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孟子》两章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8337458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8《孟子》两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8《孟子》两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8《孟子》两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18《孟子》两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孟子》两章(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8孟子两章 一、教学目的:1.赏析本文比喻、比照等修辞办法,观赏运用对话方式进行说理或论辩;2.了解文言代词和疑问语气词的一些用法;3.分析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和“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局限性。二、教学重点、难点:1.?鱼我所欲也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述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2.?庄暴见孟子作者通过具体事实的比照,表明“与民同乐的重要性,是本文的重点;“与民同乐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是本文的难点。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字词正音:蹴c(践踏) 与y(同欤) 龠yu(箫笛类)蹙c(收紧) (鼻梁) 旄mo(古代有装饰的旗子)鱼我所欲也解题:这是一个判断句

2、。“鱼是主语,“所欲是谓语,“我是所字结构“所欲的定语。全句意为: 鱼是我所喜欢的。作者主要借?鱼我所欲也来宣扬他的性善论。文章简析:一、本文结构:第一层(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鱼 熊掌 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论证生 义 舍生而取义第二层(“生亦我所欲至第二段末)阐述“舍生取义的道理。1.正面表明为什么要“舍生: 因为有东西比生命更可贵,所以不苟且偷生;因为有东西比死更可恶,所以有时侯不避杀身之祸。所欲甚于生者 不为苟得正反比照论证所恶甚于死者 患不避2.用事实证明的确有比生更可贵的东西,那就是义;的确有比死更可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先用若的方式阐明,如果认为没有什么比生更可贵,则人们会千方百计,

3、不择伎俩地去苟且偷生;如果认为没有什么比死更可恶,则人们就会挖空心思,寻找门路去临难苟免。外表上是若,实际上说的确有这样的人。再语气一转,介绍另一种人: 他们本来可以采用某种伎俩活下去,可以他们不肯采用这种伎俩;他们本来可以通过某种门路防止死,可是他们不愿那样做。就是因为有比生更可贵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东西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比照两种生死观,批判苟且偷生、临难苟免的人;赞扬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又从“性善论出发,认为人人都有义重于生这种想法,但只有贤者能够保持,而一般人那么容易丢失。3.用类似“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阐明为人要区分义和利,不应苟且偷生。第三层(第3自然段)直斥王侯

4、贵族和追求功名利禄的士人不义而贵。孟子认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贫乏者得我都是身外之物,和人的生命相比,实在缺乏道。但这些人正是为了这些身外之物,竟不论是否符合礼义的原那么,接受了优厚的俸禄。他们与那种宁可饿死,也不愿接受“嗟来之食的人相比,该是多么可耻可鄙啊。所以孟子质问他们“是亦不可以已乎 最后指出这就叫失去了人的本性。二、写作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比照、排比。比喻: 有力阐明义重于生,突出主旨鱼、熊掌,一箪食、一豆羹。比照: 对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赞扬,对苟且偷生、临难苟免的人斥责。不受“嗟来之食,“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排比: 有助于逐层深入地阐明道理

5、,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这一特点使本文充沛体现了孟子文章气势充分、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格调。三、对“舍生取义的认识:本文阐明了“义比“生更为重要,更为可贵,如果“义和“生不可得兼,那就该舍生取义。但孟轲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基本利益。但在后世,特别是在民族矛盾锋利的时候,不少仁人志士奉“舍生取义为行为的准那么,坚持民族气节,坚持正义事业,他们的壮举曾彪炳史册,为人称道。这中间,人们所坚持的“舍生取义已突破孟子当时的标准,成为正义事业、正义行为的代称。现在,我们把“义赋予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内涵,则“舍生取义就是十分高尚的一种品质为了正义事业和真理可以牺牲个人利益,直至生命。这就是辩证地认识“舍生取义这一命题,我们要吸收古代文化中的精华。孟子的名句?二章论点论据论证论题论言比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