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和位置公差PPT课件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8282928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PPTX 页数:98 大小:1.7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形状和位置公差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形状和位置公差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形状和位置公差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资源描述:

《形状和位置公差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状和位置公差PPT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本概念形位公差的标注形位公差和公差带形位公差原则几个点,几个线,几个面?2.形位公差要素分类(4种分类)A2.5 0.2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基准要素AA关联要素单一要素0.030.02指引线指引线 公差框公差框格格基准符号基准符号 相对于被测要素的基准相对于被测要素的基准 0.05 A 0.05 A基准代号字母基准代号字母形位公差数值形位公差数值公差带的形状公差带的形状形位公差符号形位公差符号指引线指引线框格高度为框格中框格高度为框格中字体高度的字体高度的2 2倍倍1.1.公差框格公差框格为什么?为什么?AAABLABMS0.1S0.1 0.050.05M MA AM M与基准要素有关的符号与基

2、准要素有关的符号基准符号字母基准符号字母与被测要素有关的符号与被测要素有关的符号公差值和公差带形状公差值和公差带形状公差符号公差符号指引线第一格填写公差符号第二格填写以毫米为单位的公差值和有关符号第三格填写被测要素的基准所用的字母和有关符号0.03 0.03 M MC CA AB B从公差框格第三格起填写基准字母时,基准的顺序在该框从公差框格第三格起填写基准字母时,基准的顺序在该框格中是格中是固定的固定的总是总是第三格填写第一基准第三格填写第一基准第四格和第五格填写第二基准和第三基准第四格和第五格填写第二基准和第三基准注意: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无关注意: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无关“”86B BA

3、 A 0.3 A AB B100“S”S”。A ABs0.1AB被被测测球球心心水平水平垂直垂直指向指向两次两次规则规则3 3:当被测要素:当被测要素是是轮廓要素轮廓要素时时 指引线箭头指引线箭头指在指在轮廓要素轮廓要素或其或其延长线延长线上上,箭箭头必须头必须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参考书举例参考书举例)0.01d0.01规则规则4 4:当被测要素是中心要素时:当被测要素是中心要素时,指引线箭头指向指引线箭头指向该要素的该要素的尺寸尺寸线,并线,并与与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0.01d0.01规则规则4 4:当被测要素是中心要素时:当被测要素是中心要素时,指引线箭头

4、指向指引线箭头指向该要素的该要素的尺寸尺寸线,并线,并与与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0.010.01d0.01规则规则4 4:当被测要素是中心要素时:当被测要素是中心要素时,指引线箭头指向指引线箭头指向该要素的该要素的尺寸尺寸线,并线,并与与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3.基准符号由圆圈(英文大写字母)、细实线、粗短横线三部分组成字母应水平书写A A圆圈和字母圆圈和字母连线连线粗的短横线粗的短横线方框为方框为ISOISO标准的基准代号标准的基准代号被测要素的位置公差框格内被测要素的位置公差框格内 d0.02CBB0.05A(a)(a)靠近轮廓线靠近轮廓线(b)(b)靠近轮廓线

5、的延长线靠近轮廓线的延长线规则规则3 3:基准所使用的字母不得:基准所使用的字母不得采用采用 E E,F F,I I,J J,L L,MM,OO,P P,R R等九等九个字母个字母基准轴线(基准平面中心)与该尺寸线对齐d2 d1A0.05A A对对齐齐AB0.03 A-BABtA-B两个同类要素公共基准轴线分别标注基准符号 A AB Bt tA-BA-B被测要素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基准要素标注任选基准标注任选基准粗短横线粗短横线箭头箭头局部表面局部表面带圆点带圆点的参考线的参考线4.4.形位公差标注的简化形位公差标注的简化结构相同结构相同相同形位公差要求相同形位公差要求同一要素同一要素多个公差要求

6、多个公差要求方框格重叠方框格重叠多个要素多个要素同一公差要求同一公差要求具有共同具有共同的公差带的公差带31第第3 3节节 形位公差和公差带形位公差和公差带一、形位公差一、形位公差形位公差形位公差是实际被测要素对图样上给定的理想形状及理是实际被测要素对图样上给定的理想形状及理想位置允许变动量想位置允许变动量形位公差形位公差由由3 3部分公差所构成部分公差所构成形状公差(形状公差(4 4个)个)轮廓公差(轮廓公差(2 2个)个)形状或位置公差形状或位置公差位置公差(位置公差(8 8个)个)323.3.形位公差的特征和符号形位公差的特征和符号33二、形位公差带二、形位公差带1.1.形位公差带定义(

