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酶学题目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18269172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食品酶学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食品酶学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食品酶学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食品酶学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酶学题目(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食品酶学一、名词解释1、酶:酶是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和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2、生物传感器:由生物识别单元和物理转换器相结合所构成的分析仪器。3、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4、生物因子:指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须不可缺的微量有机化合物。5、同功酶(isoenzyme):指在生物体内或组织中催化相同反应而具有不同分子形式(包括 不同的 AA 序列、空间结构等)的酶。6、酶活力单位(active unit):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 酶量。7、酶原:不具有活性的酶的前体。8、酶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

2、):单位蛋白质(毫克蛋白质或毫克蛋白氮)所含有的酶活力(单位/毫克蛋白)10、固定化酶Gm mobilized enzyme):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 使用的酶。11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其中较小的非蛋白质部分称辅基), 与酶或蛋白质结合的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12、单体酶:仅有一个活性中心的多肽链构成的酶,一般是由一条多肽链组成。13、寡聚酶:由 2 个或多个相同或不相同亚基组成的酶。二、简答题3、凝胶过滤的原理将凝胶装于层析柱中,加入混合液内含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小分子溶质能在凝胶海绵状 网格内,即凝胶内部空间全都能为小分子溶质所到达,凝胶内

3、外小分子溶质浓度一致。在向 下移动的过程中,它从一个凝胶颗粒内部扩散到胶粒孔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 地进入与流出,使流程增长,移动速率慢故最后流出层析柱。而中等大小的分子,它们也能 在凝胶颗粒内外分布,部分送入凝胶颗粒,从而在大分子与小分子物质之间被洗脱。大分子 溶质不能透入凝胶内,而只能沿着凝胶颗粒间隙运动,因此流程短,下移速度较小分子溶质 快而首先流出层析柱。因而,样品通过定距离的层析柱后,不同大小的分子将按先后顺序依 次流出,彼此分开。4、分离纯化酶有哪些?根据什么?根据酶和杂蛋白的性质差异,它们的分离方法可分为:根据分子大小而设计的方法,如离心分离法、筛膜分离法、凝胶过滤法等

4、根据溶解度大小分离的方法,如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共沉淀法、选择性沉淀法、等 电点沉淀法等按分子所带正负电荷多少分离的方法,如离子交换分离法、电泳分离法、聚焦层析法等 按稳定性差异建立的分离方法, 如选择性热变性法、选择性酸碱变性法、选择性表面变 按亲和作用的差异建立的分离方法,如亲和层析法、亲和电泳法等5、固定化酶(一)制备方法 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吸附法、包埋法、结合法和交联法。根据酶自身的 性质、应用目的、应用环境来选择固定化载体和方法。1)吸附法(adsorption):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吸附在其表面上固定的方法,是固定化中最简单的方法。可分为物理吸附法和离子吸附法。

5、物理吸附法(physical adsorption):通过物理方法将酶直接吸附在水不溶性载体(纤维素、 淀粉、面筋、活性炭、多孔玻璃、硅胶等)表面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是制备固定化酶最早 采用的方法。离子吸附法(ion adsorption):通过离子键使酶与载体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常用载体有 DEAE-纤维素、四乙氨基乙基(TEAE)-纤维素、CMC等。吸附容量一般大于物理吸附法。表4-1各种固定化方法的比较吸 附吸附法包埋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法制备固 定化酶,物理吸附法离子吸附法制备易易较难难较难操作简 便,条件结合程度弱中等强强强活力回收率高,但酶易流失高高低中等再生可能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不

6、可能温和,载固定化成本低低低高中等体廉价易底物专一性不变不变不变可变可变得,且可 反复使用。但结合力较弱,酶与载体结合不牢固而容易脱落。2)包埋法(entrapment):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的方法。根 据载体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凝胶包埋法和微胶囊包埋法。凝胶包埋法:酶被包埋成网格型。常用的载体有天然凝胶、合成凝胶或树脂等。微胶囊包埋法:酶被包埋成微胶囊。常用于制造微胶囊的材料有聚酰胺、火棉胶、醋酸 纤维素等。使酶存在于类似细胞内的环境中,可以防止酶的脱落,防止酶与微囊外的环境直 接接触,从而增加了酶的稳定性。3)结合法(binding):将酶与聚合物载体以共价键或离子

7、键结合的固定化方法,是固定化酶 研究中最活跃的一大类方法。用结合法制备的固定化酶,酶和载体之间结合相当牢固,即使 用高浓度底物溶液或盐溶液,也不会使酶分子从载体上脱落下来,具有酶稳定性好、可连续 使用较长时间的优点。4)交联法(cross-linking):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相互交联呈网状结构的固定化方 法。应用最广泛的双功能试剂是戊二醛。以上四种固定化酶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往往一种酶可以用不同方法固定化,但没有一种固定化方法可以普遍地适用于每一种酶。在实际应用时,常将两种或数种固定化方法并用,以取长补短。(二)固定化酶的优缺点1、优点:1)无需进行酶的分离纯化,大大降低成 2)提高了酶

