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乡划分城和市地域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281625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9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章城乡划分城和市地域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二章城乡划分城和市地域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二章城乡划分城和市地域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城乡划分城和市地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城乡划分城和市地域(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E-mail:changkai-Tel:13397130205第二章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群城市群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城 市市最早是一种大规最早是一种大规模的防御设施。模的防御设施。中国古代城市常中国古代城市常有城墙。有城墙。“内之内之为城,外之为为城,外之为郭郭”。早时的城。早时的城不具备宗庙、宫不具备宗庙、宫室、市场、手工室、市场、手工业工场等一般城业工场等一般城市应具备的物质市应具备的物质要素。要素。商品交易的

2、场所。人们在特定商品交易的场所。人们在特定的地点按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的地点按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形成集市。形成集市。“市井市井”之说。之说。随商品经济发展,市逐渐被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或统治者居住的城中,并有固定位置。城市始产生。到近现代,到近现代,“城市城市”引申为一引申为一级城镇聚级城镇聚落性质的落性质的行政建制行政建制单元。单元。城市概念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的一种特殊形态。关于市与镇关于市与镇(

3、1 1)相对于乡村而言)相对于乡村而言(2 2)国家批准的建制的城镇才称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的城镇才称城市(3 3)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4 4)市镇城镇)市镇城镇 /市镇市镇(5 5)广义的城市城镇)广义的城市城镇“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定义城镇的标准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居民点系列: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农业活动农业活动非农活动非农活动产业产业构成构成人口人口规模规模密度密度指标指标景观景观物质物质构成构成职能职能价值价值观念观念城镇的本质特征 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P17)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1 1)单纯用)

4、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所在地为标准;(2 2)单纯以城镇特征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为标准:如公共设施等;(3 3)单纯以)单纯以居民点下限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为标准;人口数量为标准;(4 4)用居民点的)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下限人口数量和密度指标为标准;指标为标准;(5 5)用)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为标准;两个指标为标准;(6 6)用)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两个指标作标准 ;(7 7)取)取两个以上指标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作为标准 ;(8 8)其它其它标准标准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中国市、镇建制标

5、准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如何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城市地如何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城市地域的复杂性?域的复杂性?中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口径中国城市地域和城市统计口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http:/ 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研究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研究网络资源: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1)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19551955年年6 6月月9 9日,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市:聚居人口市:聚居人口1010万的城镇万的城镇 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人口200020

6、00,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50%50%的居民区的居民区19631963年年1212月月7 7日,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郊区的指示 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20%镇:聚居人口镇:聚居人口30003000,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70%70%,或聚,或聚居人口居人口2500-30002500-3000,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85%85%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2)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19841984年年1111月月2222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关于调整建镇

7、标准的报告标准的报告镇:乡人口镇:乡人口20000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2000,乡人口乡人口20000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10%19861986年年4 4月月19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第一次在市镇建制中,第一次在市镇建制中加入经济指标。加入经济指标。市:非农业人口市:非农业人口66万、年万、年GNP 2GNP 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亿元的地方中心镇。总人口总人口50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

8、在镇非农业人1010万,农万,农业人口业人口40%40%,年,年GNP 3GNP 3亿元亿元 总人口总人口50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12万,年万,年GNP 4GNP 4亿元亿元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3)19931993年年5 5月月1717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市标准的报告。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按人口密度确立了三按人口密度确立了三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

9、低了要求。个市镇设置标准,对中西部地区适当降低了要求。按行政建制进行的城市人口统计也采取两个统计按行政建制进行的城市人口统计也采取两个统计范围的双轨制,一个是反应城市建成区和郊区的范围的双轨制,一个是反应城市建成区和郊区的市区人口,另一个是反应整个行政区域内的地区市区人口,另一个是反应整个行政区域内的地区人口。人口。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两种城市地域:两种城市地域:城市辖区城市辖区与与城市实体城市实体行政区行政区建成区建成区城乡界线不一致统计口径问题统计口径问题城乡统计口径(城乡统计口径(1)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城镇人口城