7、形位公差带定义(9 9种形状)种形状)是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是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大小、形状、方向、位置)区域(大小、形状、方向、位置)2.2.形位公差形位公差和和形位公差带形位公差带区别区别形位公差形位公差单一单一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大小)动量(大小)形位公差带形位公差带单一单一实际被测要素允许其变动的区域实际被测要素允许其变动的区域,可可以是平面或空间(大小、形状、方向、位置)以是平面或空间(大小、形状、方向、位置)形位公差带形位公差带用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用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35二、形位公差带二、形位公差带3.

8、3.形位公差带意义形位公差带意义只有被测实际要素被包含在形位公差带只有被测实际要素被包含在形位公差带内,则被测要素才合格内,则被测要素才合格4.4.形位公差带作用形位公差带作用体现被测要素的设计要求,是加工和检体现被测要素的设计要求,是加工和检验的依据验的依据365.5.两种公差带对比两种公差带对比尺寸公差带尺寸公差带是由代表上、下偏差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大是由代表上、下偏差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大小,一维问题)小,一维问题)形位公差带形位公差带控制的不是两点之间的距离,而是点(平面点、控制的不是两点之间的距离,而是点(平面点、空间点)、线(素线、轴线、曲线)、面(平面、曲面)、圆空间点)、

9、线(素线、轴线、曲线)、面(平面、曲面)、圆(平面、空间、整体圆柱)等区域(平面、空间、整体圆柱)等区域形位公差带形位公差带与与4 4个要素有关(大小、形状、方向、位置)个要素有关(大小、形状、方向、位置)(二维和三维问题)(二维和三维问题)3738形状公差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单一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4(4个个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391.1.直线度公差直线度公差直线度直线度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直线的允许变动量,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直线的允许变动量,用来控制平面素线或圆柱体轴线的形状平面素线或圆柱体轴线

10、的形状误差误差直线度的公差带可分为三种情况:直线度的公差带可分为三种情况:在给定平面内在给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在给定方向上在任意方向上在任意方向上40(1 1)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直线度公差带直线度公差带被测表面的素线被测表面的素线为公差值为公差值0.02mm0.02mm的两平的两平行直线行直线区域区域内内t0.0241(2 2)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公差带公差带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0.04mm0.04mm的圆的圆柱面内区域(关键:加注柱面内区域(关键:加注“”)t公差带公差带标注标注422.2.平面度公差平

11、面度公差 平面度平面度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平面的允许变动量,它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平面的允许变动量,它用来控制被测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被测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公差带公差带实际平面须位于间距为公差值实际平面须位于间距为公差值0.1mm0.1mm的两平行平面的两平行平面区域内区域内433.3.圆度公差圆度公差 圆度圆度被测圆柱面上任一正被测圆柱面上任一正截面实际要素对理想圆的允截面实际要素对理想圆的允许变动量许变动量公差带公差带在垂直于轴线的任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实际轮廓圆周一正截面上,实际轮廓圆周线必须位于线必须位于半径差半径差为公差值为公差值0.02mm0.02mm两同心圆的环形区两同

12、心圆的环形区域内(域内(2 2线之间区域)线之间区域)444.4.圆柱度公差圆柱度公差圆柱度圆柱度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圆柱所允许的变动量,用来控制被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圆柱所允许的变动量,用来控制被测实际圆柱面的形状误差测实际圆柱面的形状误差公差带公差带实际圆柱表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实际圆柱表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mm0.05mm的两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同轴圆柱面之间(2 2面之间区域)面之间区域)45四、轮廓公差和公差带(四、轮廓公差和公差带(2 2个)个)1.1.线轮廓度公差线轮廓度公差线轮廓度公差线轮廓度公差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轮廓线所允许的变动量,用来控理

