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冶炼的工业固废——赤泥的组成分析及其特性表征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8236540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氧化铝冶炼的工业固废——赤泥的组成分析及其特性表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氧化铝冶炼的工业固废——赤泥的组成分析及其特性表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氧化铝冶炼的工业固废——赤泥的组成分析及其特性表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氧化铝冶炼的工业固废——赤泥的组成分析及其特性表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铝冶炼的工业固废——赤泥的组成分析及其特性表征(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氧化铝冶炼的工业固废赤泥的组成分析及其特性表征陈瑞文【摘要】赤泥是氧化铝冶炼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弃物,论文采用X-射线荧 光、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红外分析等多种手段,表征分析 了拜耳法和混联法两种不同工艺所产生的赤泥的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两种赤 泥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均不相同,且组分极为复杂,这表明了对赤泥中特定成分的 分离是很困难的,回收利用应以整体处理应用为主.期刊名称】 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 2013(047)004【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 赤泥;组成;表征;氧化铝冶炼作 者】 陈瑞文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德

2、化362500正文语种】 中 文氧化铝是陶瓷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原料之一,赤泥是氧化铝冶炼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固体粉状废弃物,因其外观颜色与红色泥土相似而得名。目前,氧化铝冶炼 方法有三种1-3,即:拜耳法、烧结法和混联法,三种不同的生产方法分别适用 于处理不同品位的铝矿石,处理后产生的赤泥其成分、性质和物相各异。拜尔法适 用于处理高铝低硅铝矿石,主要是利用苛性碱溶液在高温下溶解铝土矿中的氧化铝, 得到铝酸钠溶液,溶液与赤泥分离后,加入氢氧化铝晶种,进行分解,得到氢氧化 铝,在9501200工温度下煅烧,得到氧化铝。烧结法适用于处理中低品位铝矿 石4-6。烧结法将磨好的铝土矿、石灰或石灰石、纯

3、碱、循环母液的混合物在烧 成窑中焙烧而提取氧化铝。混联法为了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铝土矿中铝资源, 将拜耳法和烧结法联合使用,采用拜耳法排出的赤泥作为原料,经烧结法处理再制 取氧化铝,最后排出的赤泥为混联法赤泥7-9。大量的赤泥排放后不加利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和农田,耗费较多的堆场建设和维 护费用,而且存在于赤泥中的剩余碱液向地下渗透,易造成地下水污染。此外,晒 干的赤泥形成的粉尘到处飞扬,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0-11。因此,为 使赤泥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对其组成和特性的详细表征是非常重要的,本 论文针对拜耳法和混联法,这2种不同工艺产生的赤泥,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分析 其组成和特

4、性,可为有针对性的回收利用提供基础数据。1、实验内容1.1赤泥来源:中国长城铝业河南分公司,拜耳法(A),混联法(B)。1.2表征手段:用X-射线荧光光谱(PW2424)分析赤泥的成分;用X-射线粉末衍 射仪(RigakuD/max-3c, Cu 靶(Ka),管电压 35kV,管电流 20 mA , Ni 滤波 (A=1.5418A),扫描角度10 -90,扫描速率为5/min )测试赤泥的晶相组成;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icolet-360 )分析赤泥的官能团;用热分析仪(德国 NETZSCH公司,STA409PG )表征赤泥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用比表面积分析仪 (SSA-4200)测试样

5、品的比表面积;用场发射扫描电镜JSM-7500F)观察赤泥的表 面形貌。2、结果与讨论2.1 XRF分析赤泥A与赤泥B的XRF表征结果见表1和表2。分析发现,两种生产方法得到的 赤泥均主要含有AI2O3、CaO、Fe2O3、Si02、Na2O、Ti02等。拜耳法产生的 赤泥A中Al含量较高,以金属氧化物计达到22.25%,而混联法产生的赤泥B中 Al含量则较低,只有9.53%,但CaO含量高达42.13%,远远高于赤泥A中 CaO的含量。这主要是因为拜耳法生产所用的矿石主要为高铝低硅矿石,系利用 苛性碱溶液在高温下溶解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得到铝酸钠溶液并从中分离产生赤泥; 而混联法是将拜耳法和烧

