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及其应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8255923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1.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疗机器人及其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医疗机器人及其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医疗机器人及其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医疗机器人及其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器人及其应用(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医疗机器人及其应用摘要医疗机器人主要用于伤病员的救援、转运、手术和康复,是医疗卫生装备信 息化、智能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医疗机器人技术是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 学、机器人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机器人领域的 一个研究热点。通过对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等医疗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介绍,表明医疗机器人在军用和民用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医疗机器人,伤病员,手术,康复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先进机器人计划(IARP)已召开过多届医疗外 科机器人研讨会,在发达国家已经出现医疗机器人市场化产品。目前,先进机器 人技术在医疗外科手术规划模拟、微损伤精确定位操作、无损

2、伤诊断与检测、病 人安全救援、无痛转运、康复护理、功能辅助及医院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这不仅促进了传统医学的革命,也带动了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医疗机器 人在战创伤救治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外军的广泛重视。美国国防部 高等研究计划局(DARPA )为美国陆军未来战场伤病员救援和医疗设计了高度 集成化、机器人化和智能化的医疗系统。1.1 研究背景近年来,西方许多先进国家都进行专门立项投资。 积极开展医用机器人方 面的研究。如美国国防部开展了 Telepresence Surgery (临场感手术)技术研究。 用于战场模拟手术培训和解剖教学,NASA已经在美国加州与意大利米兰之间进

3、 行了这方面的试验,欧共体技术专家Maurice在IEEE SPECTRUM期刊中表示。 欧共体正在制定一项新的计划,其中将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及虚拟医疗技术仿真 作为重点研究发展计划之一。日本也制定国家计划开展高技术医疗器械研究发 展。许多著名的国际会议,象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EEE Eng,In Medicine and biology Society ,IEEE System,Man and Cybernetics 等都将医用机器 人与计算机辅助外科单独列为一个专题,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多次召开国际 会议;1996 年,机器人工业协会将 Eagl

4、eburger 最高荣誉奖授予了 W.Barger 和 H.Paul 博士,表彰他们在医用机器人技术临床研究方面的贡献 ) 。目前,医疗机器人的研制主要集中在外科手术、康复和医院服务机器人系统 等几个方面。1.2 外科手术机器人研究现状瑞士洛桑大学研制出一种脑外科手术机器人,手术时患者的头部被固定在一 个钢制框架内,医生通过CT观察病人颅内情况,并将有关的手术数据输入到控 制机器人的计算机中。计算机自动识别脑中的病灶,并规划出通往病灶的途径, 根据医生的指令,完成病人头部的皮肤切开、在头盖骨上钻孔、刺穿脑膜等工作, 微型仪器从2 毫米粗的导管中伸入到病变部位进行手术。这台机器人系统能切除 脑肿

5、瘤、能用放射性光束杀死脑中的癌细胞,还能用导管破坏帕金森病患者脑中 的有病细胞,从而制止病人的颤抖。1986 年,美国 IBM 的 Thomas J.Watson 研究中心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 人员开始合作开发一种创新的系统,以便进行髋骨整体置换手术。在此基础上, 1992年成立了 Integrated Surgical Systems公司并推出了 ROBODOC机器人系统, 它是在传统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上开发而成的,可以完成全髋骨替换,髋骨置换 及修复和膝关节置换等手术,相应的,该公司还开发了 ORTHODOC图像处理系 统,根据CT图片进行3D建模和手术规划,为手术提供所有需要的数据,帮

6、助 医生完成监控和虚拟手术。该系统已经通过美国食品与药品检验局(FDA)认证, 在美国、欧洲、中东、亚洲等地得到应用。在国内,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清华大学计算机图形图像中心 和海军总医院共同开发的遥操作远程医用机器人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影像获取传 输、虚拟手术规划、智能机械臂,病人头部(病灶)固定装置等部分组成,可以 完成确定手术靶点,重建三维病灶轮廓、引导定位器械、定向手术系统等多个复 杂步骤,治疗脑部纵深病变无需开颅,这一手术突破了传统脑外科手术的定式, 病人头上不必再戴厚重的金属框架以辅助定位,病人造成的创伤面比传统手术小 得多,定位也较传统手术精确。1.3 医院服务机器人移动

