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宣传材料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8219876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乙肝宣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乙肝宣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乙肝宣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乙肝宣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宣传材料(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其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它既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目前而言,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唯一有效武器。 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一、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二、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

2、规划管理,免费接种。五、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七、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八、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九、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十、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

3、社会的责任。打三针防乙肝一生!中国每年约30万人因感染与乙肝病毒有关的疾病死亡乙肝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死亡率也居我国报告传染病的前三位。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有1.2亿人。全国每年用于肝病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乙肝的肆虐严重地危害着公众的健康。我国的乙肝传染源有多大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高流行区,大约有1.2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约有2000万人至3000万人是慢性乙肝患者。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的肝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乙肝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来自乙肝急、慢性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主要

4、在人体肝细胞内繁殖。乙肝病毒在人体全身其他器官组织中也有繁殖,如小血管内表面的内皮细胞、肾脏、白血球、胰脏、肌肉、生殖细胞(指精子),肠子上的肌肉(平滑肌)里都有少量乙肝病毒。所以乙肝病人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供血,而且其死后器官是不适宜捐赠的,因为其器官都带有乙肝病毒。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乙肝病毒一旦进入破损的皮肤粘膜,就可以造成新的感染。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急、慢性乙肝患者,在胎儿期、围产期以及婴幼儿期可造成对自生儿童的传播。专家估计在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30%-40%,源于此类母亲的传播。这种感染是十分危险和严重的。因为被感染者中的90%可以成为乙肝病毒携

5、带者。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尤其家族性肝癌大都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子女在幼年期大部分被感染,并且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成肝癌,大致需30-50年。婴幼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将成为日后发生肝癌的主要人群。因此,必须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为其及时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才能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感染。乙肝临床症状有哪些乙肝的潜伏期平均为6周,但也可能长达6个月。小孩感染后常常无症状。但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儿童可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症状的乙肝患者会感到虚弱无力,并出现胃部不适和其他流感样症状,还会出现尿色变深或灰白色粪便,常见黄疸(皮肤发黄或巩膜黄染),症

6、状可以持续数周或数月。大多数成人急性感染乙肝病毒均能完全康复,但很多儿童却会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急性乙肝病人康复后(并未变成慢性携带者)对该病具有终生免疫力。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肝肿大、肝区叩打痛、黄疸、尿色深等症状,应做肝病检查和乙肝血清学检测。如何预防乙肝预防乙肝可采取两种措施。在生活中和集体环境中尽可能不用未检测乙肝指标的血液及血制品,不到黑窝点去献血,不要有同性恋行为和嫖娼行为,不要用不洁的注射器、针灸针和牙钻及内窥镜等介入性医疗仪器,不要共用剃须刀、穿耳针、纹身针、牙刷等器具。此外就是接种乙肝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抗体水平。乙肝疫苗适用于全部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

7、预防乙肝的核心策略,乙肝疫苗也是目前惟一可预防肝癌的疫苗。除新生儿免疫外,学龄前儿童、成人和乙肝高危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第一类人群是新生儿,其是接受乙肝疫苗免疫最重要的人群。因为在此时期如果被乙肝病毒感染,90%可以变成无症状感染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后果十分严重。30%的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来源于新生儿期乙肝病毒感染,并且发展为慢性肝炎的比例大。所以,新生儿免疫是预防乙肝的重中之重。自2003年起,我国政府已免费为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并规定所有新生儿必须接受乙肝疫苗免疫,这是儿童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第二类人群是6岁以下的儿童。婴幼儿感染乙肝后,易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感染年龄越小,

8、形成持续性感染的几率越大。这类儿童被乙肝病毒感染后,30%-70%的人也可以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成年后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第三类人群是医生,尤其是外科、妇产科和牙科及耳鼻喉科的医生,从事血清检测的实验人员以及全体护士。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都应当注射疫苗。除了保护自己外,还可保护病人的安全。另外,家里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家庭成员都应接种乙肝疫苗,以避免感染。第四类人群是从事重体力劳动、容易造成劳动损伤的人群。第五类人群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肿瘤手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者、肾透析患者、经常要输血及血制品的血液病患者,他们的身体多不佳,抵抗力很低,一旦感染了乙肝病毒,

