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格式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82153229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格式(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华润万象SOHC及地下室工程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二0 一八年六月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1、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华润万象 SOH(及地下室项目施工高空作业中发 生的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2、编制目的为了防止和减少房屋施工高空坠落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及进一步好转以及总结安全生产工作的经 验和教训, 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重点, 提出预防事故 的思路和办法,全面贯彻“安全发展,生命至上”的方针,并有针对 性地采取救援措施, 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特制定本预案。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

2、全生产法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知识4、应急救援原则1、常备不懈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3、迅速、准确5、工程基本情况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的华润万象SOH(及地下室工程是由华润置地 (赣州)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高档住宅小区, 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G7地块。本工程由一栋超高层公寓组成,总建 筑面积 9.7 万平米,地上 55层,地下 3 层。6、周边环境、社区情况本段地势平坦, 线路在新赣州大道和三百山路交叉路口, 万象城 旁,区域内主要为小区、商场、商业街、公园。7、危险源的分布情况本指挥部管段范围内高空作业施工安全事故危险源主要分布

3、情 况:1、墩台身施工2、中高空作业3、架梁作业4、机电安装作业架5、附着式脚手架8、专家咨询系统聘请相关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咨询小组, 对我部的安全 生产管理进行咨询与指导。 并和赣州市人民医院建立救援联络, 负责 我单位伤害事故的救援咨询和指导工作。同时,建立和赣州市消防、派出所的联系, 定期聘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我单位进行高处坠落 事故的预防以及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方面问题的指导。9、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9.1 、指挥部成立高空作业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满镇副组长:李纯尧成员:冯家齐、叶煕、全亚翔、 陈晓阳、 肖江平、刘天雨、 赖伟、 张朋彪、马天焕。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

4、任:谭珊联系电话:9.2 、职责指挥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1、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和事故的具体情况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 织抢救;2、千方百计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严格执行有关救护规程和规定,严禁救护过程中的违章指挥 和冒险作业,避免救护中的二次伤亡和财产损失;4、要保护好事故现场,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10、装备及通讯网络和联络方法10.1 、常备急救装备1、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冰袋、各种消毒液及物品、一次性注射器及输液装置、急救包、担架、止血带、氧气袋及各种常用小 夹板或石膏绷带等。2、通讯装备:指挥部和各经理部配备手机和固定电话,并配备 电脑

5、、打印机和建立宽带网络。10.3 、联络方法1、电话联系指挥部:2、网络联系:通过因特网联系。3、手机联系:指挥部应急反应联系方式:详见安全事故应急 预案(总预案)中 .11、应急救援队伍的任务和训练11.1 、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各经理部都必须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织机构和救 援队伍。11.2 、应急救援队伍任务1、当发生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时,应急救援队伍要通过事前计 划和制定的应急救援措施, 利用一切力量迅速控制事故的发展并尽可 能排除事故, 救援和保护好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生命安全, 将事故 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限度。2、应急救援队伍的基本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受

6、害人员;(2)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3)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 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4)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5)向有关部门和媒介提供详实情况;( 6)保存有关记录及实物,为后面事故调查工作做准备;(7)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11.3 、应急救援队伍训练1、应急训练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救援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 及时营 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和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 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 有效降低 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2、应急训练的主要目的:( 1)测试预

7、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在事故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 序的缺点;(2)测试紧急装置、设备及物质资源供应,辩识出缺乏的资源 (包括人力和设备);( 3)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4)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陷;5)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在单位应急管理的能力方面获得大众的认可和信心;(6)改善各种反应人员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协调水平;(7)明确每个人各自岗位和职责,增强应急反应人员的熟练性 和信心;(8)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3、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基本内容: 各单位要采取讲座、模拟、自学、小组受训、受训者和教师互动 和考试等方法, 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培训。 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应急救 援人员分别培训。培训基本

8、内容:(1)报警(2)疏散(3)救援(4)指挥和配合4、应急救援演习( 1)目的: 应急救援演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救援队伍间的协同救援 水平和实战能力, 检验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和运作情况, 以便发现问题, 及时改正,提高应急救援的实战水平。(2)演习类型 基础演习 专业演习 战术演习 自选科目演习(3)演习的方法和内容 单项演习:a 通信联络、通知、报告程序演练b 人员集中清点装备及物资器材到位(装车)演练c 防护行动演练d 医疗救护行动演练e 消防行动演练f 公众信息传播演练 组合演习; 全面演习(综合演习)。 演习的时间:各单位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应急演练,演练时, 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模拟实

9、际施工流程,安排多种复杂情况。要 通过演练,提高各级负责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职工的抢险救援能力, 完善应急组织和预案。12、预防事故措施12.1 、高处作业基本概念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 2 米以上(含 2 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 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12.2 、高处作业预防事故措施1、高处作业的安全规定和技术措施以及所需的料具,必须列入 该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 应的责任制。3、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并落实所有的安 全技术措施和劳动防护用品,未经落实不得进行施工。4、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

