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的形成:一边漂 一边转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8248408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海南岛的形成:一边漂 一边转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海南岛的形成:一边漂 一边转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海南岛的形成:一边漂 一边转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海南岛的形成:一边漂 一边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岛的形成:一边漂 一边转(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海南岛的形成:一边漂 一边转旋转漂移着的海南岛根据研究模拟绘制的海南岛 复原图。地质专家梁光河认为,海南岛是 6500 万年前开始从中 国北部湾分离旋转漂移出去的,海南岛从原始位置逆时针旋 转了约 150 度达到现在的位置,目前仍在左旋并向东南漂移 中。 海南岛是镶嵌在我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以 往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已意识到海南岛的地质特征与中国大 陆有相似性,有可能是从大陆分离出去,但苦于没有确凿的 证据,以证实到底是从哪里分离出去的?何时分离出去的? 分离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 研究所博士梁光河经过长期研究,找到了 8 大科学证据,包 括地形地貌、山脉走向、地层、构

2、造带、主要断层、火成岩 分布、成矿带以及地球物理异常等。根据这些证据,梁光河 认为,海南岛是 6500 万年前开始从中国北部湾分离旋转漂 移出去的,海南岛从原始位置逆时针旋转了约 150 度达到现 在的位置,目前仍在左旋并向东南漂移中。 “刮蹭出来 的海南岛” “海南岛和北部湾存在必然的连续性。”梁 光河说,驱动海南岛分离漂移的动力机制是大陆漂移。 据了解,现代大地构造发展的三部曲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 和板块构造三个假说,这三个假说都存在动力机制的问题。由于有诸多地质现象用海底扩张假说难以给出合理解释,由 此诞生了地幔柱(羽)等假说。梁光河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的漂移动力机制与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

3、俯冲及东南亚 地块的逃逸构造演化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对大地构造学的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据悉,梁光河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权威刊 物地质学报ACTA GEOLOGICA SINICA,同时他在中国 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所年会上进行了相关报告。 “海南 岛从中国北部湾分离旋转出去是齿轮驱动模式。”梁光河认 为,其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向中国强烈挤压,遇到峨眉山地 幔柱后(峨眉山地幔柱类似一个根基很深的钉子),生成向南 东的切向力,同时由于菲律宾板块向中国东南部施加北西向 的力。使得东南亚地块(包括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 被从中国的西南地区挤出,挤出方向是东南向,同时伴随着 右旋。“在这里我们把东南亚地

4、块(也称印支地块)看作是一个大齿轮,其总体是向东南方向漂移并伴随右旋。”他 表示,海南岛原来就位于中国的北部湾(目前的广西省南部海 域),在这个强大的印支地块驱动下,脱离了原来的位置,好 像一个小的齿轮,被大齿轮咬合并驱动着,向东南方向漂移 同时伴随着左旋,“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这个印支地块在被挤 出的同时也在中国的北部湾刮了一下,刮蹭出来了海南岛地 块。” 大板块相撞,小岛变齿轮 读过中学地理的人 都还记得,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因为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 而形成的。其实,这次相撞不仅形成了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也形成了海南岛。 “海南岛的形成和全球性的构造运动 历史密切相关。”梁光河说,1975-19

5、76 年法国巴黎地球物理 研究所的 Paul Tapponnier 教授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就是用胶 泥模拟成相对软的欧亚大陆,而用钢块模拟印度板块,结果 实验重现了欧亚大陆在向北漂移的相对刚性的印度大陆板 块挤压下,亚洲大陆逐渐裂解,分成断块向东或东南方依次 逃逸。“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于约 5 千万年前。”梁光河介绍说,碰撞后力学强度较小的亚洲大陆挤压缩短了 近 1500 公里,形成了厚度近乎是正常大陆地壳两倍的青藏 高原增厚地壳。 当青藏高原隆起到一定的海拔高度(山峰 7-8 千米高)后,此时地壳物质向东(太平洋方向)侧向运动, 离开青藏高原地壳以便为印度板块的前进腾出空间。 东 南亚地