9、后果十分严重,应当接种高剂量的乙肝疫苗。第六类人群为军队、某些专业的大学生等。但是,也有一些人不能注射乙肝疫苗和无需注射乙肝疫苗。如发烧的人不能注射疫苗,等其退烧后再注射。其次是过敏体质的人,即对许多东西过敏的人要慎用乙肝疫苗。体内已有保护性抗体,并且水平较高的人无需再免疫。但如果抗体水平很低,仍是疫苗免疫的适宜对象。三针,保护孩子一生由于乙肝可演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而乙肝疫苗又可以间接地预防肝癌。所以,在新生儿期及儿童期打满三针乙肝疫苗后,就可以预防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孩子出生后按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程序接种三针,即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一个月时接种第二针,六个月时接种

10、第三针;成人和儿童按照0、1、6月程序进行接种,就可以保护您和孩子的一生。乙肝病毒携带者该怎么治疗如果你发现自己是个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有乙肝,首先保持一个愉快、平静的心理对乙肝治疗很重要,有助于病情稳定,阻止肝脏炎症的发展。如果你病情稳定,肝功能、B超正常,最好HBVDNA经抗病毒治疗转阴,你照样可以结婚、生育,但需让对方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每隔三年左右需重新注射一次。如果双方都是病毒携带者,那就不必了。孩子必须在生下来后立即采取加强免疫措施,注射乙肝疫苗。 其次必须明确,乙肝现在还没有什么特效药,要想根治达到彻底转阴是很困难的。报纸杂志上满天飞的广告,宣称什么乙肝大小三阳一个疗程转阴,那全是骗

11、人的鬼话。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根本不可能达到!也许再过几年人类能够攻克乙肝、战胜乙肝,但至少目前,还没有什么能够根治慢性乙肝的特效药。 乙肝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保肝,改善肝脏炎症情况,防止发生肝纤维化。大三阳主要治疗目的就是促使HBeAg转阴,并产生e抗体,使体内的病毒停止复制。 虽然目前还没有能够彻底消灭乙肝大三阳病毒的特效药物,但抗病毒的药物还是很多的,如干扰素、无环鸟苷、拉米夫定等可以试用,但不能保证使表面抗原转阴。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个人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一方面使自身有能力消除乙肝病毒,另一方面保持目前乙肝病毒的携带状态不再发病。 乙肝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样的?现在公认来讲是五个方面

12、: 第一,母婴传播。 “乙肝患者什么有传染性”是更重要的,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的概念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就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 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第二,

13、医源性传染。 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第三,输血传播。 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第四,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包括一起吃饭,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 第五,性传播。 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

14、有这种可能性。 目前蚊虫叮咬不被确认为传染途径。到了传染病医院看着患者,被蚊子叮了一下就恐惧得不得了,没有必要。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卫生部肝炎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苏崇鳌研究员介绍,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经过可表现为多种类型:乙肝病毒感染后,可呈亚临床感染状态或急性乙肝发病,90以上感染者迅速康复,成为有乙肝免疫力的健康人。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为病毒表面抗原长期阳性(可能终生阳性),但肝功能长期正常,肝组织无明显损伤。他们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无区别,但部分人可能在青年或中年时转化为慢性肝炎。慢性乙肝,在中国约有2000万人,表现为反复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但大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缓慢

15、,少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肝硬化和肝癌,平均高发年龄为4050岁,由少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病人转化而来,病死率高。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多从慢性乙肝病人经治疗转化而来,表现为肝功能正常,病毒复制水平低下,病情长期稳定,具有和健康人一样的工作和生活能力。乙肝病毒携带者均具有传染性,但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方可造成传染。乙肝是经血传播疾病,血液中的乙肝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伤口进入机体而造成感染,不会通过正常的呼吸和消化道传染,不经血液的一般接触也不会造成传染。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与一般健康人无区别。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会对周围人群和