13、想轮廓线所允许的变动量,用来控制平面曲线的形状或位置误差制平面曲线的形状或位置误差无基准轮廓线无基准轮廓线形状公差形状公差有基准轮廓线有基准轮廓线位置公差位置公差无基准要求无基准要求轮廓度公差带轮廓度公差带有基准要求有基准要求462.2.面轮廓度公差面轮廓度公差面轮廓度公差面轮廓度公差被测实际要素相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轮廓面所允许的变动量,对于理想轮廓面所允许的变动量,用来控制空间曲面的形状误差用来控制空间曲面的形状误差面轮廓度也分无基准面轮廓和有面轮廓度也分无基准面轮廓和有基准面轮廓基准面轮廓47五、位置公差和公差带(五、位置公差和公差带(8 8个)个)位置公差位置公差被测要素的位置对基准

14、所允许的变动量,用来限制被测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量,用来限制位置误差(要点:与基准有关)位置误差(要点:与基准有关)三种类型位置公差(根据被测要素对基准的功能要求不同划分)三种类型位置公差(根据被测要素对基准的功能要求不同划分)定向公差(平行度定向公差(平行度0 0、垂直度、垂直度9090、倾斜度、倾斜度)定位公差(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定位公差(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跳动公差(圆跳动、全跳动)481.1.定向公差定向公差定向公差定向公差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规定方向上允许的变动量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规定方向上允许的变动量定向公差特点定向公差特点定向公差相对

15、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公差带的位置可以浮定向公差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公差带的位置可以浮动动定向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形状、大小和方向的职定向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形状、大小和方向的职能能定向公差定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49(1 1)平行度)平行度公差公差用来控制面对面、线对线、面对线、线对用来控制面对面、线对线、面对线、线对面的平行度误差面的平行度误差 “面对面面对面”平行度平行度实际平面必须位于间距为公差值实际平面必须位于间距为公差值0.050.05,且平行且平行于基准面于基准面A A 的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内(的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内(被测要素:上平面;基

16、准被测要素:上平面;基准要素:底面)要素:底面)t 基准平面 a)标注标注 b)公差带公差带50 “线对线线对线”平行度平行度A A)一个方向一个方向(被测要素被测要素 D D孔轴心线;基准要素孔轴心线;基准要素另一个另一个 孔孔轴心线轴心线)a)标注标注 b)公差带公差带 t基准线51B B)任意方向)任意方向实际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实际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0.1,且轴线平行于基准轴线且轴线平行于基准轴线A A的圆柱面内的圆柱面内a)标注标注b)公差带公差带基准线t52(2 2)垂直度)垂直度公差公差用来控制面对面、面对线、线对线、用来控制面对面、面对线、线对线、线对面

17、的垂直度误差线对面的垂直度误差 “平面对平面平面对平面”实际平面必须位于间距为公差值实际平面必须位于间距为公差值0.080.08,且垂直于基准面且垂直于基准面 A A 的两平行平面区域内的两平行平面区域内53“平面对轴线平面对轴线”公差带公差带实际平面必须位于间距为公差值实际平面必须位于间距为公差值0.050.05,且垂直于基准轴线且垂直于基准轴线A A的两平行平面区域内的两平行平面区域内54(3 3)倾斜度)倾斜度用来控制面对面、面对线、线对线、用来控制面对面、面对线、线对线、线对面的倾斜度误差线对面的倾斜度误差B B0.060.06B B6060a)a)标注标注基准线tb)b)公差带公差带

18、552.2.定位公差定位公差定位公差定位公差被测要素对基准在位置所允许的变动量,被测要素对基准在位置所允许的变动量,用来控制点、线、面的定位误差用来控制点、线、面的定位误差定位公差带特点定位公差带特点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形状、大小的功能素的位置、方向、形状、大小的功能定位公差可分为(定位公差可分为(3 3个)个)同轴度公差同轴度公差对称度公差对称度公差位置度公差位置度公差56(1 1)同轴度公差)同轴度公差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均为轴线,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均为轴线,用用来来控制轴线相对于基准的同轴度误差控制轴线相对于基准的同轴度误差 公差带公差带

19、实际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实际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0.10.1,且轴线与基准轴线,且轴线与基准轴线A-BA-B重合重合的圆柱面内的圆柱面内基准轴线基准轴线 tb)公差带公差带a)标注标注BA d 0.1A-B t t57(2 2)对称度公差)对称度公差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均为中心要素(轴线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均为中心要素(轴线和和中心中心平面),用于控制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的对称度误差平面),用于控制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的对称度误差 公差带公差带槽的实际中心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槽的实际中心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 0.1,并与,并与基准基准平面平面A A的两平行平面区域内的两平行平面区域内基准