10、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总人口,含总人口,含15%左右的农业人口。左右的农业人口。1955年年1963-1981年年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内的非农业人口。辖区内的非农业人口。1982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城镇人口:1955年的标准,即市镇总人口年的标准,即市镇总人口城乡统计口径(城乡统计口径(2)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1990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城镇人口:市人口:设区市总人口、不设区市的街道人口。市人口:设区市总人口、不设区市的街道人口。镇人口:不设区市的镇

11、居委会人口、县辖镇居镇人口:不设区市的镇居委会人口、县辖镇居 委会人口。委会人口。设区市的总人口设区市的总人口 +不设区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不设区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2000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城镇人口:市人口:设区市市区人口,不设区市区街道人口市人口:设区市市区人口,不设区市区街道人口 镇人口:县及县以上政府所在建制镇镇区居委会镇人口:县及县以上政府所在建制镇镇区居委会 人口、其他建制镇镇区居委会人口人口、其他建制镇镇区居委会人口设区市的市区人口设区市的市区人口 +不设区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不设区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讨论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讨论影

12、响因素影响因素1 1、城镇建制标准的变化、城镇建制标准的变化2 2、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3 3、户籍政策、户籍政策4 4、流动人口的变化、流动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1958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限制城乡人口自限制城乡人口自由迁移;由迁移;1984年国务院发出了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题的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镇。,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镇。80年代以来的人口流动具有非计划性的特征。年代以来的人口流动具有非计划性的特征。中国城市地域概念的建议中国城市地域概念的建议

13、1 1)城镇实体范围(城镇的基本统计单元)城镇实体范围(城镇的基本统计单元)城镇的建成区城镇的建成区 城镇的近郊区(农业人口城镇的近郊区(农业人口20%20%)2 2)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地域)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地域市中心市中心旧城区旧城区 建成区建成区 城市地区城市地区(城市实体范围)(城市实体范围)城市直接辖区城市直接辖区(行政上不含辖县的城市市区)(行政上不含辖县的城市市区)城市经济统计区城市经济统计区(中心城市与周围县的组合)(中心城市与周围县的组合)都市连绵区都市连绵区(城市经济统计区首尾相连组合而成)(城市经济统计区首尾相连组合而成)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问题:我国大量存在着未设建制

14、镇的工矿区、旅游区,还有很多非问题:我国大量存在着未设建制镇的工矿区、旅游区,还有很多非农业经济已经高度集聚,而且很发达的村,它们不在镇驻地范围内,农业经济已经高度集聚,而且很发达的村,它们不在镇驻地范围内,但规模已达数千人,如何统计其人口归属?但规模已达数千人,如何统计其人口归属?关于市带县关于市带县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市领导县的体制的背景市领导县的体制的背景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发挥城市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发挥城市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作用。19901990年底,全国年底,全国168168个市领导了个市领导了700700个县。个县。市带县地域解析市带县地域解析市域范围是行政

15、地域概念,不是城市地域概念市域范围是行政地域概念,不是城市地域概念城市因所带县的数目不同而缺乏可比性城市因所带县的数目不同而缺乏可比性市带县市域范围不等同于大都市区市带县市域范围不等同于大都市区第二节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构建大都市区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构建大都市区的意义何在?的意义何在?大都市带的形成条件或特征有哪些?大都市带的形成条件或特征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形成原因是什么?我国都市区和城市带的研究和发展我国都市区和城市带的研究和发展状况如何?状况如何?学习要点概念概念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一个

16、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基本单元。中心县中心县+外围县外围县1910191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首次使用年美国人口普查局首次使用”大都市区大都市区”概念概念.大都市带大都市带(megalopolis)(megalopolis):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大都市区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Metropolitan Area):

17、(MAMA、MSAMSA)大都市区的性质城市功能地域确定大都市区地域标准的确定大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核心是以非农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更多地反映了更多地反映了就业机会集中就业机会集中(需要劳动(需要劳动力)和力)和人口集中人口集中(供应劳动力)的县的(供应劳动力)的县的组合。组合。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大都市区和城市化地区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有城市化地区才可能有大都市区,大都市有城市化地区才可能有大都市区,大都市区一定包括一个或几个城市化地区。区一定包括一个

