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15篇)(模板)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301150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51.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15篇)(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15篇)(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15篇)(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15篇)(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15篇)(模板)(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15篇) 小学数学教案1(2847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描述。2、初步懂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2、使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

2、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了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出现的沙尘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生:1、我想大声的呼吁:请不要再滥伐树木了,不然的话沙尘暴会更厉害。2、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吧!3、要保护我们的家园,还要大量植树。师:说的太好了。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就要植树造林,种植花草。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学校植树活动的情况吗?(多媒体展示植树的场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二、探究新知1、探究乘法运算定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师:同学们,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一

3、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师:请根据这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式计算。(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生展示汇报:(42)25425225=625=10050=150(人)=150(人)师:谁和第一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你们解决问题的步骤?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组有几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师:谁和第二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抬水浇树的人数,再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师:回答的很好。我们来看425和225分别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我也是先算出每

4、组有几人?即(42)25。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回答这次植树活动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2、探究乘法分配律(1)探讨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计算结果相同,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42)25425225生: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在这两个算式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师:刚才同学们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为25(42)。想一想:计算25乘4加2的和还可以怎样算呢?动手试试再把想法说给同

5、桌听。师:谁来给大家说自己的想法?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别与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两个积相加。即25(42)=254252(2)举例观察师:我们知道了4加2的和与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与25分别相乘,再相加。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写在本子上。你怎么来说明你写的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师:谁来汇报你写的式子,师随生汇报板书。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等式以及自己写的等式,有什么发现?请先和同学交流。(3)交流概括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生:我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

6、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这就叫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师:刚才同学们写的算式都对,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并抽学生汇报。生1:a、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因数。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生2:a表示因数,b、c表示两个加数,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三、巩固练习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520)12=121225(49)=498(105)=7524=7575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4812521215182618(1518)26254025425(404

7、)(4852)1214(455)114254(1125)41445145小学数学教案2(1738字)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体会同一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1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在教学中,为了避免生硬地引入“分类”这一抽象概念,创设了整理房间这一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整理房间的活动中来。当学生看到整理过的房间焕然一新时,再告诉学生刚才所做的事情就是分类,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分类的意义,又体会了分类的实际意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

8、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讲解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主动性,所以除了必要的指导和小结外,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去体会分类的方法,探究计数的方式,观察比较分类的结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以后学习统计知识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气球、水果图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这是小强的房间,小强想找一本故事书,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预设生:房间里的东西太乱了,摆放没有规律。师:你们能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帮助小强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师:这次小强能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吗?为什么?小结:刚才我们所做

9、的事情就是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整洁而便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分类”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上课的开始,以一个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类,扫除了学生的认知障碍,使新课的学习更加顺利地进行。探究分类方法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1情境图:“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多漂亮啊!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1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探究分类方法。(出示课堂活动卡)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记录分类结果。(1)汇报展示,请学生出示各自的分类结果和呈现方式。方法一先按形状分好,再

10、分别数一数。方法二边数边画。方法三用列表的方法计数。3个4个5个师:这些记录方式你们都能看懂吗?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2)分析比较。师:大家的记录方式各有不同,仔细观察记录的结果,你们能发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并跟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最后汇报。预设生1:每种记录方式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生2:分类时我们都是按照形状来分的,分类标准相同。引导观察记录结果,说一说哪种气球的个数最多,哪种气球的个数最少。学生观察后明确:圆形气球的个数最多,糖葫芦形气球的个数最少。2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方式记录结果。提问:刚才我们是按形状分的,还可以怎样分?(按颜色分

11、)师:请大家按颜色分一分,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的结果。学生交流并展示分类结果。3对比两种分类标准,体会分类结果。师:我们刚才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两次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小学数学教案3(995字)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能够应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除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数点搬家”、数字卡片

12、。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三张卡片(出示三张写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适当位置添上小数点,使这个数最大吗?(100.)最小呢?(1.00)还可以是多少?(10.0)小数点位置不一样,它们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了。是呀,小数点真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小数点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点搬家)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山羊快餐厅。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1、出示三张情境图:同学们,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讲述,老师随机板书:4.00元、0.40元、0.04元。2、提问(1)这些小数的实际价格是多少?生说,师板书。(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4.00、

