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强度梁试验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18314617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0.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等强度梁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等强度梁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等强度梁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等强度梁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强度梁试验(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实验目的1、认识和熟悉等强度梁的概念和力学特点。2、测定等强度梁上已粘贴应变片处的应变,验证等强度梁各横截面上应变 (应力)相等。3、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寻找试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增强自己的试验设计和动手能 力。二、实验设备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静态电阻应变仪。3、游标卡尺、钢尺。三、实验原理为了使各个截面的弯曲应力相同,则应随着弯矩的大小相应地改变截面尺寸,以保持相 同强度的梁,这种梁称为等强度梁。其原理为:等强度梁如图所示,悬臂上加一外载荷F, 距加载点x处的截面的力矩M=Fx,相应断面上的最大应力为Fxh / 2r bh3Fxh / 2 6 Fxb = I = 故 b =I

2、12bh 3bh 212其中,F为悬臂端上的外荷载,x为应变片重点距离加载点的距离,b为试件的宽度, h为试件的厚度,I为截面惯性矩。所谓的等强度,就是指各个断面在力的作用下应力相等,即。不变,显然,当梁的厚根据二Es ,等强度梁应力相等就相应的转变为应变相等。梁的弹性模量E=200Gpa,卩=0.28c6 Fxs =E Ebh 2本次试验通过静态应变仪测量各个测点的应变的大小验证梁为等强度梁。在梁的正反面对称布置了8个应变片。力的加载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施加。试验装置见下图:四、实验步骤1、试件准备。按照黏贴应变片和等强度梁试验的要 求,黏贴好应变片。接着测量试件尺寸,以及各个 测点到加载点的

3、距离。2、接通应变仪电源,将等强度梁上所测各点的应变 片和温度补偿片按1/4桥接线法接通应变仪,并调 整好所用仪器设备。3、试验加载。编制试验方案,开始试验,记录相应 的应变数据。5、完成全部试验后,卸除荷载,关闭仪器设备电 源。整理实验现场。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表1:原始尺寸表格(mm)b1b2b3b4(mm)14.4020.3429.0439.82h=11.68E=200GPa14.4214.4020.3618.34729.0229.0439.8639.8314.3820.3429.0639.82X1=X5=40.04X2=X6=100.04X3=X7=160.04X4=X8=220.0

4、4表 2:试验测量应变数据1测点2测点3测点4测点5测点6测点7测点8测点F1通道2通道3通道4通道5通道6通道9通道10通道50N30316464-29-62-63-66100N5794130129-65-132-132-137150N88156198197-98-197-198-205200N116218265263-135-265-264-272250N147283333328-167-331-329-337300N175346347393-198-393-393-402350N205411463459-232-456-457-467400N232476526522-264-521-52

5、2531由于刚开始准备试验时没能正确理清试验方案,第1、5测点并没有贴在截 面变化处,根据试验测试结果也可以知道,测量得到的应变偏小,故舍去第 1、5测点的试验数据。表3:各测点应变理论值2测点3测点4测点6测点7测点8测点F2通道3通道4通道6通道9通道10通道50N59.9859.8760.75-59.98-59.87-60.75100N119.96119.74121.5-119.96-119.74-121.5150N179.94179.61182.25-179.94-179.61-182.25200N239.92239.48243-239.92-239.48-243250N299.929

6、9.35303.75-299.9-299.35-303.75300N359.88359.22364.5-359.88-359.22-364.5350N419.86419.09425.25-419.86-419.09-425.25400N479.84478. 96486-479.84-478.96-486表4:各测点应变相对误差2测点3测点4测点6测点7测点8测点F2通道3通道4通道6通道9通道10通道50N-48.32%6.90%5.35%3.37%5.23%8.64%100N-21.64%& 57%6.17%10.04%10.24%12.76%150N-13.30%10.24%& 09%9.

7、48%10.24%12.48%200N-9.14%10.66%& 23%10.45%10.24%11.93%250N-5.64%11.24%7.98%10.37%9.90%10.95%300N-3.86%-3.40%7.82%9.20%9.40%10.29%350N-2.11%10.48%7.94%& 61%9.05%9.82%400N-0.80%9.82%7.41%& 58%& 99%9.26%对根据表2、3、4 可知:1、根据表2 可知,测点1、5 的数据因为粘结在非变截面处,所以数据明显相对其他 通道偏小,故不采用。同时,测点2 相对其他测点数据较小,原因可能是应变片贴歪了导 致出现了问题。2、根据表4 可知,理论值和试验值的相对误差总体偏小,除了测点2 以外,其他测点 的相对误差都保证在13%以内,故可以验证试验时采用的梁为等强度梁。六、实验总结1、粘结应变片之前未能充分理解等强度梁实验的原理,导致两个测点的应 变片未能发挥作用,做了无用功。对于这种需要自己准备试验方案和试验材料 的试验,要在充分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才能开始试验。对于影响试验精度的步骤 要格外的注意,尽量把人为的误差降到最低。2、通过这次试验,对等强度梁这个概念和梁的性质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和 理解,也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