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实用模板)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289966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1.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实用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实用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实用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实用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实用模板)(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1(2624字)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的一篇散文,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抒发了对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由“雄壮”、“伟大”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写作思路等都清晰易懂,至于时代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_主要想教给学生一种读文的方

2、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品味散文优美抒情的语言特色。3.培养学生读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2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重点与难点重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难点:象征写作手法在_中的运用。教学设想_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_:白杨礼赞。大家先把书翻到单元提

3、示,快速默读,告诉老师你读取到哪些信息。单元文体、散文分类、_内容、作用、学习的方法等。二、解题从题目你能读取到哪些信息?写作的内容、作者情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等。三、走进作者,交代背景。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和伟大革命家、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中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_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作者从西北抗日军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优美

4、的写景抒情散文。四、梳理字词读课下注释及课后读读写写,勾画重点词语。强调两个词语两个拼音:坦荡如砥潜滋暗长qi枝ju强(同义复合词)五、理清思路三步走: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2.概括每一段内容:划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或者用一两个词语自己概括。3.合并相同内容段落。第一段(第1段):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照应题目开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总领全文第二段(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烘托融情于景(纯粹的景没有生命力)一波三折欲扬先抑(情感变化)照应开头第三段(第5、6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

5、段(第7、8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_的(主题)。托物言志对比欲扬先抑象征:物-人-精神象征就是托物言志、托义于物、借物抒情,即作者把所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之上的一种写作手法。白杨树象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象征了整个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在那个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这正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我们民族求得独立和自由的基石!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是的,生活在当今幸福时代的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朗读由物及人改句式四个反问构成排比句式第五段(第9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六、梳理过渡段

6、及抒情线索。1.段与段之间用哪个相似的句子衔接的。学生齐读1、4、6、9段。4、6两段是过渡段,串起全篇。2.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如果说全篇的梳理是面,过渡段是线,_中则洒满了闪闪发光的点。照应题目开篇点题感情基调总领全文铺垫烘托融情于景一波三折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对比反问象征手法首尾呼应妙用修辞托物言志与象征的区别:1.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2.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你说象征“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意义比较明显。3.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后者是_中

7、的局部写法,象征是以物喻人。七、收获读文提取信息点线面三者合一强大的不是外表而是精神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2(3074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_的底蕴和情感,学习并积累_的优美语言。2、领会烘托、对比、先抑后扬、象征等手法表现主题的写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礼赞”的内涵,领会作者热情讴歌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之思想感情。2、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困难的生活强者。三、过程与方法:1、从课内往课外拓展,将“读”“写”“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2、上课重点放在思考感悟和动笔训练。3、先

8、学后教,教为学服务,在学生的难点处适机点拨。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情感与结构,学习象征等手法。2、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五、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第二教时:合作探究,赏析_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教学要点】1、复习旧课,明确主题。2、究一:品味_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3、探究二:品味描写景物遣词造句的特色。4、总结本节课内容要点。5、布置作业:写两个作文片段,运用_技法。第二教时一、导入,朗读全文。二、复习旧课,明确主题。(一)问题导学,复习旧课。(二)明确主题:_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在品

9、格三方面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扬等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三、探究一:品味_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一)赏析象征及其表现效果。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与比喻有什么区别?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_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_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_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

10、区别标志。(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贵族化的楠木又象征什么呢?(1)白杨树本身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显示了不软弱,不动摇的顽强的精神,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用它象征内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农民和在敌后广大土地上守卫家乡的哨兵,也象征了在华北平原谱写历史的精神和意志。(2)作者为什么运用象征,而不直接写抗日军民呢?“人贵直,文贵曲”。美文运用象征,使_显得含

11、蓄委婉,让意境更美,给读者留下揣摩玩味的余地,同时,也可以逃过特定环境的政治劫难。(3)“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茅盾同志说: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二)赏析先抑后扬的手法,理解其作用。1、朗读第二段和第三段,思考:上下文是怎样衔接的?文意的重点在“单调”,还是“惊奇”?明确:描述完高原景色,写景色给作者的感受是先“雄壮”后“单调”,为写见到白杨树“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意在突出白杨树蓄势。强调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即给西北高原带来无生机和活力,祛除色彩的单调的,给广阔无边的高原增添美感,让人们耳目一新、赏心悦目。2、朗读第七段开头至“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思考:文意突出的“美女子”还是“伟

