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串讲》PPT课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18333746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2.6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普通遗传学串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普通遗传学串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普通遗传学串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资源描述:

《《普通遗传学串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遗传学串讲》PPT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GENETICS植物科技学院植物科技学院王王 炳炳 锐锐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什么是遗传学什么是遗传学 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 遗传学的应用遗传学的应用 怎样学好遗传学怎样学好遗传学 第二章第二章真核生物染色体结构真核生物染色体结构及细胞分裂及细胞分裂1.染色质染色质(chromatin)染色质染色质:间期细胞核内由: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蛋白和少量RNA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性复合结构。包括性复合结构。包括常染色质常染色质和和异染色质异染色质。常染色质常染色质(euchromatina)间期着色浅、螺旋化程度低

2、、较伸展间期着色浅、螺旋化程度低、较伸展。异染色质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间期着色深、螺旋化程度高、凝集状态间期着色深、螺旋化程度高、凝集状态 一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5.染色体组型分析和显带染色体组型分析和显带 染色体组染色体组:一个生物赖以生存和保证正常生一个生物赖以生存和保证正常生长与发育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长与发育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表现,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表现,包括一个生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包括一个生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组成。组成。染色体显带染色体显带:经过一系列处理和染色,使染经

3、过一系列处理和染色,使染色体出现染色深浅不同的区段。色体出现染色深浅不同的区段。(Q、G、R、C、N带)带)染色体组型分析染色体组型分析(核型分析):对生物核内(核型分析):对生物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细胞中形态、细胞中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母方)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细胞中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形态

4、、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姊妹染色单体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的由同一着丝粒所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一样的子染成的由同一着丝粒所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一样的子染色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非姊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同源染色同源染色体中来自父方染色体的单体与来自母方染色体的单体互称为体中来自父方染色体的单体与来自母方染色体的单体互称为非姊妹染色单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二二.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周期细胞周期(cell cycle)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起到下一

5、次细胞分裂止,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起到下一次细胞分裂止,细胞所经历的变化过程和时间。细胞所经历的变化过程和时间。例如:蚕豆根尖例如:蚕豆根尖 小时。小时。间期间期 分裂期分裂期 G1 S G2 M 5 7.5 5 2 间期间期早前期早前期晚前期晚前期中期中期后期后期末期末期有有 丝丝 分分 裂裂 有丝分裂的意义?有丝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的意义?讨论与思考讨论与思考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何异同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有何异同?它们的遗传学意义如何它们的遗传学意义如何?第第 三三 章章孟德尔规律及其扩展孟德尔规律及其扩展第一节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 孟德尔第一定律孟德尔第一定

6、律一一.孟德尔孟德尔的杂交试验(单位性状)的杂交试验(单位性状)试验结果试验结果 不论正交、反交,杂种后代遗传动态不论正交、反交,杂种后代遗传动态一致一致。即。即F1、F2代表现不受杂交组合影响。代表现不受杂交组合影响。F1所有植株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所有植株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显性性状显性性状)另)另一亲本的性状隐藏未现(一亲本的性状隐藏未现(隐性性状隐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两亲性状在出现性状分离。两亲性状在F2中呈中呈3:1比例。比例。推论推论一种性状受一种一种性状受一种“遗传因子遗传因子”控制。控制。“遗传因子遗传因子”在在体内成双体内成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一个来自父方,一

7、个来自母方。来自母方。杂种的杂种的“遗传因子遗传因子”彼此不同,各自彼此不同,各自保持独立性保持独立性,,且存在且存在显隐显隐关系。关系。形成配子时,两个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遗传因子”彼此彼此分离分离,分别,分别随机的进入不同配子中。随机的进入不同配子中。小结小结 分离规律的实质;在配子形成时,成对的基因彼分离规律的实质;在配子形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互不干扰。此分离,互不干扰。表现型表现型=基因型基因型+环境环境 显性不总是完全的,可以是不完全和共显性的。显性不总是完全的,可以是不完全和共显性的。检测某个体是否纯合体可用测交或自交。检测某个体是否纯合体可用测交或自交。第二节第二节

