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使用安全知识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18248405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9.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氨使用安全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氨使用安全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氨使用安全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氨使用安全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使用安全知识(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氨(Ammonia,NH3 ) 一种最常见的、最易取得的、廉价的无机化合物一作为制冷剂(R717 )应用于制冷 空调工程中已有120 多年的历史。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和环保则是两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制 冷剂的应用和发展,百余年来,经历了由应用天然制冷剂,例如C02、HCFCs、HFCs,而在当前,为了加 强环保而又重新走向应用天然制冷剂的过程。为了防止地球大气臭氧层进一步遭到破坏,为了减少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气,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 寻找氯氟胫(CFCs )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引起了整个国际社 会的关注。当前国内国外的科技部门、研究机构、大型企

2、业集团都在为寻找完美的(也可以说其 ODP 、GWP 均为零)替代物质而切切实实地努力着。国外业已推出了 R123来替代R11 ; R134a来替代R12 ;并采用R22作为过渡性的工质。但从国内外发 的有关文章以及绿色和平组只所散发的宣传材料来看,R123、R134a的ODP虽然为零,但其温室效应的 潜能指标GWP高达420。不仅如此,人们对于R134a比R12要低8-12%的制冷量;对于无法找到合适的 润滑油与其共用,乃至认为R123、R134a仍有致癌的毒性和易燃性,而不甚满意。虽然也有许多非共沸的 混合工质推出,但其中仍含有将被淘汰的 R22 的成分。目前国内普遍能接受的过渡性工质 H

3、CFC-22 美国有些企业推崇为当前危害最低(其 ODP=0.05 )、价廉 而易取得的、热特性好的制冷剂。但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热的角度出发,R22的使全球 变暖潜能值 GWP=510 ,也不是完美的制冷剂。对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所有国外研制的替代 工质,例如 R123、R134a、R407C 等等,都有一个专利保护的问题,外国公司不可能低价转让给我国来大 量生产,而向国外购买,不仅价格高而且受制于外国公司,对发展民族制冷空调事业不利。从 ODP 、GWP 这两项指标而言,氨应该说是一种于臭氧层无员,又无温室效应的效完美的“绿色”制冷 剂。过去,氨的一些危害性被不恰

4、当地夸大,尤其在民用或空调工程中的应用,受到了思想认识上和种种 法规上的限制。近 20 年来,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大气臭氧层和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的紧迫性,在寻找 CFC 、HCFC 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的过程中,国外相继重新评价和研究氨在制冷空调中的地位的应用。 也有学者呼吁,既然人类使用氨有一百多年的经验,在制造上也已十分进步和成熟,不妨也可以使用氨作 CFCs 的替代物质。我国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在这方面却不能令人满意。笔者感到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和 科研机构,都单纯在氟利昂系列的圈子内,去研究和寻找CFC、HCFC的替代物。这方面的文章虽然也很 多,但还未拿出国内自己品牌的替代物质,或已实

5、用于制冷机中。个别学者也提出过氨在新的形势下,应重新认识和扩大应用范围,但实际的研究工作却开展得很少。就 拿利用余热的吸收式制冷来说,也具有明显的偏向: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研究得很多,产品也很多;而能够 制取零度以下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却很少有人研究;有关氨介质的强化传热传质,也很少研究。可以说, 氨的重新评价和扩大应用,迄今仍未能引起国内制冷空调界的关注,尚未见到重新评价和研究氨的安全应 用、把氨工质应用于空调冷源工程上的有分量的文章。2 氨的特性和特点(1)氨的特性氨是最容易取得的、价格低廉的无机化学品。氨,分子量M =17.03 ;沸点-33.422临界温度132.300; 临界压力11.28

6、3MPa ;自燃点6510;熔点-77.70;其液相密度0.771kg/L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根据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属于乙类;根据 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规定,氨气 属于IIAT1级组,也就是说,是最低的爆炸危险级组。氨的毒性,根据GB5044-85职业性接角毒特危害 程度分级规定,属于IV级(轻度危害),最高允许浓度10mg/m3 ;根据TJ-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规定:在厂房车间中,其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在民民区内,最高允许浓度为0.20mg/m3。氨无致癌 的危险。氨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5ppm时,即能闻到气味;氨比空气轻而容易逸至室外。氨

7、容易被水吸收而成为氨水,而水本身就是农田的肥料,流入土地有利无害。氨的价格仅为R22的一半 不到,是 R123、 R134a 的 1/10-1/1。(2)氨的特点氨作为制冷剂的优势(a) 氨的消耗臭氧潜能值ODP和使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均为零。因此,氨是完全有利于环保的。这 也是当前氨又被重新认识和评价的关键。(b) 氨的蒸发潜热大,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容积制冷量均大。也就是说,其COP值大。因此,它是 一种节能的制冷剂。(c) 氨的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氨压缩制冷机的制造经验成熟,制造成本低。使用氨为制冷剂的机组 作为工业和空调的冷源是能节省一次投资和运行费用的。(d) 从利用余热出发,只有氨

