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土壤养分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18220355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7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八章--土壤养分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第八章--土壤养分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八章--土壤养分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资源描述:

《第八章--土壤养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土壤养分(8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土壤养分一、土壤养分1 1、土壤养分:、土壤养分: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养元素。2、土壤养分分类、土壤养分分类: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MnBFeSNCOHCaKPCuClZnMgMoMnBFeSNCOHCaKPCuClZnMgMoNi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素有17 种。它们是碳、氢、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硫、铁、硼、锰、铜、锌、鉬、氯。鉬、氯

2、。镍镍MnBFeSNCOHCaKPCuClZnMgMo必需营养元素必需营养元素Ni镍:镍:1987年,年,P.H.Brown等等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分组原则:分组原则: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为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为(0.1%)大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占干物重的含量占干物重的0.1%以上以上 C、H、O、N、P、K、Ca、Mg、S 9种种 微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一般在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一般在0.1%以下以下 Fe、B、Mn、Cu、Zn、Mo、Cl、Ni 8种种大量元素大量元素 植物干重的植物干重的0.X%X0%碳(碳(C)氢()氢(H)氧()氧(

3、O)氮()氮(N)磷()磷(P)钾()钾(K)中量元素中量元素 植物干重的植物干重的0.1%1%钙(钙(Ca)镁()镁(Mg)硫(硫(S)微量元素微量元素 植物干重的植物干重的0.000X%0.0X%铁(铁(Fe)硼硼(B)锰()锰(Mn)铜()铜(Cu)锌()锌(Zn)钼(钼(Mo)氯()氯(Cl)镍()镍(Ni)必需元素的分类必需元素的分类按植物需要的量区分如下按植物需要的量区分如下:Ni二、土壤养分来源二、土壤养分来源1、土壤养分的基本来源、土壤养分的基本来源矿物岩石矿物岩石 P、K、Ca、Mg、Fe、B、Mo、Cu、Mn、S等等2、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森林凋落物森林凋

4、落物3、土壤养分的、土壤养分的其他来源其他来源生物固氮、大气降水、生物固氮、大气降水、人工施肥人工施肥、客土、灌溉等、客土、灌溉等N灰分元素灰分元素凋落物凋落物灌、草、伐根等灌、草、伐根等保存保存聚集聚集三、土壤养分的有关概念三、土壤养分的有关概念 有效养分有效养分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 土壤养分土壤养分 速效养分速效养分在作物生长季节内,能够直接、迅速为在作物生长季节内,能够直接、迅速为 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迟效(缓效)养分迟效(缓效)养分 无效养分无效养分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土

5、壤养分状况土壤养分状况是指土壤养分的含量、组成、形态是指土壤养分的含量、组成、形态 分布和有效性的高低。分布和有效性的高低。(一)土壤氮素含量及影响因素(一)土壤氮素含量及影响因素 1、土壤氮素含量、土壤氮素含量 耕作土壤耕作土壤:耕作层:耕作层(0.05%0.5%)心土层、底土层心土层、底土层(0.02%)草地、林地草地、林地:0.5%0.6%。一、土壤氮的获取、形态和转化一、土壤氮的获取、形态和转化第一节土壤氮素第一节土壤氮素 2、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因素、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因素 (1)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氮素主要存在于有机质中,二者氮素主要存在于有机质中,二者呈平行正相关关系。呈平行正相

6、关关系。(2)植被植被:归还氮素、固定氮素归还氮素、固定氮素 (3)气候气候:主要是水、热条件引起有机质的分解与合主要是水、热条件引起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成 (4)质地质地:质地愈粘重、有机质含量愈高质地愈粘重、有机质含量愈高 (5)地势地势:主要是引起水热条件变化主要是引起水热条件变化(二)土壤氮素的获取(二)土壤氮素的获取1、生物固氮、生物固氮自生固氮菌:自生固氮菌:好气性细菌、嫌气性细菌好气性细菌、嫌气性细菌共生固氮菌:共生固氮菌:根瘤菌、放线菌、蓝藻等,与都可作物共生为主根瘤菌、放线菌、蓝藻等,与都可作物共生为主联合固氮菌:联合固氮菌:某些固氮微生物与植物根系有一定的专一性,但某些固氮微

7、生物与植物根系有一定的专一性,但不如共生关系那样严格,如固氮螺菌与玉米,多黏杆菌与小麦不如共生关系那样严格,如固氮螺菌与玉米,多黏杆菌与小麦2、雨水和灌溉水带入氮、雨水和灌溉水带入氮雨水:氮氧化合物雨水:氮氧化合物灌水:硝态氮灌水:硝态氮3、施肥(有机肥和化学肥)、施肥(有机肥和化学肥)其中其中95%以上为以上为有机态氮有机态氮,无机态氮无机态氮一般不超过一般不超过5%。土壤的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高度。土壤的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高度正相正相关关关系。关系。(三)土壤氮的形态及其有效性(三)土壤氮的形态及其有效性耕地土壤的全氮量一般耕地土壤的全氮量一般低于低于自然土壤,其中水田土自然土壤

8、,其中水田土壤的全氮量又壤的全氮量又低于低于旱地土壤。旱地土壤。1、土壤全氮、土壤全氮 四川耕地土壤全氮分级面积统计四川耕地土壤全氮分级面积统计土土 壤壤 面面积积 构构 成成(%)土土 壤壤 全全 氮氮 分分 级级(N,g/kg)高高(1.5)中等中等(1.51.0)较低较低(1.00.75)低低(0.75)水田土壤水田土壤17.858.420.92.9旱地土壤旱地土壤14.922.728.234.2全省水田土壤全氮分级面积是高、低两头小,中等大;全省水田土壤全氮分级面积是高、低两头小,中等大;旱地土壤则以低等和较低为主(占旱地土壤则以低等和较低为主(占62.4%62.4%)。)。据四川第二

9、次土壤普查资料据四川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2、无机态氮、无机态氮 包括包括NH4+N、NO3-N、NO2-N。旱地土壤无。旱地土壤无机氮一般以机氮一般以NO3-N较多,淹水土壤则以较多,淹水土壤则以NH4+-N占占优势。优势。铵态氮铵态氮(NH4)在土壤里有三种存在方式:在土壤里有三种存在方式: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硝态氮(硝态氮(NO3-N)在土壤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在土壤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亚硝态氮(亚硝态氮(NO2-N)主要在嫌气性条件下才有可能存主要在嫌气性条件下才有可能存在,而且数量也极少。在土壤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在,而且数量也极少。在土壤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3

