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钻前宣讲稿326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280648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2.3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非常规钻前宣讲稿326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非常规钻前宣讲稿326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非常规钻前宣讲稿326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资源描述:

《非常规钻前宣讲稿3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常规钻前宣讲稿326(8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标准起草单位及人员标准起草单位及人员3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石油管理局黄河钻井总公司黄河钻井总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原石油勘探局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一公司钻井一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研究院艾光富艾光富周树平周树平金晓波金晓波张东清张东清刘建立刘建立u 标准起草成员u 标准起草过程2011年10月14日,成立起草小组。2011年10月20日,确定了标准的编写提纲及主要内容。2011年10月27日-11月4日,先后到华东石油局,华北石油局、江汉油田和西南油气分公司进行现场调研。2011年11月5日-6日,各项目组集中编写,完成了标准意见征求稿。2011

2、年11月9日-17日,分三路分别与8家单位进行现场交流与座谈,征求各油田专家的意见和建议。2011年11月19日,组织专家进行初审。p 主要相关行业、企业标准现主要相关行业、企业标准现状状l SY/T 5466-2004 SY/T 5466-2004 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l Q/SH 0163-2008 Q/SH 0163-2008 钻前工程施工技术要求钻前工程施工技术要求l SY/T 5505-2006 SY/T 5505-2006 丛式井井台布置丛式井井台布置l SY/T 5972-2009 SY/T 5972-2009 钻机基础选型钻机基础选型l Q/SH

3、 0020-2011 Q/SH 0020-2011 川东北钻前规范川东北钻前规范l AQ 2012-2007 AQ 2012-2007 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l SY 5974-2007 SY 5974-2007 钻井井场、设备、作业安全钻井井场、设备、作业安全l SY/T 6629-2005 SY/T 6629-2005 陆上钻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陆上钻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相关安全环保要求井场、道路、单井井场布置等无清水池、污水池、放喷池相关内容丛式井布置针对基础具系统性,但不具普适性 目前已有钻前相关企业标准缺乏完整性和普适性,更无非常规油气井钻前相关规范目前已有钻前相关

4、企业标准缺乏完整性和普适性,更无非常规油气井钻前相关规范u 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常规常规非常规非常规3 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相相 同同4 4 井场井场4.1 4.1 井场选定井场选定增加对后期井场扩展及水源条件的选择考虑增加对后期井场扩展及水源条件的选择考虑4.2 4.2 方向的确定方向的确定相相 同同4.3 4.3 井场布置及规格井场布置及规格主要考虑满足压裂设备摆放的需求主要考虑满足压裂设备摆放的需求4.4 4.4 井场技术要求井场技术要求相相 同同 5 5 地面地面构筑物构筑物5.1 5.1 清水池清水池主要满足页岩气大清水量压裂需求主要满足页岩气大清水量压裂需求(

5、无法确定容积)(无法确定容积)5.2 5.2 岩屑池和岩屑池和污水池污水池满足钻井满足钻井+压裂压裂(无法确定压裂所需)(无法确定压裂所需)5.3 5.3 放喷池放喷池兼作返排液池、临时周转兼作返排液池、临时周转6 6 设备基础设备基础相相 同同7 7 生活营房生活营房相相 同同8 HSE8 HSE要求要求相相 同同对比结果:对比结果:常规与非常规大同小异,需要强调和增补针对非常规压裂作业和丛常规与非常规大同小异,需要强调和增补针对非常规压裂作业和丛式井(井工厂)布置的相关内容式井(井工厂)布置的相关内容与常规油气标准的联系与区别与常规油气标准的联系与区别u 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u 标准制定

6、的目的和意义 p 必要性必要性 非常规油气井勘探开发刚起步,钻前工程非常规油气井勘探开发刚起步,钻前工程建设缺乏可执行的依据建设缺乏可执行的依据 常规油气井钻前工程也缺乏系统常规油气井钻前工程也缺乏系统 普适性普适性标准标准p 目的意义目的意义 提供设计施工依据、完善钻前工程管理提供设计施工依据、完善钻前工程管理 提高标准的完整性和普适性提高标准的完整性和普适性 (既针对非常规井,又指导常规井)(既针对非常规井,又指导常规井)提高设计施工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设计施工科学性和合理性u 标准的编写原则p 符合性符合性 遵循遵循GB/T 1.1-GB/T 1.1-20092009标准化工作导标准化工作

7、导及其它及其它国标、行业标准等的规定。国标、行业标准等的规定。p 适用性适用性 使标准具有系统性使标准具有系统性和普适性。和普适性。p 经济性经济性 遵循标准是最低要遵循标准是最低要求的经济性原则。求的经济性原则。u 参考的主要标准和依据1.Q/SH 0163-2008钻前工程施工技术要求钻前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2.Q/SH 0020-2011川东北钻前工程及油气川东北钻前工程及油气施工作业防灾减灾安全技术规范施工作业防灾减灾安全技术规范3.SY/T 5466-2004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要求 4.SY/T 5505-2006 丛式井平台布置丛式井平台布置5.SY/T

8、 5972-2009钻机基础选型钻机基础选型 6.SY/T6629-2005 陆上钻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陆上钻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作法7.SY-T 6241-2006 丛式井井场布置原则及要丛式井井场布置原则及要求求8、SY5974-2007 钻井井场、设备、作业安全钻井井场、设备、作业安全9、Q/SH 1020 1628-2004 滩海油田漫水路、井台滩海油田漫水路、井台及站台结构设计技术规定及站台结构设计技术规定10、AQ 2012-2007 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11、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2、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13、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14、中石化中石化2010579号文件号文件(井控井控)15、现有非常规井施工实例、现有非常规井施工实例16、压裂作业现场设备布局和需求、压裂作业现场设备布局和需求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非常规油气井钻前工程技术要求非常规油气井钻前工程技术要求5地面构筑物地面构筑物 5.1 清水池清水池 5.2 岩屑池和污水池岩屑池和污水池 5.3 放喷池放喷池6设备基础设备基础 6.1 基础选型基础选型 6.2 基础技术要求基础技术要求7生活营地生活营地8HSE要求要求附录附录A(资料性附录)丛式井平台(资料性附录)丛式井平台

