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243859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9.9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节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6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第 二章区域生态环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境建设第一节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以西以西北地区为例北地区为例v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要求:v结合西北等区域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学习目标v知识要求:知识要求:v了解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类型和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v能力要求:能力要求:v培养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与解释:v1 1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划分界线: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划分界线:v西北干旱地区的气候按水分这一主导因素分为干旱和半干旱两种类型,分界线大致在贺兰山一线。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

2、200200400400毫米,v 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200毫米v2荒漠的主要类型:v根据地表特征及物质组成的不同,可以将荒漠分为岩漠、砾漠、沙漠及泥漠四种类型。v3 3绿洲农业的特点:绿洲农业的特点:v一是靠人工灌溉发展农业;二是种植耗水量小的农作物;三是多为劳动集约型农业;四是多为自给性农业生产,但在供水充足、规模较大的绿洲,多引种商品性农作物,如棉花等。v4 4我国主要的沙漠和沙地:我国主要的沙漠和沙地:v塔克拉玛干沙漠:v古尔班通古特沙漠:v巴丹吉林沙漠:v腾格里沙漠:v毛乌素沙地:v柴达木沙漠:v第一节第一节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v一、荒漠化一

3、、荒漠化v1 1、定义、定义v荒漠化是指发生在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土地退化,它是,它是气候气候变异和变异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v2 2、荒漠化的表现(、荒漠化的表现(3 3种)种)v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v3 3、影响、影响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荒漠荒漠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

4、区,或是一种几乎完全没有植被植被贫乏的地区,或是一种几乎完全没有植被和良好土壤发育的土地。其为地貌形态和良好土壤发育的土地。其为地貌形态.(极(极地)地区终年以冰雪覆盖地面的寒漠也归属于地)地区终年以冰雪覆盖地面的寒漠也归属于荒漠的特殊类型。荒漠的特殊类型。荒漠是一种景观荒漠是一种景观,具有产生荒漠化具有产生荒漠化的潜在威胁。的潜在威胁。西北-荒漠化次生盐碱化西南-石漠化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分布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分布东南丘陵东南丘陵红漠化红漠化v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荒漠化的自然因素)v1 1范围: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范围:西北地区

5、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大部。v2 2、位置:我国西北内陆、亚欧大陆腹地、位置:我国西北内陆、亚欧大陆腹地 3 3地貌:高原、盆地为主。(在图上读出)地貌:高原、盆地为主。(在图上读出)v4 4自然特征:自然特征:干旱干旱。v合作分析合作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形成的原因西北地区干旱特征形成的原因v位置、地形组合的结果位置、地形组合的结果大范围: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范围: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6、古长城一线以北。在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地貌:高原、盆地貌:高原、盆地为主。地为主。中国干湿地区中国干湿地区800mm400mm200mm西北地区读图分析读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过程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过程v位置位置深居内深居内陆陆远离海洋远离海洋水汽水汽难以难以到达到达干干旱旱高山环绕盆高山环绕盆地地青藏高原隆青藏高原隆起起阻隔水阻隔水汽进入汽进入地形地形干干旱旱位位置置地地形形深居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远离海洋水汽难以水汽难以到达到达高原面积广大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高山环绕盆

7、地青藏高原的隆起青藏高原的隆起西北内陆地区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西北内陆地区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1、产生干旱的主要原因、产生干旱的主要原因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v5、自然景观的区域差异自然景观的区域差异v读读P、20景观图思考景观图思考1、2题、题、思思考考贺兰山以西地区贺兰山以西地区贺兰山以东地区贺兰山以东地区范围范围气候气候降水降水植被植被成因成因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西部西部东部东部降水降水海陆位置海陆位置载畜量载畜量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农业特色农业特色200mm以上以上距海近距海近大大荒漠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半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草原畜