6、块(中国滇西、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被挤出时 间大约开始于两千四百万年前。东南亚地块现在大致是南北 向的,而以前接近东西向,横在印度板块向北前进的道路上。 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推动,整个东南亚地块像一个抽屉一 样一边往外抽,一边还作顺时针旋转,最终到了现在的位置。 “东南亚地块向东南方向漂移并伴随右旋,就像一个大齿 轮,带动海南岛这个小齿轮旋转。”他介绍说,这种运动的 结论从古地磁学上也得到了佐证:从印支地块不同构造带中 获得的中生代古地磁数据说明东南亚地块过去两千多万年 以来,相对于中国东部向南滑移了 1200 千米左右,同时伴 随着 15 度左右的顺时针旋转。“海南岛好像一个小齿轮,随

7、 着东南亚地块的逃逸,海南岛这个小齿轮被大齿轮咬合带动 从北部湾分离并旋转到目前的位置,而且目前仍在旋转。” 复原后山脉、断裂带吻合 梁光河几年前就注意到,海南 岛在外形上与北部湾的形状有相似之处,因此他一直在思索 如何找到海南岛的最初位置并将其复原。后来,他到老挝的 钾盐矿进行勘查,逐步探讨了东南亚地块的运动方式,最后 才有了一个完整思路。他发现,将海南岛旋转 150 度并向上 移动到北部湾后,海南岛可以复原到其原始位置,而且从地 理特征上与北部湾吻合良好。“三亚市复原后位于目前的防 城港市附近,海口市位于目前的昌江县附近。” 这种复 原不单是从外形上能吻合良好,从中国的主要山脉分布上也 可

8、以看出复原后吻合良好。海南著名的五指山脉在复原后其 走向与广西云开大山西部的一个山脉走向基本吻合。 不 仅如此,复原后地质层位、断层和岩浆岩都能吻合得很好。 在海南岛上,有一个最为著名的王五-文教的断裂带,这个断 裂与湛江东部的一个断裂带衔接。另一个是位于乐东附近的 志留纪地层,在广西北部湾也同时存在。经过位置复原后, 位于海南岛和大陆方向上的 3 个断层走向、位置吻合非常好, 志留纪地层也准确对应,而且岩浆岩对应也非常好。“一个 山脉或者断裂带吻合也许是巧合,但是这么多吻合,按照两条线固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可以基本确定海南岛与北部湾的 过去的相对位置。” 油气钻探发现海南岛小齿轮 “如 果海南

9、岛真的是从北部湾左旋 150 度到达当前位置,应该在 北部湾盆地有详细记载。”梁光河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西部分公司在北部湾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做了大量人工反 射地震勘探,并有数百口石油钻探资料控制,资料极为翔实 可靠。他介绍说,从地震勘探剖面的构造演化史恢复可以看 出,从6500 万年前开始,海南岛已经开始脱离华南,4 千万 年到两千四百万年期间,大规模快速旋转,之后慢速运动。 他介绍说,南海北部海域琼东南盆地发育了一个大型中央峡 谷体系,其西部的莺歌海盆地也存在同样的中央峡谷体系, 这是一种剪切断裂体系。加上琼州海峡以及这个海峡中的深 海槽,这都表明存在一个围绕海南岛的深切割峡谷体系。只

10、有东部还没有切割开,原因很简单因为海南岛只旋转了 150 度,只有旋转 180 度的时候才能切割整个外围一整圈。 “雷州半岛为什么是弯的?”梁光河解释说,海南岛 6500 万年前从北部湾分离左旋 150 度到达当前位置,在旋转漂移 过程中边缘始终滚动在雷州半岛上,在旋转过程中将该半岛 压弯了。 “周边的盆地演化都支持海南岛成因模式,证 据还包括GPS、重力异常、古生物等等资料。”他介绍说, 还有其他证据。包括:琼东南中央凹陷带油气钻探结果证明, 其中沉积物来源于红河冲积物;GPS观测证实,海南岛目前 仍然在向东南漂移并伴随左旋;海南三亚落笔洞存在华南虎 和亚洲象遗迹,说明海南岛曾经和大陆相连,