16、环境构成威胁。除不能献血、不宜参加体能负荷超常的特殊训练或职业,不宜担任手术治疗科室的医务人员外,其就学、就业、结婚及参加社会活动均不应受限,更不应受到歧视。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HBsAg阳性率约为10-15%。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

17、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4.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 5.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乙肝二对半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二对半抗原抗

18、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二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五项临床意义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

19、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e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体: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如何看化验单(乙肝三系检查、肝功能检查) (一)乙肝三系检查(代表体内病毒情况) 1.HBsAg(表面抗原) 2.HBsAb(表面抗体) 3.HBeAg(E抗原) 4.

20、HBeAb(E抗体) 5.HBcAB(核心抗体) A 1、3、5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B 1、4、5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C 单独2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 D 1、5或者4、5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在康复之中。具体分析看病情而定。 E 1、3阳性说明正在感染之中,应该及时治疗。 (二)肝功能检查(代表肝脏本身的变化) 项目 单位 参考范围 总蛋白: G/L 60-83 白蛋白 G/L 35-53 球蛋白: G/L 25-33 谷丙转氨酶 U/L 0-40 谷草转氨酶 U/L 0-50 总胆红素 um

21、o/l 0-20 直接胆红素 umo/l 0.0-6.0 肝功各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坏死, ALT和AST就会升高,但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分布在肝细胞浆,AST分布在肝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急性肝炎和轻症的慢性肝炎, 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因此AST/ALT1甚至2。 ALP和GGT在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明显升高, 酒精性肝

22、炎患者的GGT明显升高。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 当肝功能受损时, 白蛋白产生减少,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 当体内存在敌人时, 球蛋白产生增加, 因而慢性肝炎病人由于肝功能减退,白蛋白产生减少,又由于体内存在肝炎病毒这个敌人,球蛋白产生增加, 而造成A/G比值倒置。 肝细胞受损时, 胆红素的代谢及泄均发生障碍, 因此T-Bil和D -Bil均升高。 何谓大三阳,何谓小三阳 肝功化验1、3、5阳性,属于大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这些患者由于HBeAg(+),因此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繁殖)活跃,且传染性较强。这些患者还

23、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肝功正常的患者,说明这些患者虽然病毒在体内较活跃,但并没有引起严重的肝损害。这些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又因其病毒复制活跃,还应经常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另一种是肝功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不但传染性强,而且已有了较明显的肝脏损害。对这样的患者首先要积极治疗肝功能异常,可在保肝功物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治疗,而且要注意休息。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疗,患者则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其次,在肝功能稳定的情况下,由医生决定是否应用抗病毒药物。还有,由于其传染性强,密切接触的亲属、配偶、子女也应注射乙肝疫苗。 肝功化验1、4、5阳性,属于小

24、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相对于大三阳患者来说,小三阳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已经由活跃转为静止,血中的带病毒量也明显减少,传染性相对降低,病情开始好转。对于小三阳患者还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一次,持续23年),称之为稳定的小三阳,这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较好的转归,可看成是一个健康者,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病人,也不具有传染性。第二种情况是肝功检查经常异常,时好时坏,称之为不稳定的小三阳;这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发生变异所致,当肝功能异常时要按肝炎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

25、理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 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的这些免疫反应, 可清除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 又可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造成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转归。 幼儿时感染HBV,常常因免疫功能不健全,而缺乏上述的免疫反应,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成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多数患者病毒是可以通过上述免疫反应,引起急性肝炎