8、牧业灌溉农业200mm以下以下距海远距海远小小沙漠戈壁沙漠戈壁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绿洲农业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山地畜牧业植被覆盖减少植被覆盖减少下渗减弱,径流加强、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蒸发加强植被蒸腾减弱,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空气湿度减少降水减少,蒸发加强降水减少,蒸发加强地面变干燥地面变干燥荒漠化荒漠化v干旱的影响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v6、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v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干旱(基本条件)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风力强劲(动力因素)风力强劲(动力因素)气候

9、异常主要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主要自然原因干旱特征干旱特征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平地多沙质平地多沙质沉积物沉积物大风日数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在冬春两季总结:总结:干旱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干旱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环境的脆弱性脆弱性。干旱的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干旱的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潜在威胁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v1、两方面(、两方面(1)、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不当,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v2、主要

10、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典型地区典型地区主要危害主要危害过度樵采过度樵采干旱地区过度放牧过度放牧草原区(水井周围)过度开垦过度开垦沙区边缘水资源利用不水资源利用不当当绿洲地区铲掉草皮铲掉草皮过度樵采过度樵采樵采天然植被樵采天然植被破坏固沙植物破坏固沙植物采挖药材、发菜采挖药材、发菜沙化沙化牧草难生长牧草难生长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结构被破坏草原退化草原退化沙化沙化(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垦殖或过度垦殖或不合理灌溉不合理灌溉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不合理的水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资源利用破坏固沙植物破坏固沙植物分布:黄淮海

11、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与次生盐碱化灌溉与次生盐碱化v次生盐碱化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次生盐碱化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壤盐碱化现象。成的土壤盐碱化现象。v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方式有: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方式有:v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度开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度开采地下水采地下水坎儿井非洲萨赫地区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非洲萨赫地区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分析分析v1、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位置位置/气候气候)v2、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的影响、经济活动方式的变化的影响v3、人口急剧增长对生态环境及荒漠、人口急剧增长对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影响化的影响v4、提出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提出解决非洲贫

12、困问题的可能办法法降水量少且集中。全年高温,降水量少且集中。全年高温,蒸发量大蒸发量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增加草场压力,导致草场退化,导致整个草场退化。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v读图读图2。12思考思考v1、图中河流分布的特点,、图中河流分布的特点,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方式是什么?v2、古城和古遗址分布有、古城和古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什么特点?v3、古今道路的变化反映、古今道路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了什么问题?v4、这样发展下去结果会、这样发展下去结果会怎么样?怎么样?(三)、(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

13、漠化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1.1.发展历史发展历史:西汉时期西汉时期:屯田屯田.绿洲富庶绿洲富庶.人地协调人地协调.(塔里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利用冰雪水和山麓地下水木盆地南缘绿洲利用冰雪水和山麓地下水).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由于河流上游过垦由于河流上游过垦.战争战争.瘟疫等原因瘟疫等原因.古绿洲放弃古绿洲放弃.荒漠荒漠化开始化开始.时期利用时期利用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发生荒漠化的区发生荒漠化的区域域/(结果)结果)古代(唐宋古代(唐宋后后)盲目开垦、战争、盲目开垦、战争、瘟疫(水资源利瘟疫(水资源利用不当用不当)近代(清代近代(清代后)后)大规模移民开垦大规模移民开垦现代(建国现代(建国后)后)人口压力

14、、管理人口压力、管理失误失误塔里木盆地沙漠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边缘/(绿洲向河流绿洲向河流上源退缩上源退缩)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使农牧界线向地带,使农牧界线向西北推进西北推进草原牧区、旱农地区草原牧区、旱农地区/荒漠化蔓延荒漠化蔓延清代以来清代以来(近近300年年):人口猛增人口猛增.移民实边移民实边.开放蒙禁开放蒙禁.耕地扩大耕地扩大.荒荒漠化扩大漠化扩大.使农牧过渡带向西北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使农牧过渡带向西北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农牧过渡地带向西北推进的影响农牧过渡地带向西北推进的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带来了荒漠化问题带来了荒漠化问题