10、、有机态氮、有机态氮 水溶性氮:水溶性氮:游离氨基酸、胺盐等,游离氨基酸、胺盐等,可以直接被植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物吸收 水解性氮:水解性氮:蛋白质、多肽、核蛋白类蛋白质、多肽、核蛋白类用酸、碱或用酸、碱或酶处理后能水解为较简单的易溶性含氮化合物或能生酶处理后能水解为较简单的易溶性含氮化合物或能生成铵离子成铵离子 非水解性氮非水解性氮:杂环类、糖类、铵类缩合物等:杂环类、糖类、铵类缩合物等大部分是腐殖物质,它们需大部分是腐殖物质,它们需经微生物分解矿化经微生物分解矿化成无机成无机氮后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氮后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土土 壤壤全全 氮氮(N)无机氮(无机氮(NO3-、NH4+)5%速效

11、氮速效氮有有 机机 氮氮水溶性有机氮水溶性有机氮5%水解性有机氮水解性有机氮5070%缓效氮缓效氮难矿化有机氮难矿化有机氮3050%土壤氮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土壤氮的形态及其有效性(四)土壤中氮的转化(四)土壤中氮的转化1、有机氮的矿化、有机氮的矿化氨化过程氨化过程定义:定义: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成氨的过程。氨基化氨基化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降解降解为简单的氨基为简单的氨基化合物。化合物。氨化氨化简单的氨基化合物简单的氨基化合物分解分解成氨(成氨(NH3/NH4+)过程:过程:有机氮有机氮 氨基酸氨基酸 NH

12、4N有机酸有机酸 异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 水解酶水解酶 氨化微生物氨化微生物 水解、氧化、还原、转位水解、氧化、还原、转位2、铵的硝化、铵的硝化定义定义: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 在微生物的作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结果结果:形成形成NO3 N利:为喜硝植物提供氮素利:为喜硝植物提供氮素弊:易随水流失和发生反硝化作用弊:易随水流失和发生反硝化作用 过程过程:NH4O2 NO2 4H 2NO2O2 2NO3 亚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硝化细菌4 4、无机态氮的生物固定、无机态氮的生物固定 定义:定义: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

13、同化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过程:过程:铵态氮铵态氮 硝态氮硝态氮 生物固定生物固定 生物固定生物固定 有机氮有机氮 硝化作用硝化作用硝酸还原作用硝酸还原作用3、铵离子的晶格固定、铵离子的晶格固定NH4陷入陷入2:1型粘粒矿物晶架表面的孔穴内,暂时型粘粒矿物晶架表面的孔穴内,暂时失去了生物有效性,转变为失去了生物有效性,转变为固定态铵固定态铵的过程。的过程。(一)、淋洗损失(一)、淋洗损失(NO3-的淋失)的淋失)NH4+、NO3-易溶于水,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表面易溶于水,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表面对对NH4+为

14、为正吸附正吸附,而保持于土壤中;对,而保持于土壤中;对NO3-为为负吸负吸附附(排斥作用),易被淋失。(排斥作用),易被淋失。二、土壤氮的损失二、土壤氮的损失(二)、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用(二)、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用 在在缺氧缺氧条件下,条件下,NO3-在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还原为NO、N2O、N2的过程。的过程。NO3-NO2-NON2ON2 反硝化的临界反硝化的临界Eh约为约为334mv,最适,最适pH为为7.08.2,新鲜有机质,新鲜有机质丰富。丰富。pH小于小于5.25.8的酸性土壤,或高于的酸性土壤,或高于8.29.0的碱性土壤,的碱性土壤,反硝化作

15、用显著下降。反硝化作用显著下降。(三)、化学脱氮过程(三)、化学脱氮过程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通过纯化学反应生成气态氮而损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通过纯化学反应生成气态氮而损失的过程。失的过程。1.双分解作用: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同时大量并存于土双分解作用: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同时大量并存于土壤溶液中时,因生成亚硝酸铵(壤溶液中时,因生成亚硝酸铵(NH4NO2)而产生双)而产生双分解作用脱氮。分解作用脱氮。NH4NO2 2H2O+N2很少发生很少发生。反应条件:。反应条件:pH为为5.06.5,温度较高,较,温度较高,较干旱。自催化能力强,分解速度越来越快。干旱。自催化能力强,分解速度越来越快。2、亚硝酸分解、

16、亚硝酸分解 3HNO2 HNO3+2NO +H2O条件:酸性愈强,分解愈快。条件:酸性愈强,分解愈快。3、氨态氮挥发损失、氨态氮挥发损失 主要发生在碱性土壤中主要发生在碱性土壤中 NH4+OH-NH3H2O 三、土壤氮的调控三、土壤氮的调控(一)(一)C/N比影响比影响(二)、施用肥料(二)、施用肥料1.有机肥与无机氮肥(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与无机氮肥(化肥)配合施用。2.应用应用“激发效应激发效应”调节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平衡调节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平衡有机质有机质C/N 30 3015 15氮的固定量矿化量氮的固定量矿化量 固定量矿化量固定量矿化量 固定量矿化量固定量矿化量 补充化肥补充化肥 补

17、充有机质补充有机质 有机质有机质丰富丰富的土壤,施用绿肥等新鲜有机肥产生的土壤,施用绿肥等新鲜有机肥产生正激发正激发效应效应,促进土壤原来有机氮的矿化和更新。,促进土壤原来有机氮的矿化和更新。有机质有机质缺乏缺乏的土壤,施用富含木质素的粗有机肥,产生的土壤,施用富含木质素的粗有机肥,产生负激发效应负激发效应,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积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积累。(三)淹水、灌溉的影响(三)淹水、灌溉的影响1 1、在水田剖面的不同层次上,氮素的形态不同;、在水田剖面的不同层次上,氮素的形态不同;2 2、在水田中无机氮素以铵态氮为主;、在水田中无机氮素以铵态氮为主;3 3、反硝化作用明显;、反硝化