8、水吸收式制冷机可以制取0C以下冷量。这是目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无法 达到的唯一方式。(e) 氨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为 132.40及 11.45MPa,高于 R22(96.2C/5MPa)和 R134a(102C/4.15MPa)。 临界压力也高于R132 (4MPa )。可以在较高的热源温度和冷源温度下实现热泵循环。f)氨的传热系数大,氨与润滑油无互溶性,氨油分离比较容易。这对于蒸发器和冷凝器而言,可以设 计得更为紧凑。而且不会像氟利昂那样,因制冷剂溶有较多的润滑油而使制冷量减少和造成蒸发器液面波 动。(g)氨易溶于水,紧急排氨时,可用水冲,变成氨水排出。此外,氨中允许的含水量为0.2%以下,

9、即 使有水存在,由于与氨生成NH40H,呈液体状存在,不会像氟利昂那样,形成冰塞”而且,浓氨水在蒸 发器中,仍能蒸发制冷。只是在蒸发过程中,蒸发温度会变化和上升。含水10%,蒸发温度约上升0.30。 因此,氨制冷的管路系统的干燥要求不如氟利昂那样严格。(h氨泄漏时,容易发现。氨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令人生畏,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但从另一角度看, 即使有很少量的泄漏,也容易察觉到,可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重大事故。表1 氨与其他常用制冷制的特性比较 制冷剂 分子式 类别 沸点0 ODP (R11=1) GWP (CO2=1) 禁用与否毒性燃烧性-150时的蒸发潜热(J/kg)制冷系数 COP R1

10、1 CCLF3 CFC 23.82 1 1500 是低毒非燃 191.76 4.57 R12 CCL2F2 CFC -28.791 4500是 低毒非燃 161.61 4.69 R22 CCLF2H HCFC -40.78 0.05 51否0 非毒不燃 217.29 4.75R123 C2CL2F3H HCFC 27.81 0.02 29 否 有毒不燃 193.39 低于 R11 R134a C2CF4H2 HFC -28.500 420否 非毒有燃209.46低于R12 R717 NH3无机-33.40 0 0有毒可燃1312.56 4.84 使用氨为制冷剂所存在的问题(a) 刺激性试验表明

11、:人对氨的气味有感觉的平均浓度为5ppm ;人长时间暴露在浓度为6.25-25ppm 的含氨空气中,对肺功能和呼吸道没有损害。(b) 毒性我国将氨列为IV级有毒物质(轻度危害),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按美国ASHRAE 标 准34-78,氨列入安全性为第二类的制冷剂,规定直接蒸发式的氨制冷设备不得用于为人服务的空调系统中。 当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5, 000-10, 000ppm,而在这人浓度下,人已感到了强烈的刺激,必然会采取必要 的措施(通风换气、事故排风、寻找泄漏点、停车、紧急泄氨等等)。(c) 可燃可爆性氨气与空气混合其体积比达到15-28%有可能发生爆燃。表2列举了空气中氨含量

12、对 人体生理影响和爆炸极限(ppm与mg/m3 )值,由表2可以看到氨的刺激性、毒性以及可燃可爆与浓度的 关系。氨虽属于可燃可爆、有毒有害气体,但均在较轻度的范围内,如果处理得当,完全可以防止事故发 生。(d) 腐蚀性主要是解决氨用机器、设备和配管时的选材问题。由于氨的避铜”勺要求,对氨用换热传 质设备来说,要采用强化传热管(一般均用铜制)就比较困难,因而,这也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氨在以下情况对部分金属及合金有腐蚀:a.含微量02和CO2的液氨对高强度钢的焊接部分有一定的腐 蚀性,易发生裂缝;.液氨对高镍铸铁、镍铜合金、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有腐蚀性,属C级,腐蚀率10.25mm/a; 同样,

13、氨水溶液对上述材料也有腐蚀性(C级);c.1%氨水溶液对铜的腐蚀率为160mm/a ;,为6.912.4mm/a; 氨水对铝的腐蚀率更小,这v0.013mm; e.浓氨水对钢的腐蚀率为0.08mm/a。3应用氨为制冷剂的安全对策首先,应在认识上解决如何正确评价和应用氨工质的问题。过去,氨的毒性和可燃可爆性被人为地夸大 和误解,导致夸大和误解的主要因素是氨确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从表2上可知,正因为有强烈的气味, 当浓度仅5ppm时,人们即可感觉到,即可采取措施;当浓度达到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时,其浓度是可闻 到的浓度的几倍、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要引起爆炸的浓度是感受到的上万倍。笔者认为,将氨工质应

14、用于民用空调,设计中可采取下列措施: 表2 空气中含氨量对人体生理影响和爆炸极限项目 ppm(V)N(mg/m3)备注可以感觉到氨的气味的最低浓度5 3.476也有资料认为50ppm长期停留为无害的最大 浓度 6.2525 4.317.43有资料认为lOOppm 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规定最高允许浓度14.38 10短期停 留对人体无害时的浓度 300500209348 强烈刺激鼻子和咽喉 408 284 刺激人的眼睛 698 486 引起强烈的咳嗽 1720 1196 短时间 (30min)有危险 2500450017403130 立即引起致命危险50001000

