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考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241509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PPTX 页数:100 大小:552.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自考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2自考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2自考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资源描述:

《2自考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自考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10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2008.102009.12009.102010.12010.102011.1单项选择单项选择322311多项选择多项选择21111简答题简答题1核算题核算题11111总分值总分值1316141013132008.10: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数额,编制分录。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数额,编制分录。2009.1: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数额。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数额。2009.10:计算固定资产的暂时性差异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额、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计算固定资产的暂时性差异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额、编制相关会计分录。2010.10:计算固

2、定资产的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计算固定资产的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011.1:可抵扣亏损对当年及以后各年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分录:可抵扣亏损对当年及以后各年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分录 2v一、所得税及其性质一、所得税及其性质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所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包括企业以应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对于其性质,国际上有两种观点:收益分配观和对于其性质,国际上有两种观点:收益分配观和费用观。费用观。从企业看,所得税是

3、从企业看,所得税是一项费用一项费用,列示在利润表中。,列示在利润表中。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由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由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构成。延所得税两部分构成。3v(一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发展时期时期 税法和会计走过了一段相互承认、相互修正,共同发税法和会计走过了一段相互承认、相互修正,共同发展,会计所得和纳税所得彼此一致的发展时期。在此展,会计所得和纳税所得彼此一致的发展时期。在此期间,税法借鉴于会计的可行方法和合理的思想内容,期间,税法借鉴于会计的可行方法和合理的思想内容,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税法

4、的改进也加速了优良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税法的改进也加速了优良的会计实务的推广和使用,从而导致了对会计程序和的会计实务的推广和使用,从而导致了对会计程序和概念的修正与发展。概念的修正与发展。4v(二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逐步分离时期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逐步分离时期 v税法和会计两者密切联系,但由于各自的服务宗旨,工作税法和会计两者密切联系,但由于各自的服务宗旨,工作目标和研究对象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二者停止相互仿效的目标和研究对象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二者停止相互仿效的不适用的方法,朝着各自的学科方向发展。不适用的方法,朝着各自的学科方向发展。v二者最主要的差异是:二者最主要的差异是:v1.目标

5、不同。目标不同。v 2.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v3.核算依据不同。核算依据不同。5v1.目标不同。目标不同。v所得税会计依据公平税负,方便经营的要求,根据所得税会计依据公平税负,方便经营的要求,根据国家政治权力的需要确立纳税所得范畴,对可供选国家政治权力的需要确立纳税所得范畴,对可供选择的会计方法必须有所约束和控制,在所计算的企择的会计方法必须有所约束和控制,在所计算的企业利润中超过税法扣减成本、费用范围规定的支出业利润中超过税法扣减成本、费用范围规定的支出要依法纳税。而财务会计按照会计的收入和成本的要依法纳税。而财务会计按照会计的收入和成本的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和

6、资产所有者的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和资产所有者的要求,着重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反映要求,着重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反映某一时期收支相抵后的利润总额。因而二者在确认某一时期收支相抵后的利润总额。因而二者在确认会计收益上存在差异。会计收益上存在差异。6v 2.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计量所得的标准不同。v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最大差异在于确认收益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最大差异在于确认收益的实现时间和费用的可扣减性不同。税法是按照的实现时间和费用的可扣减性不同。税法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混合计量所得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混合计量所得,对某些依对某些依照会计原则而确认的收益

7、允许在纳税时予以扣减。照会计原则而确认的收益允许在纳税时予以扣减。而财务会计计算收益的原则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而财务会计计算收益的原则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不管当期是否客观实现了现金的流进或流出。由不管当期是否客观实现了现金的流进或流出。由此而产生的收益确认的概念和标准不同,成为所此而产生的收益确认的概念和标准不同,成为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又一分歧点。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又一分歧点。7v3.核算依据不同。核算依据不同。v所得税会计依据现行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所得,财所得税会计依据现行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所得,财务会计则以会计准则计算会计所得。务会计则以会计准则计算会计所得。从现代会从现代会计学科观点来