6、结法联合,主要处理低品位铝矿石,将磨好的铝土矿、石 灰或石灰石、纯碱、循环母液的混合物在烧成窑中焙烧而提取氧化铝,因此导致混 联法赤泥中钙含量特别高。2.2 SEM分析赤泥A与赤泥B的微观形貌分别如图1与图2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赤泥A表 面的糙化程度高,孔隙不规则,多为规则和不规则的四边形多层片状堆积构。从图 2可以看出赤泥B中存在大量规则簇状结构,放大至20000倍发现簇状结构之间 由许多不规则的细小微粒组成,没有确定的形状。两种赤泥的表面特征可以说明: 不规则的大量空隙结构使得赤泥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图 1 赤泥 A SEM 图 Fig.1 SEM image of

7、red mud A图 2 赤泥 B SEM 图 Fig.2 SEM image of red mud B2.3赤泥的XRD分析图 3 和图 4 分别为赤泥 A 和赤泥 B 的 XRD 图。由图可知,赤泥的组成非常复杂, 对比标准谱图卡发现赤泥A中可能的矿物组成为Ca3AIFe(SiO4)(OH)8、 Ca3AI2(SiO4)(OH)8、Ca3Fe0.87AI0.13、CaAI2(CO3)2(OH)43H2O。赤泥 B 中则含有碳酸镁、氯化铵、(Fe, Mg, Ca)SiO3、Ca2SiO4、Ca4Fe2Ti2O11、 Ca3AI2O6等。这样复杂的矿物组成使得赤泥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和提纯很困难,

8、 最好能够整体加以处理和利用。图 3 赤泥 A 的 XRD 图谱 Fig.3 XRD patterns of red mud A图 4 赤泥 B 的 XRD 图谱 Fig.4 XRD patterns of red mud B2.4赤泥的FTIR分析傅里叶红外分析可以分析赤泥所包含的官能团。图5和图6分别为赤泥A和赤泥B 的红外光谱图谱。赤泥的红外光谱谱图主要包括 Si-O、OH 及其他无机物振动, 赤泥的结构和成分特征分别在高频区和中低频区有所反应。在高频区,图5中赤泥A在3660.74cm-1出现尖锐峰形,图6中赤泥B在3402.2cm-1出现特征吸 收峰,表明两种赤泥均具有表面-OH。中

9、低频区为赤泥的晶格振动区。在1100- 900cm-1区间内为Si-O键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赤泥A在1001cm-1出现Si- O-Si骨架振动峰,赤泥B在979.7cm-1出现Si-O键特征吸收峰,峰形宽。800- 400cm-1为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的内部振动。图 5 赤泥 A 的 FTIR 分析图谱 Fig.5 FTIR patterns of red mud A图 6 赤泥 B 的 FTIR 分析图谱 Fig.6 FTIR patterns of red mud B2.5赤泥的TG-DTA分析图7和图8分别为赤泥A,B的TG-DTA图。由图7可知,赤泥A在225工、300工 及665

10、C处共有三个吸热谷,225C和300C左右应该是赤泥A脱水导致,依次逐 渐脱去表面水、水化水和结构骨架中的结合水,而665C处可能是CaCO3受热分 解导致失重。随着温度的上升,赤泥A逐渐失重,但到700C后失重速率大幅降 低,到900C左右只是微弱失重。赤泥B在110C和650C处出现吸热谷110C 处应该是赤泥B表面水的脱除导致,650C处则同样为CaCO3受热分解所致。赤 泥B在650C之后失重速率大幅降低,在800C之后只是微弱失重。图 7 赤泥 A 的 TG 图 Fig.7 TG patterns of red mud A图 8 赤泥 B 的 TG 图 Fig.8 TG patter