20、平面基准平面tt/2b)标注标注AA0.1a)标注标注58(3 3)位置度公差)位置度公差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均为中心要素,用于控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均为中心要素,用于控制被测点、线、面的实际位置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误差被测点、线、面的实际位置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误差 点点的位置度的位置度实际点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实际点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3,0.3,圆心在圆心在相对相对 于于基准基准A=A=4040 、B=B=3030的理想位置上的圆区域内的理想位置上的圆区域内 59线的位置度线的位置度 D D孔的实际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孔的实际轴线必须位于直径0.10.1,轴线位,轴线位于由基准于由基准 A=5

21、0 A=50、B=B=3030 、C=C=40 40所确定的圆柱面区域内所确定的圆柱面区域内603.3.跳动公差跳动公差跳动公差跳动公差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的最大变动量跳动公差特点跳动公差特点就是指示表指针在给定方向上指示的最大与就是指示表指针在给定方向上指示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最小读数之差跳动公差可分为跳动公差可分为圆跳动(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斜向圆跳动)圆跳动(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斜向圆跳动)全跳动(径向全跳动、端面全跳动)全跳动(径向全跳动、端面全跳动)61(1 1)圆跳动)圆跳动 径向圆跳动径向圆跳

22、动 d d 垂直于基准轴线垂直于基准轴线A A的实际轮廓,必须位的实际轮廓,必须位于半径差为于半径差为0.050.05,圆心在基准轴线,圆心在基准轴线A A上的两同心圆的区域内上的两同心圆的区域内62 端面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右端面的实际轮廓必须位于圆心在基准轴线右端面的实际轮廓必须位于圆心在基准轴线A A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0.050.05的圆柱面区域内的圆柱面区域内 63(2 2)全跳动)全跳动全跳动公差全跳动公差是指被测要素相对于理想回转面所允是指被测要素相对于理想回转面所允许的变动量许的变动量径向全跳动径向全跳动理想回转面是以基准轴线为轴理想回转面是以基准轴线为轴线的圆

23、柱面时的跳动线的圆柱面时的跳动端面全跳动端面全跳动理想回转面是与基准轴线垂直理想回转面是与基准轴线垂直的平面时的跳动的平面时的跳动64 径向全跳动径向全跳动轴的实际外圆轮廓必须位于半径差为轴的实际外圆轮廓必须位于半径差为0.20.2、以公共基准轴线以公共基准轴线 A-BA-B 为轴线的为轴线的两同轴圆柱面两同轴圆柱面的区域内(外的区域内(外圆轮廓沿基准轴线移动)圆轮廓沿基准轴线移动)65 端面全跳动端面全跳动右端面的实际轮廓必须位于距离为右端面的实际轮廓必须位于距离为 0.050.05,垂直于基准轴线,垂直于基准轴线A A 的的两平行平面两平行平面的区域内(径的区域内(径向相对运动)向相对运动

24、)66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孔和轴的直线度均为孔和轴的直线度均为0.0150.015)?20 h6 0 0-0.013-0.013+0.021+0.021 0 0 20 H7轴轴孔孔要求孔轴配合满足要求孔轴配合满足最小间隙为最小间隙为0 0、最大间隙为、最大间隙为0.030.034 4原因原因 当孔和轴尺寸处处都加工到当孔和轴尺寸处处都加工到 20 20 时,时,孔的直线孔的直线度为度为0 0,轴的直线度,轴的直线度0.0100.010,无法装配,无法装配(作用尺寸作用尺寸)结论结论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遵循什么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遵循什么关系关系?第第4 4节节 公差原则公差原则67引入公

25、差原则引入公差原则为了正确判断零件是否合格,确定为了正确判断零件是否合格,确定零件同一要素零件同一要素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内在联系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内在联系公差原则公差原则处理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关系的规定处理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关系的规定68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1.实际尺寸实际尺寸(局部实际尺寸局部实际尺寸d da a、D Da)a)在实际要素的任意在实际要素的任意正截面上,两对应点之间测得的距离正截面上,两对应点之间测得的距离体外体外体内体内体内体内Dada692.2.作用尺寸(零件尺寸)作用尺寸(零件尺寸)70(1)(1)体外作用尺寸体外作用尺寸(d dfefe、D Dfe