12、丈夫”?明确:先说长得太挺直的白杨树称不上“树中的美女子”,看似个缺点,而后强调它与西北风抗争的气质像是“树中的伟丈夫”。贬低它外形上缺乏多姿多彩,意在强调高大的白杨树具备的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等气质美,后者才是作者想赞美的部分。可见,白杨树属于内在美胜于外在美的一种树!四、探究二:_语言朗朗上口、生动形象,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谈谈它的妙处。(一)词语运用准确、凝练、生动。(1)第二自然段怎样描写高原景色的?在遣词造句方面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明确:语言凝练优美,又富于变化。尤其是谴词用字更注意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

13、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2)课文第5段具体描写白杨树的树干树枝树皮运用哪些形容词?请找出来加以品赏。明确:用“笔直”写树干树枝;用“一律向上,紧紧靠拢”丫枝,用“片片向上”写叶子;用“光滑”写树皮的质地,用“银色”“淡青色”写树皮的颜色。用“倔强挺立”和“不折不挠”写白杨树外在形象的同时,也含蓄地赞美它的品格和气质了!(3)课文第7段用哪些生动凝练的词语高度概括白杨树的内在品格的?请找出来品赏。明确:“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这些词语与上文是否重复出现呢?没有,作者有意避开重复运用,值得我们写作上学习。这些简洁凝练带有归纳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蕴含

14、丰富,是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浮想联翩和反复咀嚼感悟得来的结果。它们恰恰与北方抗战军民的优秀品质相吻合。(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仔细品味。四、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五、布置作业: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种事物,给予热情赞美。要求:1、先写外在特点,再写内在精神,语句表达务必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先抑后扬的技巧。2、写真情实感,支持顺理成章,反对牵强附会。3、字数不少于600字。板书设计14、白杨礼赞茅盾一、复习旧课,明确主题。二、赏析写法,理解作用。1、象征手法及其作用2、先抑后扬及其作用3、遣词造句及其作用三、布置作业

15、,迁移运用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3(3191字)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白杨礼赞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争、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文中主要运用象征手法。根据该单元:“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感受和体悟作者在_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学习根据_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掌

16、握联想的基本方法,通过联想丰富写作内容”的总目标,以及_特点,我定下了_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2、学习目标“根据本单元的安排,结合新课程“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字词,理解象征手法。(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3)情感目标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3、学习重点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4、学习难点理解象征手法。二、说教法、学法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

17、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意识,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根据该课文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法是:在创设的情境中,反复朗读,问题导引,研读探究,合作交流,感悟提升。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在研讨探究中主动去获取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标准提

18、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主要采用:主体思维法,研讨探究法,和拓展练习法。三、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树是大自然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上绿”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张奇崛

19、盘结的梅花图片和一张婀娜的杨柳图片从反面引出白杨树的笔直向上,导入对白杨树的另一种美的赞美,这种导入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美的多种形式。为理解白杨树的形象打下了基础。(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顺着导入的情绪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来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美,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美、意境美。2、自读。出示自读要求,大声朗读,勾画出重要的语句,熟悉课文内容。3、速读。概述_的主要内容并归纳白杨树的美,它的不平凡。让学生整理思路。(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1、作者给_取题目为“白杨礼赞”,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礼赞是什么意思?2、_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20、”。“极普通”和“不平凡”是否矛盾?为什么?3、作者花较多的笔墨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这与全文礼赞白杨树有什么关系?这是否远离了主旨?4、最能体现白杨树特点的是哪个词?(力争上游)那么_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白杨树的“力争上游”?5、“白杨礼赞”所赞的不仅是白杨树,说一说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课文阅读要立足于文本,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体会课文的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与回答、教师鼓励、积极引导、适时点拨,真正落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