11、ns of red mud B2.6赤泥的BET分析对两种赤泥进行比表面积测定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赤泥A与赤泥B比 表面积差别不大,孑L径也非常接近,但赤泥B孔容远远大于赤泥A。这主要是因 为赤泥 B 的产生过程中经过高温烧结过程,其中的部分有机质、表面水、水化水 结构骨架中的结合水等可能在此过程中被除去,从而导致赤泥B孔容大大增大。 在对两种赤泥的粒度测定中发现,任取100g赤泥A , 100%都能过30目筛, 73.58%过200目筛;任取100g赤泥B , 91.3%能过30目筛,而只有13.39%能 过200目筛。这也说明赤泥A相对赤泥B颗粒更细小,从而导致两者比表面积相 差不大

12、。3、结论 采用多种手段对两种赤泥的组成和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赤泥的化学组成和矿物 组成都很复杂,表面都存在OH官能团,扫描电镜下呈不规则排列。其中赤泥A 主要含有CaO、AI2O3、SiO2、Fe2O3、Na2O、TiO2等成分。矿物成为 Ca3AlFe(SiO4)(OH)8 , Ca3Al2(SiO4)(OH)8 , Ca3Fe0.87Al0.13 , CaAI2(CO3)2(OH)43H2O,比表面积 10.1054 m2/g ;赤泥 B 主要含有 CaO、 SiO2、Fe2O3、AI2O3、Na2O、TiO2 成分,矿物组成为 Ca2SiO4 , Ca4Fe2Ti2O11 , Ca3

13、AI2O6,比表面积9.7647m2/g。综合上述特性可知,赤泥 中特定成分的分离是很困难的,回收利用应以整体处理应用为主。表 1 赤泥 A 的 XRF 表征结果(wt%)TabIe 1 XRF test results of red mud Acomposition CaO AIO 23 SiO2FeO 23 NaO 2TiO2 KO 2MgO SO3CrO 23 TotaI(%)22.7222.25 19.416.32 8.605.52 1.991.57 1.170.08 99.62 表 2 赤泥 B 的 XRF 表征结果(wt%)TabIe 2 XRF test resuIts of r

14、ed mud B23 NaO 23AIO 2TiO2 MgOKO CaO SiO2FeO 2 SO3 TotaI ZrO2MnO composition(%)42.1317.75 16.149.53 6.683.98 1.591.22 0.590.20 0.0899.89 表 3 赤泥 A、B 的 BET 数据 TabIe.3 BET data of red mud A and B?赤泥 A 赤泥B比表面积(m/g)3 2孑L容(cm/g)孔径(nm)2比表面积(m/g)3孔容(cm/g)孔径(nm)10.1054 0.000423.0398 9.76470.0486 22.2739【参考文献

15、】1 景英仁,景英勤,杨奇赤泥的基本性质及其工程特性几轻金属,2001, (4):20-23.2 Kalkan E. Utilization of red mud as a stabilization materia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lay linersJ. Engineering Geology, 2006, 87: 220-229.3 南相莉,张廷安,刘燕,等我国赤泥综合利用分析J,过程工程学报.2010, 10 (z1):264-270.4 李军旗,张志刚,徐本军,等.赤泥综合回收利用工艺J,轻金属.2009, (2):23-26. 徐进修,罗修连赤泥的

16、综合利用和有价金属的回收工艺综述J,广西冶金. 1994, (4) : 19-29.刘万超,杨家宽,肖波拜耳法赤泥中铁的提取及残渣制备建材J.中国有色金属 学报, 2008, (1): 187-192.7 McConchie D, Clark M, Davies-McConchie F. New strateg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bauxite refinery residues (red mud)C.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alumina quality workshop. 2002,327-332.8 胡慧

17、萍, 张琨瑜, 张丽娟, 等. 中国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拜耳法赤泥的表面电性研 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8, & 192-196.9 Chvedov D, Ostap S, Le T. Surface Properties of Red Mud Particles from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J. Colloids Surf. A, 2001, 2: 131-141.10 Kalkan E. Utilization of red mud as a stabilization materia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lay linersJ. Engineering Geology, 2006, 87: 220-229.11 张彦娜赤泥用作高性能水泥性能调节组分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