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298646 上传时间:2020-12-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与“朋友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与“朋友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与“朋友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与“朋友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朋友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与“朋友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掏出手机,打开锁屏,点开微信,手指不自觉地往左边一划,这是一个图文并茂的世界,里面有嬉笑怒骂,也有道德文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到这个看似虚拟的世界,在这里形成新的“朋友圈”。 一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刷朋友圈、发朋友圈成了张玉琛每天必须的事项之一。在2015年发布的一项微信使用报告中显示,97.7%的用户在50岁以下,已过花甲之年的张玉琛属于那稀有的0.03%。40多年前,张玉琛参军入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导弹驱逐舰、南海舰队司令部机关,专门做秘书、做宣传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转业成为河南电台编辑部任编辑、河南电台驻地方党委、政府记者站长达数十年

2、。也许是源于军人自律的本性,最开始他对网络一直持排斥态度,看到别人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或者抱着手机上网,觉得不可思议,“太耽误时间了,简直是对人生的浪费!”可是在新的通讯软件“微信”流行之后,有一天表妹打电话给他。“哥,你知道微信不?”“不知道。”“你这么赶潮流的人都不知道?!这东西可好了,你真应该下载一个试试。”一开始他压根就对App什么的不感兴趣,但经受不住表妹的“诱惑”,在手机里面装了一个,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如今他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都在2个小时以上,发布的朋友圈信息条数都在20条以上,有时甚至达到40多条向下划动三四次屏幕才能看完。运动、茶道、养生、政治等相关内容,是他朋友圈的

3、标配。早上晨练完,他通常会在朋友圈晒晒自己晨练的内容:“今晨是阔别12年后来到南粤海港之城沿海滨公园伴随着解放军进行曲跑步6.63公里,总计8.18公里,12063步。其中,倒走强腰健肾功12分钟、龙爪梳头升阳操3600下、下蹲强健四肢功10分钟,按揉合谷、内关等滋补肾阴四穴2400下。”晒的方式也在变化,从最开始计步的“微信运动”,到现在使用计算里程和路线的跑步软件。他极爱喝茶,每天上下午固定两次发自己在家喝茶的照片。虽然是同一个茶盘,但是上下午的茶杯质地和摆放方式却不一样。有时他还会附上自己喝茶的感悟:“一杯茶,喝入口中,先得其苦,又得其甘。先苦后甜,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喝一杯茶,拿起,放下

4、。拿起是为了生存,放下是为了生活,人生亦如是。”偶尔他还会发个好玩的段子。“今天,实在太热了:买了筐鸡蛋,到家变小鸡了!买了个凉席,一睡成电热毯了!汽车不用点火,自己着了!在路上遇到个陌生人,相视一笑,变熟人了!桌子太烫,麻将刚码好,居然糊了!想吃个凉菜,你都得赶紧吃,要不一会儿就成麻辣烫了!这条微信要是不转,一会儿就馊啦!祝大家每天好心情!天热注意防暑哦。”他加进了20多个微信群,其中光战友群就9个。通过微信群,他感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威力竟然找到了自己寻觅多年都没有联系上的、远在美国的战友。如今两人隔一段时间,就会通个电话叙叙旧。因为爱人回老家照顾岳父,女儿在外地上学,他对微信群的依赖比其他人

5、似乎更强一些。他曾在群里发过这样一段话:“一个群,最大的幸福,是大家相互在乎;一个群,最大的感动,是大家彼此包容;一个群,最大的满足,是有人在守候;一个群,最大的奢求,是大家懂得珍惜拥有;一个群,最大的享受,是阳光快乐正能量;一个群,最大的财富,是每天都有阳光的问候!”在接触微信不久之后,他也像当初的表妹一样不断向他周围的老战友推荐。有的曾是他的上级,已经70多岁,向他抱怨:“我不会注册啊!这个东西我不会用啊!”他的态度很坚决:“不会用,让孩子教你啊!我们要随着时代进步啊,里面有些文章真的挺好的,可以扩大知识面!”渐渐的,在他的朋友圈里,他几乎成了“意见领袖”。年纪大些的朋友,有的说每天必须看