18、作用明显;从灌溉的角度讲,铵态氮施入还原层后,宜保持表面水层,避从灌溉的角度讲,铵态氮施入还原层后,宜保持表面水层,避免频繁的干湿交替,免频繁的干湿交替,落干晒田落干晒田,利于铵态氮硝化,而硝态氮,利于铵态氮硝化,而硝态氮的生成与积累,正好为以后复水时产生反硝化作用提供氮源,的生成与积累,正好为以后复水时产生反硝化作用提供氮源,增加了反硝化的可能性。增加了反硝化的可能性。但是对于某些水田土壤而言,采取适当的落干晒田,有利于改但是对于某些水田土壤而言,采取适当的落干晒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善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亚硝酸盐是人的亚硝酸盐是人的致癌物质致癌物质和

19、植物的有害物质。其产和植物的有害物质。其产生和积累条件:生和积累条件:(1)Eh NH4+NO2-(亚硝化过程)(亚硝化过程)E00.345V NO2-NO3-(硝化过程)(硝化过程)E00.421V(2)pH 硝化细菌比亚硝化细菌对硝化细菌比亚硝化细菌对pH反应敏感。反应敏感。NO2-易在易在pH7.3的碱性环境积累。的碱性环境积累。(四)、避免有害物质(四)、避免有害物质NO2-的积累的积累(3)游离)游离NH4+的影响的影响 氨对氨对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抑制作用的抑制作用大于大于对对亚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大量施,大量施用铵态氮肥(特别是用铵态氮肥(特别是NH4HCO3),易造成),易造成N

20、O2-积累。积累。旱育秧旱育秧NO2-可使水稻幼苗出现可使水稻幼苗出现青枯病青枯病 当当NO2-5mg/kg时,青枯开始出现时,青枯开始出现 15mg/kg时,青枯很快出现。时,青枯很快出现。NO2-可使小麦、玉米可使小麦、玉米烧种烧种、烂芽烂芽、烂根烂根以及以及幼苗死亡幼苗死亡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磷素土壤磷素一、土壤中磷素含量及影响因素一、土壤中磷素含量及影响因素(一)土壤中磷素的来源(一)土壤中磷素的来源 土壤中的磷是由岩石风化而来的。原生矿物含磷量土壤中的磷是由岩石风化而来的。原生矿物含磷量为为0.12%左右。左右。(二)土壤磷的含量及影响因素(二)土壤磷的含量及影响因素 1土壤磷的含量土

21、壤磷的含量 一般来说,土壤的磷素含量都在一般来说,土壤的磷素含量都在0.2%以下,红壤、以下,红壤、黄壤含磷只有黄壤含磷只有0.04%。我国土壤全磷的含量在。我国土壤全磷的含量在0.02%0.11%之间。从总体来说,之间。从总体来说,自北而南,土壤自北而南,土壤磷的含量是逐渐降低的磷的含量是逐渐降低的。2影响土壤磷含量的因素影响土壤磷含量的因素 (1)母质中矿物成分的不同;母质中矿物成分的不同;基性岩基性岩 酸性岩酸性岩 碱性沉积体酸性沉积体碱性沉积体酸性沉积体 如,由石灰性风化体形成的红壤的含磷量比由的如,由石灰性风化体形成的红壤的含磷量比由的 红壤多得多。红壤多得多。(2)土壤质地的差别土

22、壤质地的差别 土壤细粒部分所含的磷主要是次生的磷化合物。土壤细粒部分所含的磷主要是次生的磷化合物。(3)P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从上到下,磷的含量逐渐降低。原因从上到下,磷的含量逐渐降低。原因 磷的迁移率很低;磷的迁移率很低;植物根系的富积;植物根系的富积;有机胶体或无机胶体对磷酸根的吸附作用,上有机胶体或无机胶体对磷酸根的吸附作用,上层较强;层较强;耕作制度和施肥的影响。耕作制度和施肥的影响。二、土壤磷的形态二、土壤磷的形态土壤磷素可分为两大类: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土壤磷素可分为两大类:有机态磷和无机态磷。有机态磷的含量占全磷的有机态磷的含量占全磷的2080%左右。左右。(一)

23、无机态磷(一)无机态磷 3种相互平衡的形态种相互平衡的形态 溶解溶解 吸附吸附 矿物态矿物态 水溶态水溶态 吸附态吸附态 沉淀沉淀 解吸解吸 1、水溶态磷、水溶态磷土壤溶液中的磷土壤溶液中的磷 H2PO4-、HPO42-、PO43-,其相对浓度(比例)随溶液,其相对浓度(比例)随溶液pH而变化。而变化。H2PO4-HPO42-H+,pK27.2 当土壤溶液当土壤溶液pH=7.2时,时,H2PO4-和和HPO42-各占一半各占一半 pH7.2时以时以H2PO4-为主为主 pH7.2时以时以HPO42-为主。为主。水溶性磷离子是植物根系可直接吸收利用的磷,水溶性磷离子是植物根系可直接吸收利用的磷,

24、但根际微域土壤多呈酸性,主要吸收但根际微域土壤多呈酸性,主要吸收H2PO4离子。离子。2、吸附态磷、吸附态磷 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酸根离子,主要是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酸根离子,主要是配位体交配位体交换吸附换吸附(专性吸附)。(专性吸附)。酸性土酸性土中磷的专性吸附剂主要是铁、铝氧化物及其中磷的专性吸附剂主要是铁、铝氧化物及其水合物。水合物。石灰性石灰性土壤的方解石(土壤的方解石(CaCO3)对磷的配位交换吸)对磷的配位交换吸附亦为常见。附亦为常见。3、矿物态磷、矿物态磷 占土壤无机态磷的占土壤无机态磷的99%以上。以上。石灰性土石灰性土以磷酸钙盐(以磷酸钙盐(Ca-P)为)为主,主,酸性土酸性