10、布置示意图布置示意图前言前言1范围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3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3.1道路道路3.2桥涵桥涵4井场井场4.1井场选定井场选定4.2方向的确定方向的确定 4.3 井场布置及规格井场布置及规格 4.4 井场技术要求井场技术要求1 1 范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地页岩及致密砂岩油气井钻前工程的道路及桥涵、本标准规定了陆地页岩及致密砂岩油气井钻前工程的道路及桥涵、井场的选择与布置、地面构筑物、设备基础等技术要求。井场的选择与布置、地面构筑物、设备基础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陆地页岩及致密性砂岩油气井的钻前工程设计与施工。本标准适用于陆地页岩及致密性砂岩油气井的钻前工程设计与施工

11、。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释义:释义:l“陆地陆地”:本标准仅适用于陆地油气井的钻前工程,包括:平原、山区、沙漠、滩海等:本标准仅适用于陆地油气井的钻前工程,包括:平原、山区、沙漠、滩海等地区。地区。l“页岩及致密砂岩页岩及致密砂岩”:非常规油气资源一般包括致密和超致密砂岩油气、页岩油气、煤:非常规油气资源一般包括致密和超致密砂岩油气、页岩油气、煤层气、水溶气、可燃冰等。煤层气与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差异较大,开采方法也不尽相同,层气、水溶气、可燃冰等。煤层气与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差异较大,开采方法也不尽相同,但煤层气的成分主要为甲烷(占但煤层气的成分主要为甲烷(占98%)98%),可以和常规天然气共

12、输、共用。它是储存在煤层中,可以和常规天然气共输、共用。它是储存在煤层中的吸附气,特点是低压、低产、低效益。的吸附气,特点是低压、低产、低效益。l“非含硫油气井非含硫油气井”:非常规油气井主要为低压、低渗透,在钻前工程建设中,没必要考:非常规油气井主要为低压、低渗透,在钻前工程建设中,没必要考虑针对高压、含硫油气井的建筑设施要求。虑针对高压、含硫油气井的建筑设施要求。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

13、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5466-2004 SY/T 5466-2004 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钻前工程及井场布置技术要求 SY/T 5972 SY/T 5972 钻机基础选型钻机基础选型 SY/T 6629-2005 SY/T 6629-2005 陆上钻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陆上钻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释义:释义:l 引用了两个注日期的标准,因为只引用了其中的几个章节条款,一个不注日期引用了两个注日期的标准,因为只引用了其中的几个章节条款,一个不注日期的标

14、准为全文引用。的标准为全文引用。l 尽量少的引用标准,便于标准的使用和查阅。尽量少的引用标准,便于标准的使用和查阅。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3.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3.1 3.1 道路道路3.1.13.1.1道路选取原则道路选取原则 3.1.2 3.1.2 道路技术要求道路技术要求3.1.3 3.1.3 道路安全要求道路安全要求3.2 3.2 桥涵桥涵3.2.1 3.2.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3.2.2 3.2.2 桥涵技术要求桥涵技术要求 释义:释义:l 规定了道路的选取原则。规定了道路的选取原则。l 道路及桥涵安全技术要求,主要参照:道路及桥涵安全技术要求,主要参照:JTG B01-2

15、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四级公路要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四级公路要求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公路路公路路线线设计规范设计规范 Q/SH0020-2011 川东北钻前工程及油气施工作业防灾减灾安全技术规范川东北钻前工程及油气施工作业防灾减灾安全技术规范3 3 道路与桥涵道路与桥涵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1 道路选取原则道路选取原则(4条)条)153.1.1.1 井场道路宜利用或覆盖原路,对不符合本标准的弯道和路宽进行井场道路宜利用或覆盖原路,对不符合本标准的弯道和路宽进行改造改造。无原路利用。无原路利

16、用时,应时,应新建新建井场道路。井场道路。3.1.1.2 道路应道路应避开避开不可移动的文物、自然保护区、水库、堰塘、森林等环境敏感区。宜避不可移动的文物、自然保护区、水库、堰塘、森林等环境敏感区。宜避免穿越河道、深沟、农(良)田。山地丘陵地区井场道路应免穿越河道、深沟、农(良)田。山地丘陵地区井场道路应避开避开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路段。质灾害的路段。3.1.1.3 道路道路宜选宜选择从井架大门择从井架大门方向方向的前方的前方进入井场进入井场,尽量取直。,尽量取直。3.1.1.4 道路选取道路选取应应遵循在钻井及后期压裂作业周期内各型车辆安全通行、距离最短、遵循

17、在钻井及后期压裂作业周期内各型车辆安全通行、距离最短、建设建设成本成本最低的原则,并应考虑满足抢险车辆的通行。最低的原则,并应考虑满足抢险车辆的通行。释义:释义:l 本节对道路的选取从经济性、环本节对道路的选取从经济性、环境保护和安全境保护和安全避险等方面的考虑,规定了道路避险等方面的考虑,规定了道路改造、新建的原则;应避让的不利条件;道路进入井场的方向;建设成本最低等改造、新建的原则;应避让的不利条件;道路进入井场的方向;建设成本最低等原则,综合了常规井的标准要求,与常规井的相同。原则,综合了常规井的标准要求,与常规井的相同。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2.1 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路基设

