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82150031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模块编写,共有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先综述其课程目标,然后通过“内容标准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史论共享”四个栏目,具体解读和阐释每个专题的内容标准、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内容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本书采取直录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教学要求”主要是提出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揭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主,兼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级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如识记层次的 “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理解

2、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应用层次的 “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我们采用体会、体验、认同、感悟、感受等心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要求。“教学建议”是对如何完成教学要求,实施课程目标提出的参考建议。“史论共享”呈现的主要是不同版本历史教材有关历史原因、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等史论性论述的内容。它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加深历史认识。必 修历史()历史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史实。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类的社会生产或经济活动总是与一个社会中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经济活

3、动的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把握这三个基本要素也就把握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人类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创造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它与政治活动、思想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学习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历史,要关注经济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感受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与人类政治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的联系。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要能够感受人类丰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制度、活动方式、经济效益以及影响经济效益的诸多因素;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要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经济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

4、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经济要素的原理来分析和认识不同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现象;实物、图片和计量性的图表对经济和生活史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从经济的角度认识基本国情,知道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和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与曲折,增强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形成开放意识,适应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实际上这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它是通过八个学习专题来建构的。每个专题都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某个国家、区域或某一类社会形态中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

5、特点,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一种经济制度或经济现象的缘起、发展、变迁及其历史影响,每一个专题的学习都可以在古今相通、中外相联的视角里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展望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懂得经济活动当以人为本的道德需求,更好地理解科技与生活的人文情怀。以下,用表格具体分解历史课程目标里的八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与教学要求,并将不同版本的一些有个性色彩的历史结论呈现出来。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内容标准教 学 要 求教 学 建 议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

6、成熟的过程。2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构成。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典型史实加以说明。4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1回顾古代中国的朝代分期,同时奠定古代经济史学习的基础。2引导学生分别从生产力角度(重在耕作技术兼顾水利)和生产关系角度(重在土地制度兼顾赋税制)概括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联系必修的古代中央集权制形成,联系现实中的“三农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土地和农民的话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努力将史实、历史思维、历史认识、情感体验和现实关注揉合在“土地农民”的话题之中,培养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关注农民的情怀。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

7、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2了解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3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体会工匠的创造性智慧,感受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辉煌,培养爱护文物的意识。1要求学生先按手工业部门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突出成就,编制相应的表格。2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源远流长、多种经营模式、产品尤其是官营手工产品十分精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等。教学时需要征引相应的例子(包括历史图片或部分史料)。3联系前面的农业经济,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经济的特征和手工业在自然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8、,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概述古代中国在“市”的形成与发展、商业都会的兴盛以及著名商帮等方面呈现出来的商业发展的概貌。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3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些经典场景。感受商业的流动性与活跃性。1运用生动的图片、实物以及文字资料来组织学生的描述、体验和分析等学习活动,以体现商业的流动性、活跃性,增强学生对我国古代商业发展概貌的了解。2引导学生从商业的兴起、市场的发育和专制政府控制商业等方面去了解商业发展的特点。3适当联系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说明古代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商业的繁荣,理解商业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里的次要地位。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

9、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1提供“重农抑商” 、“海禁”等政策方面的史料,再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影响。2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所需要的资本、技术、市场、制度、劳动力等一般条件出发,引导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3通过教学,提高对外开放意识、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史论共享】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

10、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

11、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4“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

12、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5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内容标准教 学 要 求教 学 建 议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简述鸦片战争后以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核心的

13、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2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3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基本史实。1结合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联系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来理解经济结构的变动。2从西方的侵略扩张、商品市场、劳动力、技术、设备、资本投资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3简要勾勒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期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了解民国初期、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2从政治、经济和列强侵略等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体会民族工

14、业的代表人物所表现的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创业品质。1通过曲线图、数据统计表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2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演进过程中或发展或萎缩的阶段性原因,然后再整体概述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通过张謇、荣氏兄弟等人物兴办民族工业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和学习工商巨子的诸多精神;也可以搜集和调查民国时期南京、上海、南通、无锡等地的工业发展的史料,以更好地认识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层面探讨在半殖民地

15、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2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层面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3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1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来引导学生来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2联系历史必修、必修的近代民主革命、思想解放部分的有关内容,结合近代中国发生过的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来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3运用史料、人物故事等叙事性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民族独立、社会民主、国家统一才是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史论共享】1中国资本主义产

16、生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破坏,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期间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2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美国的经济侵略以及官僚资本的垄断与压迫,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繁重的捐税负担以及封建势力的严重束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于困境。总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17、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威胁着它的生存,把它推向艰难的境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走资本主义的道路行不通。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内容标准教 学 要 求教 学 建 议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3.认同实事求是,关注国情。1从成功和失败两个层面分类归纳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

