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的营养价值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8248407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油脂的营养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油脂的营养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油脂的营养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油脂的营养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脂的营养价值(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油脂的营养价值(一)豆油豆油是利用大豆经过溶剂浸出而获得,其主要脂肪酸组成是:亚油酸 50。 55%,油酸22%25%,棕榈酸10%12%,亚麻酸7%9%。有研究认为 (n-3)/(n-6)=l: 51: 10时对健康有利,从这一观点看,豆油符合这一比例特 点。大豆毛油富含维生素E,但是经过脱臭处理后,大部分维生素E以脱臭 馏出物的 形式被分离除去。精炼豆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60110mg/100g,同时使 豆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所以豆油也极易氧化酸败。精炼豆油在储存过程 中会出现色泽加深的现象,这种现象比其他油脂要明显得多。(二)菜籽油菜籽油取自油菜籽,其脂肪酸的组成受气候、品种等的影

2、响较大,如一般寒 带地区芥酸含量较低,亚油酸含量相对较高,气温较高的地区则相反。国内部分 地区 传统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范围为:棕榈酸 2%5%,硬脂酸 1%2%, 油酸 10%35%,亚油酸 10%20%,亚麻酸 5%15%,芥酸 25%55%, 花生四烯酸 7%14%。传统菜籽油的芥酸含量较高,一般为 20%60%,此外还含有芥子苷,含 量 1%2%。由于芥酸大量存在,曾引起营养学领域的极大争议。有研究发现, 用占膳 食能量 5%菜籽油(含芥酸 45%)的食物喂养幼鼠,发现其心肌出现脂肪 沉积和纤维 组织形成;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已经食用菜籽油多 年,并未出现类 似的现象。尽管芥

3、酸对人体的有害作用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 但很多科学家仍建议谨慎对待。目前已经培育出不含芥酸或低芥酸的菜籽品种。传统菜籽油中存在一定量的硫氰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一般都有较大的毒性, 如 引起甲状腺肿大等。在油脂加工中,通过碱炼吸附、脱色吸附和真空脱臭等 工序可 使菜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降至 5ppm 以下。大部分的有毒的含硫化合物 则留在了菜籽 饼粕中,因此菜籽饼粕要经过脱毒后方可做饲料使用。精炼菜籽 油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烹调油、煎炸油。(三)花生油花生油具有独特的花生气味和风味,一般含有较少的非甘油酯成分,色浅质 优,可直接用于制造起酥油、人造奶油和蛋黄酱,也是良好的煎炸油。 花生油 的脂肪酸组成比

4、较独特,含有6%7%的长碳链脂肪酸(二十烷酸、二十二烷酸、 二十四烷酸),因此花生油在冬季或冰箱中一般呈固体或半固体,它的熔点 为 5C,比一般的植物油要高。花生油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是良好的煎炸油。 但花生油中含有少量磷脂,若不将其去除,在煎炸食品时易起泡沫而溢锅,因此 须将其中的大部分磷脂去除才能用于煎炸食品。(四)棉籽油棉籽油是皮棉加工的副产品,其整籽含油 17%26%,籽仁含油 40%左右。 精 炼的棉籽油又称为棉清油。棉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 22%,油酸 18%,亚油酸 56%,与 花生油 的主要脂肪酸相似,与其他油的不同之处是棉籽油中含有 01%03% 的环丙烯 酸,一

5、般认为对生物体有不利作用。环丙烯酸加入母鸡饲料,产下的 鸡蛋很难贮存, 也不能孵小鸡。采用脱臭工序可使其失活,氢化也可使之失活。 因此,高级棉籽烹 调油中不含有环丙烯酸。棉籽油中有 16%23%的饱和脂肪酸,较其他食用油脂如葵花子油,豆油 等含 量稍高,其熔点也较高,因此棉籽油在较低温度下呈浑浊分层现象,有固 体析出。 制造棉籽油色拉油必须经过冬化处理,冬化后分出的固态脂是制造人 造奶油及起酥 油的很好原料。棉籽仁含有棉酚 1%左右,棉酚有抗氧化作用,但是游离的棉酚对非反刍动 物有 抗生育效能。棉籽油经过精炼后可使棉酚的含量降为 001%左右,同时 也使维生素 E 的含量降低。因此,精炼棉籽油

6、的货架寿命很短,一般要添加抗 氧化剂来提高它的保存期。(五)玉米油玉米油又称为玉米胚芽油、粟米油。玉米胚芽占全玉米粒 7%14%,胚芽 含油 36%47%。玉米胚芽油的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占 15%,不饱和脂肪 酸占 85%,在不饱 和酸中主要是油酸及亚油酸,其比例约为 1:25。玉米油 的脂肪酸组成一般比较 稳定,亚油酸含量为 55%60%,油酸含量 25%30% 棕榈酸 10%12%,硬 脂酸 2%3%,亚麻酸含量极少(2%以下),其他如豆 蔻酸、棕榈油酸、花生酸等 脂肪酸含量极微或不存在。玉米不同部分提取的油 脂脂肪酸组成略有差别,与其他 部分相比,胚芽油的亚油酸含量较高,饱和酸 含量