15、0 34766953环境允许浓度(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民用生 活区 0.2876 0.2工厂车间 43 30 点燃极限 下限 11.5 80000 日本资料 上限 27 187730 爆炸极限 下限 15 104300 中国资料劳动卫生学上限28194700爆炸下限与感受30000倍(1) 采用集中供冷将各建筑空调冷源集中起来,由氨制冷站供空调冷水给各用户。(2) 采用间接供冷不采用直接蒸发式(即蒸发器与被冷却场所或物品直接接触,或将蒸发器放在回风 道中)的氨制冷设备;而采取液氨蒸发-冷水降温的间接热交换或氨-盐水-空调冷水的间接热交换的模式。(3) 制冷装置露天化氨压缩机房可以半露天化,外

16、墙敞开(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一般都是露天化的)。(4) 加强通风换气氨机房应有机械通风换气和事故排风设施。事故排风机就采用防爆风机和电动机, 防爆等级为ExIIATl。正常换气次数6次/h;事故排风,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8次/h即间有14次/h 以上的换气。而且,事故通风机的开关应装在进出机房的大门旁、方便操作处。有条件时,应设氨浓度报 警并与事故排风机联锁。(5) 注意防震防泄漏设备安装和配管中,应注意设备基础的防震,管道支架的稳固;采用2.5MPa以 上的管道压力等级,采用氨用专门的阀门和法兰,注意法兰热片的品种和质量,在换阀门和法兰时,必须 同时更换垫片。(6) 重视氨水吸收式制冷的应

17、用 在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中,除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作为余热转换 为冷量的设施外,好可以考虑用氨吸收式制冷来转换余热。氨吸收式制冷具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不可替代 的特点:即能制取0以下级别的冷量。既然溴化锂机组可被誉为无公害的绿色”令源,那么氨吸收式制冷 同样也是可以替代CFCs工质而成为无公害的绿色”令源。为了扩大氨制冷的应用范围,对科研和设备制造的要求是:(1) 应进一步研制高效率的、无泄漏的氨压缩制冷机、氨泵、氨水泵以及氨用设备、容器和仪表。氨 用设备均为压力容器,应符合国家对压力容器的监察要求。(2) 进行氨工质的强化传热传质的研究,使之缩小氨用设备,减轻重量,并实施小型化、机组化。一

18、 般蒸气型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也完全应该在强化传热传质和提高精馏效率上下功夫,缩小设备尺寸, 使“装置”变为“机组”。(3) 加强对氨用金属材料的研究,采用轻质的,高强度的,不渗漏的,而且在液氨、氨水中不腐蚀的 材料,以减轻设备重量、强化传热传质。对于学会或政府主管部门而言,应对国内外的氨用机器和设备的 应用,氨的毒性、可燃性所引起的安全法规、规范和法律,加以重新研究、讨论。根据了新的研究的成果 和实际调查结果,根据百年来应用氨工质的经验和教训,对氨工质可否用于民用空调工程,作为 CFCs、 HCFCs 的替代物质以及应如何正确应用氨工质作出相应的补充和修改。4结束语氨是一种公认的优良的制冷

19、剂,尤其在当前,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用氨可以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 源的目的,应该扩大其应用领域。氨的应用已有百年的历史,应该说,对其优、缺点都有足够的认识。我 们必须采用“战略上藐视”而“战术上重视”的思想,克服恐惧心理,对其所存的问题,认真地采取有效的措 施解决。并应制订必要的法规制度,加强管理和培训,完全有可能将氨工质应用于民用空调在内的其他需 要用冷的地方。也期望科研、制造部门,在旨化传热传质上有所突破,使氨冷机组高效化,小型化,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组化,使用户用得放1999年我厂原热钾碱法双活化剂双套脱碳改为单套NHD法脱碳,设计年生产合成氨150kt因NHD脱碳 属物理吸收,需低温操

20、作(一58C),设计用3台1.84106kJ/h冰机的冷量。在方案确定时,我厂提出 脱碳系统的冷量,由我厂一直采用的氨压缩制冷改为利用低温余热氨吸收制冷提供。因为采用 NHD 脱碳 后,变换气剩余的低品位热能较多,如果这部分热量不能利用,不仅增加低变气水冷器冷却水用量,还浪 费了可回收利用的大约2.8%07kJ/h的热量。根据我厂只有两台35 t/h动力锅炉产汽,冬季生产和厂内 外取暖用汽偏紧的实际情况,我们同设计院商议后,决定这部分热量冬季用作家属区采暖,夏季作为氨吸 收制冷的热源。对于生产余热用于家属区采暖,我厂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如采暖水通过发生器后进行可燃 气检测;采暖水最高处增设一台气

21、水分离器,由分离器顶部排出的水汽再经取样冷却器后用可燃气分析仪 每班分析一次,一经发现发生器内漏,立即停车处理。另外,为防止采暖水管线超压,还增设了2块爆破 板。夏季用于氨吸收制冷时可得到大于8.36106kJ/h的冷量,节省了 5台1.83104kJ/h的冰机。这部分 冷量供 NHD 脱碳使用,剩余送合成。1 工艺流程氨吸收制冷工艺流程见图1。I上I1潜咸图】虽址曲制皆工若悅崔貝liHD也购片気土-师;3-舍住或桶岳I-他鳩命A牆餉沪訓直脱翅I T-刖如Ie扛水右?一就址换盛賂10-flfifJft ii-s细金T痂逶h 4持羸氨吸收制冷工艺流程主要由吸收、精馏、冷凝、节流膨胀、蒸发等组成。