6、完他分享的文章才睡觉。然而,也有一些让人不那么舒心的地方。8月中旬,他在朋友圈里发出了一张海军南海舰队某部政委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战友在评论里回复他说:“你真是狗胆包天,这些东西都敢发!”言语直白、露骨,但并没有刺激到他,曾经身为记者站站长的他对自己发布信息的尺度把握得很清楚。对方生气,他却不,反而给对方发了两篇微信文章宽容养大气,情义养人气让步,不争。有一次,有位年龄比他小的朋友在他出门游玩的照片下面评论“您能否以高令自居?”张玉琛看了半天没看懂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原来“令”应该是“龄”,这位朋友嫌他太不服老。“我今年62岁了,国际上定义的老人年龄我还没到呢!”曾经有一种说法是,世界卫生组

7、织认为在发达国家,65岁以上才属于“老人”的范畴。但是最新的定义是,6074岁为年轻老人 (the young old);7589岁为老老年人(the old old);90岁以上为非常老的老年人(the very old)或长寿老年人(the longevous)。不管属于哪种类别,他对年龄有自己的看法:“一是要服老;二是不能认老。”服老,人必须面对现实,正视自然规律,做事量力而行;不认老,就是心不能老,不能倚老卖老,就像他在别人给他的评论中所回复的“老当益壮嘛,当年佘太君80岁还出征呢”!他曾在朋友圈分享一首描写他们这代人的打油诗:五?六?哥,.生在平民窝。.炒菜不见油,.清汤一大锅。.喝

8、水自己挑,.吃菜园子割。.雨天泥泞路,.刮风灰尘多。 .学费三五元,.不怕孩子多。.放学没人接,.弟弟跟着哥。.排座分高矮,.个大上后桌。.上课背语录,.接着唱红歌。.同桌不说话,.哪敢送秋波。.铅笔二分钱,.小刀锯条磨。. 冬天要捡粪,.休息刨厕所。.祭扫烈士墓,.边走边唱歌。.作业自习写,.时常还逃课。.书中藏糖纸,.上课看小说。.雷锋好榜样,.还得写心得。.草原小姐妹,.事迹天天播。小时盼过年,.从心往外乐。.青春己消逝,.往事己成昨。.帅哥变老头,.姑娘变成婆。.如今知天命,.人生有几何?.珍惜趁现在,.岁月任蹉跎。.生命虽无常,.精彩过生活。.今日论往昔,.想想都乐呵。.人生皆财富,

9、.一代一代摞。. 献给中国50.60后一首诗虽然不能概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的全部生活,但是其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理念是他所秉持的。他说:“人的思想是最难改变的,我就想着能影响一点是一点吧!”也许,这便是他朋友圈中分享那么多信息的原因。二与张玉琛不同的是,宋悟民的网上“朋友圈”不在微信上,而在QQ上。在电脑上操作QQ、邮箱、博客,是他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如果没有互联网,他与外界的联系几乎中断。66岁那年他便有耳聋的症状,85岁之后,即使戴上助听器也毫无用处。“听不到别人说话,所以与朋友在现实生活中的来往也少了,省得讨人嫌。”他略带无奈地说,“还好有网络,现在联系朋友方便一些了。”虽然短信

10、、微信他都能会用,但是智能手机操作比较复杂,对于88岁的他,有点困难。他的主要“战场”还是在电脑上。宋悟民老先生,从事新闻工作几乎穷其一生,是河南日报社的资深记者,现在仍可以看到他1954年在新黄河、上世纪80年代当代传播上发表的文章。57岁离休之后,他依然从事写作,曾采访治理黄河的专家王化云,并写出治黄老了王化云死神,在他面前败退他这个厉害的角色落地生根母亲,她当之无愧等报告文学,还获过不少文学奖项。除了写文学作品,他还爱记日记、读书笔记,等等。写得多了,伏案日久,手脖酸困,有时发颤。这个时候,他看到报纸上谈判香港回归的外交官鲁平答记者问,问他离休后干什么?答曰玩电脑,防止脑子老化。他受到启

