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大学体育理论讲稿2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18238054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北大学大学体育理论讲稿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大学大学体育理论讲稿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大学大学体育理论讲稿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湖北大学大学体育理论讲稿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大学大学体育理论讲稿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体育概述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二、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发展的,有着悠久的历 史,但“体育”这一名词却出现得较晚。在体育一词出现之前,世界各国对体育活动都有不同 的名称,如古希腊用“体操”表示体育活动,我国古代用“养生、导引、武术”等来标志。 直到 1760年,在法国一些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中出现了“体育”和“肉体教育”的字样,这 是体育一词的首次出现。 “体育”一词最初是起源于教育一词,是指教育过程中的一个专门领 域。到 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的国家普遍使用体育一词。在我国,直到 19世纪中叶,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传入我国后,才

2、设置了“体操科”。1902年, 一些日本留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名词,经过一段体操和体育两个名词合用的时期, 在 1923 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以后, 体育这一名词才被广泛使用。体育概念外延的不断扩大,标志着体育概念的发展变化过程。三、体育的基本概念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 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四、体育的组成根据 1995年 10月 1 日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的规定,体育主要是由学校体 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部分组成。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

3、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授体育知 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以及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有目的、有计划的 教育过程。竞技体育是指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提高运动 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社会体育是指以城乡居民为主要参加对象的,以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保持与增 进健康为目的,以家庭、单位和社区为活动空间,以各种身体活动为内容而展开的组织灵活、 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五、体育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体育主要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因素组成。(一)三者的共同点1. 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

4、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2. 都要求身体的全面发展,都能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3. 都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4. 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是三者共同的(二)三者的区别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者间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特点,但也有一些不同点,它们在 主要目的、主要手段、实施场所和主要性质上都具有不同(见表11)。表 1 1 体育组成因素间的区别主要目的主要手段实施场所主要性质学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 授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体育教学各类学校教育性社会体育休闲娱乐、强身健体身体娱乐 身体锻炼较广泛灵活业余性竞技体育提高运动水平,创造优 异成绩及培养人类不 断超越自我的竞争意 识运动训练竞赛各类 运

5、动场竞技性 专业性第二节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体育的产生1. 生产劳动是产生体育的唯一源泉。2. 体育的产生是多源的。 综上所述,体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社会的两种需 要,一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包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是为了适应人的本身需要(包 括生理和心理需要)而产生的。二、体育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萌发的体育,同样也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完善,我们可将体育的发展分成 萌芽时期的体育、形成独立形态的体育和渐成科学体系的体育三个阶段。(一)萌芽时期的体育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也是体育的萌芽时期。体育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平等 性、非独立

6、性和直接功利性。在原始社会极其艰苦的劳动中,体育的娱乐和竞技性即使存在, 也不是体育的主要特征,因为原始社会萌芽时期的体育更接近于一种生活技能教育。(二)形成独立形态的体育 原始社会的瓦解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开始的,而奴隶社会的产生给社会带来了一个重大变化 就是产生了学校。自从教育形成独立形态之后,体育始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三)渐成科学体系的体育 随着资本主义产业革命的开始,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手工作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飞跃,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体育也正是在这一经济基础上,逐渐形成自身的科学体系。 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的户外运动与竞技运动被称为现代体育的“三大基石”。三、

7、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 1体育将进一步国际化。2体育将进一步社会化、大众化 3体育将进一步科学化。4.体育手段和内容将更加多样化。5. 体育将进一步终身化。其中,学校体育将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第三节 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一、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有:遗传、社会生活条件、教育和人的本身活动。1.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2. 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3.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 (一)体育对人体的发展作用1. 促进大脑清醒、思维敏捷。2.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3. 改善呼吸系统功能。4. 促

8、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5. 调节心理。6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7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二)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科学运动能促进人体的发展,不遵守科学性,盲目蛮干,不仅不能增强体质,而且还容易造成 身体损伤,因此,从事体育运动必须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规律。2. 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规律。3. 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个体差异性规律。第四节 体育的功能 体育功能是指体育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影响和效益。一、健身功能二、娱乐功能三、培养竞争意识功能四、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体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表现在:

9、1. 教导基本生活技能。2. 教导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3. 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五、教育功能六、政治功能(一)为国争光,提高民族威望,振奋民族精神(二)为外交和国际交往服务(三)促进国内政治一体化七、经济功能 体育运动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一些途径:(一)在大型体育比赛中获取收入的措施1. 出售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权。2.发行纪念币。3.发售体育彩票。4.组织门票收入。5.收纳广告 费。(二)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增加收入的措施1. 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2.经常举办热门项目比赛。3.举办娱乐体育。4. 发展体育旅游、谋求体育赞助、发售体育邮票、开设体育咨询等。复习思考题1. 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

10、、社会体育、体育功能的概念。2. 体育的组成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3. 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如何?4. 体育对人体发展有哪些作用?5.体育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规律?第二章 体能与健康第一节 健康概述一、健康(一)健康的定义 健康的概念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而改变的。过去由于受到传统观念、世俗文 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人民对健康的认识单纯理解为“无病、无伤和无残”或“健康 是机体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等,并将“没有疾病”作为衡量健康的惟一标准。显然,这些观 点都存在消极的成分,不能准确反映健康的本质和全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8年,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明确了

11、健康定义:“健康(health) 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美状态”。从而使对健康的评价 不仅基于医学生物学范畴,而且扩大到心理和社会学领域。由此可见,个体只有在身体和心理 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宣言同时指出:健康是 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反映出“社会发展以 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理念。(二)健康的评价指标1. 身体健康 2.心理健康 3.适应健康WHO 提出的健康标志是:有足够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紧张;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善于休

12、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 种变化;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臀位协调;眼睛 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头发有光泽,无头屑;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病态,色泽正常, 牙龈无出血症状;肌肉、皮肤富有弹性。二、亚健康“身体虚弱就是亚健康,表现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时感疲劳、失眠、心情压抑及社交障碍等。WHO估计全世界有约6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并建议改善亚健康状态最积极有效的手段就是 改变个体不良行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其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就是提高生活质量最有效手 段之一。三、理想健康 理想健康是指个体致力于维持健康状态,并充分发挥自己最大潜力,以

13、达到“身心合一”的整 体完美。四、影响健康因素 1.遗传 2.环境 个人生活方式和态度是造成个体健康状态显著下降的主要因素。一、我国对体质认识1定义 体质(constitution )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2研究内容体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体格指人体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生长发育水平、体型、姿态、体成分和营养状况等。(2)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生理功能(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效能等)、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 和基本活动能力(走

14、、跑、跳、投、爬越、负重等身体活动基本能力)。(3)适应能力指人体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对疾病的抵抗力和 对各种应激源的抵抗力。二、国外对体质认识1.定义 “physical fitness的本质是“身体适应能力”简称体适能,其译文有体质(中国内 地)、体适能(港澳台)体能、体力(日本)美国运动医学学会CACSM)将“physical fitness” 定义为:机体在不过疲劳状态下,能以最大活力愉快地从事休闲活动的能力,以及应付不可预 测紧急情况的能力和从事日常工作的能力。2. 内容 ACSM 认为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组成。(1)健康体适能:与健康有密切关系

15、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 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而且是机体保证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慢性疾病 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其主要内容如下: 心肺耐力:指肌肉、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维持长时间活动的能力,也称有氧耐力。一般情 况下,高水平有氧耐力既可以保持机体在相对疲劳状态下持续工作的能力,又可以协助消除疲 劳。有氧耐力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经常参加有规律的有氧锻炼,将有助于降 低许多与运动不足有关的健康危险因子。 体成分:指构成身体各种物质及其比例,一般包括脂肪量和瘦体重。其中瘦体重包括肌肉、骨、水、血液和其它非脂肪组织。体成分一般用体脂百分比表示