25、土以磷酸铁盐(以磷酸铁盐(Fe-P)、磷酸铝盐()、磷酸铝盐(Al-P)和闭蓄态磷)和闭蓄态磷(O-P)为主。)为主。(1)Ca-P(钙磷),以磷灰石为主(钙磷),以磷灰石为主 氟磷灰石氟磷灰石Ca5(PO4)3F 溶度积溶度积10-120.9 氢氧磷灰石氢氧磷灰石Ca5(PO4)3OH 溶度积溶度积 10-113.7 磷酸八钙磷酸八钙Ca8H2(PO4)6 溶度积溶度积 10-46.9 磷酸三钙磷酸三钙Ca3(PO4)2 溶度积溶度积 10-26.0 磷酸二钙磷酸二钙CaHPO4 溶度积溶度积 10-6.56 溶解度随溶解度随pH降低而增大降低而增大。(2)Fe-P(铁磷)(铁磷)以粉红磷铁

26、矿以粉红磷铁矿FePO42H2O为代表,溶度积为代表,溶度积10-34.9。(3)Al-P(铝磷)(铝磷)以磷铝石以磷铝石AlPO42H2O为代表,溶度积为代表,溶度积10-30.5。Fe-P和和Al-P的溶解度随的溶解度随pH升高而增大。升高而增大。(4)O-P(闭蓄态磷)(闭蓄态磷)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无效磷。当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无效磷。当Fe2O3胶膜还胶膜还原溶解后,磷被释放。原溶解后,磷被释放。闭蓄机制闭蓄机制 当磷在土壤中固定为粉红磷铁矿后,若土壤局部的当磷在土壤中固定为粉红磷铁矿后,若土壤局部的pH升高,可粉红磷铁矿的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形的氧升高,可粉红磷铁矿的表面形成一

27、层无定形的氧化铁薄膜,把原有的磷包被起来,这种机制叫闭蓄化铁薄膜,把原有的磷包被起来,这种机制叫闭蓄机制。机制。Fe(OH)3 PKs=3738 粉红磷铁矿:粉红磷铁矿:PKs=3335 胶膜有铁铝质的、钙质的。胶膜有铁铝质的、钙质的。水稻土容易出现水稻土容易出现O-P。因为土壤淹水种植时,土壤因为土壤淹水种植时,土壤pH值上升,可促进值上升,可促进Fe-P水解产生水解产生Fe(OH)3,Fe(OH)3胶膜包被磷酸盐后形成胶膜包被磷酸盐后形成O-P,水稻田由淹水状水稻田由淹水状态转入干旱状态时,态转入干旱状态时,Fe(OH)3胶膜老化形成不可逆胶膜老化形成不可逆凝胶,使凝胶,使O-P有效性更为

28、降低。有效性更为降低。(二二)有机态磷有机态磷 土壤有机磷含量变化大,一般占土壤表层全磷的土壤有机磷含量变化大,一般占土壤表层全磷的2080%,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一般需,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一般需经矿化经矿化为无机磷后为无机磷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有机磷的化学组成,目前大部分为未知,已知土壤有机磷的化学组成,目前大部分为未知,已知者主要有者主要有3种:种:植素类、核酸类、磷脂类植素类、核酸类、磷脂类(1)植素类)植素类植酸与钙、镁等离子结合而成。一般植酸与钙、镁等离子结合而成。一般占土壤有机磷总量的占土壤有机磷总量的2050%。(2)核酸类)核酸类含磷

29、、氮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多数报含磷、氮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多数报道占土壤有机磷总量的道占土壤有机磷总量的110%。(3)磷脂类)磷脂类醇、醚溶性的有机磷化合物,一般约醇、醚溶性的有机磷化合物,一般约占土壤有机磷总量的占土壤有机磷总量的1%。容易分解矿化为磷酸。容易分解矿化为磷酸。土壤有机磷的分解决定于微生物活性及其适宜环土壤有机磷的分解决定于微生物活性及其适宜环境,尤其是土温,低温限制其分解和有效化。境,尤其是土温,低温限制其分解和有效化。三、土壤磷循环与转化三、土壤磷循环与转化(一)土壤磷的循环(一)土壤磷的循环(二)土壤磷的转化(二)土壤磷的转化 1、成土过程中磷的转化、成土过程中磷的转化 成

30、土过程中由于成土过程中由于生物作用生物作用,土壤中出现有机磷,并随有机,土壤中出现有机磷,并随有机质积累而增加。质积累而增加。随着土壤矿物随着土壤矿物风化程度风化程度的提高,的提高,CaP逐渐减少,逐渐减少,FeP和和OP逐渐增多,而逐渐增多,而AlP在各类土壤中所占的比重均较小。在各类土壤中所占的比重均较小。在在成土过程中成土过程中,母质的磷矿物(主要是磷灰石)风化释放水,母质的磷矿物(主要是磷灰石)风化释放水溶态磷,并被次生矿物吸附固定,进而形成新的矿物态磷。溶态磷,并被次生矿物吸附固定,进而形成新的矿物态磷。土土 壤壤pH无无 机机 磷磷 形形 态态 构构 成成 比比 例例(%)Al-P

31、Fe-PCa-PO-P褐褐 土土8.08.53.46.90.00.561711220黄黄 潮潮 土土7.58.51.64.10.00.763653135黄黄 棕棕 壤壤6.07.03.710252713204557红红 壤壤4.55.50.35.715261.5165283砖砖 红红 壤壤4.55.50.01.52.5140.95.38494我国几种土壤的无机磷形态构成(引自我国几种土壤的无机磷形态构成(引自中国土壤中国土壤)2磷酸盐的有效化过程磷酸盐的有效化过程 有机态磷和难溶性磷酸盐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机态磷和难溶性磷酸盐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的磷酸盐(植物可以吸收

32、利用的水溶性的磷酸盐(H2PO4-)或)或弱酸溶性(弱酸溶性(HPO42-)的磷酸盐的过程,使其有效性)的磷酸盐的过程,使其有效性提高,通常称之为提高,通常称之为磷的释放。磷的释放。3.有效磷的固定化作用有效磷的固定化作用(1)化学固定:易溶性或速效态磷酸盐转化为难溶性)化学固定:易溶性或速效态磷酸盐转化为难溶性迟效态和缓效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磷的固定。土迟效态和缓效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磷的固定。土壤中磷的固定是非常普遍的。壤中磷的固定是非常普遍的。(2)表面反应机制)表面反应机制 该固磷作用发生在土壤固相的表面。具体可分为:该固磷作用发生在土壤固相的表面。具体可分为:表面交换反应(表面交换反

