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情绪理论

上传人:陆** 文档编号:18279617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悲伤情绪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悲伤情绪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悲伤情绪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悲伤情绪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悲伤情绪理论(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悲伤情绪理论小组成员:骆翠萍、李欣、黄柳珊、余智豪悲伤是进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等多种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们小组搜索了专门多关于悲伤的情形体验,发觉一个专门有意思的现象,照理 说,悲伤应该是人们避之不及的一种情绪体验,一样认为,悲伤是由分离、丧失 和失败等一些不被个体期望的事件所引起的情绪反应,然而专门多人会有意引起 自己的悲伤情绪,其中以青青年和女性群体为主,他们其中的专门多人专门喜爱 那些悲伤的句子,看起来认为那种悲伤的情绪体验有专门地吸引力,许多青青年 甚至沉迷在悲伤的情绪中难以自拔。下面列举一些悲伤的情绪体验的情形:1、从小和祖母生活的小孩,难得和父母一起吃饭,父母在席间

2、因为一些小 事摩擦起口角,当着他的面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 ,这时小孩心中溢满了悲伤 的情绪。2、从小就戴在身上的饰品,即使不值什么钱,有一天发觉不知遗失到了哪里,这时内心也是专门浓重的悲伤体验。3、为了能进入公司的高层,他一直苦心经营,专门用心,专门多事都尽量 做到完美,同时经常得到上司的赞扬,终于有了一个空缺的职位,他以为非他莫 属的时候,得知别人得到了那个职位,因此体验到了悲伤的情绪体验。悲伤是个体最早显现的几个差不多情绪之一,也是人们最早认识的几种情绪 之一。作为最普遍的一种负性情绪,悲伤经常显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当遗失专 门宝贵之物,失去一份重要的工作,得不到他人的颂扬,或是失去亲人朋

3、友和爱 人时,如此种种情形都会给许多经历过或正在体验的人们带来悲伤。汉语中有许多词语能够描述悲伤情绪,诸如沮丧、受挫、愁闷、败兴、难过、 悲伤等等,这些往往能够在经历悲伤的人的表情上表现出来。而个体产生悲伤情 绪时一样以哭泣的形式表达,这也使悲伤比痛楚更具有鲜亮的情绪色调。许多心理学家把痛楚和悲伤归为同一类差不多情绪,认为悲伤是痛楚的进展 和延伸。有人认为痛楚和悲伤是同一种情绪的两种表现形式,通常在痛楚中存在 着抗议,而在悲伤中那么更多的是听天由命和无助的感受;痛楚通常会使人主动 面对造成这种缺失的缘故,悲伤那么往往较为被动。如早期婴儿由于生理上的饥 饿、疼痛等造成的哭闹一样认为是痛楚而不是悲

4、伤。与其他差不多情绪相比,悲伤是一种较为持久的情绪。因痛楚引起的悲伤往 往形成循回往复的痛楚-悲伤体验,当情绪温顺平复后,悲伤可能只连续几秒或 是几分钟,之后再显现其它情绪或不再有明显情绪。随时刻的推移,过去的悲伤 情绪才会慢慢消逝。1. 悲伤的产生气制1依照伊扎德(Izard, 1991)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悲伤体验的产生依靠 于能够表现情绪的面部肌肉活动,即悲伤的事件作用于个体,激活储存于下丘脑 的情绪先天预成程序,传出的信息产生模式化的面部肌肉活动,面部肌肉活动的 感受反馈信息进入边缘皮层区,使悲伤情绪进入意识之中,从而形成悲伤的情绪 体验。2依照莱文森(Levenson,2003)的核

5、心情绪理论,悲伤最初是由原型事件 引发的。个体在不断知觉的事件中,当原型满足了丧失(loss)的条件,那么会引 发悲伤的情绪。2. 悲伤的产生过程1悲伤情绪的激活:三种个人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知觉、要求 的知觉、自发的知觉和五种个人体内过程经历、想象、面部-姿势活动或其 他运动活动、内分泌和其他自主活动、任何过所有神经与肌肉的自发活动。2悲伤的活动水平:伊扎德把情绪定义为情绪是具有神经生理的、神 经肌肉的和现象学的复杂过程。情绪的任何活动都具有三种水平,悲伤情绪也 不例外。、在神经生理水平上,情绪包括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边缘系统的 神经电化学模式。、在神经肌肉水平上,情绪第一是面部模式化活动

6、,其次是 躯体姿势反应和音调反应三成分所构成的表情运动。、在现象学水平上,情绪 表情激活主观体验。3面部反馈悲伤情绪:伊扎德在动机分化理论中坚持主张情绪产生于面 部的肌肉模式运动的内导反馈,面部表情行为是情绪体验的激活器。3. 悲伤产生的相关因素1诱发事件:莱文森核心情绪理论认为原型事件诱发悲伤情绪的产生, 原型事件即诱发事件。诱发事件能够是任何能够引起个体产生悲伤情绪的事件, 如亲人的离世、躯体的缺损、抱负未能实现等。2认知加工:每个个体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而悲伤情绪的产生又依靠 于个体对失败、分离或丧失的评判。同样经历朋友的离去,有的人会感到悲伤, 有的人那么可不能。3主观体验:情绪感受是