8、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第二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一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圆粒圆粒:皱粒皱粒=(315+108):(101+32)=3.18:1黄色黄色:绿色绿色=(315+101):(108+32)=2.97:1试验结果试验结果F1表现显性性状且不受杂交组合的影响。表现显性性状且不受杂交组合的影响。每对性状不因另一性状的存在而改变其分每对性状不因另一性状的存在而改变其分离规律,即显离规律,即显:隐隐=3:1。不同性状自由组合,不同性状自由组合,F2分离比例分离比例9:3:3:1(双显(双显:单显单隐单显单隐:单显单隐单显单隐:双隐)。双隐)。3.适合

9、度测验适合度测验(卡平方测验)(卡平方测验)适合度测验适合度测验是是指比较指比较实验数据实验数据与与理论假设理论假设是否符合的假设测验。是否符合的假设测验。观察统计的杂交后代中各种类型个体数与理论期观察统计的杂交后代中各种类型个体数与理论期望数往往有偏差。望数往往有偏差。偏差的原因:偏差的原因:1.群体小而产生的机会偏差;群体小而产生的机会偏差;2.是遗传造成的本质差异。是遗传造成的本质差异。第四节第四节 基因的互作基因的互作基因互作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一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一个单位性状不同表现的现象。个单位性状不同表现的现象。最早的例子鸡冠最早的例子鸡冠(Bateson

10、等等1904年年)基基 因因 互互 作作第四章第四章基因连锁与交换规律基因连锁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第一节 性状连锁现象及遗传规律性状连锁现象及遗传规律 一一.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 1906年,等等 香豌豆香豌豆组合一:组合一:P 紫花、长花粉紫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红花、圆花粉 PPLL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紫花、长花粉 自交自交 F2 紫、长紫、长 紫、圆紫、圆 红、长红、长 红、圆红、圆 总数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实际个体数实际个体数 4381 390 393 1338 6952按按9:3:3:1的理论数的理论数 3910.5 1303.5 43

11、4.5 6952实际比理论实际比理论 多多 少少 少少 多多组合二:组合二:P 紫花、圆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长花粉 PP l l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紫花、长花粉 自交自交实际比理论实际比理论 少少 多多 多多 少少 F2 紫、长紫、长 紫、圆紫、圆 红、长红、长 红、圆红、圆 总数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实际个体数实际个体数 226 95 97 1 419按按9:3:3:1的理论数的理论数 238.5 78.5 26.2 419两组杂交试验的共同结果:两组杂交试验的共同结果:都不符合独立遗传都不符合独立遗传 F2中亲本组合实际数独立遗传理论数中亲本组

12、合实际数独立遗传理论数 重新组合实际数独立遗传理论数重新组合实际数独立遗传理论数连锁现象连锁现象: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在F2中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中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三三.连锁遗传现象的特征连锁遗传现象的特征单基因差异决定的单位性状,服从基因分离规律。单基因差异决定的单位性状,服从基因分离规律。无论何杂交组合无论何杂交组合,多对性状间不表现独立遗传。多对性状间不表现独立遗传。(F29:3:3:1 Ft1:1:1:1)杂合体形成的配子中,亲型配子数重组型配子数。杂合体形成的配子中,亲型配子数重组型配子数。两亲型配子数相等,两重组型配子数相等

13、。两亲型配子数相等,两重组型配子数相等。1.重组率重组率50%。2.三点测验三点测验(常用方法)(常用方法)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假如假如ABC和和abc最多,最多,ABc和和abC最少,则最少,则位于中间的基因是位于中间的基因是C/c.基因排列为基因排列为ACB 将双交换型(将双交换型(最少类型最少类型)与亲型()与亲型(最多最多类型类型)比较,有差异的基因位于)比较,有差异的基因位于中间中间。估算重组率,换算成图距。估算重组率,换算成图距。绘连锁遗传图。绘连锁遗传图。求符合系数,判断干扰程度。求符

14、合系数,判断干扰程度。干扰系数干扰系数I=1-所以通常所以通常 0I 1 I 值越大,干扰越严重。如果值越大,干扰越严重。如果0,负干扰。负干扰。符合系数符合系数(c.c)=一般一般 0 c.c 1实际双交换值实际双交换值 理论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分析步骤分析步骤 首先判断三对基因是否连锁首先判断三对基因是否连锁 如果三对基因如果三对基因独立独立,则则 Ft 8种表型种表型=1:1:1:1:1:1:1:1 如果如果两对连锁两对连锁一对独立,则一对独立,则 Ft 8种表型种表型=4 多多:4 少少 如果三对基因如果三对基因不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则,则 Ft 8种表型种表型=2最多最多:2较少较少