8、看,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计学科观点来看,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就是税法与会计的关系问题,核心也问题实质上就是税法与会计的关系问题,核心也就是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的关系问题。就是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的关系问题。8v(三三)所得税会计兴起和发展时期。所得税会计兴起和发展时期。v1994年年6月,颁布了月,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行规定,由此我国产生了所得税会计,其核心,由此我国产生了所得税会计,其核心内容是研究如何处理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之间的内容是研究如何处理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差异。v2006年年2月,颁布了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

9、准则18号号所所得税得税,所得税会计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所得税会计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的资产或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9v(一)应付税款法(一)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额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当期确认所得间的差额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税费用,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这种方法下,本期所得

10、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在这种方法下,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在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仅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的程度。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的程度。将将所有差异所有差异造成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直接计入当期造成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确认为所得税费用,不递延。损益,确认为所得税费用,不递延。10v(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

11、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将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将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到以后各期。到以后各期。11v(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加额。净资产的净增加额。收益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末负债)(

12、期初资产(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期初负债)债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债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基于资产负债表观。基于资产负债表观。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贯彻了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界定贯彻了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界定 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与其相关的

13、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内确认。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内确认。12v(一)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一)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确定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或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确定所得税费用确定所得税费用注意账面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区别注意账面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区别(账面价值(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账面余额备抵)备抵)关键步骤。难点、重点关键步骤。难点、重点按税法规定算出来的按税法规定算出来的依据期

14、末与期初的差额计算依据期末与期初的差额计算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终极目的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终极目的13v(二)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框架图(二)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框架图资产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负债和股东权益存货存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账面计税)计税)应交税费应交税费(所得税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合计合计合计合计项目项目金额金额三、利润总额三、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费用减:所得税费用四、净利润四、净利润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表上图中:上图中:1.1.在利润表中计算出利润总额后(会计利润),加减纳税调整事项,计算在利润表中计算出利润总额后(会计利润),加减纳税调整

15、事项,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再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填入资产负债表;出应纳税所得额,再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填入资产负债表;2.2.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3.3.根据以上两项确定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根据以上两项确定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14v设:设:库存商品库存商品 30 30 100100借:资产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 3030 贷:存货跌价准备贷:存货跌价准备 3030期末,存货(库存商品)账面价值期末,存货(库存商品)账面价值7070(1001003030),商品成本则是),商品成本则是10010

16、0,计提的准备对损益(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产生了影响,即对所得税计提的准备对损益(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产生了影响,即对所得税的计算产生了影响。税法规定,计提的准备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的计算产生了影响。税法规定,计提的准备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计算所得税的依据是商品的成本计算所得税的依据是商品的成本100.100.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在此产生差异。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在此产生差异。售出后:售出后:借:主营业务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7070 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3030 贷:库存商品贷:库存商品 100100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15v(一)资产的计税基础(一)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

17、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而不需要缴税的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而不需要缴税的金额。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某项资产的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成本以前期间某项资产的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已税前列支的金额v例例1 1:见:见P71P71页页16v例:某公司例:某公司2006年年12月月1日购

18、入一项设备,原价为日购入一项设备,原价为1000万万元,使用年限为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净残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值为0(同税法净残值同税法净残值)。税收规定允许此类固定资产采用。税收规定允许此类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2008年末企年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8年末该项设备的计税基础是(年末该项设备的计税基础是()()(2009.1)vA.800万元万元 B.720万元万元vC.640万元万元 D.560万元

19、万元 v解析:按税法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解析:按税法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v2007年折旧额为年折旧额为100020%=200v2008年的折旧为(年的折旧为(1000200)20%=160v2008年末的计税基础年末的计税基础=1000200160=640(万元)(万元)17v(二)负债的计税基础(二)负债的计税基础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的金额。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金额如果将来不允许抵扣,则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如果