26、 fe)dfeda1da2da3dfia)a)轴轴(最小理想孔最小理想孔)DfeDa1Da2Da3Dfib)b)孔孔(最大理想轴最大理想轴)体外作用尺寸和实际尺寸关系体外作用尺寸和实际尺寸关系d dfe fe=d=da a+f+f形位形位 D Dfe fe=D=Da a f f形位形位71(2)(2)体内作用尺寸体内作用尺寸(d dfi fi、D Dfi fi)dada1da2da3dfia)a)轴轴(最大理想孔最大理想孔)DaDa1Da2Da3Dfib)b)孔孔(最小理想轴最小理想轴)体内作用尺寸体内作用尺寸和实际尺寸关系和实际尺寸关系d dfi fi=d=da a-f-f形位形位D Dfi

27、 fi=D=Da a+f+f形位形位723.3.最大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尺寸(MMS(MMS)图纸尺寸图纸尺寸最大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尺寸实际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实际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孔的最大实体尺寸用孔的最大实体尺寸用D DMM表示表示 对于孔:对于孔:D DM M=D=Dmin min 轴的最大实体尺寸用轴的最大实体尺寸用d dMM表示表示 对于轴:对于轴:d dM M=d=dmaxmax73 t t DMdM孔孔轴轴dMVDMV4.4.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MMVS)图纸尺寸图纸尺寸最大最大实体实体实效尺寸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和形位公差的综合尺寸是

28、最大实体尺寸和形位公差的综合尺寸公式:公式: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尺寸形位公差值形位公差值l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用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用D DMVMV表示表示 D DMVMV D DM M t t D Dmin-min-t tl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用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用d dMVMV 表示表示 d dMV MV d dM+M+t t d dmax+max+t t74例例1 1:求解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求解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解:解:D DMVMV=D DMMt t=D Dminmint t=30=300.03=29.97 mm0.03=29.97 mm75例

29、例2 2:求解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求解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解:解:d dMV MV=d dMMt t=d dmaxmaxt t=15+0.02=15.02 mm=15+0.02=15.02 mm765.5.边界边界边界边界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最大实体边界最大实体边界(MMB)(MMB)最大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尺寸MMSMMS的边界的边界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MMVB)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MMVS的边界的边界77总结总结l体外作用尺寸体外作用尺寸体外作用尺寸是局部实际尺寸与形位误差共同作用的果体外作用尺寸是

30、局部实际尺寸与形位误差共同作用的果存在于零件上,而不是图纸上存在于零件上,而不是图纸上l最大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尺寸对于孔:对于孔:D DM M=D=Dmin min ,对于轴:对于轴:d dM M=d=dmaxmax存在于图纸上,而不是零件上存在于图纸上,而不是零件上l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与形位公差共同作用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与形位公差共同作用的结果结果存在于图纸上,而不是零件上存在于图纸上,而不是零件上78二、独立原则二、独立原则1 1定义定义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公差与形位公差相互独立和相互独立和彼此无关彼此无关2

31、 2标注方法标注方法各按各自的标各按各自的标法(法(不需加注特殊符号)不需加注特殊符号)3 3合格条件合格条件尺寸公差和形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满足各自的公差要求位公差满足各自的公差要求20 0-0.0330.02尺寸公差尺寸公差轴线直线度公差轴线直线度公差 20 19.990 19.985 19.980 19.967 0.02 79三、相关要求三、相关要求相关原则相关原则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相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相互之间有公差联系互之间有公差联系相关原则分类相关原则分类l 包容要求(包容要求(保证装配要求)保证装配要求)l 最大实体要求(最大实体要求(保证装配要求)保证装配要

32、求)l 最小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保证最小壁厚和强度保证最小壁厚和强度-自学自学)80(一)包容要求(一)包容要求1 1定义定义被测要素应遵守其最大实体边界被测要素应遵守其最大实体边界(MMB)(MMB),其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尺寸其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尺寸MMSMMS的一种公的一种公差要求差要求 2 2标注方法标注方法无形位公差,在尺寸偏差后加注无形位公差,在尺寸偏差后加注 符符号号3.3.应用应用主要用于保证配合性质的孔、轴单一要素主要用于保证配合性质的孔、轴单一要素的中心轴线的直线度的中心轴线的直线度E81(一)包容要求(一)包容要求4 4零件合格性判定零件合格性判定两个条件两