15、:2较少较少:2最少最少第第 五五 章章 基基 因因 突突 变变(Gene Mutation)第二节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一一.基基 本本 概概 念念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导致一种等位状态变:基因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导致一种等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为另一种状态,也称点突变也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正向突变正向突变:背离野生型的突变。:背离野生型的突变。a+a 反向突变反向突变:转向野生型的突变。:转向野生型的突变。a a+突变体突变体:由于基因突变而表现突变性状的个体或细胞。由于基因突变而表现突变性状的个体或细胞。基因突变率基因突变率:生物

16、体在每一世代中发生突变的机:生物体在每一世代中发生突变的机 率。率。显性突变显性突变:突变后的基因对原等位基因显性。突变后的基因对原等位基因显性。隐性突变隐性突变:突变后的基因对原等位基因隐性。:突变后的基因对原等位基因隐性。第三节第三节.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一一.自发突变自发突变1.碱基错配碱基错配2.自发损伤自发损伤 转换(转换(transition)(同型碱基替代)(同型碱基替代)eg.ATGC 颠换(颠换(transversion)(异型碱基替代)(异型碱基替代)eg.ATCG 碱基的缺失和重复碱基的缺失和重复 移码突变(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17、)第四节第四节 突变体的检出突变体的检出一一.细菌营养缺陷型的检出细菌营养缺陷型的检出 影印培养法影印培养法MM-原养型原养型MM+lys赖氨酸缺陷型赖氨酸缺陷型MM+leu亮氨酸缺陷型亮氨酸缺陷型MM+arg精氨酸缺陷型精氨酸缺陷型四分子分析四分子分析(tetrad analysis)单一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留在一起称四分子,单一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留在一起称四分子,对四分子进行的遗传分析即为四分子分析。对四分子进行的遗传分析即为四分子分析。一一.红色面孢霉的着丝粒作图红色面孢霉的着丝粒作图 有序四分子分析有序四分子分析1.第一次分裂分离第一次分裂分离(MI)基因与着丝粒基因与着丝粒间无交换,等

18、位基间无交换,等位基因在第一次减数分因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分开。子囊孢裂时分开。子囊孢子中等位基因的分子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形式为离形式为MI。2.第二次分裂分离第二次分裂分离(M)基因与着丝粒间有基因与着丝粒间有交换,等位基因在第交换,等位基因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才分二次减数分裂时才分开。子囊孢子中等位开。子囊孢子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形式基因的分离形式M模模式式。第六章第六章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三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缺失缺失(deficency):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了。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了。重复重复(duplication):染色体的某一区段发生了染色体的某一区段发

19、生了 增加。增加。倒位倒位(inversion):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的正常顺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的正常顺 序发生了颠倒。序发生了颠倒。易位易位(translocation):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移接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移接 到非同源的染色体上。到非同源的染色体上。第一节第一节染色体数目变异及其变异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及其变异类型一一.染色体组染色体组(genome)(基因组)(基因组)染色体组染色体组:一个生物赖以生存和保证正常生长:一个生物赖以生存和保证正常生长与发育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指二倍体生物与发育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染色体基数染色体

20、基数(X):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X与与n的关系的关系:二倍体中二倍体中 X=n 多倍体中多倍体中 Xnn与与X含义含义 n:用于个体发育的范畴,指配子体世代即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孢子体世代的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用2n表示;X:表示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表示物种演化过程中的染色体倍性关系;n、2n 与真实染色体倍性无关,仅表示体细胞、性细胞的含义;X:表示真实的倍性。四四.染色体的变异类型染色体的变异类型假设假设 有有A B C 三个染色体组三个染色体组 且有且有 A=a1a2a3 B=b1b2b3 E=e1e2e3第四节第四节 单倍体和一倍体单倍体和一倍体