22、来自氨蒸发器制冷后的一8C 低压气氨约0.2MPa)同合成车间来的部分气氨汇合,先进入过冷器与1.5MPa的液氨换热,再进入吸收器 组,由稀氨水溶液(浓度30%,温度46C)吸收,吸收反应热由低于28C的冷却水带走。吸收后的浓氨水(4 2)溶液流入浓氨水贮槽,然后由氨水泵把浓氨水打入溶液换热器,与来自精馏塔底的稀氨水溶液换热, 浓氨水被加热至接近泡点温度(92C)后进入精馏塔中部,喷淋在高效波纹填料上,与上升的氨水进行热质 交换,本身浓度变稀,再流入发生段。精馏塔顶浓度 99.8%以上的氨气少部分经回流冷凝器冷凝下来,大 部分去冷凝器,氨气由循环冷却水冷凝成高压液氨。由低变系统来的166C变换

23、气供给发生器热量,加热 精馏塔底溶液。塔底的稀溶液,经溶液换热器与浓氨水溶液换热降至46C后,去吸收器吸收气氨,增浓至 42%,流量为64t/h。又从精馏塔顶放出高压氨气经冷凝后供用户使用。浓、稀氨水如此不断循环。2 系统改进情况(1) 青馏塔原设计高度为28m(利用原二次脱碳塔),因回流冷凝器安装在塔顶难度大,根据实际情况将精 馏塔割掉9m,改造后连同回流冷凝器的高度共为23 m。塔顶回流冷凝器改为波纹管式冷凝器,面积也由 原来的 709m2 减为 250m2 。(2) 浮阀型塔板改为高效刺孔板波纹填料。(3) 真空泵改为蒸汽喷射泵。(4) 低变气管道上新配蒸汽管线,目的是当低变气停车时,快

24、速送入高压蒸汽,以保证精馏塔发生器的温 度不降低,同时避免氨吸收系统出现大的波动。(5) 液氨贮槽增设一次表,液氨输送管道安装自调阀。3 氨吸收制冷开车情况装置于2000年4月底安装结束, 5月1日正式开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转入正常生产。到5月 3日已 生产出制冷剂液氨)10一 13m3 /h折合氨7t/h左右)。冷冻量大约为9.1106kJ/h。装置开车前,造气NHD脱碳和合成车间氨冷器用8台冰机(4月底)。5月氨吸收制冷正常后,冰机由8 台减至4一5台。由于采取液氨通过过冷器过冷等措施(由 40C降至20C以下),同时合成立式冷凝器热负 荷大大减轻,氨冷器出压力由0.26MPa降至0.2M

25、Pa,出循环气温度由0C降至一3C左右,提高了氨 冷凝量,同时降低了系统阻力,较好地改善了合成系统的操作条件。4 氨吸收制冷系统改进设想目前氨吸收制冷量没达到设计的10.8/h,主要原因如下。(1低变气入精馏塔发生器温度没达到设计值(166C)。主要是发生器前洗涤水进洗涤水加热器温度偏低。 设计为120一130,而实际为104C。因此取走的热量相对多些。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将642炭黑水换热 器由并联改为串联,尽可能多回收炭黑水的余热,将炭黑水排放温度降到80C以下现在为90C)。去气化 炉急冷室的水及各级分离器加水不宜过多。(2现用的氨水换热器面积为168m2。生产运行表明,此换热器换热面积偏

26、小,影响换热效果,去吸收器的氨水温度在70%的负荷下达到56C (设计46C),浓氨水进精馏塔的温度只有72C (设计92C),影响了 精馏塔的生产能力。(3) 此系统投油量应尽量调到7.5_8t/h现7.21/h),以增加更多的余热提供给氨吸收装置。另外,结合 我厂中低低变换工艺流程特点,当催化剂老化或其他原因造成变换气 CO 含量偏高时,可以考虑向变换系 统添加高压蒸汽的方法,这样不仅能降低变换气出口 CO 含量,同时为氨吸收制冷提供更多的热量。低变 气每降低0. 1%的 CO ,就可提高 1%的氨产量。5 本装置设计用水量和实际用水量比较10.8t/h 液氨设计冷却水消耗情况见表 1。盍

27、J 1SUT靜科J亭消轧覆駐器5512.43X1D(195回谎睜擬器62-JJ8XKJ4115咗收器617.89X1DS713从表1可以看出,设计冷却水消耗总量为1323 m3 / h,即每吨液氨设计消耗冷却水量为122.5 m3。现实际氨吸收制冷液氨量只有 7 t/h 左右,总用水量应为 857.5 m3 /h。7t/h 液氨实际冷却水消耗情况见表 2。即 7t/h 液氨实际消耗冷却水量为 475.4m3/h。A 2实蹴冷却水涓耗悄况设眷务称At/U尽506X10*1542dbSTXlO122.410, s13, SX10e299根据以上比较可知,实际用水量要比设计用水量少得多,用水量少的主