7、机器人也许是解决目前医院服务上一些缺陷的方法,完成一些沉重的和 令人厌恶的工作,如抬起病人去厕所或为失禁病人更换床单等,一些医院服务机 器人近年来得到发展,一般用来辅助护士完成食物、药品、医疗器械、病志等的 传送和投递工作,如美国运输研究会(Transition Research Corporation, TRC)(现 在叫HelpMate Robotics)研制的“HelpMate”机器人,可以24小时的在医院里完 成运送食物和药品的工作,与工厂所使用的自动输送车不同的是,这种机器人不 是沿着固定的轨道网络行走,而是基于传感器和运动规划算法实现自主行走,适 合于部分结构化的环境(Struct

8、ured Environment),系统也能处理传感器噪声、 误差和定位错误,发现并避开障碍物(如人等)。这种机器人已在数家医院安装, 一些医院报告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1.4 应用现状目前,医疗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主要集中在外科手术领域,机器人做手术十分 精确,一个神经外科大夫的误差精度能达到2毫米,而机器人的精度可以很容易 的达到微米级,在追求 MIS 的今天,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得到了广泛的 研究和应用。目前已经商品化的产品包括前面提到的 TOBODOC、 AESOP、 ZEUS 和Da vinci等系统,在各种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TOBODOC辅助 外科手术系统在德国、澳大利亚

9、、西班牙、法国、英国、瑞士、中东、日本、韩 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应用,在日本大学和医院里就有 7 台, 而在世 界范围内有近500台AESOP机器人在MIS中得到应用,每年完成数万例手术, ZEUS 系统在没股票和欧洲的应用也十分广泛。2 手术机器人2.1 肝脏肿瘤的微波消融机器人用于肝脏肿瘤的微波消融机器人1是 关节式医疗机器人,其具有五个自由度。 整个机器人安装于一个具有轮子和支撑脚的操作台上(手术时支撑脚着地,手术后轮子着地可推动),整个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安装于操作台内部。机器人的5个 自由度采用伺服电机驱动,支撑脚的运动利用直线步进电机实现。2.2本身机构肝脏肿瘤的微波消融机器人

10、由操作盒单片机、PLC、工控机、PMAC运动控 制卡组成。各模块的作用如下:(1)操作盒单片机:人机交互接El;(2)主控计 算机:机器人语言编译,运动规划。PMAC卡:实现对5个电机的运动控制; (4)PLC :电源、安全、系统管理,操作台的升降控制。操作盒单片机和主控计算 机通过CAN总线通讯。PMAC运动控制卡和主控计算机之间通过PCI总线通讯, 和PLC之间利用I/O通讯。各模块之间相互监控,可以提高系统运行时的安全 性。i4V+i54 V +5V*24 V+T24 V. 24VEB-1(WO点动升降SB2$64 npSBSSTIST2ST3ST-47STSSTST7snST立柱正按陽

11、丈韓更複HilUiEfiRT-MlEteSfKFJSgfiiftf 限近屈正根厢OPJ002094005008删CIOOil100IQiLL02L03L(MIMlOflDCOM210C1COMiCOM41003CCM510041005100610071100CCM&1L01I 102ilCJCOM 7I 04tiesL1D6L107步进电机融冲歩进电机必向HI挣堪电机尴睦SB5 KIOn诜揑制亠 PLC READY IT PLC READY224VGM)J4VGND110111FMAC READY I PMAC READY! PMAC Wutoh doj 图1 PLC原理图2.3控制方法和测试