21、一一.单倍体单倍体(haploid)具有配子染色体数(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的个体。二二.一倍体一倍体(monoploid)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三三.遗传特性:遗传特性:高度不育高度不育第八章第八章数量性状的遗传数量性状的遗传第一节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数量性状的特征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可明确分组的性状。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可明确分组的性状。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不能明确分组的性状。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不能明确分组的性状。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1.可度量可度量2.呈连续变异呈连续变异易受环境影响易受环境影响多

22、基因控制多基因控制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比较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比较 质量性状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性状主要类型性状主要类型 品种特征、外貌特征品种特征、外貌特征 生产、生长性状生产、生长性状遗传基础遗传基础 少数主基因少数主基因 微效多基因微效多基因 遗传关系简单遗传关系简单 遗传关系复杂遗传关系复杂变异表现方式变异表现方式 间断型间断型 连续型连续型考察方式考察方式 描述描述 度量度量环境影响环境影响 不敏感不敏感 敏感敏感研究水平研究水平 家庭家庭 群体群体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系谱分析、概率论系谱分析、概率论 生物统计生物统计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比较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比较 质量性状质量

23、性状 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性状主要类型性状主要类型 品种特征、外貌特征品种特征、外貌特征 生产、生长性状生产、生长性状遗传基础遗传基础 少数主基因少数主基因 微效多基因微效多基因 遗传关系简单遗传关系简单 遗传关系复杂遗传关系复杂变异表现方式变异表现方式 间断型间断型 连续型连续型考察方式考察方式 描述描述 度量度量环境影响环境影响 不敏感不敏感 敏感敏感研究水平研究水平 家庭家庭 群体群体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系谱分析、概率论系谱分析、概率论 生物统计生物统计第二节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1909年,年,Nilsson-Ehle 提出提出 “微效多基因假说微效多基因假说 ”19

24、43年,年,Mather 进一步补充进一步补充 一一.其主要论点:其主要论点:数量性状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数量性状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 遗传方式服从遗传学三大规律遗传方式服从遗传学三大规律 各对基因效应相等,作用累加各对基因效应相等,作用累加 各对基因表现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增效减效作用各对基因表现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增效减效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遗传率的概念遗传率的概念1.广义遗传率广义遗传率(h2B):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表型方差表型方差VP=基因型方差基因型方差VG 环境方差环境方差VEh2B=100%遗传方差遗传方差 VG

25、 总方差总方差VP 狭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h2N):不固定不固定 累加效应引起的累加效应引起的加性方差加性方差VA 基因的作用基因的作用 显性效应引起的显性效应引起的显性方差显性方差 VD 上位性效应引起的上位性效应引起的上位性方差上位性方差 VI h2N 100基因加性方差基因加性方差VA 总方差总方差VP基因的加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基因的加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可固定可固定第九章第九章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第二节第二节 纯系学说纯系学说(pure line theory)纯系学说的论点纯系学说的论点 纯系:一个基因型纯合植株的自交后代。纯系:一个基因型纯合植株的自交后代。论

26、点:论点:在混杂群体中进行选择是有效的在混杂群体中进行选择是有效的 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 不同纯系间的差异是稳定遗传的不同纯系间的差异是稳定遗传的纯系学说的主要贡献纯系学说的主要贡献 区分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区分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首次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概念首次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概念纯系学说的相对性纯系学说的相对性 纯系实际上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和相对的纯系实际上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和相对的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世代周期短世代周期短 T7phage 2030min 20min 群体大群体大 一支试管一支试管 数以百万

27、计数以百万计 遗传物质简单遗传物质简单 一条裸露的核酸一条裸露的核酸 单倍体单倍体 不存在显隐关系不存在显隐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性及类型病毒的一般特性及类型一一.病毒的一般特性病毒的一般特性形体微小,电镜下可见,形态多样。形体微小,电镜下可见,形态多样。化学组成简单化学组成简单 核酸核酸+蛋白质蛋白质仅含一种核酸仅含一种核酸 单链或双链单链或双链 线状或环状线状或环状非细胞结构非细胞结构 无线粒体、核糖体等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缺乏独立代谢能力缺乏独立代谢能力繁殖方式独特繁殖方式独特具有双重存在方式具有双重存在方式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第一节第一节 病毒