7、较低。成熟期中玉米各部分制取 的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也有不同的变化占玉 米油的亚油酸含量高,其降低血清胆固醇 的效能优于其他油脂。玉米油富含维 生素E,虽然不饱和程度高,但热稳定性较好。(六)向日葵油向日葵油(sunflower oil)又叫葵花籽油,盛产于前苏联、加拿大、美国等,我 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也有较大量生产。向13葵的籽仁含油20%40%。向日葵油含饱和脂肪酸 15左右,不饱和脂肪酸 85。不饱和脂肪酸中油 酸和 亚油酸的比例约为 1:35,所以向日葵油是为数不多的高亚油酸油脂之 一。因此, 有人将它与玉米油列为“健康保健油脂”。我国北部地区向日葵油的 主要脂肪酸组成 为:棕榈酸 6%8%

8、、硬脂酸 2%3%、油酸 14%17%、 亚油酸 65%78%。 向日葵油一般呈淡琥珀色,精炼后与其他油相似,呈淡黄 色。向 13 葵油为良好的食用油之一,但它不宜单独用于煎炸食品。向日葵油富含维生素E(100mg / l00g),还含有绿原酸(水解可生成咖啡酸, 具有 抗氧化作用),因此向日葵油的氧化稳定性很好。(七)芝麻油芝麻油(sesame oil)是我国最古老的食用油之一,产量位居世界之首。芝麻品 种众多,有白、褐、黄及黑色等芝麻。各类芝麻平均含油约 45%58%。目前有不同工艺加工芝麻油,方法不同,其色味也不同。压榨法提取的油色 泽 浅、香味不浓;而水代法制备的芝麻油 (常被称作为小

9、磨香油)色泽深、香味 浓;而 采用浸出法在芝麻饼中提取的芝麻油,经过碱炼、脱臭等工艺处理后, 其香味几乎 完全消失。芝麻中的香味成分主要是 C4-C9 直链的醛及乙酰吡嗪 等。近来日本改进了压榨方法(130C以上),也能从压榨法取得与水代法色香味 类似的芝麻油。芝麻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与花生油和棉籽油相似,含饱和脂肪酸 20%,不 饱和 脂肪酸中油酸和亚油酸基本相当。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简单,典型的 组成为: 棕榈酸 9%、硬脂酸 4%、油酸 40%、亚油酸 46%,其他如棕榈酸、 亚麻酸及花生 酸等含量较少。油脂制取方式对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芝麻油的 维生素E的含量不高(50mg/100g)

10、,但是它的稳定性很高,保质期也很长。这 是由于芝麻粗油中含有 1左右的芝麻酚、芝麻素等天然抗氧化剂。芝麻油一般不作为烹调油使用,通常作为凉拌菜用油。根据芝麻油的性质, 它 也适合制取人造奶油、起酥油及煎炸油。(八)猪脂猪脂是我国动物油脂中食用量最大的一种。猪脂是指从猪的特定内脏的蓄积 脂肪(猪杂油)及腹背部等皮下组织中提取的油脂(猪板油)。内脏蓄积的脂肪一般 较硬,腹背部等皮下组织中的脂肪较软;前者的熔点高(3540C),后者的熔 点低(2730C)。从猪的含脂肪组织中提取脂肪的方法,一般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干法即是在120C熬煮;湿法是在加少量水,在较低温度(105C左右)下熬煮的 油。湿法

11、提取油的质 量比干法要好。采用湿法得到的油通常称为优质蒸煮猪油。猪油中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具有独特的风味,一般无需精制。经过精 制 的猪油称为精制猪油。猪油具有独特的香味,在我国主要用于烹调食用。在西方,猪油早期主要用 作煎炸油和糕点起酥油使用。但是由于构成的甘油三酯非常特殊 (2-棕榈酸甘油 三酯占 75,油酸和亚油酸分布于 1, 3 位)及单一不饱和脂肪酸,使猪油的结 晶多为 B 型, 结晶颗粒粗大。对某些焙烤食品如面包等而言,它不是良好的 起酥油。但 p 型结晶 的猪油对馅饼及酥皮的层状食品的起酥性有很好的作用。 目前,通过酯交换后的改 性猪油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起酥油,广泛应用于食品工 业。猪油中含有 100mg/ 100g 左右的胆固醇,精制猪油中胆固醇的含量要降低 一半。 此外,猪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剂的含量很低,致使其保质期很短,但是可 以通过添加维生素 E 等抗氧化剂来延长它的储存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