15、:其中以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为严重其中以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为严重.读2。13图思考v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的荒漠化?v思路:思路:农区侵入牧区,会使草场面积发生农区侵入牧区,会使草场面积发生怎样的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是什么?对草怎样的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是什么?对草场质量的影响是什么?场质量的影响是什么?v牧区变为农区,地表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牧区变为农区,地表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出现土地因为土地肥力的减退而化?为什么出现土地因为土地肥力的减退而抛荒的现象?抛荒的现象?v“农牧之争农牧之争”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是什

16、么?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v农牧界线向北农牧界线向北 推进,意味着农作物入侵推进,意味着农作物入侵牧区,大片的草地将会变成旱地。这样,牧区,大片的草地将会变成旱地。这样,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有的牲畜量不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有的牲畜量不减少的条件下,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减少的条件下,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超载的牧场必定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超载的牧场必定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势必日益加重。在的地区,环境的退化势必日益加重。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

17、在严重的劣势,加上若防风固沙方面存在严重的劣势,加上若因为土地肥力的减退而弃荒的话,其本因为土地肥力的减退而弃荒的话,其本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漠。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漠。v在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常常存在在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常常存在“农农牧之争牧之争”。从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比,农。从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比,农业一般高于牧业,因此就有农作物侵入牧业一般高于牧业,因此就有农作物侵入牧区的趋势。区的趋势。v过渡开垦过渡开垦 生态用水紧张生态用水紧张 植被退植被退化化 v 荒漠化加剧荒漠化加剧 土地肥力减弱土地肥力减弱 再再度开垦度开垦 荒漠化加剧荒漠化加剧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18、和措施v1、三项内容三项内容、两条原则、一个重点两条原则、一个重点v2、具体措施、具体措施v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水资源(水)资源(水)v(农作区、牧区、干旱地区)如塔里木(农作区、牧区、干旱地区)如塔里木河水资源的利用河水资源的利用v、利用、利用生物措施生物措施和和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构筑防护体系体系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绿洲绿洲外围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林沙漠边缘封沙育林绿洲绿洲前缘前缘地带地带营造防沙林带营造防沙林带绿洲绿洲内部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带建立农田防护林带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流沙地区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设置沙障工程宁夏沙坡头的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草方格沙障”工程工程草方格草方格沙障沙障v、

19、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地)v、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v开源开源v、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林则林-现有林地现有林地 -作为防护林作为防护林宜牧则牧宜牧则牧-绿洲边缘的灌溉地带绿洲边缘的灌溉地带-发展林、发展林、牧业牧业宜农则农已荒漠化的土地退宜农则农已荒漠化的土地退耕还林、还牧耕还林、还牧节流节流-推广省柴灶推广省柴灶营造薪炭林、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兴建沼气开发新能源(风能、太阳能)开发新能源(风能、太阳能)4。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v经验经验: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

20、树、小流域综合治理v典型例子-沙坡头-草方格沙障v成就成就自然环境特征:寒冷、自然环境特征:寒冷、干旱、大风干旱、大风措施:抗旱、防措施:抗旱、防风、保水、保肥风、保水、保肥三、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4 4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形成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分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人为原因突突破破口口荒荒漠漠化化概念概念形成形成表现表现自然自然因素因素人为人为因素因素干旱干旱气候异常气候异

21、常过渡樵采过渡樵采过渡放牧过渡放牧过渡开垦过渡开垦世界和我国世界和我国荒漠化现状荒漠化现状不同历史时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v重点:v1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及形成原因。本区荒漠分布、发展历史及逐渐恶化的原因。v2理解荒漠化分布及形成的特点,学会从自然和人文因素等多方面分析荒漠化发展的原因,因地制宜地分析不同荒漠分布地区的自然条件,提出防治的策略和措施。v难点:v1如何因地制宜从荒漠产生的自然原因上分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探索出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等治理模式。v2如何理解绿洲化与荒漠化是可逆发展的,怎样促进荒漠绿洲化