12、方法控制系统采用了分散控制方式,由操作盒单片机、PLC、工控机、PMAC运 动控制卡组成。2.3.1系统状态模块包括P LC2准备好、控制系统准备好、控制系统故障、急停按钮、限位复位 按钮等部分组成,梯形图见图2。+24 V电源加到PLC 上, PLC初始化自检正常 后,则输出到PMAC的1106和1107置ON。若控制系统未准备好,则2705置 OFF,则控制系统故障指示灯H 2亮。若PMAC输入的109和110均置ON,且 111 (PMAC看门狗信号)置ON,则H2熄灭。急停按钮有一个按下则2706置 ON。当关节限位时,SB6按钮按下,则2703置ON且自锁。110YI l i證制乐誠

13、11 I I O 6T tii2705kF舉沱JE位山怦世1L您悵别3A121701图2系统状态模块梯形图2.3.2关节限位模块图3所示为关节限位模块梯形图。正常状态时,3012置OFF。若机器人关 节运动到限位处,则对应的限位开关状态改变,3012置ON。该中间继电器状态 在系统状态模块和驱动器电源控制模块均有使用。图3关节限位模块梯形图2.3.3驱动器 电源控制模块驱动器电源控制模块程序见图4所示。驱动系统按钮为一键双用,PLC通电 后,按第一次为驱动器上电,第二次为驱动器断电,以下类推。采用移位寄存器 实现该功能。当系统均正常时,第一次按下驱动系统按钮SB3, K1置ON并自 锁,驱动器

14、通电。再次按下SB3,则K1断电。若K1置ON时,关节限位标志 3012、急停标志2706、控制系统状态2704置OFF,则K1置OFF。而对关节限位引起的f3012置ON) K1置OFF,可以按下限位复位按钮(2703置ON),再按 下SB3两次,则K1可置ON,这时可在PMAC的控制下,机器人从限位状态退 出。退出限位状态后,2703自动置OFF。-W-SFT f ID)SB3IIIIIo驰动爲缆捺钮廊*牡駆亞區蜒电籌猊制J4I22706kF21QX27 咖-M_II廿停控制矗蜿莹动矗址标盍故常标也按钮岳鸟KI1HXIrH1图4驱动器电源控制模块梯形图2.3.4步进电机控制模块步进电机有两

15、种控制方式:长动控制(升降的速度和位移固定)、点动控制(升 降速度固定,位移由操作者决定)。下面介绍长动控制中上升控制和点动控制程 序。长动控制方式中的上升控制梯形图见图5中(a), SB1为双用按钮(带指示灯H3), PLC 每次上电后第一次按下为操作台上升,再次按下为操作台下降,以下 交替变化。上升操作时,按下操作台升降控制按钮SB1, PLC发出频率固定的固 定脉冲数,直线步进电机按要求启动,操作台支撑脚下降,操作台上升。操作台 车轮抬起到固定位置后,步进电机停止运动,操作台转为支撑脚固定支撑。程序 中HROOO和HR001的作用:当PLC电源断电时自动记忆步进电机(操作台)的状 态。A

16、R1114表征脉冲输出口 0的脉冲输出是否已完成。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不 再响应升降控制按钮,可以响应点动升降按钮。梯形图中扩展指令说明如下: (1) PULS设置脉冲指令:图5(a)中设定为脉冲输出口 0,相对脉冲,脉冲个数存储 在DM0和DM1中。PLC中DMO设置为2000, DM1中设置为11,则脉冲个数 为112000。驱动器设定为3 2细分,则每转为32*200=6400个脉冲,每转位移 0.0127200=2.54 mm,脉冲个数对应的位移为44.45 m m。另外在PLC初始化设 置中将DM6629设置成相对坐标系统。(2)A CC加速度控制指令:用来启动带梯 形加减、速的脉冲输