11、因为一个孤立 的岛屿不可能进化出这些大型动物;此外,从大英百科全书 中关于中国人种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如果将海南岛复原到原 来位置,海南岛南部的黎族(傣族的一支)与云南和广西的傣 族分布范围完全连接。 “如果说人口分布具有迁徙和流 动性,黎族是由大陆迁徙来的,那么为什么古黎族人不定居 在距离大陆更近的海南岛北部?”他认为,古人类划小木船 走到海南岛南部,要比在北部登陆难多了,因为在海上需要 多漂很多天才能到达。海南岛是怎样形成的,历来有不同的声音。 一个权 威的说法是:海南岛本与大陆相连,大概在 6500 万年前, 由于在北部发生断陷形成琼州海峡,与大陆分离,屹立南海, 成为我国第二大岛,但一直

12、没有确凿的证据。 要探讨海 南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弄清琼州海峡是如何形成的。 关于海南岛的形成,有不同的说法。权威的说法是:海南岛 本与大陆相连,大概在 6500 万年前,由于在北部发生断陷 形成琼州海峡,与大陆分离,屹立南海,成为我国第二大岛。 “在以往的研究中众多的学者已经意识到了海南岛的地质 特征与中国大陆有相似性,有可能应该是从大陆分离出去 的,但一直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但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后来 者奠定了基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梁 光河说,海南岛是镶嵌在我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关于 海南岛的研究文献达数千篇之多。 地质学界普遍认为, 海南岛古代是与雷州半岛连接的,后

13、来因为断裂或者海水水 位上涨等原因,才与大陆分离的。因此,要探讨海南岛的形 成,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搞清楚琼州海峡是如何形成的。现在,我们一起看下咱们的地球上,还有哪些岛屿、陆 地和咱们的小岛一样在漂移中呢!N01 俄小岛漂流出境恐引发跨国纠纷 据中国日报报 道,俄罗斯和邻国爱沙尼亚边境纳尔瓦水库内一个大约4公 顷的俄罗斯小岛,在河水和大风的推动之下,竟顺水漂流“叛 逃”到了邻国爱沙尼亚境内。 俄方小岛的“入侵”, 令爱沙尼亚政府深感震惊。但另一方面,俄罗斯方面却认为 自己无端损失了一块国土,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据 悉,围绕这个“漂流孤岛”的归属问题,俄罗斯和爱沙尼亚 之间很可能将陷入一

14、场意想不到的“领土纠纷”。 据报 道,这一奇事发生在位于俄罗斯和邻国爱沙尼亚天然国界纳 尔瓦河上的纳尔瓦水库。随着夏季来临,持续的大雨让纳尔 瓦水库近来水位大涨。6 月初,纳尔瓦水库属于俄罗斯境内 的一个较大岛屿在河水冲刷之下发生了分裂现象,其中一块 面积约为 4 公顷的土地“脱离”大岛,形成了一个覆盖着大 片森林并不断漂移的小岛。 当它最终在 6 月 19 日漂流 到爱沙尼亚境内的河岸边时,爱沙尼亚当局却感到非常错愕,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处理才好。俄罗斯边防警察也非常头 痛,表示他们绝对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此间媒体认 为,围绕这个“漂流孤岛”的归属问题,俄罗斯和爱沙尼亚 可能会陷入一场“领土

15、纠纷”。但专家认为,小岛有可能被 河道水流冲毁,从而让潜在的“跨国纠纷”迎刃而解,目前 更让人担心的倒是,这个小岛会损毁爱沙尼亚河岸的建筑 物,从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N02 神秘“漂移岛”泉州 城外鲤鱼岛 这座位于泉州城东乌屿外江面上的岛,黑夜 降临后会传出龙吟般的咆哮声,逢雷雨天气还会“活”过来, 缓慢漂移 “鲤鱼岛”鲤鱼岛(杨屿岛)位于现在的金屿、凤屿两个社区外约半海里的江面上,因为岛屿太小,在 一般的地图上没有标识,仅在专业的海洋地图上可以寻获。 金屿、凤屿原来有同一村名为乌屿,1961 年规划成金屿、凤 屿二个大队,沿用至今。金屿、凤屿社区的东边是洛阳江畔, 西靠安吉路,北接万安开发

