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污染及治理措施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8248421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海洋石油污染及治理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洋石油污染及治理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洋石油污染及治理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海洋石油污染及治理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石油污染及治理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海洋石油污染及治理措施石油是海洋环境最为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它不仅威胁着海洋生态安全,而且其致癌物通过 在海洋生物体内浓缩蓄积给人类也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严峻的海洋石油污染的现实已经使 其治理工作迫在眉睫。石油的理化性质 石油烃生物降解的程度取决于油的化学组成、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 及环境参数, 如温度、营养盐、陆源污染物、盐度、海流、氧含量等. 石油在海水中存在的 物理形式对石油的生物降解有很大影响。液态芳烃在水-烃界面能被细菌代谢,但在固态时却 很难被利用。石油化学组分不同也明显地影响它们被降解的速率。在各组分中,饱和烃最容易 降解,其次是低分子量的芳香族烃类化合物,高分子量的芳香族烃类化

2、合物、树脂和沥青质 则极难降解.不同烃类化合 物的降解率模式是: 正烷烃分枝烷烃低分子量 芳香烃多环芳 烃。石油烃类化合物组成成分的差异直接影响其生物降解速率,低硫、高饱和烃的粗油最易降 解,高硫、高芳香烃类化合物的纯油则很难降解。1 我国及全球海洋石油污染的现状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积的 71%,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和空间资源,是全球生 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随着沿海河口、港湾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海洋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海上的石油勘探与开发及航运事故中的大量溢油等庞 杂的污染物进入河口、海湾和近岸海域,使得沿海海域的水质、底质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我国

3、近海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压力。这些有毒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积累和食物链的累积效 应已成为当今一大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目前全球面临的主要近海污染问题是石油等有机物污 染、富营养化、赤潮、重金属污染、非降解垃圾污染以及放射性污染等。近年来,随着我国沿 海城市的开发,使得港口码头年吞吐量逐年增加,加之港口码头水体迁移能力差,导致潮流 速度减少,流向改变,水交换能力变弱,淤积速度增大,这样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不 利,这给海洋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近海海域石油污染亦呈增加趋势.据资料统计,近年来世界主要石油泄漏的事故也频频发生: 2010年 1月 23日美 国得 克萨斯州阿瑟港油轮与牵引船相撞,造成

4、船体损坏,泄露原油数量高达 1.1万桶,约 170万 L. 2010年 4月 20日,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每天有 2.53万 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形成5180km2的污染区,造成美国史上最大的海洋环境灾难。2010年 7月16日,我国辽宁大连新港镇中石油储备库输油管道爆炸起火,据估算有15001原油进入 海洋,受污染海域扩大到430km2. 2011年6月,中海油康菲油田出现漏油事故, 在蓬莱193油田海域和西北部海域溢油污染面积超过5500km2,经济损失达数十亿人民 币。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最近的“十一五”期间,全国发生 41起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 油事故。

5、由此可见,重大海洋石油污染事故屡屡发生,海洋石油污染事态极其严重。2 社会危害( 1)石油污染对渔业的危害:由于石油污染抑制光合作用,降低溶解氧含量,破坏生物 生理机能,海洋渔业资源正逐步衰退。( 2) 石油污染刺激赤潮的发生: 据研究,在石油 污染严重的海区,赤潮的发生概率增加, 虽然赤潮发生机理尚无定论,但应考虑石油烃类在其中的作用。( 3)石油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海洋中的石油易附着在渔船网具上,加大清洗难度, 降低网具效率,增加捕捞成本,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对海滩晒盐厂,受污海水无疑难以使用, 对于海水淡化厂和其他需要以海水为原料的企业。(4)石油污染对旅游业的影响:海洋石油极易贴岸

6、而玷污海滩等极具吸引力的海滨娱乐 场所,影响滨海城市形象.3海洋石油污染的防治措施目前,常用的海洋石油污染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3。1 物理处理法 主要是用物理方法和机械装置消除海面及海岸带油污染,又可分为: 清污船和回收装置.回收装置种类较多,可 根据海况和气象条件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装置; 围油栏。当石油泄露到海面后,首先用围油栏将其围住,防止其扩散,然后再处 理 、 回收。围油栏具有滞油性、随波性强等性能。一般常用于港口码头;吸油材料。具有亲 油憎水性,可在其表面吸附石油,然 后 通过回收吸油材料方式回收石油。其原料包括高分 子材料、无机多孔物质和纤维等。3。2 化

