新方面做出卓越成就特颁发此证书。获奖项目获奖者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发明创新科技之

40、星评审委员会若仅为满足信息表达的要求,这一证书完全可以这样译出(在现今混乱的国内翻译市场也很“流行”):计):DIPLOMAThis讧tOawardfortheremarkableachievementslnsciencetechnologyinventioninnovationAwardedbyNationalBureauinChinaTechnologicallnformationPromotionSystemIJnitedNation但是,要符合译语文本格式,则必须彻底改译(包括其形式设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TheChinaOfficeOrtheUnitedNationsSystemfort

41、hePromotionOfTechnicallnformationDiplomaThiscertificateOfaward5Spresented(O8T&R“scientifictechnologicalinventioninnovation(nfilTICOfrecipient)fortheoutstandingaccomplishment(nmle“p响ect)SignedbyDateTheAppraisingCommnteeOftheSarAwardforSCientificTechn010gicailnventionInnovation恒齐,“商务应用文的英译应与国际接轨”,中国翻译

42、2003年第3期可以看出,这完全是一种“填人式”的翻译,译者仅仅是把原文信息提取之后直接放人译文的框架内便构成了符合规范的文本,原文成为不折不扣的“信息源”,译文从文本格式到语言表达都与原文大相径庭,与其说是翻译,还不如说是写作,原文形式已彻底消失。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应用翻译策略上的“归化”趋势是十分明显的,这与应用体裁的文本功能和翻译目的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但这绝不是说,他们之间是绝对的一等一关系。仅就文本功18应用翻译功能论蚕蒙饥谎怒裳鹅谧器恐鹑译,就并非只能用“语义翻译,的手法,为吸引读者同样需要“情感诱导”,以唤起他们对文学形象的审美体验和心理共鸣;“信息型文永,和“诱导型文本,也不

43、是一味追求读者效应,同样要忠于原文信息和相应结构,不然难保译文的“真实性”,或损害其“呼唤”受众的功能:在实际的操作中,任何文本的翻译都会在“异化”与“归苎:策略之间穿插进行,都会考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交替使用,这在翻译实践中已屡见不鲜,即使是杨宪益先生以“异化”苎主向的红楼梦译本,为使译文符合读者习惯以有效表达原义,同样在语言层面上使用了大量“归化,J陆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异化”、归化,馆巨在文学翻译中相互穿插、和谐并存的原因。可见,当文本功能与翻译目的有冲突寸,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大多会采用“归化,的手法改变功能并对原文内容作相应处理;而当文本功能与读者层次(理解障碍)有冲突时,若

44、翻译目的要求译文“求异”,此时译者多半会采用“异化”策略紧贴原文而不太会考虑读者效应。即使是同一文本,由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各自釆用的文本策略也会大相径庭。总之,无论是“异化,J陆质的“语义翻译”、“纪实翻译,还是“归化,性质的“交际翻译”、“工具翻译”,也不论它是否全面科学,是否十全十美,应用翻译的大量实践证明,苎些策略和方法大都切实可行,对我们的应用翻译实践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13英、汉语言间的基本差异语言是翻译操作的对象,翻译离不开研究语言。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太大的缘故,汉、英语之间存在着各自本身的异质性(het。ro血y)差异,即语言内在的、支配言语行为表现的各种内在第一章应

45、用翻译概论机制(intrinsicmechanism),它包容了复杂的历史、地缘因素,牵涉到更深层次上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而汉、英语言中各自表现出来的语言异质性差异又特别明显,十分鲜明地体现在各个语言层面上,如文字体系、词汇形态、语言组接方式,还有语法范畴、表达风格等等,在应用翻译各类体裁中这种差异的表现同样十分突出。因此,讨沦应用翻译有必要首先弄清这种汉英不同语言间大致上的差异。刘宓庆先生曾对尼采的一篇哲学论文中同一段落的德、英、汉三种语言进行过对比分析,详细阐明了这三种语言之间的异同之处,并高度概括了各自的异质性表现形式:第一、德、英、汉三种语言各有其相同及相异干其他两种语言之处

46、:相同者,一、交际功能一致,都是为了表述某一相同意念的扩展;二、词有词类、句有句式,三语皆然;三,德、英二语与汉语有大致相应的句法项(即主、谓、宾、定、状),德、英相应者尤为明显,甚至分布模式亦大体相同。相异者,一、文字系统殊异,尤以汉语最有特色;二、汉语根本没有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等的形态变化(指屈折变化inflexion);德、英各有其殊异于对方的屈折变化;三、汉语属于“话题优势”语言,句子可以没有施事主语,但大体有一个话题。德、英句子必须都有主语,形成“主谓优势”语言;四、语段发展(即汉语所谓铺叙)的特点不同。例如,句法层次标志殊异。所谓句法层次指主句(上位)及从句(下位),从句不能独立