18、或几个城市化地区。中心城市和城市化地区构成大都市区的核心,中心城市和城市化地区构成大都市区的核心,大都市区一般比它们的核心要大,包括了连大都市区一般比它们的核心要大,包括了连续建成区外缘以外的不连续的城镇、城郊发续建成区外缘以外的不连续的城镇、城郊发展区甚至一部分乡村地域,而城市化地区是展区甚至一部分乡村地域,而城市化地区是不包括乡村地域的。不包括乡村地域的。城市化地区不一定和市镇的行政边界一致,城市化地区不一定和市镇的行政边界一致,随时间而有变化,大都市区的外界与县界吻随时间而有变化,大都市区的外界与县界吻合,相对比较稳定,资料易于统计和收集。合,相对比较稳定,资料易于统计和收集。小结 城市

19、功能空间变化城市功能空间变化 “点点”“面面”都市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单元)都市区(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单元)都市区的地域范围或影响范围都市区的地域范围或影响范围 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组成,联系密切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组成,联系密切 都市区的功能都市区的功能 全球化分工、合作以及竞争的基本单位全球化分工、合作以及竞争的基本单位 都市区构建目的都市区构建目的 对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竞争力,生态,空间形态对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竞争力,生态,空间形态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城市区域化: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城市区域化: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国都市区的建立中国都市区的建立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

20、市带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新特点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新特点城市发展区域不平衡,城市群现象,城乡界线模糊城市发展区域不平衡,城市群现象,城乡界线模糊城市建成区扩展,城市郊区化出现城市建成区扩展,城市郊区化出现城乡联系活跃城乡联系活跃就城市论城市的传统规划思想和管理不适应需要就城市论城市的传统规划思想和管理不适应需要城乡结合部管理问题城乡结合部管理问题城市内部外来人口集聚区管理问题城市内部外来人口集聚区管理问题区域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问题区域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问题城乡之间功能渗透问题城乡之间功能渗透问题理论研究与国际接轨理论研究与国际接轨中国都市区的研究与实践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21、规划(1994年)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1994-96)中国确定都市区的简明指标 市区非农业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2020万以上的中等城市可作为都市万以上的中等城市可作为都市 区的中心市;区的中心市;都市区外围县(市)的划分:全县(市)劳动力都市区外围县(市)的划分:全县(市)劳动力 构成中二、三产业占构成中二、三产业占75%75%以上,县市连绵而不间断;以上,县市连绵而不间断;由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作为确定县(市)都市区由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作为确定县(市)都市区 归属的依据;归属的依据;从县(市)中心始发到各地中心城市的客流的最从县(市)中心始发到各地中心城市的客流的最 大流向作

22、为确定其都市区归属的辅助指标。大流向作为确定其都市区归属的辅助指标。大都市带的表现形态与区域城市化现象在经济发达和城市发育的区域,已为一在经济发达和城市发育的区域,已为一个个城市的辐射影响力所覆盖,形成城个个城市的辐射影响力所覆盖,形成城乡一体的城市化区域。乡一体的城市化区域。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要点要点: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城: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城市;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市;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23、大都市带的特点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中纬地带,平原地中纬地带,平原地带。沿海、沿大江大河、重要铁路线,国际性大都带。沿海、沿大江大河、重要铁路线,国际性大都市或国际港口城市。市或国际港口城市。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 沿长轴呈带状沿长轴呈带状发展,产业和城市密集分布的走廊,发达的交通通发展,产业和城市密集分布的走廊,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信网络。枢纽功能枢纽功能 在本国经济中的中枢作用,在国际经济在本国经济中的中枢作用,在国际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中具有重要影响。大规模、高密度人口指标大规模、高密度人口指标 人口人口25002500万

24、人以上,万人以上,人口密度人口密度250250人人/km/km2 2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大都市带(区域城市化)的形成原因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产业空间组织发生变化: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出现空间分离q 管理、协调、信息、研发向中心城管理、协调、信息、研发向中心城 市集聚市集聚q 生产活动、生产制造基地向低成本生产活动、生产制造基地向低成本 地区扩散地区扩散q 城市(区域)产业分工由城市(区域)产业分工由水平结构水平结构 向向垂直结构垂直结构转变转变城市产业体系的水平结构工业经济时代,城市产业结构建立工业经济时代,城市产业结构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每个城市的主导在制造业基础上,每个城市的主导

