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物理教案电生磁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324316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物理教案电生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物理教案电生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物理教案电生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2023年物理教案电生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物理教案电生磁(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物理教案电生磁 2023年物理教案电生磁1(3576字)一、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变的过程,但我们的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和转变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掌握好这一节内容,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二、具体步骤 :(1) 布置同学们课前复习归纳。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三态是固态、液态、气态,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化都已学过,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体会和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

2、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2)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3)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学习了前面关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之后,观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过程,并做好记录、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最后在课堂上引导同学通过小组活动完成课本中设计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归纳课本中的重点知识。同时,再用学过

3、的知识来解释一些前面讨论的现象和问题。然后,对学生收集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并给予一定的评价和指导。三、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2、 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3、 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4、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5、通过小组活动、课外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教具、学具、实验仪器 :1、学具: 收集的文字资料、实物、图片。2、教具: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五、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升华、凝华

4、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2、 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3、 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六、课前学习的内容 :1、 归纳前面所学的物态变化并了解其吸放热的情况。2、 查阅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涉及的物态变化情况。3、 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了解那些发生在固体和气体之间的。4、 与同学交流观察学习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并做适当的记录整理。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学指导、学生活动)一、 复习引入 (3分钟)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1、 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 发生在固态和

5、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5、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学生1答:固态、液态、气态。学生2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3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学生4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5答:蒸发和沸腾 它们的

6、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 发生地点不同; 剧烈程度不同。学生6答:能; 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二、教学过程 (35分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1、 先装置好实验仪器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4、棉线上析出的碘像什么?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1)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2)什么是升华?(3)升华时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

7、么过程?(4)什么叫凝华?它吸热还是放热?6、课前同学们收集的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学生活动:在锥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学生观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没有看到液态的碘。学生观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细线上出现针状碘固体,非常漂亮。学生1答:像雪(人造雪)学生2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学生3答: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学生4答:吸热学生答: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它是一个放热过程。(说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知识的能力。)三、教学小结 (7分钟)四、作业布置、教师

8、引导 :1、同学们在课前收集了有关人工降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下面请同学们分别交流。(1)在这种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现象?(2)人工降雨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3)人工降雨的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2、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升华、凝华,它们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1、 学生归纳总结本课内容。2、归纳出物态变化的网络图或循环图。(1)食物保鲜(2)舞台制造白雾(3)利用卫生球除虫(说明活动鼓励同学们质疑、提问、补充,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多向思维。老师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或有的同学不太清楚的问题请学生帮助解决,使学生体会成功和帮助人的喜悦。培养学

9、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比较,使同学们体会到生活、物理、社会的关系,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服务的欲)板书设计: 升华和凝华一 、活动:1、过程2、观察、记录现象3、结论二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三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四 、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及应用。2023年物理教案电生磁2(4516字)【教学内容】电流的磁效应;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教材分析】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

10、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学情分析】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

11、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重点】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2过程和方法(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奥斯特的图

12、片、事迹介绍,感悟奥斯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习惯。【课程资源】教具准备:电脑平台、实物投影仪、学生电源、螺线管演示器、小铁钉、长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带电池座)、小磁针4个、导线若干、多媒体、铁屑、纸杯(内装 9 V 电池、小电磁铁组成的电路)。学具准备:铁钉、铅笔(或木筷)、铁屑一小包、小磁针四个、长直导线一段、干电池三节(带电池座)、塑料圆筒一个、导线若干。(分12个学习小组)【教学流程图】魔术引入课题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对学生进行物理史教育由现象设疑,如何增强通电导体的磁场学生探究活动:缠绕螺线管学生探究活动

13、:检验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磁场学生探究活动: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学生探究活动:探究改变螺线管磁场的方法师生探讨得出安培定则学生课堂练习知识回顾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求知欲)教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纸盒吸铁,然后提问学生:此盒中可能是什么?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教师断开开关,再去接触铁屑,由不能吸引铁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此时教师将纸盒打开,让学生明白,刚才产生的磁可能跟电有关。二、探究新课,释疑解惑(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相关知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1探究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教师提问:我们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磁性呢?学生回答