18、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和工和工程地质条件程地质条件选择路基高度、选择路基高度、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释义:释义:l 第第1条参考条参考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的第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的第3.1.2条。条。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和和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路:路基设计时,除考虑到挖方、填方、高边坡等一般情况外,还要考虑到滑坡地段、崩塌与岩基设计时,除考虑到挖方、填方、高边坡等一般情况外,还要考虑到滑坡地段、崩塌与岩堆地段、泥石流地区、岩溶地区、软土地区、红粘土与高液限地区、膨胀土地区、黄土地堆地段、泥石流地区、岩溶地区、软土地区、红粘土与高液限地

19、区、膨胀土地区、黄土地区、盐渍土地区、多年冻土地区、风沙地区、雪害地段、采空区、水库地区以及滨海路基区、盐渍土地区、多年冻土地区、风沙地区、雪害地段、采空区、水库地区以及滨海路基等特殊情况。等特殊情况。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13条)条)16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释义:释义:路基高度路基高度:路基高度应结合道路路线纵断面、排水及防护措施确定,应使:路基高度应结合道路路线纵断面、排水及防护措施确定,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的积水高度路基两侧地面的积水高度,同时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不使其影响路基的强,同

20、时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不使其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标高,应高出最大洪水高度、波浪侵袭高度和度和稳定性。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标高,应高出最大洪水高度、波浪侵袭高度和0.5m的安全高度的安全高度”。路基横断面:路基横断面:典型的路基横断面的形式主要有:路堤(填方)、路堑(挖方)、半填半典型的路基横断面的形式主要有:路堤(填方)、路堑(挖方)、半填半挖、不填不挖路基四种,在丘陵或山区道路上,挖填结合是路基横断面的主要形式。(见挖、不填不挖路基四种,在丘陵或山区道路上,挖填结合是路基横断面的主要形式。(见下图)下图)173.1.2.1 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

21、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路基高度路基高度、路基横断面形式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和边坡坡度。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13条)条)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18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释义:释义:l 路基边坡路基边坡:用边坡高度与边坡宽度之比用边坡高度与边坡宽度之比H:b的形式表示,并取的形式表示,并取H=1计算为计算为1:m(路堤)或(路堤)或1:n(路堑)的形式表示边坡坡率。(路堑)的形式表示边坡坡率。边坡坡度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边坡坡度

22、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路基边坡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及土石方量和施工难易程度;一般高度。路基边坡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及土石方量和施工难易程度;一般路基的边坡坡度应通过设计验算确定,也可根据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和设计规范推荐的数值路基的边坡坡度应通过设计验算确定,也可根据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和设计规范推荐的数值进行采用。进行采用。l常用的路堤边坡坡度:常用的路堤边坡坡度:l常用的路堑边坡坡度:常用的路堑边坡坡度:19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2.2 雨季泥泞或冰雪道路应采取雨季泥泞或冰雪道路应采取防滑、防陷防滑、防陷措

23、施。措施。释义:释义:l 冬季路面积雪和结冰后,及时撒铺一层炭灰和食用盐,能加速积雪融化和增大摩擦系数,冬季路面积雪和结冰后,及时撒铺一层炭灰和食用盐,能加速积雪融化和增大摩擦系数,起到防滑效果,采用车辆防滑轮胎,避免或降低车辆打滑现象。山区或陡坡设计时,应在起到防滑效果,采用车辆防滑轮胎,避免或降低车辆打滑现象。山区或陡坡设计时,应在越冬季节采取防滑路面设计。越冬季节采取防滑路面设计。l 雨季可采取加铺碎石、杂木杆、刚质路排等防滑、防陷措施。雨季可采取加铺碎石、杂木杆、刚质路排等防滑、防陷措施。20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u 标准主

24、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2.3 干线或永久性道路的干线或永久性道路的路基宽度路基宽度应不小于应不小于6.5 m,山岭重丘区或临时路段,山岭重丘区或临时路段可采用单车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可采用单车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4.5 m,有效路面宽度应不小于,有效路面宽度应不小于3.5 m。释义:释义:JTG B01-2003 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21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2.4 道路道路空高空高应不小于应不小于4.5m,设计行,设计行车速车速度应不小于度应不小于20km/

25、h。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释义:释义:l 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第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第2.0.7条规定,同一道路应采用同一净高,高速、一、条规定,同一道路应采用同一净高,高速、一、二级公路的净高应为二级公路的净高应为5.0m,三、四级公路的净高应为,三、四级公路的净高应为4.5m。22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2.5 道路道路承载能力承载能力应满足荷载应满足荷载600kN车辆的安全通行。有超过荷载车辆的安全通行。有超过荷载600kN车辆通行要求时,应采取车辆通行要求时,应采取加固加固措施。措施。释义:释

26、义:l 道路荷载的确定,因为四级公路标准的道路荷载是达到公路道路荷载的确定,因为四级公路标准的道路荷载是达到公路-II级承载能力要求,主要有级承载能力要求,主要有两个技术指标(均荷载、集中荷载),两个技术指标(均荷载、集中荷载),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单轴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单轴100kN。l 石油勘探开发的道路主要是探临路石油勘探开发的道路主要是探临路,参考,参考了了Q/SH 0020-2011川东北规范川东北规范,根据各油田征根据各油田征求意见情况给出了求意见情况给出了一般情况一般情况不小于荷载不小于荷载600kN(60t)的技术指标,的技术指标,是个经验型指标,当有重型是个经验型指标,当有重型