28、要原因一是氨吸收制冷系统冷却水的换热面积设计富裕量大,实际每台换热器冷却水出入的温差t10C,回流冷凝器的温差At甚至可 达到20C;二是入冷却器上水温度为22C,较低设计为28C)。如果脱碳系统改造不采用氨吸收制冷,精馏塔发生器所用的热量(1.8如7kJ/ h)也靠低变气水冷器移走,其 用水量至少需880m3/h;而氨吸收制冷开车后,冷却水只需260m3/h。另外,合成冰机停用3一4台后, 相应立式冷凝器冷却水减少500m3 /h。以上数据表明,氨吸收制冷用水依托老厂改造其综合用水量反而少 些。6 氨吸收制冷工艺的特点(1) 用氨吸收制冷时氨水泵的电耗经计算为 65kWh ,比压缩制冷节约电

29、耗。(2) 设备简单,容易加工制造,除氨水泵外都是静置设备,全部可以露天安装。(3操作弹性大,一般适用于(4001200)104kJ/h的规模,能在30%一110%设计范围内正常运行。(4) 装置投资和操作费用随蒸发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我厂利用余热进行氨吸收制冷(84(T1280)104kJ/h,总投资大约280万元,针对NHD脱碳的匹配至 少节省4台8AS17型冰机及配套设备、厂房等,节省投资约150万元。通过计算表明,由于采用氨吸收制 冷工艺多投入的工程资金,不到一年时间即可收回。另外,夏季合成氨蒸发器出气温度在同等条件下,由过去的0下降到一2C左右,提高了氨净值,同 时减少入合成塔循环气量

30、,会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从目前运行效果来看,氨吸收制冷工艺用于NHD脱碳,设备简单,经济实用,操作方便,为低品位热 能的回收我省沿海地区水产冷冻企业较多,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管 理不规范,在用制冷装置压力管道建造质量差,依据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3108号)(以下简称管检规)实施检验普遍存在超标缺陷。为达 到既保安全又促发展的目的,根据管检规第四十条规定, 省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超标缺陷进行安全评定。在国家质检总 局特种设备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次专家论证和中国特检 中心对氨制冷系统压力管道应力水平分析,为氨制冷系统压 力管道定期检验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缺陷判定的准则

31、。 现遵照合乎使用的原则,特提出以下缺陷处理意见:一、对氨制冷压力管道普遍存在的超标缺陷,根据实际 情况,不予以定级,只确定是否可以继续监控使用。二、对存在超标缺陷的氨制冷压力管道达到以下要求, 可以监控使用:1、查阅相关记录,该压力管道自安装到受检之日一直 安全运行;2、支吊架布置合理(管系处于应力低水平);3、管子材料为10钢、20钢、16Mn或材料检验的硬度 测定值在 HB156 以下;4、管子及焊缝外观未发现腐蚀现象;5、在实际工况下,材料韧性良好,并且未出现材料性劣化及劣化趋向;6、未焊透相对深度小于0.6且缺陷底部最小壁厚2mm ;7、未焊透部位不存在裂纹及附近无其它埋藏缺陷;8、

32、压力试验或泄漏性试验合格;9、液氨介质中含水量債2% ;10、安全附件齐全且均在校验有效期内;11 、使用单位已制定压力管道作业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并保证落实到位。三、监控使用措施:1、使用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各项监控措施和 安全责任。(详见附件)。2、各特检机构在出据监控使用报告的同时,要求企业 签订落实安全措施的责任状。3、各特检机构对超标缺陷的部位要进行跟踪监测,原 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检测,以判断超标缺陷是否扩展。四、对达不到监控使用要求的氨制冷压力管道各地要依 法督促使用单位及时修复或更换,消除缺陷,确保压力管道 安全运行。附件:氨制冷压力管道监控使用单位监控措施和安全责附件:氨制

33、冷压力管道监控使用单位监控措施和安全责任依据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和在用氨制冷压力 管道全面检验缺陷处理意见实施检验,氨制冷压力管道被评定 为监控使用的单位,必须落实以下监控措施和安全责任,确保压 力管道的安全运行。一、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 定并落实以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各级人员负相应责任的岗位 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督促 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同时,使用单位应配备相应 的压力管道作业人员、在线检验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应急处置 人员,并持证上岗,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二、使用单位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规范职工行为,

34、特别是严禁酒后上岗、擅离岗位、无证代班等现象发生;禁止车 间内无关人员进出;杜绝职工在车间内睡觉和休息。三、使用单位因各种原因更换设备及压力管道时,必须上报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并经检验单位进行检验检测合格后才能 投入运行。四、使用单位要制定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计划和检修计划,并 落实到人,保证按计划实施。对监控使用的管道系统每年要进行 不少于2 次的在线检验;加强日常巡回检查,每天重点检查经检 验存在缺陷的部位、容易发生局部腐蚀损坏的部位和安全附件的 完好情况等;做好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保证定期对氨制冷系统 设备、管道、阀门等进行保养和防腐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异常 情况,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对安