33、应(pH 5.56.5)通过土壤固相表面的通过土壤固相表面的OH-和溶液中的磷根交换,和溶液中的磷根交换,表面上次生化学反应表面上次生化学反应在土壤在土壤CaCO3晶核的表面通过化学反应或吸附形成一晶核的表面通过化学反应或吸附形成一层层 CaHPO4的膜状沉淀。的膜状沉淀。阳离子吸附机制(中性土壤)阳离子吸附机制(中性土壤)(3)生物固定)生物固定有机质有机质C/P比为比为200 1300 1,当微生物的,当微生物的C/P比比小于土壤有机质时,就可产生生物固定。当土壤中的磷小于土壤有机质时,就可产生生物固定。当土壤中的磷太少时,对磷素、微生物和作物就会发生竞争。太少时,对磷素、微生物和作物就会

34、发生竞争。特点:特点:表聚性;表聚性;暂时无效;暂时无效;把无机磷把无机磷 有机磷有机磷四、土壤磷的调节四、土壤磷的调节1、活性磷和磷的固定、活性磷和磷的固定(1)土壤磷可分为)土壤磷可分为活性磷活性磷和和非活性磷非活性磷,土壤全磷中,土壤全磷中,活性磷只占活性磷只占极小部分极小部分,且与全磷无相关性,非活性,且与全磷无相关性,非活性磷则占磷则占95%以上。以上。只有那些不溶性磷化合物和保持在粘粒或有机质中的只有那些不溶性磷化合物和保持在粘粒或有机质中的固持态磷才称为固定态的磷,称为固持态磷才称为固定态的磷,称为非活性磷。非活性磷。(2)土壤活性磷)土壤活性磷有效磷(速效磷)有效磷(速效磷)包

35、括可被植物吸收的包括可被植物吸收的水溶态磷水溶态磷,部分或全部,部分或全部吸附态磷吸附态磷和易矿化有效态和易矿化有效态有机磷有机磷以及某些易溶解的以及某些易溶解的沉淀态磷酸盐沉淀态磷酸盐。(3)土壤有效磷在化学上的意义)土壤有效磷在化学上的意义 土壤有效磷:能与土壤有效磷:能与32P进行同位素交换或被某些化学试进行同位素交换或被某些化学试剂提取的磷。剂提取的磷。其实其实“有效磷有效磷”的化学涵义并不确定,因为同一土的化学涵义并不确定,因为同一土壤用不同化学试剂提取的壤用不同化学试剂提取的“有效磷有效磷”含量差异很大,含量差异很大,由此提出的土壤有效磷的丰缺指标也不相同。由此提出的土壤有效磷的丰

36、缺指标也不相同。不同方法不同方法(提取剂提取剂)测定的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比较测定的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比较(P,mg/kg)有效磷分级有效磷分级碳酸氢钠法碳酸氢钠法盐酸盐酸-氟化铵法氟化铵法施磷肥反应施磷肥反应低低515显显 著著中等中等5101524较显著较显著较高较高10182430不显著不显著高高182530无无 效效注意注意:土壤有效磷须说明测定方法。:土壤有效磷须说明测定方法。四川耕地土壤有效磷(碳酸氢钠法)含量分级面积四川耕地土壤有效磷(碳酸氢钠法)含量分级面积 有效磷(有效磷(P,mg/kg)水田土壤(水田土壤(%)旱地土壤(旱地土壤(%)547.965.151046.523.21

37、05.611.7 土壤有效磷缺乏土壤有效磷缺乏临界值临界值(P,mg/kg)旱地作物一般为旱地作物一般为10,水稻为,水稻为5,因为土壤淹水后,因为土壤淹水后,部分非活性磷将转化为有效磷。四川水田土壤近部分非活性磷将转化为有效磷。四川水田土壤近1/2缺缺磷,旱地土壤近磷,旱地土壤近90%缺磷。缺磷。土壤土壤活性磷活性磷与与非活性磷非活性磷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固定固定 活性磷活性磷 非活性磷非活性磷 有效化有效化 有机质有机质C/P200可分解释放有效无机磷。可分解释放有效无机磷。2 2、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途径、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途径 (1 1)酸性土壤)酸性土壤施用石灰

38、施用石灰,调节其,调节其pHpH至至6.56.56.86.8。(2 2)增加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减少磷的固定,减少磷的固定有机酸等螯合剂与有机酸等螯合剂与Ca、Fe、Al螯合,促使磷的释放。螯合,促使磷的释放。腐殖质包被铁、铝氧化物等胶体表面,减少其对磷的吸附。腐殖质包被铁、铝氧化物等胶体表面,减少其对磷的吸附。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使,使Ca-P碳酸化而增加溶解度。碳酸化而增加溶解度。(3 3)土壤)土壤淹水还原淹水还原可明显提高磷有效性可明显提高磷有效性酸性土壤淹水还原酸性土壤淹水还原pHpH上升促使活性铁、铝氧化物的沉淀,上升促使活性铁、铝氧化物的沉淀,减少磷的

39、固定,碱性土减少磷的固定,碱性土pHpH降低,增加降低,增加CaPCaP的溶解度。的溶解度。土土壤淹水壤淹水Eh下降,铁被还原,使部分下降,铁被还原,使部分FeP和和OP活化为活化为有效磷。有效磷。(1)集中施肥(减少与土壤接触面),与有机肥配)集中施肥(减少与土壤接触面),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施用于作物近根区(磷的移动性小)。合施用,施用于作物近根区(磷的移动性小)。(2)水旱轮作的磷肥施用,旱)水旱轮作的磷肥施用,旱(作作)重,水重,水(稻稻)轻。轻。(3)酸性土壤施碱性磷肥(钙镁磷肥等),碱性土)酸性土壤施碱性磷肥(钙镁磷肥等),碱性土施酸性磷肥(过磷酸钙等)。施酸性磷肥(过磷酸钙等)。(