17、出。列位指定符指定为单相脉冲输出 1210带梯形加速度和 减速度;模式指定符指定为独立模式和增减脉冲输出模式;加速率、目标频率、 减速率分别存放于 DMIO、DM11、DM12 中。 (3)INI 模式控制指令:本程序中 用来停止脉冲输出,也可以用来改变脉冲输出当前值6。点动控制梯形图见图5中(b),按下点动升降按钮SB2后(不需长按),进入点 动升降状态,点动升降灯 H4 亮,通过 SB1 控制点动方向(第一次按下上升,第 二次按下下降,均需长按),点动升降结束后,再次按下SB2,即可退出点动升 降状态, H4 熄灭。程序中 SPED 指令设置为:不带加速或减速的单相脉冲数出 口 0,连续模

18、式,脉冲频率 9600 Hz。方穴忡SI聋冲蜡睪方成程籾 啣口用宅軒M-TFV2.4功能将PLC应用于医疗机器人,可以充分发挥PLC抗干扰能力强、运行安全可 靠等优点。配合其它控制系统,进行了现场调试,PLC和其它控制系统8均能正 常工作,整体运行稳定,安全可靠。肝脏肿瘤的微波消融机器人运用的可编程运 动控制器比国外的PLC更加稳定可靠、功能更加强大、价格更具优势。硬件设 计注重其稳定可靠性,对抗干扰方面作了很多特殊处理,如采用双电源模块供电 等;软件设计注重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的方便快捷,用户只需根据被控对象的动作 编写相应的客户程序即可,使得小控制器的通用性非常好。3康复机器人3.1外骨骼式康

19、复机器人脑损伤引起的偏瘫等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正确、科学的康复训练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神经 康复治疗过程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目前主要依靠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手 工操作和主观临床经验对患肢进行的评估,限制了康复水平的提高康复医学与 机器人技术的结合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率并保证了动作训练的强度,为研究新的 康复技术开辟了新的途径。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Peter S。Lum研究设计了名为手一物体一手(hand 一 object 一 hand)的双手康复装置及训练双手上举协调性的装置(biman 一 ualliftingrehabilit

20、ator)为患手提供力辅助而训练上举协调性。2000年,Lum与斯 坦福大学合作开发了名为MIME的系列康复机器人10,该系列机器人分为3代, 第1代只能完成2个自由度的单关节运动,第2代和第3代在Puma系列机器人 的带动下。分别能够实现前臂的平面运动和三维空间运动。芝加哥大学研制了一 种 ARMGuide 训练装置,通过手动调节其偏转和俯仰 2 个自由度,可使患者固 定在夹板上的手臂完成不同直线轨迹的触点动作训练,美国麻省理工 1995年研 制了 MITMANUS上肢康复机器人11,该机器人是由五连杆组成的平面两自 由度并联机构,患者握住机构末端的手柄完成平面内的运动训练,通过阻抗控制 实

21、现训练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国内,清华大学研制了二连杆机构的复合康复装置, 患者可握住机构末端手柄,由装置带动上肢在一定面积的水平面上完成上肢平面 复合运动,也可固定在手臂外侧完成肩部 3 个自由度的分别训练由哈尔滨工 程大学研制的手臂康复训练器采用桌式结构,利用单片机的控制带动受训者的左 右手臂以不同模式进行训练。从研究现状看,机器人的辅助治疗研究仍然处于初 级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改进提高,如增加训练动作的种类,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患 肢的保护和支撑措施,对患者肢体的主动运动意识的激励等。针对现有康复机器人系统所存在的不足,从临床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受损 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种针对偏瘫患者,能够完成肩

