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酸化盐渍化原因详解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8348256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壤酸化盐渍化原因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土壤酸化盐渍化原因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土壤酸化盐渍化原因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土壤酸化盐渍化原因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酸化盐渍化原因详解(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土壤酸化盐渍化原因详解当耕地土壤出现青、红、白霜是土壤障碍对地面颜色最直观的反映,出现这三种情况是土壤中磷钾和微量元素大量积累了。般大棚作物种植3-5年后开始出现土壤障碍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盐碱化(南部酸化、北部盐碱化)。土壤盐碱超标初期是土壤表层出现泛“白霜”,“白”是地表面积累了一层盐霜;进一步盐碱化加重时土壤变“绿”色,即土壤出现铜青绿色斑纹斑点,绿色是长绿苔,绿苔是一种藻类。在土壤盐碱超标高温高湿下绿苔长势茂盛;土壤盐碱严重时土壤表面出现“紫球藻”棕褐色“红”土现象,紫球藻这是一种盐碱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现说明土壤里的盐分已经很高,盐份含量已经达到土壤安全临界线了。出现以上三种现象就

2、说明土壤盐渍化已经比较严重,土壤需要进行治理改良了。白绿红现象的出现,直接反映出我们向土壤中投入的化学肥料严重过剩,或土壤有机质的降低使土壤性状恶化,保肥能力下降。土壤出现红、白、绿现象都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土壤盐碱化、酸化障碍主要是不良施肥习惯和土壤差异导致的。()土壤酸化:大棚蔬菜土壤pH呈现酸化的趋势,据测定棚室土壤pH5.5(酸性)占62.3%,其中pH轮作露地水田;连作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肥料蓄积程度加剧,尤其是种植3年以上的大棚。磷钾元素蓄积多,即产生盐害,土壤中大量施入氮磷钾又抑制硼、钙、镁、锰、锌等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吸收而出现生理缺素症状,氮磷钾养分过大是引起土壤营养元素之

3、间不平衡而产生生理缺素的重要原因。过量使用化肥大量的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磷酸根残留在土壤当中,与土壤中的钠离子结合,形成盐,导致土壤盐碱化,土壤失去活性。(二)植株反应:作物发生生理障害,表现为僵苗、死苗、叶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实畸形等症状,作物从种到收的全生育期都可出现死苗的情况,有些作物植株硝酸盐积累,主要有以下危害:1、大棚作物产量下降:土壤盐类浓度的提高,瓜类反应特别敏感,如有一黄瓜种植户,因盐害农户减产20-30%,草莓产量只及生产最好阶段的20-50%左右。黄瓜叶片萎蔫,根系腐烂,减产30-50%。2、品质下降,商品性差:如萝卜、萬苣笋空心,肉质变硬;黄瓜蜂腰、大头、弯瓜;叶菜类叶

4、色暗、茎叶硬,食味差;茄子、蕃茄顶部发黑腐烂等,严重影响蔬菜的商品价值。3、农民收入减少:由于产量减少,品质变差,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一般大棚亩收入60000元以上,而发生酸害盐害后,亩收入下降到20000元以下,甚至亏损。(三)原因分析:施肥量大,配比不合理:由于农户对蔬菜需肥特点了解不够全面,往往为丰产而大量盲目施肥,即“无节制”的施肥使盐碱蓄积过多土壤板结。据相关资料显示向土壤中过量施入氮肥时,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了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向土壤中过量施入磷肥时,磷肥中的磷

5、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即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向土壤中过量施入钾肥时,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致使土壤板结。化肥使土壤盐碱化造成土壤板结的原因是化肥中只有阳离子或阴离子是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植物单方面选择性吸收了有用的离子,造成土壤酸化或盐碱化。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结。土壤中单一使用化肥,破坏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体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失调,有害菌增多,侵害植物,使得病害发生严重。所以我们提倡使用有机活化营养套餐肥嘉美红利、赢利来、海力宝、金利等,调理土壤,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有效螯合大中微量营养元素,为作物补充全面充足的营养,为有益微生物菌群提供有机碳源,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打破土壤板结,是无公害农业首选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