11、发,将笔收起,买了电脑,学着“敲”五笔。1996年1月1日的日记中,他这样写:“新的一年,做两件事:学会微机的汉字输入,让电脑真正成为手里的一杆笔;再是,中草药趣闻继续写,写够百篇。”5月25日:“用电脑写两篇小文,尽管慢,写出来了,证明这条路走得通。”那一年,他68岁,用不寻常的耐心开始新的学习。就这样,他将自己写过的文字,重新录入到电脑里,加上自己新写的文章,发表在河南日报大河报家庭中医药等报章杂志上,他用五笔在键盘上敲击出来的字已经约两百余万。就像他学电脑一文中所说,“电脑真正成了我的一只笔,一只比笔快得多的笔。”他甚至自己排版,用家里的打印机,将自己的作品三本日记生命轨迹,以及药草传奇

12、秋叶集冰柿秋(霜)叶打印出来,装订成册。文章写得多了,便想多在网上与文友交流,于是注册了QQ、邮箱和博客。邮箱里最早的一封邮件日期是2008年9月15日,如今的收件箱里更是有1400封邮件,而邮件也大部分与书稿有关。步胜:给你转去的秋叶集是我学电脑的东西,敲字,编排,插图都是自己一点点弄的,通过这,算是学会了用电脑书写,也因为这,淡忘了其他,也就活过了80,紧紧地跟在你后面,仰望前边的花鸟虫鱼。如果没有意外,我的自行车要骑到不能骑的时候悟民 2016.3.20 15:55晓:那天去报业大厦,谢谢你的关照!不晓得什么原因,书稿用超大附件传不过去,将另找时间,带上优盘在你那里复制如何?宋悟民 20

13、16.4.17QQ空间(博客)上也聚集了不少熟识的人,发完文章还会给他点赞,评论。一位诗友点赞曰:革命生涯一条河 惊涛骇浪化碧波。老来旷达猎奇趣,脱去征袍戏吟哦。真情只在人间有,风影云霓势磅礴。秋叶赤红因霜重,冰柿脆甜历寒多。蹉跎岁月浑如梦,抖却风尘自磊落。在网上,他也遇到过不少趣事。QQ上一位资料显示为100多岁的陌生网友曾加上他,他本来不拟多聊,但是想到对方是百岁老人,上网很不容易,应当尊重对方。与她聊起来之后,方知她是一位爱好文学的、实际年龄只有50多岁的老师。有一天,她从QQ上发来看过宋悟民文章的感受:“一是震撼。诗不是说出来的,是笑出来哭出来的。诗的使命不是说服人,而是感动人。让我对

14、诗乃至对文字文学有了新的感悟;二是感动,感动于您的经历,感动于您的胸怀,感动于您的真我真性情;三是惭愧,原来以为自己读过一些诗,就懂诗了,现在才发现自己的肤浅,根本不知诗为何物;四是敬畏,这种敬畏是对于诗,对于文字乃至文学。因为敬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学习认真实践的。”宋悟民看到后,立即回复了她:“老师不是我,你是名符其实的老师。我们是网友,就按网上的规矩,平等交流吧,你的几点感想,真挚,我很感动。我的职业是记者,读诗写诗是想给记者的笔添点儿色彩,我并无诗才,也无写诗和做诗人的奢想。学诗札记是离休以后,几个诗的爱好者在一块议论时,将自己读到的、听到的,加上自己的一点感悟,作了几次发言,并不真懂,只是议论而已。你的文字功底比我厚,谢谢你,对我说了那么多鼓励的话。”虽然是网络聊天,但两人交流的语言谦逊、平实,毫无戏谑之语。读两人的聊天记录,像在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封纸信。68岁宋悟民第一次在纸片上学五笔,在电脑上打出汉字;73岁第一次在电脑上为70大寿的老伴写诗和文章;80岁第一次给朋友发电子邮件;82岁第一次发表博客文章;88岁第一次用微信;就像他在85岁生日写的诗中说的:“70岁跟电脑结缘,80岁上网,不经意间,肢体心脑常充电,学我想学,做我想做,看我想看,一辈子过苦日子,老了尽是艳阳天!”也许不久之后,他又会有新体验、新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