35、全阀、压力表、各种测量仪表、 安全保护装置等安全附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检修。五、使用单位应制订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并结合在线 检验组织演练。畅通安全通道,配备紧急泄氨和喷淋稀释装置, 配备抢险工具和防护用品。针对制冷系统常见故障制定具体的处 置方法,做到每个操作工都能及时正确处理一般故障,消除事故 隐患。六、及时做好设备及管道运行、检查、检验、事故、维修保 养的情况记录,建立和完善设备和管道的技术档案。氨(NH3 )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中温制冷剂,在特殊凿井行业冻结工程中被大量使用。 氨蒸汽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7kg/m2对空气比重为 0.5971沸点一33

36、.4S,溶点一77.7C。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5一28%,在氧气中的爆炸 极限为13.5-79%。氨极易溶于水,呈碱性,1%水溶液的ph值为11.7左右。氨属有毒类介 质,毒性2级,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直接接触高浓度氨时, 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伤,氨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部的损伤。车间空气中氨的最 高容许浓度为30 mg/m3,当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0厂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 即可中毒。氨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必须加强并落实对氨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 确保安全。一、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制 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意识,建立处、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

37、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会制度、班 前班后安全会等制度。二、安全装置与安全防护措施 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转除了依靠过硬的安装质量外,必备的安全装置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冷 系统中须安装足够的氨压力表、安全阀、液面计、温度计等,有效且足够的安全装置能够准 确监视系统运行工况(如压力、温度等),以便及时察觉制冷系统有无异常,并能在出现系 统超压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动作,避免发生事故。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表计必须进行定期校验, 确保其在有效期内。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1、制冷设备上需安装压力继电器、压差继电器。2、监视冻结站内氨气浓度的氨气浓度检测仪,可在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规定含量时及时报 警。三O3、针对氨气浓度比

38、重比空气小的特点,泄漏的氨气易积聚于冻结站顶部,在冻结站屋顶处 开设通风口。4、冻结站内应设有局扇,其排风能力要求每小时将室内空气更换不少于8次。而且在室内 室外都应装设按扭开关,配备事故电源,在紧急情况下能确保局扇工作。5、车间的门应向外开,并最少留有两个进出口,以保证安全。6、冻结站应配备带靴的防毒衣、橡皮手套、胶靴、管夹、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妥善放 置在机房进口的专用箱内,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专用箱在紧急情况下应能强 行打开。7、冻结站须配备足够数量的二氧化碳或干粉或“1211等”灭火器材,已备扑灭油火、制冷剂 火和电火。三、安全操作 要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

39、遵守执行。所有冻安工均须持证上岗,确保安全 操作。1、新安装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耐压试验、检漏、排污、抽真空,当确认系统无泄漏时, 方可充灌制冷剂。2、像容器内充灌制冷剂时,阀门开启操作应缓慢进行,以免引起容器的脆性破坏。3、制冷系统中,存有液态制冷剂的管道设备,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4、为避免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在冻结站和辅助设备间不能有明火,冬季严禁用 明火取暖。5、检修设备和管道时,在制冷剂未抽空或未置换完全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严禁拆卸设备 进行焊接作业。四、事故救援与紧急救护 各项目部须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处审批后执行,必要时要进行演练。 项目部应配备专兼职医生,也 2

40、可与附近医院建立联系,保证在人员发生氨中毒时能够采取 有效的急救措施。冻氨工亦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 项目部应备有硼酸水、凡士林以及其他必备的药品,以备急用。()系列化氨压缩机的油压应比曲轴箱内气体压力高0.15-0.3Mpa其他采用齿轮 油泵的低转速压缩机应为0. 05-0. 15Mpa。(二)曲轴箱内的油面,当为一个视孔时,应保持在该视孔的1/厂2/3范围内, 般在1/2处;当为两个视孔时,应保持在下视孔的2/3到上视孔的1/2范围内。油温最高 不应超过70C,最低不得低于5CO(三)氨压缩机高压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Mpa,压比等于或小于8。(四)单级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为80150C,吸

41、气温度比蒸发温度(双级氨压 缩机的高压级吸气温度应比中间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高515Co(五)氨压缩机机体不应有局部非正常的温升现象,轴承温度不应过高,密封器 温度不应超过70Co(六)氨压缩机在运转中,气缸、曲轴箱内不应有异常声音。 第三十条 当 库房内热负荷突然增加或系统融霜操作频繁时,要防止氨压缩机发生湿冲程。第三十二条 当机器间温度达到冰点温度时,氨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应将气缸水套和曲轴箱油冷却器内的 剩水放出,以防冻裂。第三十三条当湿冲程严重而造成停车时,应加大汽缸水套和油冷 却器的水量,防止汽缸水套或油冷却器冻裂。为尽快恢复其运转,可在氨压缩机的排空阀上 连接橡胶管,延至室外水池内,将