13、0.40、0.04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3、小组汇报:汇报交流,师适时板书:小数点大小变化向左移动一位缩小10倍(缩小到原来的)向左移动二位缩小100倍(缩小到原来的)向左移动三位缩小1000倍(缩小到原来的)4、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家,请想一想: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后完成课本40页“试一试”。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全班交流。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小学数学教案4(3209字)一、学情分析:五(2)班共有学生38人,从整体上来看,本

14、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钻研,敢于探索,爱提问和质疑。五(1)班共有学生38人,相比之下,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成绩也不好;近10名成绩过差,勉强达到四年级水平,主要表现在知识欠账过大,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有时有照抄作业现象。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和总复习,共计7个单元。另外还安排了“数学与生活”、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有: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2

15、.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针对分数应用题);3.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5.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难点有:1.整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意义之间的联系;2.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4.感受1立方米(m3)、1立方分米(dm3)、1立方厘米(cm3)以及1升(L)、1毫升(mL)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三、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1.理解

16、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能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2.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结构,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并运用所学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3.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在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和题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的解答百分数应用题。5.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

17、学会选择使用;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从一组数据中找出中位数和众数,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四、主要教学措施:1、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有学会向会学转变,有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3、充分把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引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4、抓好每月一次的单元测试,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

18、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单元要点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法(二)(整数乘分数)、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练习一。二、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能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2经历观察、猜想和证明等数学活动,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运用分数乘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清

19、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3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借助分数乘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从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三、单元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四、单元教学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五、单元课时划分共7课时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分数乘以整数。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20、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分数乘以整数教学难点: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分数加减运算题。(临时定题)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二、讲授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学生列出算式:1/53

21、=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1/53表示什么(表示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该如何计算?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1:1/53=1/5+1/5+1/5=3/5;学生2:1/53=?教师和学生总结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不变。三、巩固练习:1、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2、做课本试一试1、2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五、布置作业:课本2页3题;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分数乘法1/53=1/5+1/5+1/5=3/51/5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整数

22、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案5(910字)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的内容和练习二的第511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2=()5=()14=()25=()二、新授。1、统一计算法则。(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2)请你试算一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学生边

23、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2、书写形式。(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例如:(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例如:3、做一做。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三、巩固练习。1、练习二的第6题。2、练习二的第8题。3、练习二的第10题。四、总结。这

24、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练习。练习二的第5、7、9、11题。小学数学教案6(1152字)教学时间:累计节数: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水灾自救知识,在遇到水灾威胁时,能够及时自救。教学过程:一、引入:人们常把水成为“生命之源”,是的,有水才有生命,是水给了生命的存在,延续的力量,但同样水也有剥夺人类宝贵生命无情的时刻。二、新授:1、说一说,你家附近都有哪些河流,他们有没有过肆虐的时候?当时怎么样?2、救助课堂水灾自救逃生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1.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

25、员营救。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3.如果洪水不断不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4.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臶、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

26、,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6.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7.落水后,要屏住呼吸,放松身体,人体就自然的浮出水面了;如果有水草缠住了脚,千万不要慌张,屏住呼吸,轻轻的解开。8.游泳时,遇到脚抽筋,不要紧张,要弯曲身体,双手抱脚,等待救援。8.水灾后应谨慎选择饮用水,事先储备的饮用水才是最安全的。因此应事先储备一些干净水放在清洁密闭的空间里。如必须饮用河水、雨水等要烧开杀菌。9.夜晚直升机在救援时,可用手电筒、蜡烛向直升机发送救援信号。白天可用镜子反光和

27、挥动颜色鲜艳的物品。三、安全小常识互帮互助共同脱险四、总结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案7(1782字)教学内容课本110页的例1和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教具准备软件教学重难点掌握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歌谣2口算(计算机显示)9+5=9+3=8+5=8+3=9+4=9+2=8+4=7+5=6+5=8+6=3计算机显示: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电脑演示各种计算方法。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

28、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进位加法)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出示5+7=,同桌合作学习。a.师问:5+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b.学生独立试做5+7。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生3:想7+5=12,所以5+7=12。(板书)e.看看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f.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a.学

29、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3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生根据提示汇报:(师板书)a.5加几有:5+65+75+85+9b.4加几有:4+74+84+9c.3加几有:3+83+9d.2加几有:9+2学生抢答汇报得数。4看书质疑。5做一做。a.看图列式。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注: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b.7+5=9+5=8+4=5+7=5+9=4+8=9+4=8+3=9+2=4+9=3+8=2+9=