40、4)氮磷配合。豆科作物以磷增氮。)氮磷配合。豆科作物以磷增氮。3、磷肥施用注意问题、磷肥施用注意问题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钾素土壤钾素一、土壤中钾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一、土壤中钾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一)土壤中钾素的含量(一)土壤中钾素的含量 表示表示方法:方法:K2O0.83=K 或或 K1.20=K2O 土壤中钾的含量:土壤中钾的含量:0.52.5%K2O 平均为平均为1.2%K2O我国我国自南向北自南向北含钾量是逐渐含钾量是逐渐增加增加的趋势的趋势 华南地区,其平均水平华南地区,其平均水平 2%河北:河北:1.92%135和和150mg/kg 东北、内蒙东北、内蒙的黑土可达的黑土可达2.6%

41、这主要是和地区的风化、成土条件、淋失状况等因素有关这主要是和地区的风化、成土条件、淋失状况等因素有关(二)影响土壤钾含量的因素(1)母质)母质 富钾矿物:富钾矿物:长石类长石类 正长石正长石 钾微斜长石等钾微斜长石等 含钾量约在含钾量约在7-12%之间。之间。云母类云母类 白云母白云母 黑云母黑云母 含钾量约在含钾量约在 5-9%之间。之间。次生粘粒矿物次生粘粒矿物 水化云母(伊利石类)绿泥石等四川的水化云母(伊利石类)绿泥石等四川的 紫色土紫色土含钾较丰富含钾较丰富(2)风化及成土条件)风化及成土条件北方北方 南方南方高温、多雨而淋溶强度大。高温、多雨而淋溶强度大。(3)质地)质地粒径越小,

42、含粒径越小,含K越多;越多;质地越粘,含质地越粘,含K越多。越多。(4)施肥)施肥主要影响土壤中的速效钾。主要影响土壤中的速效钾。例如长期种植豆科作物而不增施钾肥,则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例如长期种植豆科作物而不增施钾肥,则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就要迅速下降。棉花、薯类作物、烟草、甘蔗以及甜菜等,就要迅速下降。棉花、薯类作物、烟草、甘蔗以及甜菜等,都是耗钾较多的作物,因此,这些作物的多年连作也往往会都是耗钾较多的作物,因此,这些作物的多年连作也往往会导致土壤缺钾。但如实行秸杆还田,或经常把烧土、焦泥、导致土壤缺钾。但如实行秸杆还田,或经常把烧土、焦泥、灰肥等施入土中,则对土壤中钾素的补给会产生重要作用

43、灰肥等施入土中,则对土壤中钾素的补给会产生重要作用。二、土壤中钾素的形态二、土壤中钾素的形态矿物钾矿物钾(9(998%)98%)非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2 28%8%)水溶性钾水溶性钾(很少)(很少)无效钾无效钾缓效钾缓效钾速效钾速效钾土壤钾的形态(占全钾土壤钾的形态(占全钾%)交换性钾交换性钾(1 12%2%)土体里的钾完全是矿质态的,没有有机态。土体里的钾完全是矿质态的,没有有机态。2、交换性钾、交换性钾 土壤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钾,能用醋酸铵、氯化镁等盐的钾,能用醋酸铵、氯化镁等盐溶液提取,并在相当短时间内从交换点上被交换下来溶液提取,并在相当短时间内从交换点上被交换下来。是

44、土壤是土壤速效速效K的主体的主体。交换性钾交换性钾与溶液中与溶液中K+保持保持动态平衡动态平衡,与非交换性钾之,与非交换性钾之间也有某种平衡关系。间也有某种平衡关系。1、水溶性钾(溶液钾)、水溶性钾(溶液钾)存在于存在于土壤水溶液土壤水溶液中的中的 K 离子,是植物钾素营养离子,是植物钾素营养的直接来源。的直接来源。数量很少。数量很少。土壤溶液中的土壤溶液中的 K 在在0.210mmol L-1范围内,这些范围内,这些 K 仅够生长旺盛的作物用仅够生长旺盛的作物用12天。天。4、矿物钾、矿物钾 又称又称难溶性钾难溶性钾,主要指含钾原生矿物,如长石、云母,主要指含钾原生矿物,如长石、云母中钾中钾

45、结构钾,极难风化,不溶于水,不易被溶液结构钾,极难风化,不溶于水,不易被溶液中的阳离子所代换,有效性低。(中的阳离子所代换,有效性低。(潜在储备潜在储备)也称)也称无无效态效态 钾。钾。3、非交换性钾,又称缓效钾、非交换性钾,又称缓效钾 是存在于是存在于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和颗粒边缘层状硅酸盐矿物层间和颗粒边缘上的上的 钾,钾,即那些处在强吸附点上不能为上述盐溶液在短时间内提即那些处在强吸附点上不能为上述盐溶液在短时间内提取的取的 钾。钾。可逐渐转化为植物吸收利用的速效钾。可逐渐转化为植物吸收利用的速效钾。(直接贮备库直接贮备库)也称)也称缓效态缓效态 钾钾。土壤速效钾与全钾含量之间无相关性。土

46、壤速效钾与全钾含量之间无相关性。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K,mg/kg)与钾肥肥效的关系)与钾肥肥效的关系土壤速效钾土壤速效钾供钾水平供钾水平作物对钾的反应作物对钾的反应30极低极低反应较明显反应较明显3060低低一般有肥效一般有肥效60100中中一定条件下有肥效,肥效大小因作物、其它一定条件下有肥效,肥效大小因作物、其它肥效配合、耕作制度和缓效钾含量而异肥效配合、耕作制度和缓效钾含量而异100160高高施钾肥一般无效施钾肥一般无效160极高极高不需施用钾肥不需施用钾肥钾素转化与循环钾素转化与循环含钾母质含钾母质交换性钾交换性钾有机体内钾有机体内钾难溶性钾难溶性钾水溶性钾水溶性钾固定固

47、定固定固定固定固定固定作用固定作用分解分解分解分解分解分解分解分解溶解溶解吸收吸收分化作用分化作用径流径流生物吸收生物吸收代换代换吸收吸收流失流失三、土壤钾的转化三、土壤钾的转化1钾的有效化钾的有效化(1)矿物风化)矿物风化 在土壤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有机或无在土壤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有机或无机酸可以把含钾矿物中的钾释放出来。所释放的钾都机酸可以把含钾矿物中的钾释放出来。所释放的钾都是水溶性的速效钾。是水溶性的速效钾。(2)微生物分解)微生物分解一些微生物可以将铝硅酸盐分解,从而将其中的钾释放一些微生物可以将铝硅酸盐分解,从而将其中的钾释放出来。如硅酸盐细菌。出来。如硅酸盐细菌