42、机器内积存的氨液通过排空阀放出。必要时可用人工驳动 联轴器,加速进程。 第三十四条 将配组双级压缩机调换为单级运行,或将运行中的单级 压缩机调换为配组双级运行时,须先停车、调整阀门,然后才能按操作程序重新开车。严禁 在运行中调整阀门。第三十五条禁止向氨压缩机吸气管道内喷射氨液。第二节 辅助设备的安全操作 第三十六条 热氨融霜时,进入蒸发器前的压力不得超过 0.8Mpa,禁止用关小或关闭冷凝器进气阀的方法加快融霜速度,融霜完毕后,应缓慢开启 蒸发器的回气阀。第三十七条冷风机单独用水冲霜时,严禁将该冷风机在分配站上的回 气阀、排液阀全部关闭后闭路淋浇。第三十八条 卧式冷凝器、组合式冷凝器、再冷却器

43、、 水泵以及其他用水冷却的设备,在气温达到冰点温度时,应将停用设备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第三十九条 严禁从制冷装置的设备上直接放油。 第四十条 贮氨器内液面不得低 于其径向高度的 30,不得高于 80。排液器最高液面不得超过80。 第四十一条 从 制冷系统排放空气和不凝性气体时,须经专门设置的空气分离器放入水中。四重管式空气分 离器的供液量以其减压管上结霜呈1米左右为操作适宜。第四十二条 制冷系统中有可能 满液的液体管道和容器,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以免阀门或管道炸裂。 第四十三条 制 冷装置所用的各种压力容器、设备和辅助设备不应采用非专业厂产品或自行制造。特殊情况 下必须采用或自制时,须

44、经上级技术监督部门审核批准,经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 四十四条 制冷系统的压力容器是有爆炸危险的承压设备,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 行定期外部检查和全面检验。除每次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外,使用达十五年时,应进行 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严格检查缺陷和气压试验。对不符安全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予更新。 第 四十五条 制冷装置中不经常使用的充氨阀、排污阀和备用阀,平时均应关闭并将手轮拆下。 常用阀门启闭时要防止阀体卡住阀芯。第三节 设备和管道检修的安全操作 第四十六条 严禁在有氨、未抽空、未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焊接管道或设备,拆卸 机器或设备的附件、阀门。 第四十七条 检修制冷设备时,须在其电源

45、开关上挂工作牌, 检修完毕后,由检修人员亲自取下。 第四十八条 制冷系统安装或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 试验。系统气密性试验的压力值,处于冷凝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8Mpa,处于蒸发压力 和中间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2Mpa。第四节 充氨的安全操作 第四十九条 新建或大修后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试压、检漏、排污、抽真空、氨试漏后方可 充氨。 第五十条 充氨站应设在机器间外面,充氨时严禁用任何方法加热氨瓶。 第五十 一条 充氨操作应在值班长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遵守充氨操作规程。 第五十二条 制冷 系统中的充氨量和充氨前的氨瓶称重数据均须专门记录。 第五十三条 氨瓶或氨槽车与充 氨站的联接,必须采用无缝钢管

46、或耐压3.0Mpa 以上的橡胶管,与其相接的管头须有防滑沟 槽。第四章 安全规定 第五十四条 为防止损坏库内的蒸发器,货物堆垛要求:距低温库房顶棚0.2米,距高温库房顶棚0. 3米,距顶排管下侧 0.3米, 距顶排管横侧0.2米,距无排管的墙0.2米,距墙排管外侧0.4米,距风道底面0.2米,距冷 风机周边1.5米。库内要留有合理的通道。第五十五条 温度为0C及0C以下的库房内, 应设置专门的防潮灯光. 第五十六条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涂色(按国家安全色标),库房 内的管道可不涂色。 第五十七条 氨制冷系统中设备的注氨量按下表所示: 设 备 名 称丨注氨量()丨设备名称丨注氨量()冷凝器丨15丨非

47、氨泵强制循环供液丨网址:_ar ticle/4f/6433$2.h tml氨的危害性危险特性氨是 NH3 的中文名称,因其在常温下呈气态,所以又叫氨气。它的主要用 途有三,一是用于制冷,二是制取氨盐,三是制造氮肥。氨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是一种无色易燃又恶臭的刺激性气体。与空气混 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后生成氧化氮;与 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 险。由于氨有易燃的特性,所以它的禁忌物有强氧化剂,还有卤素、酰基氯、酸 类、氯仿等。如遇着火,切断气源最为重要;若不能切断气源,决不允许熄灭正 在燃烧的气体。尽快喷水冷却火场

48、中的容器,如有可能,应将容器从着火现场移 至空旷处。对健康的危害氨是低毒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主要是通过口鼻吸入。低浓度的氨对粘膜 有刺激作用,使人眼、鼻、口立刻产生辛辣感,引起流泪、流鼻涕、咳嗽、头晕、 头痛等症状。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当人吸入 高浓度氨气时,可引起剧烈咳嗽、气急、胸闷、胸痛,口唇和指甲呈青紫色。急 性轻度中毒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性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 炎,或伴有角膜及皮肤灼伤;急性重度中毒者出现喉头水肿、肺水肿、声门狭窄、 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并伴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可引起 反射性呼吸停止。如氨溅入眼内,可