22、。学习方法:v首先,课本中各种类型的图幅较多,要注意图例的变化,把握设图的含义,以比较的方式来归纳其发展变化的不同点。v其次,要强化探究自学的训练,从出现的结果猜测可能使之产生的原因,或从现状的表现预测可能出现的后果等。有效地训练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形成知识体系。v第三,从知识的内涵入手,把握本单元知识的联系。v德育要求:德育要求:v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策略和实践的考察,认识到:只要我们对土地荒漠化问题依法治理,采取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措施,制定一个健全而完善的治理荒漠化防治体系,荒漠化使可以治理的。v5 5应如何打破贫困与荒漠化应如何打破贫困与荒漠化相伴的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相伴的恶性循环,实

23、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布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布 目前,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遭到沙漠化的危目前,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遭到沙漠化的危害,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是:害,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是:北美北美、澳洲澳洲、中亚中亚和包括和包括中非中非和和西亚西亚在内的在内的中东中东地区。地区。阅读课文,分析归纳:阅读课文,分析归纳:1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核心是什核心是什么?它包含哪三方面的内容?么?它包含哪三方面的内容?核心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内容 预防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

24、危险的土地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 2根据西北地区的客观实际,我国学者总结的荒漠化根据西北地区的客观实际,我国学者总结的荒漠化整治模式是什么?整治模式是什么?明确整治目标明确整治目标 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健全完善治理实施系统健全完善治理实施系统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建立早期预警系统 3 3荒漠化整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荒漠化整治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v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下图

25、表示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下图表示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第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第2627题。题。v26、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vAABC BBCAvCBAC D CABv27、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v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vA杨树杨树 B桦树桦树vC沙拐枣沙拐枣 D柳树柳树DC黄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黄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地可能位于我国的地可能位于我国的A A、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草原 B B、库母塔格沙漠、

26、库母塔格沙漠 C C、塔里木河下游、塔里木河下游 DD、科尔沁沙地、科尔沁沙地A黄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黄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治理治理地的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重点应地的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重点应 A A、限制载畜量、限制载畜量 B B、保护植被防止沙丘活化、保护植被防止沙丘活化C C、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 DD、防止过度农垦、防止过度农垦B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6868题。题。6 6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

27、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D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6868题。题。7 7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A A沙尘暴频度减少沙尘暴频度减少 B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土壤有机质增

28、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 C土壤盐碱度升高土壤盐碱度升高 D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生物生产能力提高C(1 1)图中所示山)图中所示山脉的走向是脉的走向是 。(2 2)甲河下游经)甲河下游经常断流,其主要常断流,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原因可能是(3 3)乙地区荒)乙地区荒漠化较严重,试漠化较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分析其主要原因 3636(共(共3636分)(分)(1 1)西北)西北东南走向(东南走向(4 4分)分)(2 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3 3分);分);沿途用水量大(沿途用水量大(3 3分);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分);水资源利用率不高(3 3分分);下渗严重()

29、;下渗严重(3 3分)。分)。(3 3)主要是过度樵柴,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主要是过度樵柴,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化(3 3分)。分)。(4 4)图中城镇当初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素)图中城镇当初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是 。该地区冬春季城市大气污染较严重,主。该地区冬春季城市大气污染较严重,主要原因可能是(要原因可能是(1313分)分)(5 5)图示地区文物古迹分布较广,但损毁较严重)图示地区文物古迹分布较广,但损毁较严重。试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试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4 4分)分)(4 4)河流(水源)()河流(水源)(4 4分)。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分)。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取暖用煤量大,粉尘排放取暖用煤量大,粉尘排放多(多(3 3分);多风沙天气,分);多风沙天气,悬浮颗粒物多(悬浮颗粒物多(3 3分);地分);地处河谷地带,污染物不易处河谷地带,污染物不易扩散(扩散(3 3分)。分)。(5 5)气候干旱,风沙侵蚀)气候干旱,风沙侵蚀严重(严重(4 4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