14、:看他能否吸引铁屑。利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来检验。教师:一个电池能吸引铁屑吗?我们怎样做才有可能产生磁呢?学生回答:要有电流要形成一个电路,电路闭合才有电流。教师: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检验你的猜想?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对该实验进行演示。学生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向全班交流。过渡:其实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早在1820年丹麦伟大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就发现了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2播放奥斯特实验的操作方法。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教师提问:看了这个实验后,大家觉得与我们刚才做的实验相比,有哪些不同吗?视频中的小磁针偏转的

15、角度那么大,而我们实验的时候却那么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在实验中利用短路获得较强的电流来增加磁性。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增强通电导体的磁场呢?设置问题过渡: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发现把导线绕成一圈一圈的螺线管状,磁场就会强得多,这样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就大,下面我们也来制作一个螺线管,怎样做呢?3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探究1:制作螺线管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演示螺线管的缠绕方法。教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制作两个螺线管,为了缠绕方便,请大家一个缠绕在铅笔上,一个缠绕在铁钉上,比一比,看谁绕得即快又好。教师:你认为可能有几种缠

16、绕的方法?学生制作螺线管教师巡查,学生展示。(对展示的予以肯定和鼓励)教师:你认为可能有几种缠绕的方法?探究2:通电螺线管吸引铁屑教师:很好,大部分同学都非常成功地绕好了螺线管,下面请每个小组给螺线管通电,然后去吸引铁屑,看哪一个螺线管吸引的铁屑最多。学生实验。教师巡查,不能吸引的小组讨论解决,可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忙(通过吸引铁屑的多少让学生内心明了用铁钉的实际意义)。探究3: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情况教师设问:刚才同学们的探究已经证实了通电螺线管能产生磁场,它的磁场以前研究的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说出你的猜想及猜想的依据。学生回答。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磁场分布情况呢?(教师播放幻灯片,

17、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判定办法。)教师: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图示进行实验并在圆圈中画出小磁针,把小磁针的N级涂黑。教师:演示用铁屑研究螺线管磁场分布的实验。教师将用铁屑做的演示螺线管磁场的分布投影到银幕上并播放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对比图,引导学生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形状。即: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探究4: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教师提问:如何改变螺线管的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在电路不变的情况下,将螺线管掉头,看看螺线管中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学生:实验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教师:我们知道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判

18、定的方法呢?(出示投影),下面请大家看画面中蚂蚁和猴子是怎么说的,我们能否受到某种启示呢?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看蚂蚁和猴子说的话,小组讨论。教师给予适当提示:如果我们自己沿着电流方向走,北极在哪一边?你能用右手来概括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规律吗?教师:伟大的物理学家安培通过实践发现在我们的右手上找到了规律,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总结的规律规定为安培定则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吧!安培定则: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并教会学生安培定则歌: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顺着电流转,拇指指向N极端。出示投影,让学生熟记安培定则歌。学生练习:将长直铝导

19、线缠绕在黑色的胶管上,假设电流从螺线管的左流入右流出,应该怎样判断?如果电流从螺线管的右边流入左边流出呢?再改变螺线管的缠绕方向试试看?教师投影,检验学生掌握情况。三、交流小结、随堂练习、总结评估(帮助巩固知识,让物理走向应用、走向社会)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新的体会。2布置作业:(1)反馈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2)知识拓展:研究你家或附近住宅楼的电动门是如何工作的,主要靠什么控制门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通电螺线管在生活中的应用。(3)走进生活:研究牵牛花、菜豆的茎缠绕的方向与生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观察葡萄、丝瓜的卷须的缠绕方向与生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看看与我们研究的磁场与电流方向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板书设计】第三节电生磁一、电流的磁效应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2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也发生改变。3安培定则歌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顺着电流转,拇指指向 N 极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