28、的一般特性及类型病毒的一般特性及类型一一.病毒的一般特性病毒的一般特性形体微小,电镜下可见,形态多样。形体微小,电镜下可见,形态多样。化学组成简单化学组成简单 核酸核酸+蛋白质蛋白质仅含一种核酸仅含一种核酸 单链或双链单链或双链 线状或环状线状或环状非细胞结构非细胞结构 无线粒体、核糖体等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缺乏独立代谢能力缺乏独立代谢能力繁殖方式独特繁殖方式独特具有双重存在方式具有双重存在方式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2.缺失作图缺失作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正常正常9 10 11 12D11 2 3 4D2D1D2 顺反位置效应顺

29、反位置效应 两突变位点杂合体由于排列方式不同两突变位点杂合体由于排列方式不同而表型不同的现象。而表型不同的现象。顺反子顺反子 是一个不同突变之间没有互补的功能区。功能是一个不同突变之间没有互补的功能区。功能上最小的遗传单位,又称作用子。上最小的遗传单位,又称作用子。拟等位基因拟等位基因 染色体不同位置上染色体不同位置上 彼此密切连锁,重组彼此密切连锁,重组率很低,具有顺反位置效应,决定同一性状的同功能基因。率很低,具有顺反位置效应,决定同一性状的同功能基因。基因间互补基因间互补 任何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功能补偿。任何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功能补偿。基因内互补基因内互补 某一基因内部不同位点突变之

30、间的互补。某一基因内部不同位点突变之间的互补。(即使有互补,酶活性也很低即使有互补,酶活性也很低)大肠杆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T4的三点测验(的三点测验(mrtu+)基因型基因型噬菌斑数噬菌斑数百分率百分率(%)m r tu+m +r tum r +tum +tu+r +3467372952047485396516217233.536.15.04.68.29.31.61.712.920.8符合系数符合系数C=1.231.7%+1.6%3.3%12.9%20.8%2.68%接合接合 转化转化第第 三三 节节 细菌的染色体作图细菌的染色体作图 性导性导 转导转导3.中断杂交试验及染色体作图中断杂交

31、试验及染色体作图1957年和设计年和设计 Hfr菌株菌株 strs azir tonAr gal+lac+F菌株菌株 strr azis tonAs gal lac链霉素链霉素 叠氮化物叠氮化物 T1噬菌体噬菌体 半乳糖发酵半乳糖发酵 乳糖发酵乳糖发酵步骤步骤:供体受体混合培养供体受体混合培养隔时取样隔时取样稀释搅拌,中断杂交稀释搅拌,中断杂交在含链霉素的完全培养基上选重组子在含链霉素的完全培养基上选重组子鉴定重组体基因型鉴定重组体基因型记录重组体频率及首次出现的时间记录重组体频率及首次出现的时间分析作图分析作图比较比较F、F+和和Hfr可知可知F因子的特点因子的特点:是细胞质因子,可携带是细

32、胞质因子,可携带1至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至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高频率转移它的基因高频率转移它的基因(如同如同F因子因子)。有极高的自然整合率,且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一定有极高的自然整合率,且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一定 的的 座位上。座位上。Hfr2 pro+leu+gal+lac+F F lac-strrFlac+strs F lac-strr lac+频率低频率低lac+频率高频率高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细细 胞胞 质质 遗遗 传传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概念 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律,称细胞质遗传。称细胞质遗传。染色体外

33、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核外遗传母性遗传母性遗传(少数例外少数例外)二二.特点特点正交、反交遗传表现不同。正交、反交遗传表现不同。F1的表型与母本相同,的表型与母本相同,后代表型分离不呈孟德尔比例。后代表型分离不呈孟德尔比例。连续回交连续回交,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3.非细胞器基因及其决定的性状遗传类似病毒的转导。非细胞器基因及其决定的性状遗传类似病毒的转导。第二节第二节 母性影响母性影响一一.锥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锥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 右旋右旋左旋左旋第三节第三节 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叶绿体和线粒体遗传紫茉莉的花斑叶色遗传紫茉莉的花斑叶色遗传玉米叶片