7、个体有意识的主观体验,莱文森认为,尽管我 们有时候专门难说出这种感受是什么,但当某种情绪发生的时候,我们确实能够 感受到。这些体验和感受给行为提供动机,对认知和行为起着组织和瓦解作用。 悲伤的强度和时刻依照事件的不同个体的表现也不同,有的课连续几天甚至几个 月,有些那么只连续几分钟或几秒钟。4脑区活动:现有研究说明,悲伤情绪的产生依靠于广泛脑区的活动, 专门是和前额叶皮层、扣带前回、杏仁核及海马有着紧密联系,它们在悲伤的加 工和调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悲伤的产生涉及广泛的脑区,专门是和前额叶皮层、 扣带前回、杏仁核和海马有着紧密的联系。前额叶皮层戴维森Davison,2002、盖默Gemar,1

8、996、达莫西奥Damasio,2000等人的研究说明,悲伤与左侧前额叶皮层的低激活有关。但大 部分研究报告了悲伤诱发时前额叶皮层的激活增加。帕多Pardo,1993、施耐 德Schneider,1994、埃斯仑Esslen,2004、等人的研究发觉,悲伤诱发时, 前额叶皮层激活增加。这些差异是由于研究时使用的诱发条件、成像技术及操纵 手段存在差异,但都说明,悲伤与前额叶皮层有关。扣带前回许多研究者研究了悲难过境诱发时扣带前回的激活特点。乔治 Geoger, 1995、用 PET 研究了悲难过境诱发和大脑区域激活之间的联系。在 这一研究中,被试通过回忆经历过的悲伤事件来诱发悲难过境,同时观看描

9、述悲 难过境的面孔图片以加强诱发成效。研究发觉 :诱发的悲伤和腹侧扣带前回的激 活相联系。莱恩Lane, 1997、等人的研究比较了愉快和悲伤诱发时rCBF的 差异,结果说明:相关于愉快心境,悲伤诱发时被试的右侧扣带前回和基底神经 节等区域激活增加。后续的研究进一步比较了悲伤和中性条件,发觉有不同的激 活模式 ,被试双侧扣带前回和左侧前额叶激活增加。麦博格 Mayberg, 1999、 等人用 PET 技术研究了悲伤诱发时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的 rCBF 的变化 ,结果 说明:悲伤诱发时,膝下扣带前回subgenualcingulategyrus和前脑岛的局部rCBF 增加,说明这些区域的激活增

10、加。研究者认为:右半球腹侧前额叶皮层可通过中 断扣带前回的活动来减低由社会排斥引发的悲伤。杏仁核关于杏仁核与悲伤的联系,安德森 Anderson, 1998、等人发 觉,杏仁核发生病变的患者对悲伤面部表情的反应减少。在对正常人的悲伤研究 中,研究者观看到杏仁核激活的不对称。施耐德(Schneider, 1999、等人在一 项研究中让被试观看欢乐和悲伤的面部表情图片并体验由此引发的情绪。结果显 示:在悲伤状态下,被试左侧杏仁核和尾状核的激活增加,而右侧杏仁核和乳头 体、后扣带的激活减少16。博耐尔(Blair, 1999、等人在一项用PET完成的研 究中,要求被试对紧张度不断变化的悲伤和愤慨面孔

11、作性别区分任务。结果说明: 悲伤紧张性的不断增加和左侧杏仁核及左侧颞极的激活增加相联系。海马从悲伤的研究来看,悲伤失调的人通常表现出正常的情绪反应,但 有不正常的背景。不正常的背景可能表现为海马的功能失调。戴维森 Davison, 2002、博瑞勒 (Bremner, 2000)、桑塞那( Saxena, 2001)等人的研究说明,悲伤 的连续可能与海马结构变化有关。但怎么说是海马容量减少引发悲伤失调,依旧 悲伤失调导致海马容量减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前额叶、扣带前回、杏仁核和海马在悲伤的加工和调剂中扮演着重要 角色。然而,涉及悲伤的脑区域并不局限于此,其它区域如颞叶、顶叶、基底神经节、丘

12、脑、下丘脑等亦参与其中。多数情形下,上述区域的激活不是单多数情 形下,上述区域的激活不是单悲伤相关的区域整体考虑。悲伤的面孔识别的脑机制:大量研究说明,自发的情绪面部表情和自主神经 系统的活动有关。悲伤的表情和心率增加相关联。表情加工的脑机制研究说明, 悲伤面孔的识别激活左侧杏仁核和肉侧额叶。5反应趋势:悲伤发生时,机体还可能会产生知觉或注意、大动作行为、 目的行为、高级心理加工启动、生理支持等五个方面的反应趋势或外部表现。具 体包括关于其他事物的知觉能力降低、注意范畴变窄;肌肉张力降低、凝视减弱; 寻求别人的关心,试图寻求替代的丧失对象;回想与丧失相关的目标、激活与其 他悲伤事件的联结;心跳