16、。 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指肌肉在对抗阻力条件下,尽力完成一次最大收缩的能力,如卧推。肌肉耐力指大肌肉群在次最大强度下,保持持续收缩的能力。良好的肌肉耐力可以确保机体在 不疲劳状态下,反复从事各种活动。一般采用持续工作的次数、距离、时间来评价,如俯卧撑 柔韧性:指在无疼痛条件下,关节自如活动的范围,也称为可动性。一般受到关节周围肌肉 和韧带伸展性的制约,它是保持运动能力、降低受伤几率和慢性腰腿疼痛的主要条件。一般采 用坐位体前屈或站立体前屈评价。(2)技能体适能是指与动作、舞蹈和体操等表现有关的运动技术能力。一般包括灵敏、平衡、 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这些因素一般受遗传的控制,是从事各

17、种运动项目的物质 基础,然而,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因素与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直接关系。如身体协调性 好的人并不比差的人寿命长或患病机会少。第三节 健康与体质、体适能关系一、健康与体质关系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入,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层面关注健康越来越多被人们 接受,现代医学对健康的评估模式也证明了人类健康将是多种因素联合干预的结果。健康已成 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体质作为人类具有的基本属性,其内涵与现代健康观有许多相似的成分, 体质学的创建也是建立在生物学、医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基础理论之上的一门综合性 学科。两者既有差异又密切联系。医学认为:体质是生命活动和身体活动之间的对立

18、统一,自然也是健康和体力之间的对立统一。 体质一分为二就是健康和体力,健康和体力不能相互代替,只有把体力和健康有机结合,才能 完整的反映出体质水平。体育界对体质和健康的认识基本上将医学检查归属健康范畴,将身体 发育、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归属体质范畴。总而言之,体制和健康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体质是人体的质量,而健康则是体 质状况的反应和表现,两者不可分割。二、健康与体适能关系WHO 对体适能的解释是使肌肉做功达到满意程度的一种能力,属于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 力。其中,健康体适能是评价个体生理能力的常用指标,是健康的基础;在一个人生长、发育 和衰老过程中,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健康体

19、适能也会随之下降。此外,反应健康体适能 的指标还是慢性疾病的预测因子,如冠心病、中风等。健康体适能水平下降会增加慢性疾病的 发生率。故此,健康体适能不仅直接反映个体健康状况,也是幸福安宁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健康?如何评价?2. 详细论述对体质定义的不同观点?3. 分析健康与体质、体适能之间的关系。第三章 体育锻炼的身心效应第一节 锻炼定义的界定一、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身体活动指身体在骨骼肌收缩下完成身体位移和持续消耗能量的过程。身体活动类型包括:1. 有氧运动(Aerobic exercise):是指身体大肌肉群反复从事有节奏的收缩,且能够持续较

20、长时间 的活动。如跳绳、骑车、游泳、慢跑、羽毛球等。2. 无氧运动(Anaerobic exercise):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各种活动。如短跑、举重、短距离 游泳等。3生活式活动(Lifestyle activity):指日常生活中完成的各种活动,如步行、上楼、做家务等。4玩耍(Physical activity play):指额外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如捉迷藏、跳绳。5游戏(Play):指自选的、带有趣味性和一些规则的活动。6竞技运动(Sports):有竞争性,记分方法和规则要求,结果不能预定的活动,通常有几种分 类,如单人、双人、集体。二、体育锻炼( physical exercise

21、) 锻炼指有计划、有组织、反复进行的,能维持或提高体质和健康水平的身体活动,属于身体活 动的一种。体育锻炼形式有 等张练习、等动练习、等长练习、伸展练习等形式。第二节 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一、锻炼的自觉效果 一般来说运动效果使多种多样的。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以及运动条件的差异,即使是同种运动、 同一个年龄组的情况下,运动效果也不尽相同。对每个参加者来说,在运动锻炼的早期阶段, 运动参加者就会产生一种“精力充沛”的自我感觉,这就是运动带来的自觉效果之一。这种自 觉效果的存在,不仅能稳定运动者的情绪,还能提高运动兴趣,坚定运动信念,并为持久运动 打下良好基础。二、心肺机能的改善1运动时的心率变化健康成