26、的症状,同时清除肝炎病毒的。 什么是澳抗 澳抗的全称是澳大利亚抗原,它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免疫指标之一,亦叫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由于首先在澳大利亚发现,故称之为澳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应注意的问题 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一般不必治疗,但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定期(3-6月)复查,包括肝功能、B超、AFP(甲胎蛋白)及白细胞、血小板。一旦发现异常,就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虽然肝功能检查正常,但肝、脾肿大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也应引起重视。进行必要的治疗; (2)忌酒; (3)生活规律,勿过累; (4)注意个人卫生和月经卫生,防止唾液、血液污染周围环境,感

27、染他人,所用食具、刮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应与别人分开; (5)如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则不宜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食具和婴幼儿工作。 要知道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中有一部分人的肝脏可能有炎症,实际上为慢性肝炎;也有一部分携带者在某一时期可能会发病,母婴传染的携带者常常在青春期前后发病。一般认为30岁以上携带者发病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有哪些限制 由于人们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一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中的青年在升学、就业、结婚甚至出国等都发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实有些问题并非那么严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他

28、们中不乏有科学家、名演员和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除了某些学业,如幼儿师范、护士、饮食服务行业等外,对升学、就业,甚至出国不应有太多的限制。这是因为乙肝的传染主要通过血液,偶尔通过唾液、精液传染,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是不太可能传染给别的人。至于结婚,只要对方抗HBs阳性,或HBsAg阳性,就不存在相互传染的问题。如果对方乙肝标志全部阴性,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后再结婚。 小三阳患者为什么有的转氨酶正常,有的不正常 小三阳患者是指HBsAg(+), 抗HBc(+)和抗HBe(+)的患者。一般认为病毒复制不活跃, 传染性也不强。但乙型肝炎的肝损害,不取决于病毒是否活跃,而取决于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如何对待乙型

29、肝炎病毒。如果与病毒和平共处, 就不会引起肝损伤, 肝功能就正常, 如果与病毒作战, 就会在作战的同时,破坏肝细胞, 引起肝功能异常。如果在作战时,有效地清除了病毒,就会痊愈。而在作战时,只破坏肝细胞,而对病毒的杀伤不利,就发展成为慢性肝炎,造成长期的肝功能异常。 e抗体阳性是不是一定好 e抗原阳性转变为e抗体阳性,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e抗原转阴,HBVDNA也转为阴性,继而肝功能也正常,一般认为这是一种预后良好,传染性没有的表现;另一种情况是e抗原转阴,e抗体转阳,但HBVDNA仍阳性,或者血中HBVDNA阴性但肝组织中的HBVDNA仍阳性,虽然病毒复制降低,但仍在复制,仍有传染性,肝

30、脏仍在受损,病情仍在发展。因此,e抗体转阳并非都是好事。此外,还有一种变异的乙肝病毒,始终不出现e抗原阳性,但HBVDNA 持续阳性,说明病毒从未减少过,这种类型的乙型肝炎对人的危害更大。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入学、就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乙型肝炎的传染性较弱, 一般接触不易被感染。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是可以正常入学并参加工作的。但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不宜从事餐饮,保育员等工作,其他职业均可参加。学校和单位也不应因为HBsAg(+)而拒绝接受这些人员入学或工作。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如何区别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慢性肝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或很少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后者引起

31、肝细胞的损伤并表现出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亲吻和性交是否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由于亲吻和性交都接触了病人的体液,因此是可以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目前婚前检查要求检查HBsAg, 如一方HBsAg(+), 另一方则应进行乙型肝炎的预防接种。 怎样预防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 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原因是,肝细胞不断的坏死。肝细胞坏死后,正常的肝组织发生塌陷,机体的再生功能就会再生出一些纤维,来充填塌陷的部位。这是机体对坏死的组织的一种正常代偿功能,代表坏死部位的愈合,是好事。但是,如果肝细胞不断地坏死,肝脏内不断地再生纤维,这些纤维取代了大部分的肝组织,而它们又没有正常肝细胞的功能,肝脏变得