47、于主句,主句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受从句描写、限定、制约(提出某种条件作为前提)。德、英由于层级标志,所以看得出哪部分是定语从句、哪部分是状语从句。汉语则全无这类结构性标志。汉语的办法是重提被描写、被限定、被制约的部分。这是从西语译成汉语时字数不得不20应用翻译功能论大大扩充的原因之一。第二、可见三语均各有其不同于其他二语的异质性。但相异也不是咸出一辙。三语中,德语与英语间关系较密切,属于“亲缘语言”(relativelanguage,OJesperson:1913);汉语与德、英则纯属“萍水相逢”,更需进行知己知彼的了解。;(刘宓庆,2001:153)正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是一种“萍水相逢”的关

48、系,各自的语言表现形式可谓大相径庭,从总体趋势来看,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差异尤为明显。1,3,1词语搭配上的差异汉、英语各自的词语搭配要遵从习惯,举一个最普通的例子,汉语可以说“学文化”、“学知识”、“学外语”、“学鸟叫”等等,都用同一个“学”字,英语中则须分别用“learntoreadandwrite,、“dcquireknowledge、“studyaforeignlanguage,、“imitatebirdscrying来表示,不然会导致意义逻辑紊乱。同样,英语可以说developoureconomy,、“developthewaterresources、“deveopafilm、deve

49、lopanidea、developedarash、developtheplayintoamovie,可共用一个动词develop;而汉语却须用不同的动词与宾语搭配“发展经济”、“开发水资源”、“冲洗胶卷”、“展开说明(某一概念)”、“染上皮疹”、“把戏剧改编成电影”,若一概说成“发展”的话,除前两个外,其余几个就很难说得过去。再如下面的例子:例1Itwasaraspingnervouswind,andthedustparti-clescutthemansskinandburnedhiseyes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从汉语的搭配来看,怎么能说“尘粒”会“砍,人皮肤又“烧,人眼睛呢?明显不合常理;但英

50、语却搭配得如此自然,与汉语完全不同,译成汉语时,必须按汉语的习惯分别予以转换:呼啸的山风令人胆寒,卷起的尘粒打在身上力透肌肤,刮得两眼阵阵刺痛。例2Twometalsurfacesrubbingtogethercausefrictionandheat;butiftheyareseparatedbyathinfilmOfOil,thefritionandheatatereduced两金属面相擦即可产生摩擦和热,但若在二者之间涂上一层薄薄的油膜,即可减少摩擦,降低热度。英语的摩擦“减少”和温度“降低”可用同一个动词reduce来表达,汉语却不合事理逻辑:温度是“高低”而不是“多少,的问题,在汉声中

51、只能与“降低”构成正常搭配。这样的例子可谓太多,有待平时悉心观察和逐步积累。词语的搭配关系是一种语言习惯,总是受特定语言环境中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模式的制约。词义内涵的理解与外延的扩展随不同语言搭配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是不同语言的文化异质性差异所致。例如,汉语的方块字就是一种“因形见义”的文字,是汉民族“具象思维,的产物。“象形是它的先天属性。汉字从古代到今天一直是意音制文字。这是汉语异质性的根”(刘宓庆,2001:151)。正是汉语这种特殊属性使得汉语文字语符系列的内在结构弱化,形成了非形态表意的独特性,语义表达往往可诉诸于直接的词汇表现法,并以此形成诸多词类活用的现象,组

52、合搭配比较灵活,以字成词,或以字、词直接组句的习惯古来有之。例如:“友风子雨”(视风为友、视雨为子,名词用作应用翻译功能论动词却无“人称、时态”变化)、“送往迎来”(送走去客,迎接来宾:动词变名词,也无“数”的标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等等(汉语5个小句,仅后两句出现谓语动词,这在英语中几乎不可能构成规范的句式),这些汉字不论是作动词还是名词,在外部形态上毫无变化,这就产生了汉语的词法、句法甚至整个语言都不同于英语形态的异质性根源。英语则不然,英语是一种由音素组合的拼音文字,词的信息由各个音素共同来承担。这种音素分布特征使