30、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6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练习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一第1题)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的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学生汇报。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一第2题)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3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4数学游戏。学生依据得数举算式卡片。说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小学数学教案8(1046字)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练习二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完整地掌

31、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熟练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熟练运算教学用具:幻灯教学过程:一、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16502582116(50258)211695025802(11650)(258)2要求: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行计算。3、反馈讲评小结: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二、根据要求添括号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301201552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要求改变运算顺序:1、2、3、4、5、在反馈讲评时,着让学生说说添括号时的思考过程。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成综合算式271

32、2406132825016826讲评:你在列综合算式时有什么好方法?四、应用题1、文具三生产一种彩笔,60盒可以装720支,照这样计算,500盒可以装多少支?60盒720支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500盒?支讲评时着重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改问题:3000支彩笔要装多少盒?五、提高性练习计算24点课堂作业小学数学教案9(1945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

33、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演示动画“混合运算”】出示:8+3792+436(50-46)363-56396(48+32)+5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1:计算74+10053(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

34、算什么?(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教师订正:74加10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5两题.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65-64238+5673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混合运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

35、依次计算.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3)学生试做.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59+21)(968)(220-100)(152)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三、巩固提高.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700-

36、854(275-35)(17+43)480(9616+6)(1540360)6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四、课堂小结.要完成一道混合运算,它的计算步骤是: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计算.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五、布置作业.14+164-5074+(966-8)72-45+12111252018(806-799)小学数学教案10(2715字)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

37、、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0.7590.81.260.2331431.43口算后提问:从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2.列竖式计算。2671.

38、361230.825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宣传栏。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

39、列式呢?生:2.40.8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0.8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上右)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师:看一看算式的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呢?生: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2.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l)组织学生尝试完成教材第5页的“

40、做一做”。(2)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并汇报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3)教学例4。0.560.04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通过列竖式计算,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这个算式中,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那么如何点小数点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师:观察黑板上各题,小组讨论。(出示讨论提纲。)讨论提纲:小数乘小数,我们首先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整数乘法。)怎样得到正确的积?(因数扩大到它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能举例说明吗?(教师以竖式中的因数的小

41、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为例,说明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O补足。)3.根据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出计算小数乘小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进一步得出“1看、2算、3数、4点”。三、巩固练习1.不计算,说一说下列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2.30.40.080.97.30.069.10.030.250.2345.93.5提问:怎样判断

42、积有几位小数?2.用竖式计算。(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你是怎样计算0.290.07的?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师: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师: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四、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收获,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点评。)作业:教材第810页练习二第1、9题。板书设计:小数乘小数2.40.8=1.920.560.04=0.022

43、41看、2算、3数、4点小学数学教案11(1494字)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出示了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他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通过计算,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

44、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二、课标要求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高级体积单位与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3、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体积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三、知识体系1、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与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区别。3、高级体积单位语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四、核心内容与价值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

45、,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内容是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于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单位的题作,能更好的运用不同的体积单位去表示不同大小的物品的体积,能很好的区别于以前的面积和长度单位,能很好的运用进率计算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学情分析1、从学生平时接触过得单位间的进率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脑中形成网络。在一个教学环节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

46、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2、在学生能很好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的方法独立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行验证,,学生最终自己发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3、本节内容学生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认知的障碍点是:不能区分开以前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在互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理解并掌握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互化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转化进行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体积单位间的互化3、

47、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小学数学教案12(1586字)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估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回顾、讨论、交流,在必要的时候适当予以指导、提示,而不是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通过解决“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测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针对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2、及时总结,促进知识的生成。在教学中,当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

48、说出来之后,教师作以恰当的总结,帮助学生把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进行完善。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了启迪,更提高了表达的技巧和能力,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吗?2、估测一下面前的橡皮、铅笔有多长,书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下,看谁估得准。3、揭示课题:大家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十分接近,这节课我们就来挑战一下估测更长的距离,你们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先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加深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的理解。再让学生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

49、预热。联系实际,学习估测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6)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上学采用的是哪种交通方式。(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等)(3)每天上学在路上要花多长时间?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估测的方法。(出示课堂活动卡)(1)汇报估测结果。预设生1:我走200步大约是10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走600步,大约是300米。生2:我从家到学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地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生3: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家到学校我大约要走10分钟,约500米。(2)说一说你喜欢哪种估测方法,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适合用哪种方法