21、出来的思想感情。(四)寻读课文,品味语言_语言准确、优美,富有感情。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贴切,生动而又富有表现力呢?请寻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并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学生可能找出的句子有:1、表现景美的句子描写黄土高原的句子。“汽车在望无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望不到边”、“黄绿错综”准确生动地写出了黄土高原的特点,“一条大毡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土高原广阔而平坦的形貌。2、表现神美的句子描写白杨树的句子。如:“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

22、着西北风。”“参天耸立”形象写出了白杨树的高大,“不折不挠”生动地写白杨树的性格特点。3、揭示象征意义的句子四个以“难道”开头的排比句。以反问强化了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的语言的气势,以层递深化了内容。此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品析用词的传神之处,以及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体会_主旨的基础上探寻、品味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拓展升华,心灵对话白杨树是普通的,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是什

23、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此设计将课内知识延伸,拓展到课外,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六)板书:白杨礼赞茅盾生长环境象征农民外在形象哨兵内在精神树人精神、意志板书设计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4(1921字)教学目标1、理解_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白杨礼赞教案设计1。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

24、的相关资料。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二、导入新课: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5、2、检查预习: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三、解读文本1、听课文朗读,感知_内容。(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白杨礼赞教案设计1。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

26、方面给予评价。(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语言犹如_的衣服,一篇好的_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把它们摘录下来,并且谈一谈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小组发言,最后把大家的回答加以整理,做成白杨礼赞一课词语积累的卡片)。教师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并对其回答做出补充和完善。4、精读语段,探究主旨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_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自然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

27、意义?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象征本体和象征对象之间的联系。白杨树与农民、哨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精神之间的联系在于什么?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为学生理解象征搭建一座桥梁。(多媒体同步出示,白杨树、农民、哨兵等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其相似点)学生间互学互教,使学生由消极、被动、机械的听众转变为积极、自主、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者,并促进其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四、对话文本1、与文本对话“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_的结尾为什么要写“楠木”,你觉得多余吗?为什么?2、与作者对话有人说_第5小节,对白杨树的形象的描写,语言太过平实,没有一般的写景散文生动,甚至有一

28、些词语单调地重复“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你是怎样看的?你是否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描绘出来?讨论交流:表现朴素的事物,是否也要用朴素的语言?此问题重在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思辨的思维品质,不强调答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5(2594字)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分析白杨树的外形特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正直、朴质、团

29、结、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教学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象征手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西北地区,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树木,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它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有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茅盾的白杨礼赞,一起去欣赏白杨树的英姿,一起去领略他笔下白杨树的风采。板书:白杨礼赞。二、题目解读1、了解作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2、释题礼赞的含义:“礼”,尊敬崇敬,“赞”,赞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

30、杨树。三、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了解内容,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句子。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2、读这几段文字,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四、合作探究1、作者极力的赞美白杨树,是因为它不平凡。这篇课文作者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

31、吗?如果不是,那作者到底是在礼赞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又如“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2、齐读第七段,赏析。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

32、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3、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军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这种赞美呢?补充课文的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茅盾在1938年底到_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的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4、学习象征手法。像课文这样是通

33、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就是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_作者把对北方军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5、讨论:作者借白杨树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及其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找出描写白杨树外部形态的句子,大声朗读,用其中的关键词句来解决这个问题。预设:总的形象:力争上游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态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

34、(朴质) 参天耸立 内在气质: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6、白杨树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预设:正直、朴质、团结、力争上游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四、拓展延伸生活中,我们赋予某些事物象征意义,你都知道哪些,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请仿照课文的写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五、小结本节课我们从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内在气质两方面“礼赞”了白杨树,下节课我们将从生长环境、写作手法方面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6(1330

35、字)一、教学目标1、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_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3、学生通过学习_,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_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2、请学

36、生简述_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杨树;人)(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不平凡)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象征的手法)(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结合板书

37、请学生集体简述_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五、板书设计略六、教学反思_写自1940年,茅盾曾经的文字多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角,此篇热情地歌颂了抗战中的士兵百姓。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0年5月,茅盾离开_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结合这段创作背景,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茅盾写作对象及写作风格的改变。白杨礼赞第二课