53、它具有了形态发生学(包括词内和词外屈折)的条件,使得英语的词项广泛带有形态功能标志和词性标志(尤以动词的形态变化最为丰富和明显),动宾搭配、主谓搭配、形容词短语、名词短语、非谓语动词短语等之间的搭配都有一定的逻辑规律,正是这一点奠定了英语语法关系配合制约严谨、形态标记鲜明、逻辑关系外显的基础。英语尽管也有一词多义和词类转换现象,但动词变名词形态却有“数”的变化,名词变动词也有“时态”和“人称”的变化,形态标记十分明显。如:例3Foodincansiscalledcannedfood装入罐中的食物成为罐装食物。Themanagerbooks(has)bookedamagicshowforhisg

54、uests经理为他的客人预定预定了一场魔术表演。另外,汉语可以说“我昨天回来的,他明天回来”,动词没有时态变化;英语却必须说:“1camebackyesterdayHewillcomebacktomorrow,动词形态变化鲜明;汉语“你做、他做”动词没有人称变化,英语却必须用Youdo,Hedoes”。这是因为汉语的动词没有“时”、“数,的范畴(但有人认为却有“体”范畴,如现代汉语中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了、着、过”这三个词,原是古汉语的实词,后经虚词化、词缀化,逐渐变成后缀词而形成“体”范畴5-德春,1999:165)。英语在词序的排列关系上也与汉语形成差异,例如,在定语多个修饰词的排列顺序上

55、,英语十分严格,而汉语则很少如此死板:acharmingsmall限描绘规模并且,在定语的单词、短语、分句的排序上,英、汉语位置又有不同:英语:单词前置;短语、分句后置汉语:均以前置为多例4那是一个我儿时常去、开满山花的美丽而幽静的小山谷。Itsabeautiful,tranquilbutsmallvalleyjliedwithflowers,whichloftenvisitedinmychildhood在状语的排列顺序上也不一致:汉:T-P(时间一地点)或T-P-M(方式)英:P-T或M-P-T例5今年9月在广州以务虚的形式召开了“电子政宵与政府采购”高级研讨会。(T-P-M)Ahigh-l

56、evelsymposiumbydiscussingprinciplesOn应用翻译功能论e-governmentandgovernmentpurchasingwasheldJnGuangzhou,GuangdongProvince,JnSeptember(M-P-T)13,2句型结构上的差异汉语句型文化浓厚的人文色彩赋予了汉语句法生成系统极强的意念功能而形态功能相对弱化,因而在主谓语逻辑搭配关系上也不尽一致。“在很多情况下,汉语主语只是一个话题(Topic),其余部分则是表述话题的述题(Rheme),构成“话题一述题”(TR)句型,话题与述题都是某种意念的组合。”(刘宓庆,2001:163)也

57、就是说,汉语主位(Theme)上的主语常常是说话者主体思维中的一个话题(Topic)或者说是一个信息重心(informationfocus),它灵活疏放,话题性功能强。另外,汉语的述题(R)部分则通常是一种对话题(T)的阐述、说明、叙述、铺叙甚至承叙等等,与英语句型的主(Theme)、述位(Rheme)关系不大一样。在英语中,如韩理德(Halliday)所言,“主语的功能是表示动作者,谓语的功能表示动作,补助语用来表示目标,附加语用来表示伴随情况。主语表示主位(Theme),其他成分表示述位(Rheme)”(刘润清,1999:307)。但汉语却不一定,在“意念主轴”的整合作用下,汉语句中的主、

58、述位(TR)结构往往可以人详我略,不一定泾渭分明。例如汉语可以说:例1今天食堂吃饺子。叉子吃不好吃筷子吧。吃食堂味道不好。这些说法在汉语里都可以成立,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到底“谁,吃“谁,?!这种紊乱的施事(Agent)与受事(Object)关系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25在英语中简直是离经叛道,在汉语里却显得那么自然。在英语中则必须说:,Jiaozillveservedinthecanteentoday,(今天食堂有饺子吃。)Eatwithchopsticks汀youcant(dOitwell)with口fork(用叉子吃不好就用筷子吃吧。)ThefoodservedJnthecanteen

59、doesnttastegood(在食堂吃的饭菜味道不好。)可见,汉语主语的“话题性”(topicality)功能远比它的“施事性,(agentiveness)广泛,就是说,它与行为动词不一定要构成施事关系。上述句子的共性是,“一、主谓部分的主语具有突出的话题性,它只是一个话题(T),而不具备话题功能,但却统领全句,可见是信息中心;二、逻辑主语隐含或被置于动词之后,形成逻辑上的VS式,成了一个述题(rheme或comment),即表述成分,表述与话题有关的事。,(刘宓庆,1999:86)。而英语的主语功能一般都要充当谓语动词V(施事行为)的动作发出者(施事者),因为“英语是重形,的,英语句法SV