13、加快、叹息、开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等。6外部表现:个体产生悲伤情绪时通常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要紧表现 为面部表情和声调表情活动,如眼含泪光、眉头紧锁、双眉下垂、嘴唇跳动、语 调变低、语速下降等等。4.悲伤的表现举例说明:图片、视频2眼里泪光闪动3流泪、双眉下垂4嘴角下垂、双颊上抬5嘴唇跳动详见视频6声调变弱、变低详见视频7语速缓慢详见视频5.悲伤的功能:悲伤也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悲伤发生时,个体察觉到自我掌控 的缺乏,产生求助于社会网络中其他人的需要。因此,悲伤可能让个体向他人发出 求助信息,加强社会联系。同时也有助于人者产生移情体验、培养利他精神。然而,高强度的、连续的悲伤对个体的躯体和心理是十

14、分有害的。悲伤使助。 悲伤还可使个体思维狭窄、导致更严峻的消极情绪,甚至会引发临床抑郁。同时 悲伤的连续会削弱个体的躯体免疫功能,使人罹患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 肿瘤等心因性疾病,严峻的悲伤甚至阻碍生理机能导致猝死。因此,必须采取积极 的措施调剂和应对悲伤。人感到孤独、败兴、无悲伤的作用专门令人困惑。心理学家差不多识别出6种人类差不多情感,其 中4种是负面的惧怕、愤慨、厌恶和悲伤其余两种是欢乐和惊奇。福加斯 表示,假如这些负面情感全都经受住了进化的考查,那么它们或许具有某种 生存优势。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乔福格斯表示,他的研究显示,悲伤带来 的好处通常在社会领域应用得比较多。他举了一

15、个例子:比如,你身处一个团 队之中,感受你没有融入到里面去,没有被接纳。你可能会觉得这令人苦恼,从 而进入一种负面情绪之中,而这会促使你更关注其他每个人所说的话,更谨小慎 微一些。假如你感到悲伤,这差不多上就像一个信号:当心,不要着急,适应, 集中注意力。6.悲伤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悲伤与心理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过于悲伤 的人,专门难坚持心理健康的状态。第一,关于悲伤,我从书本上以及文献中了解到,悲伤是一种对丧失感的情 绪性反应,它是一种情绪,日积月累将成为一种长期的情感抑郁。悲伤对人 的心理足十分有害的,连续的悲伤不仅使人感到孤独、败兴、无助,甚至会引发 临床抑郁;悲伤也会损害人的躯体,悲

16、伤的连续会削弱个体的躯体免疫功能,使 人患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心因性疾病,严峻的悲伤甚至阻碍生理 机能而导致猝死。而所谓的心理健康,即个体能够适应进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点; 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 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操纵自己,正确对待外界阻碍,使心理保持 平稳和谐,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差不多特点。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悲伤情绪体验将会给心理健康的形成及坚持造成阻碍。 长期的悲伤乐趣积存将会导致抑郁,而严峻的抑郁那么会阻碍我们的正常生活, 比如,严峻的抑郁会导致失业、失去朋友、与家人疏远等。因此,悲伤地情绪体 验会阻

17、碍个体具有完善的个性特点,个体对周围环境的操纵力也大大减小。因此,我们认为,过度的悲伤情绪体验制约着心理健康的形成及坚持。附:视频说明视频 1-情书:当事人来到自己未婚夫死亡的山中,在特定的情境下,勾起了 当事人的回忆,唤起了她悲伤的情绪体验。当事人情绪兴奋,并不断频繁换气, 以此来缓解情绪。视频 2-On Call 36 小时:当事人遇到突发事件,从大夫那儿获知亲小孩身亡 的消息。由于个体认知中,对丧失的评判专门高,致使当事人获悉后表现痛楚哀 伤,眼睛通红,不自觉蹙眉,情绪不稳几欲晕倒,并大力呼吸保持清醒,后行为 表现有些竭斯底里。视频 3-甜蜜蜜:人物因遇到诱发事件情人离世,引起了当事人的

18、悲伤情 绪。当事人嘴唇跳动,几度想开口说话,但因这诱发事件对当事人的打击太大, 即使能说话,声音也变弱变低视频 4-灵异第六感母子 :母亲之前与亲小孩有争吵,回忆起儿时的悲伤 事件,情绪低落。后来亲小孩寻求母亲的安慰,母亲不明白亲小孩发生了什么事, 激活了与其儿时悲伤事件的联结,产生了悲伤的情绪。表现:嘴巴张开,双颊上 抬。视频 5-灵异第六感男人 :当事人看到了死去女儿的录像带,为女儿的离 世感到痛楚悲伤。表现为:眼含泪光。视频 6-灵异第六感车内 :当事人得悉儿时她母亲没有来看她表演的真相, 一时兴奋难耐,为自己误会自己母亲感到惭愧、难过,产生悲伤的情绪。具体表 现为:眼睛泛红、眼含泪光、用手掩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