18、践情况,以帮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20多年的探索历程,为讨论经验教训提供两个层面的史实支撑。2引导学生从抓住关键词和时代的阶段特征入手来概述有关的探索 实践。例如围绕“主要矛盾、总任务”去提取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抓住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探索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等阶段特征去概述探索历程上的实践。3引导和帮助学生直观、感性地了解探索道路上的历史变迁,例如搜集“大跃进”时期的一些漫画、歌谣、文献资料,反映“文革”历史的影像资料、回忆录或文艺作品。4适当联系必修专题四中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组织学生讨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倾错误的危害,要

19、注意历史地客观地加以评述。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适度补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内容,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提示学生从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经济方针”等方面去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2用改革开放前后的相关史实,在纵向的历史视野里,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并通过搜集资料,特别是身边的事实来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

20、变化。3联系必修的内容,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继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之后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3感受改革带来的社会巨变,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可以从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的弊端入手,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再通过包括图片在内的材料来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2布置学生围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做一些采访和资料搜集工作,老师也

21、应当有这方面的资料准备,以充分了解和认识有关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例如几个农户的农业生产变迁状况、本地一个国有企业的改制效益等。3可以围绕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4运用讨论和对话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需要关注现实(例如取消农业税),也需要运用一些典型材料。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

22、特点。3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1结合地图、注重图表示例是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对外开放内容的关键,例如观察地图或填写历史地图来概述经济特区与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布局,再例如用图示法展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2做些理性分析:特区“特”在何处,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用数据来说明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所具有的探索和示范作用等。3搜集有关深圳、浦东开发开放的图片或亲身经历的事实,通过它们的历史变迁,有说服力地证明对外开放的价值,也可以举办小型的

23、深圳、浦东发展前后图片展。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内容。2知道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3.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引导学生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的会议以列表的形式梳理一下,使其较清晰地了解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2布置一些查阅资料、人物访谈的活动,让学生提供史料或口述史来进行当代史的学习。例如访问老人,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再如查阅资料,了解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情况。3组织问题讨论:社会

24、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市场经济下的我们的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联系与本质区别。4注意联系必修专题四的邓小平理论来拓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史论共享】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0世纪70年代,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宝

25、贵的发展机遇。“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3. 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

26、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总之,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标准教 学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等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2.了解近代以来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嫁娶习俗和人们社交礼仪变化的史实。 3.探讨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4。体会近代习俗变化所反映的

27、社会进步。1.本专题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结合起来。2. 从衣、食、住三个方面勾勒近现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变迁轨迹,宏观勾勒知识框架,再抓住某一个领域做微观透视,例如“衣”,可以聚焦西装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作用等。3.鼓励学生查阅历史老照片,或访问老一辈的工人(或农民),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的变化,并编一份图文并茂的小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和突出表现。2.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1指导学生围绕“交通工具的发展”和“

28、通讯工具的变迁”两个方面编写本课内容知识结构图表。2联系近代工业革命的成就,创设与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相关的情境问题,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地围绕“生活影响”来陈述他们的看法,并且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3以“社区或村庄中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为题进行社会调查,感受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写出调查报告。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了解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3.了解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4.感受大众传播媒体发

29、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认识到传媒的力量。1自主性和图片的丰富性应该是教学中值得追求的目标。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结合所学,编写“中国报刊和影视事业发展大事纪”,再仿照某份历史上的报刊格式编一份“中国影视史”一类的小报,在运用中感知历史、走进历史。2联系必修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历史,认识报刊在近代革命中所起的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3可以围绕“网络作为第四媒介如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或者“网络对青少年有益还是有害”等话题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思辨热情,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史论共享】1外来文化影响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山装和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外

30、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不仅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快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互联网正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五、新航路

31、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内容标准教 学 要 求教 学 建 议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2.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3.感受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1.指导学生运用绘制表格和阅读世界地图、画示意图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2结合世界地图和与地理大发现相关的史实来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作用,组织讨论和让每人写出讨论的提纲,是教学时值得注意的。3.提供哥伦布航海日记等史料,举行“开辟新航路”的探究活动,评价哥伦布等航海家。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

32、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2.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1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列举荷兰、英国等殖民国家殖民扩张的史实。2提供荷、英等国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联系新航路的开辟,重点讨论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2.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3.