27、车通过是,采取临时加固措施。车通过是,采取临时加固措施。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23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2.6 当路基宽度为当路基宽度为4.5m时,应按每公里不少于时,应按每公里不少于3处的间隔设置错车道,处的间隔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在平直路段。错车道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错车道应设在平直路段。错车道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6.5m,有效长度应,有效长度应不小于不小于20m。释义:释义:l 本条中本条中错车道设置是错车道设置是参参照照Q/SH 0020-2011的的内内容容确定的,确定的,在在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

28、范中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要求:求:“四级公路路基宽度采用四级公路路基宽度采用4.5m时,应在不大时,应在不大于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并使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并使驾驶者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之间的车辆。驾驶者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之间的车辆。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24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2.7 道路停车视距应不小于道路停车视距应不小于20m,会车视距应不小于,会车视距应不小于40m。释义:释义:l 停车视距:从汽车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完全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停车视距:从汽车驾驶员发

29、现前方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完全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称为停车视距。停车视距的长度包括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个部分。称为停车视距。停车视距的长度包括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个部分。l 会车视距:是指单车道上或路面不宽的双车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未能及时或无法错车,会车视距:是指单车道上或路面不宽的双车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未能及时或无法错车,只能相对停住避免碰撞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的长度为停车视距的两倍。只能相对停住避免碰撞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的长度为停车视距的两倍。25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

30、定依据3.1.2.8 道路最小平曲线半径平原微丘区应不小于道路最小平曲线半径平原微丘区应不小于30m,山岭重丘区或特,山岭重丘区或特殊路段应不小于殊路段应不小于15m。释义:释义:l 最小平曲线半径:在规定的设计行车速度内,当车辆行驶在最小平曲线半径:在规定的设计行车速度内,当车辆行驶在曲线部分时,保证车辆能安全顺利通过的最小转弯半径。需要曲线部分时,保证车辆能安全顺利通过的最小转弯半径。需要考虑的因素:车身长度、行驶速度、坡度、路面摩擦系数等。考虑的因素:车身长度、行驶速度、坡度、路面摩擦系数等。一般情况下尽量选用大于或等于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受地形限一般情况下尽量选用大于或等于一般最小半径,

31、只有受地形限制及其他特殊困难时,才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制及其他特殊困难时,才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26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JTG D20-2006 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7.3.27.3.2条条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2.9 道路回头弯道的平曲线半径不应小于道路回头弯道的平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5 m。3.1.2.10 当道路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当道路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 m时,应在道路内侧加宽不小时,应在道路内侧加宽不小1 m。释义:释义:l 回头曲线:山区道路在同一坡面上回头展线时

32、所采用的回转曲线,偏角回头曲线:山区道路在同一坡面上回头展线时所采用的回转曲线,偏角150180(掉头转弯),即极限转弯半径。(掉头转弯),即极限转弯半径。l 公路工程技术标难公路工程技术标难规定,当规定,当R250m时,应设置加宽,平曲线的加宽应设置在平曲线时,应设置加宽,平曲线的加宽应设置在平曲线的内侧,当路面加宽时路基一般也同时加宽。的内侧,当路面加宽时路基一般也同时加宽。27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2.11 道路的最大纵坡为道路的最大纵坡为11;当连续纵坡大于;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设置缓和

33、坡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纵坡不应大于段,缓和坡段纵坡不应大于3%。道路纵坡的最小坡长为。道路纵坡的最小坡长为60m。释义:释义:l顺着道路前进方向的上下坡,叫道路纵坡。它与汽车的动力特性、安全正常有很大关系。顺着道路前进方向的上下坡,叫道路纵坡。它与汽车的动力特性、安全正常有很大关系。道路纵坡包含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大道路纵坡包含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大(或陡坡或陡坡)的缓坡,以及相应坡长。的缓坡,以及相应坡长。l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载重汽车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等速行驶时所能克服的坡度。是指载重汽车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等速行驶时所能克服的坡度。最小纵最小纵坡坡是根据路基边沟纵向

34、排水的需要而产生的,一般情况下,道路纵坡等于路基边沟纵坡。是根据路基边沟纵向排水的需要而产生的,一般情况下,道路纵坡等于路基边沟纵坡。28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JTG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要求: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要求: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2.11 道路的最大纵坡为道路的最大纵坡为11;当连续纵坡大于;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设置缓和坡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纵坡不应大于段,缓和坡段纵坡不应大于3%。道路纵坡的最小坡长为。道路纵坡的最小坡长为60m。释义:释义:l但是,对于山区,由于施工难度大,况且我

35、们是按照矿区探临路设计,所以道路最大纵但是,对于山区,由于施工难度大,况且我们是按照矿区探临路设计,所以道路最大纵坡参照坡参照Q/SH 0020-2011标准中的要求确定为标准中的要求确定为11%。一般汽车标准负载时的爬坡能力设计为。一般汽车标准负载时的爬坡能力设计为26.8%(即(即15)以下。但是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除非特别难于实现,否则尽量不要采用大)以下。但是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除非特别难于实现,否则尽量不要采用大纵坡。纵坡。l当设计纵坡连续较大时,会导致发动机功率降低,从而将影响行车速度与安全。因此,当设计纵坡连续较大时,会导致发动机功率降低,从而将影响行车速度与安全。因此,为保证行车安

36、全,应限制陡坡的坡长,并在该坡长处相应设置缓和坡段。即在纵坡长度达为保证行车安全,应限制陡坡的坡长,并在该坡长处相应设置缓和坡段。即在纵坡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设置较小纵坡路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到限制坡长时,设置较小纵坡路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坡段最小,其长度应符合坡段最小长度的规定。长度的规定。29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2.11 道路的最大纵坡为道路的最大纵坡为11;当连续纵坡大于;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设置缓和坡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纵坡不应大于段,缓和坡段纵坡