34、的埃型条纹遗传玉米叶片的埃型条纹遗传衣藻的核外遗传衣藻的核外遗传衣藻叶绿体基因作图衣藻叶绿体基因作图一一.叶绿体的遗传表现叶绿体的遗传表现第五节第五节 植物雄性不育性植物雄性不育性 类型:类型:核不育型(由核基因控制)核不育型(由核基因控制)细胞质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细胞质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控制)核质互作型(由核基因和胞质基因共同控制)核质互作型(由核基因和胞质基因共同控制)二二.核质互作不育型的遗传方式核质互作不育型的遗传方式 S胞质不育基因胞质不育基因 N胞质可育基因胞质可育基因 rf核不育基因核不育基因 Rf核可育基因核可育基因 基因型有六种:基因型有六种:S(rfrf)不育不育

35、 S(RfRf)可育可育 S(Rfrf)可育可育 N(rfrf)可育可育 N(RfRf)可育可育 N(Rfrf)可育可育第十二章第十二章遗遗 传传 与与 进进 化化第一节第一节 遗传多态性遗传多态性1.多态性多态性(polimophism)一个基因或一个表型特征在群体内有多于一一个基因或一个表型特征在群体内有多于一种形式的现象。种形式的现象。2.杂合性杂合性(heterozygosity,H)指每个基因座上都是杂合的个体的平均频率。指每个基因座上都是杂合的个体的平均频率。每个基因座为杂合子的频率总和每个基因座为杂合子的频率总和基因座总数基因座总数H=一一.多态性与杂合性多态性与杂合性 群体保持

36、遗传多态性的方式群体保持遗传多态性的方式 1.过渡性多态性过渡性多态性 定向选择的副产品定向选择的副产品 a1a2等位基因,等位基因,a1有利频率会增加有利频率会增加 a2不利频率会减少不利频率会减少 a1a2杂合体仍存在杂合体仍存在 2.平衡多态性平衡多态性 杂合体频率相对持久杂合体频率相对持久 通过分裂选择和杂合体先进性的平衡选择保持通过分裂选择和杂合体先进性的平衡选择保持 3.中性突变中性突变遗传漂变遗传漂变二二.物种形成的机制物种形成的机制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合子前隔离机制合子前隔离机制:阻止受精和杂种合子形成:阻止受精和杂种合子形成 地理和生态隔离地理和生态隔离 季节性和时间隔离季节性和

37、时间隔离 行为隔离(仅限于动物)行为隔离(仅限于动物)机械隔离机械隔离 生理隔离生理隔离合子后隔离机制合子后隔离机制 能正常受精并形成杂种合子,但合子无生活力能正常受精并形成杂种合子,但合子无生活力或形成育性下降或不育的杂种。或形成育性下降或不育的杂种。杂种无生活力或生活力很弱杂种无生活力或生活力很弱 杂种不育杂种不育 F2以后衰退以后衰退第十三章第十三章群体的遗传平衡群体的遗传平衡第一节第一节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一一.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1.群体群体(population):属于同一个种的由许多相互交配:属于同一个种的由许多相互交配的(或潜在又相互交配能力的)个体组成的

38、群落。的(或潜在又相互交配能力的)个体组成的群落。2.基因库基因库(gene pools):一个群体所包含的基因总数。:一个群体所包含的基因总数。3.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某种基因型个体在:某种基因型个体在全部个体中所占的比例。全部个体中所占的比例。4.基因频率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指一个群体中,在一个:指一个群体中,在一个基因位点上某等位基因所占的比例。基因位点上某等位基因所占的比例。二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基因型基因型 总和总和 基因基因 总和总和 AA Aa aa A a个体数个体数 n1 n

39、2 n3 N 2n1+n2 2n3+n2 2N频率频率 n1 n2 n3 1 2n1+n2 2n3+n2 1 N N N 2N 2N符号符号 D H R p q p=D+1/2H q=R+1/2H第二节第二节 遗传平衡定律遗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1908年(英国数学家)和(德国医生)分别提出,年(英国数学家)和(德国医生)分别提出,又称又称Hardy-Weinberg定律。定律。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影响基因频率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影响基因频率的的 因素干扰,则群体基因频率各代因素干扰,则群体基因频率各代保持不变保持不变;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代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可达,这个群体就可达到平衡;到平衡;平衡状态下,子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满足关平衡状态下,子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满足关系:系:(p+q)2=D+H+R 即即 D=p2 H=2pq R=q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