38、时说课稿7(1206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讨论、交流等过程,体悟作者情感,把握_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_层次和象征的写作手法。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

39、研读散文白杨礼赞。(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教师补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赞美)。(三)深入研读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恹恹欲

40、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四)拓展延伸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仅仅是写白杨树吗?运用了什么手法?(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精神。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_的主题)。(五)小结作业小结:结合图片,回顾本课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束课堂。作业:课下阅读茅盾的其他著作,或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和同学分享。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8(1411字)一、赏形探妙读_题目

41、,明确茅盾礼赞的对象是白杨树。出示两幅图,请同学判断下面哪一幅图是白杨树?并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朗读课文第五段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文字,找出语言上的特别之处。两次写到“笔直”;“绝无”“绝不”;“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三次提到“向上”。重复用词,强化白杨树的特点。为了突出白杨树的这些特点,作者在文中还采用了哪些方法?欲扬先抑,同类对比:文中第七段及最后一段课外拓展:老舍济南的冬天、宗璞西湖的绿、张抗抗牡丹的拒绝中的片段环境衬托:文中第二段总结:二、悟神寻径茅盾写此文仅仅是为了赞美白杨树吗?阅读课文第七段,明确他要礼赞的是北方的农民、保卫家乡的士兵和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42、。所以全文用的是象征手法。了解象征手法的相关知识(作业本),重点关注:象征之物和被象征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相似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么建立起白杨树和所咏之物之间由此及彼的联想的呢?(1)形体特点与精神特性一一对应;(2)在绘形同时,采用特别语言,(比如“笔直”、“向上”、“挺拔”“不折不挠”)让人很容易产生相关精神品质的联想,完成了象征手法的建构。因此用反推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到解读象征手法的基本路径:三、联读活用物象特点:地面的生存状态:个体是孤离;地下的生存状态:根系相连,团结一致写作背景:1940年,抗日战争初期,中华民族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对应品性:长期的阶级压迫,使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

43、长期的奴化统治,使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他们似乎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似乎彼此孤离着,但这只是生活的表象,就像树在地面上的表象景观。中华民族是有凝聚力的。当遇到压迫,特别是当民族危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时,清贫的中华儿女定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斗争的。主题阐释:艾青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感受和锐利的政治目光深切地体察到了时代和社会脉搏的动向,意识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那泥土下紧紧纠缠的根须,是我们之间的一线血脉!我们没有丢掉这血脉!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深爱的祖国而战斗到底!物象特点:一二两句中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三四两句中泉水冲荡下山,掀起波

44、澜。写作背景:白居易此时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对应品性:一二两句的白云清泉对应的是白居易所追求的恬淡的胸怀、闲适的心情;三四两句对应的是在朝为官,在纷扰的社会推波助澜。主题阐释:全诗表达的是白居易渴望早日摆脱世俗的坦荡淡泊的情怀。白杨礼赞第二课时说课稿9(1285字)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2、了解散文中抒情和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3、理解象征手法。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促理解,重点研读描写抒情议论的语段,理解描写抒情议论等作用和联系。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象征手法。并且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

45、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3、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词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写竹的,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写梅的,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写柳的,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字面上写的是“竹”“梅”“柳”,赞颂的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气勃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课题白杨礼赞释题:你如何理解这个题目?二、理清抒情线索1、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2、对于这一组抒情句,

46、我们如何美美地读出来?3、小组讨论后,检测朗读效果。三、品读文本,分析象征意义1、_是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农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样把他们联系起来的?明确:表面写树,其实是写人。2、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58段)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的。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的; 78段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一)赏析白杨树的形象1、作者的感情为什么要一步步加深?2、说它只是树,作者是怎样描写白杨树的?写出了白杨树什么品质?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全班交流。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写干,突出了直;写枝,直而紧靠,突出了团结;写叶,向上;写皮,泛出淡青色,突出质朴。请同学们朗读这一段,要求: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请各位小组长进行读前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