10、 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5、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一般一年一次)进行身体检查, 凡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四肢有残缺以及其他不 适于高处作业者不得从事高处作业。6、高处作业人员衣着要灵便。禁止赤脚、穿硬底鞋、高跟鞋、 带钉易滑鞋、拖鞋及赤臂裸身从事高处作业。7、酒后严禁高处作业。8、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 安全网等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检查认定。9、高处作业应配置对讲机或规定旗语、 哨音作为上下联系信号, 并有专人负责。禁止多人乱喊,以免误操作发生事故。10、高处作业场所所有可能坠落的物体, 应一律给予固定或拆除。 所有对

11、象均应安放平稳并不得妨碍装卸和通行。 工具使用后应随手放 入工具袋内。传递工具、零件、材料时,禁止抛掷。拆卸下来的对象 及余料、废料,应及时清理运走。作业通道、工作平台或登高工具, 应随时清理干净。11、遇有六级(含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 露天悬空和攀登从事高处作业。 不得已需要进行雨天高处作业时, 必 须有可靠的防范措施。12、高处作业安全设施,如受到台风暴雨袭击后,应逐一进行检 查。如发生松动、变形、损坏、脱落、漏雨、漏电等不安全现象时, 应立即修复完善。有严重危险的,应立即拆除,并重新设置。13、所以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等不得损坏或擅自移动和拆 除,如因作业需要拆除、

12、移动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时,必须经现 场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措施后,方可拆除。事后应及时恢复。14、在白天或夜间施工的高处作业场所,必须要有足够的照明, 如光线较差时,应加强照明,并有足够的光照度。15、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 设施发现有缺陷或隐患时, 必须立即报告,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13、事故处理13.1 、事故上报1、事故上报必须实行系统上报制度,即事故工点第一管理者必 须立即向各自经理部第一负责人报告, 安全人员必须向指挥部安质科 报告,调度人员必须向指挥部调度报告, 确保各系统信息及时、 准确, 为事故处理和消除损失的扩大赢得时间, 指挥部将在 1

13、小时内及时上报公司和当地安监局2、事故上报程序(1)工程安全事故上报程序事故程度伤亡情况上报时间报告程序(逐级上报)重伤人身局部或兀全丧失劳动力立即(2小时内)指挥部、公司死亡1次死亡1-2人立即(1小时内)指挥部、公司、安监局较大伤1次死亡3-9或重伤10人立即(半小时指挥部、公司、安监亡以上内)局重大伤亡1次死亡10人及以上立即(半小时内)指挥部、公司、安监局(2)交通事故上报程序事故程度上报时间报告程序(逐级上报)交警部门责任认定时间般事故12小时内立即报告当地交警、指挥部15天重大事故立即(6小时内)立即报告当地交警、指挥部20天特大事故立即(半小时内)立即报告当地交警、指挥部20天3

14、、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及时准确。4、事故调查处理程序:组织调查组,明确任务,进行分工,尽快赶赴现场,进行调 查。在调查基础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分清责任,对责 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填写调查报告书,结案归档。伤亡事故发生后, 应按照“四不放过” 原则,尽快进行调查处理, 以便弄清情况、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吸取教训、采取措施、改进工 作,并使领导和职工群众从中受到教育,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在调查时,要全面细致查看现场,听取当事者、知情人、见证人 和基层领导的陈述; 要注意发现痕迹, 广泛收集物证; 要做详细记录, 进行拍照、画图和录象;要及时了解医疗部门对伤亡情况

15、的报告;要 组织计划、物资、财会部门提出经济损失的分析报告;根据需要,向 有关部门索取与事故有关的生产、技术、设备的资料;组织技术鉴定 和模拟试验等等。5、伤亡事故调查组职责(1)查明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 况;(2)确定伤亡事故的性质和责任者;(3)提出对伤亡事故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者处理依据和提出防 范措施的建议;4)向派出调查组的人民政府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调 查组成员签名的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6、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内容( 1)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 2)发生事故的单位(包括单位名称、所在地址、隶属关系等) 和与发生事故有关的单位及有关的人员;( 3)事故的

16、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情况;(4)事故的经过及事故原因分析;(5)事故责任认定及对责任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处理建议;(6)整顿和防范措施;( 7)调查组负责人及调查组成员名单(签名) ,必要时在事故调 查报告书中还应附相应的科学鉴定资料。7、事故处理( 1)在处理事故时,应结合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分清 事故的责任,对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2)凡因下述原因造成事故,主要应当追究有关领导和管理者 的责任: 安全工作无人负责, 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 职工无章可循; 没有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工人未经工种考 试合格就上岗操作; 不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技术措施经

17、费;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不执行“三同时”规定; 在推行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中没有劳动安全卫生内容要求和 相应措施; 设备超过检修、检验、使用期,超负荷以及带病运转; 不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3)因下述原因造成事故,主要应追究直接责任者和主要责任 者的责任: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冒险作业; 玩忽职守,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违反劳动纪律; 发现有发生事故危险的紧急情况,既不报告又不采取措施; 擅自使用机器设备、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 设备; 不按规定穿戴、使用防护服装和用具; 设计、施工错误。( 4)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对有关领导和直