22、、肘、腕部单关节运动、双 关节及三关节复合性运动的5自由度的外骨骼式上肢康复机器人,并在系统中引 入表面肌电信号将患者运动意图与康复训练相结合。3.2 本身机构如图6所示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的上肢康复训练,该上肢 康复机器人采用可外骨骼式的结构,很好地解决了患肢运动过程中的支撑问题, 其硬铝材质的双边结构不仅在保持刚性的前提下大大的减轻了机器人本体的质 量,并且为监测上肢肌肉运动状态时的电极放置提供了便利。机器人的设计从解剖学的角度出发,模仿人体的上肢运动,并支持恢复机体功能的专业训练治疗及 用于日常生活动作的练习。如图7,机器人具有5个自由度:肩部外展/内收、肩 部屈/伸、肘部

23、屈/伸、腕部旋内/旋外和腕部屈/伸。虽然人体肩部具有3个自由 度,但为康复机械臂设计的肩部2个自由度可以通过复合运动实现第3个自由度。 机器人上臂和前臂部分的长度可调节功能使该机械臂应用于身高不同的人群,调 节机器人位姿可实现左右手穿戴,因此适用于左、右侧偏瘫患者。从临床康复应 用的实际出发,设计了高度可调的机器人支架,调节其高度可使康复机器人适用 于偏瘫患者站姿与坐姿状态的康复运动训练12。(a)坐姿状态康复训【练(b)站姿狀态康复训练图6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图7上肢康复机器人结构康复机器人系统对于偏瘫患者的训练运动方式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辅 助运动。主动运动过程中患者依靠自身肌肉力量实现

24、上肢各关节运动,机器人在 跟随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对人体上肢运动参数的测量。被动运动模式融合了各关节 的单关节运动和一些简单的多关节复合运动,包括简单的日常生活功能性动作的 练习,如进食、提裤等。辅助运动中,通过捕获肢体的运动意图,利用机器人实 现肢体在意图方向上的相关运动。在每个关节选用不同的伺服电机来满足不同的 驱动力要求。肩部和肘部 3 个松下交流伺服电机产生足够的力矩来带动机械臂和 人体上肢进行运动。腕关节由 2 个 maxon 直流伺服电机13进行驱动,调节上肢 末端的姿态。光电编码器读取装置的位置信息,力矩传感器获取运动过程中的关 节力矩变化。3.3控制方法和测试方法传统的康复机器人训

25、练治疗是通过既定的程序来实现的。该康复机器人在这 一功能基础上,引人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electromyogram(sEMG)来实现人机交 互,根据患者意图实现康复训练动作。表面肌电信号是了解人体运动、肌肉收缩 最直接和重要的信息。偏瘫患者多为单侧受损,利用健侧 sEMG 驱动康复机器 人辅助患者的受损上肢执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保持正确运动的感觉,并激发患 者的运动积极性,同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人机交互接口。由于康复机器人尚未真 正达到临床康复应用,且 sEMG 在传统的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少之又少, 因此,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和循序渐进的深入研究。首先,从上肢 4 块肌肉获取 的 sE

26、MG 包含大量的数据而不便于进行识别康复训练动作的应用。因此利用 sEMG 的绝对值积分和 AR 模型参数对其进行特征值的提取。并将其特征值作为 BPN 的输人。利用这些特征值和与之相对应的康复洲练动作对基于 L-M 算法的 3 层前馈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将其作为 6 个上肢运动的分类器。6 个动作分别 为:肩部外展、肩部前屈、肘部伸展、腕部屈伸、进食和提裤。该文着重研究康 复训练运动的分类,因此各个动作的速度由预先设定值决定。3.3.1SEMG的采集sEMG的幅值和频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电极的放置位置。经过长期 实验发现将电极沿着肌肉纤维放置在肌腹处、肌肉收缩时其波幅最高点时,可获 取

27、最大幅值的sEMGi4信号。由于每个上肢关节的运动并非由单个肌肉收缩引 起,是多个肌肉共同产生收缩引起的,因此综合识别的上肢各个关节动作,选定 上肢4块肌肉进sEMG行sEMG的提取,4个电极分别放置于上肢的三角肌前部、 三角肌中部、肱二头肌及肱桡肌。sEMG是肌肉运动在皮肤表面的体现。采用德 国OttoBock公司开发的型号为12E35的表面电极来获取sEMG信号。该电极具 有内置的前处理电路和增益可调电路。由于sEMG的固有频率为0500Hz,因 此电极的输出由美国NI公司生产的USB6008采集卡以2000Hz的采样率进行采 集。当肌肉放松时,电极放置于正确的肌肉位置的输出在00.02