37、不应大于3%。道路纵坡的最小坡长为。道路纵坡的最小坡长为60m。30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2.12 当路肩标高低于外侧地面标高时,应设置排水边沟,边沟宽度取当路肩标高低于外侧地面标高时,应设置排水边沟,边沟宽度取0.3 m0.5 m,深度应不小于,深度应不小于0.5 m。3.1.2.13 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采取相应的路基防护措施。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采取相应的路基防护措施。释义:释义:l按按路基加固路基加固的不同部位分为:坡面防护加固、边坡支挡、的不同部位分为:坡面防护加固

38、、边坡支挡、湿弱地基加固湿弱地基加固3种类型。种类型。l 常用常用路基防护措施路基防护措施:植物防护、土工网护坡、混凝土:植物防护、土工网护坡、混凝土护坡、浆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边坡喷护、边坡挂网护坡、浆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边坡喷护、边坡挂网锚喷护坡、边坡勾缝、灌浆、边坡支顶、拦石墙、拦石锚喷护坡、边坡勾缝、灌浆、边坡支顶、拦石墙、拦石网、缓冲填土层、固沙及阻沙设施、档风墙、防雪害设网、缓冲填土层、固沙及阻沙设施、档风墙、防雪害设施、护岸、导流堤、挡水坝等。施、护岸、导流堤、挡水坝等。31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2 道路道路技术要求技术要求u 标准主要内容及

39、确定依据3.1.3.1 进出井场的道路应保持畅通,不应有乡村道路穿过井场。进出井场的道路应保持畅通,不应有乡村道路穿过井场。3.1.3.2 对易发生岩崩、坠石、塌方及软路基路段,应设置警示标志。对易发生岩崩、坠石、塌方及软路基路段,应设置警示标志。3.1.3.3 对路缘外侧为悬崖、沟谷、江河等危险路段,应设置防撞墩。对路缘外侧为悬崖、沟谷、江河等危险路段,应设置防撞墩。释义:释义:l 第1条在中石化2010579号文件的井控管理规定中有要求。l 第2、3条都参照Q/SH0020-2011中的要求。32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3 道路道路安全要求(安全要求(5条)

40、条)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1.3.4 山地及滩海地区的漫水路应采用重现期山地及滩海地区的漫水路应采用重现期10年一遇的环境资料进年一遇的环境资料进行设计,以确定漫水路的结构和防护形式。行设计,以确定漫水路的结构和防护形式。释义:释义:l参考了胜利油田的Q/SH 1020 1628-2004滩海油田漫水路、井台及站台结构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l 漫水路、漫水桥:在潮间带或洪水流经区修筑的高出平均水位的道路或桥涵,遇到大水可以漫过,水退之后经简单清理可恢复正常,水小不影响交通。33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3 道路道路安全要求安全要求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

41、.1.3.5 漫水路宜采用单车道,路面宽度应不小于漫水路宜采用单车道,路面宽度应不小于3.5m,其高度应控制,其高度应控制在在0.5m水深范围以内。漫水路在路肩两侧应交错设置外露高度不小于水深范围以内。漫水路在路肩两侧应交错设置外露高度不小于1.0m的标志杆,间距应不大于的标志杆,间距应不大于10m。释义:释义:34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1 道路道路 /3.1.3 道路道路安全要求安全要求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2.1.1 道路桥涵应满足钻井、压裂作业设备等通过要求。道路桥涵应满足钻井、压裂作业设备等通过要求。3.2.1.2 井场道路需要跨越河流或沟渠时,应选择修建桥梁、涵洞、

42、漫井场道路需要跨越河流或沟渠时,应选择修建桥梁、涵洞、漫水路面或透水路堤等。水路面或透水路堤等。释义:释义:l 满足需求满足需求:桥涵的宽度、承载能力、引桥的坡度、圆曲线半径等。:桥涵的宽度、承载能力、引桥的坡度、圆曲线半径等。l 透水路堤透水路堤:亦称透水路基。在路面下构筑的能透过水流的填石路基。通常用块石砌筑而:亦称透水路基。在路面下构筑的能透过水流的填石路基。通常用块石砌筑而成。适用于路线跨越流量不大、流速较小、水中不夹杂大量泥沙的河沟。成。适用于路线跨越流量不大、流速较小、水中不夹杂大量泥沙的河沟。35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2 桥涵桥涵 /3.2.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4条

43、)条)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2.1.3 对靠近村庄、城镇、铁路、公路和水利设施的桥涵,宜综合利用。对靠近村庄、城镇、铁路、公路和水利设施的桥涵,宜综合利用。3.2.1.4 选定道路时,应对沿线原有桥涵进行勘察,了解桥涵的设计荷载等级和当选定道路时,应对沿线原有桥涵进行勘察,了解桥涵的设计荷载等级和当前质量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桥涵承载能力验证。当桥涵不能保证安全通行要求时,前质量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桥涵承载能力验证。当桥涵不能保证安全通行要求时,应对桥涵采取加固处理或绕道等措施。应对桥涵采取加固处理或绕道等措施。释义:释义:l 对于大型桥涵的承载能力验证必须通过专业检测评估部门进行。道路旧桥

44、具有荷载等级对于大型桥涵的承载能力验证必须通过专业检测评估部门进行。道路旧桥具有荷载等级低、使用年限长的特点。从技术资料分析,大多数大型桥涵存在不知基底地质、不知基础低、使用年限长的特点。从技术资料分析,大多数大型桥涵存在不知基底地质、不知基础深度、不知隐蔽部分的尺寸等三不知现象。深度、不知隐蔽部分的尺寸等三不知现象。l 按桥涵的组成部分,桥涵的加固处理措施主要有:按桥涵的组成部分,桥涵的加固处理措施主要有:1.塞缝灌浆法、塞缝灌浆法、2.上部结构改建、上部结构改建、3.旧桥下部结构加固、旧桥下部结构加固、4.旧桥基础加固、旧桥基础加固、5.桥面铺装新层加固等。桥面铺装新层加固等。363 道路