50、来估测。3、总结估测较长距离的方法。方法一步数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数出从家到学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换算出结果。方法二时间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长时间,再统计从家到学校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然后换算出结果。方法三站点估测法。公共汽车走一站地大约是500米,只要知道从家到学校需要走几站地就能估算出结果了。师小结:同学们的估测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测的时候都知道要确定一个单位长度,然后看从家到学校有几个这样的单位长度,就能估算出结果了。4、反馈练习。完成教材27页下面“做一做”。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估测,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测更合理、更准确

51、;然后对大家的估测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形成技能。小学数学教案13(2489字)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80页第81页。教学目标:1、同学们要经历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2、我们还要理解观察点、遮挡点、可视区域等词语的意思。3、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能运用“观察的范围”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过程:一、古诗引入,导入课题。1.我们在小学学了五年的古诗,那么你们积

52、累了那些古诗呢?谁能说一说。谁还记得王之涣写的诗登鹳鹊楼?齐读。这首诗中哪一句描述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感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为什么要说:欲穷千里目,须“更上一层楼”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2.引入课题: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秋天到了,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闻到香味,在墙外向里张望。可是前面一堵墙,小猴子能看到墙内的桃子吗?2、看,小猴子爬到了这个位置,能看见地上全部的桃子吗?你猜想小猴看见多少个桃子?看来,光靠眼睛看是不准确的,你们能不能想出办法,准确找到猴子看到多少桃子呢?说说你的想法。3、在A点时,我们把猴子

53、的眼睛看作“观察点”,(板书:眼睛观察点)。4、阻碍小猴子观察视线的是什么?(墙)它的最高处在哪里?(墙的右上角)5、我们把阻碍视线的这个最高点叫“阻碍点“(板书:阻碍点)。6、观察点和阻碍点进行连线,这条连线和地面的交点,就是离墙最近的点。连接观察点、墙的右上角、到地面的交点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虚线)这条虚线就是观察的视线。为什么要把视线画成虚线?(视线是看不见的,所以要画虚线)7、这条线能往上画一点吗?往上画会怎么样?(观察范围变小)这条线能往下画吗?往上画会怎么样?看来,这条线必须穿过围墙的右上角。8、小猴子想看得更多桃子,该怎么办?(再往上爬)9、如果小猴子继续往上爬,爬到B处、C处,

54、你能找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吗?(打开课本第80页,画一画)10、汇报11、观察点的变化,直接影响观察范围的变化。那么,怎样确定观察范围呢?先看(观察点),再找(阻碍点),连接这两点,延长到(地面的交点)确定观察范围(齐读一遍)。12、我们把三次观察的结果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的高度有关,还与什么有关?(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的高度、观察的角度有关)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说明小猴看到的范围就越大。可见,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板书: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13、联系古诗:现在你明白王之涣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吗?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究其中的道理吗?说明了

55、“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1.完成课本80页试一试第1题。2.课本80页试一试第2题。变化的楼房。(1)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B楼的部分是如何变化呢?生:逐渐缩小(2)客车行驶到位置2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3.小猫捉老鼠。一天小花猫出来散步,迎面遇到了一堵残墙,有一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在这堵残墙的后面。(1)请你在图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学生在课本上操作)(2)如果你是小猫,你希望自己的位置怎样变化?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希望小猫的位置怎样变化?(3)比一比:小猫的位置改变后,它的观察区域分别

56、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你的发现。4.(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2)晚上与家长在路灯下散步,当走向路灯时,你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远离路灯时呢?5、在城市建设中,规定两幢楼的距离不能太近。为什么?6、小丽能看到甲楼上的A点吗?能看到甲楼上的B点吗?7、填空(1)观看物体时,站的越(),观察到的范围就越()。(2)路灯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离路灯越近,物体的影子就越();离路灯越远,物体的影子就越()。(3)红红和芳芳分别住在同一栋房的4楼和8楼,她们观看夜景,()比()观察的范围要大。8、判断题(1)同样的电线杆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长。()(2)人远离窗子时,看到窗外的范围变大。()四、归纳整理,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观察的范围与什么有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观察的范围与什么有关?怎样确定观察范围?小学数学教案14(2545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3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1面积概念的形成。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准备:小黑板,长方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