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长各阶段病虫害及防治办法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8244260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玉米生长各阶段病虫害及防治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玉米生长各阶段病虫害及防治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玉米生长各阶段病虫害及防治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玉米生长各阶段病虫害及防治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生长各阶段病虫害及防治办法(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出苗期这一阶段基本没有病害,但为了防止出现“老小苗”的现象,达到促根壮苗的目的,主 要的措施有:1、早间定苗。应在三叶期间苗,四叶期定苗,留生长一致的壮苗。缺苗断垄较重地段, 可留生长一致的双株,确保密度。2、中耕除草。玉米出苗后要及时中耕松土,并喷施新高脂膜,疏松土壤,防止病菌侵 染,保护禾苗茁壮成长,消灭杂草,促根深扎。3、追肥浇水。追肥在定苗后、拔节前进行,要根据植保要求施肥并喷施壮穗灵,有壮 苗和促叶壮秆的作用,为穗多穗大打好基础。苗期的浇水次数可掌握在12次。苗期遇涝, 应及时挖沟排水,并及时中耕,以便还苗。4、防治病虫。玉米苗期害虫主要为粘虫、蓟马,防治粘虫可用50%辛硫磷乳剂

2、3000倍 液+新高脂膜喷雾提高药效,防止病毒病复生。二、穗期阶段1、玉米大斑病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 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 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 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一种发生 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 发病重。发病规律: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体和分生抱子两种形态),为第二 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C。条件适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抱子, 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

3、与玉米品种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度)决定。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良种;(2)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3)发病初期用50% 可湿性多菌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 液,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2、玉米小斑病症状: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 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 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抱子也可越冬,但成活

4、率低。 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C,抱子萌发适温为2632CO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键 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C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 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防治方法:(1) 选用抗病品种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2号、商单4号、丹玉6号等;自交系有吉63、 辽1311、自330等。(2) 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 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3) 加强栽培管理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 以增强植株抗病力。(4) 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

5、代森锰锌 800倍液,每亩用5075千克,隔710天喷1次,共防23次。3、玉米圆斑病症状:玉米圆斑病为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可深达穗轴。病 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曲。子粒变黑、干批。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水浸状,淡绿色或 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苞叶上 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发病规律:由于穗部发病较重,所以带菌种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种子不能发芽而在土中腐烂, 有时引起幼茵发病或枯死。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以及果穗子粒上潜存的菌 丝体均可安全越冬,成为第二

6、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 抱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萌发侵入。病斑上产生的分生抱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防治办法:(1) 加强检疫应特别注意不从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我国发病严重的主要是吉63 自交系。(2) 药剂防治可在玉米吐丝盛期进行,重点喷洒果穗。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克兑水50-75公斤喷雾,一般连喷2次,间隔710天。4、玉米纹枯病症状:主要为害玉米叶鞘、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 糊,病斑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状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 时发病部位可见到茂盛的菌丝体,后结成白色小绒球,逐渐

7、变成褐色的菌核。有时在茎基 部数节出现明显的云纹状病斑。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发病规律: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病,逐渐向 上和四周发展,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病情发展快,吐丝灌浆期受害重。玉米 连茬种植,发病重;高水肥、密度大,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78月份降 水次数多,降水量大,易诱发病害。防治办法:(1) 种植抗病品种 叶片大小适中并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田间通风透光好,发病轻。(2)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力。 在发病初期,剥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叶鞘,可减轻发病。(3) 药剂防治

8、在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20%粉剂25克, 或农抗120水剂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茎叶喷雾。5、玉米黑粉病症状: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玉米的气生根、茎、叶、 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组织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 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瘤较小,直径仅 1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产生黑粉。茎节上和穗上病瘤较大,直径可达15厘米。一株玉米 可产生多个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长出囊状或角状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仅个别 小花受侵产生病瘤,其它仍能结实;全穗受害可成为1个

9、大病瘤。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垣抱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 抱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抱子萌发适温2630C。玉米植株密度 过大,偏施氮肥,组织伤口处有利于病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发病较重。防治办法:(1) 种植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抗病杂交种。(2) 消灭侵染菌源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要在地头堆放,作堆肥时需经腐熟,并及时 消除田间内的病残体,以减少越冬菌源。(3) 改进栽培措施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玉米螟,以增强植株抗 病能力。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销毁,减少田间传播为害。6、玉米丝黑穗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雌、雄

10、穗抽出后表现症状。发病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 发病较晚的常果穗受害。病果穗较健穗短,顶端尖,不抽花丝,整个果穗变成病瘿,后期苞 叶张开,内部黑粉散落后,残留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似乱发状。雄林早期受害,整个花 序变为厚垣抱子团。发病规律:玉米丝黑穗病一年侵染1次,无再侵染。以厚垣抱子在土壤、粪肥和种子 上越冬。厚垣抱子在土壤中遇到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菌丝,由玉米幼芽入侵,最后进人雄花和 果穗,产生大量厚垣抱子。玉米播种后至五叶期,土壤温度湿度是否适宜,一是影响病菌入 侵的主要因素。防治办法:(1) 选用品种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2) 拔除病株发现病株,及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拔

11、,并带出田外深埋。(3) 农业措施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秸秆肥要充分堆沤发酵。深翻土壤, 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玉米的抗病性。(4) 药剂拌种 选用15%粉锈宁或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按种子重 量的0. 3%0. 5%拌种。三、花粒期1、玉米茎腐病症状:为全株表现症状的病害,玉米乳熟至腊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 逐渐扩展,呈现青枯状。有的病株在雨后出现急性症状,全株急骤青枯。病株茎基部变软, 内部空松,遇风易倒折。剖茎检查,髓部空松,根、茎基部可见到红色病症。发病规律:玉米茎腐病田间以病株残体、病田土壤和种子带茵为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在 玉米播种后至抽雄吐

12、丝期陆续由根系侵人,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玉米灌浆至成熟期的气候 条件,特别是雨量与发病关系密切。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防治办法:(1) 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自交系,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以增强玉米的抗病性。(2) 实行轮作 深翻土地,清除病株残体,秸秆充分发酵后再施用等,以减少土壤茵 源。2、玉米干腐病症状:主要在玉米生长后期被害较重。为害茎秆和果穗。茎秆基部和果穗处的茎秆生褐 色、黑褐色、紫红色大病斑,严重时茎秆从病部折断。病果穗穗轴变松,易折断,病穗下部 子粒变褐色无光泽,粒间常有白色菌丝体,病穗与苞叶粘连,不易剥开。发病规律:玉米干腐病以菌丝及分生抱子器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玉米生长季节产 生分生抱子借气流传播,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的浸染和发病。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 要途径。播种后降水多、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幼苗长势弱,容易发病。防治办法:(1) 农业措施选育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3年轮作,秋季深翻士壤,清除田间病残 组织,减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增施有机肥等,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2) 药剂防治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4小时。浸种后用清 水冲洗即可播种。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 液喷雾。重点喷果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