45、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2 桥涵桥涵 /3.2.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2.2.1 根据地形排水条件合理设置涵洞。涵洞顶部覆盖土层厚度应不根据地形排水条件合理设置涵洞。涵洞顶部覆盖土层厚度应不小于小于0.5m。3.2.2.2 桥上纵坡不宜大于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应不大于,桥头引道纵坡应不大于5%。释义:释义:l 涵洞涵洞:是道路与沟渠相交的地方使水从路下流过的通道,作用与桥相同,但一般孔径较:是道路与沟渠相交的地方使水从路下流过的通道,作用与桥相同,但一般孔径较小。按照构造形式,涵洞可分为圆管涵、拱涵、盖板涵、箱涵等。小。按照构造形式,涵洞可分为圆管涵、

46、拱涵、盖板涵、箱涵等。l 圆管涵圆管涵的管身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管径一般有的管身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管径一般有0.5米、米、0.75米、米、1米、米、1.25米和米和1.5米等米等五种,管径的大小根据排水要求选择,多采用预制安装,预制长度通常为五种,管径的大小根据排水要求选择,多采用预制安装,预制长度通常为 2米。米。l按照填土情况不同分类,涵洞可以分为明涵和暗涵。明涵的洞顶无填土,适用于低路堤按照填土情况不同分类,涵洞可以分为明涵和暗涵。明涵的洞顶无填土,适用于低路堤及浅沟渠处。及浅沟渠处。暗涵的洞顶有填土,且最小的填土厚度应大于暗涵的洞顶有填土,且最小的填土厚度应大于50cm,适用于高

47、路堤及深沟渠,适用于高路堤及深沟渠处。处。l 桥头引道桥头引道:桥梁两端与道路连接的路段。:桥梁两端与道路连接的路段。37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2 桥涵桥涵 /3.2.2 桥涵技术要求(桥涵技术要求(5条)条)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3.2.2.3 桥涵应满足荷载桥涵应满足荷载600kN车辆单独通过的需求。有超过荷载车辆单独通过的需求。有超过荷载600kN车辆通行要求时,应采取加固措施。车辆通行要求时,应采取加固措施。3.2.2.4 桥下过水净空高度应根据河床堆积漂浮物大小和正常水位综合桥下过水净空高度应根据河床堆积漂浮物大小和正常水位综合确定,且不宜小于确定,且不宜小于1.5m。

48、3.2.2.5 易发生泥石流地区,宜修建漫水路(桥)。易发生泥石流地区,宜修建漫水路(桥)。释义:释义:l 桥下净空高度:是指设计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距离。它应保证排洪所规定的桥下净空高度:是指设计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距离。它应保证排洪所规定的净空高度。(区别于桥下净高度)主要针对山区且有大的泥石流或漂浮物通过的桥涵。净空高度。(区别于桥下净高度)主要针对山区且有大的泥石流或漂浮物通过的桥涵。38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2 桥涵桥涵 /3.2.2 桥涵技术要求桥涵技术要求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说明:说明:l 3.2 节的几项指标都与现有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相一致,其中桥上

49、纵坡的数据来自节的几项指标都与现有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相一致,其中桥上纵坡的数据来自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桥下净空高度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桥下净空高度按照Q/SH 0020-2011川东北钻前工程及油气川东北钻前工程及油气施工作业防灾减灾安全技术规范中的要求确定。根据评审专家意见,增加了施工作业防灾减灾安全技术规范中的要求确定。根据评审专家意见,增加了“3.2.2.5易易发生泥石流地区,宜修建漫水路(桥)发生泥石流地区,宜修建漫水路(桥)”,不宜修建桥涵,避免发生上游漂石堵塞桥涵。,不宜修建桥涵,避免发生上游漂石堵塞桥涵。393 道路及桥涵道路及桥涵 /3.2 桥涵桥涵 u

50、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1.1 选定井场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选定井场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a)钻井和压裂作业设备摆放;钻井和压裂作业设备摆放;b)水源条件或供水能力;水源条件或供水能力;c)返排液的排放和处理条件;返排液的排放和处理条件;d)周边井及丛式井平台布局方式;周边井及丛式井平台布局方式;e)地下线缆、管线等埋设物。地下线缆、管线等埋设物。释义:释义:l钻机类型、钻井设备配套布局、压裂作业规模及设备井场摆放等对井场面积的需求;l井场附近是否具备充足的水源或连续、一次性供水能力;l压裂后的返排液是否需要专用的储存池?是否具备现场处理条件,可以减少储存池的容积?l周边是否还要布局井位

51、?可以综合考虑井场的公用部分,例如清水池、污水池等;l要充分考察摸清井场位置,地下线缆或各种管线的埋设情况,避免因施工造成损坏。404 井场井场 /4.1 井场选定(井场选定(8条)条)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1.2 井场选址应综合考虑周边人口和永久性设施、水源性质、地理地井场选址应综合考虑周边人口和永久性设施、水源性质、地理地质特点、季风方向等,确保安全距离满足应急需要。在矿区选址时应质特点、季风方向等,确保安全距离满足应急需要。在矿区选址时应对矿井坑道分布、走向、长度和深度等进行勘察。对矿井坑道分布、走向、长度和深度等进行勘察。释义:释义:l安全距离满足第安全距离满足第4.1.4条条