32、又硬又小,这就形成了肝硬化。因此, 预防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关键在于阻断肝细胞的坏死。这就是说要保证肝功能的正常。肝功能异常就是肝细胞坏死的标志。因此,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一旦肝功能异常就要及时治疗。另外,中药中的一些活血化瘀药(丹参等)滋补药(冬虫夏草、鳖甲等)均有软化肝脏,减少肝内纤维生成的作用。 乙肝病人能结婚生育吗 (1)急性乙肝恢复期、慢性迁延期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活动性肝硬化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连续化验肝功能六个月及一、二年内均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转,可以结婚。 (2)肝功能一贯正常,仅乙肝两对半呈大三阳的乙肝患者也暂不宜结婚或过性生活,若婚后才发生一方

33、呈大三阳时,而对方两对半全阴性,待全阴性者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时,才有可能不被对方乙肝病毒感染。但只能保持35年。在一方病情复制指标未转阴前,应采取避孕措施(若患者为男方,应使用避孕套)。并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 (3)单项HBsAg阳性者,原则上可以结婚。但也非绝无传染性,应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时再结婚。 (4)慢性表抗原HBsAg携带者若仅伴抗HBe一项阳性者可以结婚。 (5)两对半中呈1.4.5或1.5阳性者,若抗HBe滴度高,可能有传染性。等抗HBe滴度明显下降后才结婚。 (6)即使只有HBsAg或抗HBe单项阳性的患者,或者2.4.5或2.5阳性的患者,虽可结婚,但性生活应有节制。 (7

34、)父母或家庭中如有明显肝硬化、肝癌遗传倾向的乙肝患者,婚后最好不要生育。 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胎儿及子女的影响 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胎儿及子女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除母婴传播外,父亲也有垂直传播的可能,但几率远比母婴传播小。其传播途径主要是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另一种是把乙肝病毒的易感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使其子女容易感染乙肝病毒。因此,父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孩子也应注射乙肝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的注射与预防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 2005-2-17 9:36:38 世界各地乙型肝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全球人口已有5%是HBV标志阳性的慢性携带者,要想控制这种疾病,就应该进

35、行全球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一般来说,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重点应用人群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学龄前儿童,尤其是母亲在妊娠期间为病毒携带者的新生儿;另一部分是危险人群,包括接触乙肝病人的医护人员,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的医护人员,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后,不一定都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发病,只有注射疫苗后能产生足量抗体的人,才有预防作用,足量抗体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滴度要在1:10以上。注射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不是永久性的,一般只能维持35年,以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足量抗体只能预防乙肝、丁肝病毒感染

36、和发病,对其它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没有预防作用。接种者还可能感染甲、丙、戊、庚肝等病毒。注射乙肝疫苗前一定要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HBc),化验结果阴性者才可以注射,两岁以内的小儿如没有密切接触史,可以不用化验,直接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一般要注射3次,时间分别是0,1,6月共三次接种,即0、l、6月免疫程序接种剂量为5g(基因工程疫苗)。母亲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婴儿,注射剂量为5g,在出生后注射;母亲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同时伴有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或乙肝病毒DNA阳性,分别在出生后6小时及一个月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并在出生后

37、2,3,6月各注射乙肝疫苗5g;还有一种免疫程序,是将一般程序中的6月改为2月,在第12月再加强一次。对于高危人群,在0月及1月2月、12月4次接种,可确保尽早的血清阳转和持久的保护作用。近来,进一步研究了妇女婚前接种乙肝疫苗的办法,能更有效地阻断“母-婴”或“父-婴”传播途径。注射疫苗后的未来的母亲可将通过接种所产生的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直接传递给胎儿,如果她们的丈夫感染了乙肝病毒,则通过接种在体内所产生的抗-HBS可以抵抗丈夫精液中进入的乙肝病毒,保护卵细胞和受精卵不被感染。妇女婚前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防夫妻间的“水平传播”。所以,有条件的妇女可以在婚前接种乙肝疫苗。婚前接种不影响新生儿出生后