33、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在动力和交通运输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通讯和化工部门的成就,并指导学生制作“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的表格,一方面进行知识整理,另一方面面对成就表,谈谈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2对两次工业革命作简要的比较。3可以重点从“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以及“世界连接为一体”两个方面分析讨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史论共享】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市场的

34、雏型开始出现。自新航路开辟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资本主义贪婪性的早期表现之一。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19世纪中后期,一

35、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内容标准教 学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3

36、培养面对危机和灾难时应该持有的正确的人生态度。1. 以列表的方法,帮助学生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 援引一些数据表格、漫画、图片、日记以至广告词等资料,让学生描述大萧条的后果,帮助学生完整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3.利用大萧条的教学材料, 联系专题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讨论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4.感受罗斯福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的精神。1

37、. 援引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概述有关观点,指导学生以图表形式归纳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补充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材料(包括争鸣性的不同观点),组织学生的讨论,在多角度地阐述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方面: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 3.联系必修专题七“美国民主政治”的内容,帮助学生从政治体制方面去理解美国以改革手段摆脱经济危机的条件,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2.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38、美国、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1.基于美国、联邦德国等具体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再引导学生从经济政策、经济成就、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整体地(宏观地)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原因。2. 可以从国家干预、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等方面引导学生归纳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结论把握和举例说明,勿要过多地陷于一个个具体国家的展开叙述之中。必要的图表和数据在这里有重要的征引价值,教学时要考虑相关史料的使用。 3.联系罗斯福新政和专题七中苏联工业化的有关经济政策来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培养其联想和迁移能力。

39、【史论共享】1大危机的影响: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强烈地反抗,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它还使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2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新政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政策,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也产生了深远影响。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国的“新经济”、英国的混合市

40、场经济、法国的计划指导经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等都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还表现在: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科技进步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等等也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内容标准教 学 要 求教 学 建 议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体会列宁探索社会

41、主义建设道路的勇气和创造精神。1.提供俄国国内战争后政治、经济形势的部分史料指导学生分析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2.通过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势的关系,来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3指导学生从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列表呈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列举“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2.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简要介绍斯大林模式是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用谈话的方法和史论结合的思路,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再结合形成

42、背景、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引导学生评价“斯大林模式”,为认识经验教训做一必要的铺垫。3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教师要准备一些史料和教材上的一些宣传画、漫画等材料,要注意联系专题三“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必修专题八“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相关内容,以丰富学生的讨论和认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概述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情况。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培养勇于革新和自强不息、自我完善的精神和意志。1.可以从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改

43、革的结果等方面去归纳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有关内容。2. 灵活运用一些与改革成效有关的包括数据材料在内的史料来鲜活地说明改革的复杂性和必要性。3结合中国的改革,指导学生尝试用图示来反映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4联系专题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必修专题九“苏联解体”来认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体会改革的艰难与渐进,总结教训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史论共享】1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广大的农民、工人和士兵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面对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44、,列宁等人改变了经济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2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30年代当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严重经济危机时,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从长远看,斯大林

45、模式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造成农业的长期停滞不前,也使经济失去活力,并且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3. 对苏联改革的认识:斯大林逝世后,其后继者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它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成效甚微,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由于苏联经济问题积重难返,一系列的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1991年,苏联在戈尔巴乔夫

46、改革中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变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内容标准教 学 要 求教 学 建 议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知道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基本史实。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 结合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简单地叙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与过程,在激发学生的感知和兴趣后,帮助学生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介绍一点简单的国际金融知识。2. 简要介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情况(包括它们的图案标

47、志),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国际组织的经济影响力和美国在其中的作用,简要地联系美国倡议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3. 扼要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美国主导性的表现,并让学生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加以说明。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1.知道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与发展的主要史实。2.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3.增强振兴中国经济的使命感。1. 指导学生按照建立情况、区域范围和影响等方面,列表归纳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

48、织的有关知识;同时要运用史料、地图和图片等材料丰富相关知识,推动学生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确认。2. 援引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史料,特别是与中国有关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方面的史料,组织学生讨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原因与影响,展望中国在区域集团化中的作为。3.联系必修专题九“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内容,指导学生认识世界新经济力量的崛起与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关系。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1. 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2.认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49、中的作用。3.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4.认识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影响和作用。5.确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开放心态和国际视野。1. 援引 “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的图案材料,从图案含义的引申,引导学生分析世界贸易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原因。2. 结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机构设置和加入条件,从国际市场开放、解决贸易纠纷、抑制强权政治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勾勒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和中国加入该组织的历史线索。结合中国经济的增长情况和世界对中国加入WTO的看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入世的影响和作用,这样的讨论是开放的、多维

50、的。4.联系专题八“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来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联系专题三“中国开放格局与市场经济体制”来理解中国的入世。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3.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以具体的国内外的经济活动事例,帮助学生获得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感性认识,适当联系区域经济集团化,理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2.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迅速发展的诸多原因。引导学生分组整理有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利与弊的事实,然后组织课堂小讨论,把历史理解、现实对话和人文

51、关怀融入“我看经济全球化”的论题里,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写篇小论文。3.课后搞一次调查,调查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生活的影响,由此写一份反映社会问题的报告。【史论共享】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在这一体系中,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认识世界经

52、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3. 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赢得竞争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从不利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