48、。(3)缓效钾的释放)缓效钾的释放2、土壤钾的固定及影响因子、土壤钾的固定及影响因子土壤钾的固定:交换性钾土壤钾的固定: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钾固定的机制钾固定的机制 在土壤条件变化时,如干湿交替、冻融交替、灼烧在土壤条件变化时,如干湿交替、冻融交替、灼烧等,被土壤吸附在晶层表面的代换性钾就会掉进晶穴里,等,被土壤吸附在晶层表面的代换性钾就会掉进晶穴里,当晶层间距变小,钾离子便被封闭在里面。伊利石、拜当晶层间距变小,钾离子便被封闭在里面。伊利石、拜来石、蒙脱石等,它们都属来石、蒙脱石等,它们都属2 1型矿物,但前二者比后型矿物,但前二者比后者固钾能力更强。者固钾能力更强。影响因子:影响因

49、子:(1)粘粒矿物类型()粘粒矿物类型(2 1型粘粒矿物,型粘粒矿物,蛭石蛭石拜来石拜来石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蒙脱石);(2)土壤质地(粘粒含量);)土壤质地(粘粒含量);(3)土壤的水分条件(强烈干燥和频繁干湿交替有利)土壤的水分条件(强烈干燥和频繁干湿交替有利于钾的固定);于钾的固定);(4)土壤酸碱度(酸性土中水化铝离子阻塞晶层表面)土壤酸碱度(酸性土中水化铝离子阻塞晶层表面六角形孔穴,减少对钾的固定)。六角形孔穴,减少对钾的固定)。(5)NH4+的影响(与的影响(与K+竞争固定位点)竞争固定位点)第四节第四节 土壤中的钙镁硫土壤中的钙镁硫一、土壤中的硫一、土壤中的硫(一)、土壤硫的来源、

50、含量和形态(一)、土壤硫的来源、含量和形态土壤硫主要土壤硫主要来源来源:母质、灌溉水、大气沉降和施肥等。:母质、灌溉水、大气沉降和施肥等。矿质土壤矿质土壤含硫(含硫(S)量)量一般在一般在0.10.5g/kg之间,随有机质含量增之间,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加而增加。植物对硫的需要量和矿质土壤含硫量都与磷相类似,但土壤缺植物对硫的需要量和矿质土壤含硫量都与磷相类似,但土壤缺硫现象不如缺磷现象常见。其主要原因:硫现象不如缺磷现象常见。其主要原因:一是土壤对硫的固定远不如磷。一是土壤对硫的固定远不如磷。二是施肥、雨水、灌溉水等可向土壤补给一定数量的硫。二是施肥、雨水、灌溉水等可向土壤补给一定数量的

51、硫。难溶态硫难溶态硫(FeS2、ZnS、等固态矿物态、等固态矿物态)(1)无机态硫无机态硫 水溶性硫水溶性硫(土壤溶液中的土壤溶液中的SO42-,有时有有时有S2-)吸附态硫吸附态硫(胶体吸附胶体吸附SO42-,与溶液,与溶液SO42-平衡平衡)(2)有机态硫有机态硫 其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增加而增加。其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增加而增加。在湿润地区,土壤硫以有机硫为主,据我国南方在湿润地区,土壤硫以有机硫为主,据我国南方10省土壤分析省土壤分析统计资料,有机硫占全硫统计资料,有机硫占全硫86%(四川四川)94%(福建福建)。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则以无机硫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则以无机硫(CaSO4

52、、Na2SO4)为主。为主。土壤硫的形态土壤硫的形态 3、有效硫的含量、有效硫的含量 土壤有效硫(土壤有效硫(S)分级为)分级为:高:高:3050mg/kg 中:中:1630mg/kg,可满足作物需要,可满足作物需要 低:低:16mg/kg,作物容易出现缺硫现象,作物容易出现缺硫现象 葱、姜、蒜是需硫较多的作物,蒜苔缺硫会导致抽苔率葱、姜、蒜是需硫较多的作物,蒜苔缺硫会导致抽苔率低。低。在富含有机硫的水田土壤,在淹水还原条件下形成在富含有机硫的水田土壤,在淹水还原条件下形成H2S、FeS等有害物质,在氧化条件下则形成酸性硫酸盐,如等有害物质,在氧化条件下则形成酸性硫酸盐,如Fe2(SO4)3、

53、Al2(SO4)3等,导致土壤强烈酸化。等,导致土壤强烈酸化。(二)、土壤硫的循环和转化(二)、土壤硫的循环和转化 在土壤硫的循环中,硫酸盐(在土壤硫的循环中,硫酸盐(SO42-)有特别的地位。)有特别的地位。1、土壤硫的输入与输出、土壤硫的输入与输出(1)土壤硫的输入)土壤硫的输入 大气无机硫(大气无机硫(SO2)的沉降。)的沉降。含硫矿物质和有机质的输入。含硫矿物质和有机质的输入。(2)土壤硫的输出)土壤硫的输出 植物吸收(植物吸收(SO42-););SO42-的淋失;的淋失;H2S的挥发。的挥发。2、土壤硫的转化、土壤硫的转化 (1)有机硫的矿化和固定)有机硫的矿化和固定有机质的有机质的

54、C/S300-400,则就有可能产生生物固硫。则就有可能产生生物固硫。(2)矿质硫(矿质硫(SO42-)的吸附和解吸)的吸附和解吸在富含铁、铝氧化物和水化氧化物、水铝英石及在富含铁、铝氧化物和水化氧化物、水铝英石及1:1型粘粒矿物型粘粒矿物为主的土壤,硫酸根为主的土壤,硫酸根(SO42-)有可能被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所吸有可能被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所吸附附,但吸附的但吸附的SO42-容易被其它阴离子交换。容易被其它阴离子交换。(3)硫化物和元素硫的氧化:氧化产生)硫化物和元素硫的氧化:氧化产生H2SO4,导致土壤酸化。,导致土壤酸化。1、土壤中钙、镁形态、土壤中钙、镁形态 (1)矿物态矿物态 包括