7、学处理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燃烧法。通过燃烧将大量浮油在短时间内彻底 烧净,但不完全燃烧会放出浓烟,产生大量芳烃化合物,仍会污染海洋和大气;乳化剂可以 将油粒分散成小油滴.使其易于和海水充分混合利于降解.但只能处理低浓度油,且使用时有 必要考虑其本身的毒性;凝油剂可将油凝聚成粘稠物形成一种回收的凝聚物的物质,用机 械方法除去;集油剂。可增 加油 表面张力,增加油膜厚度,然后用物理方法除去。该 法需定期用药,且用量较大;沉降剂可使石油吸附沉降到海底,但这样会 将 油污染带到海洋底部,危害底栖生物。3.3 生物处理法与化学、物理方法相比,生 物修复 对人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小,且修复 费用仅为传统物

8、理、化学修复的 30%50。生物修复以其投入小,无二次污染的 优势被视 为最有前途和经济有效的环境治理方式。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在ExxonVadez油轮石油泄 露的生物修复项目中,短时间内清除了污染,治理了环境,是生物修复成功应用的开端,同时 也开创了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污染中的应用。海洋中降解石油烃微生物的分布特点海洋中石油 降解微生物的分布特点为近海、海湾等石油污染严重的地区,石油降解微生物的数量亦多。在远 洋,石油降解微生物的数量和石油的多少无关,而与细菌数量多少有关,即海水中养分多则细菌 数量多,相应地石油降解微生物也多。因此在外洋由于营养贫乏,石油降解微生物很少,一旦受 到污染,不

9、容易很快消除,后果较为严重。降解石油烃微生物通常生长在油水界面上,而不是 油液中。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海洋石油烃的降解有明显影响。不同微生物种类对石 油烃的 降解能力差别较大,同一菌株对不同烃类的利用能力差别也较大,混合培养的微生物 对石油烃的降解比纯培养快.石油污染能够诱导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种群生长,未受石油污染地 区的石油降解菌不到 1 ,但受污染地区石油降解菌比例和数量明显上升,说明石油污染能 富集石油降解菌。4.海洋石油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实例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成功修复Exxon Valdez油轮石油泄漏,开创了生物修复在治 理海洋污染中的应用。受污染的海面和海滩通常可采用 3种

10、 方式进行修复:投加表面活性剂, 增加石油 (1) 与海水中微生物的接触面积;投加高效降解(2) 石油的微生物,增加微生 物的种群数量;投 (3)加氮、磷等营养源,促进土著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1。由于表面 活性剂可能具有毒性并在环境中积累;引入高效降解菌不能对土著微生物保持长久竞争优势, 同时会引起相应的生态和社会问题,不同学者对是否应投入高效微生物及其是否在生物修复 中起作用意见不一,因此对投加营养盐进行石油污染海洋环境生物修复研究相对较多。目前主 要有3种形式: 缓释型。该类营养 3 (1) 盐具有合适的释放速率,通过海潮可缓慢释放营养 物质。亲油型。亲油肥料可使营养盐“溶(2)解”到油中,在油相中螯合的营养盐可以促进 细 菌在表面生长. 水溶型。该类产品会被海水 (3)溶解,可以解决下层水体及沉积物的污染问题海洋石油污染是当前国际上较为突出的问题, 全球每天都有大小船只和油轮穿梭于各大海 域中, 油轮的溢油沉船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都给海洋生 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并且对人类健 康和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带来不利,治理海洋环境的石油污染已刻不 容缓。微生物降解是去除 环境中石油污染的主要途 径.我们在海洋开发的同时,时刻要竖立保护海洋环 境,维护生态安 全的观念,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避免 石油类物质污染海洋环境,防止其对人群健康产生 危害, 保证海岸带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