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单元整合 探究升华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8326577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437.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单元整合 探究升华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单元整合 探究升华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单元整合 探究升华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单元整合 探究升华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3单元 单元整合 探究升华课件 新人教版(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纵向梳理横向比较一、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和科学)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4.发展曲折:各阶级和阶层

2、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的。-3-纵向梳理横向比较对点训练对点训练1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赫胥黎原著直译文:在生物界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应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因此,就这一点而言,也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严复译文(与上文对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以今日之见,严复译文()A.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 B.准确翻译了赫胥黎的

3、原著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D.阻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赫胥黎主张生物界的自然选择,严复却将其主张扩展到社会领域适者生存,这体现了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烙印,故A项正确;严复对赫胥黎的本意有所改变,故B项错误;社会达尔文主义没有正确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故C项错误;严复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4-纵向梳理横向比较二、20世纪中国的四大思想理论成果-5-纵向梳理横向比较-6-纵向梳理横向比较 对对点训练点训练2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是毛泽东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直接吸收、借鉴到这篇文章中

4、来。毛泽东借鉴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原因是()A.新三民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C.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D.毛泽东为全面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地位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但是它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并未指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毛泽东之所以借鉴新三民主义主要在于其中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某些思想主张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具有一致性,如都主张反帝反封建,注重改善工农生活,故C项正确;毛泽东借鉴新三民主义并非为全面评价孙中山,故D项错误。答案

5、解析关闭C-7-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纵向梳理横向比较-8-纵向梳理横向比较-9-纵向梳理横向比较 对对点训练点训练3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1897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同时期胡适也说治学应“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这说明()A.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B.新文化运动片面地批判传统文化C.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追求D.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仅徐志摩和胡适两人不能说明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故B项错误;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

6、“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胡适“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也是受民主与科学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学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10-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1-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2-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3-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4-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5-考情分析真题试做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1.(2018天津文综,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

7、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题干时间“1840189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中国学者关注的侧重点是外国的器物和制度,这导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数量大幅减少,故C项正确。打破中国闭关锁国状态的是鸦片战争,与题干时间“1899年”不符,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晚清时期翻译外国小说数量的减少,其反映的是传播西学内容的变化而非抵制西学,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16-考情分析真题试做2.(2016课标全国,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

8、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甲午中日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进行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不符,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可以看出,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改良思潮是指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潮,而不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17-考情分析真

9、题试做3.(2015课标全国,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不是为了考据历史,而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其内容不一定具有真实性,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的内容是考据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不是介绍西方理论,故B项错误;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了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项正确;以康有为为首的

10、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有否定和颠覆孔孟儒学,而是利用儒学为其服务,托古改制,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18-考情分析真题试做4.(2015海南单科,13)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体现了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因此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不属于洋务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源批

11、评当时“御诸外洋”的主张,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故C项错误;魏源之所以主张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19-考情分析真题试做5.(2014海南单科,15)19001901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革命派此时已经开始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上海是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故B项错误;材料中“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C项错误;

12、“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20-考情分析真题试做二、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6.(2018课标全国,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题干中的“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并结合时间“1920年”,可知题干中的“一些人”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彻底改造中

13、国,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观念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扬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是指通过发展民族工业来挽救民族危亡,与题干“根本改造”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态度,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21-考情分析真题试做7.(2016海南单科,1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

14、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由“进步报刊每周评论”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先进的知识分子,不代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故A项错误;由“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可以看出只是对民众力量的认可,还没有到组织群众形成力量的时机,故B项错误;从“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已经开始认识到推翻反动势力的重要性,已经具有对光明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认识,故C项正确;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处在开始阶段,没有进入到深入传播的阶段,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22-考情分析真题试做8.

15、(2016天津文综,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直到1917年初”说明俄国十月革命还未发生,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取得明显的实践成果,故A项正确;B项中国经济落后与题干信息无关;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主要原因,可排除C项;题干中“中国似可缓于欧洲”不能说明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只是认为当时中国还不具备基本条件而已,

16、可排除D项。答案解析关闭A-23-考情分析真题试做9.(2015海南单科,16)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结合时间“1919年”分析出材料中的“参议院议员”属于北洋军阀政府,因此他批评的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指的是该教授的言行违背儒家伦理道德,因此该教授抨击的是当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思想领域,而不是对军阀统治的抨击,故B项错误;提倡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与“离经叛道”没有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

17、提倡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之一,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24-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0.(2015海南单科,21)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题目要求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变化的原因,之所以出现三个层面的学习,根本上是由于近代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需要,由抵御外来侵略到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到实行民

18、主、科学,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B-25-考情分析真题试做三、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1.(2018海南单科,10)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知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

19、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26-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2.(2017天津文综,9)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信息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指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A、B、C三项均发表于三

20、大改造之前,D项发表于1957年,故材料中的论述出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解析关闭D-27-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3.(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表明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地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

21、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28-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批判借鉴观点评述型非选择题的特点及解题技法此类题型是高考能力考查的较高层次,往往独立设计题目或者是材料题中设问的最后一问。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向:(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本类题型综合了这两个考查方向,即选定多个观点中的一个观点或者只围绕一个观点,组织史实来论证所选定的或者给定的这个观点。常见设问类型有三种:(1)多个观点任选一种观点论述。(2)依据所给材料提取12个信息并进行论证。(3)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写一篇短文。-29-

22、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1)归纳观点:阅读所给材料,概括归纳材料中包含几种观点。(2)选定观点:如果是两个以上观点的,要选择其中一个。如果仅有一个观点,就以此观点展开论述。选定观点时要直接明了并要指出观点,不能出现不选定观点而直接论证的现象。(3)论证观点:在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现象、历史观点,公正、客观地分析评价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4)组织答案“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格式:观点论证结论(观点)。-30-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押题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840年鸦片战

23、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崩塌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成长的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资本主义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取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流。材料二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思想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而不断失败的过程,同时又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价值体系不断成长并最终确立主流地位的过程。材料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占主流地位、逐渐陷入发展困境的时期。-31-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上述观点能否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或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请结合史实对

24、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32-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材料一观点能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论述:随着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战争中的失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思想在华传播,中国的精英、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思想和价值体系产生怀疑,探讨中国新的发展道路。康梁维新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不断成长。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

25、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资本主义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逐渐成为主流思想。结论:总之,材料一的观点正确反映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思想发展历程,能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33-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示例二观点:材料三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论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三大改造之前,主要是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继续完成土地改革等民主革命任务。19531956年,新中国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才开始占主流地位。结论:总之,材料三的观点未能正确反映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前的思想发展历程,不能直接作为研究主题的材料。-34-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解析:总结材料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和现代思想、价值观念变化的史实,判断材料观点是否可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或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然后运用相关史实阐述是否符合的理由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