18、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 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故发生后, 有意破坏事故现场,或对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 故意拖延报告; 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或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事故发生后, 不积极组织抢救和抢救不力, 以至增加了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在事故调查中,隐瞒事故真相、弄虚作假,甚至嫁祸于人; 事故发生后, 不认真吸取教训,采取防范措施,致使同类事故 重复发生; 非法制造、安装、检修特种设备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5)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 复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 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

19、)在事故查处过程中,对事故责任者要根据情节和事故后果 的严重程度,进行教育和给予经济处罚、 纪律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7)要认真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根据国家的政策对伤亡 人员及其家属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在经济上给予帮助。8、应当归档的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材料( 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物证、人证材料(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证书(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

20、通报、简报及文件(12)注明参加事故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13)事故处理批复机关的批复意见(14)有关事故的资料,除了文字资料外,还包括照(图)片、 磁盘及缩微胶片等14、工程抢险、抢修当工程发生险情后, 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迅速采取有效措 施,组织工程的抢险抢修,及时排除险情,要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 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15、现场医疗救护1、应急电话救护电话: 1202、常备物品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冰袋、各种消毒液及物品、一次性注 射器及输液装置。急救包、担架、止血带、氧气袋及各种常用小夹板 或石膏绷带等。3、各施工现场还应配备各种常用急救药品及消毒用品。4、施工现场急

21、救概念和急救步骤(1)现场急救概念 现场急救:就是应用急救知识和最简单的急救技术进行现场初级 救生,最大程度地稳定伤病员的伤、病情,减少并发症,维持伤病员 的最基本的生命体征。 现场急救是否及时和正确, 关系到伤病员生命和伤害的结果。现场急救工作,还为下一步全面治疗救治作了必要处理和准备。 不少严重工伤和疾病, 只有现场先进行正确的急救, 及时做好伤病员 转送医院的工作,途中给予必须的监护,并将伤病情,以及现场救治 的经过,反映给接诊医生, 保持急救的连续性,才可望提高一些危重 伤员的生存率。 伤病员才有生命的希望。 如果坐等救护车或直接把伤 病员送入医院, 则会由于浪费了最关键的抢救时间,

22、而使伤病员的生 命丧失。( 2)急救步骤急救是对伤病员提供紧急的监护和救治, 给伤病员以最大生存机 会,急救一定要遵循以下四个急救步骤: 调查事故现场, 调查时要确保对你, 伤病员或其他人无任何危 险,迅速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场所,尤其在施工现场,更是如此。 初步检查伤病员,判断其神志、气管、呼吸循环是否有问题, 必要时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和监护, 使伤病员保持呼吸道畅通, 视情况 采取有效的止血、防止休克、包扎伤口、固定、保存好断离的器官或 组织、预防感染、止疼等措施。 同步呼救。在施救的同时,另派人拨通 120,通知救护人员和 车辆,并继续进行施救, 一直要坚持到救护人员或其他施救者到达现 场接替

23、为止。此时还应反映伤病员的伤病情和简单的救治过程。 如果没有发现危及伤病员的体征, 可作第二次检查, 以免遗漏 其他的损伤、 骨折和病变。 这样有利于现场施行必要的急救和稳定病情,降低病发症和伤残率。5、施工现场事故急救处理办法(1)止血压迫止血法: 先抬高伤肢, 然后用消毒纱布或棉垫覆盖在伤口 表面,在现场可用清洁的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织品代替,再用绷带或 布条加压包扎止血。指压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法:按出血部位分别采用指压面动 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股动脉、胫前后动脉止血法。该方法简 便、迅速有效,但不持久。(2)包扎、固定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医用纱布覆盖, 再用绷带或布条包 扎。在

24、肢体骨折时, 又可借助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两个 关节,减少损伤,减少疼痛,预防休克。(3)搬运 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的伤员,应尽快正确的搬运送医院。 在搬运严重创伤伴有大出血或已休克的伤员时, 要平卧运送伤 员,头部可放置冰袋,路途中要尽量避免震荡。 在搬运高处坠落伤员时, 若有脊椎损伤可能, 一定要使伤员平 卧在硬板上搬运, 切忌只抬伤员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伤员。 否则 将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16、紧急安全疏散施工现场应设立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走道、缓降器、救生 袋、救生滑梯等, 要教育和培训从业人员学会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发 生安全事故时, 一定要努力保护自己或他人

25、的宝贵生命。 各级领导和 救护组要组织好救护工作, 要选择现成的疏散通道和设施, 做到尽快 疏散人员和设备。 如遇到不能处理的紧急情况, 要立即报警请求社会 支援。17、社会支援17.1 、社会支援国家联络体系图见图 1图 1 社会支援连络体系图17.2、发生事故后,如遇到不能处理的紧急情况以及为了最快、 最有效、 最大限度的抢救、 救护伤员, 要立即报警和联系社会组织机构请求社 会支援。建立与公司本部和当地相关单位的社会支援连络体系, 保证在突发安全事故后能使伤员得到急时的抢救和治疗, 将事故 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17.3 、社会支援电话:火警电话: 119匪警电话: 110救护电话: 120交通事故求救电话: 1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