8、的稳定性和对污染的抵抗力;3)细胞 停滞时间短,反应快。2、缺点:1)固定化酶的活力有所损失;2)必须保 体的完整,需防止菌体的自溶;3)载体、细胞膜或 壁会造成底物渗透与扩散的障碍。(E)-0本; 生长 、 皿(E) | tD IJ细胞Section 3细胞的固定化固定化细胞:固定在一定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胞。细胞的固定化:采用各种方法,将细胞与水不溶性载体结合,制备固定化细胞的过程。 细胞固定化方法:吸附法、包埋法。11、果胶酶属于哪类酶?其作用位点及其产物,在生产澄清型果汁中如何合理和有效使用 果胶酶?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多种酶的总称,既是水解酶,又是裂解酶。作用位

9、点及产物:(1)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 PG):此类能水解半乳糖醛酸中a-1,4键,生成具 有不饱和键的半乳糖醛酸酯(2) 聚甲基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MGL):切断果胶分子a-1,4糖苷键,以随机方式解聚高度 酯化的果胶,使溶液的粘度快速下降(3) 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GL):也称果胶酸裂解酶。解聚低甲氧基果胶或果胶酸,产物为 半乳糖醛酸二聚体,只能裂解贴近游离羧基的糖苷键。(4) 果胶酯酶(PE)使果胶中的甲醇水解,生成果胶酸 澄清型果汁生产:首先测定果胶含量,以确定酶的用量;然后,测定果胶中甲氧基的含量 如果甲氧基含量7%,属于高度酯化果胶,先用果胶酯酶(P

10、E)处理,再用聚半乳糖醛酸 酶(PG);如果甲氧基含量7%,直接用PG处理。12、果胶酶属于哪类酶?其作用位点及其产物,在食品工业中如何合理和有效使用果胶酶? 果胶酶属于水解酶类。包括:聚半乳糖醛酸酶、聚甲基半乳糖醛酸裂解酶、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果胶酯酶名称作用位点水解产物聚半乳糖醛酸酶PG半乳糖醛酸中a -1,4糖苷 键(1) 分子内部无规则的切断a-1,4糖苷键, 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寡聚半乳糖醛酸(2) 从分子末端逐个切断a-1,4糖苷键,生 成半乳糖醛酸聚甲基半乳糖醛 酸裂解酶(PMGL)(果胶裂解酶)果胶中分子中a -1,4糖苷 键(1) 随即切断a-1,4糖苷键,生成相对分子 质

11、量较小的聚甲基半乳糖醛酸(2) 从分子末端逐个切断a-1,4糖苷键,生 成具有不饱和键的甲基半乳糖醛酸聚半乳糖醛酸裂 解酶(果胶酸裂解 酶)PGL贴近游离羧基的a -1,4糖 苷键半乳糖醛酸二聚体果胶酯酶(PE)甲酯中酯键果胶酸和甲醇食品工业中应用:(1)存在于水果或蔬菜中的果胶酶能降解果胶物质,因此在加工需要果胶 的食品时应采用高温的方法使果胶酶失活;(2) 果胶酶常用于果汁的萃取和澄清,根据需要以及果胶性质采取不同的果胶酶对果胶进 行降解,达到澄清的目的。16、过氧化物酶作用机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经热烫的罐装或冷冻蔬菜在保藏期间 产生不良风味的原因?过氧化物酶作用机理: H2O2 +

12、 AH2 2H2O +A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过氧化物酶是果疏成熟和衰老的指标:如苹果气调贮藏中,过氧化物 酶出现两个峰值,一个在呼吸转折(成熟);一个在衰老开始。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与果疏 产品,特别是非酸性蔬菜在保藏期间形成的不良风味有关。过氧化物酶属于最耐热的酶类, 在果疏加工中常被当作热处理是否充分的指标 不良风味的原因:在热失活中过氧化物酶分子聚集成寡聚体,分子量增加一倍,这个过程包 括酶分子展开和展开的酶分子进一步堆积,血红素基暴露,增加了血红素蛋白非酶催化脂肪 氧化的能力,导致不良风味的产生。这一过程非脂肪氧合酶作用(热烫钝化) 17、多酚氧化酶作用的底物有哪些?如何利用和控制酶促褐变多