25、部类不同(钢铁城市、纺织城市)。部类不同(钢铁城市、纺织城市)。每个产业的管理每个产业的管理/控制、研究控制、研究/开发开发和制造和制造/装配等生产环节往往集中装配等生产环节往往集中在同一城市,城市之间的经济活动在同一城市,城市之间的经济活动差异在于差异在于部类不同部类不同而不是生产环节而不是生产环节不同。不同。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城市产业体系的垂直结构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高新技术产业业管理管理/控制控制、研究研究/开发和制造开发和制造/装配装配等环节等环节分别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城市聚集在不同的城市(区域)(区域),空间经济结构重组表现,空间经济结构重组表现为

26、制造为制造/装配装配环节环节的扩散和管理的扩散和管理/控控制制环节环节的空间集聚的空间集聚。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小结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大都市区的性质与城市区域化现象大都市区的性质与城市区域化现象大都市带的表现形态与区域城市化现象大都市带的表现形态与区域城市化现象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形成原因中国开展都市区和都市带理论研究与中国开展都市区和都市带理论研究与 规划实践的意义和进展规划实践的意义和进展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群城市群学习要点学习要点: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城市群的功能城市群的功能城市群的结构特征城市群的结

27、构特征城市群的基本类型城市群的基本类型城市群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城市群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国内的三大城市群国内的三大城市群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通达性,以及

28、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集合体体”。这种集合体可称之为。这种集合体可称之为城市群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s)。关于城市群的定义,国内学者的关于城市群的定义,国内学者的普遍意见是:普遍意见是:(1)城市群指的是城市群指的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在特定地域范围”,是一个,是一个地域概念;地域概念;“在一定的地缘经济范围内在一定的地缘经济范围内”;“若干基本单元构成的连续区域若干基本单元构成的连续区域”;“大都市大都市连绵区或城镇密集地带连绵区或城镇密集地带”;

29、(2)城市群是一个群体的概念:城市群是一个群体的概念:“由若干个性质由若干个性质功能互补的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网络群体功能互补的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网络群体”;相;相对完整的城市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集合体”;(3)城市群应有一个或两个首位度较高的中心城城市群应有一个或两个首位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市:“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和依托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和依托”;“以以“个特大或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个特大或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4)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群区域应城市群区域应有较高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有较高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城市群的特征城市群的特征城市群首位度高城市群首位度高城市

30、群高集聚性与高能级性城市群高集聚性与高能级性城市群协调性强城市群协调性强城市群具有开放性城市群具有开放性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城市群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各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各种社会经济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种社会经济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规模规模形状形状距离距离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城市群的功能城市群的功能生产中心生产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行政和企业的管理中心行政和企业的管理中心各类服务中心各类服务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城市群结构特征城市群结构特征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城市群空间

31、结构的分形特征城市群地域结构形成过程中的城市群地域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二次极二次极化化”特征特征城市群地域结构的交通指向特征城市群地域结构的交通指向特征区域结构在发展中的经济传动特征区域结构在发展中的经济传动特征城市群地域结构具有开放性的网络组合城市群地域结构具有开放性的网络组合特征特征城市群的基本类型城市群的基本类型内聚性城市群: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与内聚性城市群: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及圈外其他城市与地区之间的周边地区及圈外其他城市与地区之间的群域辐射程度。大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群域辐射程度。大都市圈内的中心城市应具有较强的群域扩散效应,这种极化应具有较强的群域扩散效应,这种极化作用主要表

32、现为人口流、产业群、资金作用主要表现为人口流、产业群、资金融迈、交通枢纽、商品扩散、信息流通融迈、交通枢纽、商品扩散、信息流通等高度集聚与辐射。等高度集聚与辐射。依存性城市群:是一个非均衡城市功能依存性城市群:是一个非均衡城市功能系统。城市间的发展不能封闭地、孤立系统。城市间的发展不能封闭地、孤立地运行,而必须不断地与中心城市和其地运行,而必须不断地与中心城市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能量的要素交换,来不他地区进行经济能量的要素交换,来不断产生自组织功能,使圈域经济的运转断产生自组织功能,使圈域经济的运转走上协调、有序的轨道。依存性包括圈走上协调、有序的轨道。依存性包括圈域内和域外两个万面。域内和域外