60、SVOSV0102SVASVC等等都恪守以SV做主轴的形式程式原则,所以我们说汉语是以话题占优势的话题型(TRTC)语言,英语是主谓型(SV)语言”(ibid),而“在说汉语的人的语言文化心理中,言者关注的中心(话题)应该先表达出来(处于主位thematicposition),使听者一目(一听)了然,让述题在后面自然相接,形成TR(theme+rheme)式才符合重意而不重形的思维方式。”(ibid)这样一解释,上述各句中的“吃”都隐含有逻辑主语(即施事者)“人”,而句中的主语功能都变成了施事的方式或场所(实际上这样的主位属于“标记性主位”(marked应用翻译功能论theme)。汉语的这种句

61、式之所以能成立,完全是因为汉语的“话题性”功能在起作用,在篇章结构的有机调整下,汉语的“话题性”功能常常可使时间、地点、施事者在可以意识到的情况下人详我略,使句法关系显隐。例如像下面这样的汉语复合句几乎不可能在英语中成立:例2他爸爸死了,死于车祸;妈妈又改了嫁,顾不了他,真可怜。仔细分析,这个句子就出现了问题:“为什么一个语言成分(“他”的爸爸)在实施一种语用功能(主位)时,其中一部分(“他”)的语义还延伸到其他小句,并做其他小句的一个语用成分主位呢?”(彭宣维,2002:45)汉语的小句群配置形式实在太神奇!按韩礼德的说法,在小句的结构配置(structureconfiguration)中,

62、主位和述位一起构成一则信息(message)。主位是一则信息的出发点,是小句组合的基础。在上述汉语复合句中,“他”在各小句的信息中分别为主位或主位的一部分,从整个小句群看,“他”是一个基于各小句又高于各小句的“该小句群主题(Topic)”。在这一句群中,“他”是第一小句主位“他爸爸”(相当于“他的爸爸”)的特指语,但在第二小句的主位“他的妈妈”中被省掉,而作为第三小句的主位,也被省掉了小句。因此,句中的这个“他”是维系整个小句群内各小句间语义衔接和连贯的枢纽性成分(ibid:46)。但在英语句型中,都必须被转换为外部形态标记鲜明的语法成分:HisntherdiedOfanaccident,an

63、dhismother,remarried,couldnotaffordtOattendtOhimHewasthenapoorboyindeed(彭宣维,2002:46) 第一章应用翻译概论差异一目了然(对照汉语黑体和英语斜体部分),翻译时应充分引起注意。另外,汉语构句重“意合,(parataxls),句子的线性扩展常常采用“意合对接,(parataxicallinkage)的方式,句法框架简约,语法范畴模糊,喜用多个动词或形容词词组做句子谓语构成平行铺排的“流水句,句式,呈竹节形(bamboo-shape)展开;英语构句重“形合”(hypotaxis),句子排列多呈树形结构(tree-shap

64、e),围绕句中SV主谓结构形成上下递迭前后呼应的势态,逻辑结构严谨,形态程式一丝不翻比例如:例3我们的国家大,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农业要搞上去,量主主邑迪还是要鱼墓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旦生型乙丛置堑l汉语形态上表现不出小句(clause)与小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语义关系,成竹节型一字展开,但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相互间的逻辑主次关系:(1)“农业要搞上去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全文语义重心,可构成英语SV(主谓)句子主干;(2)“我们的国家大,人口众多,经济落后”表动作发生的地点:“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即:“在一个人口如此众多又经济落后的大国里”);黑体部分作“国家”的定语,英语可用介词

65、短语表达(prepphr);(3)“最重要的”和“依靠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同表主要动词“调动”的方式,英语可用介词短语表达(prepphr);(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表全句主动词“调动”的目的,英语可用不定式表达(inphr)。28应用翻译功能论弄清了语义逻辑关系,译文顺势而成:AgricultureadvanceinsovastaCOUlltrv,withsuchalargepopulationandbackwardeconomyasinChina,requiresaboveallelsemobilizing,bymeansofaseriesofcor,rectpolicies,theinitiativeofthefarmerstoworkhardandself-reliantly例4ThefancifulnamesatArchesNationalParklikeFieryFurnace,ThreeGossips,MarchingMen,DarkAngels,etcdojusticet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