28、V进行波动。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运动的采集起始点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将采集起 始阈值设置太低,会造成起始点的误判,如果将起始阈值设置得过高会丢失有用 的运动信息,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起始点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上肢运动是多个肌 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当4个通道的sEMG中有2个均大于0.05 V是表明运 动开始了。而通过实验发现每个单个运动完成的时间大约为1 S。因此,考虑到 信号分析的便利采样数目设置为208,同时对4个通道进行采集,并将采集阈值 设置为0.05V.3.3.2sEMG的特征提取由电极直接拾取的 sEMG 信号包含大量数据,且具有类似的曲线(如图 8), 因此利用表面肌电信号的

29、绝对值积分和 AR 参数模型法提取不同肌肉的不同运 动的特征。由于经过电极内置电路进行前处理后的 sEMG 信号均为正值,表面 肌电信号的IAV通过下面公式计算:IAV =丄迓 |x(1)i=11式中:xi是表面肌电信号的第i个采样点。N=2048为采样点数。对于每个 运动通过该方法提取4个特征值。这些特征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对上肢康复训 练运动进行分类,并与由 AR 模型参数作为输人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72rAwss482048采样点数采样点数a)三角肌中稀握裤动作三角肌中部进Q动作采样点数(C)三角肌前部提裤动作糾三角肌前部进食动作72.820448(巳)肱二头肌提裤动作肱二头肌进食动作

30、)42Aals采样点数采样点数g)提裤动作仙)胧檄JLilt良幼作图8提裤和进食动作时4块肌肉的预处理sEMG为随机信号建立参数模型是研究随机信号的一种基本方法。其含义是认为随 机信号x(n)是由白噪声叫w(n)激励某一确定系统的响应。只要白噪声的参数确 定了,研究随机信号就可以转化为研究产生随机信号的系统.表面肌电信号是一 种典型的随机信号,因此利用该方法为其建立AR模型,这是一种线性预测。是 一种典型的非平稳随机过程。但在短时间内可将其看作平稳信号,通过为表面肌 电信号建立参数模型的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实验数据,并使信号的特征更加确切。 A R模型的阶数是正确描述sEMG信号的一个重要因素。根

31、据前人的研究,为表 面肌电信号建立一个四阶模型是比较有效的。由AR模型对sEMG信号进行描述的表达式为丿=丿一厶a xn-k丿(2)kk=1式中:x(n)为sEMG信号,叫w(n)为白噪声,p为AR模型的阶数,ak为 AR模型的参数。由于该模型阶数为4,那么每个通道的sEMG信号通过分析将 获得4个特征值(aia4)。从12048。每个动作中均使用4个电极采集sEMG 信号。3.3.3康复运动的识别利用具有自学习功能的人工神经网络实现人机交互,通过计算得到的 sEMG 的特征值进行康复训练运动的识别。目前大约80% 90%的人工神经网络均采用 由 Rumelhart 等人于 1986 年提出的

32、误差反向传播网络模型或其变化形式。从结 构上讲, BP 网络是一种分层型网络,由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组成。层与层之 间采用全互连方式,同一层的单元之间则不存在相互连接隐层可有1个或多个。 输入和输出神经元的个数由输入输出信号的数目决定。当利用sEMG的IAV值 作为网络的输入时,BP神经网络结构为包含10个神经元的单隐层,输入层为4 个神经元,输出层为6个神经元,即6个康复训练动作。当选择4块肌肉表面肌 电信号的AR模型参数作为网络的输入值时,神经网络结构为包含22个神经元 的单隐层,输入层为16个神经元16,输出层为6个神经元图9为3层前馈神 经网络的结构。常用的反向传播算法是梯度下降法,参

