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8342080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PPTX 页数:80 大小:6.1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讲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新人教版(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历史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2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课程内容内容索引主干梳理 基础夯实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高考感悟 预测演练 课时作业主干梳理 基础夯实1.背景(1)197

2、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2)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 为中心。(3)影响: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经济建设1.农村改革(1)原因 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内

3、容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二、经济体制改革人民公社自负盈亏【图解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管理体制:撤销 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1984年改革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革统购统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3)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2.城市改革(1)开展: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 ,把企业搞活。人民公社

4、增强企业活力(2)内容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体制: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意义对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效益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生产格局:发生了战略性转变,重工业不再是政府主导的优先发展项目,轻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走上了持续发展之路。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 体制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背景(1

5、)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2)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 。2.过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理论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公有制3.意义(1)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2)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归纳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转变1.创办经济特区(1)设立:我国将 、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作为经济特区。(2)特点

6、: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 为主。(3)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年,国家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 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深圳市场调节1984环渤海地区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5.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_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

7、的重大战略步骤。6.对外开放局面逐步形成(1)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7.全面融入世界: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在参与经济全球化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浦东开发多层次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考点一中国特色建设之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概念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1.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

8、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2)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2.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

9、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针对练1(2018太原模拟)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 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 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解析根据材料“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表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从旧有的集体经济观念下解放出来,故D项正确。考点二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之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对外开放形成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10、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办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2)“线”是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概念解读(5)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以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地省

11、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6)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对外开放。1.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2.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形式(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

12、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2)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3)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形式。3.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2)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3)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WTO,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在对外贸易管理中,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减少计划的干预,推动了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针对练2(2018郑州调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13、,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家国情怀倡议“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经济带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当今中国积极实施的“走出去”战略的体现,更是中国担当大国

14、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素养感悟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材料“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这(幅照,Y片)是后来补拍的。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0年前 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提炼材料观点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年8月13日)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政治领域的变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不适应当时的需要,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角度2思想领域的阻力 角度3改革的启示 观点改革开放

15、之初,“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材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运用材料论证问题问题:阅读材料论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论证:_ 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他的这些言

16、论在当时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材料在农村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提高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制度保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成熟之际,农业的效益却越来越低,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地位越来越不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种制度所体现出来的缺失也逐步显露出来,并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消极因素。储诚炜论目前土地制度的局限性及应对措施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现行教材主要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和历史贡献。材料中作者则指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很大的局限

17、性,面临一些新的挑战,需要进行改革。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为什么必须继续改革?试答:_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项制度,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全部问题,并且由于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今的农业生产中也逐渐暴露出其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在农村深化改革势在必行。高考感悟 预测演练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1.(2018课标全国,31)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真题感悟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

18、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解析A对: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域多元化,农业类企业减少,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类增长很快,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B错:材料中未体现城市与乡镇的联系。C错: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初步确立,与题目时间不符。D错:材料中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没有反映工业结构的变化。2.(2017课标全国,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

19、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1990年”“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可知,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据此判断C项正确。材料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问题,故B项错误;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故D项不是报告的主旨。3.(2016课标全国,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

20、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1980年与1975年相比,农产品总产量大幅度提高,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其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择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故C项错误。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不是农业经济发展

21、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4.(2018海南高考)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A.进出口贸易增长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5.(2018海南高考)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 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1.(

22、2018齐鲁名校冲刺模拟五,31)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政策的影响是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B.促进农业向保障功能转变C.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D.不利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模拟通关解析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是为改变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故A项错误;此时农业是基础性产业,故B项错误;农村体制改革主要是土地制度改革,故C项正确;推动农村改革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故D项错误。2.(2018衡水金卷模拟压轴卷,31)1965年,上海的钢材、机床、棉纱产量各

23、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缝纫机产量占三分之一,手表产量占到十分之九。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后,上海这座计划经济的重镇,经济增长率却处于全国平均速度以下的位次。这折射出A.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难以突破 B.改革开放初期总体布局的特征C.上海的经济体制改革严重滞后D.改革导致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解析1980年代上海经济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其他地区已经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A项错误;1965年上海的各项工业比重体现出其经济地位的重要性,19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上海的经济增长率反而低于全国平均速度以下,体现出改革开放初期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到整体的布局特征,故B项正确;“严重滞后”与

24、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上海经济增长率低不等于其经济地位的下降,故D项错误。A.产业的转型升级 B.抓住战略机遇期C.国家政策的调整 D.主动融入全球化3.(2018怀化模拟)以下是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 645518 942人均国民总收入(美元)1905 680外汇储备(亿美元)1.6733 116财政收入(亿元)1 132117 254解析“表中各项经济指标”没有各项产业的信息,故A项错误;“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中没有提到战略机遇,故B项错误;根据“中国1978年和201

25、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均出现飞速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是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无法判断是否主动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故D项错误。4.(2018聊城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群体中新移民的数量迅速增长,“海归派”“海鸥族”等成为热词。中国政府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以多种形式报国,1993年,“回国服务”的口号正式更改为“为国服务”。这一变化主要表明A.国内技术人才增长较快B.新移民的爱国热情高涨C.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D.政府人才政策出现转折解析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群体中新移民的数量迅速增长”说明跨国移民潮流发展迅速,故C项

26、正确。5.(2018福州模拟)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在海南开始了创业,后发展壮大为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实业集团万通集团。万通创业主要得益于A.海南特殊的地理优势B.城市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推进C.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故C项正确。课时作业1.(2018湖北5月冲刺,31)1984年,邓小平在与中央有关负责人谈话时说到:“农村政策很有效,农村状况确实很好,我们需继续采取措施,使形势更好”1990年,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农村要有两次飞跃第二次飞跃,