22、人的心率为:男6575次/min,女7080次/ min。当人体发热、神经紧张或运动时心 率都会加快,一般说运动强度越大,心率越高,两者呈正比例关系。长期坚持锻炼的人,安静 状态下心率可比正常人低一些,可达到4060 次/ min。为什么心率能保持低水平呢?原因之一 是控制心脏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原因之二是心脏容量增大,心 肌收缩力加强,使每搏输出量增多的结果。因此,每博输出量增加和心率降低是心脏功能提高 的重要标志。心脏工作效率的提高且节约能量,从而使心脏得到充分地休息,有效地防止心脏 过度疲劳,形成一种自然的防御机制。2. 运动时的心输出量每博输出量与心率的关系:

23、每分输出量=心率X每博输出量。下面有两组数据可比较:安静状态下:一般人:5000ml=70 次/minX 70ml锻炼者:4500ml=50 次/min X 90ml最大强度运动:一般人:22000ml=195 次/min X 113ml锻炼者:37000ml=195 次/minX 190ml安静状态下,两者每分输出量相差不大,但以最大强度运动时经常锻炼者每分输出量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心脏功能。每博输出量的增多说明心脏对锻炼的适应性 能力得到了提高,每博输出量与最大摄氧量呈正比例关系,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机 体各器官的有氧代谢,心输出量是决定有氧代谢能力的键。

24、其是全身耐力的原动力及构成体力 的重要因素,运动可使心输出量增大,可以改善全身耐力,进而增加体力,使精力旺盛。这就 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所在。4. 运动时的血压变化血压是流动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正常人的血压值是18.612kp/128kp。血压随年龄增长 可稍偏高。运动中血压呈上升趋势,收缩压随强度增加而上升明显,舒张压变化则不大。这种 脉压差增大有利于供给全身血液的需要。长期锻炼者运动后血压恢复快。需指出:在激烈运动 前,为防止血压的急剧升高可能带来的身体危害,可先做一些轻度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内血管 扩张性保持良好状态。如运动中出现血压急剧下降的倾向,使一个危险信号,此时应立即

25、终止 运动,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处理。5. 运动过程中的呼吸机能变化 人体在运动时,肌肉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得养料和氧气,同时产生很多的二氧化碳,这 就要求呼吸器官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以满足身体的需要。经常锻炼呼吸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 首先是呼吸肌发达,胸围和呼吸差增大,增大肺活量。资料显示:经常锻炼的人肺活量可以增 加10002000ml。经常锻炼的人在呼吸频率和呼吸深浅上也有所不同,一般人呼吸浅快,1620 次/ min,而锻炼有素的人呼吸深缓,812 次/ min。这种深缓的呼吸方式既可提高换气效率, 又可使呼吸器官得到较长时间的休息,适应剧烈运动的能力增强。三、肌肉机能的改善 运动时,

26、机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量增加,运动器官就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物 质,而促进少年的骨骼、肌肉的发育,表现在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尤其显著,调查资料表 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比同龄不锻炼者的身高平均高35cm。适宜锻炼可使骨的生 长发育加强,骨骼长长、更坚固;使关节囊、韧带、肌腱增厚,增加其弹性和伸展性,提高关 节的灵活性,使肌肉中营养物质增加,使肌纤维增粗,肌肉变得粗壮结实,收缩力量和耐力加 强,在神经系统得调节下,肌肉工作更加准确、协调有力,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四、锻炼与免疫 免疫机能的提高表现为对疾病抵抗能力的适应。第三节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一、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1. 锻炼

27、与情绪改善。2. 锻炼对自我概念的影响。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它由许多自 我认识所组成。由于锻炼可增强体质、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 尊非常重要。3. 锻炼与认知关系。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不仅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动作的形象,还 要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大小,以及动作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 关系等,从而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表象。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感知能力、观察力以及形 象记忆、动作记忆能力等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4. 培养情操和意志力。 5.培养完整人格 6.锻炼的心理耗竭和成瘾。应强调的是科学锻炼才可能促 进心理健康,如果锻炼不合理,则损害身体,给心理健康带来负效应。这些负效应主要表现在 心理耗竭和成瘾。二、体育锻炼的社会效应 1、促进人际关系改善,有利于良好身心发展。 2、培养自己的群体意 识。3、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体育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