52、4.1.5条的要求。条的要求。l中石化钻井井控管理规定中要求,进行地质设计前,应对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住中石化钻井井控管理规定中要求,进行地质设计前,应对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国防设施、高压电线、水资源情况和风向变化等进行勘察和调查,并在宅、学校、厂矿、国防设施、高压电线、水资源情况和风向变化等进行勘察和调查,并在地质设计中标注说明;特别需标注清楚诸如煤矿等采掘矿井坑道的分布、走向、长度和距地质设计中标注说明;特别需标注清楚诸如煤矿等采掘矿井坑道的分布、走向、长度和距地表深度;江河、干渠周围钻井应标明河道、干渠的位置和走向等。另外还要求,在地下地表深度;江河、干渠周围钻

53、井应标明河道、干渠的位置和走向等。另外还要求,在地下矿产采掘区钻井,井筒与采掘坑道、矿井坑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矿产采掘区钻井,井筒与采掘坑道、矿井坑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m。在选点确定地面井在选点确定地面井位时,应对地面附近煤矿做实地调查,尽量避开小煤矿,这些小煤矿经长期开采,采掘坑位时,应对地面附近煤矿做实地调查,尽量避开小煤矿,这些小煤矿经长期开采,采掘坑道相互串通,地层出现大量采动裂隙,承压能力低。道相互串通,地层出现大量采动裂隙,承压能力低。414 井场井场 /4.1 井场选定井场选定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1.3 井场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段。井场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

54、段。4.1.4 油、气井井口距离高压线及其它永久性设施不小于油、气井井口距离高压线及其它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距民宅,距民宅不小于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200m,距学校、医院和大型,距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不小于油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不小于500m。4.1.5 井场距堤坝、水库的安全距离,应考虑压裂作业对其安全环保影井场距堤坝、水库的安全距离,应考虑压裂作业对其安全环保影响。响。释义:释义:l SY/T5225-2005 陆上钻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做法陆上钻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做法、SY 5974-2007 钻井井场、设备、作业

55、安钻井井场、设备、作业安全技术规程全技术规程等对安全距离的要求都一致。等对安全距离的要求都一致。l 井场距堤坝、水库的安全距离井场距堤坝、水库的安全距离,在其他标准中只描述了满足水利部门的相关要求,没有,在其他标准中只描述了满足水利部门的相关要求,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有的企业管理规定中给出了不小于给出具体的数据,有的企业管理规定中给出了不小于1200m的数据。因为缺乏验证,所以的数据。因为缺乏验证,所以本标准中要求考虑压裂作业对穿越水库、堤坝,或其地下水源的影响等因素,如当地环保本标准中要求考虑压裂作业对穿越水库、堤坝,或其地下水源的影响等因素,如当地环保部门有要求则必须满足。部门有要求则必须

56、满足。424 井场井场 /4.1 井场选定井场选定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1.6 有下列情况之一,经专业勘查和评估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风险,且有下列情况之一,经专业勘查和评估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风险,且现有技术条件和能力无法治理的区域,不应选为井场和营地。现有技术条件和能力无法治理的区域,不应选为井场和营地。a)泥石流的形成、冲击、沉积区域;泥石流的形成、冲击、沉积区域;b)50年一遇行洪的河床、河滩、沟谷;年一遇行洪的河床、河滩、沟谷;c)山沟、溪流、河流交汇口下游山沟、溪流、河流交汇口下游100m以内高危险区域;以内高危险区域;d)存在明显滑坡风险的地段。存在明显滑坡风险的地段。释义:释义:

57、参考参考Q/SH0020-2011川东北钻前工程及油气施工作业防灾减灾安全技术规范川东北钻前工程及油气施工作业防灾减灾安全技术规范中的要求,中的要求,主要针对山区易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等灾害性地区。主要针对山区易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等灾害性地区。434 井场井场 /4.1 井场选定井场选定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1.7 若所选井场位于地质灾害高风险区或存在其他不利条件,应按照若所选井场位于地质灾害高风险区或存在其他不利条件,应按照SY/T 6629-2005中中4.2所规定的内容,对井场进行评估和治理。所规定的内容,对井场进行评估和治理。4.1.8 当井场的地理条件难以满足施工要求时,应移动井口

58、位置。当井场的地理条件难以满足施工要求时,应移动井口位置。释义:释义:l SY/T 6629-2005 陆上钻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做法第陆上钻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做法第4.2条主要内容:条主要内容:l 移动井口位置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同意和许可。移动井口位置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同意和许可。444 井场井场 /4.1 井场选定井场选定4.2 井场评估计划井场评估计划 4.2.1 公众安全公众安全 4.2.2 井场大小井场大小 4.2.3 地形地形 4.2.4 土壤土壤 4.2.5 地表水地表水 4.2.6 地下水地下水 4.2.7 野生动物野生动物 4.2.8 牲畜牲畜 4.2.9 植被植被 4.2.1

59、0 文化和历史资源文化和历史资源 4.2.11 气候气候 4.2.12 作业计划作业计划 4.2.13 潜在危害潜在危害 4.2.14 恢复恢复 4.2.15 防尘防尘 4.2.16 降低噪声降低噪声 4.2.17 贮存区贮存区 4.2.18 卫生设备卫生设备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2.1.1 以井口为中心,以井架底座的纵、横两条垂直平分线为准线,划分井以井口为中心,以井架底座的纵、横两条垂直平分线为准线,划分井场的前、后、左、右区域。场的前、后、左、右区域。4.2.1.2 以与大门平行的井架底座的垂直平分线为准线,大门所在区域为前。以与大门平行的井架底座的垂直平分线为准线,大门所在区域