33、两个万面。网络性城市群:交通运输网络、商贸网网络性城市群:交通运输网络、商贸网络、住处网络、旅游网络、城镇网络等络、住处网络、旅游网络、城镇网络等的建设和完善,都是城市群形成的重要的建设和完善,都是城市群形成的重要特征。特征。城市群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城市群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城市群体的内聚力城市群体的内聚力城市群的辐射力城市群的辐射力城市群内相互联系和网络功能(城市群城市群内相互联系和网络功能(城市群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城市群发展阶段城市群发展阶段城市群城市群(相融发展)(相融发展)城市群城市群(效应扩散)(效应扩散)城市群城市群(功能集聚)(功能集聚)城市城市(分布集中)(

34、分布集中)一是城市孤立发展阶段。一是城市孤立发展阶段。二是单中心城市群形成阶段。二是单中心城市群形成阶段。三是多中心城市群发展阶段。三是多中心城市群发展阶段。四是城市群相融发展阶段。四是城市群相融发展阶段。城市群发展规律城市群发展规律蔓延扩散规律蔓延扩散规律轴向扩散规律轴向扩散规律点状融合规律点状融合规律国内三大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国内三大城市群的空间分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它是世界第六城市群。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它是世界第六城市群。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共有湾。共有53座城市。国家直辖市座城市。国家直辖市1座座(上海上海)、省会城市、省会城市2座座(南京、杭州南京、杭州

35、)、国家计划单列市、国家计划单列市1座座(宁波宁波)、地级市、地级市12座、县级市座、县级市37座。从城市群规模分级来看,按市辖座。从城市群规模分级来看,按市辖区口径统计,超大城市有区口径统计,超大城市有5座,座,l00万至万至200万人特大城万人特大城市市19座,座,50万至万至100万人的大城市万人的大城市23座,座,20万万50万人万人的中等城市的中等城市4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总面积约座,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总面积约9.95万平万平方公里,人口约方公里,人口约7447万。长三角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核万。长三角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心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镇镇)连绵带,也是世界各

36、大河连绵带,也是世界各大河三角洲人口数量最多、密度最高和城镇数量最多的地三角洲人口数量最多、密度最高和城镇数量最多的地区,共有区,共有1300多个建制镇,平均每多个建制镇,平均每2000平方公里就有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市,平均约一座城市,平均约80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市镇密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市镇密度是全国水平的度是全国水平的10多倍。多倍。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狭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即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东南狭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即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东南沿海,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沿海,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

37、县、博罗中山、肇庆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高要市、四会市等县、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总面积约个市县。总面积约4.2万平方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公里,人口约2307万。广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就包括万。广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就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目前广义的区域仅限于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目前广义的区域仅限于战略规划的研究。由于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开放战略规划的研究。由于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开放较早,区域开放度较大,己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市场经较早,区域开放度较大,己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形成了良好的运行环境。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济,形成了良好的运行环境。香港是国际

38、金融、贸易、航运、信息、旅游中心,澳门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小城航运、信息、旅游中心,澳门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小城市,旅游博彩、出口加工、地产建筑、银行保险是其市,旅游博彩、出口加工、地产建筑、银行保险是其主要文柱产业。该城市群区域内目前己初步形成特大主要文柱产业。该城市群区域内目前己初步形成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及卫星城镇组成的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及卫星城镇组成的城镇体系。城镇体系。京津唐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 该城市群环渤海而建,以北京、天津该城市群环渤海而建,以北京、天津“双核双核”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北京、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北京、天津及河北的石家庄

39、、唐山、保定、廊坊、秦天津及河北的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等两个直辖市、皇岛、张家口、沧州等两个直辖市、3个地级个地级市、市、5个县级市。总面积约个县级市。总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人口万平方公里,人口约约4500万。因城市群内有两个直辖市,因此,万。因城市群内有两个直辖市,因此,京津唐城市群在特征上具有与我国其他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在特征上具有与我国其他城市群所不具备的政治资源优势。同时京津唐城市群所不具备的政治资源优势。同时京津唐城市群也因环渤海而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也因环渤海而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进一步阅读的文献1、胡序威、周一星、顾朝林等,中国沿、胡序威、周一星、顾朝林等,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0。2、崔功豪,当前城市与区域规划问题的、崔功豪,当前城市与区域规划问题的几点思考,几点思考,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002年第年第2期,期,40-42。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