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8284708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开展摘要: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节能建筑现状和低碳经济开展战略,论述了我国开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政策和技术方面探讨我国开展绿色建筑的方式和途径。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ergy-saving building in China and a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n Chin

2、a and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and from a policy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re discussed the ways and approaches of green building.Key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Green building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根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建筑在建造和

3、使用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1。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绿色建筑表达在室内布局设计方面应十分合理,充分利用阳光和自然通风,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平安、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亲近自然、和谐、舒适的良好生活感受。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

4、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2绿色建筑是开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在2022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向世界承诺,我国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开展规划。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开展可再生能源,大力增加森林碳汇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2年有显着下降;到2022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到达15%左右;到2022年森林面积比2022年增加4 000104hm2,森林蓄积量比2022年增加13108m3 3。因此,在低碳经济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提倡开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生态环境

5、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开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我国建筑能效现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开展,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迅速开展。全国城乡到处大量新建房屋,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新建建筑规模超过了欧美兴旺国家之和。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420108m2并继续快速增加,且由于建筑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浪费严重,单位建筑能耗比西欧兴旺国家高出23倍,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污染高出国际标准25倍4。4绿

6、色建筑的开展之路4.1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本钱和使用本钱,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本钱要低。如冬暖夏凉的延安窑洞,为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代表,它的造价并不高,可以将它进行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某地有一种建筑,墙壁材料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混合建成,保温性很好、建造本钱也很低廉,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这些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进行推广,其造价较低,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容易被老百姓接受。这样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老百信才容易接受,才容在中国大范围推

7、广应用。4.2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目前,由于绿色建筑标识的内涵不明确,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标准,局部房地产开发商为提高房价或推销其产品,常常就滥用“绿色建筑的概念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建议应标准和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这一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室内环境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这些具体指标给出量化的标准值,让绿色建筑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定可测量的量化的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对到达标准的授予“绿色节能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建筑就会原形毕露,没有市场。4.3老旧建筑节能改造纳入绿色建筑开展规划开展绿色建筑不能只局限于新建筑。近年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相对做得较好,根本遵循了国家

8、建筑节能的标准。然而,大量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却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老旧建筑仍是耗能大户。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仍有63108m2建筑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其建筑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6。4.4大力做好宣教工作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民众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因此推广绿色建筑不应只是政府的职责,而应该让全体民众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新建住宅在设计和建造时对建筑节能大多作了充分的考虑,可局部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体的保温层撤除,或者换掉节能窗,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保温节能性能。民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节能意识,对总体的节能量也有相当大的

9、影响,如今家用电器设备保有量非常庞大,家电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状态的10%左右;使用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可节约70%电能;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可节电20% 30%7。这些节能意识和习惯看似细小,如长期坚持却能节省可观的能源。因此,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应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广阔群众从思想和观念上认识到,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对全社会和个人、对现在和长远都是惠及自己功及子孙的好事,而且效果显著。4.5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要让绿色建筑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绿色节能建筑,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时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

10、大企业、大城市,而应该让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入人心、让绿色节能建筑进入普通百姓家中、让绿色和节能融入普通百信的日常生活。如果老百姓人人都能关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自己使用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注意到使用绿色节能建筑对个人、社会及未来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就有了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好的建筑节能政策和绿色建筑的开展和推广措施,但仍需要政府去大力推动和实施,需要全社会广阔群众的关注、参与和监督。参考文献:1?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方案出版社, 2022.2仇保兴.开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中国经济周刊, 2022, (9): 11.3彭飞,安妍.倡导绿色建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22, (23): 268.4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22.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2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2.6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22, (9): 1-4, 9.7梁保钢.浅议建筑节能 J.山西建筑, 2022, 32(17): 2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