60、为前。4.2.1.3 站在井架大门前方的准线上,面对大门,准线左侧区域为左,准线右站在井架大门前方的准线上,面对大门,准线左侧区域为左,准线右侧区域为右。侧区域为右。454 井场井场 /4.2 方向的确定方向的确定/4.2.1 井场方向(井场方向(3条)条)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2.2.1 大门方向应符合井控规定。大门方向应符合井控规定。4.2.2.2 根据地域的不同,大门方向应考虑风向,面向季节风。根据地域的不同,大门方向应考虑风向,面向季节风。4.2.2.3 丛式井大门方向宜朝向钻机移动的方向。丛式井大门方向宜朝向钻机移动的方向。释义:释义:l 大门方向符合井控规定,主要考虑大门应

61、面向季节风,大门方向应面向进入井场的道路,大门方向符合井控规定,主要考虑大门应面向季节风,大门方向应面向进入井场的道路,出现紧急情况便于撤离逃生,便于应急抢险通行。出现紧急情况便于撤离逃生,便于应急抢险通行。464 井场井场 /4.2 方向的确定方向的确定/4.2.2 大门方向(大门方向(3条)条)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3.1 各类型钻机井场设备布置按照各类型钻机井场设备布置按照SY/T5466-2004第第4章、第章、第6章的要章的要求执行。求执行。4.3.2 井场布置时宜将井场中部和右后区域(井架和循环系统及机泵房井场布置时宜将井场中部和右后区域(井架和循环系统及机泵房基础)置于挖

62、方区;污水池应靠近井场右侧或后侧(循环系统)布置,基础)置于挖方区;污水池应靠近井场右侧或后侧(循环系统)布置,岩屑池宜靠近井场右侧或后侧布置。岩屑池宜靠近井场右侧或后侧布置。释义:释义:lSY/T5466-2004第第4章章主要说明了钻井井场主要设备的布置原则,第主要说明了钻井井场主要设备的布置原则,第6章给出了不同类型钻章给出了不同类型钻机的井场布置示意图。机的井场布置示意图。474 井场井场 /4.3 井场布置及规格(井场布置及规格(10条)条)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8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3.3 两部或两部以上钻机在同一个丛式井平台上施工时,丛式井钻机两部或两部以上钻机在

63、同一个丛式井平台上施工时,丛式井钻机布局方式参见附录布局方式参见附录A。l 附录附录A(资料性附录)丛式井平台布置方式(资料性附录)丛式井平台布置方式释义:释义:l 4.3.3至至4.3.5条,对丛式井平台的钻机布置参照条,对丛式井平台的钻机布置参照SYT 5505-2006 丛式井平台布置丛式井平台布置中中6.4条内容,提出了布置要求,并在资料性附录条内容,提出了布置要求,并在资料性附录A中,给出了中,给出了3种不同方式的种不同方式的钻机丛式井布置方式示意图,并标示出了不同类型钻机布置方式的井场面积计钻机丛式井布置方式示意图,并标示出了不同类型钻机布置方式的井场面积计算方法。算方法。具体见具

64、体见4.3.10条。条。494 井场井场 /4.3 井场布置及规格井场布置及规格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3.4 丛式井平台施工时,根据钻机整体运移的需要,宜采取钻机和钻丛式井平台施工时,根据钻机整体运移的需要,宜采取钻机和钻井泵分开驱动布置井场。井泵分开驱动布置井场。4.3.5 多部钻机同时在一个丛式井平台作业时,根据综合利用互不干扰多部钻机同时在一个丛式井平台作业时,根据综合利用互不干扰的要求,供电、供水、岩屑池、污水池节废弃物回收处理等井场设施的要求,供电、供水、岩屑池、污水池节废弃物回收处理等井场设施宜综合布置利用。宜综合布置利用。释义:释义:l SY/T5505-2006丛式井平

65、台布置标准第丛式井平台布置标准第4章中要求,设备布置遵循设备移动尽可能少的原章中要求,设备布置遵循设备移动尽可能少的原则。循环系统(循环罐、储备罐宜采用平行布置,摆放在对着中间一口井的位置,避免架则。循环系统(循环罐、储备罐宜采用平行布置,摆放在对着中间一口井的位置,避免架空槽过长)、独立机泵组、井场发电机组、供热系统、油水罐、各类井场用房等一次就位,空槽过长)、独立机泵组、井场发电机组、供热系统、油水罐、各类井场用房等一次就位,不再移动。同时部署两部及以上钻机的平台,供电、供水、供油系统,污水处理、废弃物不再移动。同时部署两部及以上钻机的平台,供电、供水、供油系统,污水处理、废弃物回收处理设

66、施宜统一设计和布置。油、气、水、高压管线采用与井距等长的短节加长连接回收处理设施宜统一设计和布置。油、气、水、高压管线采用与井距等长的短节加长连接的方法布置。完井井口高度应不影响钻机整体移动。的方法布置。完井井口高度应不影响钻机整体移动。504 井场井场 /4.3 井场布置及规格井场布置及规格u 标准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4.3.6 井场面积应满足钻井及压裂施工所需设备摆放的占地要求。井场面积应满足钻井及压裂施工所需设备摆放的占地要求。4.3.7 对于未确定后期压裂作业规模的井,井场修建宜先满足钻井作业对于未确定后期压裂作业规模的井,井场修建宜先满足钻井作业需求,同时应考虑压裂作业所需井场面积扩充的可行性。需求,同时应考虑压裂作业所需井场面积扩充的可行性。释义:释义:l 第第4.3.6条就是条就是4.1.1条所考虑的因素。条所考虑的因素。l 由于大部分井,在钻前工程施工时,具体的压裂作业方案及规模难以确定,只由于大部分井,在钻前工程施工时,具体的压裂作业方案及规模难以确定,只能有大体的预测,考虑经济性原则,井场修建适宜分两步进行,首先满足钻井作能有大体的预测,考虑经济性原则,井场修建适宜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