33、个条件1 1)实际尺寸是否合格?)实际尺寸是否合格?实际尺寸满足条件实际尺寸满足条件 最小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dada 最大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 2 2)实际零件的作用尺寸是否超越理想边界?)实际零件的作用尺寸是否超越理想边界?被测实体体外作用尺寸(被测实体体外作用尺寸(Dfe,dfeDfe,dfe)不得超越最大实体边不得超越最大实体边界界MMBMMB 对于轴:对于轴:dfe dM=dmax dfe dM=dmax 对于孔:对于孔:Dfe DM=DminDfe DM=Dmin82包容要求包容要求标注标注 20(dM)19.97(dL)0.03最大实体边界最大实体边界00.010.020.03

34、 20(dM)19.97(dL)直线度直线度/mm实际尺寸实际尺寸/mm直线度误差的动态变直线度误差的动态变动范围动范围 20-0.03 0E轴的实际尺寸在轴的实际尺寸在19.9719.972020之间之间圆柱表面必须在最大实体边界内,该边界的圆柱表面必须在最大实体边界内,该边界的最大实体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为20mm20mm 当轴的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当轴的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实际尺寸对形位公差进行补偿实际尺寸对形位公差进行补偿83被测实际尺寸被测实际尺寸允许的直线度误差允许的直线度误差 2020 0 0 19.9919.99 0.010.01 19.9819.98 0

35、.020.02 19.9719.97 0.030.03(最大补偿)(最大补偿)实际尺寸及允许的误差实际尺寸及允许的误差84例例1 1:某销轴零件外圆实际尺寸处处为:某销轴零件外圆实际尺寸处处为9.989.98,轴线轴线直线度误差直线度误差0.030.03,该零件合格吗?,该零件合格吗?解:最大实体尺寸为:解:最大实体尺寸为:d dM=10M=101 1)9.979.97(最小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9.98 109.98 10.01 d dM=10M=10(最大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尺寸)零件不合格零件不合格 85(二)最大实体要求(二)最大实体要求(MMR(MMR)1.1.标注方法标注方法在

36、被测要素的公差值后加注在被测要素的公差值后加注 符号符号20M0.1M86(二)最大实体要求(二)最大实体要求(MMR)(MMR)2.2.最大实体要求最大实体要求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处处不得超越处处不得超越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MMVB)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MMSMMS)时,)时,允许其形位误差得到允许其形位误差得到补偿,即可超出图样上给定的公差值补偿,即可超出图样上给定的公差值87(二)最大实体要求(二)最大实体要求(MMR)(MMR)3.3.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最大实体尺寸 形位公差值形

37、位公差值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 dMVMVd dMM+t t d dmaxmax+t t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 DMVMVD DM M t t D Dminmin-t t88(二)最大实体要求(二)最大实体要求(MMR)(MMR)4.4.零件合格性判定零件合格性判定两个条件:两个条件:1 1)实际尺寸是否合格?)实际尺寸是否合格?最小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dada 最大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 2 2)被测实体体外作用尺寸()被测实体体外作用尺寸(Dfe,dfeDfe,dfe)不得超越最大)不得超越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实体实效边界MMVBMMVB 对于轴:对于轴:

38、dfe dMV=dmax+tdfe dMV=dmax+t 对于孔:对于孔:Dfe DMV=Dmin-tDfe DMV=Dmin-t89举例:某销轴零件外圆实际尺寸处处为举例:某销轴零件外圆实际尺寸处处为29.9829.98,测得轴线直线,测得轴线直线度误差度误差0.030.03,该零件合格吗?,该零件合格吗?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为:3030 0.020.02 30.0230.021 1)29.97(29.97(最小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29.98 30)29.98 30(最大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实际尺寸合格(实际尺寸合格 )2 2)轴的体外作用尺寸)轴的体外作用尺寸 2