38、接受常规接种,两者结合更佳。哪些人应当接种乙肝疫苗注射前为什么必须抽血化验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 2005-2-16 15:38:15 由于乙型肝炎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流行和发病情况不同,再加上乙肝疫苗生产供应的差异,世界各地对乙肝疫苗接种对象的规定也各不相同。如在乙肝感染率很低的国家,其接种对象规定仅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e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等高危人群;而像我国这样乙型肝炎高度流行的国家,乙肝疫苗接种的对象范围就比较广泛。一般认为以下几类人群应列为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1.乙型肝炎高发地区的所有末接种过疫苗的学龄前儿童。2.职业献血员、长期受血者、血库工

39、作人员、血液透析患者。3.肾移植接受者、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的异性恋者、静脉内注射毒品的药瘾者、教养机构中的长期拘禁者,以及免疫障碍或免疫抑制剂接受者等等。注射乙肝疫苗前,对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抽血化验,目的是检查HBsAg和抗-HBs的情况,以确定是否可以接种疫苗。如二者均为阴性,说明其系未接种过疫苗或未完成全程免疫的接触者,应立即在24小时内进行疫苗接种;如为阳性,说明已感染过乙肝病毒(HBV),且多数人已产生乙肝保护性抗体-抗-HBs,具有主动免疫力。即使经过相当一段时间,血中的抗-HBs浓度下降至测不出的水平时,一旦再接触了HSV,仍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应答,使抗-HBs浓度再

40、度升高,故不需再接种乙肝疫苗。至于肝炎产妇所生新生儿,首次注射乙肝疫苗前,不一定抽血化验;到第2、3次注射前则应常规检测抗-HBs。其抗体的产生常见的有三种类型:I型:初次接种后半个月内可产生少量抗体,一个月内消逝,复种后表面抗体浓度即呈急剧上升趋势。II型:第二次接种后约一个月开始出现抗-HBs,且浓度逐渐升高。III型;首次接种后3-4个月开始出现抗-HBs,表现为迟发型。因此,每次接种乙肝疫苗前应先抽血检测HBsAg和抗-HBs初次或第二次接种后如产生高滴度抗-HBs,就可减少接种次数。孩子注射乙肝疫苗后能管多少年我国是“乙肝大国”,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占总人口的40-60%(其中包括感染过

41、乙肝病毒现已恢复者和正在感染者,病毒携带者等)。要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必须给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好办法。接种乙肝疫苗早已列入计划免疫之中,也就是说,孩子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必须接受乙肝疫苗注射。免疫程序是“0、1、6方案”,即出生后立即(不超过24-48小时)注射1针,以后1个月龄和6个月龄时再各注射1针,注射完3针疫苗才算完成对乙肝的免疫程序。可以肯定,完成乙肝疫苗免疫程序的孩子,保护率达90%以上。家长们对自己的的孩子虽然接种了乙肝疫苗仍是“不放心”,特别是接种疫苗的时间已经过去三、五年更是不放心:完成接种能管多长时间,是不是就终身免疫了?如果不是终身免疫,何时需

42、要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实际上,专家们对这类问题是关注,也在不断研究。最近,上海和北京的流行病学专家公布了重要的研究结果。他们在上海某区调查了十一年来的孩子共3578例。专家们的调查并不是在接种疫苗后11年进行一次性调查,而是在接种1、3、5、7、8、9、11年各调查一次。接种疫苗后体内如果产生抗体(抗-HBS),则说明有免疫力,不会患乙肝。专家们对接种乙肝疫苗的孩子调查,接种1年后抗-HBS阳性率89.72%,5年后为71.37%,9年后仍有51.34%为阳性,而11年后抗-HBS阳性为58.5%。专家们指出,抗乙肝抗体的阳性率虽然呈下降趋势,但11年后仍有近60%的孩子存在抗体,也是非常可贵

