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321447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4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学学习习目目标标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掌握本文的写作积累文言词语、句式,掌握本文的写作顺序。顺序。2.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特色。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特色。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语语文文要要素素【要素【要素1】课文链接】课文链接“核舟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虽是一个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虽是一个“长曾不盈寸长曾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的掌故文坛上的一个著名的掌故“大苏泛赤壁大苏泛赤壁”。“记记”是本文的文体,这里意为是本文的文体,这里意为“描述描述”。【要素【要素2】分析判断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分析判断文言

2、文中的省略句 句子中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省略的现象,在句子中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省略的现象,在古代汉语里非常突出。中考常以翻译含有省略古代汉语里非常突出。中考常以翻译含有省略现象的语句的形式进行考查。现象的语句的形式进行考查。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语语文文要要素素典型例题: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典型例题: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参考答案:(这些东西)全都是就着(材料原参考答案:(这些东西)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的神情姿态。语文要素语文要素语语文文要要素素技法点睛:

3、文言句中,常见的省略现象有以下技法点睛:文言句中,常见的省略现象有以下几种。几种。1.省略主语。如省略主语。如“(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船”“(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渔人)便舍船,从口入”。2.省略谓语或动词。如省略谓语或动词。如“一鼓作气,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省略宾语。如“投(之)以骨投(之)以骨”。4.省略介词。如省略介词。如“林尽(于)水源林尽(于)水源”。5.省略量词。如省略量词。如“通计一(条通计一(条/艘)舟艘)舟”。习题链接:见习题链接:见“名师导练名师导练”第二题。第二题。名师导学名师导学1

4、.背景解读背景解读本文之所以写得如此精妙,使人能够通过它的文字想象出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内容,主要原因是作者对雕刻家的艺术构思理解得相当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这件作品的主题。“大苏泛赤壁”是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后,心情郁闷,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自己谪居时的思想感情。雕刻家取材于这件事,既具体生动又高度集中地再现了人物的神情动作,又把人物的塑造跟四周的环境融合起来。名师导学名师导学2.2.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箬篷覆之;左右四窗箬篷覆之;左右四窗左右舟子各一人左右舟子各一人技亦灵怪矣哉技亦灵怪矣哉名师导练

5、名师导练一、字词解释题一、字词解释题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2)如有所语_(3)其两膝相比者_(4)佛印绝类弥勒_(5)神情与苏、黄不属_(6)诎右臂支船_(7)钩画了了_高高的帽子。高高的帽子。说话。说话。靠近。靠近。像。像。不相类似。不相类似。同同“屈屈”,弯曲。,弯曲。清楚明白。清楚明白。名师导练名师导练(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2.2.文言词汇选择题。文言词汇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B.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C.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

6、坡 D.长约八分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竟然。竟然。C C名师导练名师导练(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能以径寸之木C.处处志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A A名师导练名师导练二、句子翻译题二、句子翻译题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_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3.其人视端容寂。_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苏东坡。那人

7、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名师导练名师导练4.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_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6.技亦灵怪矣哉!_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笔笔清楚明白,颜色是黑色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笔笔清楚明白,颜色是黑色的。的。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这种)技艺也真神奇啊!(这种)技艺也真神奇啊!名师导练名师导练三、内容理解题三、内容理解题1.内容理解默写题。(1)文中“核舟”左刻引用赤壁赋里的句子是:_(2)文中“核舟”右刻引用后赤壁赋里的句子是:_清风徐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波不兴。山高月小,山高月小,水落石

8、出。水落石出。名师导练名师导练2.内容理解简答题。(1)文中第4自然段描述“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_两个两个“舟子舟子”虽神情有异,一个虽神情有异,一个“若啸呼状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仿佛在专注听“茶声茶声”,但表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氛围: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了一个共同的氛围: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船楫的加上船楫的“横卧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等于无楫,更加暗示出有楫等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这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

9、的境界。这名师导练名师导练_样写,是为了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样写,是为了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共同成就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共同成就“大大苏泛赤壁苏泛赤壁”之之“泛泛”的氛围。的氛围。名师导练名师导练(2)找出描述苏轼、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句子,说说雕刻者是在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_从从“苏、黄共阅一手卷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东坡“左手抚鲁直背左手抚鲁直背”、鲁、鲁直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和佛印的“矫首昂视矫首昂视”可以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看出,雕

10、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如画卷般美好的意境里。而陶醉在眼前如画卷般美好的意境里。名师导练名师导练3.3.综合分析选择题。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核舟记中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B.文章一开头向读者介绍民间雕刻艺人王叔远精湛的技艺和“核舟”的内容后,便按顺序写“核舟”的长、高、船头、船舱、船尾、船背,最后对“核舟”上雕刻的人、物

11、、字进行统计。C.“核舟”中人物造型的对比,例如僧俗的神态对比,两个“舟子”一动一静的对比;“核舟”整体色彩与刻字色彩的使用对比;船头和船尾的设置对比等,体现出民间艺术的层次美、差异美、意趣美。D.作者详写船正面,略写船背面,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出主次分明的技巧。C C名师导练名师导练(2)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都表现了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B.作者构思巧妙,船舱的描述是交代环境,而窗上的刻字则暗示出活动的背景,成功地展示了“核舟”的艺术空间。C.作者描述“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严肃

12、的气氛,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D.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C C课外延伸课外延伸东安士人之画东安士人之画曾敏行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画一轴,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见轴在地而猫蹲其旁。及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他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节选自独醒杂志,有删改)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一士人善画/陈康肃公善射 B.令怪之/渔人甚异之C.及举轴/及鲁肃过寻阳D.以试他猫/以其境过清课外延伸课外延伸D D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令 怪 之 黎 明 物 色 见 轴 在 地 而 猫 蹲 其 旁。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作的精美之处具体表现在哪里?(3分)_课外延伸课外延伸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出画作的精美,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出画作的精美,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