27、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这表明邓小平主张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C.坚持家庭联产承包 D.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故B项错误;据材料“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可知坚持家庭联产承包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邓小平在1984年和1990年的谈话内容的变化可以得出邓小平主张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2.(2019太原模拟

28、)1981年1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受“两个凡是”影响 B.社队企业实现了私有化C.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D.国营企业改革困难重重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故A项错误;B选项表述“私有化”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是国家对乡镇企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反映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乡镇企业而非国营企

29、业,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3.(2018保定模拟)下表为19791982年湖南省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可知当时中国单位:万户、万人类别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个体全民个体全民个体全民个体全民商业户数0.266.191.106.243.197.014.607.73商业从业人员0.2623.691.2124.493.4627.855.0529.63饮食业户数0.990.460.410.620.750.681.080.78饮食业从业人数0.095.000.485.880.906.331.276.37服务业户数0.110.390.380.4

30、91.370.592.210.70服务业从业人数0.112.580.412.771.453.362.363.73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据材料“19791982年湖南省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可得出私营经济在不断发展,但无法得知其管理状态,故A项错误;图表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可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限制被逐渐打破,故B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表格中增长的数据主要是“个体”经营的上升,无法判断对私营企业的政策及影响,故D项错误。A.私营经济发展缺乏规范管理 B.非公有制经济的禁令逐渐被打破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

31、立 D.注意引导私营企业健康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由材料“粮食统购提价补贴压价减产提价的怪圈”可知单纯政府调控价格不仅不利于价格提高还会增加政府补贴负担,因此需要让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4.(2019汕头模拟)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粮食统购价格高于统销价格,农民生产积极性高,但政府财政补贴负担重,最后出现了粮食统购“提价补贴压价减产提价”的怪圈。为此,我国政府A.鼓励发展乡镇企业B.提出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C.实行对外开放战略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345678910111213145.(2019南京模拟)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

32、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中“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可以解雇”是改革而非推进公有制,故A项错误;经济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国有企业与材料中“特区企业”不符,故B项错误;国家给予经济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与材料中“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相符,故C项正确;激发工人积极性,与材料中“必要时可以解雇”不符,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

33、13146.(2018漳州模拟)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这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C.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已经形成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我国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并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品市场发展,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我国的商品价格变化与对外开放格局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商品价格由“双轨制”到

34、“由市场形成价格”体现了市场的作用,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7.(2018合肥模拟)1978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A.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 B.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C.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 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说明国家对电视媒体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了

35、变革,故A项正确;题干只是涉及中国电视媒体一个行业,并不能证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束,况且到目前为止,国家对经济的运行仍实行宏观调控,故B项错误;中国电视媒体不是现代企业制度,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8.(2018湖北4月调考,31)1985年,国家取消了计划外价格不得高于计划内价格20%的限制,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政策正式实施;1988年,国家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1989年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后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这表明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政府减少对经

36、济的调节 D.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价格政策的转变,不能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A项错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目标,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调整价格政策,不能反映出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调节,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制定价格双轨制到取消价格双轨制,再到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题干中“1980年10月16日”,此时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单一的公有制被打破,故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应该是1984年,故B项错误

37、;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不合史实,故D项错误。9.(2019南通模拟)如图为1980年10月16日,我国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当时我国A.单一所有制结构已发生变化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D.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123456789101112131410.(2018日照模拟)1984年,美国科幻大片超人登陆中国大陆,但上演没几天就被禁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该片又获准在全国放映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中美关系起伏制约文化交流B.思想解放影响对外开放步伐C.国人对西方文化持警惕态

38、度D.中国人对科幻文化认识不一解析根据材料“1984年,美国科幻大片超人上演没几天就被禁了一段时间以后,该片又获准在全国放映了”,结合所学,极可能由于改革开放初期保守思想,导致影片放映的反复,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开始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时间是1984年,排除B项;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A。11.1990年4月,国务院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和国家A.深化改革、扩大开

39、放的战略构想B.拉开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序幕C.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尽快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决心1234567891011121314A.石油工业企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B.能源结构单一化问题亟待解决C.对外开放导致石油工业面临困境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12.(2018长春模拟)根据表格,可知我国123456789101112131420052015年我国原油生产与消费情况(单位:百万吨)年份200520072009201120132015原油生产 18 135.29 18 631.82 18 948.9620 287.55 20 991.90 21 474.20原油消费

40、30 010.34 34 369.78 38 820.2345 413.05 49 004.38 54 450.21解析本题重点在于通过表格中原油生产和消费数据的比较,得出结论消费增长大于生产,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对原油的需要日渐与世界原油市场联系紧密,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3.(2018济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

41、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材料二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二、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42、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234567891011121314(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43、采取了什么政策?答案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原因”可以借鉴邓小平的观点,“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政策”要注意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回答。(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材料三则提出了防止两极分化的要求,由此概括着眼点发生的变化。(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答案特点: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

44、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解析注意对材料四的高度概括。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234567891011121314时间会议主要内容1950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不要四面出击,国家发展需要一个过渡时期1957年9月八届三中全会重新提阶级矛盾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九届三中全会因林彪事件搁浅)给“四人帮”定性,并确立华国锋的领袖地位,以及决定邓小平的复出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大门打开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12345678910111213141988年9月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

45、市场经济体制理论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新农村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最大的突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标志着从1978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三个时间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三个相互关联的时间节点确定一个包含节点的主题,例如本题可从1950年、1978年、19

46、93年提出三中全会折射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过程,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搜寻相关历史信息按照逻辑例证论题,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三中全会折射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过程论述: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主要是因为新中国刚成立,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实力有限,所以国家急需一个过渡时期来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主要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后“左”倾思想依然严重,急需思想解放,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逐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因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而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结论: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逐渐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即可123456789101112131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