43、的,这对于阻止乙肝病毒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虽然抗体水平有所下降,但感染率并没有上升,专家们认为,注射乙肝疫苗后除了产生抗体是一个有利因素外,可能还有别的因素。有人告诫,我国一定要搞好乙肝疫苗接种,尽量消灭漏种,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消灭和控制乙肝流行一定会实现。筑起你的乙肝“病毒防火墙”了解当前的主要传播途径记者从成都市传染病医院了解到,我国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明显的改变。目前乙肝病毒的医源性传播在城市中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在一些边远的农村地区还比较严重。另外,注射毒品、性乱行为、不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增多等因素增加了乙肝病毒在城市居民中的传播。由于感染乙肝病毒后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很多患者都是在

44、不知不觉中感染上了病毒,确诊的时候又很难断定究竟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目前的乙肝患者中存在一种很突出的情况,就是大多数的感染者无法具体确定如何被感染,但是都肯定其家庭或者长期生活的环境中有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据成都市传染病医院的胡蓉副主任医师介绍,在该院收治的乙肝患者中,至少有以上都是通过和乙肝患者“亲密接触”被感染的。这些病人往往都很肯定没有医源性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可能,但是在他们周围都生活着熟悉的乙肝病人,或是家人、或是朋友、同事。他们很可能都是在不经意间地与病人的“亲密接触”中,就被感染上病毒了。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每次都提到“注意卫生”不免让人觉得“老生常谈”,但又必须提:由于

45、目前最能及时发现并被阻断的医源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在城市中已经得到很好地控制。而临床上,我市的乙肝患者大多都是在和乙肝病人的接触过程中被感染上病毒的。由此看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乙肝预防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胡蓉主任称,针对目前乙肝患者的主要感染渠道,那些家里本身有乙肝患者的朋友要特别小心,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和血液传播,家人应该对可能存在“体液或血液交换”的行为保持高度的警惕。如不要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剪;女性乙肝患者在月经期不要乱丢卫生巾,有条件的应该烧毁,或放入废弃的塑料盆用消毒液浸泡,内裤要单独洗涤,洗隐私部位用的毛巾要专用;饭前便后洗手,手不入口;吃饭实行分食制,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赶

46、时髦要提防乙肝侵入这里说的“时髦”,是专门针对某些存在乙肝病毒传播隐患的“时髦”项目来说的。比如时髦的穿耳洞甚至鼻洞;时髦的针灸减肥;时髦的“文身艺术”。一旦从事这些时髦项目的场所没有严格的卫生条件作保障,谁敢保证那些在你身上穿刺着的针头上面就没有乙肝病毒存在呢?记者日前了解到,某大学一位“时尚人士”被确诊为乙肝患者时,医生调查其家族史和周围环境都没有乙肝病人存在,也排除了医源性血液传播的可能。在无法断定其如何感染的时候,偶然发现这位“时尚人士”全身上下共有个耳洞和处文身,并且这些“小儿科”手术都是在一家私人店里做的。可想而知,他感染乙肝病毒八九不离十就是追赶时髦的代价了。注射疫苗积极从“新”

47、开始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控制乙肝传播与发生的方法,因此这项工作一定要不断完善。一方面社会不断普及乙肝疫苗接种,尤其是新生儿乙肝计划免疫,另一方面人们也应该有“预防乙肝,从新开始”的观念。胡蓉主任告诉记者,乙肝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应该包括所有新生儿和未接受免疫的学龄前和学龄儿童、青少年。为了更好地控制乙肝传播与发生,应动员所有未感染乙肝的人群,特别是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家庭成员)等高危人群接受免疫。只要人们掌握了预防乙肝的最新消息,积极采取措施,完全可以打造出更有效的乙肝“病毒防火墙”。乙肝疫苗接种是控制乙肝的根本途径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 2004-12-27 8:37:46 乙