33、数沿着误差梯度相反的方 向移动,使误差函数减小,直到取得极小值这种基于梯度下降方法的固有缺点 是f弹%怦A小印Azw恥/wji讽(1,1)5(1,1)/hili弹沁1) /叫)巩1)图9三层前馈网络结构n组样本数据对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和易引起震荡。文中采用修正的高斯一牛顿法,它 不仅具有梯度法的全局特性又具有高斯一牛顿法的局部收敛特性。由于利用了目 标函数的二阶导数信息,L-M算法17比梯度法快得多。为使神经网络在实际应用G,P(2),p(R)a3(60.,iiii中解决问题,首先对其进行训练就是从应用环境中选出(1),p(2),p(R),a3(60对网络的权值nnnn(w)进行调节直

34、到得到合适的输入输出关系为止。下面对L-M算法作简要说明。 假设 x = L1 (1,1)W1 (1,2)wi(s , R)bi (1)bl (s )w2 (1,1)bs(s J11M网络权值与阈值的变化可以看成Ax,对于牛顿法则:Ax 二VV (x)(3)式中:V(x)表示误差指标函数,V2V(x)是V(x)的Hessia n矩阵,V V(x)表示梯度,SM表示第M层的神经元个数(这里M=1,2,3)。(4)(5)VV (x) = Jt (x)e( x)V 2V (x) = Jt (x) J (x) + S (x)式中:J(x)为 雅可比矩 阵,S(x)为误差函数i =1因此联立式(3)(7

35、),对于高斯一牛顿法则有Ax = Jt (x) J (xji J (x)e( x)(7)L-M 算法为改进的高斯一牛顿算法,因此Ax 二Jt (x) J (x) + y I -1J (x)e( x)(8)式中:卩为大于0的常数,I为单位矩阵。从上式中可看出当足够大时,L-M算 法近似于梯度下降法,若为 0,则是高斯牛顿法。由于利用二阶导数信息, L-M 算法比梯度法快得多,而且JT(x)J(劝+叮是正定的,所以式的解总是存在 的。从这个意义上说L-M算法优于高斯一牛顿法。算法的每次迭代都对卩进行 自适应调整,对给定的卩能使误差函数降低,则被因子卩除,卩逐渐减小,可以 快速收敛到解;当误差函数增

36、大时,卩乘以因子卩,逐渐增大,权值调整类似于 梯度下降法,可以进行全局搜索,所以L-M算法同时具备了 2种方法的优点, 但如果网络中权值的数目很大,则计算量和存储量都非常大。3.4 测试根据神经康复学理论,实验中选取6个上肢运动,如图10所示。包括肩部 外展、肩部前屈、肘部伸展、腕部屈伸4 个单关节的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涉及 的进食和提裤2个多关节复合运动。他)肩部屈伸肩部外展8)肘部屈伸航部嶽伸提裤m进食图10 6种上肢康复训练动作对于选定的4块上肢肌肉采集的表面肌电信号,利用 A和AR参数模型 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将一部分数据送入B P神经网络训练其识别康复训练运 动的识别能力。所有试验均

37、在常温常压及受试者的正常状态下进行。为了满足试 验的需要,受试者在非疲劳状态下对每个动作进行了 6 0组数据的采集,其中3 0 组用于训练神经网络,其他3 0组作为对该网络的检验。实验中将6个动作的识 别结果描述为简单的布尔值1或0,如表1所示.B P网络具有6个输出值,当 每个值大于0.9时,将这个输出设定为1,当该值小于0.1时,将此输出设定为0。 分别将IAV作为网络输入和AR模型参数作为网络输入,以比较2种不同输入下 的试验结果。表1 6种上肢动作的识别码动作代码嗚部血伸100000旧部外展01Q000肘部伸展001000腕部励伸000 OJ捉裤000010进传0000016种上肢动作