49、致眼结膜水肿、角膜溃疡,引发虹膜炎、晶 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高浓度的氨水或氨气接触到人的皮肤上,可引起 表皮灼伤、起水泡和坏死。另外,还有一些人对氨水会产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 性皮炎或过敏性哮喘等。储运要求 这是一种易燃、腐蚀性强的压缩气体。储存条件是阴凉、干燥、通风,远离火种、 热源,避免阳光直射,而且还不能与卤素(氟、氯、溴)、酸类物质混合存放, 入库验收时要注意品名、验瓶日期,先进库的先发用。用罐储存时一定要有防火 防爆的技术措施,并配备相应品种和相当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 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用槽车运输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量超 压运

50、输。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滞留停顿。急救与防护急救措施 急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是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 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进行彻底冲洗,或用 3% 的硼酸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必 须送医院进行治疗。倘是眼睛接触,要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进 行冲洗,所需时间至少15 分钟,并立即就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呼吸道吸入。 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应让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移往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道 通畅。对呼吸困难者要及时给氧,对已经停止呼吸的,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经 抢救脱险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企业在制氨或使用含氨的物质时,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工人要加强安全教育,

51、提高安全意识,杜绝违章操作。防护措施有工程控制和个体防护两个方面。工程 控制既是“三同时”的内容也是日常生产的内容,对有氨的各种装置,包括容器 和管道等,要严加密闭,要具备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条件,还要加强检查、 定期维修。个体防护措施分为呼吸系统、眼睛、手和身体4个方面。如空气中氨 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口罩;当出现氨泄漏等紧急事态,无论是抢救者还逃 生者,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眼睛的防护主要是戴安全防护眼镜。手的防 护就是戴防护手套。身体的防护就是穿合符要求的化学工作服。另外,不要在制 氨和用氨的工作场所进食和饮水,更不能吸烟;再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 惯,每次完成作业后,要

52、淋浴更衣,不要把受到污染的衣物带回家里。 泄漏处理和人员疏散 一旦发生氨泄漏,应迅速将污染区人员撤离至上风处,并切断一切火源,实行警戒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应急处理人员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氧气呼吸器,穿厂商特 别推荐的能完全隔离的化学防护服。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 水进行中和、稀释、溶解,并加强通风,或强力抽排至室外。也可以将残余气或 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 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雾)设施。氨(NH3 )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中温制冷剂,在特殊凿井行业冻结工程中被大量 使用。氨蒸汽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53、在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77kg/m2, 对空气比重为0.5971沸点一33.43,溶点一77.70。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5 28%,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3.厂79%。氨极易溶于水,呈碱性,1%水溶液的 ph值为11.7左右。氨属有毒类介质,毒性2级,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 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直接接触高浓度氨时,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伤, 氨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部的损伤。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 mg/m3,当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 可中毒。氨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必须加强并落实对氨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 全责任制,确保安全。一

54、、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制 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意识,建立处、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体系,落实安全生产 会制度、班前班后安全会等制度。二、安全装置与安全防护措施 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转除了依靠过硬的安装质量外,必备的安全装置也是必不可少 的。在制冷系统中须安装足够的氨压力表、安全阀、液面计、温度计等,有效且 足够的安全装置能够准确监视系统运行工况(如压力、温度等),以便及时察觉 制冷系统有无异常,并能在出现系统超压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动作,避免发生事故。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表计必须进行定期校验,确保其在有效期内。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1、制冷设备上需安装压力继电器、压差继电器。2、监视冻结站内氨气浓度的氨气浓

55、度检测仪,可在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规定含 量时及时报警。3、针对氨气浓度比重比空气小的特点,泄漏的氨气易积聚于冻结站顶部,在冻 结站屋顶处开设通风口。4、冻结站内应设有局扇,其排风能力要求每小时将室内空气更换不少于 8次。 而且在室内室外都应装设按扭开关,配备事故电源,在紧急情况下能确保局扇工 作。5、车间的门应向外开,并最少留有两个进出口,以保证安全。6、冻结站应配备带靴的防毒衣、橡皮手套、胶靴、管夹、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 具,妥善放置在机房进口的专用箱内,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专用 箱在紧急情况下应能强行打开。7、冻结站须配备足够数量的二氧化碳或干粉或“1211等”灭火器材,已备扑灭

56、油 火、制冷剂火和电火。三、安全操作 要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所有冻安工均须持证上岗, 确保安全操作。1、新安装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耐压试验、检漏、排污、抽真空,当确认系统 无泄漏时,方可充灌制冷剂。2、像容器内充灌制冷剂时,阀门开启操作应缓慢进行,以免引起容器的脆性破 坏。3、制冷系统中,存有液态制冷剂的管道设备,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4、为避免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在冻结站和辅助设备间不能有明火, 冬季严禁用明火取暖。5、检修设备和管道时,在制冷剂未抽空或未置换完全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严 禁拆卸设备进行焊接作业。四、事故救援与紧急救护 各项目部须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处审批后执行,必要时要进行演练。 项目部应配备专兼职医生,也 2 可与附近医院建立联系,保证在人员发生氨中毒 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冻氨工亦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 项目部应备有硼酸水、凡士林以及其他必备的药品,以备急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