48、肝疫苗注射是控制乙肝的根本途径。血源性疫苗因原料来源不足,成本较高,生产受到限制。近年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制造出HBsAg基因工程疫苗。 目前已有上亿人次接种,证明此疫苗安全有效。目前多采用皮内注射3针低剂量疫苗的免疫方法。按0,1,6月程序注射。抗HBs阳转率第1针后约3040;第2针后为7090;第3针可达96以上。一般讲,接种疫苗后,产生足够的抗HBsAg才具有保护作用。但这种疫苗诱生的抗HBsAg水平常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其免疫保护作用常可维持79年,儿童尤其是母亲为抗HBs阳性的婴儿,免疫保护时间可能相对短一些。为使其重新获得足够的保护行抗体,一般

49、应在5年后加强接种一次。当免疫力维持到成年时可不必再加强接种。这里应强调一点,乙肝基因工程疫苗不含有活的乙型肝炎病毒,仅含有物感染行的HBsAg颗粒,预防注射十分安全。对HBV携带者或对已产生抗HBs者,如果接种也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可能还会使抗HBSAG水平更高。故有人建议儿童每5年加强接种一次的方案是可取的。另外。需要提醒一点的是,目前基因工程疫苗质量参差不齐,故在注射疫苗后应常规进行乙性肝炎病毒学检查,若无应答反应,应重新进行预防注射。 不要让乙肝病人受三误危害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 2004-2-12 9:33:02 不要让乙肝病人受“三误”的危害近期,在门诊中,我经常看到一些乙型

50、肝炎病毒感染者受到“误导、误诊、误治”的危害。首先看看误导。这段时间来,在多家电视媒体广告中有多家综合医院“打出治疗乙肝大、小三阳”的宣传,有的甚至夸口说“能让表面抗原、e抗原转阴”。并推出,拥有诸多先进仪器等等。结果,有许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上当受骗,花了大笔钱财不说,有的甚至耽误了治疗的时机。据国内外权威报导,目前尚未有一种疗法能使人多的表面抗原转阴。那么这些胡吹乱说的广告,不就是误导吗?谈到误诊,在临床上由于病情复杂或因收集资料不全,或是检查结果有误而造成对某一疾病的误诊在所难免。然而,这里指的是另一种误诊。他们利用出据虚假化验单,让化验人员与医生串通一起,将单纯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制造成乙

51、肝患者。然后推销自己所谓的“乙肝良药”。事实上,这些“乙肝专科门诊”均是借部分综合医院的风水宝地,而实施自己骗人的目的。再来谈谈误治。在现实生活中,乙肝病毒感染者接受误治的事太多了。对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定期体检,注意生活起居,并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对这些“肝病专科门诊”的庸医骗子,只要你表面抗原阳性,他们就要给你治疗。其目的就是骗钱。这些人已经把医德医风抛到九天云外。完全丧失了人格和人性。4、为什么新生儿一定要普种乙型肝炎疫苗?新生儿是一个刚刚加入人群的新群体,这个群体正在发育,自身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弱。对能够致病的细菌、微生物的抵抗力极弱,全靠在母体里得到的一点抗体进行抵

52、抗,出生后,对外界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自身没有主动抵抗能力,很容易得病,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例,如果新生儿期被感染,感染后几乎100%成为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所以新生儿期打乙肝疫苗绝不是仅仅为了预防8%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母亲在围产期的母婴传播,而是为了新一代孩子一生中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危害。母亲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要明白政府的苦心、爱心。这就是为什么所有新生儿要进行乙肝疫苗免疫的道理了。现在人们把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的注意力都放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的母婴传播上,这不是错的,但很片面。必需以全体新生儿为目标,打满三针为目标才是正确的。7、家中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其他家庭成员怎么办?其他家庭成员最好的办法是到医院用胶体金纸条法查一下血中的表面抗原,如果表面抗原阴性,最好打10微克乙肝重组疫苗三针(0,1,6月),打完后查抗-HBs,如抗-HBs阴性,可补打一针,仍阴性用40微克补打一针或二针,家中其他成员不要与携带者或乙肝病人共用毛巾、脸盆、脚盆、牙刷、剃须刀等,夫妻生活用避孕工具。生育问题可咨询相关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