16、区,距洛阳古桥 2公里,距离中 心市区约 6 公里,风景秀丽宜人,是旅游休闲垂钓的胜地。 (地理中国)N03 马尔代夫拟建人造漂浮岛屿 马尔代夫有“人间天堂”美誉,然而,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这个天堂岛国面临“消失”的危险。为应对危机,马尔代夫 政府联手荷兰企业筹划建造一组人工漂浮岛,俨然是打造马 尔代夫第二代,被网友戏称为“马尔二代夫”。 马尔代 夫群岛位于印度洋,由1192个珊瑚岛、26 组自然环礁组成。群岛海域范围 9 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1.5 米,属全球海拔 最低。受海平面升高影响,马尔代夫群岛可能在 50 年后消 失。马尔代夫政府与两家荷兰企业合作,筹划打造全球最大 规模的人

17、工浮岛群,试图化解生存危机。“水演播室”公司 设计浮岛,“荷兰码头国际”公司负责建造浮岛。 N04 那些正在海上漂移的“陆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 理研究所博士梁光河经过长期研究,海南岛是 6500 万年前 开始从中国北部湾分离旋转漂移出去的,目前仍在左旋并向 东南漂移中。让南海君为您盘点那些在海上漂移的“陆地”。 大陆岛 一些大陆岛是由于大陆板块漂移而形成。大陆岛 多分布在大陆边缘,与大陆之间仅有浅海相隔,如台湾岛、 海南岛;也有因陆块的分裂漂移,大陆岛与原先的大陆之间 被较深、较广的海域隔开,如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 西太平洋及其他地区一系列岛弧的情况比较复杂。现代板块 构造的研究

18、表明,日本列岛等边缘岛弧可能是从亚洲大陆裂 离出来的。 日本南鸟岛 南鸟岛位于东京东南方约 1800 公里处,行政上隶属东京都小笠原村,它是日本最东端 的岛屿,还是日本唯一位于太平洋板块上的岛屿。在 2011 年日本大地震之前,南鸟岛每年向西北方向移动约 8 厘米。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 4 日报告说,2011 年日本大地震之后,随 着海底板块的移动,日本最东端的南鸟岛向日本列岛方向移 动的速度增加了约 10%。北海道大学和静冈大学的研究 小组分析卫星数据等发现,在 2011年的大地震后,南鸟岛 向西北方向的移动速度加速到每年约 8.8 厘米,并且到2014 年底仍维持着这一速度。 格陵兰岛 据媒

19、体报道,格 陵兰岛西南部的雅各布港冰川在 1912 年导致泰坦尼克号沉 没,现在它是世界上移动速度最快的冰川,科学家称其加速 移动是因为格陵兰岛冰盖快速增长的融化速度导致的。 卫星测量表明,这座冰川每年 17 公里的速度移动,每天移 动距离超过 46 米。这座冰川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冰推入海中, 这就导致海平面上升速度的加快。而伴随着速度的加快,它 很可能在下一个十年带来更多的海平面上升。 南极大陆 我国测绘人员通过长达 7 年的精确观测,首次获得了南极板 块运动情况。研究人员发现,南极大陆总体上正在向南美方 向运动。 观测表明,地处南极半岛的长城站地区,在水 平方向上呈现向美洲大陆稳定运动的趋势,平均年运动量为 18.50 毫米。地处东南极的中山站地区,在水平方向呈现向 西南运动的趋势,东南极年均运动量为 8.70 毫米。这一数据 表明,我国南极长城站与中山站之间的距离正在渐渐拉长。 从地壳运动的幅度看,西南极大于东南极,南极半岛又大于 南极其他地区,这与南极的地质构造是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