39、9.9829.98 0.030.03 30.01 30.01 30.02 30.02(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尺寸)(零件合格)(零件合格)90尺寸公差尺寸公差轴线直线度公差轴线直线度公差 30 29.99 29.98 29.97 0.02 0.03 0.04 0.05结论:结论:当被测要素的尺寸偏离了当被测要素的尺寸偏离了最大实体尺寸时最大实体尺寸时,形位公,形位公差可从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处获得一个补偿值差可从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处获得一个补偿值91例例2:2:该轴应满足下列要求该轴应满足下列要求 实际尺寸在实际尺寸在19.7mm19.7mm20mm20mm之内之内 实际轮廓不超出最大

40、实体实效边界,即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大实际轮廓不超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大于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于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 dMV MV=d=dMax Max+t=20+0.1=20.1mm+t=20+0.1=20.1mm 当该轴处于最小实体状态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最当该轴处于最小实体状态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最大值,大值,即尺寸公差值全部补偿给直线度公差,允许直线度误即尺寸公差值全部补偿给直线度公差,允许直线度误差为差为0.30.30.1=0.4 0.1=0.4 mmmm 20 0-0.30.1 M直线度直线度/mm Da/mm19.7 20(dMMS)20.1(dMMVS)

41、0.10.4-0.3-0.20.392尺寸公差尺寸公差轴线直线度公差轴线直线度公差 20 19.9 19.8 19.7 0.1 0.2 0.3 0.493例例3 3:被测轴应满足下列要求:被测轴应满足下列要求:实际尺寸在实际尺寸在11.95mm11.95mm12mm12mm之内之内 实际轮廓不得超出关联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关联体外作用尺实际轮廓不得超出关联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关联体外作用尺寸不大于关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寸不大于关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d dMV MV=d=dMax Max+t=12+0.04=12.04mm+t=12+0.04=12.04mm 当被测轴处在最小实体状态时,其轴线对当

42、被测轴处在最小实体状态时,其轴线对A A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允许达到最大值,即公差允许达到最大值,即允许同轴度误差为允许同轴度误差为0.050.050.04=0.09 0.04=0.09 mmmm12-0.0525-0.05 0.04 M A00MA94尺寸公差尺寸公差轴线直线度公差轴线直线度公差 12 11.99 11.98 11.97 11.96 19.95 0.04 0.05 0.06 0.07 0.08 0.09例例4 4:一销轴零件外圆实际尺寸处处为:一销轴零件外圆实际尺寸处处为19.8819.88,测得,测得轴线直线度误差轴线直线度误差0.230.23,该零件合格吗

43、?,该零件合格吗?解: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为:解: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为:2020 0.10.1 20.120.11 1)19.80(19.80(最小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19.88 20)19.88 20(最大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实际尺寸(实际尺寸合格合格 )2 2)轴的体外作用尺寸)轴的体外作用尺寸 19.8819.88 0.230.23 20.11 20.120.11 20.1(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尺寸)(零件不合格)(零件不合格)解: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为:解: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为:1212 0.040.04 12.0412.041 1)11.95(11.95(最小极限尺寸最小极

44、限尺寸)11.96 12)11.96 12(最大极限尺寸)(最大极限尺寸)(实际尺寸(实际尺寸合格合格 )2 2)轴的体外作用尺寸)轴的体外作用尺寸 11.9611.96 0.070.07 12.03 12.03=12.04 13.975 13.975(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最大实体实效尺寸)零件合格零件合格 例例6 6:一台阶孔零件:一台阶孔零件1414内孔实际尺寸处处为内孔实际尺寸处处为14.0314.03,测得同,测得同轴度误差为轴度误差为0.050.05,该零件合格吗?,该零件合格吗?98包容要求与最大实体要求总结包容要求与最大实体要求总结包容要求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大实体要求公差原则

45、含义公差原则含义 dm dMMS=dmax da dLMS=dmin DmDMMS=Dmin DaDLMS=Dmax 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MMS(dmax,Dmin)dmdMMVS=dMMS+t形位形位 dmindadmax DmDMMVS=DMMS-t形位形位 DminDaDmax 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MMVSMMSt标注标注单一要素单一要素 在尺寸公差带后在尺寸公差带后加注加注 E 用于被测要素用于被测要素时时在形位公差框格第二格在形位公差框格第二格公差值后加公差值后加 M用于基准要素用于基准要素时时在形位公差框格相应的在形位公差框格相应的基准要素后加基准要素后加 M 主要用途主要用途用于保证配合性质用于保证配合性质用于保证零件的互换性用于保证零件的互换性轴轴轴轴孔孔孔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