55、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溶解度变化很大,其中石膏(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溶解度变化很大,其中石膏(CaSO42H2O)的溶解度较高,橄榄石)的溶解度较高,橄榄石(Mg、Fe)2SiO4等易风化等易风化释放镁。释放镁。(2)交换态和水溶态交换态和水溶态 两者均属有效态。一般土壤交换性盐基以交换性两者均属有效态。一般土壤交换性盐基以交换性Ca2+为主,次为主,次为交换性为交换性Mg2+。水溶态一般数量很少,既与交换态处于交换平。水溶态一般数量很少,既与交换态处于交换平衡,也与某些矿物态处于溶解平衡,如水溶态衡,也与某些矿物态处于溶解平衡,如水溶态Ca2+与与CaCO3、CaSO4等的平衡。等的平衡。

56、二、土壤中的钙和镁二、土壤中的钙和镁 钙:从微量到钙:从微量到40g/kg;镁:;镁:140g/kg,多数在,多数在325g/kg。华北和西北地区土壤以及其它地区的石灰性土壤,华北和西北地区土壤以及其它地区的石灰性土壤,富含钙、镁碳酸盐和硫酸盐,水溶态钙、镁可满足植富含钙、镁碳酸盐和硫酸盐,水溶态钙、镁可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物生长的需要。南方南方酸性土壤酸性土壤,不仅不含钙、镁碳酸盐,土壤交换,不仅不含钙、镁碳酸盐,土壤交换性钙、镁也较少,有效钙、镁不足,应适量施用石灰性钙、镁也较少,有效钙、镁不足,应适量施用石灰或钙、镁矿质肥料予以补充。或钙、镁矿质肥料予以补充。2、土壤钙、镁的丰、缺状况、

57、土壤钙、镁的丰、缺状况第五节第五节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一、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及转化一、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及转化 1、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来源与损失、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来源与损失 主要来源于岩石矿物主要来源于岩石矿物,土壤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其含,土壤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因母质而异。量因母质而异。其次是大气和土壤施肥等其次是大气和土壤施肥等。主要主要损失损失是是植物吸收和收获物植物吸收和收获物带走,带走,淋洗和侵蚀淋洗和侵蚀也也造成损失。造成损失。2、微量元素转化、微量元素转化 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 1、水溶态水溶态 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或可用水提取的微量元素离

58、子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或可用水提取的微量元素离子或分子(主要是离子态),或分子(主要是离子态),含量一般含量一般5mg/L。2、交换态交换态 吸附于胶体表面吸附于胶体表面可为其他离子交换出来的微量元可为其他离子交换出来的微量元素。素。含量一般含量一般110mg/L。3、专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 在有机或无机在有机或无机双电层内层通过共价键结合而被吸附双电层内层通过共价键结合而被吸附的微量元素的微量元素,不能和另一种交换性离子进行交换,但比,不能和另一种交换性离子进行交换,但比晶格中矿物态的易释放。晶格中矿物态的易释放。Cu2+、Zn2+、MoO4-、H4BO4-等较易发生专性吸附。等较易发生专性吸附。

59、4、有机态有机态 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呈络合或吸附态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呈络合或吸附态。当有机质分。当有机质分解时,较易释放,故有效性较高。解时,较易释放,故有效性较高。5、铁、锰氧化物包被态铁、锰氧化物包被态 主要是亲铁元素(主要是亲铁元素(Mo)常与铁共存)常与铁共存,当铁从原生矿,当铁从原生矿物中风化释放出来,形成非晶形含水氧化铁,逐渐结晶物中风化释放出来,形成非晶形含水氧化铁,逐渐结晶时,便被包裹在氧化铁的结晶里。只有包膜破坏后才能时,便被包裹在氧化铁的结晶里。只有包膜破坏后才能释放,故近于矿物态。释放,故近于矿物态。6、矿物态矿物态 存在于固体矿物中不能被其他离子交换出来的微量存在于固体

60、矿物中不能被其他离子交换出来的微量元素。在酸性条件下,多数矿物溶解度增大。元素。在酸性条件下,多数矿物溶解度增大。三、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三、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1、酸碱度、酸碱度Fe、Mn氧化态的溶解度降低,还原态溶解度较高。氧化态的溶解度降低,还原态溶解度较高。在在强还原强还原条件下,条件下,Zn、Cu可能因形成可能因形成ZnS、Cu2S而降低有效性。而降低有效性。2、Eh 阳离子型微量元素阳离子型微量元素Fe、Mn、Cu、Zn的溶解度的溶解度随随pH下降而增大下降而增大,故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性高,阴离,故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性高,阴离子型的子型的Mo在碱性下有效性高,

61、而在碱性下有效性高,而B则在微酸和中性则在微酸和中性的有效性较高的有效性较高 3、有机质、有机质 与粘粒的吸附作用有关与粘粒的吸附作用有关,粘质土壤微量元素的有,粘质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一般高于砂质土壤。效含量一般高于砂质土壤。4、质地、质地过渡金属离子与有机化合物络合,过渡金属离子与有机化合物络合,简单的络合物简单的络合物可直接为植物吸收,但复杂的络合物一般不能被可直接为植物吸收,但复杂的络合物一般不能被植物吸收;如泥炭土中的铜、锌络合物。植物吸收;如泥炭土中的铜、锌络合物。四、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化学诊断的参考指标四、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化学诊断的参考指标 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是: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原因是:一是全量低,一是全量低,二是有效性低。二是有效性低。土壤养分平衡及有效性土壤养分平衡及有效性 思考题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土壤养分的有关概念、土壤磷固定、土壤钾固定、土壤养分的有关概念、土壤磷固定、土壤钾固定、闭蓄态磷、缓效钾闭蓄态磷、缓效钾1、土壤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土壤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2、评价土壤养分丰缺的评价土壤养分丰缺的指标指标及其及其临界值临界值;3、4、土壤磷的有效性与土壤土壤磷的有效性与土壤pH间有何关系?如何提高土壤磷间有何关系?如何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