20、将来不允许抵扣,则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说明对将来纳税没有影响;如果将来允许抵扣,说明对将来纳税没有影响;如果将来允许抵扣,设发生设发生100100万元,允许抵扣万元,允许抵扣100100万元,则等式右边万元,则等式右边为为0 0,即计税基础等于,即计税基础等于0 0,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有差异,说明对将来的纳税有影响。价值有差异,说明对将来的纳税有影响。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主要是因差异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负债在形成的负债,负债在形成时计入费用,主要是预计负债。时计入费用,主要是预计负债。

21、影响损益影响损益18v(一)暂时性差异的概念(一)暂时性差异的概念v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基础之间的差额。v(二)暂时性差异的分类(二)暂时性差异的分类v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9v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v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

22、可抵扣金额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v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得税资产。v产生原因:产生原因:v(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v(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20v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v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

23、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v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增加增加转回期间的应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在应纳税暂时性差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异产生当期,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v产生原因:产生原因:v(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v(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21v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

24、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分为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v对应关系对应关系:(:(需要识记需要识记)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计税基础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负债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v选项选项B B,转回存货跌价准备会使资产账面价值恢复,从而转,转回存货跌价准备会使资产账面价值恢复,从而转回可抵扣暂

25、时性差异,并引起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引起“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的减少;v选项选项D D,实际发生产品售后保修费用,冲减已计提的预计负,实际发生产品售后保修费用,冲减已计提的预计负债,从而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引起债,从而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引起“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的减少。95v例例1 1:长兴公司:长兴公司20208 8年年1212月月3131日资产负债表项目暂日资产负债表项目暂时性差异计算表列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性差异计算表列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00 000700 000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0 000300 000元。

26、该公司适用的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所得税率为2525。假定长兴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假定长兴公司预计会持续盈利,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能够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20208 8年度税务机年度税务机关核实的该公司应交所得税为关核实的该公司应交所得税为2 725 0002 725 000元。元。v要求:要求:v(1 1)计算长兴公司)计算长兴公司20208 8年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年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v(2 2)编制有关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编制有关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2008.102008.10)96

27、v(1)(1)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700 000=700 00025%=175 00025%=175 000(元)(元)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300 000=300 00025%=75 00025%=75 000(元)(元)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75 000-175 000=-100 000(=75 000-175 000=-100 000(元元)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2 725 000-100 000=2 625 000=2 725 000-100 000=2 625 000(元)(元)v(2)(2)借: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2 725 00

28、02 725 000 贷:应交税费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 2 725 000 2 725 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75 000175 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75 000 75 000 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100 000 100 000 注:注:以上两笔会计分录也可以合编一笔会计分录。以上两笔会计分录也可以合编一笔会计分录。97v例例2 2:东方电力公司:东方电力公司20082008年末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账面价值和计年末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如下表(单位:元税基础如下表(单位:元 )该公司适用的税率

29、是)该公司适用的税率是2525,当期,当期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为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为800800万元。该企业预计,万元。该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求: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暂时性差异。要求: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列示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数额。以及列示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数额。(2009.12009.1)项项 目目账面价值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应纳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可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存货存货

30、2000000020000000240000002400000040000004000000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30600000306000003000000030000000600000600000固定资产固定资产70000000700000007000000070000000无形资产无形资产 9000000 90000000 090000009000000预计负债预计负债 1000000 10000000 010000001000000应付账款应付账款 800000 800000800000800000合计合计960000096000005000000500000098v1.1.递

31、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适用税率 9 600 0009 600 00025252 400 0002 400 000v2.2.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适用税率 5 000 0005 000 00025251 250 000 1 250 000 v3.3.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递延所得税资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产增加 2 400 0002 400 0001 250 0001 250 0001 150 0001 150 000元元 v4.4.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800800115115915915万万99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