38、动识别实验结果如表2, 2种输入的网络训练收敛曲线如图11。 从结果可以看出识别方法和算法均获得较好结果。二者比较,虽然IAV方法收 敛速度优于AR模型方法,但后者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即sEMG的AR模型压 缩数据和提取特征更为有效。表2 6种上肢动作动识别结果识别动作1AVAR正规率均方差正确率均方總启部尿伸賦10. 008 61()01.001 0启部外熾1000. Q(jl 11000,00: -1肘部伸展100Q. 00 51000h000 2腕那庸料1000.叩 Rmo0, 001 0提WJ000.002 71000-002 2指鼻1000.0C2 0JOO0.001 5510152

39、0 2530 35 40川騎步数()AR模型参数为揄入的网络收敛曲线(时】A”为输入的网络收敛曲线图 11 2 种输入的 网络训练收敛图参考文献:1 施庆平.PLC在机器人喷涂生产线控制中的应用J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6-1) :7 2-73,2582 刘晋浩,王宝昌,薛荆岩.PLC在草方格铺设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 2006,22(6):12-143 欧姆龙公司.CPM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手册Z.2003.124 欧姆龙公司.SYSMAC CPM2A/CPM2AH可编程序控制器操作手册Z.2003.115 陈薇,吴刚非线性双容水箱建模与预测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

40、06(8): 20782085黄慎之,顾训,胡赛一种用于实验室的液位过程控制系统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2001,7(5): 412-415何离庆三容液位对象状态空间控制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4,11:22-27。8 王树青,戴连奎等工业过程控工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9 王孝武.现代控制理论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 LUMPS,REINKENSMEYERDJ,LEHMANSL. Robotic assist devices for bimanua1 physica1 therapy: pre1iminary experimentsJ. IEEE Tra

41、nsactions on Neura1 Systems and Rehab-i 1itation, 1993, 1(3): 185191.11 LUM P S, LEHMAN S L.The bimanua1 1ifting rehabi1itator:an adaptive machine for therapy of stroke patien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Rehabi1itation Engineering, 1995(2): 16617 4.12 BURGAR C G, LUM P S, SHOR P C, et a1. Deve1opment o

42、f robots for rehabi1itation therapy : the pa1o a1to VA/Stanford experienceJ . Journa1 of Rehabi1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1opment, 20 00(37): 663673.13 KAHN L E, ZYGMAN M I, RYMER W Z, et a1.Effect of robot-assisted and unassisted exer- ciseonfunctiona1 reaching in chronic hemiaresisA. Proceedings 23

43、rd Annua1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1ogy ConferenceC. Istanbu1, Turkey, 2001.14 KREBS H I, VOIPE B T, AISEN M I, et a1.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and qua1ity of care: robot-aided neuro-reha-bi1itation J. Journa1 of Rehabi1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1opment, 2000(37):63965215 胡宇川,季林红.一种偏瘫上肢复合运动

44、的康复训练机器人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4(6): 474916 Z HANG X F, JI L H, GUO L YA novel robot neuro- Rehabi1itation for upper limb motio- nAProceeding of the IEEE 27th EMBCCShanghai, China, 200517 杨勇,张立勋,谭爱华,等.由单片机实现的多功能手臂康复训练器J.自动化技术与 应用, 2004, 23(2): 555718 DE LUCA C JThe use of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in biomechan

45、ics J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 1997(13): 13516319 DOERSHUK P C, GUSTAFSON D E, WILLSKY A S. Upper extremity limb function recognition using EMG signal analysisJIEEE Transaction on Biomechanics, 1983(30): 182 920 李士勇.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21 HAG AN M T, MENHAJ M BTraining feed forward networks with the Marquardt algorit- hmJ.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 1994(5): 98999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