13、酚氧化酶作用的底物有:儿茶素、3,4-二羟基肉桂酸酯、3,4-二羟基苯丙氨酸、酪氨酸 利用:红茶、乌龙茶的生产工艺控制酶促褐变:酶促褐变的三要素:底物、02、酶对酶的抑制:多酚氧化酶以酮为辅基,金属螯合物;如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果胶作用与酶反应产物和底物抑制:同邻一二酚氧化产物醌作用的还原剂;如抗坏血酸、SO2、 偏重亚硫酸盐。醌的偶合剂:与醌作用,生成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如半胱氨酸、谷胱氨酸。 与酚类底物作用的化合物; PVP 与酚强烈缔合,消去底物。热烫处理脱氢处理21、举例说明酶在果蔬类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提取果疏汁。果浆榨汁前添加一点量果胶酶可以有效地分解果肉组织中的果胶物质,使果

14、汁黏度降低,容易榨汁、过滤,从而提高出汁率。酶在果疏加工上的新用途。增香、除异味;提取果胶;真空或加压渗酶法处理完整果疏; 去除酚类化物;提取蔬菜汁酶在葡萄酒中的应用。在葡萄酒生产的过程中,已广泛应用酶制剂,主要应用的酶有果胶 酶和蛋白酶。14、常用沉淀法的种类及原理及应用范围?1)盐析沉淀法:原理:高盐浓度下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争夺水分子,除去蛋白质的水合外 壳,降低溶解度而沉淀。适用于:多用于各种蛋白质和酶的纯化。2)有机溶剂沉淀法:原理:利用酶等蛋白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之分离的方法。 适用于:多用于蛋白质、酶、多糖、核酸及生物小分子的分离和纯化。3)等电点沉淀:原理:蛋白质在PI

15、时溶解度最低,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的PI。适用于: 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及其他两性介质。4)有机聚合物沉淀法:原理:使用非离子型聚合物以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条件下能 与酶蛋白直接或间接形成络合物,使蛋白质沉淀析出。适用于:核酸内切酶 EcoR1 可以 PEI 分离, PEI 至 0.2mol kcl 存在下,能和 EcoR1 及相关蛋白凝聚析出。5)选择性变性沉淀法:原理:选择一定的条件使溶液中存在的某些杂蛋白质变性下降,而不影响所需蛋白质的方法。适用于:用于除去不耐热或在一定PH值下易变性的蛋白质。15、简述酶分离纯化技术中各种层析技术的分离依据?层析方法分离依据吸附层析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物质

16、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分配层析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解离基团(活性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达 到分离目的凝胶层析以各种多孔凝胶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而达到物质分离亲和层析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使生物分子分离 纯化层析聚焦将酶等两性物质的等电点特性与离子交换层析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实现组分 分离16、密度梯度离心和等密度梯度离心的差异?匚晶在中进行离心,使沉降系数比较F近的组分得以分离的一种区带分离方法。等密度离心法:离心时,在离心介质的密度梯度范围内,不同密度

17、的物质 颗粒或向下沉降,或向上漂浮,达到与其相同的密度时不 再移动,形成区带樺度册成方或預鑄梯度(蔗糖 甘油)離心時自動形成(CsCl)梯度較淺,密度較低梯度陡時,密度較高適用樣本憧質飞度相頁分子量不同者分子量相近或嘯度不同者檢本例;蚤白質核酸*細胞器官離心情形速度較低、不完全沉降厂要在適當時間停止離心完全沉降至與樣本密度相同的 梯度位置:需高逋、長時間區帯離心法等密度平彳買雉心法17、阻遏及其调控答:分解代谢物阻遏:当微生物在含有两种能够分解底物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利用快的那 种分解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底物的有关酶的合成的现象。反馈阻遏:也称末端产物阻遏,催化作用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酶的

18、生物合成受阻 的现象。控制方法:条件控制 (1)添加诱导物:1)酶的作用底物2)酶作用底物的前体3)酶的反应产物4)底物类似物(2)降低阻遏物浓度分解代谢物阻遏与解除: 终产物阻遏与解除:(3)促进分泌:表面活性剂(4)添加产酶促进剂:18酶的合成模式(1)生长偶联型又称同步生长型。细胞进入生长期,酶即开始大量合成;细胞进入平衡 期后,酶的合成随之停止。其生物合成可以诱导,但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当 除去诱导物或细胞进入平衡期后,酶的合成立即停止。其所对应的mRNA很不稳定。(2)非生长偶联型又称滞后合成型。只有当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后,酶才开始合成并大 量积累。其生物合成受分解代谢物阻遏。该酶所对应的mRNA稳定性好。如多数水解酶类。(3)部分生长偶联型 又称延续合成型。酶的合成与细胞同步开始,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 后,酶还可以继续合成。其生物合成可以诱导,但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该酶 所对应的mRNA很稳定。酶生产中最理想的生物合成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