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第七、八必背题答案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8264063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运动生理学第七、八必背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运动生理学第七、八必背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运动生理学第七、八必背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运动生理学第七、八必背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第七、八必背题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必背题1. 试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 答: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内,这种液体称为滤液或称原尿。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是: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通透性: 机械屏障作用:滤过膜上大小不等的孔隙决定不同大小的分子通过。小分子(葡萄糖、尿 素、尿酸、肌酐和各种离子等)可滤过。而大分子(蛋白质、与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等) 不可滤过 静电屏障作用:滤过膜上的带负电荷的糖蛋白阻止带负电的分子通过(静电相斥)。滤过面积:滤过面积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总面积,面积越大,滤过量越多。(2)有效滤过压:滤过作用的动力

2、是有效滤过压,它主要是三部分力量即肾小球毛细血管 压(推动血浆通过滤过膜的主要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阻止滤过)和肾小囊内压(阻止 滤过)的代数之和。( 3 )肾血流量正常人安静时两侧肾脏血流量为1.2升/分,每昼夜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可达170 180升,约为体重的3倍。激烈运动时,由于肾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和体液性因素的影响和作 用,体内血液重新分配使肾血流量大为减少,导致滤过量减少。2. 试述肾脏保持体内水平衡的机制(选背)。3. 试述肾脏保持酸碱平衡的机制。 答:肾脏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是通过肾小管进行“排氢保钠”,使血浆和尿 pH 值保持在一定 范围内。主要过程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H+与

3、小管液中的Na+进行交换。H+Na+交换的 结果保持了血浆中NaHCO3/H2CO3的正常比值20:1,从而使pH值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由于 H+Na +在肾小管处交换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的,故需要借助“泵”的力量才能完成。H+Na + 交换方式有以下三种:(1)肾小球滤液中NaHCO3的重吸收。(2)尿的酸化(Na2HPO4)。(3)铵盐的形成(NaCl)。三种方式都是通过各自的底物解离出一个Na+离子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解离出的一个H+离子 进行交换,从而实现“排氢保钠”,调节体内的酸碱度。4. 试述影响运动性蛋白尿的因素。 答:运动性蛋白尿指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

4、影响运动 性蛋白尿有如下几个主要因素: 运动项目:进行长距离跑、游泳、自行车、足球和赛艇等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 性率高,排泄量也较大;而体操、举重和射箭等项目在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性率 低,排泄量也少。 负荷量和运动强度:在同一运动项目中,随着负荷量的增加,尿蛋白出现的阳性率和排出 量也随之增加。在大负荷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开始承担大负荷量时,由于机体对负荷量的不 适应,尿蛋白排泄量较多;坚持一段时间后,完成相同的负荷量时,尿蛋白排泄量减少。这 是机体逐渐适应负荷量的表现。 个体差异:运动性蛋白尿的个体差异较大,且排泄量的个体差异范围较大。所以,利用尿 蛋白作为评定指标时,难以在

5、不同个体之间比较其负荷量。而同一人在进行相同的负荷量和 运动强度后,其尿蛋白排泄虽是比较恒定的,尿蛋白指标是较客观和有效的。 机能状况:人的机能状况和对负荷的适应与尿蛋白排出量有关。尿蛋白恢复时间也因人而 异。 年龄与环境:尿蛋白出现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5. 运动性血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述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答:运动血尿指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 肉眼下血尿浓红茶色,显微镜下血尿为正常尿色,但可见红细胞。(1)原因(综合因素的结果): 可能是由于运动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造成肾血管收缩,肾血量减少, 出现暂时性肾脏缺血、缺

6、氧和血管壁的营养障碍,使膜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外溢。 运动时肾脏受到挤压、打击,肾脏下垂,造成肾静脉压力增高, 也能导致红细胞渗出。 自由基增加损伤肾滤过膜。(2)影响因素:运动性血尿受运动项目、负荷量和运动强度、身体适应能力和环境等因素 的影响。跑步、跳跃、球类和拳击运动后,血尿的发生率较多;负荷量和运动强度加大过快 时;身体适应能力下降,如过度训练;在严寒条件(冬泳)和高原条件下的训练。(3)应对措施:适当调整运动量,服用止血药或中药,情况严重时需就医。第八章必背题1. 激素的作用特征以及作用机制。 答: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经体液运输至靶器官发挥生物调节作用的高效能 生物活性物

7、质。分为含氮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其作用特征有以下四点: 生物信息传递:激素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信号传递,从而加强或减弱 靶组织原有的生理生化过程。 相对特异性:激素选择性作用于靶细胞、靶组织或靶器官。 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微量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酶促逐级放大作用。 拮抗与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作用效果相反(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 协同作用:作用效果相同(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 允许作用:一种激素需要在另一种激素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糖皮质激素与儿茶酚胺)(1)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第一步,激素到达细胞后,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 第

8、二步,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了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第三步,在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下,ATP分解为cAMP (第二信使);第四步,cAMP激活蛋白激酶;第五步,蛋白激酶再诱导出一系列的继发性、特异性反应。这些继发性反应主要包括:组 织内酶的激活;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促进蛋白质合成;细胞代谢的变化;刺激细 胞的分泌活动等。(2)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第一步,激素到达细胞后,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在细胞内与受体结合构成激素受体 复合物;第二步,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细胞的DNA结合,激活某些基因;第三步,在这个基因活化过程中,在细胞核内合成mRNA;第四步,mRNA进入细胞浆,促进蛋

9、白质类物质的合成,并诱发继发性的生理反应。这些蛋白 类合成物包括:(1)酶类,对生理过程产生各种影响;(2)结构蛋白质:用于组织的建造与修复;(3)调控蛋白质:改变相关酶的活性,影响生理过程。2. 分析应激和应急的区别及联系。 答:区别:(1)应激一般指机体遭到一定程度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伤害刺激时,引起机体 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反应及一系列与刺激性质无直接关系的非特异性反映,包括多种激 素分泌的变化等。应激反应是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共同参与的使机 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和 糖皮质激素等立即增加,

10、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和耐受性的反应。(2)应急反应指机体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动员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的过程,其机体表 现包括: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 呼吸功能加强,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心血管活动加强,心跳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快, 全身血液重新分配,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同时血流量增多,以利于应急状态时重 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 加强能量代谢,肝糖原分解增强,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葡萄 糖与脂肪酸氧化过程增强,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对能量的需要。联系:引起应急反应的各种刺激,亦是引起应激反应

11、的刺激。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 同时引起应急反应与应激反应,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机体的适应能力。3. 主要应激激素对运动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运动对激素的影响分为急性运动对激素的影响(急性应答性反应)和长期训练的影响(激 素适应性变化)。激素对急性负荷的应答特征以及对长期训练的适应特征总结如下: 应激激素水平在急性运动过程中会升高,且升高幅度与运动负荷强度和/或运动持续时间 相关。 对主要应激激素而言,运动中要引起其水平升高,需要一个激活该激素升高的运动强度阈 值。而且,激活不同激素升高的阈值不尽相同。 长期运动训练后,激索水平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去补偿”现象,表现为开始某种负荷运动时, 反应幅度比较明显;随着不断运动,反应幅度逐渐变小。这表明反应幅度更加精确,机能更 加节省化。 经过长期训练后,不同激素变化的综合结果总是朝着有利于运动和健康的趋势发展。4. 试述主要内分腺的内分泌功能(选背)。5. 内分泌、内分泌腺、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选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